锁骨钩钢板
- 格式:ppt
- 大小:1.74 MB
- 文档页数:22
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Tossy摘要】目的总结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新鲜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自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68例,术中应用锁骨钩钢板复位内固定治疗,未刻意修复喙锁韧带、喙肩韧带。
术后拍摄X线片显示手术复位效果,根据美国肩与肘医师协会评分系统(ASES)对肩关节功能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肩锁关节均完全复位,患者在术后12~18个月取出内固定物。
16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9.4个月。
随访期间患者无螺钉松动脱出、钢板或钩部断裂,内固定物取出后无肩锁关节再脱位发生。
ASES综合评价优良率92.86%。
结论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新鲜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确切、肩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关键词】锁骨Ⅲ型肩锁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多见于年轻人的运动创伤。
有直接暴力与间接暴力所致两种,以直接暴力多见。
肩峰上受到打击,使肩峰与肩胛骨下沉,结果使肩锁关节的韧带结构破坏。
如果暴力过大,将会使附着于锁骨上的斜方肌和三角肌止点处肌纤维破裂,并延及肩锁关节韧带与半月软骨。
对于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需要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临床上手术方法很多,但目前多采用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
我院骨科自2004年2月至2010年2月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此类骨折168例,经临床疗效观察和总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8例,男123例,女45例;年龄18~52岁,平均34岁;右侧102例,左侧66例。
致伤原因:摔伤71例,重物砸伤59例,车祸伤38例。
患者均有明确外伤史,患肩疼痛,锁骨远端按压时上下浮动而出现“钢琴键”体征,锁骨远端上翘出现“阶梯状”畸形,伤肩外展受限。
所有患者均无合并神经损伤,均经X线片确诊为新鲜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所有病例均在伤后2~6天内进行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端骨折【摘要】目的观察锁骨钩钢板对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外侧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采用锁骨钩治疗的肩锁关节脱位toasyⅲ型8例、锁骨外侧端骨折neerⅱ型10例,观察其临床疗效,karlsson评定标准进行术后评定。
结果获得随访的3例出现肩部压迫不适感,1例出现肩峰撞击,1例脱钩,根据karlsson评定标准:优10例,良3例,无感染发生。
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toa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型锁骨外侧端骨折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有效预防肩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骨外侧端骨折;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规损伤,多由于肩部受到撞伤所致,日益普及的锁骨钩钢板被绝大多数骨科医师接受为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近几年各类手术的开展,手术例数的增加,和对随诊例子的增多,此类手术的优势较以往应用克氏针、螺丝钉等固定方法明显,我院自2006年5月——2010年10月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toa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外侧端骨折neerⅱ型共18例,均获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现男12例、女6例。
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5岁。
肩锁关节脱位8例,均为toasyⅲ型,锁骨外侧端骨折neer ⅱ型共10例。
1.2治疗方法手术入路采用仰卧位,患肩垫高30-45°,头转向健侧,应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自锁骨远端至肩峰做弧形切口7-9cm,显露肩锁关节和锁骨外端。
清除破碎的关节盘及关节内凝血块,分离肩峰后软组织,探明肩峰下缘后,将预弯的同侧锁骨钩钢板紧贴肩峰下缘,插入肩锁关节后方,确认钩位置无误后,将肩锁关节或锁骨远端复位后,再以3.5mm螺丝钉固定钢板至锁骨、修复斜方肌和三角肌,肩锁韧带及关节囊,修复啄锁韧带,被动活动局部良好后冲洗创口,严密止血,逐层缝合,关闭切口。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摘要】目的: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2009年6 月至 2012 年12 采用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8例及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2例。
结果:随访12例,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 10. 5 个月。
所有患者肩锁关节复位,锁骨骨折全部愈合,功能恢复良好。
按照lazzcano 标准,疗效优16 例,良4 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肩锁钩钢板治疗肩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确实,手术操作简单,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关键词】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锁骨远端骨折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上肢创伤,临床较为多见[1]。
其中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和 neerⅱ型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比较困难,一般采取手术治疗[2]。
以往常采取交叉克氏针和钢丝张力带修复韧带的方法来固定,但存在内固定容易松动复发等缺点。
我科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以及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20例[3],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 年6月~ 2012 年12月我科收住的 20例患者,男 28 例,女 12 例;年龄 17 ~59 岁,平均 41 岁。
其中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8例及 neerⅱ型锁骨远端骨折12例。
左侧 12例,右侧 8 例,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
1.2 手术方法:术前进行常规术前检查,评估可以耐受手术,锁骨远端骨折于肩峰跨肩锁关节稍向喙突内侧弧形切口显露,自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切开,充分暴露肩峰、肩锁关节、锁骨外侧端、喙突。
注意尽量减少骨膜剥离并注意保护锁骨下血管。
复位,选择合适钢板适当预弯,将脱位的肩锁关节及锁骨远端骨折复位,将塑形好的锁骨钩钢板的钩突从肩锁关节的后方紧贴肩峰插入肩峰下,近端下压置锁骨上,螺钉固定。
近端固定钢板的螺钉不少于3枚。
锁骨骨折钩钢板内固定对肩关节功能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锁骨中远段骨折及肩锁关节韧带撕裂、肩关节脱位,手术治疗,锁骨钢板内固定后对肩锁关节功能影响的分析及防范措施。
方法 2008年—2011年,我科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中远段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6人次。
术后对症治疗、拆线及前臂悬吊,行功能锻炼。
结果随访6个月,部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10人次出现上肢活动疼痛,功能障碍。
拍片显示钩钢板陷入关节内,肩峰撞击蚀损,钩板近侧螺钉拔出上翘。
1例出现骨折断端间隙增宽,骨硬化。
【关键词】锁骨中远段骨折肩锁关节脱位肩关节功能影响障碍防范改进措施锁骨骨折,在骨科临床中比较多见,主要见于摔伤,其次暴力外伤,近年来随着治疗手段提高,我科传统的克氏针内固定,钢丝捆扎法治疗,逐渐被锁骨钩钢板固定代替。
主要应用于锁骨中远段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
手术简单易行内固定有效。
但随诊过程中出现肩关节及上肢功能障碍,疼痛。
拍片示肩峰蚀损,骨不愈合病例。
现将其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锁骨中远段骨折及肩锁关节脱位病例。
5例为肩锁韧带断裂脱位,18例为锁骨远端骨折伴肩锁关节脱位,13例为锁骨中远段骨折,(其中粉碎性骨折8例,斜行骨折3例,横断骨折2例)。
2 手术方法患者均在臂丛麻醉下行切开复位钩钢板固定手术治疗。
钩板放置固定,螺钉拉力均正常适合,术中直视骨折对位对线良好。
钩板大小依据骨折分型挑选合适、贴附良好。
术中部分使用C臂机检查,部分未行C臂机检查。
术中检查患肢活动功能,未曾出现内固定而影响功能,术后均以上臂悬吊固定前臂,输液治疗,切口拆线后出院,要求1月后复查随诊。
3 结果本组36例患者26例随诊复查,部分已去除内固定钢板,功能恢复良好,骨折临床愈合。
10例出现患肢关节功能影响障碍,疼痛,软组织肿胀、肌萎缩。
严重2例,术后6月患肢不能保持正常姿态,抬举耸肩均不能正常进行,长期处于下垂状态,指循环受限,肿胀、末稍感觉麻木,拍片显示骨折断端骨痂形成,未完全愈合,钢板近端螺钉拔出,钢板入关节内,肩峰撞击蚀损。
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对比分析目的对比分析使用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老年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从而总结出更好的治疗方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出现了肩锁关节脱位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的老年患者进行锁骨钩钢板固定复位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进行袢钢板复位治疗,对两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有效治疗率对比无明显的差异性。
但患者的术后恢复,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并发症和患者肢功能恢复对比有差异。
结论袢钢板治疗老年肩锁关节脱位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否存在远期并发症,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标签:袢钢板;锁骨钩钢板;老年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临床效果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患者可表现出局部疼痛、肿胀及压痛,伤肢外展或上举均较困难,前屈和后伸运动亦受限,检查时肉眼可见皮肤局部高起,双侧对比较明显,肩锁关节处可摸到一个凹陷,可摸到肩锁关节松动,X线照片检查,可明显显示锁骨外端向上移位。
肩锁关节脱位多数是由于外伤导致,同时还经常伴有韧带断裂,因此法复位后制动较为困难,手术率较高。
老年患者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同时还可能伴随有多种基础疾病,因此对于手术治疗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现就对我院收治的肩锁关节脱位的老年患者使用袢钢板治疗的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简要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3月收治的出现了肩锁关节脱位的老年患者68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患者男性16例,女性18例;患者的年龄为60~80岁,平均为(72.8±1.5)岁;左侧脱位患者14例,右侧脱位20例;跌倒傷17例,坠落伤10例,交通意外损伤7例;二级脱位患者11例,三级脱位患者23例;患者出现脱位的时间为1~8 h,平均为(3.5±0.5)h;对照组当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为60~80岁,平均为(72.6±1.3)岁;左侧脱位患者15例,右侧脱位19例;跌倒伤18例,坠落伤10例,交通意外损伤6例;二级脱位患者12例,三级脱位患者22例;患者出现脱位的时间为1~8 h,平均为(3.5±0.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