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课《弟子规》教案

第2课《弟子规》教案

第2课《弟子规》教案
第2课《弟子规》教案

第2课《弟子规》之“父母呼”教案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

教学目标: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入则孝”之“父母呼”。了解意思,进一步理解怎样才是“孝”。

3、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4、能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重点: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诵读领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在生活中实践。

教学准备:《弟子规》动画视频、歌曲、PPT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国学经典之《弟子规》。

二、讲解内容(父母呼-须顺承)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1、观看《弟子规》动画视频。

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

父母责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3、诵读领悟,可自己拍手读、同桌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及时评价。

三、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1、师: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

2、讲故事。

《羔羊跪乳》

相传,小羊对它妈妈说:“妈妈,您对我这样疼爱,我怎样才能报答您的养育之恩呢?”羊妈妈说:“我什么也不要你报答,只要你有这片孝心,妈妈就心满意足了。小羊听后,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泪……

小羊为了报达母羊的养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着的。它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这便是“羔羊跪乳”。

《乌鸦反哺》

据说,乌鸦小时侯,都是由它妈妈辛辛苦苦地飞出去找食物,然后回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它吃。渐渐地,小乌鸦长大了,乌鸦妈妈也老了,飞不动了,不能再飞出去找食物了。这时,长大的乌鸦没有忘记妈妈的哺育之恩,也学着妈妈的样儿,每天飞出去找食物,再回来喂妈妈,照顾老乌鸦,并且从不感到厌烦,直至老乌鸦自然死亡,这就是“乌鸦反哺”。

4、课中操――听歌曲《小乌鸦爱妈妈》及《我的好妈妈》

5、神奇汉字――母

师: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古时候人们用于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我们会在今后的语文课上了解并学习它。

四、讲解内容。(冬则温――业无变)

1、观看《弟子规》动画视频。

2、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大家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3、师:冬天该怎样送去温暖?夏天该怎样送去凉爽?早晨该怎样去请安?夜晚该怎样伺候父母安眠?这一小节还蕴藏着一个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4、讲解《二十四孝故事》之“扇枕温席”

冬则温夏则清――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时会在父亲睡觉前,先帮父亲将床铺温热再请父亲去休息。夏天时会先将草席扇凉,再请父亲躺下。黄香在他9岁时就懂得照顾父亲,我们班的同学有很多都不到九岁,所以如果你们能做到这点,此外还可以帮助父母拿报纸、倒水、洗脚、按摩、捶背等,就比黄香还要棒了!

5、:我们现在科技很发达,所以夏天的时候父母睡觉前,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些什么事?「开电风扇,开空调」冬天的时候父母睡觉前,我们可以帮父母做些什么事?「用电热毯,电暖器」

晨则省昏则定――早上起床的时候要先向父母问早,傍晚回家的时候要向父母报告今天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让父母安心。

延伸:早上起床除了要向父母问好外,还要尽量自己起来,把东西整理好,衣服穿好,书包收拾好。

很多同学一回家就看电视,玩游戏,不理会父母,这样做是不对了。我们要多和父母聊天,让他们知道你在学校做了哪些事情,学了哪些知识,交了哪些朋友,让父母安心。

出必告反必面――出门时要告诉父母我们要去哪里,若临时有事,父母又刚好不在,可以打手机或留言。回家的时候要先问候父母,或告诉父母「我回来了」。

延伸: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上学时对师长也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上厕所的时候要举手告知,同学受伤去医务室也要请同学带话回来。

居有常业无变――生活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写作业不要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游戏玩到很晚。大人的事业是工作,学生的工作是学业,所以对待学习要认真,不要让成绩一落千丈,让父母担心。

6、你知道刚才提到的黄香除了照顾父亲外,剩余的时间都在做什么吗?(用功读书)

7、黄香用功读书,这也是孝顺的行为之一。我们对待所有的长辈像父母、老师、爷爷、奶奶都要做到晨则省昏则定,对长辈才有恭敬心。也要做到出必告反必面,才会让长辈放心,不用担忧。

五、讲解内容。(事虽小――亲心伤)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孝的行为。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生活中,除了孝很重要以外,我们做人的品德也很关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入则孝”的第3段,来看看我们的品德要从哪些地方做起。

1、观看《弟子规》动画视频。

2、内容讲解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不要因为是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

引申:

(1)如果小朋友平常在家中或外面要移动物品,最好要先请示父母再做,尤其是家中的电器用品或是较危险的物品。

(2)曾经有一位小朋友和妈妈去逛街,因为妈妈在买东西没空看着他,只叮嘱他不要乱动别人的东西,这位小朋友觉得很无聊就在餐具柜台东碰西碰,忽然所有的盘子都掉下来。小朋友你们猜最后怎么样呢?结果妈妈什么东西都没买,就把那些破碎的盘子买回家,小朋友这样的行为根本就是把他自己的过错惩罚在父母的身上。

(3)有些小朋友喜欢搞恶作剧捉弄别人,喜欢趁同学坐下不注意时将他的椅子拉开,害同学跌坐在地下,却不知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同学半身不遂,更严重可能会害他一辈子躺在床上当植物人,无法动弹。

总结: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好玩有趣,做了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情。我们在做任何事情前都要先考虑清楚后果是否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千万不要逞一时之快。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如果私藏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

引申:

(1)有些小朋友在商店里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没有钱买又想要占为己有,就会用偷窃的方法来取得。要知道商场里都会装监视器或摄像头,这种行为最后都会被发现而受到处罚。

(2)有些出国旅行的人,在飞机上或饭店里,看到毛巾、卫生纸或烟灰缸都会随手带走,这种就是没有公德心与教养的行为,除了会让你的爸妈丢脸更会让你的国家在国际上有坏的名声。

(3)看见别人再好的东西,不可将它据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东西,哪怕是一块橡皮,一只铅笔,都不该拿人家的。从小去掉自己的贪占心,长大才不会犯错误。如果是随便乱拿了人家的东西,被别人发现了,父母会为你的行为而感到羞耻。

3、讲故事

北京有个外商公司正在招聘员工,去应征的都是很优秀的人,而且要经过多次的考试,还要考外语及很多专业知识.考试下来,只剩几个人做最后面试.当这些通过最后考验的人到了会议室,长官就对他们说:「我现在有点急事,出去一下,十分钟以后我们继续面试.」结果他走出去以后,在这十分钟当中,这些年轻人就站起来东摸西摸,看到桌上的资料拿起来看一看,还顺手拿给其他的人看.十分钟以后,这位主管进来,他说对不起,你们统统没有录取,因为会议室里装有摄像机,你们连最基本的「事虽小,勿擅为」都没做到.他们很不服气就说:「从小到大,没有人教我们不可以乱动.」

总结:的确,有些人真的很缺乏做人做事的正确态度,纵使他们的能力很好,学历也很高,但是这些细微环节都没有顾及到.小事都办不好,大事就更不可能了。

4、总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六、布置作业:

1、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2、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3、自读诗歌蓼莪《诗经.小雅》

小学二年级弟子规教案

小学二年级弟子规教案 【篇一:二年级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总序 教学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会背《弟子规》总叙。 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 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 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 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 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 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弟子规》 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学生试读。 4、指名读。 5、齐读。分行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孝 五、礼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板书设计: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篇二: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弟子规》】 二年级第四周国学教案 课题:《弟子规—入则孝》 授课教师:冯永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1、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最新弟子规1-10课时教案

《弟子规》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 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年级下学期经典诵读弟子规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浓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3、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弟子规》一课,体现了文化的浸润,这是纯样的民族文化的浸润,不仅是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其中的道理就在孩子们身边,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就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与成长,发展过程中。 “首孝悌”“泛爱众”“置冠服”这些词句,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上学的时候先学习什么呢?对,是汉语拼音。古时候的孩子们刚上学时首先要学习的却不是拼音,而是几本蒙书,比如《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弟子规》。 板书课题:《弟子规》 (二)、学习课文 1、通读,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们自由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2、交流整体感受:读了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想说些什么? (三)品析赏读: 你最喜欢那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哪个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先进行小组交流,再在全班分享各自的感受。 (四)总结体会,整合感悟: 学生带着各自对文章的感受,再次通读本组文章。 (五)字形的记忆与书写指导: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美观。 1、在这组文章中,你又认识了哪些字?小组同学互相读一读,认一认。 2、出示本课的六个生字,让学生分析字形,然后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设计说明: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字形,都应该给予鼓励,因为不管是不是巧妙的方法,只要孩子去思考了,得出来的就一定是具有个性化的结论。)(六)总结与延伸: 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蒙学读本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我们今天只是读了其中的几个片段,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留待下节校本课继续诵读。

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弟子规

二年级上册国学教案弟 子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二年级第四周国学教案课题:《弟子规—入则孝》 授课教师:冯永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小朋友的心田。 2、教育小朋友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 3、培养小朋友的感恩之心。 教学重点: 1、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 2、让小朋友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弟子规》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让小朋友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师:大家背得太棒了,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学习、理解内容: 1、师:“谁能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内容?” A、请2名学生读 B、生评议 2、师:“理解有利于更好的朗读和背诵,我们来学习一下这几句话的意思。”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弟子规

篇一: 教学内容:《弟子规》——入则孝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2、通过朗读国学经典《弟子规》,感悟从古至今的真理,体会做人的道理。 3、通过情感教育,让学生知道尊重自己的父母,热爱人生,懂得为人子女的本分。 4、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弟子规》中“孝”的含义,并能结合自身的情况加以体会,并对自己今后的生活形成指导。 教学难点: 在国学经典的诵读中,培养学生悠长气息呼吸法,使学生心灵平和,在音乐中净化心灵,感受中国国学经典作品的美感。 教学过程: 课前放音乐 互相敬礼(塑造国学氛围) 一复习 师:孩子们,开学以来,我们学习了不少国学经典。上节课我们有学习了《弟子规》的总论部分。还能背一背吗? 学生拍手背诵《弟子规》的总论部分。(拍出节奏和韵律) 二导入: 师: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学习,一起进入《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听,圣人孔子对我们说了些什么? 课件播放《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动画版) 三、学习《弟子规》的第一篇——“入则孝” 1、通读 师:你能自己试着读一读这段话吗?注意要有停顿。

经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学生自行通读经文。(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互读,纠正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拼音 师:从这一篇的题目中,你觉得,孔子想告诉我们些什么吗?(生:要孝敬父母) 师: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比一比读的美而平和。(教师与同学一起来读) 师:大家读得真棒!可是,仅仅通过读,很多同学都难以理解经文的含义,没关系,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吧。 2、《汉文帝尝药》 课件出示:动画“汉文帝尝药的故事”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生1:汉文帝真孝顺。生2:汉文帝爱自己的母亲)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你能在弟子规中找到描述这个故事的原文吗?生: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评价:有感情读,体会意思指名1-2人读,再齐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吧!

弟子规第二课父母呼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2课父母呼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2课围绕“孝敬父母”这一行为,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告诉我们如何做才能符合父母的心意。韵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又为学生的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体现出《弟子规》行为准则的道德素养与道德智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 1、读中习法,引导学生字正腔圆地诵读文本,对八句韵文做到熟读成诵,诵读成韵。 2、读中感悟,结合释文与故事读中理解“孝”的行为要求,从传统文明的行为准则中感悟传统道德行为对人积极影响。 3、学中反思,紧扣拓展,借助情境,学会以课文的做事准则,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并能自觉地运用传统文明准则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学中陶冶,诵读中感受古代韵文的音韵之美,内涵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话题揭义 1、创设情境,导出话题 同学们,老师现在写两个字,请你认真看。(师板书老、子两个字)老和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请看视频。(孝字的故事) 3、从这段视频中你看懂了什么?今 4、对,我们要孝顺父母,那应该怎样孝顺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弟子规》里是如何说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父母呼。(板书课题)一起读一下课题! (二)字正腔圆,诵读成韵 A、字正腔圆,读通韵文 1、《弟子规》是古代韵文,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老师先给大家范读一遍,请认真听。 2、现在就请同学们自己读一下吧。请注意老师标拼音的几个字的读音。开始! 3、老师来检查一下,请看这些多音字,在本课应该读那个音呢?。 4、现在让我们字正腔圆地齐读一次。

弟子规21-40教案

《第二十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第二十一课围绕“信”这一理念,通过韵文、释文、拓展、故事四个板块的设计,体现出课文的文、意、理的统一。韵文通过“三勿”(勿轻言、勿轻传、勿轻诺)教导我们做到如何为真、如何言而有信。释文表意准确,通俗易懂,为学生自读自悟提供了重要的课程资源。拓展结合生活,以名人华盛顿的樱桃树的小故事联系实际揭示了课文内容的现实意义,以伟人做学习的榜样,为学生的具体日常行为提供了方向。故事《崇祯轻信误国》以生动的事例诠释“见未真、知未的”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历史故事的形式,从反面告诉我们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弟子规》的第五篇《信》,熟读成诵,感受古文的魅力,积累经典美文。 能力目标:通过古文的学习,感受古人的诚信和对学生今后的教育作用。 情感目标:使学生受到诚实守信、注重自我品德修养的教育。 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美好情 感。 教学重点: 熟读第二十一课,理解性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传统优秀品德,学会诚实做人,踏实为人。 教学课时: 1课时 三、设计理念 紧扣“信”这一主题,根据诵读入韵、读文明意、悟理导行三层教学目标,相机设立创设情境,话题揭义;字正腔圆,诵读成韵;故事诠释,读文明义;生活介入,明理导行、课外延伸教学五环节。分层推进,层层落实,促进知行合一。 2、四化并用,优化组合。确立以“读—思—悟—行”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实现理解、感悟、思辨、导行的有机统一;引导学生读准韵文的字音、节奏、音高,掌握停顿,落实诵读化。借助故事,在故事中诠释文本要义,在故事中引发再度思考,在故事中激发学习情趣,体现教学故事化。结合拓展,设情境,在课堂生

第一课《弟子规》总叙教学教案(小学1—2年级教案)

《弟子规》总序第一课教案(小学1——2年级教案) 教师:王梅强主讲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教学目的:了解《弟子规》的大概内容?“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背诵总序。教学重点:1、孝,2、泛爱众 教学过程: 一、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 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 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 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二、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 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三、讲解内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总序就是弟子规的总纲领,也是弟子规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有六方面的必修内容:孝、弟、谨、信、爱众、亲仁,最后

还有一个辅修内容:学文。 【弟子规圣人训】 我们刚刚有提到《弟子规》就是从《论语·学而篇》所摘录出 来的,完完全全都是儒家它的经典重要所在。此地讲的“圣人训”,我们狭义的来讲,可以说就是孔老夫子,广义来讲,我 们都晓得凡是古圣先贤,只要他们有好的典范,值得我们后 人学习的,我们都可以称为训诲、训勉。所以我们此地所讲 的,它是有范围的,所指的圣人是指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 孔夫子他教我们应该如何从家庭、从自身做起。 【首孝悌】 我们是从哪里来的?从父母来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身 体,父母是我们的根,所以“百善孝为先,孝是百善首”。 父母对待儿女愿做一切牺牲和奉献,知恩要报,。 不与恶人交朋友,不孝敬父母的就是恶人。” 不孝敬父母的人自己良心上不舒服。 ,应该读成“悌”(ti四声),弟的意思就是友爱。 “弟” 同气所生,就好像一棵树木一样,同气连枝,子女就像枝干 一样,父母就像树。 你的修身做好了之后,我们接着还要下一步,还要再下一步,更提升人生的境界,这个时候我们要培养爱心。 【次谨信】 前面的孝悌是做人的根基,有了根基之后,接下来就是做事

弟子规第十三课

《弟子规》第十三课教学设计 石人乡小学陈婕 《弟子规》第十三课围绕着装礼仪,通过原文、译解、拓展和故事四个板块展开,将为人处世的小心谨慎渗透于穿衣戴帽之中。原文中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要求我们要做到穿着整齐;“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要求我们要做到穿着干净;“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则要求我们要做到穿着得体。译解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能比照原文参考译解轻松理解文章意思,并从中有所感悟。拓展部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诠释韵文的同时又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将理论联系实际,为生活提供参考。小故事《子路拜师》进一步阐释了在着装中渗透的“大礼仪”。 1.学生能正确、流利的诵读原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韵律。 2.结合译解和故事,学生能理解原文中对着装礼仪的要求,整 齐、干净、得体。 3.紧扣拓展,联系生活,学生能反思自己生活中的着装陋习, 并运用所学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规范自己的着装习惯。 4.在反复吟诵,激烈讨论,实例演示中,挖掘学生的古典文化 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华礼仪之邦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热爱。 1.读文明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一年级学生而言,

要很快理解文言是有困难的。但是原文朗朗上口,迎合了 学生的阅读需求,让其有诵读的愿望。在反复诵读中,相 机创设情境,讲解译文,分享故事,使学生在简单轻松的 氛围中熟读成诵。 2.知行合一。对于原文能读能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学的目的 是为了用,为了指导实践,知行合一。在学生理解原文后, 相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感悟去反思,用《弟子规》的 要求规范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 (一)导入 1.谈话导入:你们是喜欢和穿戴整齐干净的人做朋友还是喜欢邋遢肮脏的人做朋友? 2.小故事: 张九龄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容貌清秀,平时总是衣帽整洁,总在路上,总显得风度潇洒,与众不同,总能赢得路人的目光。并且每当朝廷重要的朝会时,在众人中间,他也是很显眼的,连皇帝对他的举止都赞赏不已。凡是张九龄在,那里的气氛就会格外愉快,大家都乐意同他这位衣帽整洁而且又有风度的人在一起谈笑、玩乐和探讨学问。张九龄的注重仪表给他带来了好人缘。 3.你会穿衣吗?怎样的着装能为我们赢得好人缘呢? (二)诵读

《弟子规》完整版教案

《弟子规》教案 《弟子规》总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内容是什么? 3、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讲解题目: 1、《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故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2、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 3、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4、小组合作学习,比赛读 二、讲解内容: 弟子规——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弟子规22骑下马乘下车教案

弟子规教案

5.讲解句义: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过犹待’是‘即使他已走过去了’的 意思。古时候,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都要立即下马或下车问候,即是他已经走过去了,我们也要目送长辈走远约一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去,这是敬老尊贤的行为。(齐读偈颂) 我们今天又怎样来做到“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呢? 6.生活引申: 1)乘车时我们怎样敬老尊贤: 今天马车已经没有了,今天所取代的是汽车,我们就要懂得对于长者、长辈,他搭乘交通工具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要先礼让他。帮他开门,为他开门,然后看他坐好之后,我们再輕輕的把门给关上,让老人坐得很舒服。长辈要下车的时候,做晚辈的一定要先去开门,让他輕輕的很安全的下来。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是我们的做法可以随着交通工具的不同,我们也要懂得如何帮助老人,对待尊者。 那我们在乘公交车的时候,又如何敬老尊贤呢?请大孩子告诉我!(上下公交 车时,做到“长者先,幼者后”,遇到老人、长辈、须要帮助的人,要主动让坐位。) 2)送客时我们怎样敬老尊贤: 小朋友,“目送”这个礼节非常重要。我们经常去朋友亲戚家里做客。离开时,主人送至门口、楼悌口、电悌口,口中一边说着送别的话语,一边目送我们离开。尽管我们会示意他们返回,但心里还是充满了感激,觉得主人很重视我们。如果我们前脚刚出门,主人后脚就“砰”地把门关上,我们心里肯定会很不舒服的,也不会有再去的愿望了。你们说是不是啊?(启发孩子回答) 这些细微的礼节做到了,我们肯定会成为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人、喜欢的人。 小朋友,古人对朋友、师长非常有礼貌。比如,大诗人李白在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中就写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描述了

弟子规·第十四课时

《弟子规》教案 第十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思想。 四、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导入新课。 1、请学生背诵上一课内容 2、上节课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请同学准备一个你喜欢的与读书有关的故事。我现在非常想听故事。同学们,你们愿意听故事吗?哪位同学勇敢的走上讲台来充当一回小老师,把你喜欢的小故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 总结:刚才两位同学的故事讲的可真好。我们给他们点掌声好吗?相信其他同学也有很多好故事。我希望同学们都能大胆地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你们的故事。我们每周要评出一个“故事大王”,所以你们可要精心准备哦,把故事讲的越准确、生动越好。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弟子规·余力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译文】: 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著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译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眼到、口到、心到。三者缺一不可,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研究学问,要专一,要专精才能深入,不能这本书才开始读没多久,又欣羡其他的书,想看其他的书,这样永远也定不下心,必须把这本书读完,才能读另外一本。在订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都迎刃而解了。(中庸:用功日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求学当中,心里有疑问,应随时笔记,一有机会,就向良师益友请教,务必确实明白它的真义。(不耻下问)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这一部分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2、背一背,唱一唱。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 3、学生或读、或背、或唱、或演。 (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同学们运用了那些方法学习《弟子规》?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展示成果: 要求:(1)告诉大家,展示的形式;(2)选择这个内容的理由;(3)其他同学观看是虚心学习。 表演(老师相机评价,点拨,)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例如:把其中的一段话改编成一个小品,唱拍手歌;画一幅画;编舞蹈等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五、布置作业 1、背诵本课内容。 2、请同学们回去之后查阅资料,找一找与读书有关的故事,下节课和大家一起分享。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二十四课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 课题:谨 课节:第二十四课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接下来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谨”:“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好,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就是告诉我们,走路的时候步履很从容、很镇定;站的时候,要站得很庄重、很端庄;作揖行礼的时候,要把身子躬下去,九十度鞠躬,代表很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就是告诉我们进出门的时候,我们的脚一定不可以踩在门槛上——“勿践阈”。而且,也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站着。那样身体会歪到一旁,很没有礼貌,很没有家教,所以要注意。“勿箕踞,勿摇髀”呢?就是我们蹲下或坐下的时候,我们的腿和脚都不要分开很大,然后坐在那里的时候,也不要晃腿,这样显得心浮气躁。所以我们良好的行为举止,能够体现我们有良好的素质,能够体现我们的良好的家教。 我们看这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勿”字,这个“勿”就是“一定

不可以”、“一定不要”,一定要注意。这个“阈”呢?是指门槛,“勿践阈”,不要踩在门槛上。这个“勿箕踞”,这个“箕”,是指簸箕,就像我们这个筛米,除去米上的那个糠和皮,那种工具,它的形状有点像我们的撮子,然后它的这个形状,有点像八字形,开口是比较大的。也是提醒我们蹲坐的时候,我们的腿脚,不要分开很大,要注意自己的行仪。 这个“踞”,是指蹲坐;这个“髀”,是指腿、大腿股。你看,这是一些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坐呀,走啊,怎么样的一个行仪,提醒我们时时要检点自己的、规范自己的这种行为。好。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叫张九龄,他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张九龄他平时就很喜欢服饰整洁,然后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那每当朝廷上有这个重要的朝会的时候,他在众人当中都很显眼,就连皇上也夸赞他举止、仪态,非常地庄重。我们看,我们同一位衣着整洁,然后行仪得体大方的人在一起,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啊?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是不是感觉很舒服?如沐春风,我们不由得也想像他那样去做。那假如同一个很不讲卫生,衣衫不整、很没有威仪的人在一起,你会有什么感受啊?什么感受?好,请你来说。 (别扭。) 很别扭、很不舒服,是不是?好,请坐。的确是这样,所以,我们看一个人的举止、言动、威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要提醒自己,要做到什么呢?“一切言动皆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一切言动皆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

弟子规120课教学设计

弟子规》第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是圣人孔子的教诲,是对做人道德和人们日常行为规范的总结,里面包含待人处事的道理和具体的方法。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优良性格养成的起点。“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播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播下习惯的种子,便收获性格;播下性格的种子,便收获命运。”一个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有礼貌才能成功。所以,人一生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如何做人;不会做人,这一生也休想有很好的成就。做人最主要的根本,从孝悌来入门。《弟子规》这一本书,可以说完全融入儒家经典的精华。然而第一章总叙述却又是整本书内容的概括,起一个统领全书的作用。这一章教导所有学生、弟子,应该要如何尽到一个人的本分。后头展开来看,完完全全都是教我们如何落实。我们明白《弟子规》的纲领之后,我们也要深入它的义理所在,能完全明了它的内容义理所在,我们才有办法去落实。 二、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2. 结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来了解“大圣人”孔子; 3. 采用各种方法诵读《弟子规》,演译《弟子规》,领悟《弟子规》的内涵 4. 诵读《弟子规》感悟古典诗文中的做人道理;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1. 第一章开宗明义篇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弟子规》这本书的内涵,知道做人的基本道理,结合书中的故事了解“大圣人”--- 孔子。

2. 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演唱读,让学生充分多读,使其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喜欢上读《弟子规》。 四、教学流程 (一)、音乐导入,设疑引出孔子播放《弟子规》演唱版,激发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 提问:大家喜欢听吗?想不想和里面的小朋友一起学着唱唱?那好,请同学们拿出《弟子规》这本书,知道这本书里面的教诲都是谁说的吗?(出示孔子画像),老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书本第3 页的《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猜猜"弟子规" 是讲什么的呢? (二)、自由诵读、整体感悟。 1、读一读,想一想,《弟子规》主要的内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板书:孝、涕、谨、信、爱、仁、学文。) 2、原文是怎样介绍这些内容的?了解先后次序; 3、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演唱读、表演读; 4、提示:在这些内容中,作者为什么把"学文"放在后面呢?难道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吗? (三)、交流方法展示成果。 1 、同学们喜欢用哪种方法学习《弟子规》? 2、请自由组合,一起商量商量,准备表演。 3、学生交流、准备。 4、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绎弟子规。 5、小结:我们班同学真是多才多艺,学习方法很巧妙,很有趣。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用上这些有趣的方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新方法,使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

《弟子规》第一课备课与教案

《弟子规》教案 第一课 教学内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课程类型: 综合课 教学用具: 【 教材、奖励币、小礼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本书和孔子。 (2)能理解本课的核心词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3)能熟练的朗读经文,理解经文的大意。 2.故事目标: 通过故事“孟宗哭竹(孝)”、“孔融让梨(悌)”、“狼来了的故事(信)”“董遇三余读书(余力学文)”内容理解主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复述其中的一个故事。 " 3.德育和礼仪目标: (1)让学生知道“孝、悌、谨、信、爱众、亲仁”是“做人”的重要品质,先做好人再做好学问; (2)学习拜孔礼和深揖礼,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本文中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难点: 核心词语“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和余力”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 2.多媒体教学; : 3.启发式教学; 4.问题教学等。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步骤: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同学们,你们好!(说完行揖礼,教师要精神饱满、有爱、有活力,可以

卖萌~~~)我是xxx老师,你们可以叫我X老师,很高兴能和你们一起学习《弟子规》。 2.学习揖礼和拜孔子(仪式性的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速融入到新环境中来) " 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刚刚老师跟大家打招呼的时候没有招手,而是鞠躬了,老师行的是向长辈行礼时用的揖礼,你们想学吗 好,全体学生起立,站好,整理一下自己的穿着。 双手外展内合,平伸指交叠,男生左手在外(女生右手在外),两掌心向内,双臂在胸前定位。 双手向外推手上推前至口鼻前方,弯腰(躬45或60度),双手向前伸如抱一环,同时说:“老师好”,上身要慢慢地前倾,不能速度过快,手臂也不要乱动,贴紧身体。 同学们,咱们再来一遍,之后表扬学生:你们学得真快!好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拜孔子,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我们一起给孔子行深揖三拜礼。 深揖三拜礼 基本动作解析:展臂双手在胸前立掌,向前上方推出,推高至齐眉前上方,两臂伸直同时躬身。 ' 具体步骤:在胸前抱手立掌定式,两掌指合并侧立,拇指内贴在食指旁,手臂基本端平肩部;一拜,双手向前上方推至额头前上方,低眉顺目,头、颈皆不动,边鞠边前伸直两臂,手立掌,手臂前推极致,以臀胯部为轴下躬,深躬90度;兴,起身,双手立掌回至胸前;再拜,躬身行礼,兴,起身;三拜,躬身行礼,兴,起身双手回至胸前。 礼成!好,请坐。有的同学纳闷了,我们学习《弟子规》为什么要拜孔子呢因为呀《弟子规》第一句话就说了:弟子规,圣人训。弟子是谁呢就是指我们小朋友。那圣人呢,是孔子。意思是说:《弟子规》这本书就是作者参考了先师孔子给人们的教诲后编写的,在《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跟老师读一遍: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带学生读一读,不必解释),这也是咱们这本书主要讲的内容。 二、学习: (一)课堂导入: 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呢因为它是我们小朋友行动的准则。我们还小,不管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要虚心去学习。弟子规的内容呢,主要是从居家、在外和接人待物几方面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做,比如说在家里要懂得孝敬父母,和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之后,我们慢慢地就会变成一个特别棒的孩子。 《 (二)诵读经文 1.听录音; 2.跟读,老师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有读不准的重复几遍;【可以快读、慢读、带节奏读、带动作读等等;学生跟读后要表扬那些声音洪亮的,跟着节奏走的,适时的给小奖励币,树立榜样】

二年级弟子规教案-推荐下载

教学导案 (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科:弟子规 年级:二年级 任课教师:滑双坤 静海县大邱庄镇尧舜实验学校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弟子规第一课

《弟子规》教案一 教学内容: 《弟子规》第1—3课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了解1-3课课文的意思。 3.学生能背诵总叙部分。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诵读时对节奏和韵脚的掌握。 2.对“孝”的解读,要淡化其陈腐不合时宜的部分,多联系实际生活讲解。教具准备: 1.蓝牙音箱 2.手机,下载好荔枝FM,订阅《国学经典朗读》 3.小文具奖品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1.导入:《孔子学礼》故事(5分钟) 大家知不知道我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有名的思想家,被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呢?他就是孔子,他的思想影响了我们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孔子广收弟子,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其中著名就有七十二贤人,也是非常有成就的人,那孔子为什么能成为这么优秀的人呢?原来孔子小时候,他的母亲经常给他讲故事: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他觉得非常的喜欢也非常佩服周公,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于是周公就成为了孔子的偶像,周公十分崇尚礼制,于是孔子在游戏玩耍的时候也喜欢组织小伙伴模仿周公那时候的祭祀礼仪,而且经常虚心的向不同的老师请教,后来还拜了当时很著名的思想家老子为师,他一直坚持严谨治学,才创立了儒家学说,培养了很多优秀弟子,他的言论被弟子收录成了一本书,叫做《论语》。他在儒家学说里推崇的礼仪也

很被后世推崇,因为学习了这些礼仪规范之后能帮助我们成为一个很优秀的人,我们今天开始要学习的这本书,就和孔子有关,是清代的一位秀才李毓秀先生从孔子的学说中总结出来的一部分,名字叫《弟子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看学习一些怎样的礼仪能成为像孔子那样优秀的人。 2.正文讲解 板书:弟子规 翻到第一课:我们知道,一本书,都有书的目录,一篇文章,要有文章的纲要,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课,就是《弟子规》全篇的一个纲要,下面老师给大家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注意老师是怎么读的,然后请大家齐读一遍,在读课文的时候,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总叙告诉我们,《弟子规》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3分钟)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读: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讲信用。 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该好好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首先强调课文中重点字词读音:弟。 请举手回答问题:…… 好的,请坐下,那这位同学答得对不对呢,让我们一起来从课文中寻找答案:看到书本第一句:……(逐句解释意思)并板书(10分钟) 1.孝 2.弟 3.谨 4.信 5.爱众 6.亲仁

二年级弟子规教学计划

一二年级《弟子规》教学计划 西河口社区中心小学姜涛涛 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让小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开展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活动非常有必要。为使一二年级诵读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切实提高其实效性,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诵读《弟子规》经文。 2、培养学生立身处世谨言慎行、言而有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实施方法: 把《弟子规》的学习与“传统文化”的学习结合在一起,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弟子规》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的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坚持读背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每天早上或晚上,要求全班学生集体诵读《弟子规》。 学校把《弟子规》引进课堂,要求班主任带领诵读,语文教师要把弟子规教育融入本学科的教学中去。朗诵是背诵和理解的基础,通过诵读,让学生理解,让《弟子规》的精华渗透到思想中去,变成一种自觉行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弄懂经文的意思,将进

行一系列的模拟情景教学,把课堂模拟成家、公园、餐桌、公共场所等地方,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明白礼仪的要求,让文明礼仪更好地在生活中践行。 2、教师引领 针对一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多以故事形式进行讲解经文的意思,老师的语言要显浅易懂,让学生通过听故事受到启发教育,弄明道理。语文老师要理论联系实际,如:读《弟子规》中“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可以结合古代舜孝敬父母的故事和闵子骞受到后母的虐待,仍坚持尽孝的故事等等。这样,既有理论又佐以生动,有益的传说、故事,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 3、感悟经典 经典世界相对现在生活来说是静止的,是灰色的,但是只要学生以自己的生命活力去充实,以自己的生活理解去解读、力行,经典就会真正浸润心灵。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要求二年级学生收集有关事例说明展开讨论、辩论,从中感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反省自己的行为,达到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 4、抓住契机进行教育 践行《弟子规》,对照《弟子规》生活力行表,反思自己的不足,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如:早晨起床,自己叠被子。(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主动刷牙洗脸。(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