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

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

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
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

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

1 心理护理(1)术前向患者宣传留置营养管带给患者的好处并告知患者营养管很细,会有轻微的不适但可以耐受。由于胃管时间为持续进行且时间长,病人可能出现厌烦的心理。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解释肠内营养管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告之患者配合要点。鼓励其表达感受和想法,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

2 营养管营养液护理妥善固定营养管防止滑脱,保持营养管通畅,保持营养管清洁,定时定量,恒速滴入温度37℃~40℃。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预防营养液污染。配置容器每天消毒,每天清洗输液管,每天更换。同时营养液要配置均匀以防堵塞营养管,管饲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

3 体位床头抬高30°~40°或半卧位,以免呛咳、呕吐,注完后嘱患者维持30min或1h,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4 口腔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以保持口腔清洁,定时刷牙,以防止嘴唇干裂日用润唇膏,咳嗽、咳痰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5 生命体征监测记录24h出入量,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及病人的耐受性,如有腹痛、腹泻、腹胀应准确记录程度及持续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指导并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或下床活动,预防或减轻腹胀,保持肠内营养液的顺利灌注,必要时适当加用肠动力药物如吗丁啉。

6 并发症及护理

6.1 脱管脱管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脱管的原因:(1)营养管在病人咳嗽后管端脱到胃腔盘曲在口中;(2)夜间患者无意识自行拔出;(3)放置刻度不够。因此术中安置营养管应准确放入十二指肠并妥善固定,同时向病人及陪护讲明营养管的重要性,不得自行拔管或处置营养管,同时妥善固定营养管。固定方法:一种是将营养管用胶布固定在鼻翼侧面颊部,每天检查固定状况及时清除面部分泌物;另一种方法是用绳子在营养管上打结,前后用细胶布固定,系于耳后。并对烦躁不安病人应适当约束,凡自行拔管、在翻身活动时用手轻扶营养管防脱落。一旦脱落,不可再次插入,以免戳伤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瘘。

6.2 堵管为另一严重并发症。营养液浓度高,粘稠时产生堵管现象。营养管内注入药物,亦可产生堵管,因此输注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管喂药时应碾碎并充分溶解,喂后用温开水冲管。

6.3 腹胀与术后早期病人肠功能尚未恢复有关,病人自觉腹胀时找出腹胀原因,是否总量过多,速度过快。应少量多餐合理管饲。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6.4 返流与置管刻度不够,营养管扭曲、打折和腹内压增高、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引起的。鼻饲时应让病人半卧位少量多餐速度缓慢,鼻饲后半卧位30min以上。量逐渐随鼻饲情况而定。

6.5 腹泻与营养灌注量和速度关系密切,而大量营养液进入肠腔未加热,肠管被低温刺激亦可引起腹泻。可将营养液速度控制在不超过30ml/(h·d)加恒温器保持37℃~40℃可避免或减少腹泻的发生,同时应加强无菌观念。营养液的用物每日更换1次,确保营养液不被污染。

【摘要】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护理。方法 2007年5月—2008年10月在我科住院手术食管癌的患者57例,术中均留置一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待肠蠕动恢复后由此管注入流质,至术后10~14天拔管,无一例吻合口瘘,其中2例拔管。结果全组病例均能耐受营养管的留置,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能满足患者每日的营养量,减少了静脉输液量和卧床输液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效果良好。结论术后早期留置营养管并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既满足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需要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食管癌;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全世界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每年平均病死约15万人,男多于女,发病年龄都在40岁以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全组57例,男50例,女7例,年龄47~79岁,中位年龄63岁,其中2例拔管。 1.2 方法 1.2.1 营养管置入法(1)术前首先检查十二指肠营养管包装是否完好,灭菌有效期包装中有无异物。将操作人员清洁消毒双手准备用物(鼻胃管50ml注射器,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石蜡油、胶布)测量管道须插入长度(病人耳垂至鼻尖到胸骨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并作记号标出尺长度。(2)将鼻胃管的头部放入无菌生理盐水或灭菌水、石蜡油中,患者处于半卧位。(3)术前将营养管插入胃管侧孔并绑在一起。(4)术中将营养管与胃管分开,在营养管头端系一指套包好的“糖球”。由“糖球”引导将营养管管头端送入十二指肠以下尾端在鼻孔外固定。 1.2.2 肠内营养给予方法全麻术后第1天由icu转入病房后经营养管注入5%gs 250ml,每日2次,以刺激肠蠕动。第2天开始经营养管注入肠内营养液如5%gs 250ml+复合维生素b 片2粒+10%氯化钾10ml+维生素c片2粒+多酶片2粒每日3次,营养液总量为1000~1500ml 于24h内或生理盐水30ml+多酶片2粒+吗丁啉1粒,每日3次。能全力第1天15~20滴/min,50~70ml/h,每天500ml;第2天20~25滴/min,70~100ml/h,每天500~1000ml;第3天100~150ml/h,每天1500~2000ml。第5~6天鼻饲营养管液量为2000~3000ml。以后根据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程度,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量和次数使每天总量增加2000~3000ml左右,同时减少静脉输液量。一般12天左右无吻合口瘘可试饮水少许逐渐为流质饮食后12~14天可拔管。 1.2.3 肠内营养液的配置(1)药厂生产的全能力、能全素。(2)食品厂家生产的奶粉、葡萄糖粉。(3)食物加工米汤、肉汤、鱼汤等三大类营养汤。本组最常用第3类,其次第2类,但一、二类此患者有胃肠道反应故少用。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1)术前向患者宣传留置营养管带给患者的好处并告知患者营养管很细,会有轻微的不适但可以耐受。同时可以介绍成功的病例。由于胃管时间为持续进行且时间长,病人可能出现厌烦的心理。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解释肠内营养管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告之患者配合要点。鼓励其表达感受和想法,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保证围观的顺利进行。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 一、概念 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 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 ( 一) 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 二) 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 三) 灌注方式 1. 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 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 方法。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 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 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 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 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一般4-6 次/ 天,250-500ml/ 次。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 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 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 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 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 1.腹泻/ 腹痛/ 腹胀 2.返流及误吸 3.胃潴留 4.并发症 四、评估 ( 一) 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 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 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 养 2. 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 ( 二) 营养液类型 ( 三) 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 ( 四) 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 ( 五) 胃肠道 1. 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 2. 有无胃潴留 3. 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

空肠营养管护理 一、营养液的选择 自行配制营养液每次仅配制当日量,4 ℃保存。输注时饮食的温度应接近体温,配好的饮食在容器中悬挂的时间不应超过8 h,新鲜饮食不应与已用过饮食混合。配制时间过久食物可能变质凝固,也可导致堵管并注意防止霉变、腐败的食物引起细菌或真菌性肠炎。..。。..文档交流 二、输注方式 1.插管后应立即注入生理盐水50 mL,以冲洗插管时分泌的胃液及胆 汁等黏液。 2.第1次泵注营养液前,应缓慢泵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以检 查管道是否通畅,并使肠道有个适应过程。先以60 mL/h速度输入,如果耐受良好,可以逐渐增加速度,直至120 mL/h为止。...。。.文档交流3.开始输注时速度较慢,更易发生堵管,应加强观察,在情况允许时, 尽量使用输液泵输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输注完毕后应使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5.一旦发生灌注不畅,考虑堵管的可能,可使用20 mL注射器反复冲 洗、抽吸,或将胰酶溶于温水后注入。 6.连续输注营养液应每4—6小时用无菌生理盐水或温水冲洗导管一 次。 7.应用细的喂养管,禁止经该导管输注颗粒或粉末性药物,以防止堵 管。 三、妥善固定

1.使用黏度高、透气性好的胃管贴,贴在鼻翼两侧并将管道牢牢固定 好,导管尾端,固定在耳上、头侧,避免压迫管道。.。.。。.文档交流 2.4 h检查营养管的位置1次,测量外露部分的长度,做好记录,做 到班班交接。 3.固定管道的胶布如出现潮湿、污染、脱落等及时更换. 四、做好健康教育与沟通 1.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讲解插好鼻空肠管后,不要牵拉折叠 管道。 2.下床活动时要告知护理人员,将管道完全固定好后再下床,晚上睡觉 时,避免压迫牵拉管道。 3.病人自己不能随便向管道内灌注其他物质。 五、肠内营养并发症 (一)腹胀、腹泻、恶心、呕吐 1。灌注速度过快:灌注速度由慢到快。 2。使用冷的营养液:营养液经过加温后使用. 3.营养液污染: (1)24小时更换泵管。 (2)营养液即开即用,不得超过24h。 (3)喂养前后冲洗导管。 (二)便秘: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三)导管堵塞 (1)喂养管没有定期冲洗:使用前后冲洗,更换病人体位冲洗。

肠内营养管的护理 1.心理护理:由于管饲时间长,且多为24h持续进行,绝大多数患者对术中放置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有畏惧心理,有的甚至拒绝应用。针对患者的这种心态,我们安慰、关心、鼓励患者,把握合适的时机与家属交谈,引起患者和家人的重视,使患者及家属理解肠内营养的重要意义,以及优于肠外营养的特点等。让患者在心理上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2.鼻饲管的护理:选用质地较软的细管,刺激性小、耐腐蚀,柔韧度好,易于插入。置入鼻饲管后,由于患者活动、胃肠蠕动、长期喂养及固定不牢等原因,鼻饲管位置可能发生改变甚至脱出,故应妥善固定并注意检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喂养开始前,必须确定鼻饲管位置。胃内鼻饲管可通过吸出胃内容物而证实,十二指肠或空肠内置管可通过X线透视、拍片而确定。注意将鼻肠管和胃管分开固定,每隔24h换一个方向固定,防止压迫鼻腔。滴注过程中,每6~8h用20ml温生理盐水冲洗管道1次。尤其夜间应特别注意,一旦发现堵管应立即用温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保持管道畅通。冲管时用力应由小到大,不可突然过大,否则可冲破导管。 3.营养液输注管理:营养液的输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均匀,输注量由少到多。有条件者均建议使用输入泵,无条件者可用静脉滴注。全力能使用前应摇匀,温度应保持在37℃左右。同时要按静脉输液标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输液管每24h更换一次…… 4.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有些营养成分不用已被机体吸收和分解,特别是不不溶性纤维稀释粪便缩短其通过肠道的时间,促进肠蠕动,加速胃肠功能的恢复。但也可以引起腹痛,腹泻、腹胀、呕吐等胃肠反应。了解腹胀、腹痛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注意观察呕吐物及胃管抽吸出胃液的内容、颜色,判断有无返流注意定时观察鼻腔黏膜的完整性。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注意观察鼻腔黏膜的完整性,每天清洁鼻腔、口腔,并滴石蜡油润滑鼻腔。准确记录排气、排便的时间及大便的颜色、性质和量,腹泻时应进行大便培养及常规检查。 5.检测水和电解质情况:协助做好各项辅助检查及了解有无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正确掌握病情,预防代谢紊乱。

床旁超声引导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法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7-11-03T16:41:35.7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作者:李玲1 吴世平2 黎旭3 邬琦3 [导读] 胃肠内营养是营养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法,良好的胃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1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四川遂宁 629000) (2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功能科四川遂宁 629000) (3遂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遂宁 629000)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气管插管后拟行十二指肠营养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超声引导组(A组)和常规盲插组(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置管成功例数、试插次数和置管耗时。结果:十二指肠营养管位置良好的人数超声引导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位置差的超声引导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3日内反流人数超声引导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胃肠腔食物残留总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能显著提高十二指肠营养管置管的成功率和质量。超声引导能减少反流和胃肠腔的食物残留量。超声引导能有利于提高喂养质量减少反流提高病人的营养供给改善预后。和因反流误吸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和窒息。 【关键词】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超声引导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18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ultrasound guided placement of duodenal nutrition tube. Method Choos 60 cases of after tracheal intubation Duodenal Nutrition to patients. By randomly divided into ultrasound group (A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blind insertion group (B group), 30 cases in each group. Observation group two intubation success the number of cases, the number of test plug and tube time. Results The duodenal nutrition tube number of ultrasonic position good guid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The ultrasonic position difference lead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3, reflux number of ultrasoun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gastrointestinal. The total amount of food residual cavity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and quality of duodenal nutrition tube catheter. Ultrasound could reduce reflux and gastrointestinal food residue. Ultrasound could help to improve feeding quality and reduce reflux improve nutrition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Duodenal Nutrition Tube; Placement; Guided by ultrasound 胃肠内营养是营养治疗的重要治疗方法,良好的胃肠内营养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胃肠内营养按照喂养方式分为进口营养、管喂和经皮胃造瘘营养,尤其是对于意识障碍或已进行气管插管等病人多采用管喂方式。常用管喂的为胃管胃内营养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小肠营养,相较于胃管喂养,胃管喂养因胃腔容量、胃蠕动功能等原因经常出现反流现在,造成误吸直接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甚至吸入性肺炎、窒息等严重后果,而十二指肠置管能较好的解决反流问题。近年来营养治疗指南均对胃内营养不耐受的病人推荐使用小肠营养,小肠营养多采用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小肠内进行管喂方式进行,传统的置管方式采用将十二指肠营养管盲探置入胃腔后利用胃蠕动将十二指肠营养管推入小肠。而因为胃的解剖结构问题盲探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成功率极低,目前临床上大多数采用的是X线引导或者胃镜引导进行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以上两种方法存在操作不便、需要大型设备、需要专业医师资质及技能(介入或内镜)等缺点,而且对于插管病人无法在床旁进行,在ICU内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为此我院结合目前蓬勃发展的超声技术,利用床旁超声技术结合特制的引导丝,在超声监视下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该方法具有成功率高、耗时短,无附带损伤、能在床旁进行,对资质及专业技能要求不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取得了及其良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5年-2016年已进行气管插管需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资料的患者6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4~76岁,主要疾病包括呼吸衰竭、重型颅脑损伤、心肺复苏术后等。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超声引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三十例。 1.2 方法 患者取45度卧位,放置腹腔超声探头在剑突下贲门附近,显示贲门影响,经一侧鼻孔置入前端带有J型弯曲的十二指肠营养管引导钢丝,当引导钢丝通过贲门时可见一条索状强回声影,并可见声影随钢丝活动而活动,表面引导钢丝已顺利进入胃腔。钢丝进入胃腔后以钢丝为引导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至胃腔,抽出钢丝后注入生理盐水500ml,充分扩张胃腔,并向下在脐周寻找显示幽门及胃窦影像。通过已置入胃腔的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引导,并轻轻向前推送,注意遇阻力后不能继续强行推进避免钢丝在胃腔内打圈。转动引导钢丝使钢丝前端弯曲背向胃大弯,钢丝沿胃大弯抵达胃窦部。因胃的解剖结构决定胃大弯与幽门有一个较大夹角,大约有50~70度。此时旋转引导钢丝,使引导钢丝面向胃大弯方向,钢丝尖端即对准幽门,继续推进引导钢丝直至通过幽门,并继续向前推进30cm。沿钢丝推进十二指肠营养管直至抵达十二指肠腔,退出钢丝妥善固定,置管结束。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法,先将十二指肠营养进鼻置入到口咽部,然后将十二指肠营养管从口腔拉出,在其尖端系一个包有砂糖的手指套,然后将系好的十二指肠营养管拉回口咽部,以普通直钢丝引导置入胃腔,进入胃腔后让病人右侧卧并滴注生理盐水200ml,滴注结束后向前推进十二指肠营养管直至110cm并妥善固定,利用胃蠕动使十二指肠营养管进入十二指肠腔。两组均次日行X线造影确定十二指肠营养管位置。 2.观察指标 1日后两组行床旁X线造影确定十二指肠营养管位置,超过贲门20cm以上为位置良好,未进入十二指肠为位置差,对比1日后两组病人安置十二指肠营养管位置良好、差的例数。记录两组3日内管喂后反流的例数和胃肠腔食物残留的总量。 2.1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均数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 3.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1日后检查十二指肠营养管位置良好的人数超声引导组明显多于对照

留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临床意义和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3-03-21T16:33:17.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刘改梅 [导读]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白蛋白的变化,并观察患者血糖。 刘改梅(山西省忻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山西忻州 034000) 【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称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的临床意义及护理要点。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2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均留置一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二天开始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液,从少量开始,逐渐加量达每日2000ml左右,至术后12—14天拔管,其中,1例吻合口瘘和3例饮水呛咳的患者则保留营养管至吻合口愈合或声带功能代偿,饮水呛咳改善后再拔除。结果全组病例均能耐受营养管的留置,19例患者顺利完成肠内营养治疗,3例因脱管而改用静脉营养支持,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能满足患者每日的营养需要量,减少了静脉输液量和卧床输液时间,减轻了患者的负担,效果良好。结论留置营养管并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临床应用简单、安全、可靠,肠内营养符合生理状态,有利于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关键词】食管癌贲门癌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251-01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禁食时间太长,为了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我科从2008年1月~2011年5月在23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手术中均留置了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简称营养管),术后早期经此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56~70岁,其中食管癌10例,贲门癌13例,食管癌(或结肠)颈部吻合术11例,食管胃(或空肠)胸内吻合12术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其中颈部吻合口瘘3例,胸内吻合口瘘2例,一侧声带麻痹,饮水呛咳3例。 1.2材料与方法(1)我院采用台湾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STERILE型胃管,长度125cm,分别用于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2)在术前将营养细管头端从胃肠减压管侧孔中插入固定,以石蜡油充分润滑后同时插入,术中将营养管分离置于远端吻合口之下20~30cm处。(3)时间:术后48h后,开始给予温5%GNS250ml营养管内滴注,以刺激肠蠕动,如无特殊不适给予自制营养液滴注,由500ml 逐日增量至1000~2000ml。(4)营养液的选择:营养液选择无渣,低粘度食物,以维持管道通畅。本组病例采用自制营养液,如牛奶,果汁,米汤,鱼汤,肉汤等。(5)营养液滴注遵循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的原则,不足部分由静脉适当补充,速度由慢到快,一次性补液袋作为滴注装置,每天更换,以确保卫生要求。(6)营养管留置时间平均3~7天,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停止肠内滴注,拔除营养管。 2 护理 2.1心理护理术前详细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说明置营养管是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重要保证,告知患者配合要点及可能出现的不适,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应用过程中经常巡视患者,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生理、心理反应,给予心理支持。 2.2营养管的护理(1)术前向患者宣传留置营养管带给患者的好处,告知患者营养管很细,会有轻微不适,但可以耐受,术后应配合医生和护士保留好营养管。(2)妥善固定管道。(3)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即在营养管口做好标记,记录长度,并列为交接班内容,以便及时发现管道的移位或脱落,判断脱出长度。(4)经营养管给营养液可以持续滴入,也可以间断缓慢注入,每次给完营养液后都应该用温开水冲洗营养管,以确保营养管的通畅无阻,冲洗完后再将营养管封闭,以免营养液或消化液经营养管倒流。(5)营养管的留置时间可依据患者术后恢复的情况而定;若患者的声带麻痹,饮水呛咳,则应该等到患者声带功能代偿,饮水不再呛咳后拔除,若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直到吻合口瘘愈合并能经口进食后再拔除营养管。 2.3输注的护理(1)进行输注时患者取半坐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完毕维持此体为30~60min,预防食物返流而引起误吸的发生,同时也防止返流引起的呛咳导致营养管的脱出。(2)按计划设置营养液输入量,速度,勤观察,勤巡视,调节合适滴速,及时处理故障。(3)保证营养液合适温度,一般调至37~40℃。(4)营养液新鲜配制,防止污染。 2.4口、鼻腔的护理(1)口腔护理每日两次,温水漱口,嘱患者切勿咽下。(2)每日雾化吸入,减轻咽喉部疼痛,促进痰液排出。(3)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4)采用口腔分流呼吸法保持口腔湿润。 2.5病情观察(1)腹部体征,肠鸣音观察,注意有无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2)正确记录24h出入量,观察患者有无口渴,皮肤粘膜弹性以及尿量的变化。(3)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及白蛋白的变化,并观察患者血糖。 3 结果 全组病例均能很好的耐受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留置,包括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和饮水呛咳的病例需要较长时间留置者均能耐受。由于营养管的留置和早期给予肠内营养,从而减少了静脉输液量,缩短了卧床输液的时间,增加了患者自由下床活动的时间,有利地促进了患者康复。 4 讨论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留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能提高患者免疫力,增加营养,促进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费用,临床应用简单、安全、可靠,是促进患者康复的一个保证,而及时正确的护理是实施肠内营养的保证。 对于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术中均应考虑置入营养管,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既维持了患者营养需要量,促进了伤口愈合,又减少了静脉输液的量和时间,而且减轻了患者的负担。 营养管尽管很细,患者均可耐受,但术前术后应该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消除其顾虑,配合临床需要,保留好营养管。术后还要注意营养管的固定,避免脱出或滑入腔内,注意确保营养管的通畅,尤其是长时间留置营养管更要注意护理。 参考文献 [1]黎介涛.我国临床营养支持的过去与未来.中华外科杂志,2002,39(1):17-18. [2]张晓燕,王庆兰,肖艳红.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0A):1413-1414.

食道癌根治术后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支持临床护理 发表时间:2012-03-30T16:23:44.2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7月总第195期供稿作者:蒋果芝[导读] 食道癌根治术后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满足患者术后的营养需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蒋果芝(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衡阳中心医院胸外科湖南省衡阳市 421001)[摘要]:目的:探讨食道癌根治后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为48例食道癌根根治术后患者术中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1天开始经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结果:本组患者能够耐受营养管,除1例术后8小时因咳嗽自行脱管外,其余患者留置12-13天遵医嘱拨管,3例发生腹胀,2例发生腹泻,相应护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未影响肠内营养支持继续进行。[结论]:食道癌根治术后经十二指肠营养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满足患者术后的营养需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减轻其经济负担,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其康复,是病人术后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法。关键词:食道癌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B 2009年6月—2011年6月,我科为48例患者行食道癌根治术,术中常规留置十二肠营养管,便于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营养支持,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我们对48例食道癌根治术后患者行十二肠营养管的护理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食道癌病人因吞咽困难,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应激使原有营养不良的状况进一步恶化,本组48例食道癌根治术患者,男,32例,女16例,年龄44岁—76岁,平均61岁,术前均经上消化道钡剂和纤维胃镜确诊为食道癌,所有病人均在术中成功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早期均应用肠内营养治疗,营养液为能全力、水果汁、鱼汤、肉汤。 1.2.方法 1.2.1.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全麻术后第1天,将温盐水50ml自十二指肠营养管缓慢注入,注意不能用力过猛,确保十二指肠营养管通畅后,将能全力或肉汤、鱼汤20ml/h自十二指肠营养管内经微量泵泵入,使用恒温增温仪,将温度控制在38℃—40℃,以刺激肠道蠕动,观察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可逐渐加量至80ml/h,根据病人术后每天所需热量,不足部分的热量,水和电解质从静脉补充,所有病人术后第5天关闭胃减压管,第6天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避免过冷食物刺激,以免造成肠蠕动增强,引起痉挛性腹痛或腹泻。 1.2.2临床观察:除全身情况外,重点观察记录术后消化道症状,包括腹胀、肠呜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早期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有无吻合瘘,术后肠胃排气障碍等。) 1.2.3结果: 本组患者均能很好耐受十二指肠营养管,除1例患者术后8小时咳嗽不慎自行脱管外,其余患者留置12—15天,遵医嘱拨管,3例发生腹胀,2例发生腹泻,经相应护理后症状消失或缓解,未影响肠内营养支持进行。 2.护理 2.1.心理护理,由于营养管留置时间较长,术前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其讲解置管目的和作用,并介绍同类病例,使其交流心得,减少了恐惧心理,了解营养管需要在体内留置时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鼓励其表达感受,积极主动配合。 2.2.营养管的固定护理,应将营养管与胃管分别固定,以免一管脱出,连带脱出另一管,先在鼻翼部位以布胶布环行固定营养管再将胶布交叉固定于鼻翼,再经面颊绕耳廓以高举上抬法固定于耳廓边缘,以同法固定胃管,分别标记十二指肠营养管、胃管至鼻翼长度,每班检查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的长度,粘贴不牢随时更换胶布。 2.3营养液输注护理:将鱼汤、骨头汤、果汁去渣过滤或全能力以20ml/h,经微量泵泵入十二指肠营养管,观察患者无恶心、呕吐等不适逐渐加量至80ml/h,每泵入500ml营养液后用50ml温开水冲洗十二指肠营养管,保持十二指肠营养管通畅,防止堵管。使用恒温增温仪将温度控制在38℃-40℃。严格按无菌原则操作,预防营养液污染,汤类或果汁现做现用,防细菌污染。 2.4.体位指导,抬高床头30。左右或指导患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因体位过低导致食物返流引发误吸,输完营养液30—60分钟内最好不要平卧。 2.5.口腔护理:每日行口腔护理2次,指导其床上刷牙,保护口腔清洁,避免出现口腔异味及感染等并发症,防止口唇干裂,可用润唇膏滋润口唇。 2.6.并发症预防护理 2.6.1脱管向患者及家属交待营养管的重要性,嘱其不得自行拔管,每班更换固定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胶布,观察标识十二指肠营养管及胃管到鼻翼长度。 2.6.2 堵管泵入肠内营养液前后均用温盐水或温开水冲管,一般每泵入500lm营养液后冲管一次,以防营养管堵塞。 2.6.3 腹胀,患者自述腹胀时,要查找腹胀原因,分析是否因输入营养液总量过多或单位时间滴注速度过快引起腹胀,应对症处理。 2.6.4 腹泻与营养液输注量和速度关系密切,可将输注速度适当减慢,同时保持营养液的温度为38—40℃,可避免因低温刺激肠道而发生腹泻,同时应加强灭菌观念,现送现用,避免营养液被污染,本组2例发生腹泻,经处理均未影响营养支持正常进行。 3.讨论近年来,营养支持愈来愈受人们重视,营养支持从辅助治疗的范筹,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合理的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1]。食道癌病人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进食障碍和肿癌负荷,导致病人对各种营养物质摄入减少,并且处于高代谢状态,术前多数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术后一般需禁食4—6天,若过早进食易引起吻合口瘘,禁食期间肠内营养支持是术后治疗和护理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费用低,通过对胃肠道早期刺激,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提前。肠内营养既为肠道提供了营养素,又不加重肠道负担,还可明显减少静脉补液量,从而减轻心肺负荷,缩短了住院时间,也减少患者住院费用,所以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至关重要。参考文献

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 1 心理护理(1)术前向患者宣传留置营养管带给患者的好处并告知患者营养管很细,会有轻微的不适但可以耐受。由于胃管时间为持续进行且时间长,病人可能出现厌烦的心理。护士应加强心理护理,解释肠内营养管对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告之患者配合要点。鼓励其表达感受和想法,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积极配合。 2 营养管营养液护理妥善固定营养管防止滑脱,保持营养管通畅,保持营养管清洁,定时定量,恒速滴入温度37℃~40℃。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预防营养液污染。配置容器每天消毒,每天清洗输液管,每天更换。同时营养液要配置均匀以防堵塞营养管,管饲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 3 体位床头抬高30°~40°或半卧位,以免呛咳、呕吐,注完后嘱患者维持30min或1h,防止因体位过低,食物逆流发生误吸。 4 口腔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以保持口腔清洁,定时刷牙,以防止嘴唇干裂日用润唇膏,咳嗽、咳痰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5 生命体征监测记录24h出入量,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及病人的耐受性,如有腹痛、腹泻、腹胀应准确记录程度及持续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排便情况。指导并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或下床活动,预防或减轻腹胀,保持肠内营养液的顺利灌注,必要时适当加用肠动力药物如吗丁啉。 6 并发症及护理 6.1 脱管脱管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脱管的原因:(1)营养管在病人咳嗽后管端脱到胃腔盘曲在口中;(2)夜间患者无意识自行拔出;(3)放置刻度不够。因此术中安置营养管应准确放入十二指肠并妥善固定,同时向病人及陪护讲明营养管的重要性,不得自行拔管或处置营养管,同时妥善固定营养管。固定方法:一种是将营养管用胶布固定在鼻翼侧面颊部,每天检查固定状况及时清除面部分泌物;另一种方法是用绳子在营养管上打结,前后用细胶布固定,系于耳后。并对烦躁不安病人应适当约束,凡自行拔管、在翻身活动时用手轻扶营养管防脱落。一旦脱落,不可再次插入,以免戳伤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瘘。 6.2 堵管为另一严重并发症。营养液浓度高,粘稠时产生堵管现象。营养管内注入药物,亦可产生堵管,因此输注前后应用生理盐水冲管1次。管喂药时应碾碎并充分溶解,喂后用温开水冲管。 6.3 腹胀与术后早期病人肠功能尚未恢复有关,病人自觉腹胀时找出腹胀原因,是否总量过多,速度过快。应少量多餐合理管饲。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空肠营养管堵管的预防及处理 1.堵管原因: 1.1 输注营养液、药物的原因:鼻空肠营养管输注营养液过于黏稠,灌入不合适的药物及食物,使营养液、药物或食物囤积于管壁内侧,或由于药物食物的混合液凝固,造成营养液滴速过慢造成鼻空肠营养管堵管。 1.2 输注鼻空肠营养管期间未及时冲管,输入速度过慢(小于50 m I/ h),营养液温度偏低,鼻空肠营养管固定不牢固,护士未及时巡视病房,发现滴速偏慢等未及时冲管原因造成堵管。 1.3 由于机械原因鼻空肠营养管外露部分折叠、内置部分反折导致营养管堵管。 1.4 鼻空肠营养管原因由于营养管内径偏小,长期输注营养液易造成堵塞。置入鼻空肠营养管时间过长,未及时更换鼻空肠营养管造成堵管。 1.5 护士冲管的时间和频率随意,科室没有鼻肠管维护的标准流程,护士操作没有标准和依据。 2.堵管的预防: 2.1 及时更换鼻肠管。复尔凯鼻肠管使用时间一般为6周,置入后应给予管道标识,记录鼻肠管置入的时间及长度,适时更换。 2.2 妥善固定鼻肠管。采用分叉交织固定法固定鼻肠管,体外管道可再用一根胶布加固于患者耳垂部,避免鼻肠管牵拉、扭曲、折叠、受压。巡视及交接班时经常检查鼻肠管的位置,难以判断时可通过床边 X 线透视检查。若发现鼻肠管打折,可用导丝试行将导管伸直,在透视或胃镜下将导管拉直或将打结部分解开,如不成功应立即拔出。 2.3 合适体位:在输注过程中尽量保持患者半卧位姿势(30-45度)。 2.4 适当的输注方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输注泵连续输注,或者重力连续滴注,尽可能的减少输注中断次数,保持输注连贯性。 2.5 及时正确冲管。插管后应立即注人生理盐水5O m L,以冲洗插管时分泌的胃液及胆汁等黏液。在鼻饲前后,采用 38-42 ℃温开水30 -50 ml 脉冲式冲管;在营养液输注期间,每隔4h -8h脉冲式冲管 1 次;经鼻肠管给药前后,也应使用 40 ~42 ℃温开水30 -50 ml 脉冲式冲管。在输注过程中,有任何原因停止输注营养液时,都需要用温开水脉冲式冲管后再输注。如发现病人的营养滴速偏慢等原因,也应立即予脉冲式冲管。这种脉冲式冲管方法可使管腔内的冲洗液形成小旋涡,从而将管腔内的附壁成分冲洗干净。 2.6 维持输注速度大于50 ml/ h(如不耐受可从25ml/h起)患者耐受后,逐渐增加输注速度(每4h增加25ml,根据患者腹胀情况及耐受性等逐渐增加速度至 200 -250 ml/ h)。有研究证明,输注速度大于50ml/ h 时,可对营养管内施加恒定的压力,使营养液在管内保持流动状态,不易造成堵管。 2.7 充分磨碎药物,分开注入。将颗粒状药物充分碾碎充分溶解后注入,并在注药前后以及不同药物之间用适量温开水冲洗管腔,以预防药物之间以及药物和营养液不相溶,在管腔内凝结成块造成堵塞。 2.8 预防过于黏稠的营养液堵管。营养液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应充分摇匀;制作营养液时要充分搅碎过滤;可加入溶解的多酶片,使营养液中的蛋白质降解为氨基酸,成为更小的颗粒,易于滴注,降低堵管的几率 ;在输注过程中,保持营养液温度在 37 ℃左右,防止蛋白质凝固堵管。 2.9 合理封管。考虑到肠内营养液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糊精、酪蛋白、植物脂肪、矿物质、

食管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食管癌术后经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方法2008年8月—2011年1月在我科住院手术食管癌的患者89例,术中均留置一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二天开始经营养管注入流质,至术后10~14天拔管,1例吻合口瘘保留营养管至吻合口愈合,其中2例提前拔管。结果全组病例均能耐受营养管的留置,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能满足患者每日的营养量,减少了静脉输液量和卧床输液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效果良好。结论术后早期留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并经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既满足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需要又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食管癌;十二指肠营养管;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duodenum postoperative nasal feeding tube given to the nursing of enteral nutrition. methods: august 2008 -2011 in january in my inpatient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in 89 cases of nasal surgery were retained a duodenal feeding tube, after the second day of maintenance operations into the liquid to surgery 10 to 14 days after extubation, and 1 anastomotic feeding tube to keep the healing anastomosis, 2 patients early extubation.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could tolerate the indwelling feeding tube, enteral nutrition

空肠营养管护理 一、营养液的选择鼻空肠内不同于经胃的营养,对营养液的配方、浓度、渗透压及污染情况要求相对较高。由于空肠内无胃酸的杀菌作用,因而对营养液的细菌污染要特别注意,要求按静脉输注标准操作尽量避免污染。如自行配制营养液每次仅配制当日量,4 ℃保存。输注时饮食的温度应接近体温,配好的饮食在容器中悬挂的时间不应超过8 h,新鲜饮食不应与已用过饮食混合。配制时间过久食物可能变质凝固,也可导致堵管并注意防止霉变、腐败的食物引起细菌或真菌性肠炎。 二、输注方式临床实践表明,连续输注营养液吸收效果较间歇性输注好,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少,营养支持效果好。插管后应立即注入生理盐水50 mL,以冲洗插管时分泌的胃液及胆汁等黏液。第1次泵注营养液前,应缓慢泵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 mL,以检查管道是否通畅,并使肠道有个适应过程。先以60 mL/h速度输入,如果耐受良好,可以逐渐增加速度,直至120 mL为止。开始输注时速度较慢,更易发生堵管,应加强观察,在情况允许时,尽量使用输液泵输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输注完毕后应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管道。一旦发生灌注不畅,考虑堵管的可能,可使用20 mL注射器反复冲洗、抽吸,或将胰酶溶于温水后注入。 三、妥善固定使用黏度高、透气性好、3M公司生产的胃管贴,贴在鼻翼两侧并将管道牢牢固定好,导管尾端,固定在耳上、头侧,避免压迫管道。4 h 检查营养管的位置1次,测量外露部分的长度,做好记录,做到班班交接。固定管道的胶布如出现潮湿、污染、脱落等及时更换。 四、做好健康教育与沟通做好病人和家属的健康教育,讲解插好鼻空肠管后,不要牵拉折叠管道,下床活动时要告知护理人员,将管道完全固定好后再下床,晚上睡觉时,避免压迫牵拉管道。病人自己不能随便向管道内灌注其他物质。医护人员做好沟通,护士主动向医生了解病人的治疗方案,并参与置管过程,了解病人的动向,以便病人回到病房后,及时固定管道。 五、心理护理该类病人由于病情重,病程长,无论在精神上或经济方面负

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术后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疗效观察 聂臣聪(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对鼻十二指肠营养管指导的重要性。方法:将58例食管肿瘤手术后使用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应用健康教育流程进行管理,对照组以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工作。结果:食管癌手术留置鼻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患者使用健康教育流程表进行指导,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掌握程度,有效地促进护患沟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减少了住院时间。结论: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对十二指肠营养的认知,规范了护理行为,使患者掌握了相关的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健康教育;食管癌;十二指肠营养管;疗效观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食管癌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例一般为(2 4)?1[1]。食管癌患者多数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同时,手术应激引起的分解代谢加剧了营养不良[2]。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防止和减少肺部并发症有明显意义,对缩短住院天数有显著意义[3]。食管癌术后一般禁食时间需要5 6d,若过早进食易引起吻合口瘘。食管癌术后禁食期间营养支持是术后护理和治疗的重要措施。术后早期使用十二指肠管内营养,促进肠道蠕动,改善全身营养状态,同时可以减少患者术后输液量,有利于肺功的保护,达到纠正负氮平衡,有利于吻合口愈合,并且该方法给药方便,费用低廉。2011年4月 2012年4月,我科实施食管癌术58例,常规使用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灌注营养液,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月1日 2012年3月31日收治的58例食管癌患者,均经胃镜检查病理活检证实为食管癌,其中男48例,女10例,年龄最小39岁,最大80岁,平均71岁。手术中常规安置十二指肠营养管(德国费森尤斯卡比公司生产,注册号:国药管械(进)2003第2660022;产品代码:7981821),术后带管时间最短4d,最长2个半月,大多在术后第14天拔除营养管。将2011年4月1日 9月30日收治的2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11年10月1日 2012年3月31日收治的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护理相同,对照组患者由责任护士采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随机讲解、示范等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患者入院后即每人按照科室制定的食道手 · 457 ·吉林医学2013年2月第34卷第4期

B十二指肠营养管的护理常规 一、常规护理 1 首先妥善固定鼻肠管,防止牵拉、移位、盘绕、扭曲。将营养 管用胶布固定在鼻翼侧面颊部,每班检查固定状况及时清除面部分泌物,用绳子在营养管上打结,前后用胶布固定于鼻翼,系于耳后。对烦躁不安的病人适当约束。翻身活动时注意营养管防牵拉脱落,一旦脱落不可再次插入以免戳伤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瘘。 2经营养管输注药物时,必须将药片碾碎,彻底溶解后方可注入,注入前后用温开水次冲洗管道,以免药物颗粒或药物与营养液不相容发生凝结而堵塞导管。 3肠内营养时床头抬高30-45度或半卧位,避免呛咳、呕吐,输注营养液前后及每输注4-6小时给予30ml生理盐水或温开水脉冲式冲管,每24小时更换胃肠营养泵管一次。 4 每日口腔护理2次,以保持口腔清洁,定时刷牙, 咳嗽、咳痰后 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每日用润唇膏以防止嘴唇干裂。 5 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及肛门排气、排便情况。如有腹痛、腹泻、 腹胀应准确记录程度及持续时间。指导并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或下床活动, 预防或减轻腹胀, 保持肠内营养液的顺利灌注, 必要时适当加用肠动力药物. 二、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宣传留置营养管带给患者的好处, 并告知患者营养管很细, 会有轻微不适但可以耐受。告知患者配合要点,鼓励其表

达感受和想法, 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取得患者积极配合。三、并发症 1腹胀、腹泻、腹痛与术后早期患者肠功能尚未恢复、营养灌注量、温度和速度关系密切, 应及时找出原因, 是否总量过多或速度过快。应少量多餐合理管饲。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促肠功能恢复或给予加用胃动力药, 有便秘者给予开塞露减轻腹胀。各种高热量配置的液体注入时要温度适宜, 从低浓度开始少量慢速滴注, 待肠道适应后增量加速。同时应加强无菌观念确保营养液不被污染。 2脱管脱管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它直接阻止管喂的进行。脱管的原因有: (1) 营养管在患者咳嗽后管端脱到胃腔盘曲在口中; (2) 固定不善,牵拉,患者自行拔出; ( 3) 放置刻度不够。因此 术中安置营养管应准确放入十二指肠并妥善固定, 同时向患者及陪护讲明营养管的重要性, 不得自行拔管。 3堵管营养液浓度高, 黏稠时产生堵管现象。营养管内注入药物, 亦可产生堵管, 因此输注前后应用温开水冲管 1 次。经管喂药时应碾碎并充分溶解, 喂后用温开水冲管。 食管癌患者, 术中置入十二指肠营养管, 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 对胃肠道的生理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促进肠蠕动, 避免腹胀, 并可维护肠黏膜的屏障功能维持了患者术后的营养需要。因此掌握营养管的使用方法, 在使用中加强观察和护理, 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及时处理并发症, 对术后的早日康复具用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