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原典导读期末复习

史学原典导读期末复习

史学原典导读期末复习
史学原典导读期末复习

史学原典导读期末复习

第一部分:真题

一、历年考题填空题原题及答案

(1)此题考查经史子集的划分,出自《经史子集之名何昉》的解题(下册P236)

1.七略是(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2.班固的《汉书·艺文志》据此编成六略;

3.晋(荀勖)的《中经簿》把四部分为(甲)(乙)(丙)(丁),晋(李充)把史部调到第

二部,唐代编的(《隋书·经籍志》)确定了经史子集四部顺序。钱大昕的(《潜研堂文集》)卷一三中写了一篇文章叫《经史子集之名何昉》,他的(《廿二史考异》)和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的(《廿二史劄记》为清代三大考史名著

(2)此题考查尚书,出自《牧誓》(今文尚书)的解题(上册P9)

1. 尚书按照(虞)(夏)(商)(周)四代顺序,体例为(典)(谟)(训)(诰)(誓)(命),今文尚书由(伏生)传授

(3)此题考查国语的内容,出自《国语》的解题(上册P50)

1. 国语是(春秋)年代的编年史,分为(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语。(4)此题考查史记,出自《史记》的解题(上册81页)

1.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三王世家》,《龟策列传》等是(诸少孙)所补写。日本人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是较好的注释本(5)此题考查后汉书,出自《后汉书》(上册P209)

1. 后汉书没有志,南朝梁时去晋(司马彪)的(《续汉书》)八志补成。后汉书在体例上,“帝纪”后创立了(“帝后纪”),列传中的(《列女传》颇受今天女性研究者的重视。

(6)其他,作者

1. 魏晋三大名注是(郦道元)《水经注》,(裴松之)《三国志注》,(刘峻)《世说新语住》

2. 三通是唐刘知几的(《史通》),宋代(杜佑)的《通典》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通典》的体例是(政书),其中较有价值的是(《田制》)部分。

二、翻译

翻译选的基本是关系重大史实或者有重要语言点的

1.王曰:古人有言……惟恭行天之罚

2.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钟鼓以充入之。(这段翻译“鈡鐻”一词后面一定要加括号注明“乐器”,他老人家上课特地强调过的~)

3.子期祀平王……则民不慢

三简答题

1.阅读下面三段史料,用流畅的白话文重新编写

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谴,乃诈曰:“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今上祷祠备谨,而有此恶神,当除去,而善神可致。”乃令入海者赍捕巨鱼具,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射之。自琅邪北至荣成山,弗见。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

又使徐福入海求神异物,还为伪辞曰:‘臣见海中大神,言曰:“汝西皇之使邪?”臣答曰:“然。”“汝何求?”曰:“愿请延年益寿药。”神曰:“汝秦王之礼薄,得观而不得取。”即从臣东南至蓬莱山,见芝成宫阙,有使者铜色而龙形,光上照天。于是臣再拜问曰:“宜何资以献?”海神曰:“以令名男子若振女与百工之事,即得之矣。”’秦皇帝大说,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2.史家认为陈寿对诸葛亮评价不公的原因?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是?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出的战略未完全实现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北伐原因有哪些?

第二部分:重要题解(结合课堂笔记)

一、甲骨文和金文

(一)甲骨文

【卜瓷结构】

前辞:记录卜问鬼神的日期和占卜官的名字

命辞:即命龟之辞,由卜人通过甲骨向鬼神请求某事

占辞:根据卜兆判定的吉凶

验辞:即占卜应验的事实

【解题】

王懿荣1899;龟甲,兽骨。河南安阳殷墟废都出土。十万余片。1500/5000。

[甲骨内容:大量占卜,少量记事;宗教、战争、农业、牧野、田猎、天文、气象等]

[甲骨四堂: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

[相关著作:刘鹗《铁云藏龟》、孙诒让《契文举例》(第一部研究性著作)、

郭沫若《卜辞通纂》《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二)金文

金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记录历史事件和表彰祖先公德的内容为多文字上

和甲骨属同一体系。过去称之为钟鼎文/钟鼎彝器铭文。有铭文的商铜器5000

多件

【铭文内容:战争的记录、祖先的颂词、天子的册命、结盟的誓约、争讼的券书】

[相关著作: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两周金文辞系考释》、容庚《金文

编》、罗振玉《三代金文存》等,《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

《大盂鼎》,西周康王时的青铜器,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村,291字,记

载康王对名叫盂的贵族进行赏赐时所作的训示。

二、重要题解

一、《尚书·牧誓》

解题:《尚书》,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如《尧典》《禹贡》等显然是后世儒家补充进去的。

《尚书》记录上至尧舜、下至春秋秦穆公,按照【虞夏商周】四代的顺序编辑,分【典谟训诰誓命】六种,除《禹贡》地理,也分训下、告上。主要内容【敬天法祖、讨伐逆命】。《尚书》西汉初已散佚。后由伏胜传授,存28篇,名《今文尚书》。孔壁古文较《今文尚书》多16篇,名《古文尚书》,已佚。今传《古文尚书》25篇和汉孔安国《尚书传》,是东晋人梅赜所献。宋代朱熹、吴棫开始怀疑,经过明代梅鷟,清代阎若璩、惠栋等,相继考证、辨

伪,学术界已公认它为伪作。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注解《尚书》的著作,清代孙星衍著《尚书今古文注疏》是注释本较完备的一种。(采辑汉魏隋唐书注,兼取王鸣盛、江声、段玉裁等的研究成果著成)

【《牧誓》,记述了周武王起兵灭商,在牧野决战前的誓词。内容是:训示从征将领和联盟部落,要知道为何伐纣,如何列阵攻击,以及处理俘虏】

二、《逸周书》(泛读)

《逸周书》,原名《周书》,《汉书.艺文志》说其是”周史记”。西汉刘向说即“周时诰誓号令”。

因所载不见于《尚书》的《周书》部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开始将其叫做《逸周书》。又因晋初在汲郡的战国魏王墓出土的竹简有《周书》,故又称《汲冢书》。汉时《逸周书》71篇,今存60.从今本内容看关于周初文王、武王、周公的篇幅,占据4/5,题材不限于诰誓号令,也涉及生产活动和哲学宗教方面的记载。从文字风格看,有的简古,有的夸饰,和《尚书》一样,也经过后人删改增饰。有些显然是后人所作。至于书中保存的宗教和哲学的资料,思想文风不像周初所作,使用时需做审慎地考辨。

[最早的注本有晋孔晁,清代考据以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孙诒让的《周书补》,刘师培《周书补正》也可作参考、]

三、《诗经》

【解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来称为《诗》,汉武帝确立五经后,改称为《诗经》。汉初传《诗》的有齐、鲁、韩三家,都立于官学,属于“经今文学”。《毛诗》晚出,未得立,属于“经古文学”。各篇创作年代,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业。编成的年代在春秋末业,相传曾经孔子删定。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地方乐歌,就是各地的土乐】【雅,是宫廷京师一代所演唱的乐歌,由于这一代文化程度较高,所以也称为雅乐】【颂,是宗朝祭祀时所演唱的乐歌】西周末期的风雅,大抵反映了乱世人们的心情,发愤之音,激楚之言,奔放之词,时有所见。不符合历来解《诗》者所谓“怨而不怒,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说法,因而又被称为《变风》《变雅》。其表现手法一般分为“赋比兴”三种。

诗经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但它内容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资料,很多为其他记录所没有,因此完全有理由把它称为一部优秀的历史作品。

四、《左传》

周朝的著名编年史,相传为鲁国历史家左丘明所撰。按鲁国十三个君主的顺序编写,起自鲁隐公元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计269年,18余万字

编年体历史在我国出现很早,周代历国都有,或称《春秋》。相传这是孔子依据鲁国史官的记录整理删定而成。它按年、时、月、日编排史事,以春秋代表四时,初具编年体的样子。但它的记载太简,措辞隐晦每事只记结果或结论,很多重要的事件都未加著录,因此后来的学者有许多的引申解释。由于《春秋》同孔子整理编订的其它著作一样,被儒家各派尊为“经”,故各派对它的解释就称为“传”。汉代有五种传,即《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夹氏传》《邹氏传》。

《左传》到西汉末才在宫廷藏书内发现,古文经学派说也是专为解释《春秋》的,但今文经学派不承认,据各种资料显示,《左传》似应完成于战国初期的作品,出自鲁国史官的手笔,整理者可能是左丘明。《左传》特别重视战争活动的记录。它叙述的不少战役,都已经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战役。总而言之,《左传》是一部体裁完备的古代编年体史书,

因而理所应当地被看作研究先秦史的重要资料。

现存《左传》通行本,是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唐孔颖达作疏,称《春秋左传正义》。清代不少学者对杜注不满,重新辑录和研究汉人解说,较著名的有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和李贻德《春秋左氏传贾服注辑述》

五、《国语》

是春秋时期的国别史,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共八语,共21篇。成书不早于战国初期。因为司马迁说过“左丘失明,阙有《国语》”,一般认为是左丘明所作。

《国语》的编纂以“国”为类,以“语”为主,前一特色,反映春秋期间各个地方的社会关系发展不平衡,因而同一时间的历史在不同空间的变现差异。后一特色,反映春秋时期不同地域政治力量的消长变化,在人们之间有很多不同的议论。《国语》着重记载齐、晋、楚、吴、越五国霸业的兴衰。

【同《左传》相对照,《国语》记述的事件与之很多相同,但记述原委很简单,记录言论则详细,似乎二书在“记事”、“记言”方面又分工,因此东汉的班固、王充都曾把《国语》叫做《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

现存国语较早的注本,只有三国吴韦昭的《国语解》,清代学者加以校释,比较有名的洪吉亮《国语韦昭注疏》、汪远孙《国语校注本三种》。

六、《世本》

《世本》是先秦的史官档案记录的汇编,书已佚。据各种古书徵引的文字来看,内容分为7部分。【《帝系》】、【《世家》】记录黄帝到东周列国王侯的世系,【《谱》】记周王室和诸侯国执政的世卿大夫的年表,【《传》】记春秋前的名人事迹,【《氏姓篇》】是先秦大小贵族的起源和宗支分化状况的族谱,【《居篇》】记三代王都和列国都邑的变迁,【《作篇》】记上古的技术发明和礼乐体制。各篇文字都很简单,仅录史事而无评论。材料以春秋前最详细,也有一点战国到西汉初的记录。因而后人推断它原是周王室史官分门别类保管的历史档案,由秦汉间人汇编增补而成。

【《世本》与《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从取材到体例,都明显地受了《世本》的影响,因而可说《世本》是历代封建王朝纪传体“正史”的雏形。(《世本》是先秦的史官档案记录的汇编,书已佚。据各种古书徵引的文字来看,内容分为7部分。【《帝系》】、【《世家》】记录黄帝到东周列国王侯的世系,【《谱》】记周王室和诸侯国执政的世卿大夫的年表,【《传》】记春秋前的名人事迹,【《氏姓篇》】是先秦大小贵族的起源和宗支分化状况的族谱,【《居篇》】记三代王都和列国都邑的变迁,【《作篇》】记上古的技术发明和礼乐体制。各篇文字都很简单,仅录史事而无评论。)

七、《史记》

《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最初称为《太史公》,西汉学者也称《太史公记》、《太史记》,至魏晋,才逐渐专称本书为《史记》。

史记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史家”,七十“列传”组成,计130篇。本纪:记载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历史大事,基本是编年体式的。

表:用简明的表格,概括错综复杂的史事

书:记述政治、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制度或重大事项

世家:记述贵族诸侯的活动和事迹

列传:分别记载各个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包括上层的官僚、士大夫和影响社会各有关方面的重要历史人物,也包括当时我国边疆各族和一些邻国的历史。

本书以本纪和列传为主,各体例相互配合。这种体例成为以后纪传体历史著作的典范。

历史的发展有清晰的脉络可循,记录面比封建社会的其他“正史”要宽广得多,不仅注意记录政治,也注意到经济和文化。司马迁认为撰史应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希望揭开人与自然关系的奥秘,希望找出人间的“大数”;他还注意到会通古今,着重探索历史变化的原因;既注重文献资料,又重视实际见闻,随时以生活阅历所得订补文献的不足。全书的“太史公曰”的论赞,为某些历史事件、人物作总结,或补充正文以外的重要史事,并非空洞的议论或褒贬。《史记》叙事,简明扼要,系统清楚,生动活泼,文笔绚烂,反映了作者高度的文学修养。《史记》爱憎分明。一般来说,《史记》用力最深的是秦朝至西汉百年间的历史,也就是司马迁当时的近代史和当代史。尤其注重统治阶级的活动给社会历史造成的影响。这部分的史学价值也最高。

注释史记的,南北朝时有宋裴骃的《集解》,唐司马贞的《索引》和张守节的《正义》,原各自刊行,北宋时合为一本刊行。近代日本泷川资言根据各书,编成《史记曾注考证》,水泽利忠补编《史记曾注考证校补》

八、《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

班固父班彪曾续《史记》撰《后传》65篇,班固认为《后传》不够详备,在班彪死后进一步搜集史料,改进体例,经过二十多年的撰著,但死时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由其妹班昭和马续续写完成。

《汉书》所记从高祖元年到王莽地黄四年,整个西汉一代。【体例】全书由12“帝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计100篇。体例基本继承《史记》,但有所改变,如改“书”为“志”,

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创立《艺文》、《地理》、《刑法》等志。【内容】武帝以前的记载袭用《史记》原文,但有所增补;在帝纪中曾载了不少重要诏令,在列传中保存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奏疏等重要文献,武帝以后的部分,依班彪《后传》改写,小部分袭用原文。

意义:创立断代史,为后世史家所效仿。断代史能为中国封建社会历史进程中各个阶段的矛盾活动提供例证,在史学上有重要价值。班固修志时,并没有拘泥于断代体例,而是将西汉到先秦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方面分门别类,贯通叙述。行文比较严密,词简意赅。弊端:《汉书》以帝王将相为中心,所谓“正统”思想十分鲜明,尤其与史记相比较而言

现在最流行的是唐颜师古的《注》本和清王先谦的《补注》本。

九、《后汉书》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

范晔在《东观汉记》、司马彪《续汉书》等基础上,开始撰写《后汉书》,他准备写10纪,

10传,80列传,但纪传写成,即被杀。《后汉书》无志,时人已感到是一种缺陷,南朝时,刘令刘昭取司马彪《续汉书》8志30卷附在其后,加以注释增补。直到北宋的时候,纪传与志重新校勘,合为今本《后汉书》。

【体例】基本与《汉书》相同。但“帝纪”后另立了“皇后纪”。没有“表”,“志”中又缺《食货》《艺文》等志。“列传”中除沿袭前二史所有的《循吏》《酷吏》《宦者》《儒林》外,又创立了《党锢》《文苑》《独行》《方术》《烈女》《逸民》六种类传。

【特色】记述人物,注重分类,不以时代先后为序,反映了士族门阀统治下重视品第人物的风尚。重视序论、赞的写作,当做评论人物的工具,也是其炫耀文学技巧的手段。同时,《后汉书》多类传,对社会生活许多方面给与了较大注意,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司马彪所撰被评委“详实”,将注意力集中与天文历象、祭典礼制、灾变物异、官员职守等,为后世研究两汉之际的统治学说、宗教思想、自然认识、政权结构等演化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

而范晔作史,旨在“以文传意”,也就是借历史表达政见。这种态度,不可避免的会导致令客观历史服从主观需要的弊病。书中过分注意文辞修饰,对如实反映历史真相也带来了相当的损害。以世家豪族的标准来权衡人物。清谈、美文也反映在《后汉书》中。

今《后汉书》的注,八志时梁朝刘昭注补,纪、传部分出自唐章怀太子李贤等人手笔。清代学者对《后汉书》做了很多补注,以惠栋《后汉书补注》较为详,清末王先谦在惠栋的基础上,撰成《后汉书集解》。

十、《三国志》

《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时期的历史著作。西晋陈寿撰。

【体例】分为《魏书》30篇,《蜀书》15篇,《吴书》2篇。其中《魏书》有纪、传,以魏为正统,属、吴仅有列传,但都没有表、志。它在断代史中别具一格。

【特点】受九品品评人物的影响,比《史记》、《后汉书》更注意按人物事迹行为分类,虽然没有像以后的范晔《后汉书》那样严格,但实际每一列传记述的人物都是以类相从。

书中很多货地方都假借所谓的“为尊者讳”的《春秋》笔法,对历史有所歪曲,为封建统治者的“过恶”回护,在两国交兵时表现为,讳败夸胜。内容过简,旧史中已有的记载也被删减过多,各传的内容繁简不一,时有脱误失实之处。

以裴松之的注本最为有名。他的注解,不像以前以名物训诂,章句解释,注释范围大抵不出正文之外。裴松之一反传统做法,将重点放在史实的增补和考订上:或博引各家议论,辨明是非;或旁徵不同记载,为订考异;或补充事件的始末,增广异闻;或增详人物生平,力求完备。据统计,裴松之注所引各家史学著作两百多种,注文内容是原书的数倍。所引书目9/10已亡佚,有赖于裴注,还可以见到概略。

大学专业详解(历史学)

大学专业详解:历史类职业分析及其王牌学校来源:人民网2010-1-30 10:27:20 【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模拟考场 专业能影响着一个人未来,专业选得好意味着以后就业更容易、发展潜力更大。因此,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对专业选择应该特别关注,但是面对众多高校上千个不同的专业,考生到底怎样挑选专业呢? 一专业详解 060101 历史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基本知识,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文博档案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与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版本目录学、音韵学、训诂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国内外史学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主要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导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历史地理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与选读、中国断代史(从先秦到当代)、专题史(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史(美、英、法、日、德、俄等国、拉美、非洲、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中外关系史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060102* 世界历史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世界历史的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学术研究、文化教育、外交外贸、国际文化交流和新闻出版部门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和实际工作的历史学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关于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整体人类文明的一般发展历程和世界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史学理论、外国语、史料学、历史地理学、国际政治学、国际经济学、国际关系学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了解相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 3.掌握世界历史的基本研究方法与分析方法;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5.了解国内外世界历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学术前沿和发展动向趋势;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1、历史意识:人类有了自觉的意识后,开始向长辈学习生存的技能、知识和经验,进 而意识到还要向去世的先辈学习。萌发了最初的历史意识。 历史意识:人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与过去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而感到需要记住自己的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历史意识产生的原因:历史是现实的前身,现实的历史的延伸。 历史遗产:有物质遗产,也有经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遗产。 对待历史遗产的态度:不同社会阶级、阶层由于政治、经济立场的不同,对待历史遗产 的态度也不同。都要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历史遗产为自己的现实利 益服务。因此,出现了对历史的不同解释。 史鉴、史师:由于人们对史鉴、史师的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人们才需要学习历史。 2、维柯的历史观:维柯:《新科学》 把人类历史经历了三个时代 神的时代:人们在神的政府统治之下,一切都由神的力量支配。 英雄时代:人们在贵族统治之下,贵族认为自己的品性高于平民,所以是当然的统治者。 凡人时代:所有人都承认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先建立民众国家,然后建立君主国家。两者都是由人建立的政府。跟神没有关系。 关于历史发展的动力他认为最后还是“神的谕示”。 《新科学》的副标题“按照神的谕示考察各民族共同本性的科学” 3、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思想与天命——神学史观 西周时期,周公等认为,夏、商王朝之所以兴起,是因为“服天命”、“受天命”。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敬德”。所谓“敬德”就是“保民”。 西周的天命观一直影响到后世儒家的历史观。“天命”、“天道”、“天理”成为儒家历史评价的标准。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他在探讨朝代更替时,多强调“天” 对人事的干预。 《史记·天官书》“秦始皇之时,十五年彗星四见,久者八十日,长或竞天。其后秦遂以灭六国,并中国,……” 《高祖本纪第八》:“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持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中国古代的”天人感应“思想 天人感应思想源于中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一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天人感应的思想在汉代曾占据了统治地位,以此为基础形成谶纬之学行时一时,并在中国传统社会流传。 西方古代的天命—神学史观 克罗齐在评价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时说”关于全部历史的动力问题常常被一般化了。……。命运或不变的必然性是不是压迫人类的,人是否不过是任性的命运的玩物。

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阅读书目

史学理论与方法参考阅读书目 1、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0年。 2、黎澍主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历史人物评价》人民出版社1981年。 3、[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译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4.[英]格鲁内尔:《历史哲学》(中译本)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5.韩震:《西方历史哲学导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 6 张尚仁:《社会历史哲学引论》人民出版社1992年。 7、韩震:《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北师大出版社2003年。 8、庄国雄等:《历史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9、[美]威廉?德雷:《历史哲学》(中译本)三联书店1988年。 10.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11.佘树声:《历史哲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2.田汝康、金重远编选:《现代西方史学流派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13.张文杰等译:《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14、葛懋春、姜义华主编:《历史比较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 15.葛懋春、姜义华主编:《历史计量研究法》山东教育出版1987年。16.[美]雷蒙德?格鲁:《比较历史研究概论》(中译本)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82 年1期。 17.[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18.[苏]茹科夫:《历史方法论大纲》(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年。19.[波]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0.[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2年。21.[莫]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22.[法]勒高夫:《新史学》(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23.[美]詹姆斯?哈威?鲁滨孙:《新史学》(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24.[美]汤普森:《历史著作史》(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8年。25.[美]伊格尔斯:《欧洲史学新方向》(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6.[美]伊格尔斯:《历史研究国际手册》(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9年。27.[英]卡?波普尔:《历史主义的贫困》(中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28.[美]唐纳德?凯利:《多面的历史》(中译本)三联书店2003年。29.[英]乔治?皮博迪?古奇:《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30.[美]乔伊斯?阿普尔比等:《历史的真相》(中译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31.何兆武:《历史理性批判论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32.李幼蒸:《历史符号学》广西师大出版社2003年。 33.蒋大椿:《史学方法论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34.蒋大椿:《唯物史观与史学》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年。 35.蒋大椿:《史学探渊》安徽人民出版社1989年。 36.[美]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37.[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38.[法] 迪拉里:《历史学家思想和方法》(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9.袁吉富:《历史认识的客观性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0.严建强、王渊明:《西方历史哲学》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年。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签订时 间 战争、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南京条约》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 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 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 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 辟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 了中国半 殖民地化 程度。 《辛丑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 争 英、俄、德、美、 日、法、意、奥、 比利时、荷兰、西 班牙11个国家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 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 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 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 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 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 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 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 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

原典导读课程总结

原典导读课程总结 中国原典导读是为学生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掌握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进程,围绕各个历史时期主要的文体、文学流派、重要作家作家为中心展开教学。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在学生已有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家作品,提升人文素养,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学的正确理解态度和良好的接受态度,并实施爱国主义的教育。 在本次学习中,我们主要讲了四讲,以下是其主要内容: 第一讲:《诗经》概说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成书约在公元前6C,《诗经》在春秋时已流传于世,时称为“诗”或“诗三百”。《诗经》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大约五百多年间的诗歌305篇,产生地域大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北部;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具有时间长(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地域广(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主,波及长江、汉水、汝水一带,涉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北部等地)、作者众(既有贵族创作雅诗、也有平民奴隶吟唱的风谣,还有乐官祭祀典礼制作的颂诗)等特征。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15《国风》;《雅》105篇,包括《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40篇,其中《周颂》31篇,《商颂》5篇,《鲁颂》4篇。 《诗经》国风绝大部分作者是下层人民,“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即“王畿”之乐。大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用于诸侯朝拜;小雅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用于贵族宴享。“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在重大祭典时,连歌带舞,颂赞祖德以娱神,作品皆出自社会上层人物之手。 第二讲:物质生产习俗与《诗经》劳动诗歌 农业成为《诗经》时代周人主要的生产方式和主要的社会生活内容。周初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一年的农事活动开始时,要举行隆重的祈谷、藉田典礼,祈求上帝赐予丰收,天子亲率诸侯、公卿大夫、农官到周天子的藉田中象征性犁地。秋天丰收后,还要举行隆重的报祭礼,答谢神灵的恩赐。《诗经》中的《臣工》、《丰年》、《良耜》等作品就是耕种藉田,春夏祈谷、秋冬报祭时的祭祀乐歌,真实地记录了与周人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活动和风俗礼制,反映了周初的生产方式、生产规模,周初农业经济繁荣,以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第三讲:婚姻恋爱习俗与《诗经》爱情诗歌 先秦时代,无论是聘娶婚制,还是媵嫁婚制,主要是针对贵族阶级。对于庶民百姓的婚姻,统治者则着重从繁衍人口和增强国力的角度来制定相关的婚配制度和政策。《诗经》中有许多反映当时婚姻风俗制度的作品。婚姻形态有媒妁婚、自由婚、政治婚;婚姻仪式按六礼程序进行;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掩盖下的一夫多妻制。《诗经》时代贵族阶层婚俗的主要形式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史学概论复习资料 历史: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第一,它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的区别。“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③既包括自然史,也包括人类史的“历史”就是从广义上对历史的理解。而单单指人类社会史的“历史”,便是从狭义 上对历史的理解。第二,历史应该是人类社会活动发展的过去形态。 历史主要特点:第一,人的存在是历史的前提。第二,一度性,又称一去不复返性,第三,复杂性,第四,统一性和多样性。人类客观历史的统一性,又可以叫做普遍性,是指历史所共同的东西、普遍的存在,其实际所说的即是历史的客观规律。历史的多样性,指人类社会历史的千变万化、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实。统一性和多样性是辩证一统的,历史的统一性即规律性,通过历史的多样性体现出来,历史的多样性是历史统一性的具体表现形式。第五,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的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彼此互相联系的辩证关系。第六,人类社会的历史还与自然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必然性与偶然性:历史的必然性与历史的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彼此互相联系的辩证关系。 1.历史的必然性总是要通过历史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历史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表现形式。 2.历史的偶然性是历史必然性的补充。它对历史必然性的实现能够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 3.历史的偶然性终究要受历史必然性的制约,其最后的结果也完全决定于历史的必然性。 史学: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史学最早起源于史官,史学起源于史书,史学,说到底就是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和科学。它是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史学的分科:第一,按照史学所研究历史的时间跨度,分有通史和断代史。通史,指对历史作贯通古今,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作研究与阐述的学科和书著。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书,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南宋郑樵的《通志》,现代周一 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 等。断代史,原指中国史学中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其创始 于东汉班固的《汉书》,后来的 正史亦都是断代史,如,《旧唐 书》、《新唐书》、《宋史》、《元史》 等。现在,可以泛指对某一历史 时期历史的研究与阐述的学科 和书 著,如,原始社会史、中国近代 史等;史书,如范文澜的《中国 近代史》、胡绳的《从鸦片战争 到五四运动》等。第二,按照史 学所研究历史的空间(地域)跨 度,分有世界史、国别史、地区 史和乡土史等。世界史,指其研 究、阐述内容涉及世界历史发展 进程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 著。如,世界通史、世界上古史、 世界中古史、世界近代史、世界 现代史等的学科及相关史书。国 别史,凡其研究、阐述的内容只 包揽一个国家历史的发展进程 及其规律的史学学科和书著都 称国别史,如,英国史、法国史、 日本史和中国史等的学科及有 关史书。地区史,指只涉及到世 界上某一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 及其规律研究和阐述的史学学 科和书著。如,非洲史、拉丁美 洲史、东南亚史等的学科及相关 史书。乡土史,一般指对我国某 一地方(如省,自治区、市、地 区、乡等)历史的研究及有关书 著。如,东北史、西藏史、台湾 史、北京史等的研究及书著。第 三,按照历史的不同领域、不同 方面进行研究与阐述,可以有各 种不同学科的专史。如,经济史、 政治史、文化史、法制史、民族 史、宗教史、 哲学史、文学史、教育史、战争 史,以及国际关系史等的研究与 相关史书。第四,由对人类客观 历史的研究与阐述转而对史学 自身进行研究和阐述的一些学 科和书著。如史学理论;以研究、 史学史。 史料: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 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史料的种类:1.史迹遗存。历史 遗址,墓葬。2.历史文献资料, 历史文献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和 口碑资料(一些历史事件、历史 进程的亲历者、目击者或者历史 人物的亲朋故友,在他们心中保 存着不少当时历史的事实情景, 都不同程度地有一本历史“陈年 旧帐”),文字资料包含史部类, 经子集类,档案类,地方子类, 甲骨和金石铭文类,外国人著述 类 史料的搜集方法:充分利用工具 书,分类搜集法,追踪搜集法, 通过平时读书和阅读报刊搜集 史料,通过调查采访搜集口碑史 料,利用互联网络搜集史料 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意 义:是我们能够认识研究人类历 史的唯一源泉,是由客观历史到 史学的中介。认识历史和进行史 学研究的前提,可以更加形象逼 真的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使其 他史料得以保存和是能够恢复 历史面貌的唯一材料 理论是史学研究的指导:第一, 它可以使人们把零碎的、分散的 历史现象联系起来,发现它们其 间的因果关系,从而揭示和认识 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第二,理 论可以帮助人们透过历史现象, 揭示历史本质。第三,史料的鉴 别、整理同样需要正确理论的指 导。 .史与现实::其一,历史总是吸 引着现实的人们。现实的人们不 但不忘记历史,而且总要从历史 当中寻求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其 二,现实又总是要为历史的认 识、研究,提出新的问题,供给 其新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方法。其 三,现实还能够给历史研究提供 新的认识条件、能力和方法,推 动史学不断地向前发展。 .宏观与微观的认识:宏观带有 全局、整体的意思,而微观则指 的是局部和个别。宏观与微观的 认识是与人类客观历史现象的 特点,如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 然性、统一性和多样性、局部性 和整体性、个别性和联系性等, 紧密地联系的。具体地说:宏观 认识历史,应该是从总体上、联 系上、多侧面、全方位和发展的 角度去对历史进行考察,而后认 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性和 人类历史现象的统一性。微观认 识历史,则主要是限制于考察人 类历史的局部或个别现象,而且 常常是孤立地、静止地对历史进 行观察。宏观认识历史,所用方 法偏重于抽象的逻辑思维,微观 认识,则偏重于计量、辨伪、校 勘、考据等的方法。联系,主要 表现为以下两点。第一,作为史 学界和某一位史学家,可以有所 分工,有所偏重,第二,从认识

西方文化导论复习综合题库(I)

《西方文化导论》综合复习 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 一、填空 1 、希腊历史的第一页是 ___非洲_____ 文明的历史。爱琴海文明指的是爱琴海地区的青铜文化,先后形成了两大中心: ________ 和 ________ ,因此又通称克里特岛—迈锡尼文化。 2 、公元前 ________ 年期间,是克里特文化最为繁盛的时代。克里特文化的中心是 ________ ,传说中的 ________ 国王建立了海上霸权,控制了整个爱琴海地区。克里特的文字经历了象形文字和线形文字两大发展阶段,在它的繁盛期,线形文字全岛通用,这种文字又称 ________ ,以区别迈锡尼的 ________ 。 3 、迈锡尼文化以 ________ 而得名,但它实际上是希腊本土文化青铜文化的通称,是 ________ 的继续,只不过又加上了希腊民族文化的一些要素。 4 、荷马时代的艺术主要表现为 ________ ,陶器表面多用 ________ 来装饰,所以荷马时代的考古文化通称为 ________ 风格文化。 5 、爱琴海文明经历了一个盛极而衰的过程。随着希腊文化中心的北移,希腊文化也越来越摆脱了 ________ 和 ________ 文明的巨大影响,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希腊民族文化。奠定了日后 ________ 的根基。 二、名词解释 1 、迈锡尼文化 2 、荷马史诗 三、问答题: 1 、荷马史诗的成就是什么? 第二章希腊古典时代的文化 一、填空 1 、在古希腊史上,通常把公元前 8 世纪—前 6 世纪称为 ________ ,这是古希腊文化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公元前 6 世纪以后直至马其顿征服希腊,称为 ________ ,是上古希腊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古典时代以后到奥古斯都打败安东尼这一时期,为 ________ ,是上古希腊文化广泛传播于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三大洲许多地区的时代,同时也是希腊文化没落的时代。

八年级上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鸦片走私: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浸略战争 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 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 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 《虎门条约》: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 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 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知识点1 英法再次发动俊华战争 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 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侵略者:英法组成联军,俄、美支持。 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经过:1856年10月,英军炮轰止广州,挑起战争 →次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1858年,攻陷大沽,逼 近天津。 签约:《天津条约》1858年,清政府 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西 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 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 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 法、美签订,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知识点2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 签订 背景: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 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0主 童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史实: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 西北郊的著名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 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签约:奕?被迫与俄、英、法、美交换 了《天津条约》 批准书。并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 约》。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 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 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 加。 知识点3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第二次鸦片战争 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 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 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

%a0%94究的导读书《中共党史史学史》简介

华一部中共党史研究的导读书——《中共党史史学史》简介 东师范大学周一平教授撰 写的《中共党史史学史》(以 下简称《史学史》甘肃人民 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重点图书之一。 首先,《史学史》比较正确地揭示了中共党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特殊环境。认清中共党史学科产生和发展的特殊环境,是从史学史研究角度探索其发展规律的前提。 其次,《史学史》较为科学地划分了中共党史研究发展的时期。对于中共党史史学史的分期,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史学史》对于中共党史史学史的分期注意吸收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同时又力求历史的和逻辑的辨证统一。《史学史》将80年的中共党史研究史划分为三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l—1949.9)、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舛9.10—1978.12)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1978.12一)。这样分期,既注意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及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对中共党史学科发展的影响,也兼顾了中共党史学科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中共党史研究中的承袭性。 第三,《史学史》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共党史史学史的基本理论问题。《史学史》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对中共党史史学史的基本理 文膨辉 论问题,即对研究 对象和内容、研究 目的和任务、研究 作用和意义、学科 性质和特点、学科 体系、分期等范畴, 进行了论述。同时, 《史学史》又将中共 党史史学史的学科 体系分为理论研究 和历史研究两大部 分,其中历史研究 部分又分为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和社 会主义时期两个阶 段,使全书简明扼 要,结构脉络清晰, 一目了然。作者在《史学史》的末尾交流等。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探讨此 还编制了中共党史研究的主要书类问题比较充分的文字,既说理透目、中共党史研究大事记等附录。彻,又批评中肯,反映了《史学史》 这在中共党史史学史的学科建设作者对中共党史学科建设的热爱 上尚属首次。和忧患意识。作者要求有关部门有《史学史》坚持把中共党史研条件地开放档案资料,维护学术研 究放到各个时期的社会变化中去究的平等、公正。此外,作者对中共 加以考察、研究,放到阶级斗争、思党史研究中存在的严重的重复劳 想斗争以及更复杂的社会矛盾的动现象也提出了批评,并呼吁中共 环境中去考察。党史学界和政府部门要对培养党《史学史》客观地分析了影响史研究的后继人才和发展国内外 中共党史研究的诸种因素,提出中学术交流等问题引起足够重视,共 共党史研究发展需要解决六个方同努力,迎来中共党史研究的进一 面问题,即资料、减少和避免重复步繁荣。 劳动、政治与学术关系、加强理论(作者单位:上海大学法学院) 研究、培养后继人才、发展国内外(责任编辑陶柏康) 殳嘏q 万方数据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 此版本尚存在不少错误,望各位帮忙更正,亦希望各位能帮忙补充和完善,谢了啊 另,文中蓝色字体是我无法辨认出来的,我记录的时候写得太龙飞凤舞了,结果连我自己都认不出来了,汗…… ――――超华------------------------------------------------------------------------------------------------------------------------------------------------- 史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 1.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史学史和史学理论; 3.公元五世纪希罗多德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他也因此获得“史学之父”的殊荣; 4.欧洲中世纪的史学观主要是基督史观; 5.神学家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6.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唯物史观的正式创立; 7.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 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规律; 8.唯物史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 9.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或社会形态的不可跨越性和可跨越性的描述精辟地阐明了客观 限定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10.导向性方法主要是解释事实的方法,技术性方法主要是确定事实的方法; 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2.法则式归纳方式又称实证归纳; 13.归纳性方法是由众多的个别事实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14.演绎性方法是由“一般性”的前提推导出个别性判断的方法; 二、多选题 1.历史学与下面哪些学科间有着既相互交叉又相互渗透的密切联系() a)哲学经济学人口学法学地理学 2.移情式领悟方法也被称作() a)将心比心式的领悟方法个别描述式的表现方法艺术式的表现方法 3.“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倡导者有() a)米歇尔·福柯雅克·德里达 4.国内史学界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 a)阶级斗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人们的物质关系各种因素的合力 5.历史文献学科包括哪几个部分() a)经史子集档案文献地方志甲骨和金石铭类外国人著述 6.人本主义思潮中的某些代表人物() a)萨特尼采叔本华 7.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为科学经历了那些阶段() a)天命史观人性-理性史观唯物史观神学史官 8.中国古代持有历史循环论观点的是() a)孟子邹衍 9.古代希伯来哲学大致上由哪些关键概念确立起来() a)对唯一神的信仰受神恩赐或被神“选择”的观念神授法律的重要性 10.孔德的实证主义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a)观察比较 11.史学功能有() a)资鉴史观垂训史观经世史观史学无用论 12.史实的考证中常用到的方法有()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

历史学基础文献选读 历史学,是面向过去立足当下的真与爱之学。其基本任务有二,还原与解释。惟有求真,方能还原;惟有深博之现世关怀,方能有上乘之历史智慧。 中小学历史教育多重记诵,因目标仅在于文明常识之灌输。而大学之后,应有求真、育爱之史法与史观,方有资格成为文明的传承者与创造者,方可称为此项学问之入门。学问以目录学为门径,特面向历史系新生制作此提要,以供大一阶段学习之用。习史者首当明本人、本地、本国之史,故以国史训练为主。读书当择版本,否则便是乱读,亦望切记。 一、人文读本 1、夏中义主编《大学人文读本》(三卷本:人与自我、人与国家、人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何光沪等主编《大学精神档案》(四卷本:古代、近代、当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思想操练:丁东、谢泳、高增德、赵诚、智效民人文对话录》,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提要:大学之道,要育材更要育才,此理甚明而世难行。新世纪初丁东、谢泳、夏中义诸贤起而倡行“精神成人”,人文教育始进入教育各阶段实践层面。读这些书,可以成为一个富于良知和力量的知识分子,一个明了自身使命、权益和责任的现代国民,一个置身人类文明前沿的世界公民。 二、通史读物 1、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1年版 李泽厚,中国开放时代的启蒙者。其思想将被超越,但所提“儒道互补”、“美在积淀”、“巫史传统”、“情感本体”等命题今日仍有意义。而这部美轮美奂的《美的历程》,实为由美育爱的通史最佳入门读物。 2、钱穆《国史大纲》,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最富中国情怀的通史,但同时需提防其文化自恋情结。结合更为平实的吕思勉《吕氏中国通史》读较佳,但后者写作对象并非新手,要在观摩其方法和立意。 3、秦晖《传统十论:本土社会的制度、文化与其变革》,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秦晖已是溢出史界的公共知识分子,本书是论述传统中国法家本色最为深刻的作品,同时也为当今和未来的中国提出了富于建设性的构想。大一阶段可选读第二章《“大共同体本位”与传统中国社会》。 4、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出于对现行中国通史教材不满,面向研究生而作。但作为淹贯而稀缺的通识作品,至少前编前三节与后编整体值得推荐,其农业产权三分法的视角独具慧眼,行文随列书目的方式十分适合新手阅读。 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较1987年版新增了5篇。探讨道与势的紧张与合作,切中中国文化史的脉搏。而其高扬主体性的旨趣,今日更显意义。 6、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增修版),同心出版社2007年版 在守土重迁的农业中国开拓性地发掘游民文化,从而揭示传统中国的另一面,李慎之先生“发现另一个中国”的评价切中肯綮。 7、(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董书慧、王昶、徐正源译《全球通史》(第七版),北京大学出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与总结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整理与总结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1.林则徐虎门销烟--禁烟运动达到高潮 时间:1839年6月3日--6月25日(6月3日国际禁烟日6月26日国际反毒日)影响: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P3 青少年对毒品应持态度: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远离毒品,进行力所能及的宣传活动;依法律己,决不吸食、注射毒品;积极同各类毒品犯罪行为作斗争。 2.鸦片战争的爆发1840——1842年 英国发动鸦片的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接口:保护鸦片走私 结果: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 其内容是: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P5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侵略者:英法联军结果:占领北京后,1860年火烧圆明园。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瑷珲条约》是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3.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抗击洋枪队: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洋枪队”,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在慈溪战役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收复新疆 左宗棠1878年收复了新疆(除伊犁外)。P13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发动侵华战争。 主要战役:邓世昌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西方史学名著导读》——读《屠猫记》

读《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① 《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下简称《屠猫记》)是一本美国人写的法国文化史,截取的时间断面是十八世纪的法国。这个时间点的选择是很讨巧的,它正是社会剧変之前,而通常社会变革总发生在文化自发变化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于是在这个时间切入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变革的前兆,亦即是后来的法国大革命的预征。其作者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教授罗伯特·达恩顿(1939年出生于纽约,著名欧洲文化史专家。他和他的著作曾获多项学术奖和图书奖,包括美国的麦克阿瑟奖金、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以及法国的美第奇奖提名)。《屠猫记》是一本研究法国文化史的经典著作,我读的是台湾学者吕健忠翻译,新星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说起来这本书,能顺利读完这本经典著作可谓是“一波三折”,我先是到网站上购买,本想一来可以完成作业,二来可以读完之后收藏,以便以后再读,但是不知怎么地这本书在各大网站上都是缺货,一直等了好久都没有货,后来我到图书馆借,但是好几次我去借都被人借走了,幸好得一好友帮我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借到,于是才能顺利读完这本著作。 “历史自有其独特的美感,它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史学以人类活动为特定对象,它思接千载、视通万里”。②大凡一本经典的史学研究著作,之所以经典,我想在于“文贵出新”,它开创一种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在材料上有新的发现和使用,或者在研究方法的解释上有所创新与突破。无疑《屠猫记》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在未读该书之前,因为对史学研究方法这方面的书籍看得很少,以前很少说过“新文化史学”,在读了该书以及查阅了研究该著作的一些论文之后,才明白《屠猫记》是当今研究新文化史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新文化史是当前史界最为深刻的变革。当社会史路向变得日益琐碎和生硬,史学转而开始关注人类文化的能动性,热衷于叙述和想像则是后现代主义的烙印。随笔体的《屠猫记》是雅俗共赏的新文化史代表作,在史料的选择、对其他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及研究路数的转变上,其均开拓了历史研究的新维度,为了能更好理解何为“新文化史”,以及新文化史学的代表作《屠猫记》,这本著作我看了两遍。本书共六章约25.4万字,下面我把本书的目录简要列举如下: 一、农夫说故事:鹅妈妈的意义 二、工人暴动:圣塞佛伦街的屠猫记 三、资产阶级梳理他的世界:城市即文本 四、警探整理他的档案:文坛解剖 五、哲学家修建知识树:《百科全书》的认识论策略 六、读者对卢梭的反应:捏造浪漫情 因为第一遍基本上只看懂了著作的第一、二和第六章,这些篇章以故事的形式来阐述作者的学术观点,内容丰富有趣、幽默。第三、四、五章涉及到法国的阶级、文坛和哲学,读起来不怎么有趣,而且难懂,所以我又读了第二遍。读完该著作,发觉《屠猫记》当是历史花园中的一朵瑰丽,那些在现代人、异国人眼中匪夷所思的故事,那些早己尘封的历史记忆,在罗伯特·达恩顿生花妙笔、缜密推理下得以破译和“还原”,作为新文化史学写作的扛鼎之作,《屠猫记》为作 ①[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吕健忠译,《屠猫记·法国文化史钩沉》,新星出版社,2006年版。 ②马克·布洛赫著,张和声,程郁译,《历史学家的技艺》,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序:2。

人教版新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部编版)知识点总结整理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 (道光帝在位)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2、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3、直接原因: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4、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二)林则徐禁烟 1、背景: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腐蚀统治机构,清政府更加腐败;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过 (1)人物:1838 年底,道光帝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州查禁鸦片。 (2)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3)林则徐禁烟措施:①派人暗访密查②缉拿烟贩③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④虎门销烟 (4)虎门销烟: (1)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2)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时间:1840.6~1842.8 2、直接原因(借口、导火线):中国的禁烟运动 3、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4、第一阶段:1840年6月---1841年5月 英军封锁珠江口→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第二阶段: 1841年6月---1842年8月 英军占香港、进攻虎门炮台、占四方炮台(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占厦门、定海、宁波、吴松、镇江到南京下关江面(陈化成吴淞之战牺牲)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时间:1842年8月29日 2、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1843年,《虎门条约》签订: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签订:美国、法国除了享受英国在华取得

任选教材中的一则史部史料,对比原典,进行翻译、分析,写出读书笔记

史料: 是岁,(文帝)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日:“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以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当罚金”。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日:“廷尉当是也。”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史料翻译: 这一年,文帝封释之做了廷尉。不久,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摔伤了我,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

不能取信于民。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而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史料分析: 一、法律是天下的法律,应该共同遵守。不能因人不同。 二、法律的执行一定要公正,还要坚持不动摇。就是现在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三、文帝能够听从释之的劝告,说明他还是作为一个皇帝还是比较清明的。 四、古代的律法多数是统治阶层为自身服务的,有不足之处。与现代律法相比不严谨。 五、史籍记载这个事一方面是希望能够给统治阶层作为参考之用,一方面也是希望自己或后世能有一个相对公平的律法。从而使百姓更容易信服统治,更容易统治。 六、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坚持公理正义,与不合法不合理的行为做斗争。 七、从这个故事中也可看出古代的帝王多骄奢淫逸,颐指气使。不能同百姓同甘共苦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