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24
《西方文学理论》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西方文学理论英文名称:Western literary theory课程代码:011271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学分学时数:2学分36学时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文秘教育、编辑出版学修订人:单晓溪修订日期:2007年3月10日审核人:陈雪军审核日期:2007年3月15日审订人:莫其逊审订日期:2007年3月20日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的性质《西方文论》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选修课,是《文学理论》的提高课和拓展课,也是《文学理论》中基本文学问题的重要理论来源。
本课程是对西方自古希腊至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知识的介绍和评析,对于拓展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的文学理论知识、提高文学理论思维水平、提高文学批评和文学鉴赏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的《西方文论》旨在通过讲授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西方文艺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西方文论发展史上有代表性的理论观点,辩证的分析这些观点,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丰富文学理论知识。
具体达到如下目标: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演变为历史线索,系统介绍和分析自古希腊至20世纪的各种主要文学理论观点;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去辨别良莠、区分高下,正确认识它们的合理性与理论缺陷,全面分析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影响;梳理出各自的发展轮廓和基本概念及不同形态,从而帮助学生总结西方文论的经验和规律,探询可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更深入的把握文学的本质、特征,把握西方文论的内在精神,为进一步的学术思考建立必要的基础和参照。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艺理论(5学时)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西方文论的源头所涉及的重要理论家及其理论观点。
指导同学阅读重要的理论家的经典作品,使同学打下坚实的西方文论基础。
第一节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一、柏拉图是如何阐释文艺与世界的关系的:(1)文艺是摹仿的摹仿;(2)摹仿者不能判断美丑优劣;(3)摹仿的作品是低劣的。
《西方文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西方文论2.英文名称Western Critical Theory3.课程编号4.开课学期 15.课程性质学位基础课6.学时学分 54/37.先修课程8.考核方式课堂发言、读书报告、课程论文9.适用专业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0.主讲教师史汝波教授、丁兆国副教授11.开课学院外国语学院二、课程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西方文论》主要介绍自古希腊至今各个时期西方文论发展的概况、主要流派和理论家,阅读有代表性的理论文本,讨论其发展脉络、内在逻辑、与文学文化研究的关系、对人文思潮发展的影响、及其自身矛盾或不足之处。
该课程旨在通过西方文论概况和基本原理的讲授,培养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阅读和研究文论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综合运用西方文论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作为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位基础课,该课程对于文学、翻译、语言学等方向的研究生提高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专业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
课堂教学重点在于讲授和答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课堂教学采用读书报告形式考查学生章节专题读书情况,内容包括:该理论的起源、发展历史轨迹、发展现状和趋势;个人对该理论优缺点的思考;读书过程中存在的疑问。
读书报告应提前提交任课老师,当堂作专题发言。
例如,课堂教学程序可包括3个环节:学生口头报告(如人数较少,可逐人报告,如人数较多,可轮流研究专题);学生讨论;教师讲评。
除课堂教学外,该课程的教学要求还包括:掌握理论流派的背景和文章主旨,课后扩大阅读,完成思考题和讨论题,认真准备报告,开展课堂讨论;注重各篇文章间的联系,力求融会贯通;尽量融入中国的文化背景及批评视角,力求中西古今融会打通;最终成绩评定由课堂发言15%+读书报告15%+课程论文70%构成,论文要求符合规范的行文格式(摘要,关键词,注释,引文出处等),思想清晰,条理清楚,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整体上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准。
西方文论教案修改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古希腊文论1.1 概述古希腊文学背景1.2 探讨古希腊文学理论的起源1.3 研究古希腊主要文论家(如亚里士多德、贺拉斯等)及其理论贡献1.4 分析古希腊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文论思想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文论2.1 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背景2.2 阐述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文论家(如斯卡尔泽里、维多利诺等)及其理论观点2.3 探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文论表现2.4 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启蒙时期文论3.1 概述启蒙时期文学背景3.2 探讨启蒙时期主要文论家(如狄德罗、莱辛等)及其理论贡献3.3 分析启蒙时期文学作品中的文论思想3.4 讨论启蒙时期文论对现代文学理论的影响第四章:19世纪文论4.1 介绍19世纪文学背景4.2 阐述19世纪主要文论家(如斯达尔夫人、雨果等)及其理论观点4.3 探讨19世纪文学作品中的文论表现4.4 分析19世纪文论对现代文学理论的影响第五章:20世纪文论5.1 概述20世纪文学背景5.2 探讨20世纪主要文论家(如弗莱、艾略特等)及其理论贡献5.3 分析20世纪文学作品中的文论思想5.4 讨论20世纪文论对当代文学理论的影响第六章:结构主义文论6.1 介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背景与核心观念6.2 分析结构主义文论家(如罗兰·巴特、列维-斯特劳斯等)的理论要点6.3 通过具体文学作品,探讨结构主义文论在文本分析中的应用6.4 讨论结构主义文论对文学批评和创作的影响及其局限性第七章:后结构主义文论7.1 阐述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发展背景7.2 分析后结构主义文论家(如德里达、福柯等)的理论贡献7.3 探讨后结构主义文论在文学批评和理论研究中的应用7.4 评估后结构主义文论对当代文学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第八章:女性主义文论8.1 概述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8.2 探讨女性主义文论的主要观点和理论框架8.3 分析女性主义文论家(如沃斯通克拉夫特、朱丽亚·克里斯蒂娃等)的贡献8.4 通过具体文学作品,讨论女性主义文论在文本解读和文学批评中的应用第九章:后殖民主义文论9.1 介绍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9.2 阐述后殖民主义文论家(如萨义德、斯皮瓦克等)的核心观点9.3 分析后殖民主义文论对文学作品的重读和批评方法9.4 探讨后殖民主义文论对多元文化文学研究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的影响第十章:当代西方文论趋势10.1 概述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多元化和跨学科特点10.2 探讨当前文论的热点问题和新兴理论(如认知文学理论、生态批评等)10.3 分析当代西方文论家(如米勒、伊格尔顿等)的最新观点和贡献10.4 讨论当代西方文论对文学教学、批评和创作的前沿影响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对各个时期文论的概述和主要文论家的理论贡献的讲解。
西方文论教案修改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西方文论的起源与发展1.1 西方文学理论的起源1.2 古典时期文学理论的发展1.3 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1.4 18世纪至19世纪文学理论的演变1.5 20世纪至今的文学理论发展第二章:古希腊文学理论2.1 概述古希腊文学理论2.2 荷马史诗与古希腊文学2.3 柏拉图的《伊安篇》与文学理论2.4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与文学理论2.5 品达、赫拉克利特等诗人的文学理论第三章:罗马文学理论3.1 罗马文学的兴起与发展3.2 塞涅卡的文学理论3.3 贺拉斯的《诗艺》与文学理论3.4 奥维德的《变形记》与文学理论3.5 罗马文学理论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中世纪文学理论4.1 概述中世纪文学理论4.2 基督教文化对文学理论的影响4.3 阿拉伯文学理论的发展4.4 意大利文艺复兴前后的文学理论4.5 但丁、薄伽丘等作家的文学理论第五章:18至19世纪文学理论5.1 18世纪文学理论的新发展5.2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5.3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5.4 19世纪文学理论的演变5.5 尼采、弗洛伊德等作家的文学理论第六章:20世纪文学理论6.1 现代主义文学理论6.2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6.3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6.4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6.5 postcolonialism and decolonial theory 第七章:当代文学理论7.1 文化研究视角下的文学理论7.2 媒体生态学与文学理论7.3 跨媒体与跨文化文学理论7.4 数字文学与网络文学理论7.5 当前文学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第八章:比较文学理论8.1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8.2 文学比较的方法与策略8.3 跨文化文学理论与实践8.4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8.5 世界文学与多元文化视角下的文学理论第九章: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9.1 文学批评的概念与功能9.2 文学批评的类型与方法9.3 文学批评实践与案例分析9.4 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关系9.5 文学批评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十章:文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10.1 文学理论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10.2 文学理论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10.3 文学理论在继续教育与成人教育中的应用10.4 文学理论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10.5 文学理论教学的挑战与对策重点和难点解析6.3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是20世纪文学理论中的重要流派,它们关注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体验和个体存在。
西方文论史教程教案教案标题:西方文论史教程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西方文论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西方文论史中的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3. 培养学生对于文论史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案大纲:第一课:导入与概述1. 导入:通过引入一段有关文论的名言或者问题,激发学生对于文论史的兴趣。
2. 概述:简要介绍西方文论史的起源和发展,以及本教程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第二课:古希腊文论1. 文论史的起源:介绍古希腊文论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亚里士多德的模仿理论和波斯特的诗学理论。
3. 分析与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古希腊文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第三课: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1. 文论史的转折点:介绍文艺复兴时期文论与古希腊文论的联系与区别。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蒙田的论文集《随笔》和弗朗西斯·培根的科学方法论。
3. 分析与讨论: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第四课:启蒙时代的文论1. 文论史的发展趋势:介绍启蒙时代文论与前两个时期的联系与区别。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休谟的经验论和康德的审美判断。
3. 分析与讨论: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启蒙时代文论对于后世的影响。
第五课:现代文论1. 文论史的多样性:介绍现代文论的多元发展和理论派别。
2. 重要理论派别和代表人物:例如,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文论等。
3. 分析与讨论:学生进行相关文献阅读,并展开讨论,探讨现代文论对于当代文学研究的意义。
第六课:总结与评价1. 总结:回顾西方文论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理论派别。
2. 评价: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报告,对于不同文论派别进行评价和比较。
3. 思考与展望:引导学生思考文论史的意义和对于自身学习和研究的启示。
教案评估与反馈:1. 课堂讨论与互动: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和回答问题的质量,评估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西方文学论
(课程编号:993352)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所有专业学生开设的选修课,36学时,2学分。
二、课程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大致流派及其观点;(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鉴赏力;
(四)以情感教育为基础,贯彻德育和教育全面结合的理念,通过本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教学内容
四、考核方式
(一)考核类别
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本门课为考查课。
(二)考试内容
理论内容:考核本学科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点。
(三)考试方法
开卷考试。
(四)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20%(提问、作业、出勤、学习态度等)
2、期末考试占80%(理论知识100%)。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西方文论教学大纲引言:西方文论是一门研究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学科,它涵盖了从古典时期到现代的各种文论思想。
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西方文论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影响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西方文论教学的大纲与内容安排,以及其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方面的作用。
一、西方文论教学的目标西方文论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学习西方文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的文论观点和批评方法,并在文学鉴赏和写作中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1. 古典时期的文论思想-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思想- 长达数千年的修辞学传统- 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文学批评观点2.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思潮- 文艺复兴对古希腊与古罗马文论的回归-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批评观点- 路德维希·普伦斯的诗学观点3. 18世纪启蒙运动与文论- 约翰·洛克的文化相对主义观点- 伊曼努尔·康德的审美理论- 亚当·斯密的文学市场观点4. 浪漫主义与文论- 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诗学思想- 弗里德里希·谢勒的文艺批评观点- 斯图尔特·米尔的意象理论5.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论-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的文学观点- 路易斯·阿尔都塞的结构主义文论- 米歇尔·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文论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1.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文论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
- 讨论与辩论: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深入研究和分析不同的文论观点。
- 阅读与写作:学生需要阅读相关文论著作,并通过写作作业来运用所学的文论理论和方法。
2. 评估方式- 课堂参与: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辩论,展示对文论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西方文论教学大纲1. 简介西方文论是研究西方文学经典作品背后的思想和理论的学科。
西方文论教学旨在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西方文学作品来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批评能力。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个详细的概述,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评估方法等。
2. 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西方文论研究能力,使学生能够:- 熟悉并理解西方文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家的思想;- 分析和解读西方文学作品中的文论问题;- 运用西方文论的理论框架进行文学批评和分析;-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论证能力。
3. 教学内容3.1 西方文论发展历程- 古希腊的修辞学和古典主义文论-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论- 哥特学派和浪漫主义文论- 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论3.2 主要的西方文论理论家- 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 锡摩涅德斯:史诗理论-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 托尔斯泰:小说理论- 巴克金:叙事理论- 巴赫金:读者响应理论- 德勒兹:后现代主义理论3.3 概念和相关理论- 文学批评方法论- 叙事结构和叙述技巧- 观众/读者的角色和影响- 文学与社会/政治/历史的关系- 性别/阶级/种族等身份政治的分析4.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讲座:介绍和讲解西方文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相关文学作品的分析。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讨论,促进互动和批判性思维。
- 阅读和写作: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学作品,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或评论。
- 演示和练习:通过展示范例和进行实践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西方文论的方法和理论。
5.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 期中考试:检验学生对于西方文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
- 书面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分析文学作品。
- 学术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学术论文,展示对于西方文论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 参与度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西方文论教案修改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主要观点和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结合西方文论的比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西文论的异同,拓宽视野,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2)了解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脉络;(3)能够运用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理论分析文学作品;(4)通过比较中西文论,把握中西文论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兴趣和热爱;(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3)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2. 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脉络;3. 运用中国古代文论分析文学作品;4. 西方文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5. 中西文论的异同。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2)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脉络;(3)西方文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4)中西文论的异同。
2. 教学难点:(1)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些理论体系和概念;(2)中西文论的异同及其背后的文化差异。
五、教学策略1. 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2. 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3. 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4. 通过比较中西文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西文论的异同,拓宽视野。
六、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讨论、作业和阅读笔记等,占总评的40%;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古代文论基本概念和观点的理解,占总评的30%;3.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选择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占总评的30%。
西方文论教案修改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西方文论概述1.1 西方文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1.2 西方主要文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1.3 西方文论的基本观念与方法第二章:古希腊文论2.1 荷马史诗与古希腊文论2.2 柏拉图的《伊安篇》与文艺理念2.3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与文艺批评标准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论3.1 人文主义与文艺复兴时期文论3.2 达·芬奇与文艺创作观念3.3 莎士比亚与戏剧艺术第四章:启蒙时期文论4.1 启蒙运动与文论观念变革4.2 伏尔泰与文艺自由观念4.3 卢梭与自然主义文论第五章:19世纪西方文论5.1 浪漫主义文论与创作5.2 现实主义文论与文学现实主义5.3 自然主义文论与实验精神第六章:20世纪西方文论6.1 20世纪文学理论的转向6.2 俄国形式主义与文学自律性6.3 英美新批评与文本细读第七章: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7.1 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7.2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7.3 解构主义与德里达的文本理论第八章: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论8.1 现象学文论的基本概念8.2 Merleau-Ponty的身体现象学8.3 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第九章:心理分析与文论9.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9.2 荣格与集体无意识9.3 拉康与语言中心的精神分析第十章:女性主义文论10.1 女性主义文论的起源与发展10.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策略10.3 女性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及著作这五个章节主要讨论了20世纪西方文论的重要流派和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心理分析和女性主义文论。
每个章节都涵盖了相应流派的基本原理、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通过这些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对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
第十一章:后殖民主义文论11.1 后殖民主义的理论与背景11.2 东方主义与西方文论11.3 后殖民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及著作第十二章:文化研究12.1 文化研究的起源与发展12.2 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与概念12.3 文化研究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第十三章:跨媒介文论13.1 跨媒介性的概念与理论13.2 电影文论与视听语言13.3 网络文学与数字媒介文论第十四章:生态批评与绿色文论14.1 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14.2 自然写作与生态文学14.3 绿色文论的未来展望第十五章:当代西方文论趋势15.1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论挑战15.2 跨文化文论与多元文化主义15.3 当代西方文论的新趋势与未来发展这五个章节覆盖了后殖民主义文论、文化研究、跨媒介文论、生态批评与绿色文论,以及当代西方文论的趋势与挑战。
西方文论教案前言西方文论呈现的方式大体有三种:一种是在一些哲学家、政治家、宗教家、美学家的著作中包含着的文学理论。
第二种是诗人作家著书立说谈他们的文学见解。
第三种是19世纪以后才有的专门的文学批评家、理论家写的文艺理论论著。
西方文艺的发展可以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后现代四个阶段,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也可以分为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的后现代文论四个历史阶段: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学习西方文论应注意影响西方文论发展的以下几种因素:第一,注意西方文学艺术创作的发展变化与文艺理论发展变化的关系。
第二,注意西方社会生活的演变,特别是政治生活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发展的重要影响。
第三,注意哲学思潮的变化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四,注意基督教神学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五,注意语言学、符号学的发展对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
第六,注意西方文论研究重点的转移和自身范畴的演变,文学艺术理论是在文艺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受政治、哲学等条件的影响而发展的。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80-约前500)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之一,主要贡献在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美学等方面。
其基本哲学观念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数”,认为数的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原则,整个天体就体现着一种数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