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化学肥料

初三化学:化学肥料

初三化学:化学肥料

第 1 页 共 1 页 初三化学:化学肥料

一、肥料的分类及其应用

↓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是用矿物、空气、水为原料,经过化学加工制成的。土壤中如果缺乏磷、钾、氮等元素,就要用磷肥、钾肥、氮肥进行补充。

1.磷肥:以磷为主要肥效的化学肥料,可促进根茎发达,增强抗寒、抗寒能力,如〔Ca 3(PO 4)2 磷酸钙〕。

2.钾肥:以钾为主要肥效的化学肥料,可使作物茎杆粗壮,增强抗病能力,如(K 2SO 4、KCl 、K 2CO 3)。

3.氮肥:以氮为主要肥效的化学肥料,可促进植物的茎、叶的生长,如〔(NH 4)2SO 4 硫酸铵、NH 4Cl 氯化铵、CO(NH 2)2 尿素〕。

4.复合肥: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如〔KNO 4 硝酸钾、NH 4H 2PO 4 磷酸二氢铵〕。

↓合理施用化肥

使用化肥的有利方面

化肥中的营养元素含量比较高,化肥大多数易溶于水,肥效快而显著。

不利方面

化肥的过度施用会造成土壤、水源、大气环境的污染。

对策

合理施用化肥,根据有害生物的发展,对症下药,适时用药。

↓ 的检验

取样,盛入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处,如果试纸变蓝,则证明样品中含有 。

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反应:NH 4Cl+NaOH NaCl+H 2O+NH 3↑

由于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时,遇热会发生分解,生成的氨气会挥发散去,这直接影响了铵态氮肥的肥效。因此,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二、化肥的简易鉴别

1.看外观: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色的粉末。

2.溶解性:氮肥、钾肥易溶于水,磷肥大多数难溶于水。

3.灼烧:氮肥可燃烧、熔化起泡或冒烟,钾肥不燃烧,在灼烧时会跳动或有爆裂声。

4.加熟石灰:铵态氮肥遇熟石灰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H 4+

NH 4+△

初三化学《盐化肥》之中考真题(十四)

651.(2006?益阳)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HCl B.NaOH C.Na2CO3D.KNO3 652.(2006?益阳)钾肥能使作物生长茁壮、茎杆粗硬,增加抗倒伏能力.下列物质中,能做钾肥的是()A.磷酸二氢钙B.硝酸铵C.碳酸钾D.硫酸亚铁653.(2006?烟台)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需药品(括号中的物质)选择不正确的是()A.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SO4(硝酸钡溶液) B.CO2中含有少量的水蒸气(浓硫酸) C.NaOH溶液中含有少量的Na2CO3(石灰水) D.铜粉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铜(稀盐酸) 654.(2006?雅安)下列化学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氯化钾B.尿素C.磷酸二氢钾D.碳酸氢铵655.(2006?孝感)下列实验设计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A.用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 B.用盐酸和石灰水检验鸡蛋壳中是否有碳酸根 C.选用银片、硫酸亚铁、硫酸铜来验证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D.不使用指示剂,选用碳酸钙粉末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的酸碱性调至接近中性 656.(2006?湘西州)我州部分乡镇种植烤烟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某烟农发现自己种植的烤烟生长不茂盛、叶色淡黄,你认为急需增施的化肥应是() A.K2SO4B.CO(NH2)2C.Ca(H2PO4)2D.KH2PO4 657.(2006?咸宁)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658.(2006?仙桃)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没有被污染的空气是纯净物 B.尿素是一种磷肥 C.篝火晚会时,通常把木柴架空燃烧 D.测定溶液的pH时,将pH试纸直接伸入待测溶液中 659.(2006?无锡)张大爷家里种的麦子有部分倒伏了,你认为可使用下列化肥中的() A.尿素B.过磷酸钙C.碳酸钾D.碳酸氢铵660.(2006?乌鲁木齐)下列化肥中,属于钾肥的是()

初三化学 酸碱盐-分类题型-图像篇

酸碱盐—分类题型—图像题 1、(2012.宿迁市)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 A B C D A.在久置的NaOH溶液中滴加盐酸 B.锌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中 C.水的电解 D.向pH=9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2、(2012烟台)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再回复到原温,下列各相 关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A B C D 3、(2012义乌)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图①: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B.图②: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加过量稀硫酸 C.图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D.图④: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 4、(2012湛江)向烧杯中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加入锌粉至过量,下列图象合理的是

A B C D 5、(2012·德阳)下列图像与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向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等质量的A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C.向稀硫酸中加入Ba(OH)2溶液D.在恒温的条件下,适量蒸发饱和NaCl溶液的水分6、(2012兰州)下列图像与所对应操作相符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是对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④是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②是将镁片和铁片(均足量)分别和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混合D.③是向HCl与Na2SO4混合溶液中加入Ba (OH) 2溶液 7、(2012河南)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可能合理的是 A.向一定量的稀盐酸和CaC l2混合溶液中滴入Na2CO3 溶液 B.向一定量的MnO2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 D.一定温度时,t℃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8、(2012青岛)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初中化学—盐化肥

初中化学—盐化肥 1、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施用氮肥能使枝叶繁茂、磷肥能使果实饱满,钾肥能使茎杆健壮。种植吃叶的蔬菜(如青菜),应施用较多的化肥是() A、磷肥 B、NH4NO3 C、K2SO4 D、微量元素肥料 2、下列几种化肥,从外观就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氨水 B、硫酸铵 C、尿素 D、碳铵 3、该农田长期施用化肥——硫酸铵[(NH4)2SO4]的缘故。硫酸铵属于()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复合肥 4、“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A.有机物 B.混合物 C.金属单质 D.盐 5、下列各组物质名称不代表同一物质的一组是() A. 氯化钠、盐 B. 氢氧化钠、苛性钠 C. 碳酸钠、纯碱 D. 碳酸氢钠、小苏打 6、医疗上使用的生理盐水是指() A、含氯化钠0.9%的氯化钠溶液 B、含氯化钠10%的氯化钠溶液 C、碘的酒精溶液 D、碳酸钠的饱和溶液 7、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A.防止局部温度过使液体飞溅 B.加速蒸发 C.加速溶解 D.引流防止飞溅 8、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A、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 B、面粉发酵生成有机酸,在做面食之前可以用纯碱去中和有机酸 C、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 D、碳酸钙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9、下列说法不会导致中毒的是() A.用工业盐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B.用工业酒精配酒饮用 C.用胆矾对饮用水杀菌、消毒 D.做馒头时加入适量的纯碱使馒头松软 10、下列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思路,你认为不妥当的是 A.将农家肥和化肥综合使用,以提高生产效益 B.对大棚中的植物施加适量的二氧化碳,以促进其光合作用 C.种植、养殖、制沼气相结合,既可以改善环境又可以提高畜牧业的产量 D.将硝酸铵和熟石灰混合施用,在给农作物提供营养元素的同时,又能降低土壤的酸性11、花圃土壤分析.其pH小于7。而要种植的植物只适于重型土壤,为改良土壤应该选择的是() A、烧碱 B、氯化钠 C、熟石灰 D、氯化铵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生石灰中混有少量碳酸钙,加入适量盐酸 B、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 C、CO2中混有少量HCl,将混合气体通过NaOH 溶液 D、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CuSO4,加入适量 Ba(OH)2溶液 13、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化肥是() A、K2SO4 B、NH4Cl C、NaNO3 D、Ca(H2PO4)2 14、现有脱落标签的五瓶试剂,已知它们分别是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FeCl3;④KCl; ⑤Ba( NO3)2,不另用其他试剂,以最简便的方法鉴别出上述各物质。鉴别出上述各物质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③①②⑤④ B、⑤①③②④ C、④③①②⑤ D、⑤①④③②1、既能跟铁发生置换反应,又能跟烧碱发生复分解反应 的是() A、硝酸 B、二氧化碳 C、硫酸铜溶液 D、氯化铁溶液 2、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进行情况的是 A、氢氧化铜和稀盐酸 B、氧化铁和稀硫酸 C、石灰水和盐酸 D、氢氧化钡和稀硫酸 3、某工厂原来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所排废水中的硫酸, 现改用氢氧化钾溶液中和以得到钾肥,若氢氧化钾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此时碱流量阀调节的方法是() A、不用变动 B、减小流量 C、加大流量 D、无法确定 4、“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 类中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食盐、纯碱—盐 B.硫酸铵、硝酸钾、尿素—氮肥 C.空气、煤气、碘酒—混合物 D.硫元素、氧元素、氦元素—非金属元素 5、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中,正确的是() A、某固体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一 定含有碳酸根离子B、面粉发酵生成有机酸,在做面食之 前可以用纯碱去中和有机酸C、某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碳 酸根离子D、碳酸钙不能跟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 6、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氯化钠和硫酸钠,若把它们 区别开,下列最合适的是() A、稀硝酸 B、硝酸银 C、硝酸银和稀硝酸 D、氯化钡和稀硝酸 7、下列试管中附着的物质,能用括号中的物质除去的 A、盛石灰水的瓶壁附着白色固体(稀硫酸) B、试管内附着铁锈斑迹(盐酸) C、氢气还原氧化铜后试管壁上附着的红色固体(稀硫酸) D、试管内附着不溶性碱(食盐水) 8.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Ca2+ Cl- Na+ CO32- B. H+ K+ NO3- OH- C. SO42- CO32- Na+ H+ D.K+ Na+ NO3- SO42- 9.下列各组物质,只用无色酚酞及相互反应就能区别开 来的是( ) A.NaOH HCl H2SO4 B. NaOH HCl NaCl C. NaNO3 HCl NaCl D. NaOH Ba(OH)2 NaCl 10.鉴别盐类中是否含有CO32-,应选用的试剂是( ) A. 盐酸和石灰水 B. BaCl2溶液和稀HNO3 C. AgNO3溶液和稀HNO3 D.石灰水 11.无土栽培中含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某种作 物在进行无土栽培时,需含氮、钾等元素的中性或弱酸 性营养液,下列能用来配制其营养液的是 A. KCl、(NH4)2SO4、NaOH、 B. NH4Cl、KCl、K2SO4 C.Na2CO3、 K2CO3、Ca3(PO4)2 D.NH4HCO3、NH4NO3、H2SO4 12.利用家庭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可完成的实验是 ①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②鉴别食盐和纯碱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 酸果 汁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完整word版)人教版初三化学盐和化肥知识点总结

二、粗盐提纯 1、粗盐中还有较多可溶性杂质(MgCl 2、CaCl2deng )和不溶性杂志(泥沙等) 粗盐提纯的原理:1、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2、提纯步骤: 实验仪器有:烧杯(两个)、漏斗、滤纸、玻璃棒、带有铁圈的铁架台 蒸发结晶: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出现比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100% 【注意】1、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食盐溶解 ②过滤使用玻璃棒引流 ③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计算产率时用玻璃棒转移氯化钠固体 2、过滤操作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先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二低、滤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一靠:烧杯紧靠玻璃棒;二靠: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靠:漏斗末端较长处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溅出) 3、过滤后溶液仍浑浊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 ②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4、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①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②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产率降低 ③过滤时,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氯化钠损失,产率降低 ④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者停止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使产率降低 ⑤称量时操作或读数错误 三、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 盐的组成: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 1、盐+酸=新盐+新酸 ①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制取CO2的原理)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 ③NaHCO3+HCl==NaCl+H2O+CO2↑(灭火的原理) 2、盐+碱=新盐+新碱 ①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Na2SO4+Ba(OH)2==BaSO4↓+2NaOH 3、盐+盐=新盐+新盐 ①Na2SO4+BaCl2==BaSO4↓+2NaCl ②AgNO3+NaCl==AgCl↓+NaNO3 4、盐+金属=新盐+新金属,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 四、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形如AB+CD=AD+BC

(完整版)初三化学酸碱盐经典习题汇总

初四化学酸碱盐专项练习 化学酸碱盐(一) 1.今有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若要把稀硫酸鉴别出来,最好选用 A. 石蕊试液 B. 酚酞试液 C. 硝酸银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的酸最好是 A. 稀硫酸 B. 稀盐酸 C. 稀硝酸 D. 浓硫酸 3.盐酸可用于除去金属表面的锈,这是因为盐酸 A. 具有吸水性 B. 能跟碱反应 C. 能跟金属反应 D. 能跟金属氧化物反应 4.等质量的下列金属,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A. 铁 B. 锌 C. 铝 D. 镁 5.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既不生成沉淀,又无气体放出,且溶液显无色的是 A. Na2CO3 B. AgNO3 C. MgO D. Cu(OH)2 6.下列溶液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C. 食盐水 D. 石灰水 7.人体胃液里的胃酸,是胃壁细胞分泌出来的物质,可以帮助消化,胃酸的主要成分是 A. 碳酸 B. 硫酸 C. 硝酸 D.盐酸 8.要完成下列变化,能通过稀硫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 Cu→CuSO4 B. Al2O3→Al2(SO4)3 C. Fe2O3→FeSO4 D. Fe→Fe2(SO4)3 9.能除去HNO3中少量的盐酸的试剂是 A. NaOH B. AgCl C. Zn D. AgNO3 10.只有一种试剂可直接将NaCl、Na2CO3、AgNO3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是 A. 稀硝酸 B. 稀盐酸 C. 酚酞试液 D. 蒸馏水 11.下列物质中,能将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分开的是 A. 食盐水 B. 酚酞试液 C. 蒸馏水 D. 硝酸钾溶液 12.下列物质与硫酸反应能形成蓝色溶液的是 A. Fe B. Zn C. Cu(OH)2 D. NaOH 13.下列固体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稀硝酸中,固体物质不能消失的是 A. 氧化铜 B. 氢氧化铜 C. 硫酸钡 D. 碳酸钠 14.下列各组溶液中,可用稀硫酸加以区别的是 A. Na2SO4、BaCl2、KNO3 B. NaOH、Ba(OH)2、K2CO3 C. NaNO3、Ba(OH)2、NaCl D. NaOH、NaNO3、BaCl2 15.将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它们的共同变化是 A. 颜色发生变化 B. 发生化学变化 C. 质量减少 D. 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16.试管内壁附着的下列物质,不能用稀盐酸浸泡而除去的是 A.盛放石灰水后留下的白色固体 B.用足量氢气还原氧化铜后留下的红色物质 C.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后留下的黑色物质 D.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留下的红褐色固体 17.下列各组物质中,加入适量盐酸后过滤,不能将混有的杂质除净的是 A.铜粉中混有少量的铁粉B.Na2SO4中混有少量的CaCO3 C.NaCl中混有少量的Na2CO3D.炭粉中混有少量的镁粉 18.用稀盐酸和酚酞试液在白纸上画图,晾干后的白纸上无痕迹。再用下列何种溶液,可以使白纸上出现红色图象

初三化学第十一单元__盐与化肥的知识点

2016.4.10 盐和化肥的章节总结 要点一、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及碳酸钙的性质及其用途 2、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的反应: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②高温分解: CaCO3 高温 CaO + CO2 ↑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这两个反应可用于检验NaOH是否变) (1)与酸的反应: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2)与碱溶液的反应;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与酸的反应; HCl + NaHCO3 = NaCl + H2O + CO2↑ 要点二、粗盐的提纯 粗盐中还有较多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deng )和不溶性杂志(泥沙等) 粗盐提纯的原理:1、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志 食盐步骤: 溶解:将粗盐逐渐加入盛有水的烧杯,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 溶解为止,所得食盐水浑浊。

2、过滤:过滤粗盐水,如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过滤的实验仪器有:烧杯(两个)、漏斗、滤纸、玻璃棒、带有铁圈的铁架台 蒸发: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 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出现比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4、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 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100% 注意:1、玻璃棒的作用 ①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食盐溶解 ②过滤使用玻璃棒引流 ③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④用玻璃棒转移氯化钠固体 2、过滤操作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二低、滤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一靠:烧杯紧靠玻璃棒、二靠: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三靠:漏斗末端较长处紧靠烧杯内壁 3、过滤后溶液仍浑浊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 ②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5、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①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②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使精盐的产率降低 ③过滤时。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氯化钠损失,产率降低 ④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者停止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使产率降低 ⑤称量时操作或读数错误 要点三除杂 遵循的原则:不增、不减、简便、易分 1、物理方法:利用物质的溶解性、磁性、沸点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分离 例::铁粉和碳粉 BaSO4和NaOH粉末 2 化学方法: ①化气法:像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混合物中的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例:NaCl中混有少量Na2CO3杂质 方法:加入HCl Na2CO3 +HCl=NaCl+H2O+CO2↑ 3 沉淀法:向混合物中加入某种试剂,使该试剂与杂质放映转化成沉淀,再经过虑除掉沉淀,以除杂质 例:NaCl中混有少量NaSO4杂质 方法:加入BaCl,过滤除去杂质 NaSO4=BaSO4+NaCl 4、加热高温法:热高温混合物是杂质变为气体除去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肥料 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2、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作用和优缺点; 3、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化肥实物的搜集、化肥知识的调查和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2.通过同学间的团结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能成功有效地完成探究实验和探究报告,初步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知道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懂得“科学种田”的道理; 2、通过分析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利弊,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重点和难点 重点:区分氮、磷、钾肥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①仪器:试管、试管架、药匙、研钵、烧杯。 ②几种常见化肥样品(碳酸氢铵、硫酸铵、过磷酸钙、硫酸钾)和熟石灰。 ④电子白板、导学案、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学生各自搜集常见化肥的样品,预习本节课内容。 创设情境 投影:播放养分充足的植物生长图片。指出:“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说明肥料与农业生产、人们吃饭有着密切的关系。点明学习主题,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什么是化学肥料? 2、农作物生长需求量最大的营养元素是、、。 3、常见的化学肥料有哪些类型?、、、。 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加以点拨。 想一想:植物缺乏这些营养元素会出现哪些病症呢?展示植物缺乏营养元素时的图片资料。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缺乏氮、磷、钾中的哪一种元素吗? 【活动一】结合课本80-81页内容小组之间交流展示自己带来的化肥,说一说所带的化肥叫什么,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化肥,它对植物起什么作用?常见的氮肥、磷肥、钾肥以及复合肥有哪些?完成下表: 1、氮、磷、钾肥的种类、作用及缺乏症状

初三化学酸碱盐总结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酸、碱、盐 一、酸、碱、盐的组成 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2、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2)金属 + 酸→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盐 + 水 (4)碱 + 酸→ 盐 + 水 (5)盐 + 酸→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3、三种离子的检验

三、碱 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 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盐+水 (3)酸+碱→ 盐+水 (4)盐+碱→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 如Cu(OH)2 ΔCuO +H2O 2Fe(OH)3 ΔFe2O3+3H2O ②常见沉淀:AgCl↓BaSO4↓Cu(OH)2↓ F e(OH)3↓Mg(OH)2↓BaCO3↓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五、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肥料》优秀教学设计

化学肥料 单元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具体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化学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药的使用,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同时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部分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2)学会自学,提高自己组织语言的能力。 (3)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 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归纳,应用实际。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 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链接课件:丰收的庄稼、蔬菜图片。]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讲课](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收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教师适当补充) [链接课件:缺乏氮肥的植物图片。或动画:缺肥的结果、化学肥料]目的:了解氮肥的作用。

初三化学――盐化肥

初三化学――盐化肥 一、常见的盐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氯化钠NaCl食盐白色粉末,水溶液有咸味,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Na+可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Cl- 可促生胃酸、帮助消化,增进食欲。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溶于水用于制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工业等。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白色晶体,易溶于水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碳酸钙CaCO3石灰石、大理石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建筑材料、补钙剂。备注 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 3、2NaHCO3 △ Na2CO3+ H2O+ CO2↑ NaHCO3+HCl == NaCl+ H2O+ CO2↑ 二、精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 2、实验仪器: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溶解烧杯、玻璃棒加速溶解过滤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蒸发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三、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钙的化学性质:(1)与酸的反应:CaCO3+2HCl == CaCl2 + CO2↑+H2O(2)高温分解:CaCO3 CaO + CO2 ↑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这两个反应可用检验NaOH是否变质(1)与酸的反应: Na2CO3 +2HCl ==2NaCl + CO2↑+ H2O(2)与碱溶液的反应;Ca(OH)2 + Na2CO3 == CaCO3↓+2NaOH 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与酸的反应;NaHCO3 + HCl == NaCl +CO2↑+H2O澄清石灰水碳酸根离子的检验:稀HClCO32- 无色气体石灰水变浑浊碳及碳的化合物、两种碱的相互转化: +CO2+CO2+H2O+Na2CO3+Ca(OH)2+Na2CO3+Ca(OH)2+O2+O2+O2+CuO+C uO+HCl+Ca(OH)2+HCl+NaOH+C+CO2CaO Ca(OH)2 CaCO3 CO2 CO或或NaOH Na2CO3 C 检验CO32-的方法:(1)加入稀HCl,若有无色气泡产生,则存在CO32-(2)加入石灰水或Ba(OH)2溶液,若液体变浑浊,则存在CO32-(3)加入CaCl2或Ca(NO3)2溶液,若液体变浑浊,则存在CO32- 四、盐的性质

【归纳】中考复习:九年级化学《盐和化肥》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中考复习:九年级化学《盐和化肥》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一、盐的概念及常用的盐 1、盐的概念:由金属阳离子(或NH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或者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 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常见的盐: 物质俗称物理性质用途 氯化钠NaCl 食盐 白色粉末,水溶 液有咸味, 溶解度受温度 影响不大 (1)作调味品(2)作防腐剂 (3)消除积雪(降低雪的熔点) (4)农业上用NaCl溶液来选种 (5)制生理盐水(0.9% NaCl溶液) Na+ 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分布,促进 细胞内外物质交换Cl- 促生盐酸、帮 助消化,增进食欲 碳酸钠Na2CO3纯碱(因水溶液呈碱 性)、苏打 白色粉末状固 体,易溶于水 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食品 工业等 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白色晶体, 易溶于水 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 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 碳酸钙CaCO3石灰石、大理石 白色固体 难溶于水 建筑材料、补钙剂 备注1、粗盐中由于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无水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 2、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时,会结合一定数目的水分子,化学式为Na2CO3·10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纯净物),俗称天然碱、石碱、口碱。 风化:常温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粉末。(化学变化)Na2CO3·10H2O= Na2CO3+10H2O 3、2Na H CO3△Na2CO3+ H2O+ CO2↑NaHCO3+HCl===NaCl+ H2O+ CO2↑ 3、粗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研磨、溶解、过滤、蒸发 (2)实验仪器: 实验步骤实验仪器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研磨研磨钵/ 溶解烧杯、玻璃棒加速溶解 过滤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漏斗外 蒸发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3、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1)、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的反应:2HCl + CaCO3 = CaCl2 + H2O + CO2↑ ②高温分解:CaCO3高温 CaO + CO2 ↑ 2)、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这两个反应可用于检验NaOH是否变)(1)与酸的反应: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2)与碱溶液的反应;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3)、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与酸的反应; HCl + NaHCO3 = NaCl + H2O + CO2↑ 4)、检验溶液中存在CO32-的方法: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肥料》教案

课题2 化学肥料 一、学情分析: 所教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城镇,极少数来自农村,对化肥知识知之甚少,很多学生只知道提高农作物产量要施用化肥,对化肥名称、施用方法、施用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不了解。刚学完酸碱盐的知识,来不及消化,又要学习生活中接触较少的化肥,学生有一定的学习难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十一单元的最后一个课题,可以看作是酸碱盐知识的一个延伸和拓展。学习过程中既复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又将化学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并能举例。通过观察和探究常见的化肥,了解化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了解常见化肥在使用和贮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化学是有用的,同时了解科学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在化学发展中尚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简单鉴别;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思路: 引入新课(民以食为天)→化肥的定义→常见化肥介绍(氮、磷、钾、复合肥)→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善待自然)→化肥的简易鉴别(学生互动)→布置作业(社会调查)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1、提前一周要求学生搜集常用化肥的种类和有关肥料的民间谚语。 2、教师搜集某些农作物的亩产量和相关图片。

备注:①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部分选自《化学课程标准》 ②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七、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肥料 农家肥[投影]1、什么是农家肥? 一、肥料2、什么是化肥? 化肥3、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二、化学肥料 1、氮肥[投影]1、氮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氮元素的症状; 3、常见的氮肥有哪些; 4、少数植物有固氮的能力。 2、磷肥[投影]1、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2、植物缺乏磷元素的症状;

(完整word版)初三化学盐和化肥知识点及习题

22 粗盐提纯的原理:1、用过滤的方法除去不溶性杂质2、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 2 实验仪器有:烧杯(两个)、漏斗、滤纸、玻璃棒、带有铁圈的铁架台 蒸发结晶:将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

璃棒不断搅拌,出现比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100% 【注意】1、玻璃棒的作用 1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以加快食盐溶解 2过滤使用玻璃棒引流 3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4计算产率时用玻璃棒转移氯化钠固体 2、过滤操作应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先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二低、滤液面边缘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一靠:烧杯紧靠玻璃棒;二靠:玻璃棒末端紧靠三层滤纸处(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靠:漏斗末端较长处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溅出) 3、过滤后溶液仍浑浊的原因: ①滤纸破损 ②过滤时,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4、实验过程中,出现的误差: 1溶解搅拌时液滴溅出,产率降低 2溶解时加入的粗盐过多,未完全溶解,产率降低 3过滤时,未洗涤玻璃棒、烧杯而使氯化钠损失,产率降低 4蒸发时没有及时搅拌或者停止太晚造成液滴飞溅,使产率降低 5称量时操作或读数错误 三、盐的化学性质(酸碱盐之间的化学反应) 盐的组成: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组成 1、盐+酸=新盐+新酸 ①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制取CO2的原理) ②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 ③NaHCO3+HCl==NaCl+H2O+CO2↑(灭火的原理) 2、盐+碱=新盐+新碱 ①Na2CO3+Ca(OH)2==CaCO3↓+2NaOH ②Na2SO4+Ba(OH)2==BaSO4↓+2NaOH 3、盐+盐=新盐+新盐 ①Na2SO4+BaCl2==BaSO4↓+2NaCl ②AgNO3+NaCl==AgCl↓+NaNO3 4、盐+金属=新盐+新金属,遵循金属活动性顺序 四、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形如AB+CD=AD+BC 2、特点:仅相互交换成分,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3、发生的条件:①有沉淀②或有水③或有气体生成(三者之一) 4、类型: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酸+碱=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碱+盐=新碱+新盐 盐+盐=新盐+新盐 五、化肥(植物生成需求量最大的元素是氮、磷、钾) 1、氮肥:①种类:尿素CO(NH2)2 氨水NH3·H2O 铵盐(NH4HCO3 、NH4Cl (NH4)2SO4 )硝酸盐NH4NO3、NaNO3。 ②作用:能促使作物茎叶生成茂盛、叶色浓绿 ③若缺氮,会生成迟缓、叶色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棕色 【注意】铵态氮肥中NH4HCO3最不稳定,保存时要注意防潮避光,同时铵态氮肥不宜与碱性肥料混合

初中化学酸碱盐知识归纳

一、概念: 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 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 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AB+CD=AD+CB 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 (正价)一氢钾钠银,二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氮磷。 (负价)负一价:氟、氯、溴、碘; 负二价:氧和硫。 (可变正价):一二铜汞,二三铁,二四碳,四六硫。 (原子团的化合价 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 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 负三价:磷酸根(PO4);

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 (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 ↑ 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 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 ↑ 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 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 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 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

初三化学化学肥料教案

初三化学化学肥料教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2化学肥料 一、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题分析 本课题分为两部分,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二是化肥的简易鉴别,介绍利用物理和化学性质初步鉴别几种常见化肥的方法。 化学肥料的种类很多,所涉及的知识也很复杂,本课题只是简单地对化肥的作用和影响作一概要介绍。这部分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在课题的引言部分扼要说明化肥对农业增产的作用,并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具体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化肥的增产作用提供理论和事实例证,同时展现化学的价值。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业生产中的另一重要化工产品农药的使用。从而全面而真实地将人类在化肥、农药使用上所面临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不仅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已经解决的问题,还让他们了解科学发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化肥的简易鉴别,教材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索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前者利用氮、磷、钾肥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不同,设计简单易行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它们的不同,并归纳、总结出区分它们的方法。学生从中不仅能了解三种化肥的简易鉴别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和体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更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资料中提供的氮肥的简易鉴别,实际上是一种简易的化学分析,其中涉及了一些学生尚未学过的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小注形式作出解释),这些并不影响实际操作,还可供有这方面兴趣的学生阅读和使用。 教学建议如下: 1.教材中化肥的知识很有限,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化肥和农业发展的一些趋势,树立一些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如化肥发展的概况和趋势等;也可以结合本课题后的调查与研究发动学生收集资料,丰富教学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周周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周周练(第十一单元) 一、我会选(每题5分,共50分) 1.(西藏中考)下列选项中物质的俗名和化学名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纯碱氢氧化钠 B.干冰水 C.生石灰碳酸钙 D.小苏打碳酸氢钠 2.(邵阳中考)欲使冬小麦根系发达,耐寒耐旱,往往需要施加磷肥,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你认为宜施加的肥料是( ) A.Ca(H2PO4 )2 B.NH4HCO3 C.K NO3 D.CO(NH2)2 3.只用一种试剂来鉴别氯化钠、氯化钡、稀盐酸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碳酸钠溶液 B.稀硫酸 C.无色酚酞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4.(南京中考)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Cu2+、Na+、Cl-、OH- B.H+、K+、NO-3、SO2-4 C.Na+、NH+4、NO-3、OH- D.Ag+、Ba2+、NO-3、Cl- 5.(咸宁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变化中,每一次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选项 X Y Z A Fe FeCl2 Fe2O3 B CO2 Na2CO3 CaCO3 C H2 H2O H2O2 D Ca(OH)2 NaOH NaCl 6.(烟台中考)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施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农作物枝叶茂盛,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7.(凉山中考)下列四组溶液,仅用组内物质就能鉴别出来且均为无色溶液的是( ) A.K2CO3FeCl3KOH ZnSO4 B.NaCl MgCl2K2SO4CuSO4 C.NH4HCO3Ba(OH)2H2SO4NaNO3 D.K2CO3Na2SO4BaCl2NaOH 8.(济宁中考)下面对有关实验的设计与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 实验内容试剂与方法结论与解释 项 A 分离CaCO3和CaO 加水溶解、过滤CaO溶于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