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的LCMS法检测
- 格式:pdf
- 大小:148.67 KB
- 文档页数:5
粮食加工2007年第32卷第3期
收稿日期:2006-12-12作者简介:罗松明(1977-),男,四川南充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粮油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真菌(Fungi)是一类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无
根叶茎、以腐生或寄生方式生存、能进行有性或无性
繁殖的微生物。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
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知有300多种。其中对人类
危害最大、人类也研究最多的真菌毒素主要有:黄曲
霉毒素,主要是黄曲霉毒素B1和M1(aflatoxins,AFB1、AFM1);赭(棕)曲霉毒素A(ochratoxinA,O-
TA);杂色(柄)曲霉毒素(sterigmatocystin);展青霉
毒素(patulin,PTL);黄绿青霉毒素(citreoviridinetox-in,CIT);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A(F-2));串珠
镰刀菌毒素(moniliformin,MF)三硝基丙酸以及属于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trichothecenes)的T-2毒素(T-2toxin,T-2);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
(deoxynivalenol,DON);二乙酰镳草镰刀菌烯醇(di-
acetoxyscirpenol,DAS);麦角胺(ergotamine);细交链
孢菌酮酸(tenuazonicacid)等[1]。这些真菌毒素不仅可
以污染食品引起食物中毒,而且有些还具有致癌、致
畸、致突变作用,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1LC-MS联用
目前检测真菌毒素的国标方法主要以薄层色谱
法、酶联免疫法为主。近年来,气相色谱法、高效液
相色谱法已经成为现代仪器分析的应用最为广泛的
方法。而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了色谱、质谱两者
的优点,已经成为仪器分析进展的热点。液相色谱(LC)可以直接分析不挥发性化合物、极性化合物和
大分子化合物(包括蛋白质、脂肪、多糖及多聚物
等),分析范围广,而且不需衍生化步骤。质谱(MS)
作为理想的色谱检测器,不仅特异,而且具有极高的
检测灵敏度。因此LC-MS联用长期为人们所关注。粮油食品中真菌毒素的LC-MS法检测
罗松明1,肖付刚2
(1.四川农业大学工学院食品科学系,四川雅安625014;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无锡214036)
摘要:粮油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棕)曲霉毒素、展青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串珠镰刀菌毒素及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因含量较低,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来。用LC-MS检测,灵敏度高、前处理比较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在检测食品中真菌毒素上前景广阔。关键词:液-质联用;真菌毒素;LC-MS检测法中图分类号:TS2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6395(2007)03-0095-04
LC-MS检测主要分3步:提取,净化,上机分
析。提取试剂一般用有机溶剂。可供选择的净化柱有
填充硅镁吸附剂或硅胶的固相萃取柱(solidphaseextraction,SPE)、免疫亲和柱(immunoaffinitycolumn,
IAC)、多功能净化柱(multifunctioncleanupcolumn,
MFC)[2]。
2LC-MS在检测食品中真菌毒素中的应用
2.1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黄曲霉毒素(AF)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
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s)所产生的1组毒性代谢产
物。目前已分离出20多种,根据它们在紫外光下发
出的荧光颜色分为2大族,即B族和G族。AFB1、AFB2、AFG1和AFG2是4种基本的黄曲霉毒素,其
余均为衍生物。从化学结构上看,所有AF具有相同
的基本结构,它包括1个双呋喃环和1个氧杂酮,前
者为毒性结构,后者具有加强毒性及致癌作用。其中AFB1被公认为是目前致癌力最强的天然物质。AF
常常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及各种坚果中,特别是花生
和核桃中,在大豆、玉米、奶制品及食用油等制品中
也经常发现AF。各国大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来限定其
在食品中的含量。例如,欧盟国家规定,要求人类生
活消费品中的AFB1的含量不能超过2μg/kg,总量
不能超过4μg/kg;牛奶和奶制品中的含量不能超过0.05μg/kg[3]。中国也制定了AFB1限量标准。
林建忠等[4]用LC-MS测定食品中的AFB1。使用API3000三级四极杆质谱系统和Agilent液相系统(Agilent1100)。色谱柱为ECNuceodur100-5C18柱(250mm×4.6mm);流动相:10mmol/L,乙酸铵︰甲
醇的体积比3︰7;流速:800μL/min。质谱采用ESI
源,正离子反应监测模式,前级离子m/z=313.0,二级
离子m/z=285.3。样品经AF
免疫亲和柱纯化后用95
粮食加工2007年第32卷第3期
LC/MS进行测定。质谱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可在1h
之内检测大部分食品中的AFB1并给出灵敏可靠的
结果。本法在添加0.50 ̄5.0μg/kg的AFB1时回收率
为60%~90%,相对标准偏差为9.62%,检测限达0.05μg/kg,可满足欧盟最新限量要求。Ventura等[5]建立了1种简便的测定Rhammuspurshiana中黄曲霉毒素B1、G1、B2、G2的LC-MS方
法。用甲醇-水混合物提取样品中的AF,然后用装有
聚合物吸附剂的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净化液直接
进样,色谱系统装有C18反相短柱,使用甲醇-水的
体积比30︰70作流动相;质谱系统是单级四极杆质
谱,带电喷雾电离源,使用阳离子模式。结果显示有
较好的重复性,AFB1、AFB2、AFG1、AFG2的回收率
分别为100%、89%、81%、77%。S/N=3时检测限达10ng,S/N=10时检测限为25ng。2.2赭曲霉毒素的检测
赭曲霉毒素(OT)是赭色曲霉属和几种青霉属
真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包括A、B、C等7种结构类似
的化合物,其中以OTA毒性最大。赭色曲霉属产生OT的条件是中温、寒冷气候。一般容易感染OT的
食品包括大豆、绿豆、绿咖啡豆、啤酒、葡萄汁、调味
品及草本植物。OT对动物的肝脏和肾脏危害最大,
而且还有致畸性、免疫抑制和致癌性。欧盟国家对OTA在食品中的限量标准极其严格,如:在谷物中
不得超过5μg/kg;在谷物制品中不得超过3μg/kg,
在干鲜果品中不得超过10μg/kg[6,7]。Michael等人[8]用LC-MS测定谷类制品中的O-TA。先对受试样品进行溶剂提取,提取液用免疫亲
和柱净化,然后上机进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检测
限为15μg/kg,回收率为90%。2.3展青霉毒素的检测
展青霉毒素(PTL)又名棒曲霉毒素,可由多种
青霉及曲霉产生,它是1种神经毒素,有致畸性和致
癌性,主要污染水果、浆果、蔬菜、面包和肉类制品。PTL能诱发肿瘤,并对消化系统和皮肤组织具有损
害作用[9]。Sewram等人[10]用配备有选择性反应检测器(SRM)的LC-MS-MS来检测苹果汁中的PTL。实验
条件如下:HPLC条件:流动相:乙腈-水的体积比10︰90,C18反相柱(填充5μmODS-2),进样量20μL,流速0.5mL/min,在MS检测之前先用UV在276nm进
行在线检测。MS条件:使用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APCI气化温度和质谱毛细管柱温分别为450
℃和150℃,离子流和柱压分别为5μA和7V或-4V(阳离子或阴离子)。质谱进行m/z100 ̄m/z160
全扫描以观察质子化的(m/z155)或去质子化(m/z153)的分子离子。PTL的检测是对去质子化的分子离子进行碰撞
诱导分裂(15%碰撞能量),利用选择反应检测(SRM)
通过MS-MS模式完成。m/z135、125和109的最终
离子用分离宽2u检测,通过与标准品的峰面积比
较定量。当注射量在6 ̄200ng范围时,PTL和注射
量呈线性,使用阴离子效果较好。感染10 ̄135μg/LPTL的苹果汁在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和碳酸钠处理
后用反相HPLC分析,使用乙腈-水的体积比10︰90、流速0.5mL/min,可以检测到10μg/L,当信噪比(S/N)为4时,检测限为4μg/L。Thomas等[11]使用HPLC-APCI-MS来检测肉及
水果中的PTL,回收率为87% ̄116%,检出限达到6ng/g。2.4串珠镰刀菌毒素的检测
串珠镰刀菌毒素(MF)属剧毒物,有很强的心脏
毒性,中毒死亡后可见心肌坏死性病变,近年研究表
明该毒素可能是克山病主因。MF广泛污染粮食作
物,其中对玉米及玉米制品的污染率较高[12]。Sewram等[13]以三乙胺作为离子对试剂应用LC-MS测定镰刀菌毒素培养基中的MF与自然污染的
玉米中的MF。HPLC分析中使用SpectraSeriesP2000泵并联
有AS1000自动进样器,UV1000可变波长紫外检
测器,150mm×2mmC18反相色谱柱(填充有5mODS-2)。流动相:醋酸铵-甲醇-三乙胺的体积比90︰10︰0.1,pH8.24,流速0.5mL/min。样品过0.45μm微孔滤膜,进样量为20μL。229nm为紫外
检测限。
负离子APCI-MS中应用FinniganMATLCQ离
子阱质谱。直接以5μL/min的流速将30μg/mLMF
标样混入样品、混和进样以优化MS参数。APCI气
化温度和质谱毛细管柱温为350℃和150℃。电流
保持在5μA,电压保持在8V。调整期间,质谱从m/z50扫描至m/z150,之后的所有实验都是在SIM
模式m/z97监测去质子分子离子[M-H]-下完成的。5种南非产的Fusariumsubglutinans菌株在玉
米颗粒上培养,用95︰5的乙腈水溶液提取MF。过C18反相固相萃取柱,萃取液上LC-MS分析。研究发
现MF的响应在进样量10ng ̄700ng之间保持线96
粮食加工2007年第32卷第3期
性,检测限为10ng,信噪比为4。MF的浓度范围在130mg/kg培养基到1460mg/kg培养基之间。将此
方法用于自然污染的玉米样品结果表明LC-MS能
够检测所选玉米中10μg/kg的MF。2.5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玉米赤霉烯酮(ZEA)是真菌禾谷镰刀菌产生的
一种雌激素真菌毒素。它有15种以上的衍生物,主
要存在于玉米和玉米制品中,小麦、大麦、高粱和大
米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ZEA具有较强的生殖毒
性和致畸作用,毒性作用与甾醇激素(17β-雌二醇)的
作用相似,可发生雌激素亢进症,导致不孕或流产[14]。Rosenberg等[15]建立了1种用于检测食品和饲
料中ZEA的LC-MS方法。
其分析检测系统为HP1100系列HPLC-MS。
由1个HPG1313自动进样器,1个HPG1311A四
元泵,1个HPG1316A柱恒温装置(配置了1个柱
的开关阀),1个HPG1322A脱气装置以及1个HPG1315A二极管阵列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HP
G1946A质谱检测器(装备了1个HPG1947AAPCI
接口)所组成。HPLC使用1个HypersilODS分析柱(100mm×2.1mm,5μm),用于分离。加上Hy-
persilODS防护柱(20mm×2.1mm,5μm)。ZEA提取方法:25g被ZEA污染的玉米+100
mL乙腈-水的体积比75︰25混合,搅匀,过滤后,
每20mL滤液中加入80mL磷酸缓冲液(pH=7.4),
然后通过免疫亲和柱进行纯化。
纯化的样品进样,进行分析检测。APCI的参数
经过优化,使测定ZEA的灵敏度达到最好。结果表
明,使用APCI-MS检测,要比使用HPLC荧光检测
的灵敏度高,ZEA的检测限达到了0.12μg/kg玉米,
比现在的极限值要低。因为MS检测器的选择性,可
以直接分析样品,不需要纯化。只需要普通大小(100mm)的色谱柱或者短一点的(20mm)的就可以
了。经过纯化则可以减少可能的干扰。Pallaroni等[16]通过加压湿法萃取从小麦和玉米
中提取出ZEA,萃取液不经纯化直接进LC-MS进
行分析。使用统计方法来评价萃取中的各种参数,
如:温度、时间及溶剂配比等对结果的影响。结果显
示溶剂配比对ZEA的回收有强烈的影响,LC-MS
分析能对结果进行很好的量化。在选定的萃取条件
下(80℃,5min,两次萃取,溶剂:甲醇-乙腈),对样
品进行LC-MS分析,此样品已用国际上常用方法测
出结果。对比原方法的实验结果,新方法所测定的ZEA在小麦和玉米中的回收率分别为118%[相对标准偏差(RSD)=5.2%,n=3]和107%(RSD=2.2%,n=3),说明此新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近年来,国外使用LC-MS来检测食品中ZEA
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Lea等[17]对小麦提取液不经
纯化,直接使用HPLC-ESI-MS来检测其中的ZEA,
结果显示,回收率107%,检出限12ng/g。而Franz
等[18]先用多功能净化柱对玉米提取液进行纯化,然
后使用HPLC-MS-MS来检测其中的ZEA、DON等,
最终,回收率在50% ̄99%,检出限达到2 ̄30ng/g。2.6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检测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是F.镰刀菌霉(主
要是F.graminearumh和F.culmorum)的二级代谢产
物。这类真菌大多在低温、潮湿和收割季节时在谷物
庄稼中慢慢生长。从化学性质上看,DON是单端孢
霉烯族化合物中的1种,亦称呕吐毒素(Vomintox-in)。它一般在大麦、小麦、玉米及燕麦中有较高的
浓度。已证明,发霉玉米中的DON对猪会产生毒性,
对人会产生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故大多数国
家一般要求动物饲料中的DON不得超过2mg/kg,
而人类消费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1mg/kg[19]。Razzazi-Fazeli等[20]为检测B类单端孢酶烯主
要化合物及DON的主要代谢产物,建立了1种基于
高效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联用的选择性
分析方法,可同时检测分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脱氧镰刀菌烯醇(DON)、5-乙基脱氧镰刀菌烯
醇(5-acetyldexoynivalenol,15-AcDON)、3-乙基脱氧
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cDON)、醋
酸镰刀菌烯醇(fusarenonX,Fus-X)、脱氧环脱氧雪腐
镰刀菌烯醇(de-epoxyldexoylnivalenol,DOM-1)。处理
后的样品上机检测,使用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为内标。
色谱条件:Waters626-LC泵和Waters717自动
进样器,分离柱为Synergi4mpolar-RP80A分析柱(150mm×4.6mm,4μm)。柱温:30℃。流动相组成
程序变化:开始:水-乙腈-甲醇的体积比为82︰9︰9,;25min后为水-乙腈-甲醇的体积比为40︰60︰0;最后回到水-乙腈-甲醇的体积比为82︰9︰9,保
持5min,流速:1mL/min。
质谱条件:PlatformII质谱仪,带Pepperpotcounter电极的APCI接口。扫描范围:m/z150 ̄500;
载气为氮气;离子源温度:100℃;APCI气化温度:400℃;锥孔电压:20V。
样品前处理,猪尿液处理:尿液4mL与21mL
乙腈混合,离心1h,过滤抽提液,滤液取10mL转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