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三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

考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考点:“双百”方针的内涵;“文化大革命”摧残文化艺术的史实;改革开放后文化艺术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双百”方针对新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意义。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阅读内容:“‘双百’方针的提出”一目中的“文学艺术作品”

基础知识:

1.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它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正和根本保证。

2.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姚文元《》一文,成为引发“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3.破“四旧”是指、、、。4.“文化大革命”中。优秀的文艺作品被贴上了“、、”的标签,束之高阁。

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同志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提出了

“、”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的总方向。

6.中国作家协会为鼓励优秀文艺创作设立“”、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设立中宣部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设立“”奖,有力地促进了改革开放时期文艺创作的繁荣。

问题与思考: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文化事业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拓展延伸:1.“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主要内涵、实施意义和经验教训

提出背景:(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2)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3)为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很有必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4)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主要内涵:“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实施意义:适应了中国国情,很好地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经验教训: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纲:教育事业的发展

考点: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阅读内容:“‘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基础知识:

一、教育的兴办: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办

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

⑴背景:新中国的成立;人民政府的重视。

⑵方针:49年《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⑶措施: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

⑷作用:①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

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2.建立新的教育制度:

⑴重要措施:①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②措施: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③作用:使数千万工农干部、劳模、产业工人受到比较正规的中等和高等教育。

⑵教育性质:54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确定新中国教育是为人民服务。

⑶教育方针:

①毛泽东:全面教育。

提出: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内容: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②刘少奇:两种制度。

内容: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

两种劳动制度: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半工半读工作。

作用:为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可贵的思路。

⑷办学体制:多样性。

⑸主要成就: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⑹历史意义:奠定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二、教育的繁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教育界拨乱反正:⑴时间:

⑵标志:

2、“三个面向”战略

⑴提出:

⑵内容:

3、科教兴国战略

⑴背景:

⑵提出:

⑶内容:

⑷意义:

4、依法治教战略

全国人大颁行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5、教育成就

⑴实现“双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⑵职业教育发展,普通教育结构优化,实现普教和职教并举。

⑶成人教育成就显著,高校教育发展迅速且体系齐全。

问题与思考:“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拓展延伸:1.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及“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史实:新中国成立,改造旧教育,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教育,确定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倡导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两种教育制度”;“文革”中受“左”倾思想错误指导,教育出现混乱局面;“文革”后,教育界进行拨乱反正,如1977年恢复高考,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95年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逐步健全教育立法,初步建立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含义:①现代国家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关键在于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②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民族前途,一个国家重视教育,这个国家就兴旺发达,如二战后的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迅速崛起与重视人才和教育是分不开的。

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考纲: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考点: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20世纪六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基础知识:

一、起步:

(一)历史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二)政府措施:

⑴建立发展方针:。

⑵成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1958年成立。

⑶壮大科研队伍:归国“游子”(列举五人);政府培养。

⑷编制远景规划:56年编制《》,提出“”方针,重点发展尖端科技。

(三)重大成就:

1、国防科技:

(1)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2)1964年第一颗爆炸成功。

(3)1967年第一颗爆炸成功。

④1970年第一颗进入预定轨道。

2、医学: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

3、农业: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的籼型杂交水稻。

(四)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问题:

(1)20世纪60、70年代,我国科技成就最突出的领域是什么?有什么政治因素?“两弹一星”对我国建设有什么影响?

(2)杂交水稻的培植成功有什么意义?

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一)背景:

1、文革使科技受挫,邓小平提出“”的口号。

2、78年大会和全会的召开,迎来科学发展春天。

3、85年中央发出《》,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二)提出: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

(三)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三、走向世界:

(一)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规划的实施(即863计划,火炬计划)。

(二)成就:

1、核技术方面: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和平利用。

2、空间技术领域

(1)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2)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和“”技术的国家之一。(3)从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3、运载火箭方面:

(1)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2)99年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5次“”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

(3)03年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杨利伟)

4、信息技术领域:

(1)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巨型计算机系统。

②02年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

5、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任务和框架序列图。

问题与思考: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拓展延伸:1.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有不同与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妄图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国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在此背景下,中国发展高科技的侧重点是发展国防科技,以冲破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安定环境。

80年代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进行科技体制改革,侧重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对中国的核垄断和核威胁,展示了自己的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安定的环境;

杂交水稻的发明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载人航天工程成为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练习巩固:

1.(2010·广东文综17)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2.(2009·海南历史,22)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

C.提高人民群众水水平

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

3.(2008·广东文基26)关于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 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 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 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4.(2011·山东基能·2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5.(2009·浙江文综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6.(2009·山东基能1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③大庆油田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2009·广东文基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附:参考答案

1、基础知识

第一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封、资、修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鲁迅文学奖,矛盾文学奖,五个一工程

第二课:

1983年,邓小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教育在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1995年,党中央《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有力地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课:

自力更生;中国科学院;国科委;十二年科技发展规划;重点发展,迎头赶上;原子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结晶牛胰岛素;第二次绿色革命;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国科学大会;十一届三中;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实验通信;一箭多星;1990;神舟;银河;基因测序;水稻基因组工作;

2、问题思考

第一课:

一、第一阶段(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阶段——“双百”方针

二、第二阶段(十年动乱):文化凋零阶段——文化专制政策

三、第三阶段(1978年后):再现繁荣阶段——“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第二课:

原因:(1)政局稳定;(2)“科教兴国”战略(3)“三个面向”(4)改革开放的进行

第三课:

原因:⑴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⑵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作用。

⑶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⑷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3、练习巩固

DDABACB

必修三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于发展

第一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考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考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人文精神的内涵;薄伽丘与《十日谈》,但丁与《神曲》,彼特拉克,达·芬奇与《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九十五条论纲》的作者及其主要思想

阅读内容:“人生而平等”

基础知识:

1、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大约发生于的古代希腊。主要代表人物是。他的思想观点中心内容是“”,这是在和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2、智者的言论内容和辩论方法完全是从出发,倾向于和。

3、被马克思称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的是,他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

4、14世纪,在城市经济比较繁荣的,最先出现了对文化的反抗。市民和知识分子借助复兴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这就是“文艺复兴”。这是

一场运动,是自希腊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次运动高举的旗帜。其表现形式是从和开始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三杰”是指、和。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的《》。

5、文艺复兴在当时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和。对于广大群众而言,他们更多是通过运动而加入到思想解放运动中来的。

6、宗教改革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复苏了的,使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为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7、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17、18世纪的欧洲历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在、新航路的开辟和英法等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

问题与思考:1.你怎样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名言?

2.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异同

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2)具有反封建的性质(3)都向古代寻求养料不同点:(1)前者认为人的伟大,后者强调神的作用(2)前者主要是在社会的上层,后者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3)文艺复兴对宗教抱和解的态度

练习巩固:

1.(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3.(2010·广东文综19)“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4.(2011·安徽文综·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5.(2010·上海文综9)一位哲人说过:“这(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并产生了巨人的时代”。下列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巨人有()

①但丁②马丁??路德③米开朗琪罗④达??芬奇⑤伏尔泰A.①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②③⑤

附答案

基础知识:

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原始宗教;自然统治;

个人的角度和利益;相对主义;主观主义;苏格拉底;自我;意大利;基督教;古希腊罗马文化;资产阶级新文化;智者运动;人文主义;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但丁;比特拉克;薄伽丘;薄伽丘;十日谈;上流社会;知识阶层;宗教改革;人文主义;启蒙运动;近代科学兴起;

问题思考:

解析:智者学派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这种思想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

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练习巩固:

BBCCA

第二讲启蒙运动

考纲:启蒙运动

考点: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启蒙思想家的进步主张;康德的主要思想观点;孟德斯鸿、伏尔泰、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政治主张。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康德及其主要政治主张;

阅读内容:“洛克限制‘公权’的设想”

基础知识:

1、启蒙思想家都以作为思想武器,将批判的矛头指向。

2、启蒙运动最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的主张,它包括的解放和的解放两个方面,也就是要使人获得。

3、在启蒙运动中做出重大理论贡献的是法国的和德国的,这两位思想家中,主张人生而自由,并且认为在此基础上思想也是自由的;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

4、浪漫主义之父是国平民思想家。

5、广义的浪漫主义宣扬至上。浪漫主义思潮的积极意义在于它指出了,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生活是“”的道理。

6、早在17世纪,英国启蒙思想家就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倡学说,但他不反对上的不平等,主张实行。

7、法国思想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这一理论体现了的原则,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8、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是,该派的思想主张体现了的时代精神,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

问题与思考:17、18世纪启蒙思想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拓展延伸:

1.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思想的异同

(1)相同:都注重了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准备。他们追求的所谓人类利益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不同:(区别)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背景: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是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批评。

内容:文艺复兴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世的幸福;

启蒙运动则前进一步,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

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

影响:文艺复兴推动科学事业的发展;启导了欧洲范围内的宗教改革浪潮;启蒙思想是在科学事业发展的前提下出现的,它打击了专制主义的世俗统治,启导了欧

洲乃至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2.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早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不同

(1) 社会基础:欧洲资本经济长足发展,中国的资本萌芽缓慢发展

(2)基本内容:启蒙思想反对专制王权,中国民主思想仍然是明君贤臣模式

(3)传统势力的力量:欧洲封建制度已经腐朽,中国的封建统治还有一定的生命力

练习巩固:

1.(2010·上海单科15)“……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B.文艺复兴

C.启蒙D.空想社会主义

2.(2009·广东文基30)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 B.伏尔泰 C.卢梭 D.孟德斯鸠3.(2009·江苏历史1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4.(2009·北京文综20)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5.(2010·海南单科28)(14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

心主题。”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材料二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现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8分)

附答案

基础知识:

理性;封建主义;人身;人的思想;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卢梭;康德;康德;卢梭;法;卢梭;情感;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双刃剑”;霍布斯;自然权利;财产;开明专制;孟德斯鸠;权力分立;立法;行政;司法;人民主权;狄德罗;科学与民主;

问题思考:

原因:

1.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2.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自然科学的发展

4.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

5.哲学思想的发展

练习巩固:CDBC

答案要点:

(1)文艺复兴时期:反对神学对人的束缚,利用基督教;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启蒙学者:以理性的、历史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要求宗教宽容。(6分)

(2)文艺复兴:确立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要求人的解放;抨击教会腐败,冲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愚昧思想束缚;

宗教改革:否定教皇权威,破除神权统治;

启蒙运动:弘扬理性精神,推动思想解放,更彻底地摆脱思想束缚。(8分)

2017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全套精品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考纲要求】 1.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概念及这些概念间的相互关系。 2.掌握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得失的方法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学会分析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方法。 4.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5.掌握用电子守恒法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计算。 教与学方案笔记与反思 【自学反馈】 一、概念辨析 1.化学反应的分类: 。 2.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剂:、(2)还原剂、 (3)被氧化:、(4)被还原、 (5)氧化产物:、(6)还原产物。 3. 氧化剂:得(电子)→降(价降低)→还(还原反应, 被还原)→还(还原产物) 还原剂:失(电子)→升(价)→氧(,被)→氧() 二、自我训练: 1.K2Cr2O7 + HCl = KCl + CrCl3 + Cl2 + H2O (1)元素被氧化,是氧化剂。 (2)是氧化产物,发生氧化反应。 (3)参加反应的盐酸中,起还原剂作用的盐酸与起酸作用的盐酸的质量比为(4)用短线桥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标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1)Fe3C + HNO3= Fe(NO3)3+ CO2+ NO2+ H2O (2)P4+ CuSO4+ H2O= Cu3P+ H3PO4+ H2SO4 以上两个反应中,1mol氧化剂分别氧化了mol的还原剂。 3.判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弱,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的常见方法: (1)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物质之间的比较: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2014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恒定电流(1) 【课题】电流、电阻、电功及电功率 【目标】 1、理解电流、电阻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和电阻定律; 2、了解电功及电功率的概念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导入】 一.电流、电阻、电阻定律 1、电流形成原因: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的比值叫电流强度.I= 。由此可推出电流强度的微观表达式,即I=__________________。 3、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电阻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 4、电阻定律: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定律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导疑】电阻率,由导体的导电性决定,电阻率与温度有关,纯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称为半导体。 二.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

它的电阻成反比.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部分欧姆定律适用范围:电阻和电解液(纯电阻电路).非纯电阻电路不适用。 三、电功及电功率 1、电功:电路中电场力对定向移动的电荷所做的功,简称电功;W=qU=IUt。这就是电路中电场力做功即电功的表达式。(适用于任何电路) 2、电功率:单位时间内电流所做的功;表达式:P=W/t=UI(对任何电路都适用) 3、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强度的平方、导体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表达式:Q=I2Rt 【说明】(1)对纯电阻电路(只含白炽灯、电炉等电热器的电路)中电流做功完全用于产生热,电能转化为内能,故电功W等于电热Q;这时W= Q=UIt=I2Rt 4、热功率: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即P=Q/t=I2R ④ 【注意】②和④都是电流的功率的表达式,但物理意义不同。②对所有的电路都适用,而④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对非纯电阻电路(含有电动机、电解槽的电路)不适用。 关于非纯电阻电路中的能量转化,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外,还转化为机械能、化学能等。这时W》Q。即W=Q+E其它或P =P热+ P其 它、UI = I2R + P其它 【导研】 [例1]一根粗线均匀的金属导线,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时,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强度为I,金属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若将金属导线均匀拉长,使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仍给它两端加上恒定电压U,则此时() A、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2 B、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为I/4 C、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为v/2 D、自由电子定向移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选修3-3全套学案

第1课时 分子动理论 内能 导学目标 1.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并能应用分析有关问题.2.理解温度与温标概念,会换算摄氏温度与热力学温度.3.理解内能概念,掌握影响内能的因素. 一、分子动理论

1.请你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来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 2.请描述: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由小于r0逐渐增大,直至远大于r0时,分子间的引力如何变化?分子间的斥力如何变化?分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合力又如何变化? [知识梳理] 1.物体是由____________组成的 (1)多数分子大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m. (2)一般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为________ kg.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______,扩散越快. (2)布朗运动: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悬浮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的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 动.布朗运动反映了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______,运动越明显;温度越______,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 (1)分子间同时存在________和________,实际表现的分子力是它们的________. (2)引力和斥力都随着距离的增大而________,但斥力比引力变化得______. 思考:为什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二、温度和温标 [基础导引] 天气预报某地某日的最高气温是27°C,它是多少开尔文?进行低温物理的研究时,热力学温度是2.5 K,它是多少摄氏度? [知识梳理] 1.温度 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在微观上是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_____的标志. 2.两种温标 (1)比较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两种温标温度的零点不同,同一温度两种温标表示的数 值________,但它们表示的温度间隔是________的,即每一度的大小相同,Δt=ΔT. (2)关系:T=____________. 三、物体的内能 [基础导引] 1.有甲、乙两个分子,甲分子固定不动,乙分子由无穷远处逐渐向甲靠近,直到不再靠近为止,在这整个过程中,分子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A.不断增大B.不断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2.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温度都相同,在不计分子势能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内能较大B.氢气的内能较大 C.两者的内能相等D.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高三数学南方凤凰台高2021届高2018级高三一轮数学提高版完整版学案第一章

第1讲 集合及其运算 A 应知应会 一、 选择题 1. (2019·全国卷Ⅱ)设集合A ={x |x 2-5x +6>0},B ={x |x -1<0},则A ∩B 等于( ) A. (-∞,1) B. (-2,1) C. (-3,-1) D. (3,+∞) 2. (2019·全国卷Ⅲ)已知集合A ={-1,0,1,2},B ={x |x 2≤1},则A ∩B 等于( ) A. {-1,0,1} B. {0,1} C. {-1,1} D. {0,1,2} 3. (2019·宁德质检)已知集合A ={x |x ≥1},B ={x |x 2-2x -3<0},则A ∪B 等于( ) A. {x |1≤x <3} B. {x |x >-1} C. {x |1

B 巩固提升 一、 填空题 1. (2018·南通模拟)已知集合A ={0,e x },B ={-1,0,1},若A ∪B =B ,则x =________. 2. (2018·青岛模拟)设集合A ={x |(x +3)(x -6)≥0},B =? ??? ??x |2x ≤14 ,则(?R A )∩B =________. 3. (2019·张家口期末)已知全集U =Z,A ={x |x =3n -1,n ∈Z},B ={x ||x |>3,x ∈Z},则A ∩(?U B )中元素的个数为________. 4. (2019·深圳调研)已知集合M ={x |x >0},N ={x |x 2-4≥0},则M ∪N =________. 二、 解答题 5. 设集合U ={2,3,a 2+2a -3},A ={|2a -1|,2},?U A ={5},求实数a 的值. 6. 已知全集S ={1,3,x 3+3x 2+2x },A ={1,|2x -1|},如果?S A ={0},则这样的实数x 是否存在?若存在,请说明理由.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学案 鲁教版

学案32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 选择 [目标定位] 1.掌握并分析影响工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2.通过对工业区位因素的分析,评价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3.通过探讨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学会结合具体工业区,分析该工业区位选择的合理性。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主要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土地、水源、①________、能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包括②________、政策、运输、劳动力等。 2.选址原则(主要考虑经济利益) 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③________________获得最高利润。 3.主导因素决定工业区位选择类型 (1)原料导向型工业——接近④______产地。 (2)市场导向型工业——接近⑤________。 (3)⑥________导向型工业——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4)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接近具有⑦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5)⑧______导向型工业——接近高等教育和科学技术发达地区。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1)交通和科技的进步 降低了对原料、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⑨__________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2)环境保护因素 ⑩__________日益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3)政策的变化 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4)企业决策者的?________________,有时甚至成为主导因素。 2.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的影响

高考第一轮复习+全册复习学案

《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 知识梳理: 一、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技术的价值从三方面体现: 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①技术与人:技术能人,(请例举此类技术产品、、) 人,(请例举此类技术产品、、) 人。 ②技术与社会: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案例:福特车的生产流水线、联合收割机) 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生活的方式;(案例:出行方式改变) 在军事、政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了解上述相应的案例) ③技术与自然:一方面人类依靠技术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实例、 、、),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存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的同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实例、、、)。 二、技术具有、(技术是为了满足人们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技术发展的核心所在) 、(技术的内在特性,需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的) 、(技术实现其价值的体现) 等性质。 三、简述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的关系,并举例说明。四、技术的两面性是指技术的和,由此引发的技术伦理问题尤其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例举五项常见的、能体现两面性的技术: 五、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并分别例举三项科学活动和技术活动。 六、知识产权制度体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保护,可以保持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技术创新活动走向良性循环。知识产权在狭义上包括、、;其中的专利权不能自动获得,专利权的获得一般要经历以下六个阶段、、、、、。 七、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理性地看待技术的未来,才不至于迷失在技术的世界里。 练习: 1.1769年,瓦特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研制了第一台单动式蒸汽机,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同时让他成为一个富有的名人资本家是由于技术具有 A、创新性 B、目的性 C、综合性 D、专利性2.技术对人的解放作用表现为人依靠技术解放或延长了自己的手、脚……等身体器官,拓展了活动空间,提高劳动效率。下列技术的发展解放了人的体力的是 A.电视技术 B.摄影技术 C.克隆技术 D.蒸汽动力技术 3.有人说“技术及其应用有点像锤子和锤子的使用:给小孩一把锤子,他会无论什么都用锤子去敲。当我们有了一把奇巧的技术锤子时,我们当中就会有这样的小孩。我们必须谨防自己受不住诱惑,而拿它敲敲这敲敲那,什么都用它来敲。我们需要锤子,但是不能滥用锤子。”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是 A、我们只要有了技术这把锤子,就可以做任何事情 B、小孩不会使用锤子 C、要科学合理地使用技术 D、技术的未来充满希望也隐含威胁。

化学能与热能 高三一轮复习 学案

化学能与热能专题 [高考说明] 1.通过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能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2.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认识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及其重要应用。 3.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并根据盖斯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创设情境、问题定向 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 A B C D 硅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太阳能集热器燃气灶 思考:吸热反应:将能转化为能;放热反应:将能转化为能。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哪些?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哪些?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任务一:探究有的反应放热、有的反应吸热的原因。 1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的角度(微观): 一个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 2从物质本身所具有的能量来看(宏观): 一个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 E反—反应物的总能量;E生—生成物的总能量; E断—断键吸收的总能量;E成—成键放出的总能量 归纳: 任务二:概念辨识

1.反应热的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反应热来表述,也称焓变。 单位:用表示,为吸热反应,为放热反应。 2.燃烧热:25℃,101kPa时,。 C - S –H– 3.中和热:稀溶液中,酸与碱反应生成称中和热。(注意:反应不能有沉淀)。强酸强碱的△H= - 57.3kJ/mol ;弱酸弱碱△H - 57.3kJ/mol。 4.盖斯定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有关,而与无关。 也就是说: 练习:已知甲醇的燃烧热数值为726.51 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H42 === CO2 + 2H2O =-726.51 kJ·mol-1 B.CH42 (g)=== CO2(g) + 2H2O(g) =-726.51 kJ·mol-1 C.2CH4O(l) + 3O2(g) === 2CO2(g) + 4H2O(l) =+1453.12 kJ·mol-1 D.CH4O(l) + 2 (g)=== CO2(g) + 2H2O(l) =-726.51 kJ·mol-1 任务三: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题型1直接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归纳做题方法 已知: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生成1 mol NH3,放出46 kJ热量。 工业合成氨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2根据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归纳做题方法 生物质混煤燃烧是当今能源燃烧利用的最佳方式之一,但生物质中氯含量较多,燃烧过程中会 形成金属氯化物(如NaCl)和Cl2等物质,对金属炉壁造成腐蚀。 2H2O2(l) === 2H2O(l)+O2(g) ΔH1 =-196.46 kJ·mol-1 H2(g)+1/2O2(g) === H2O(l) ΔH2 =-285.84 kJ·mol-1 Cl2(g)+H2(g) === 2HCl(g) ΔH3 =-184.60 kJ·mol-1 在催化剂作用下,用H2O2(l)可除去上述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l2。依据上述已知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题型3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进行计算。归纳做题方法 研究大气中含硫化合物(主要是SO2和H2S)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将大 气中H2S经两步反应氧化成SO42-,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学]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电磁场和电磁波 知识网络: 一、电磁振荡 1.振荡电路: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儿的电流叫做振荡电流,能够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LC 回路是一种简单的振荡电路。 2.LC 回路的电磁振荡过程:可以用图象来形象分析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3.LC 回路的振荡周期和频率 LC T π2= LC f π21 = 注意:(1)LC 回路的T 、f 只与电路本身性质L 、C 有关 (2)电磁振荡的周期很小,频率很高,这是振荡电流与普通交变 电流的区别。 分析电磁振荡要掌握以下三个要点(突出能量守恒的观点): ⑴理想的LC 回路中电场能E 电和磁场能E 磁在转化过程中的总和不变。 ⑵回路中电流越大时,L 中的磁场能越大(磁通量越大)。 t

⑶极板上电荷量越大时,C 中电场能越大(板间场强越大、两板间电压越高、磁通量变化率越大)。 LC 回路中的电流图象和电荷图象总是互为余函数(见右图)。 【例1】 某时刻LC 回路中电容器中的电场方向和线圈中的磁场方向如 右图所示。则这时电容器正在_____(充电还是放电),电流大小正在______ (增大还是减小)。 【例2】右边两图中电容器的电容都是C =4×10-6F ,电 感都是L =9×10-4H ,左图中电键K 先接a ,充电结束后将K 扳到b ;右图中电键K 先闭合,稳定后断开。两图中LC 回 路开始电磁振荡t =3.14×10-4s 时刻,C 1的上极板正在____电(充电还是放电),带_____电(正电还是负电);L 2中的 电流方向向____(左还是右),磁场能正在_____(增大还是减小)。 二、电磁场 1.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要深刻理解和应用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大支柱: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 (1)变化的磁场(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电场(磁场); (2)均匀变化的磁场(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电场(磁场); (3)振荡的磁场(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磁场); 可以证明:振荡电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磁场;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点评:变化的磁场在周围空间激发的电场为涡旋电场,涡旋电场与静电场一样,对电荷有力的作用,但涡旋电场又于静电场不同,它不是静电荷产生的,它的电场线是闭合的,在涡旋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的功与路径有关,因此不能引用“电势”、“电势能”等概念。另外要用联系的观点认识规律,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 【例3】右图中,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玻璃圆环内,有一直径略小于环口径的带正电的小球,正以速率v 0沿逆时针方向匀速转动。若在此空间突然加上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 成正比例增加的变化磁场,设小球运动过程中的电量不变,那么() A.小球对玻璃环的压力不断增大 B.小球受到的磁场力不断增大 C.小球先沿逆时针方向做减速运动,过一段时间后,沿顺时针方向做加速运动 D.磁场力一直对小球不做功 2.电磁场:按照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形成一个不可分离的统一场,称为电磁场。电场和磁场只是这个统一的电磁场的两种具体表现。 理解电磁场是统一的整体: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两个要点:在变化的磁场的周围空间将产生涡漩电场,在变化的电场的周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学案: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第2讲动量守恒定律及“三类模型”问题 一、动量守恒定律 1.内容 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2.表达式 (1)p=p′,系统相互作用前总动量p等于相互作用后的总动量p′. (2)m1v1+m2v2=m1v1′+m2v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作用前的动量和等于作用后的动量和. (3)Δp1=-Δp2,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等大反向. (4)Δp=0,系统总动量的增量为零. 3.适用条件 (1)理想守恒: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2)近似守恒: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到的外力. (3)某一方向守恒: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这一方向上动量守恒.

自测 1关于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系统内存在摩擦力,系统动量就不可能守恒 B.只要系统中有一个物体具有加速度,系统动量就不守恒 C.只要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就守恒 D.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时,系统的总动量不一定守恒 答案 C 二、碰撞、反冲、爆炸 1.碰撞 (1)定义:相对运动的物体相遇时,在极短的时间内它们的运动状态发生显著变化,这个过程就可称为碰撞. (2)特点:作用时间极短,内力(相互碰撞力)远大于外力,总动量守恒. (3)碰撞分类

①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没有损失. ②非弹性碰撞:碰撞后系统的总动能有损失. ③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后合为一体,机械能损失最大. 2.反冲 (1)定义:当物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离开物体时,剩余部分将获得一个反向冲量,这种现象叫反冲运动. (2)特点:系统内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系统受到的外力.实例:发射炮弹、爆竹爆炸、发射火箭等. (3)规律:遵从动量守恒定律. 3.爆炸问题 爆炸与碰撞类似,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间很短,作用力很大,且远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所以系统动量守恒. 自测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学案

学案34 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目标定位] 1.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传统工业区形成的区位条件、衰落的主要原因。2.运用案例分析和对比的方法,理解新工业区的特点和发展条件。 一、传统工业区 1.典型地区:德国的①________________、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②__________工业区。 2.发展的基础:丰富的③________资源。 3.工业部门:煤炭、④________、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 4.存在问题:原料和能源消耗大、运输量⑤____、污染严重等。 5.典型案例——鲁尔区 (1)区位条件 丰富的煤炭资源;便捷的⑥__________交通运输;离铁矿较近;充沛的水源;广阔的⑦________。 (2)衰落的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长期局限于传统工业部门;煤炭的能源地位⑧________;世界性钢铁过剩; ⑨__________革命的冲击;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 (3)整治措施 调整工业⑩______;调整工业布局;发展?______产业;优化环境。 二、新工业区 1.兴起的时间:20世纪?____年代之后。 2.典型地区: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地区,德国南部地区,以及美国“?______”等。 3.典型案例——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 (1)形成条件:大批?______劳动力;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涨价;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意大利经济高度?______;政府的大力支持;小城镇用地、用水方便;交通运输方便。 (2)主要特点:以?______企业为主;以轻工业为主;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生产高度专业化;企业分布在小城镇,甚至农村,生产过程?________。 (3)实例:萨索洛瓷砖工业小区。 【问题思考】 1.现在我国好多城市都在搞“开发区”,它与意大利的“工业小区”是一回事吗?理由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一想:美国“硅谷”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一比:北京中关村与美国“硅谷”的发展有何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点一传统工业区 东北地区是我国以钢铁、机械等部门为主的老工业基地。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学案专题

1 2013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5: 完形填空 【备考策略】 一、完形填空的题型特点 近几年来的完形填空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短文难度基本稳定与高中英语教材课文难易基本相当。 2. 短文选材一般为故事性文章极少采用其他题材的文章。但往往不按时间顺序平铺直叙有插叙或倒叙有时还夹有描述和议论。 3. 短文的第一句不设空格提供给考生一个思路以便考生做题。 4. 考查内容主要是逻辑上的通顺极少是考语法所以每题四个选项大多属同一语法范畴。 5. 短文长度基本稳定一般在250~300个单词左右。 二、完形填空选项设置的几个特点 1. 同义、近义词辨析型。多倾向考查动词、名词、形容词。(平时要多把这几类词性的词归纳记忆) 2. 固定搭配型。多倾向考查动词和介词或副词、名词和介词、形容词和介词典型句子结构的搭配。 2 3. 常用语法。时态和语态、从句连词。 4. 根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选项型

三、完形填空的解题步骤 时间分配 1)通读全文领会大意(2-3分钟); 2)逐句阅读选出答案(6-7分钟); 3)猜测难点、整体复查(2-3分钟)。 1. 跳过空格、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先跳过空格通读试题所给的要完形填空的短文 获得整体印象做到弄清文脉、抓住主旨较好地把握短文大意。要在阅读理解短文意思的基础上才开始判定选择切忌仓促下笔。 2. 结合选项、综合考虑、初定答案。在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上再结合所给备选项细 读全文联系上、下文内容注意从上、下文的语法结构和词语搭配及从选择项中寻找解题的提示以词、句的意义为先再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根据短文意思、语法规则、词语固定搭配等进行综合考虑对备选项逐一进行分析、比较和筛选排除干扰项、初步选定答案。 3. 瞻前顾后、先易后难、各个击破。动笔时要瞻前顾后、通篇考虑、先易后难。对比 较明显直接的、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先做一下子不能确定答案的先跳过这一空格继续往下做最后回过头来再集中精力解决难点。这时可结合已确定答案的选项再读一遍短文 随着对短文理解的深入可以降低试题的难度提高选择的正确率。 3 4. 复读全文、逐空验证、弥补疏漏。完成各道题选择后把所选的答案代入原文再把全文通读一篇逐空认真复查。看所选定的答案是否使短文意思前后连贯、顺理成章语法结构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习惯表达法。如发现错误答案或有疑问的应再次推敲、反复斟酌、做出修正。 四、做完形填空选择题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人教版教学教案高三一轮复习光合作用学案

光合作用学案 课前准备区: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 1.结构 (1)该图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2)图中②表示的结构是。 (3)结构③是由组成的。 (4)该图结构具有的功能是进行的场所 2.色素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部位是。 (2)叶绿体中的色素有哪些种类? 。 (3)叶绿体中色素有何功能? 叶绿体中色素具有的作用 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1)光合作用强度表示方法是 。 (2)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场所 考情解读:采用图表、曲线等形式对光合作用的物质变化、反应场所和条件进行考查是基本形式。预计2013年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将主要围绕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及联系,对光合作用的过程结合叶绿体结构和光合色素的分布及功能等命制试题。 1.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元素去向

①氧元素 ? ???? H 2O ―→O 2CO 2―→CH 2O ②碳元素:CO 2―→ ―→ ③氢元素:H 2O ―→ ―→ 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联系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 和Pi ,如图: (2)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3.光照和CO2浓度变化对植物体内C 3、C 5、、[H]、ATP 、和O 2及(CH 2O)含量的影响 :(1)以上分析只表示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各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而非长时间。 (2)以上各物质变化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相反的,[H]和ATP 含量变化是一致的。 (3)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 只用于暗反应阶段,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其他生命活动所需ATP 只能来自细胞呼吸。 (4)CO2中的C 先进入C3然后进入(CH2O) [例1] (2011·新课标全国卷)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 CO2 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C3化合物和 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回答问题: (1)图中物质A 是__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2) 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 的浓度比 A 的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 浓度 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 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 CO2 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 反应中C3化合物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A 的浓度将比B 的________(低、高)。 (4) CO2 浓度为 0.003% 时,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 CO2 浓度为1%时的___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1.下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动能定理导学案

2012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导学案 六、机械能(3) 动能定理 【导学目标】 1、正确理解动能的概念。 2、理解动能定理的推导与简单应用。 【知识要点】 一、动能 1、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表达式:E k =_____________。 2、动能是______量,且恒为正值,在国际单位制中,能的单位是________。 3、动能是状态量,公式中的v 一般是指________速度。 二、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于物体____________,即w=_________________,动能定理反映了力对空间的积累效应。 2、注意:①动能定理可以由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导出。②可以证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无论是什么性质,即无论是变力还是恒力,无论物体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动能定理都适用。 3、动能定理最佳应用范围:动能定理主要用于解决变力做功、曲线运动、多过程动力学问题,对于未知加速度a 和时间t ,或不必求加速度a 和时间t 的动力学问题,一般用动能定理求解为最佳方案。 【典型剖析】 [例1] 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y=2.5cos (kx+ 3 2 π)(单位: m),式中k=1 m -1 .将一光滑小环套在该金属杆上,并从x=0处以v 0=5 m/s 的初 速度沿杆向下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 m/s 2 .则当小环运动到x= 3 m 时的速度大小v= m/s;该小环在x 轴方向最远能运动到x= m 处.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小球用长为L 的轻细线悬挂在天花板上,小球静止在平衡位置.现用一水平恒力F 向右拉小球,已知F=0.75mg ,问: (1)在恒定拉力F 作用下,细线拉过多大角度时小球速度最大?(2)小球的最大速度是多少? [例3]总质量为M 的列车,沿平直轨道作匀速直线运动,其末节质量为m 的车厢中途脱钩,待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行驶了L 的距离,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运动过程中阻力始终与质量成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当列车的两部分都停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成语 学案

成语讲学案:成语运用的六大注意点 【教学目的】 1、以分散积累为主,每天识记2-3个成语(或熟语),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2、弄清高考成语“故意致误”常见的几种类型,增强辨别能力 【粤考趋势】 近几年,熟语中成语的考查是广东每年必考的内容。此外,成语通常还与句子、修辞、语言的连贯得体等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在辨析修改病句、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等专题中也经常牵涉到成语的问题。还要调动积累,用到作文中去。 现以近两年的高考成语题为例,总结归纳出高考成语故意致误常见的几种类型。 【训练素材】 一、() 例1.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10年安徽卷) 【分析】“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而非没有第二个和它一样的。 例2.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09安徽卷) 【分析】耳提面命:意为不但面对面教导,还提着他的耳朵叮嘱他。后来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命,教导。而例句中只片面的认为是“提着耳朵当面命令”,成了一种惩罚的方式。 例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09海南、宁夏卷) 【分析】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相像的。夷,平常。而例句望文生义地想成了“让人羡慕的天然生存环境”了。 例4.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个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09广东卷) 【分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首,最先,最早;当,面对;冲,要冲,交通要道。而例句中把它理解为“居首要位置,起关键作用”的意思,与词义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 例5.他的讲演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事业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09江西卷) 【分析】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或优越的地位。临,面对。而例句中只把它理解为“一定的高度”,看事情的立足点出现了问题。 例6有人把那些只知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09江西卷)

简易逻辑学案(高考一轮复习)

20XX年高中数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2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命题的概念. 2.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3.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学习难点:能够判断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 三.学习方法:讲练结合 四.自主复习: 1.命题 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_______叫做命题,其中__________的语句叫做真命题,__________的语句叫做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其关系 (1)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2)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_______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_____________.

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 (1)“若p,则q”为真命题,记p?q,则p是q的_______,q是p的____________. (2)如果既有p?q,又有q?p,记作: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____________. 五.复习前测: 1.已知a∈R,则“a=2”是“(a-1)(a-2)=0”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2.命题“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的否命题是() A.若f(x)是偶函数,则f(-x)是偶函数 B.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C.若f(-x)是奇函数,则f(x)是奇函数 D.若f(-x)不是奇函数,则f(x)不是奇函数 3.命题“若a>b,则ac2>bc2”(这里a,b,c都是实数)与它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A.4B.3 C.2 D.1 4.已知P:x+y≠2011;Q:x≠2000且y≠11,则P是Q的__________条件.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散文阅读 学案

专题一掌握关键的整体阅读能力 一、散文概念 散文概念有广狭之说。在古代指的是一切不押韵的文章(古代无“散文”名称,“散文”这个名称是“五四”时期才有的);在现代,广义的散文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文学体裁,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情的文体,这一概念广为公众所接受。狭义的散文专指抒情散文。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1.形散而神不散。“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散文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应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2)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2.意境深远,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三、散文的种类 1.写人记事类散文 (1)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这类散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突出特色,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 (2)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这是因为叙事散文所写的人和事大都与作者有密切的关系。所写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或是对人教育大、影响深的事。因此,作者写这些人和事必然带有饱满的感情。 (3)故事情节不一定完整,人物形象不一定深刻。写人叙事散文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是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抛体运动导学案

高三物理 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题 抛体运动 编号 课型 复习课 使用时间 主备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教学目标:1.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和处理方法 2.掌握平抛运动规律,会应用平抛运动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理解平抛运动概念和平抛运动规律 【基础知识梳理】 1.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只受 ,初速度不为零且沿水平方向。 2.特点:平抛运动是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 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3.研究方法: 通常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直线运动。 从理论上讲,正交分解的两个分运动方向是任意的,处理问题时要灵活掌握。 4.平抛运动的规律 合速度的方向0tan y x v g t v v β== 合位移的方向0 tan 2y g t x v α== 【典型例题】 1、平抛运动的特点及基本规律 【例1】物体在平抛运动的过程中,在相等的时间内,下列物理量相等的是 ( ) A .速度的增量 B .加速度 C .位移 D .平均速度 变式训练1、一架飞机水平匀加速飞行,从飞机上每隔一秒释放一个铁球,先后共释放4个,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人从飞机上看四个球 ( ) A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排成抛物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B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正下方排成竖直的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C .在空中任何时刻总是在飞机的下方排成倾斜的直线,它们的落地点是不等间距的 D .在空中排成的队列形状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例2如图,实线为某质点平抛运动轨迹的一部分,测得AB 、BC 间的水平距离△s 1=△s 2=0.4m ,高度差△h 1=0.25m ,△h 2=0.35m .求: (1)质点抛出时初速度v 0为多大? 图5-1-3

高三第一轮复习学案

2009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学案电荷守恒及库仑定律 【考点聚焦】 两种电荷、电荷守恒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电荷量 【知识扫描】 1.电荷 (1)自然界存在着两种电荷,它们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用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_上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用_______摩擦过的__________上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_____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______。 (2)电荷量是指_______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简称______,单位符号是______。物体带电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电子所带电荷量e=1.60×10-19C,实验表明: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_____e或是e 的______,因此_____________称为元电荷。 (4)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__________________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点电荷是_____________,实际不存在。 2.电荷守恒定律 (!)_______叫做起电,物体有三种起电方式,分别是①__ ___;②_______;③______。 (2)放在电场中的导体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叫静电感应。 (3)电荷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它们只能从__________转移到__________,或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此结论叫电荷守恒定律。 两个带有异种电荷的导体,接触后先发生正负电荷的______ __,然后再进行电荷的_______,若不受外界影响,两个外形完全相同的导体接触后所带电荷量__________。 3.库仑定律 (1)真空中两个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_______成正比,跟_______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________________。 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库仑定律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可以视为点电荷的两个带电体间也可用库仑定律。 (3)k为静电常量,它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在国际单位制中k=_________,它的单位为导出单位。k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题精析】 例1.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且带有绝缘柄的金属球,已知其中一个球带电,如果A 让球先后与球B、C接触,再将A、C球放在距离为R的两个位置上,测得A、C球之间的库仑力为F;之后设法让三个球恢复初始状态,让C球先后与B、A接触,再将A、C球放在距离为R的位置上,测得A、C球之间的库仑力为F/4,由此可判定,原先带电的球是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