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英语以形制意,而汉语以意驭形。本文从语篇分析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的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并根据其共性和个性,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英汉语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形合,意合,语篇,翻译

一、概述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穆雷评价说,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在于汉语重归纳、而英语重分析与具体。杨振宁也持相似的观点: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模糊、朦胧和宽泛,而西方文化的方向是准确和具体。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形合和意合往往并存于一种语言中,但二者的作用绝不是等量齐观的。”

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翻译时既要分析英汉语篇的外在结构,又要透彻理解其深层含义,针对不同类型的语篇章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规范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使译文做到文字精炼、完整,句式精悍、富有寓意,体现形合与意合的统一。

二、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篇组织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从意义到具体语言形式的两个既有各自特点又不相互排斥的组词成句途径。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1954)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英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然环与环都联络起来,但毕竟有联络的痕迹;而汉语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拼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

形合又称“显性”,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从而来表明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外在的逻辑关系。换言之,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将语言符号由“散” 到“集” 的语言组织手段。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

意合也称“隐性” 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连接。意合体现了语言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在论及翻译策略时,连淑能指出,“英语注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因而比较严谨;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因而比较简洁。英译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才能

英语翻译法与直接法的比较与结合(2)

英语知识 2.2 直接法的主要特征 直接法着重口头表达和自然交际,语言学习始于日常表达,而非古老的语言文学。课堂行为用目的语以口头形式展开,强调模仿,培养语言习惯。大部分时间用于提问和回答,练习包括替换、听写和叙述等形式,课堂上还会涉及听力理解,听力不是游离于口语之外的技巧。而是其基础,听力知识也会转化为口语知识,一其学习也有利于其他技能的训练。在直接法中,通过已知的外语词汇或其他辅助手段,直接学习新词语和表达法,具体词汇用物体或图画示范,抽象词汇则用意义联系讲授,不采用母语作参照,教师采用外语授课,充分利用手势、动作、表情、实物、图画等直观手段,讲解避免翻译和语法阐释,将新语言直接与外部世界联系起来,通过直接法,目的语在语内习得,意旨在第二语言(外语)内部,将其作为惟一参考的教学方式,不借助翻译是这一方法的一大特点,仅用外语进行传授,不涉及两种语言的翻译转换,单语可以帮助学习者在二语内部建立言辞关联,使学习者能够在没有母语辅助的情况下驾驭二语系统,同样,通过语内策略,口头表达直接与物体、情境以及思想直接相连。这种论点是直接法的基石,基于此,二语的学习更接近于第一语言(母语)似的直觉学习,语法规则的教学采取归纳式,学习者的错误被容忍,课堂上,教师须激励学生直接、自觉地使用外语,再归纳出语法规则,由于学习者需自己总结语言点,难免会犯错,如果交流中犯错,教师不会打断、纠正,以免影响其兴趣,相反,鼓励他们用外语思考,积极使用二语,重在理解和交际。 2.3 直接法的目标 直接法强调口语优先于其他方面,以保证交流,口头表述

作为初期教学目标,有别于前者。口语的重要性体现在教学法和课堂表现上,听说先于写作,小班集中授课,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提问——回答逐步训练口头表达技巧。 2.4 直接法的优势和劣势 外语能力的一大特征是能够口头表达,有效地进行交际,直接法倡导的口语,是交际中最受欢迎的外语使用形式。课堂上,教师创造气氛使学习者在会话中运用新语言,熟悉语音、语调以及如何断句,从最常使用的日常习惯表达人手,以增强、维持兴趣和自信,学习者自如流畅地用目标语进行交流。也会促进理解和感悟,学习者完全置身于逼真的外语环境中,使得二语学习似母语般自然。仅使用外语的教学手段使得外语信息集中输入学习者脑中,只要输入的信息无误,学习者可以自动地、不费力地掌握二语,自然会从这一方法中获益,加快学习进度,此外,高级阶段用外语思考,会促使其不断接近二语水准。 但是,直接法过分强调和歪曲了自然的母语学习与课堂外语习得间的相似性,把课堂与外部现实世界等同起来,因其缺乏强有力的语言学理论根据,对许多语言现象缺乏科学、系统阐释,屡遭抨击。直接法要求教师的母语即为目标语,或具有类似语言水平的专业人士。并非所有教师都可以依靠其自身能力和技巧掌控课堂。主要问题在于,直接法是用外语授课,尽量避免使用母语。 3 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的结合 对于英语教学中的语法翻译法和直接法,采用哪一种方法,这与教学目标有关。我们通常把熟练运用作为主要教学目的或目标,将其界定为听、说、读、写四种技巧,或日交际能力。听说与读写同样重要,两种教学法都应该发挥各自的作用,不

14:英汉语状语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状语对比与翻译 状语是英汉语言中表达力很强的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最为灵活,与其他句子成份的语意联系最为广泛,因此其语言形式也最为多样化。 状语可分为三种类型:附加语(修饰性状语),外加语(评注性状语)和联加语(连接性状语)。修饰性状语又可分为谓词修饰状语和非谓词修饰状语。 1)附加语,是指修饰行为状态或其属性特点的状语 附加语是修饰行为及行为属性的密切相关成分。可分为数个基本范畴,并承担着辅助中心语表达认知支撑的语义的功能。一般表示时空与方式、因果与目、程度与比较、范畴与观点等。 2)外加语是话语者对话语本身所作的方式或态度性评价; 3)联加语,是有效、连贯的传递信息从而完成交流目的的手段。 三类状语中,附加语最为丰富多彩,以“中心语+属性’的形式承担着描述行为状态多方面属性的功能。这种对行为状态的描述因人注意的不同而有选择性。 1.英汉语状语的构成 从概念本身,我们就可以看出英语中状语可分成两类,一类称之为一般状语,用来修饰句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成分;另一类称作句子状语,修饰或说明句子本身。按一般状语的用途,将它又分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目的、条件、让步、程度、方式和伴随情况等多种情况,从语义层面说明了状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在状语中,一般状语所占比例较大。汉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比较简单,多放在谓语之前。而在英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就稍微复杂一些,可以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有时也出现在谓语中。 英语状语可以由下面下列成分表示: 1)副词:副词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作状语,特别是以-ly结尾的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例如: (1)She welcomed us warmly.(动词) (2)The show was really good.(形容词) (3)Ruth ran the house extremely well.(副词) 2)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作状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例如: (1)She has been here since Monday.(时间) (2)Water flows through the pipe.(地点) (3)We found the place without difficulty.(方式) (4)He lost his job owing to a change in management.(原因) 3)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作状语常用来不表示目的、结果、程度、原因等。例如: (1)They did everything they could to save her life.(目的) (2)He hurried to the house only to find that it was empty..(结果) (3)She is old enough to travel by herself.(程度) (4)We jumped with joy to hear the news.(原因) 4)分词或分词短语:分词可分为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常可以在句中作状语。在书面语中,分词或分词短语作状语,通常有逗号把它和主谓语分开,用来表示伴随、原因、时间等。 现在分词

古今汉语语序的差异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则,现代汉语语法是从古代汉语语法发展而来的,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是“源”与“流”的关系;但由于它们是不同时代的语言,因此,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差异。而语序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这不仅在汉语中,凡是在不讲究构形形态的语言里,句子主语、谓语、宾语的确定以及它们之间的意义的关联,主要是用语序来表现的。所谓语序,就是词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先后顺序。不同的词造出来的句子意义不同,相同的词因排列顺序不一样,造出来的句子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古今汉语语序大致是相同的,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补语在后。这正是语言继承性的特征。但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序的运用上也有不同的方面。相比之下,现代汉语的语序更加稳定,更加准确,更不易引起歧义。下面,本文主要就古今汉语语序某些不同或语序虽同而古汉语用得较多的地方进行阐述。 一、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指把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达到突出、强调的目的。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表现在: 1、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3、指示代词“是”作宾语前置。先秦时代,代词“是”作宾语常常前置。这种句中的“是”有明显的指代作用,或指代人或指代物。如: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4、古代汉语中,动词前面有结构助词“是”、“之”、“焉”、“之为”等,名词、代词作宾语前置,而现代汉语少有这种用法。如: (1)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僖公四年》) (3)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 (4)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 5、借“唯……是(之)……”格式宾语前置。 这种句式中的“唯”是副词,它不但强调宾语,而且还强调宾语的单一性、排他性,可译为“只”、“只是”。古代汉语中如: (1)唯敌是求。(《左传?僖公十五年》) (2)唯才是举。(《求贤令》) 关于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问题,语法界颇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是一种客观存在,应给予承认,而有些学者却对此持否定态度。并论述了宾语前置出现的情况: 1、宾语靠介词“把、将、连、对”等的帮助用在动词前面。如: (1)我们一定要把敌人消灭掉。 (2)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3)他连饭都顾不得了。 上例中“敌人”、“无产阶级事业”、“饭”、“那些……的人”,“暂拟系统”认为是宾语前置,但多数语法工作者认为不是,而是“主――状(由介词结构充当的)――谓”的格式,本文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介词短语的基本用途是作状语修饰动词的,如果把‘把、将、连、对’等看作语法标志,就不应该将其看作介词,而“暂拟系统”仍将其看为介词,是前后矛盾的。对于不借助其他词语,宾语直接前置于句首的,如“饭,他负责;菜,你联系;酒,

英汉语状语 定语对比

英汉语状语对比 状语是英汉语言中表达力很强的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最为灵活,与其他句子成份的语意联系最为广泛,因此其语言形式也最为多样化。 状语可分为三种类型:附加语(修饰性状语),外加语(评注性状语)和联加语(连接性状语)。修饰性状语又可分为谓词修饰状语和非谓词修饰状语。 1)附加语,是指修饰行为状态或其属性特点的状语 附加语是修饰行为及行为属性的密切相关成分。可分为数个基本范畴,并承担着辅助中心语表达认知支撑的语义的功能。一般表示时空与方式、因果与目、程度与比较、范畴与观点等。 2)外加语是话语者对话语本身所作的方式或态度性评价; 3)联加语,是有效、连贯的传递信息从而完成交流目的的手段。 三类状语中,附加语最为丰富多彩,以“中心语+属性’的形式承担着描述行为状态多方面属性的功能。这种对行为状态的描述因人注意的不同而有选择性。 1.英汉语状语的构成 从概念本身,我们就可以看出英语中状语可分成两类,一类称之为一般状语,用来修饰句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成分;另一类称作句子状语,修饰或说明句子本身。按一般状语的用途,将它又分为时

间、地点、方式、原因、目的、条件、让步、程度、方式和伴随情况等多种情况,从语义层面说明了状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在状语中,一般状语所占比例较大。汉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比较简单,多放在谓语之前。而在英语中,一般状语的位置就稍微复杂一些,可以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有时也出现在谓语中。 英语状语可以由下面下列成分表示: 1)副词:副词的主要作用是在句子中作状语,特别是以-ly结尾的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例如: (1)She welcomed us warmly.(动词) (2)The show was really good.(形容词) (3)Ruth ran the house extremely well.(副词) 2)介词短语:介词短语作状语可以表示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例如: (1)She has been here since Monday.(时间) (2)Water flows through the pipe.(地点) (3)We found the place without difficulty.(方式) (4)He lost his job owing to a change in management.(原因)3)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不定式或不定式短语作状语常用来不表示目的、结果、程度、原因等。例如: (1)They did everything they could to save her life.(目的)(2)He hurried to the house only to find that it was empty..(结

英汉句式差异及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英汉句式差异及翻译中的语序调整 ——定语及定语从句语序的调整 一.定语语序调整见课本P96 二.定语从句语序调整 (1) 前置译法 限制性定语从句往往要译成?……的?这种句型的前置定语结构,因为限制性定语从句与所修饰的词关系密切,若分开译则会影响主句意思的完整。 也有一些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或因结构较短,或因与被修饰词关系较为密切,或因拆译后将会造成译文结构松散,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译成前置定语结构。 1.The pressure is also heavy on students who just want to graduate and get a job. 2.My brother’s laugh, which was very infectious, broke the silence. 3.There will come the day when people the world over will live a happy life under the sun of socialism. 4.A writer’s work is a constant struggle to get the ri ght word in the right place, to find that particular word that will convey his meaning exactly, that will persuade the reader or soothe him or amuse him. 5.An eminent American historian, Barbara Tuchman, who has been highly acclaimed for her narrative histories, gained her first significant recognition in 1958. (2) 后置译法 后置译法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使用得比较普遍。有些限制性定语从句结构相对复杂,译成汉语前置定语则显得过长,而且不符合汉语表达习惯,这种情况下往往也可以译成后置的并列分句,作进一步的连贯叙述。 1. They turned a deaf ear to our demands, which enraged all of us. 2.I have met children who not only are growing emotionally and intellectually but also are trying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morally. 3.World War Ⅱwas, however, more complex than World WarⅠ, which was a collision among the imperialist power over the spoil of markets, resources and territories. 4.If you reach Chicago by train and spend only an hour or two there you will feel the light wind off the lake which gives it the name “Windy City”. 5.In the spirit of frankness which I hope will characterize our talks this week, let us recognize at the outset these points: we have at times in the past been enemies. We have great differences today. What brings us together is that we have common interests which transcend these differences. 6. They are striving for the ideal which is close to the heart of every Chinese and for which, in the past, many Chinese have laid down their lives. (3) 合成译法 把原句中的被修饰词与定语从句合在一起译成一个独立的汉语句子的翻译方法。英语中的‘there be’结构就可以采用这种译法来处理。还有一些带有限制性定语从句的英语复合句,如果英语中的主句能够压缩成汉语词组并用做主

英汉语篇翻译

Poor Birds 可怜的小鸟 There was a flock of birds in the jungle near a village. They lived together in a big tree and had a lot of fun every day. This flock of birds usually flew to different places in groups, making a beautiful picture in the sky. Sometimes they have a heated discussion in the tree. 在一个小村庄附近的丛林里有一群小鸟,它们共同栖息在一棵大树上,每天过着快乐的生活。这群小鸟常常成群结队地飞往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姿形成天空一道漂亮的风景。有时,它们会在大树上展开激烈的争论 One day, a farmer went to the jungle to trap some animals for dinner. He saw a lot of birds in the tree, so he threw some corn on the ground and waited until the birds came down to eat. Then he threw a big net over the birds to trap them. 一天,一个农夫到丛林里捕捉猎物用作晚餐。他看到大树上有很多小鸟,于是就在地上撒了些谷物,等着小鸟来吃。然后他支起一张大网捕捉来觅食的小鸟。 When the birds were in the net, they were all afraid and wanted to get out of the net. Some birds in this net said, “Let’s help one other to fly together and push this net up into the tree so we can get out of here.”Everyone listened and count ed, “One, two, three—everyone flies!” They all flew and pushed the net up into the tree and flew out of the net. 被网罩住后,小鸟们都很害怕,想从中逃出去。有些鸟说:“我们

英汉翻译 之 合译法

英汉翻译之合译法 合译法多用于英语简单句的翻译,特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文句子共用相同的主语的时候,汉语一般不喜欢重复某一名词,或重复使用某一代词作主语,这这种情况下,往往将原文数句合译为一句。 This novel is of no great literary merit. It is merely a pot-boiler. 这部小说纯属胡编乱造,没有多大文学价值。 I wasn’t an enemy, in fact or in feeling, I was an ally. 无论在事实上,还是在情感上,我都不是他们的敌人,而是他们的盟友。 Confucius was a believer in moral action and in what we today call human development. He advoc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harmony within the social order. 孔子信仰道德的行为,信仰我们今天所说的人的发展,提倡在社会秩序内建立和谐。 Young people don’t hesitate to attempt one thing after another. Eager to experiment, they welcome new ideas. They are restless and alive and never satisfied. They seek perfection. 年轻人总是不停地探索,急于实验,乐于接受新的思想。他们充满活力,永不满足,追求尽善尽美。 有时候是为了行文紧凑、简练的原则而将两句或数句合并为一句来翻译; I was slow to understand the deep grievance of women. This was because, as a boy, I had envied them. 我迟迟未能理解女人的深切苦楚,因为我小时候曾羡慕过她们。 A man in a newish suburb feels that he has one foot in the city and one in the country. As this is the kind of compromise he likes, he is happy. 住在新郊区的人,觉得一只脚在城里,一只脚在乡下,非常开心,因为这种城乡妥协之地是他喜欢的。 Towards evening, the attack of the French slackened in its fury. They had other foes besides the British to engage, or were preparing for a final onset. 将近傍晚,法军的攻势逐渐松懈,或许因为它们除了英国人之外还有别的交战敌人,或许正在准备发动最后的一次总攻击。 Although the size of the task waiting to be carried out is daunting and there are many hurdles to be overcome, it would be wrong to end my address on a note of pessimism. Many countries have already made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this regard. 尽管等待我们去完成的任务规模之大令人畏惧,尽管有许多障碍有待克服,但是以悲观的调子来结束我的发言是错误的,因为许多国家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合译时,可充分发挥汉语标点符号的作用; Nine of the 13 children have never held a meaningful job, nor do they care to. Only one of

翻译方法和技巧之分译法、合译法

翻译方法和技巧之分译法、合译法翻译方法和技巧之分译法、合译法 Division & Combination * 翻译英语句子时,有时我们可把原文的句子结构整个保存下来或只稍加改变即可,但在不少情况下则必须将原来的句子结构作较大的改变。 * 分译法和合译法是改变原文句子结构的两种重要方法。 * 所谓分译法是指把原文的一个简单句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 所谓合译法是指把原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句或一个复合句在译文中用一个单句来表达。 * 一、分译法 * (一)把原文中的一个单词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 1.副词 They, *not surprisingly, did not respond at all. 他们根本不回答,这是不足为怪的。 * 2.形容词 * Chairman Mao might have spoken with understandable pride of his policy of “self-reliance”. * 毛主席在谈到他的“自力更生”政策时,也许有些自豪感,这是可以理解的。 * That region was the most identifiable trouble place. 那个地区是个麻烦的地方,这是大家很容易看到的。 * 3.名词

* A movie of me leaving that place would look like a shell leaving a rifle. * 我离开那个地方的速度之快,要是拍成电影的话,会像出膛的子弹一样。 * 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 他摇了摇头,双目瞪地圆圆的。 * (二)把原文中的一个短语译成句子,使原文的一个句子分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 * 1.分词短语 * She sat with her hands cupping her chin, staring at a corner of the little kitchen. * 她坐在那儿双手托着下巴,眼睛凝视着小厨房的一角。 *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 the shadows 阳光射到它所能透过的所有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 2.名词短语 * I wrote four books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a record never touched before. * 我头三年写了四本书,打破了以往的记录。 * Energy can neither be created nor destroyed, a universal accepted law. * 能量既不能被消除也不能被创造,这是一条普遍公认的规律。 * 3.前置词短语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14933393.html,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作者:金胜兰 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5年第11期 【摘要】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也是翻译活动中最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本文根据Halliday和Hason对语篇衔接手段的划分,探讨了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应考虑英汉语篇衔接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通顺、严谨,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和读者的要求。 【关键词】语篇衔接手段差异性翻译策略 一、引言 语篇衔接在语篇构建及语篇理解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了解并掌握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及差异,对英语学习和英汉翻译至关重要,而且采用恰当的语篇衔接手段能够使语篇结构严谨,语义连贯,清楚表达作者观点。因此我们将着重探讨英汉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使用及差异对比,为英汉翻译提供有益的指导和策略。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及翻译策略 1.照应。Halliday和Hason把英语中的衔接分为五类: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衔接。其中词与所知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称为指称衔接,也称照应。英汉指称类型没有明显差别,都有人称、指示、比较三种类型的指称和照应,但不同的是英语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显然高于汉语。英语中有定冠词,汉语中则没有。汉译英常常需使用定冠词表示所指,这是我们极易忽略的问题。例如:A:香蕉在哪里? Where are the bananas? B:在那边Over there.汉语中虽未指明A要什么香蕉,但香蕉是“主位”,是话题,它存在于A和B 的共识之中。所以译文一定要用the表明指称意义的确定性。 另外由于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汉语是主题显著语言,不在意主语,英语是主语显著语言,主语是一句之主,不可或缺。又由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较隐含曲折,而英美人的思维方式较简单直接,汉语中常出现零式指称(zero-anaphoric)现象,英译时往往需要增补主语或其他词以明朗照应关系。例如:一路上吃了半斤炒栗子,睡了一小会觉,就到了北京。 We ate half a jin of roast chestnuts, had a nap and soon arrived in Beijing. 从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了使译文符合英语句法,达到篇章衔接、语义连贯的效果,译文增添了主语we. 2.省略。省略(ellipsis)指的是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它是为了避免重复,使表达简练、紧凑、清晰的一种修辞方式。省略是语言使用中一种常见的现象。英语注重形合,在省略时,往往利用其动词变化的时态等方面来实现。但是在汉语中动词并没有时态的变化。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对于英语中根据上下文而省略的动词和形容词,(句子成分,因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英汉语言系统对比与翻译 一、被动与主动 (一)英语多用被动式原因 1、施事的原因。 2、句法的要求。 (1)为了使句子承上启下、前后连贯、便于衔接。 (2)为了使句子平衡。 (3)修辞的考虑。 (4)文体的需要。 (二)汉英多主动式原因 1、汉语被动式的使用受到限制。 2、使用受事主语(Receptor subject)导致大量的“当然被动句”。 3、当不需要或不可能说出施事者的时候,汉语可以采用无主句或主语省略句来保持句子的主动形式。 4、当施事者难以指明时,汉语还可以采用通称(generic person)或泛称作主语。 5、当不便使用被动式时,汉语可采用某些转换式来表达被动意义。 (1)处置式(即“把字式”或“将字式”) (2)“为……所”式。 (3)“是……的”式。 (4)“……的是” (5)“……加以/予以”式。 二、物称与人称(Impersonal vs Personal ) (一)、英语常用非人称,主语汉语常用人称主语 1、用抽象名词或无生命的事物名称作主语。 2用非人称代词“it”作主语。代词“it”除了用来代替除人以外的生物或事物之外还广泛用作填补词expletive。 (二)英语常用被动式,采用物称表达法:汉语常用主动式,采用人称、泛称或隐称表达法。 三、静态与动态(Static vs. Dynamic) 1、名词化倾向是英语的特征之一 2、名词作为施事者对动词的替代 3、名词构成标题式短语对形容词的替代 4、名词优势引起的介词优势 5、动词的弱化 6、形容词副词对动词的替代 7、动词连用是汉语的常态 8、动词可以充当汉语的任何句子成份 9、汉语句子中的动词可重复重叠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及译文连贯性探讨

摘要:连贯作为语篇的一个深层语义特征,在以语篇为单位的翻译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语篇翻译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连贯的识别和重构的过程。本文将语篇作为翻译单位,从连贯角度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语语篇衔接手段的调整及采用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衔接手段连贯照应替代 一、引言 传统翻译观以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注重研究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及言内关系,将翻译过程视为把一种文字材料转换成另一种文字材料,把一种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命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成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张美芳、黄国文,2002)。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已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和语法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大多数语言研究者也不断地将语篇分析延伸到其他领域,这自然也包括翻译领域。李运兴认为“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因此建立明确的语篇意识,不论在翻译实践还是在翻译研究中都十分重要。”(李运兴,2001:19) 连贯这一决定语篇语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以语篇为基础的翻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译者在翻译时,首先需要对原文语篇内部的各种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以便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语篇层次上的意义与功能对等(谭键,2002)。译者必须尽可能保全和复现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气贯通。因此,在翻译中语篇连贯的实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可读性,并决定着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Halliday和Hasan指出,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机制,它本身是意义概念,是由“衔接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和对解释它起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词汇语法来实现的, 关系。这一‘其他成分’也必须在语篇中能找到……”(Halliday、Hasan,2004)。Halliday 和Hasan认为,语篇内部的衔接关系通过五种语言形式来实现: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虽然以上五种衔接手段在所有的语篇中都有使用,但是翻译毕竟是对不同语言代码的转换,译者需要根据译语语篇的特点对衔接手段进行调整,以保证译文的连贯性。下面我们从连贯角度来探讨一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 (一)保留原语篇的衔接方式 在不影响译文语篇连贯性和可读性的前提下,将译文中的衔接方式一一对应地译出,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反映出原语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特点。 (1)原文:At first,I attributed this new habit to advancing age—I had recently turned 40—and glumly concluded that I was becoming morbid.But why,then,was I finding my secret rite so uplifting? Finally,after many years of starting the day this way,I have figured out that I am doing it not to obsess about death but to find out about life. 译文: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当时我刚四十岁),于是我不无悲哀地认为这是一种病态心理。可令我不解的是,为什么我竟对这个秘密的仪式感到如此振奋?我就是以这种方式年复一年地度过清晨那片刻的时光,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明白过来,我如此喜欢读讣告并非迷恋死亡,而意在探索生命,真正的生命。(Suzanne B.Levine,2004)例(1)原文主要通过一系列的连接词来表示语篇中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时间为主的叙述顺序夹带着因果和转折关系),译文基本上复制了原文的衔接链,将原文的时间衔接链“at first—after many years—finally”译为:“起初—年复一年地—直到有一天”;在原文中表示因果而非并列关系的“and”被相应地译成“于是”;表示转折关系的“but”译为汉语中相对的转折词“可”。在例(1)中,源语语篇中的衔接手段在汉语中同样适用,因此这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英汉语篇的形合意合对比研究与翻译 【摘要】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英语以形制意,而汉语以意驭形。本文从语篇分析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的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并根据其共性和个性,从理论到实践论述了英汉语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形合,意合,语篇,翻译 一、概述 语言学界和翻译界普遍认同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穆雷评价说,英汉语言的基本差异在于汉语重归纳、而英语重分析与具体。杨振宁也持相似的观点: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模糊、朦胧和宽泛,而西方文化的方向是准确和具体。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指出,“形合和意合是语言的两种基本组织手段。形合和意合往往并存于一种语言中,但二者的作用绝不是等量齐观的。” 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对英汉语篇中形合与意合特点作了对比研究,翻译时既要分析英汉语篇的外在结构,又要透彻理解其深层含义,针对不同类型的语篇章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和规范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使译文做到文字精炼、完整,句式精悍、富有寓意,体现形合与意合的统一。 二、形合与意合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篇组织的两种基本手段,是从意义到具体语言形式的两个既有各自特点又不相互排斥的组词成句途径。形合和意合的概念最早是由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1954)一书中提出的。他指出:“英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然环与环都联络起来,但毕竟有联络的痕迹;而汉语结构好像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拼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 形合又称“显性”,指借助语言形式手段,主要包括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实现词语或句子的衔接,从而来表明它们的语法意义和外在的逻辑关系。换言之,形合就是依仗形式将语言符号由“散” 到“集” 的语言组织手段。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形式,英语造句主要采用形合法。 意合也称“隐性” 或“零形式连接”,指不借助于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于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联系来实现语篇内部连接。意合体现了语言的内在逻辑关系,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意合法。 在论及翻译策略时,连淑能指出,“英语注重形合,注重结构、形式,常常借助各种连接手段,因而比较严谨;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因而比较简洁。英译汉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结构、形式,才能确定句子的功能、意义;汉译英时,往往要先分析句子的功能、意义,才能

英汉篇章翻译(技巧综合分析)

英汉篇章翻译(技巧综合分析) Category: 本科四年级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hift of perspective, amplification, parataxis, other techniques, E-C translation Abstract: It discusses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uch major techniques as shift of perspective, amplification, and parataxis used in text translating. Compiler: 许建平等 Date: 2000年 E-C Passage 1 ①On my last holiday in the Bahamas, as I walked along the beach feeling the gentle waves wash over my feet, I felt part of universe, even if only a minuscule one, like a grain of sand on the beach. ②Although I had to restrict the size of my practice, I felt a closer empathy with my patients. ③When I walked in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re was an awesome feeling knowing I, too, had been a patient there. ④It was a special satisfaction to comfort my patients with cancer, knowing that it is possible to enjoy life after the anguish of that diagnosis. ⑤It gave me a feeling to see the sparkle in one patient's eyes-a man with a total laryngectomy-when I asked if he would enjoy a cold beer and went to get him one. ⑥If one realizes that our time on this earth is but a tiny fraction of that within the cosmos, then life calculated in years may not be as important as we think. ⑦Why measure life in heartbeats? ⑧When life is dependent on such an unreliable function as the beating of the heart, then it is fragile indeed. ⑨The only thing that one can depend upon with absolute certainty is death. ①上次到巴哈马度假期间,我沿着海滩漫步,海浪轻轻抚揉着我的双脚,此时此刻,我蓦然觉得自己与整个宇宙融为一体,尽管我显得微不足道,就像海滩上的一粒沙子。 ②虽然我不得不限制自己的医务工作量,但我感到与病人更加心灵相通。 ③当我走进特别护理室时,一种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因为我知道自己也曾是这里的病人。 ④我明白,在经历了被确诊为癌症的极度痛苦之后,仍有可能享受人生,因此,安慰癌症患者是我最大的快乐。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连贯认知对比研究 【摘要】:连贯是语篇分析中最复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已成为近二十年来语篇分析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对它的研究方兴未艾。英国著名语言学家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包括词汇衔接和结构衔接两部分。词汇衔接指语篇中某些词语之间存在的语义联系,是语言环境的组成部分。词汇衔接又可分为三部分;重复、复指、组合等。结构衔接指语篇中某一小句与上文另一结构相比较而存在的承上关系。它可分为替代、省略、照应等。韩礼德、哈桑的衔接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确是非常有用的,这是韩礼德、哈桑夫妇对语言学研究的重大贡献。在衔接与连贯的关系问题上,韩礼德和哈桑把衔接当成生成一个语篇的必要条件,认为衔接是连贯的必要条件,衔接是连贯大厦的基石,过分强调衔接对连贯的作用,而且他们对什么是连贯也语焉不详,招来了众多的非议。因而人们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很多的研究。连贯不仅仅是一个形式问题,它更多的是一种语义特征。这种语义特征不是由语篇本身的形式和语特征来决定的,更多的是由语言之外的因素来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文化背景、认知心理模式、语篇与语境等的关系问题。语言活动都是在一定的认知环境中发生的,这种环境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支配着语篇意义的选择和交流以及对语言形式的选择与取舍。因此我们认为,连贯既是一个形式概念,也是一个认知心理概念,这二者不可偏废。连贯不仅是结构衔接或语篇形式的一致,而且也是语言外因素如语用、心理和认知这些与语篇理解

非常相关的因素的结果。本论文共分六章,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言,就论文的选题缘由、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框架进行简单的叙述。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是:(1)描写与解释相结合;(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对比分析方法;(4)跨学科交叉方法。本论文从功能主义理论出发,力图在描写的基础上进行定性的解释,做到描写与解释并重,形式与意义并重。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解释,只有对语言形式的充分描写才能做出比较充分而恰当的解释。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认知的一部分,受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规律的制约,要想做到描写的充分性,必须对语言现象做出解释,必须研究人的认知规律。中文摘要认知语言学不仅仅对语言事实进行描写,而且致力于朝理论解释的方向迈进,揭示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规律.本论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连贯机制进行英汉语的对比研究,以期对连贯的研究有所深化、有所突破.这是连贯研究的新视角,也是语篇研究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值得深入研究.第二章对连贯研究的理论、连贯的种类、连贯的研究方法、连贯的本质、连贯与衔接的关系、韩礼德的衔接理论及应用及其缺陷、连贯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讨论.首先对语篇的概念及其定义进行讨论.到目前为止,语篇的概念名称仍不统一,对其意义范围的界定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认为语篇的界定应该从语义结构而不是语法结构的角度着眼,因为语篇首先是一个“意义单位”,其形式的大小或长短是由意义的简单或复杂而决定的,但只要具备了以下一些墓本特征:如结构上的衔接性、句际间的逻辑性、意义上的完整性、语义上的连贯性、交际功能的独立性、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