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培育学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96.00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培育学

名词解释

1 森林:以木本为主体,包括各种生物成分的具有一定高度和一定面积的集合体,有与周围环境明显区别

的内部环境。

2 森林培育: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整个培育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3 森林培育学:是研究森林培育全过程(含林木种子、苗木培育、造林、抚育间伐与更新)的理论和技术

的学科。

4 森林培育范畴:包括森林培育全过程(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

控、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改造、森林主伐与更新)。

5“三项作业”

A.人工造林:在无林地或原来不属于林业用地的土地上进行的植树活动。

B.人工更新:在原来生长森林的迹地上(包括火烧迹地和采伐迹地)进行植树活动。

C.低价值林改造(简称低质林改造):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用价值高的树种对价值不高的林分进行改

造,从而代替低价值的树种。

6人工林:用人工种植的方法营造起来的森林称为人工林,包括人工造林、人工更新和低价值林改造形成的森林(凡是有人工劳动而形成的森林均属人工林)。

7 天然林:自然演替或天然更新形成的森林,包括原始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

A 原始天然林:完全通过自然演替形成的林分。

B 天然次生林:经过人为砍伐或自然灾害后,由天然更新形成的森林。特点是由强阳性树种组成、价

值低、林相不整齐或病虫害严重的林分。

8立地:指地球表面某一范围的地段的植被及其环境的总和,是自然地理发展的自然综合体。

9 森林立地:指某一森林地段上的植被与其环境的总和,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

10 生境:包含地理位置以及特定位置的环境条件的综合。

11 立地质量: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它类型植被的生物生产潜力,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

素。

12 立地条件:在某一立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的综合。

13 立地质量评价:对立地的宜林性或潜在的生产力进行判断或预测。为收获预估而量化土地的生产潜力,

或为确定林分所属立地类型提供依据。

14 地位指数:即该树种在一定基准年龄时的优势木平均高或几株最高树木的平均高(也称上层高)。

15 立地类型:指地域不一定相连、立地条件基本相似的自然综合体的集合。

16 森林立地类型:是地域上不相连,但立地条件基本相同、立地生产潜力水平基本一致的森林地段的组

合。

17 主导因子:在环境因子中,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限制性、决定性作用的因子。

18 荒山:是指没有生长过森林的宜林地或曾经生长过森林,但已经失去森林土壤的特征的立地

19 荒地:平坦但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土地或弃地包括沼泽、滩涂、沙地、盐碱滩地等

20 林种:就是森林的种类,是造林目的的集中反映,也是制定经营措施的依据。

21 林业区划:根据林业特点,在研究有关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分析与评价林业生产的特点,

按照地域分异的原则进行分区划片,分别研究其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与林业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探索其允许的或可能的林业生产规模、最佳布局和对现状进行调整的必要措施。

22 适地适树:使造林树种的特性(生态学特性)和造林地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在

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能取得的高产水平。

23 造林密度(初植密度):指单位面积上栽植点或播种穴的数量通常用单位面积上株或穴来计算。

24 立木度或经营密度(林分密度):指林分密集程度用单位面积上活立木的个数表示。

25 合理密度:指一定立地,一定年龄阶段各个树种都有一个最适宜的密度。在该密度下,林木个体与群

体的关系比较协调,个体的发育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群体的生产力最高。

26 人工林的组成:指林分中各树种成分及所占的比例。

27. 纯林:由一种树种组成的人工林或一个树种数量占90%以上。

28. 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组成

的人工林。

29. 单层林:在林地的横断面上,只有一层林冠的林分,一般是由单个树种组成的同龄林。

30. 复层林:在林地横断面上,有明显的林冠分层。一般是异龄林或混交林

31 树种的种间关系:由于树种的特性各异,所以在它们共同的生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相互影响,

相相互作用。

32 整地:是造林前清除造林地上的植被或采伐剩余物,并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生产技术措施。

33 林地清理:对造林地的表面的采伐剩余物(如伐根、枝杈等)、枯枝落叶层和活地被物(如灌木和草本

植物)等进行清除和处理的过程。

34 分殖造林又叫分生造林,是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茎干、枝、根、地下茎等)直接栽植于造林地

的造林方法。

35植苗造林:植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造林方法,又称植树造林、栽植造林。植苗造林是使用最为普遍而且比较可靠的一种造林方法。

36人工幼林抚育管理:一般是指从造林后至郁闭以前这一段时期所进行的抚育管理技术的统称,包括土壤管理技术、林木抚育技术及幼林保护。

37造林规划:是在相应的或者上一级的林业区划的指导下,根据本地区具体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造林工作进行粗线条的安排。

38造林调查设计:是在造林规划的原则指导下和宏观控制下,对一个较小的地域进行与造林有关的各项因子,特别是对宜林地资源的详细调查,并进行具体的造林设计。

39森林更新:天然或人工林经过采伐、火烧或其他自然灾害消失后,在迹地上以自然力或人为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

40主伐更新:对成熟林分采伐利用的同时,培育新一代幼林的全部过程。

41伐前更新:在森林采伐以前的更新简称前更。

42伐后更新:在森林采伐以后的更新简称后更

43天然更新:利用自然的力量重新形成新一代森林的过程。

44人工更新:以人为的方法重新恢复森林的过程。

45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对天然更新加以人工辅助形成森林的过程。

46主伐方式:在预定的采伐地段上,根据更新的要求,按照一定的方式,配置伐区,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采伐更新的整个程序。

47伐区:在规定的期限内(通常一年)采伐的林地。

48采伐迹地:主伐后尚未更新的迹地。

49新采伐迹地:未超过更新期,未完成更新的采伐迹地。

50老(旧)采伐迹地:超过了更新期,仍未完成更新的采伐迹地。

51火烧迹地:森林经过火烧后保留的活立木达不到有林地的标准,并未更新。

52皆伐:将伐区的林木,一次采完或几乎采完,并及时更新恢复森林的一种采伐方式。

53渐伐:在较长期间内(不超过一个龄级),分几次将伐区林木采完,在林木全部伐完后,林地也全部更新起来的一种采伐方式。

54择伐:是每隔一定时期,采伐一部分成熟林木,使林地始终保持不同年龄的有林状态的一种主伐方式。55矮林:以无性繁殖方法形成的森林。

56乔林:种子或栽植实生苗形成森林。

57萌芽更新:由伐桩上的休眠芽或不定芽发育成萌发条所实现的森林更新。

(阔强;针弱)通常林木萌芽力与其母树伐前的生长速度成反比

58根蘖更新:由根部的不定芽形成根蘖条长成植株(山杨、沙棘、刺槐)

59头木作业:从树冠以下砍去,留一部分树干,经过多次砍伐,在此处增大呈瘤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