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希恕师徒三代经方医案解析

胡希恕师徒三代经方医案解析

胡希恕师徒三代经方医案解析
胡希恕师徒三代经方医案解析

胡希恕师徒三代经方医案解析

胡派三代经方病案解析思路子子归水无香辛卯兔年冬月复兴中医经典医案胡派三代经方医案解析思路仅限内部交流严禁外传板权归原有作者所有目录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案解析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一桂枝汤类方二麻黄解表类方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一正阳阳明二大阳阳明三少阳阳明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一小柴胡汤方二柴胡桂枝汤方三四逆散方四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四、大阴病(里阴证)医案一四逆汤方二获苓四逆汤方三甘草干姜汤四理中汤方五附子汤方六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七吴茱萸汤方八旋复代赭汤方九芍药甘草汤方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一麻黄附子细辛汤二桂枝加附子汤方三甘草附子汤方四真武汤方六、厥阴病(半表半里阴证)医案一乌梅九方二柴胡桂枝干姜汤方三半夏泻心汤方四甘草泻心汤方五生姜泻心汤方嫡传弟子冯世纶教授医案解析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一桂枝汤、麻杏石甘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反复发热案二桂枝去芍药治感冒热退而胸闷案三半夏散及汤治喉痹案四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化裁治心悸案五桂枝麻黄各半汤加减治皮肤瘙痒六小青龙汤治咳喘案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一大青龙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小儿咳嗽案二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化裁治鼻渊案三附子泻心汤治胸脘痞闷案四大承气汤治神昏谵语案五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肺部感染、胸胁胀满案三、少阳病(半表半里阳证)医案一小柴胡汤合橘枳姜汤、桂枝获苓丸治胁痛案二小柴胡汤加味治症瘕二案(肝脾肿大子官肌瘤) 三柴胡桂枝汤治感冒案四、大阴病(里阴证)医案一枳术汤治左下腹包块案五、少阴病(表阴证)医案一麻黄附子甘草汤治感冒偏头痛案二桂枝芍药知母汤、桂枝加附子汤治右膝痛案三当归四逆汤合附子乐嗡轮笸獠嘁窗噶 ?室醪。ò氡戆肜镏ぃ?桨?一乌梅汤治蛔厥案二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腰背痛案三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治腰背痛案再传弟子案一、石应轩医案一四逆汤

治贲门癌术后亡阳案二四逆汤合生脉饮加生龙牡治心悸案三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面部黄褐斑案二、赵厚睿医案一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鼻窒案三、清峰医案一小柴胡汤治不明原因发热案四、鲍艳举医案一小柴胡加生石膏治感冒后低热案二麻杏石甘汤合半夏厚朴汤治感冒后干咳案三五苓散加味治腰肌劳损案四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治眩晕案五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治感冒后乏力失眠案. 经方大师胡希怒先生案解析一、大阳病(表阳证)医案一桂枝汤方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熊某,女56 岁,1964 年 8 月 20 目初诊。3 个月来每目下午 3 5 点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肩背拘急,热后汁出,舌苔薄白润,脉缓。发热,两臂肘窝发紧,肥背拘急,为太阳表证。脉缓,发热,汁出,为营卫不和。发热、汗出,尤其午后定特发热,为大阳中风桂枝汤方证。处方:桂枝 9g 白芍 9g 生姜 9g 大枣 4 枚炙甘草 6g结果:服 2 剂而解。【按】需要说明的是,本案未记录煎服法,胡老师对讲解桂枝汤方证有独特见解,可参见有关论述。这里要特别注意胡老师对《伤寒论》第 54 条的论述:quot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quot长期定时发热的桂枝汤证,服桂枝汤当是quot先期时发汗quot本案应是下午 3 点钟前服药。对此,胡老师特别指出,这是中医治未病的精神。发热汗出贺某,男,8 岁,1965 年 10 月 23 目初诊。外感发热 1 周不退,每目上午 11:30 出现发热(体温 38?0 左右),汗出,12: 00 后热自已,饮食精神均好,大便隔目一行,他无不适,舌苔白润,脉虚数。脉虚数,为津虚有热。见于定时发热,汗出,主在荣卫失调,为大阳中风桂枝汤方证。处方:桂

枝 9g白芍 9g生姜 9g大枣 4 枚,炙甘草 6g结果:上药服 2 剂上午已无发热,13:00 后尚有低热体温 37.237.5?C舌苔薄黄,脉尚稍数。继与桂枝合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服 3 剂,诸症解。大阳中风谢某,女,51 岁,2004 年 9 月 26 目初诊。淋雨后发热,恶寒体温 38.6?C 头剧痛,全身酸胀、疼痛,鼻流清涕,经西

药治疗 1 周后,仍低热(体温 37.5C 且汁出恶风,动则汁出明显,头隐隐作痛,鼻流清涕遇风寒加重,舌苔白,脉浮弱。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脉浮弱,舌苔白恶风恶寒发热,汗出,头痛,鼻流清涕,太阳中风证。中医辨证为:太阳中风桂枝汤方证。处方:桂枝 9g白芍 9g生姜 9g大枣 4 枚,甘草 6g结果:服 1 剂药后,体温降至正常。继服 2 剂症除。二桂枝加桂汤方张某,女,1965 年 12 月13 日初诊。因练气功不得法,出现气从脐下上冲至胸已半年多,伴见心慌、汗出、失眠,舌苔白润,脉缓。脉缓、汁出,为津虚。舌苔白润、无口渴,证不在里。同时见气上冲逆,可证太阳表不解。心慌、失眠,津血虚不养心故也。综令分析:证属荣卫不和,汗出上虚,因致气上冲逆、心慌、失眠,为大阳中风桂枝加桂汤方证。处方:桂枝 15g,白芍 10g生姜 10g,大枣 4 枚炙甘草 6g结果:上药服3 剂,气上冲已,但有时脐下跳动。上方加茯茶 12g服 3 剂脐下跳动已,睡眠仍差。继服酸枣仁汤加减善后。三桂枝加葛根汤任某,女,21 岁,1965 年 12 月10 目初诊。昨日感冒,头痛、头晕,汗出恶风,肩背乏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舌苔薄白,脉浮稍数。脉浮稍数,舌苔薄白,恶风,汗出,头痛,太阳中风证。肩背疼痛,头向左顾则左项发紧且痛,葛根证。头晕,表不解,气上冲。综合分析:此属大阳中风兼见项背强几几,为桂枝加葛根汤方证。处方:桂枝 10g,白芍l0g生姜 10g,大枣 4 枚炙甘草 6g,葛根 12g。结果:服 1 剂症大减,2 剂症已。四桂枝加厚朴杏汤方张某,男,38 岁,1966 年 4 月 4 目初诊。近 1 周来咳嗽吐白痰,鼻流清涕汗出恶风腰痛,胃脘动悸,舌苔薄白脉浮缓。脉浮缓,舌苔薄白,恶风汗出,鼻流清涕,腰痛,大阳中风证。咳嗽吐白痰,胃脘动悸里饮。综合分析:此属大阳中风表不解令并里饮,水气上逆,为桂枝加厚模杏仁汤方证。处方:桂枝 10 轻,赤芍 l0g生姜 10g,大枣 4 枚炙甘草 6g杏仁 10g厚朴 10g结果:4 月 23 目告知:上方服 2 剂咳即止。五桂枝甘草汤方李某,男30 岁。心慌、惊悸已三四年,眠差易醒,常自汗出,舌苔薄白,舌尖红,脉浮弦数。脉浮,

舌苔薄白,自汗出,太阳中风。心慌,惊悸,眠差,易醒,汗出过多,血不足以养心,表不解气上冲,桂枝证。脉弦数,舌尖红,津血虚而生热。综令分析:证属中风表不解,水气上逆,津虚血不养心,为桂枝甘草汤加茯茶方证。处方:桂枝 38g 炙甘草 15g茯苓 15g结果:上药服 3 剂诸症减继服 3 剂心慌惊悸全消。六桂枝救逆汤方王某,女,26 岁。因旁观修理电线而受惊吓,出现惊悸心慌、失眠、头痛、纳差、恶心,有时喉中痰鸣,每有声响则心惊变色,烦躁而骂人不能自控,逐渐消瘦,由两人扶持来诊。舌苔白腻,脉弦滑寸浮。脉寸浮,头痛,表阳证。脉弦滑,舌苔白腻,喉中痰鸣,里有痰饮。惊悸,心慌,烦躁,失眠,纳差,恶心,痰饮里停上犯。综合分析:此外邪里饮郁久上犯,为救逆汤加半夏、茯苓方证。处方:桂枝 10g生姜 10g炙甘草 6g大枣 4 枚,半夏 12g茯苓 12g生牡蛎同煎)15g生龙骨(同煎)15g结果:上药服 3 剂,心慌、喉中痰鸣减轻服 6 剂纳增,睡眠好转;继服 10 剂诸症皆消。七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刘某,男,30 岁,1966 年 4 月 5 目初诊。患者遇到一条疯狗,虽未被咬伤,但被吓而致病,自感心慌、惊悸、恐惧等症。用中西药治疗不效而来京求治。诊其脉弦数,

舌苔白腻。恶风,汗出,大阳中风证。心慌,惊悸,恐惧,汗多亡阳,心神失敛,龙骨牡蛎汤证。舌苔白腻水饮内停。脉弦数,太阳中风表不解,外邪内饮。综令分析:知为外邪内饮、水气上犯,为桂枝甘草龙骨社蛎汤加茯茶方证。处方:桂枝12g 炙甘草 6g生龙骨生社蛎同族各 30g茯苓 15g 结果:上药服 6 剂,诸症已,高兴回原籍,并来信告之 1 年多也未复发。八小建中汤方案一:胃脘疼痛刘某,男46 岁,1965 年 11 月 30 日初诊。十多年来胃脘疼痛,近来加重,在当地中西医治疗无效,中药多是温中理气、活血祛瘀之品。西药治疗无效,动员其做手术,因惧怕手术而来京治疗。近症:胃脘刺痛,牺饿时明显,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胃灼热,心悸,头晕,身冷畏寒,汗出恶风,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舌苔白,舌尖红,脉细弦。X 线钡剂造影检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溃疡面积

0.4cm X 0.4cm。恶风,身冷畏寒,汗出,太阳中风。脉细弦,大阴里寒。胃脘刺痛,心悸,里饮挟瘀。背脊发热,午后手心发热,有时胃灼热,头晕口中和不思饮大便微溏舌苔白舌尖红,太阳中风表不解,里饮上逆。综合分析:大阳大阴令病,里寒甚而血不足于外,为小建中汤方证。处方:桂枝 10g,白芍 18g生姜 10g,大枣 4 枚炙甘草 6g饴糖分冲45g1965 年 12 月 3 日二诊。胃脘痛减,手足心热亦减,仍有特胃脘刺痛,背脊发热,大便日一行。上方加炒五灵脂 6g延胡索粉分冲2g。1965 年 12 月 9 日三诊。胃脘疼已不明显,惟食后心下堵满,四肢发凉,夜寐欠安。将返东北原籍,改服茯苓饮茯苓 15g党参 l0g枳壳 l0g.苍术 l0g生姜10g陈皮 30g,半夏 12g带方

6 月 10 目初诊。胃脘隐痛回家调理。案二:胃腕隐痛张某,男,42 岁,1966 年

反复发作已 5 年,经检查诊为quot胃黏腹脱垂quot。近来常于牺饿特胃脘疼,恶寒怕冷,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行二次,下肢酸软。先与附子理中汤治之不效,后细间症,有汗出恶风,脉缓。脉缓,恶风,汗出,大阳中风。胃脘疼,里虚寒。口中和不思饮,无恶心吞酸,大便微溏,日行二次,下肢酸软,里虚寒。综合分析:知为大阳中风表不解令并里虚寒证为小建中汤方证。处方:桂枝 l0g白芍 18g生姜 l0g大枣 4 枚炙甘草 6g饴糖分冲45g。结果:上药服6 剂胃脘痛已,但牺饿特仍感买脘不适,大便溏好转仍日二行。仍服上方。7月 1 目复诊,除大便微溏外,无其他不适。九桂枝加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方宋某,女,35 岁。2 个月来,每目下午发热身疼、头痛、臂及背拘急酸痛,发热后汁出恶风明显,纳差,乏力,舌苔白润,脉沉迟。恶风,发热,汗出,头痛,身床,臂及背拘急酸痛,太阳中风证。脉沉迟,纳差,乏力,胃气沉衰。综令分析:此属胃气沉衰,精气不振,营卫不固,以致外邪久客不去,呈太阳太阴令病,为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方证。处方:桂枝 10g白芍 12g,生姜 12g,炙甘草 6g 大枣

4 枚,党参 10g 结果:服 1 剂后,发热向后延时,且特间缩短,3 剂后热除,诸症悉愈。十桂枝人参汤姜某,女,31 岁1963 年 4 月 9 目初诊。2 年来常发腹痛、腹泻,昨晚受凉后,又出现腹痛、腹肤,大便溏泻 3 次并感身床恶寒口中和不思饮,舌苔薄白脉沉细。舌苔薄白,恶寒身疺,大阳表证。脉沉细,腹泻,腹痛、口中和,不思饮,太阴病。综合分析:此为太阳太阴合病,属桂枝人参汤方证。处方:桂枝 10g党参 l0g干姜 6g炙甘草 6g苍术 12g结果:服 1 剂,身疺痛减,服 3 剂,身疼痛已腹泻已,仍纳差。与茯苓饮消息之。一当归四逆汤方郝某,女性,30 岁,196

5 年 12 月

6 日初诊。四肢关节疼 10 余年,遇冷即发,近三四年来发作较频,常有头晕、四肢逆冷,天气刚冷手足即出现冻疮,口中和不思饮,舌苔白润舌质猜红,脉沉细。脉沉细,四

肢关节疼冷,口中和不思饮,舌苔白润大阳大阴合病。舌质暗红,里寒血虚。综令分析:此属外寒内饮、血虚寒凝,为当归四逆汤方证。处方:当归 10g 桂枝

l0g 白芍 l0g 细辛 l0g 炙甘草 6g 通草 6g 大枣 5 枚结果:上药服 3 剂四肢觉温,继服 20 余剂四肢冷及关节痛消除。二当归四进加吴茱萸生姜汤方李某,女性,36 岁1966 年 5 月 6 日初诊。产后患左偏头痛 3 年,时心下痛,左侧肢体酸胀,口干不思饮,有时恶心吐清水,舌苔白润,脉弦细。脉弦细,外寒内饮。左侧肢体酸胀,表不解饮停,血不营肌。口干不思饮,里寒。舌苔白润,里寒。头痛,心下痛,外寒里饮吴茱萸证。有时恶心吐清水,里饮上逆,生姜证。综令分析:证属外邪内饮,血虚里寒,治以温中化饮、养血和荣固卫,与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处方:当归 10g,桂枝 10g芍药 10g生姜 15g 炙甘草 6g细辛 10g通草 6g 大枣 6 枚吴茱萸 l0g结果:上药服 4 剂,头痛明显减轻,心下痛未作,左侧肢体酸肤亦减。上方增吴茱萸为 12g继服 7 剂已自感无不适。三炙甘草汤方张某,女性,32 岁1965 年 3 月 12 日初诊。心悸气短 5 年多,在哈尔滨市诊断为风湿

性心脏病quot,住院治疗 5 个月,关节疼痛缓解,但仍心慌惊悸,多梦,稍劳即

喘,二便如常,两颧红,舌苔白,舌有瘀点,脉沉细结代。多梦,稍劳即喘,二便如常,两顾红,舌苔白、舌有瘀点,表里俱虚、津血虚而挟瘀。脉沉细结代,心慌惊悸,津血虚。综令分析:证属表里俰虚,久致津血虚,血不养心,治以调和营卫,补津生血,养心安神,与炙甘草汤加生龙骨、生社蛎。处方:生地黄 30g麦冬12g火麻仁 10g炙甘草 l0g党参10g’桂

l0g 大枣 8 枚生龙骨同煎)15g生牡蛎(同煎15g 阿胶烊化l0g 结果:上枝 6g 生姜

药服用 2 个月,心慌心悸好转,走五六里地不感气喘,来信告之已参加工作。四苓桂术甘汤方刘某,女,19 岁1977 年 10 月 3 目初诊。2 个月来耳鸣耳聋,鸣甚则头眩,舌苔白,脉沉细。脉沉细,舌苔白里饮。耳鸣耳聋,鸣甚则头眩,太阳中风表不解,津虚水气上逆。综合分析:此属表不解水饮上犯,为苓桂术甘汤方证。处方:桂枝 10g茯苓 18g苍术 10g炙甘草 6g 结果:上药连服 8 剂耳聋好转,头已不晕,耳鸣大有好转。原方增桂枝为 12g茯苓为 24g又服 6 剂痊愈。五苓桂枣甘汤方张某,女,65 岁1965 年 12 月 13 目初诊。多年失眠,久治无效。近症:头晕,心悸,脐左跳动有时感气往上冲冲则心烦、汗出,口干不思饮,舌苔白脉缓。脉缓,舌苔白汁出,大阳中风表证。心悸,气上冲,冲则心烦,表不解、水气上逆。头晕,口干不思饮,水饮上犯。综令分析:此属外邪内饮,上扰心神,为苓桂枣甘汤加枣仁远志方证。处方:茯芩 24g 桂枝 12g 大枣 5 枚炙甘草 6g 酸枣仁 15g 进志 6g 结果:上药服 3 剂,睡眠稍安,头晕、心烦、气上冲感亦减。前方加生龙骨族煎15 轻,生牡蛎同煎15g继服 6 剂除睡眠多梦外无其他不适。六五苓散方胡老讲述医案曾治一小儿患癫痫,吐涎沫,每脐下跳动则犯病。服五苓散汤)6 剂而愈。腹胀尿涩案李某,男,47 岁1975 年 7 月 27 日初诊。患考自感上腹有肿物已 2 月余,因无不适,未曾检查治疗。近 1 个月来因感左上腹痛而来门诊治疗。,经内外科检查,怀疑是肿瘤而收住院治疗。查体:上腹

左右均可触及拳头大实性肿物,表面不光滑,轻度压痛,部位在深与体位无关。尿常规:蛋白红细胞 15 20/HP白细胞 3 5/HP。血沉 61 mm/h。尿酚红排泄试验:一杯 3、二杯 5、三杯 5、四杯 7。静脉肾盂造影:左肾扩大,右肾未显影。临床诊断:双肾肿瘤,肾结核,因尚等待手街,要求服中药一试。会诊症见:左腹胀痛,头晕,心悸,汗出,恶风口渴思饮,饮后渴仍不止,心下有水响,尿频涩痛,舌苔白,脉浮数,心率 100 / min。脉浮数,

舌苔白,恶风,汗出,太阳中风。尿频涩痛,湿热下注。口渴思饮,饮后渴仍不止,里热。左腹胀痛,头晕,心悸,心下有水响,水湿内停上犯。综令分析:此属外寒内饮,饮郁化热为五茶散合猪茶汤加大黄苡仁方证。处方:猪茶 l0g泽泻15g,苍术口g’茯苓 12g 桂枝 l0g 滑石 30g阿胶烊化)10g 生大黄 3g生薏苡仁30g 结果:上药服 2 剂后,小便增多,意想不到床中排出录豆大结石,3 剂服完后,连续四五天排出细砂样结石,腹部肿物消逝于无形,其他症状也全消失。追访5 年未再复发。二麻黄解表类方一麻黄汤方陈某,男,24 岁1965 年 10 月 9 日初诊。昨天打蓝球后用凉水洗澡,今早感恶寒,无汗,身热,头痛,身酸痛,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体温 38.6?C。脉浮紧,舌苔薄白,恶寒身热,无汗,头痛,身酸痛,太阳伤寒。口不渴,未传阳明。综合分析:此属太阳表实证,为麻黄汤方证。处方:麻黄 10g桂枝 6g炙甘草 6g杏仁 10g 结果:上药急煎服,并盖称被得微汗出,热渐退,未再服药,调养 2 天如常。二葛根汤方刘某,男性49 岁1967 年 7 月 26 目初诊。背痛 1 年,胸椎 25 有压痛,,经拍片证实胸推 8、9、11 骨质增生。曾经理疗不但无效,而且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腰痛、腿痛,无奈找中医治疗。近症:腰背床痛,不能翻身,头项发紧疼痛,不能向右转头,不能俯仰,舌苔白,脉沉。病久,痛重,病久陷于少阴表证。腰背床痛,不能翻身,头项发紧床痛,不能向右转头,不能俯仰,葛根证。脉沉,水湿充斥表里。综合分析:

此病表里寒湿,久则陷于阴证即呈少阴太阴令病,为葛根加苓术附汤证。处方:葛根 12g,麻黄 10g,桂

l0g白芍 l0g大枣 4 枚茯苓 10g苍术 l0g川附子(先煎)10g。炙甘草 6g枝

l0g生姜

结果:上药服 3 剂痛即大减,增附子为 12 轻,又服 3 剂,头左右转动自

如。可以俯仰,深低头特仅作痛,晨起可以翻身。三葛根加半夏汤方任某,女,21 岁1965 年 12 月 21 日初诊。昨天感冒头痛、头牵、身痛、腰痛、恶心欲呕、恶寒素有腹痛大便稀,脉浮数,苔白脉浮数,舌苔白,恶寒头痛,身痛,腰痛,太阳伤寒。素有腹痛大便稀,太阴。头牵,恶心欲呕,里饮上犯、半复证。综合分析:证属太阳太阴合病,为葛根加半夏汤证。处方:葛根 12g,麻黄10g’桂枝 l0g生姜 10g白芍 10g 大枣 4 枚,炙甘草 6g半夏 12g。结果:上药服 1 剂症大减,2 剂症已。四桂枝麻黄各半汤方房某,男性,43 岁1965 年 5 月 24 日初诊。原有慢性肝炎,近几日皮肤痒甚,尤以夜间瘙痒难忍,至抓破为止。时有寒热,苔薄白脉浮缓。‘脉浮缓,苔薄白,时有寒热,太阳中风证。皮肤痒,水湿在表。综令分析:此属营卫不和,外邪客表,以不得小汗出,为桂枝麻黄各半汤方证,仿其意与桂枝汤加荆防。处方:桂枝 l0g白芍 l0g生姜 l0g大枣 4 枚荆芥 l0g 防风

10g,炙甘草 6g,白蒺藜 l0g 结果:上药服 3 剂身痒已。尚感两胁痛,口苦。与柴胡桂姜汤加味治之。按: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中风伤寒合方,其意是小发其汁,胡老师在临床常仿其意以桂枝汤加荆芥、防风代之,疗效甚佳。二阳明病(里阳证)医案一正阳阳明调胃承气汤方刘某,女性,27 岁1965 年 6 月 4 日初诊。发热、

头痛 1 周,曾服中西解表药,大汗出而身热头痛不解,头胀痛难忍,心烦欲吐,口干思冷饮,皮肤灼热而不恶寒,大便已 3 日未行,舌苔白厚,脉弦稍数。体温38?C。证属里实热胃不和,治以清里和胃,与调胃承严汤。处方:大黄10g’炙甘草 6g芒硝(分冲12g 结果:上药服 1 剂,大便通,头痛已,身热减体温正常,继

服余药而去芒硝,诸症基本消失。二麻子仁九方李某,男性,59 岁1965 年 2 月18 日初诊。感冒 2 周经服药治愈,惟胸胁间满,纳差,大便干燥、三四目一行,舌苔白,脉弦细。肝下缘肋下 1cm 轻微压

痛。脉弦细,舌苔白,纳差,大便干燥,津伤邪入里。胸胁间满,里实热上壅。综合分析:此属津虚阳明内结,与麻子仁九,早晚各 1 丸。结果:服 1 天大便即通,继服无所苦。三白虎汤方冯某,女性,25 岁1967 年 7 月 20 日初诊。高热已 20 余日,曾在 20 多家医院用各种抗生素治疗均无效。因头部两侧淋已结肿大,故多数医院诊断为淋已结核。因高热不退,经人介绍来求诊治。望其面黄无华、消瘦,自汗出,不恶寒,自感乎力身重,昨晚体温 39.7?C舌苔薄少舌质红绛,脉滑数。脉滑数,舌霄红跨,舌苔薄少不恶寒自汗出,阳明里热。面黄无华,消瘦,自感乎力身重,热伤津液。综合分析:证属阳明里外皆热,津液大伤,治以清热救里,与增液白虎汤加牡蛎。处方:生石膏同煎90g 知母 18g粳米 30g炙甘草 6g 生地黄 24g麦冬 24g生牡蛎同煎)15g结果:上药服 6 剂体温降为 38C 左右但晚上偶有 39?C。出现恶心,纳差。喜凉,喜吃西瓜。改服小柴胡加石膏汤生石膏每用 6090g药后热平,诸症消,共服 11 剂,头部淋巴结亦全消失。四白虎加人参汤方刘某,女性,50 岁1965 年 7 月 10 日初诊。因天热汗出,晚上睡着后受凉,昨天早起即感两腿酸痛、头牵身重、口渴无汗,自服 A.P.C1片后大汗不止,而仍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自感口如含火炭,舌苔白,脉滑数。脉滑数,不恶寒反恶热,发热,大汗,阳明内外皆热。两腿酸痛,头牵身重,舌苔白,热伤津、热上扰。综合分析:证属阳明病热盛津伤治以清热生津,与白虎加人参汤。处方:生石膏同煎60g知母 15g炙甘草 6g粳米 30g生晒白人参 9g 结果:服 1 剂汗止、渴减、热退,再 1 剂诸症已。五泻心

1965 年 4 月 2 日初诊。发现高血压 20 多汤方便干衄血案赵某,男性,53 岁

年,常头疺失眠,近 1 月来常鼻衄,烦躁心慌,大便干,血压170200/130140mmHg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舌苔黄,舌质红,脉弦数,烦躁,大便干里热燥结。鼻衄,热伤血络。常头痛,心慌,失眠,热上扰。综合分析:证属里热上犯,治以清泄里热,与泻心汤。处方:大黄 l0g黄连 6g黄芩6g生地黄炭 l0g 结果:上药服 3 剂大便通畅,心烦已,睡眠好转。时有胸闷。改服大柴胡汤令桂枝茯苓九加生石膏,服 1 个月,鼻衄未作,血压雄持在150160/100110mmHg。半身不遂案刘某,女,65 岁1965 年 11 月 9 日初诊。患左半身不遂 3 天,老伴用两轮车拉来求诊。曾服镇肝熄风等药,并用羚羊粉冲服,诸症不减,反更烦躁,整夜不眠,头晕头热,时感热气上冲,胸闷懊侬,舌苔黄腻,舌质红,脉弦滑数。血压 260/160mmHg。其老伴问胡老:quot能包治好吗,不包好就不治了,光羚羊角就花了.

经方医案

少阴证:同事一狼疮女患者,近期天冷口烦渴,唇干,多睡困乏,言“气力不够,如七八十岁老者”,头晕,肢厥,仅手心汗,腹满,大便时干时稀,舌上苔滑,阳脉微弱,阴脉弦紧,血压偏低,此真少阴证,慎勿妄治也,予四逆汤温之,数服而愈。 寒客少阴:忆某年堂姐夫春节间饮酒及饮食不节,咽喉遂肿痛,或予抗生素口服,或以清热利咽成药,屡治乏效,迁延日久,苦甚。余曰:“咽为少阴经络所过,此为寒客少阴也”,与半夏汤少少含咽,数服而愈。 上热下寒证:上周门诊,一罗姓白塞病患者前来开益赛普,翻其门诊病历,已用该药半年以上,因既往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数年乏效,故而改用益赛普。然自言疗效仍差,口腔溃疡严重,疼痛剧烈,影响饮食和睡眠,苦不堪言,平素嗜饮,生活不规律。观其舌苔厚腻发黄,大便偏烂,为上热下寒,寒药或热药均不宜,唯寒热并用可一试,与甘草泻心汤,一周后复诊,溃疡已愈,颇喜,要求继续调理。更服一周,未发,遂予停药。半年后复诊仍无恙。 少阴口渴:近一周忙于抢救一消化系统受累的狼疮患者,始呕吐频,干呕至胆汁出,自利,躁烦,嗜睡,昏,肢厥,唇口干燥,烦渴,饮水不解反吐,经抢救呕利渐止,精神转佳,仍厥逆,时燥烦,烦渴持续不能缓解。此属少阴证。论曰:少阴病,欲吐不吐,心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也。虚,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俱。小便白者,以下焦虚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予试以附子理中汤小勺频饮以防呕逆,孰料尽药后患者倍感腹温肢暖,口渴亦解。若非亲而验之,真不知参、附之神效! 水郁腹痛:忆读研期间,曾治一亲戚,产后缺乳,自以麦芽煎水服用,后腹痛甚,腹中水声如吼,无肢厥、心下悸、小便不利,数治终无效。此为麦芽寒水郁于腹中,故而得此疾,水去病自除。于仲景诸方中求之,此非五苓散、茯苓甘草汤所能当,乃以大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与之,二服诸苦霍然。有前医未曾治愈者,偶逢而询之:“病何以愈?”亲戚即以我方予之,阅后感慨:”此经方也!“ 桂枝加附子汤:一类风湿关节炎女患者,年近五十,怕风,汗多,覆以衣被,不敢去之,此病何以得之?某年夏父生病住院,其去看望,途中热甚汗多,至病房空调下久坐后既得之,此为荣卫不和,予桂枝加附子汤服之,当晚即感身暖舒畅,而翌日已能去衣揭被。 类桂枝证:本周出门诊时,一狼疮患者食用小店炒粉后出现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周身不适,口渴,下利(臭秽),腹痛,苔白,脉促,此非太阳中风也,仲景云:“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予大剂葛根芩连汤两付,翌日热退汗止,恶风消失,周身舒畅,唯腹痛明显,左下腹按之甚,续以桂枝加大黄汤而愈。 伤寒轻证:韶关的秋日忽凉忽热,昨日上半夜稍热,下半夜转凉,某赤身而卧竹席,遂稍感寒,晨起后头昏沉眩晕,身不适,微似有汗,为感冒轻证,午时予桂枝汤,小憩须臾,一身烘热,微汗而解。 和其荣卫,以通津液:邓某,我们风湿科一位狼疮患者,自诉便秘严重,一周方解一次,硬如羊屎,无恶臭,伴多关节烦痛,汗出,尤以胸背部为多,稍恶风,口苦明显,上腹顶胀,饭后尤甚,小便正常,苔白,脉细弱,予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服周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每日清晨皆有,上腹不适消失,自诉“消化功能已经正常”,喜来告我,我亦叹此方有良效。仲景于【伤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徒赵校对版)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 语不止,当刺期门。 142、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六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太少并病,古人解释是太阳病传入少阳而发生少阳病,太阳病还没解,叫并病,头项强痛是太阳证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这是少阳证,可是少阳证不明显,搁个“或”,有的时候眩冒,“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有时眩冒,有时结胸,心下满,如结胸,心下痞硬,小柴胡汤也心下痞硬,有人参,太阳少阳并病,太阳证还存在,少阳证不太明显,时有时无,这个也正说明柴胡证若有若无的时候,可以用针刺,这段的意思在此。当刺大椎第一间,这个大椎就是第一胸脊那个线中就是大椎第一间(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刺突 之间)。那么这个穴的是泻胸中热气,这个表证也属于上焦的,少阳病也是。肺俞在第三胸椎下面两旁各取一寸五,肺俞是两个穴,肝俞在第九胸椎下面也是两旁各取一寸五,这两个穴…………(30:56—31:13没录上)。慎不可发汗,少阳病是不可发汗的,发汗则谵语,脉真正弦了,真正变成少阳

病了。不但少阳病,而且他有胃不和,有谵语。那么谵语,五日的时候谵语还不止,那么这个时候他就变成少阳阳明并病了,那么也可以是实证。这个期门,就是乳头直下六、七肋骨之间。期门穴它祛胸中的邪热,常常少阳病柴胡证不明显也有刺期门的,那么这个虽然这么说,用柴胡证行不行呢?我认为行的,这个可以吃小柴胡汤。太阳和少阳并病,如果少阳证不明显,但时有时无的时候也可以用针刺的法治疗。这一段的主要意思是说明这些问题。

胡希恕经方故事(三)

胡希恕经方故事(三) 15、鳖甲煎丸治脾大有验鳖甲煎丸这个药现配很麻烦,以前在药店有成药。现在大概在武昌、汉口有这种药生产,在北京也有这种药生产,但是药厂把这个方子的药味减少了,所以它就不好使了。在杭州生产的这个药,挺好使的。我用这个药治过肝炎的脾大,的确有效果,因为这个脾大,它是有瘀血,不能求急治,用猛攻的方法是不行的,用这种丸药就比较好。现在一般用大黄蟄虫丸,也挺好使。编者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记录有用鳖甲煎丸治肝硬化脾大的费某医案,可参看。 16、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疟疾神效《伤寒论》第147条曰:“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外台秘要》方,曰:“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这个“多寒少热”,或者“但寒不热”,都现的是柴胡证,就是这篇头一条说的那个“疟脉自弦”,不是牡疟那种情况,也不是里头有水造成的。这个方子后头有个小注“服一剂如神”,这个确实不假。也不光是“寒多微有热”,或者“但寒不热”,只要合乎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的条件的话,的确是其用如神。北京这个地方,患疟疾的病人较少,在这儿我没有用它治过疟疾。我有一个朋友叫张秋水,他在

江西行医,他回来跟我说:“我就用这个方子治疟疾,真好使,就用这么一个方子加加减减就可以了。”我们俩是同学,他后来在江西的一个大学当教授,当教授挣的钱也不够他花,他就给人治病,他的医术也挺好。他说他光治疟疾就行,一天就很忙,江西那个地方得疟疾的人多得很,他没用其他的方子,就用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所以“服一剂如神”,古人也有体验,可见治疟疾时选用这个方剂最多这个方剂主要是针对什么呢身无力,胸胁满,心下这个地方觉得堵、有结滞,但是不厉害,还有一点拒按,但不像阳明病实结的那个样子,身上没有汗,光脑袋出汗,这就是有气上冲、表不解的情况。凡此用它就可以。吃这个药应注意,头一次吃它会发烦,烦是因为不得汗出的缘故,再吃汗就出来了,病也就好了。这个方子,在治疟疾时,用的机会挺多。附:郝万山讲刘渡舟用此方治疗多种病的故事刘渡舟老师在世的时候,有时候半天能看六七十个病人,老师怎么看啊,他经验多了,实际上不怎么辨病,也不怎么辨证,就对着症状来治疗,这是经验的积累。他有三个学生给他抄方。一个病人来了“大夫我乙肝,大三阳。”老师说,“你口渴 吗”“渴。”“大便怎么样”“经常稀,吃得不合适就经常稀。”“肝区痛吗”“有时候痛,有时候不痛。”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学生就给他开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是肝胆有热,脾阳虚

刘渡舟医案经方临证指南

刘渡舟医案经方临证指南 刘渡舟医案:姜x x,男,17岁。入夏以来腹痛下利,每日六七次,下利虽急但排泄不爽,用力努责,仅有少许脓血粘液。伴见口渴思饮。六脉弦滑而数,舌苔厚腻。此属厥阴湿热下利,即唐容川所说“金木相沴,湿热相煎”之证。 白头翁12克黄连9克黄柏9克秦皮9枚滑石18克白芍12克枳实6克桔梗6克。服二剂后,大便次数减少,后重下坠已除。又服二剂,脓血粘液止。但腹中有时 作痛,转川芎药汤二剂而愈。 湿热利案 刘渡舟医案:某妇,自诉下利腹痛,脐腹部有冷气感。初辨为下焦有寒,气血不和,用桂枝加芍药汤治之,服药后腹痛反剧,以致于疼痛不可忍耐。里急后重,小便短少黄赤,舌红苔腻,脉弦数。乃知此为厥阴湿热下利。湿热内蕴,热被湿裹,气郁不伸,所以脐腹部位有冷气感。先令服六一散10克再服白头翁汤,一剂即愈。 【解说】白头翁汤为治疗厥阴病热利口渴下重而设。厥阴热利,病位在肝。由于厥阴邪气从阳化热,加以肝失琉泄,而致气滞湿聚,热与湿合,则成湿热互蕴之变。湿热下迫肠中,津被热伤,血被热腐,则下利脓血而口渴欲饮;气机被壅而不畅,则里急后重而反难通。所以,白头翁汤证的辨证要点是下利后重,便脓血,口渴欲饮。本方既能清热燥湿,又能凉血舒肝,临床上用以治疗菌痢,毒痢,或阿米巴痢疾,

只要辨证属于厥阴湿热下利,无论病程长短,都能取得效果。

白头翁加阿胶汤证 久利伤阴案 刘渡舟医案:胡x x,女,73岁。患下利赤白,腹痛后重已半年多。大便每日三四次,有红白粘液,伴口干渴,两目干涩。脉弦,舌质红而少苔。白头翁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秦皮10克阿胶15克白芍15克.前后共服九剂而安。 【解说】白头翁加阿胶汤,原为“产后下利极虚”而设。因为产后失血伤阴,治疗时可加阿胶养血滋阴之药。同样,湿热下利日久而伤阴血,也需要加阿胶以调之,如本案已见两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伤表现,但湿热病变仍在,所以用白头翁加阿胶汤既清湿热以止痢,又补阴血以益虚。 当归四逆汤证 腰痛案 刘渡舟医案:郭x x,男,28岁。患腰臀疼痛酸麻,入夜尤甚,疼痛难以转侧,诊其脉浮弦而细,证属血虚寒凝。当归12克桂枝9克白芍9克细辛6克通草6克大枣15枚.服三剂后痛麻俱减。上方加入桃仁,红花,炒穿山甲各3克又服三剂而愈。

胡希恕讲痹症

胡希恕讲痹症 这个范围相当的广啊,现代的风湿性关节痛当然属于这种,那么,像这个类风湿啊,骨质增生啊,都概括在内的。以至于这个神经发炎,骨节疼痛,古人啊分不开的,都叫做痹痛,现在呢,我们有几节书,要温习温习。 一、仲景关于痹症的条文 在金匮要略里头,在痉湿暍篇里头,专门提出了一个湿痹。 ①他说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桂枝去桂(芍药)加茯苓白术汤主之。这节说是啊,他就指这风湿。所以他也当太阳病了,也有关节疼痛,发热而烦。那么这种病,要是太阳病呢,这个关节疼痛而烦,这是一个表实这样一个证候。太阳伤寒,他是一个身痛,腰痛,骨节疼痛。那么要是真正的太阳伤寒证呢,他脉他要浮紧的。那么现在这个脉呢,沉而细,这个沉脉呀,古人认为,这个沉脉也主里,也主寒,也主水,所以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这个水,就是这个水肿这类的病,他说脉得诸沉,当责有水。那么这个,这一段,这个病主要的是这个里虚,所以脉沉细嘛,而饮不行,水不行,所以这个叫湿痹,这个不是太阳伤寒。太阳伤寒应该脉浮紧呐,这里脉沉而细,说明是里虚有停水。那么古人呢,管这种的身体疼痛叫作湿痹。 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从这节上说,这个温痹的证候也不一样。那么要假设这种情况,小便不利,大便反快,那我们遇到关节炎这种情况,身体疼痛而烦,类似表证,他这个主要由于小便不利,咱们这个讲伤寒论也有啊,那么里头有停饮,小便不利,你不利小便表不解。所以在这种情形下,利小便,里气一通畅,内外也和,也自然汗出而后解。这一段就说明这个问题。那么这个湿痹啊,所以有这种表热的证候。就由于水不行于里,可表气也闭塞,所以发生这种表证。那么这个呢,不要误于表的证候,一味发汗不行的,咱们在伤寒论,有多少节了。有一节我还记得,说这个太阳病,发汗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恶寒,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他要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那个去桂不对的,应该去芍药,跟这个是一样的。那么要不利水,是不治的,我们治这个一般的关节炎呐,要注意有这么一种,但当利其小便。 ②湿家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可与麻黄加术汤。这也是痉湿暍的一章里头的。我讲,我很少几节把他集中了,然后等会讨论这个痹疼怎样治疗,这个地方。这个治疗,也不外乎古人这些原则了。这个湿家古人就指的这个风湿,身烦痛,那么痛而至烦呐,可与麻黄加术汤,他是可与之,不是

刘渡舟经方医案

刘渡舟经方医案 l、桂枝汤证 (1)时发热自汗出案 刘渡舟医案:李x×,女,53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已经一年多,每天发作2—3次,饮食及大、小便基本正常。曾经按阴虚性发热治疗,服药二十多剂无效。脉缓而软:舌质淡苔白。《伤寒论》说:“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 12枝炙甘草6克二剂。服药后啜热稀粥,得微汗出而愈。 【解说】桂枝汤的主要治疗作用是调和营卫。既可以用来治疗外感风寒所引起的营卫不和,也可以用来治疗内伤杂病中的营卫不和。本案治疗的要点在于“病人脏无他病”,而又年过50岁,由于天癸已竭而阴气偏弱,使得阴阳二气不相谐和,所以出现阵发性的发热汗出,桂枝汤调和营卫,实际上也就是调和阴阳。因为营卫代表了阴阳的二个方面,营行脉内即为阴,卫行脉外即为阳。所以,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达到调和阴阳之目的,是本方取得疗效的关键。 (2)风疹案 刘渡舟医案:某男,60岁。患风疹皮肤瘙痒,钻心难忍已数月。伴见汗出、恶风等证,脉浮缓,舌苔白润。此为风邪稽留肌腠,营卫失和所致。当用解肌驱风,调和营卫之法治疗: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炙甘草6克三剂 服药后喝热稀粥,得微汗出,痒止疹消,皮屑脱落而愈。 【解说】风瘙以皮肤瘙痒为主要临床表现,因为其发病部位在于皮肤腠理之间,一般属于阳证,所以《灵枢--终始篇》说:“痒者,阳也”;、本证虽然多见于血热受风,但也有不少是由于外感风邪,邪气稽留于肌表而营卫失和所引起。识别是否由于外感风邪所引起的一种标志在于伴随恶风或遇风则发,属于这类证型的,用桂枝汤治疗最为有效。 (3)汗出偏沮案 刘渡舟医案:孙×x,男,39岁。患左半身经常自汗出,而右半身反无汗,界限非常分明.无其它咀显不适,脉缓而略浮,舌苔薄白。用桂枝汤调和营卫阴

胡希恕谈经方的加减运用之道

胡希恕谈经方的加减运用之道 胡希恕谈经方的加减运用之道关于经方的加减,在伤寒医家中,大致有三种: 一种是运用经方不加减,能熟练的运用经方,保持经方的纯洁度; 二是运用经方适当加减; 三是研究伤寒的理论,却用五脏辨证的方法处方。通过我们前面对胡希恕经方纯真度的分析,可以知道胡希恕运用经方基本是原方应用。有些医家以为经方太少,不能应付复杂的临床局面,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天下的疾病难以计数,仲景把他归结为“六病”,可以说是知其要者,一言而终。后世医家多用症状确立病名,去道远矣。这种做法一直到我们的《中医内科学》,并且中医学子都是用《中医内科学》来武装自己的。所以很难体会仲景的诊疗思维,要想学好经方,提高疗效,必须先放弃《中医内科学》的论述。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中医内科学》学得越多,接受经方就越受拘束。徐灵胎和陈修园主张烧掉仲景后的医书,最初笔者以为是言辞过激,崇古过甚。后来理解为应该把仲景的《伤寒论》放到应有的位置上,《中医内科学》可以作为一个小小的补充,中医必须以《伤寒论》作为学习的重点。如果用量化的话,经方当占百分之九十,《中医内科学》占百分之十。就中医

而言,学科分的越细,实际上是离中医越远。说到这里,还有一个问题,经方数量少,又没有分型,如何能应付临床呢?所以有人提出经方贵在加减,如用小柴胡汤加丹参、鸡骨草治疗肝炎,用麻杏石甘加鱼腥草、双花治疗肺炎,其实这都是误解经方所致,用的看似经方,实际上是用后世的五脏理论运用经方的,只是把伤寒方当成了一本方剂学,看似用经方,实际非也。岳美中先生对于运用经方不可随便加减深有体会,在其文集中记叙到:“运用古代成方于临证时,如证与方合,最好不要随意加减。1941年在唐山,诊治一李姓妇女,年50余,半年来经常尿血,频而且急,尿道痛,经多方医治未效,其脉数,小腹痛拒按,此虽下焦蕴有湿热,但久尿脓血必致阴伤,处以猪苓汤:猪苓9克,泽泻12克,白术9克,阿胶6克,滑石9克。药尽3剂,诸症均逝,数日后又复发,但稍轻,因思其久病必虚,则于方中加山药9克,服药3剂,诸症反而加重,虑其加山药恐有失当之处,去之,复进3剂,诸症又减,只余排尿时尿道稍感疼痛,又虑及尿道久痛恐有砂石瘀滞,加入海金沙9克以导其浊,药后两剂诸症大作,鉴于2次反复失败的教训,再不敢任意加减,乃守猪苓汤原方,服10剂而获痊愈。我再指导学生临证时,常以此例相告,谓古方不可任意加减,若欲加减,宜谙习古人之加减法而消息之。”这看似个案,实际上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因此运用经方要谨慎加减。当今临床上我们经常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小柴胡汤(3)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小柴胡汤(3) 4、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耳鸣案: 来某,女,61岁,2011年3月24日诊。 诉右耳鸣、耳聋3个月,时眩晕,张口时耳中“刷”响一下,天热时头亦热,耳鸣声大时头胀,脸麻,晨起口干,后背凉,怕风多年,近日感冒咽痛,身怕冷,睡眠时好时坏,纳可、小便可,起夜1—2次,大便日1次不成形,舌淡润苔白根稍腻,脉沉弱数,右寸浮。 辩六经属太阳少阳太阴阳明合病挟饮证,辩方证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柴胡12,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生石膏45,生姜15,桔梗10,桂枝10,茯苓12,苍术15,大枣4枚。7剂,水煎服。结果:耳鸣、耳聋减轻,眩晕、咽痛、恶寒已不明显。 按:耳鸣、耳聋眩晕、咽痛、口干为少阳证小柴胡汤证。遇热头热、耳鸣声大时头胀、脉数为阳明里热,故加石膏、桔梗清热利咽。后背凉、怕风多年、感冒后怕冷、眩晕、张口时耳中响声、大便不成形、舌淡苔白根稍腻脉沉弱数等为表寒里饮之象,故合苓桂术甘汤解表利水。 关于耳窍病的认识:多从脏腑、经络角度解,“实则泻肝,虚

则补肾”为主要治法。然临症所见,多数耳鸣绝非泻肝、补肾可以取效。冯老认为,耳窍病多属于半表半里证,实证多为少阳。《伤寒论》少阳提纲证“口苦、咽干、目眩”264条提到“两耳无所闻”、“目赤”等皆属孔窍病变。故对耳病的治疗,冯老多从半表半里之少阳病入手,用小柴胡汤和解之,顺应了人体疗病的自然功能。 读后感悟:“耳窍病为半表半里,多从少阳论治,用小柴胡汤和解之”。耳属体侧,为少阳经所属,耳病从少阳治,冯老好思路! 5、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咳嗽案: 魏某,女,7岁,2011年3月15日诊。 诉咳嗽3日,有痰咳不出,晨起鼻塞,咽稍痛,发热,无汗,大便少,舌淡苔薄白,脉弦数。 辩六经属少阳太阴阳明合病挟痰饮证,辩方证为小柴胡加石膏桔梗合半夏厚朴汤方证。 柴胡20,黄芩10,清半夏15,党参10,炙甘草6,生石膏45,生姜15,桔梗10,厚朴10,杏仁10,茯苓12,苏子10,大枣4枚。2剂,水煎服,2日1剂。结果:痊愈。按:本案表证、阳明里热均不明显,咽稍痛、发热、脉弦数为少阳小柴胡加石膏桔梗汤访证。咳嗽、鼻塞为痰饮所作;有痰咳不出,舌淡苔薄白为太阴里寒半夏厚朴汤方证。冯老

学习胡希恕的迷茫

学习胡希恕的迷茫 最近又把《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细听一遍,顿觉心中明了,以为有得,故以《百一选方治验实录》(上册)以验证所学,方觉迷茫莫可名状,竟不知中医到底是何东西,中医到底如何看病,群友们是否有过此种心境?此阶段该如何快速度过?------------------- 经方医学各家自成体系,不可张冠李戴。 ------------------- 以无法为有法,以有限为无限,是为医学最高境界! ------------------- 学无体系,所求过多,茫无定见。 ------------------- 兄弟,中医本身就是主观臆断的多,所谓经方,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本身就不是科学。 胡老还算是中医里边比较科学的一个,一辈子没有出书,因为没有彻底搞明白,其实也确实搞不明白,因为不是科学。所以目前缺少的是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方。 ------------------- 個人理解: 方劑好比是工具,而經方就是那套使用的人最多,積累的使用經驗也最豐富的萬用工具套裝。在這個工具套裝中,用錘

子釘釘子和用比較重的魚嘴鉗釘釘子都是可以的,祗要能把釘子釘進去就行了。胡希恕老師傅有一套習慣性的使用工具的套路,黃煌老師傅有另一套習慣性的使用的套路,成名的諸經方家都有自己特有的套路,學徒工XXX將來也會形成自己的一套使用套路的。這些不同的套路都是建立在經方諸方的方證、藥證的堅實基礎之上的,正是這些東西纔是經方醫學背後的科學核心。 所以大家看到,不同的前輩使用經方的理論千差萬別,甚至看起來互相是矛盾的,但是用到具體的臨牀中,對同一類病人給出的治療思路和整套治療方案卻是完全可以互通的!不管你開始是跟胡希恕先生學,還是跟“漢希恕”先生學,擬或是自己走自己的路,祗要真正地深入進去,一定都會逐漸地走到方證、藥證這個完全能夠用臨牀實踐來進行檢驗,完全能夠通過實踐來證實或者是證僞的核心內容上來的。而這正是經方醫學的科學性所在之處。 一套思想方法,要是正過來說有理,反過來說也有理,永遠都有理,根本無法用實踐來證實或者證僞,永遠都能找到爲之而辯護的理由,永遠駁不倒,這就是祗有哲學家們或那些期望着當世人的精神領袖的人們纔感興趣的“祗能選擇信或者不信的,永遠有幾分道理”的哲學命題,而不是期望着通過解決在現實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來造福人類的科學家們感興趣的科學。中醫是科學,而絕不能搞成哲學。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治大病,这才叫疗效!(胡希恕医案故事)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熟读《伤寒论》,得心应手,出入无方。他擅长用经方治大病,读他的医案,令人拍案叫绝!这种手段与魄力,只有像胡老这样的大师才有! 1、治小儿急性胆囊炎得速效 “阑尾炎单独用大黄牡丹皮汤的机会少,合用大柴胡汤的机会多。临床上遇到呕恶、胸胁满、不吃东西,这是最普通的柴胡证,你要是合用大黄牡丹皮汤,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我治过的例子也很多很多。 大柴胡汤和大黄牡丹皮汤的合方不但治阑尾炎,也治胆囊炎、胰腺炎,我都试验过。 我方才说叫小明的那个小孩子,得的就是这个胆囊炎,他那个胆囊肿得手能摸到,挺厉害,就吃这个药好的,快得很,这个药在该病急性发作时最好使。疼得那样剧烈,尤其是胸胁这个部位胀气,显得胸胁满、胸胁痛,这都是柴胡证。” 2、大柴胡合大黄牡丹汤治胰腺肿物 “我有一个外甥,他的胰腺这儿长了一个东西,现在也没确定是癌变物还是其他的囊肿,据医生说是发生了癌变。 但是他患这个病已经近一年了。我就给他吃这个药,疼痛早消失了,这个肿也消了很多,从吃药后的结果看恐怕不像是癌。”

3、用大青龙汤治愈自己肺炎 “我方才讲了葛根汤。大青龙汤也是太阳病的一个发汗剂,这个方剂的适应证恶寒也特别厉害,所以在临床上若是无汗、恶寒特别厉害的这种太阳病,对这两个方证,要好好辨:如果症状没有烦躁,就用葛根汤;如果有烦躁,口舌再干,就用大青龙汤,因为大青龙汤中有石膏。这两个方证,都特别恶寒。 有一年,我得肺炎,就是恶寒特别重,我给自己开的方子,当时没用大青龙汤,我用的是葛根汤加石膏,吃了这个药热退了,但第二天又发热,这么反复了两三天,最后还是吃大青龙汤好的,用大青龙汤麻黄药非多搁不可。其实要是开始就吃大青龙汤,就不会像后来发作那么重。” 按:在《胡希恕老中医应用大柴胡汤验案》中提及一例用葛根汤合大柴胡汤加生石膏治愈自己的高热,正可互参。 胡希恕先生83岁时,冬月发热39.7℃,症见胸满、恶寒、鼻塞、苔白腻、脉浮弦,因是三阳合病,故服大柴胡汤合葛根汤加生石膏,一剂而愈。 4、大青龙汤治小儿危重肺炎 “我的一个学生姓刘,他治一个小儿肺炎,这个小孩子简直就是不行了,西医院也治不好,他用大青龙汤一剂就救回来了。” 5、生姜泻心汤治小儿下利,出现瞑眩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新提醒】冯世纶经方带教医案——肾着汤 六、甘姜苓术汤方证: 甘姜苓术汤方: 甘草二两,白术二两,干姜四两,茯苓四两。 折现代用量:甘草30,白术30,干姜60,茯苓60。 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方解:本方由甘草干姜汤加茯苓、白术而成。苓、术温中祛寒,故反治小便不利。甘草干姜汤温中生津液,而起救逆和强壮作用。故本方治腰以下冷痛之肾着症。 方证要点:本方是里虚寒太阴证,以腰冷重、小便自利为主证,用于腰痛、水肿,以及遗尿、尿床等证均有验。本方是胡希恕先生常用于腰痛水肿及遗尿、尿频的效方,但前提是当病人出现肾着汤证时才可用,而且每用必效。冯老指出本方证的辩证要点是“腰冷重,小便自利者”。这里的“小便自利”并非指小便正常,而是指“尿频”、或“尿失禁”。其发生机制与小便不利相同,只是临床表现有别而已。冯老常以本方治腰痛、腰酸而口中和者,也常以本方治疗小便异常而伴见腰酸痛、口中和者。舌苔白腻者,常以苍术易白术。 临床验案录: 1、肾着汤方证: 少女尿床案:

宋某,女,13岁,2006年11月4日诊。 尿床已达5年,曾用六味丸、肾气丸、缩泉丸无效,又用针灸及西药均无效。现症见:夜尿频繁,一般5—6次,且多数情况下不知道,大脑对此好像无反应,根本不受控制。口干不欲饮,饮水后小便频数,质清,大便偏干,3—4日一行,腰部发凉,饮食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辩六经属太阴病证,辩方证为肾着汤方证。 茯苓15,干姜15,苍术15,炙甘草6。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上方后,症大减,夜尿1—2次,腰部凉感较前减轻,大便仍干。上方加生白术15,继服7剂,夜尿1—2次,已不尿床,腰部变温,大便调。嘱再进原方巩固治疗,随访至今,痊愈。 按:本患属阴寒水湿内停而见腰部冷重感。阳虚温化无力,水饮内停,津不上承,故口干而不欲饮。水饮内停,寒湿下注则小便频数而遗尿。津液虚竭,肠道失润故便秘。故用肾着汤。 读后感悟:本方治遗尿尿频属太阴里虚寒者,疗效极佳。本人近期治疗一糖尿病伴前列腺增生所致的尿频量多,效果很好,报道如下: 余某,男,60岁。2014年8月23日诊。 有糖尿病史14年,慢性前列腺炎并前列腺增生10余年,平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医论L008——胡希恕讲仲景脉学(一)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医论L008——胡希恕讲仲景脉学 (一)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医论L008——胡希恕讲仲景脉学(一) 作者/胡希恕;编辑/锄云青衿写在前面的话: 2011年初,《胡希恕讲仲景脉学》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发行。编著该书的作者段治钧老师曾“亲聆胡老教诲七八年,结缘有兹十八载”,在整理胡老的遗作中发现《脉学概说》一篇,也是胡老生前未曾发表的,“和《辨证施治概论(要)》一样,同样是胡老研究仲景原著的一篇力作”。在研究胡老关于脉诊论述的诸多文献中,本篇可以说是最早的蓝本! 篇中导读为编者所加,特此说明。正文: 一.脉与证的明确概念 导读:证是指什么?脉又是指什么? 中医是依据患者的全身症状反应,进行统一的观察与分析,讲求适应整体的辨证施治。这是中医诊疗方式方法的特色,也是中医的独有精神。一个中医师治病有无疗效,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取证全面、辨证精确,并以其程度为先决条件。所以举凡目之所能望,耳之所能闻,问之所能知,切之所能感(包括诊脉和诊腹),均为中医辨证取材的对象,并将此望、闻、问、切称为四诊,可谓平等对待,无轻重之分。

不过一者脉象繁复多端,只凭指下体会以验其错综变化,不似望闻问以及腹诊等较为具体而易知;二者辨证论治虽需四诊合参,但在中医经久的实践体验下,脉诊确有其主导作用。由于以上两点的关系,凡由望闻问及腹诊所得的结果,统称之为证,而脉乃个别独立起来,把四诊的断病论治,就变为辨脉辨证的论治了,这中间必有一个相当长的实践发展过程。观仲景书篇章的标题,例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等,正是表明这个道理。二、脉象在中医脉学中的意义 导读:何谓“脉象”,何谓“脉学”,怎样学好用好“仲景脉学”?今所谓脉学者,即研究有关脉诊的理论、方法及其在诊疗上所起作用的一种学识,脉象是中医脉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何谓脉象?无病健康人的脉,谓之平脉,平脉不以象名。人若有病,则脉失其平,就其不平者,才名之以象,即为病脉。一般临床辨证中所谓脉象,都是指病脉说的,而病脉的脉象即是与平脉相比的差相。 脉象是相对平脉比较而来,所以脉取太过、不及,当为辨脉之大法。古医籍《内经》、《难经》对于诊脉均有较详细的论述,在仲景书中,更以证治实例阐明诊法和脉理,脉取太过与不及在书中均有明文,惜读者不悟也。太过者,谓较平脉为太过也;不及者,谓较平脉为不及也。脉象虽极复杂,概

黄仕沛经方医案

黄仕沛经方医案选(一) 杨森荣潘林平何莉娜黄仕沛(指导) (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广州市名中医黄仕沛老师,广州市越秀区中医院南院名誉院长,耽寝中医典籍40余年,犹致力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学验甚丰,临床使用经方者十居八九,用药精简而量重,严谨而不失灵活,往往出奇制胜,应手而愈。主张方证对应,不尚空谈。常谓「仲景步亦步,仲景趋亦趋,是学习经方最基本要求,也是最高境界」。并以此勉励学生以仲景书为法,努力探讨仲景辨治规律。我们有幸拜于门下,获益甚多,兹将恩师医话数则整理如下,以飨同道。 《古今录验》续命汤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并治第五》的附方,自仲景到隋唐,该方的广泛使用足以证明其疗效。金元以后,医家反对以「外风」论治中风的同时,该方亦少有问津,这值得商榷。 能散血脉中凝滞之邪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近年来,黄师以《古今录验》续命汤治疗多例多发性硬化、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瘤术后等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现将其中三则报导如下: 〔案一〕多发性硬化症 患者,陈某,女性,39岁, 2008年5月因痛失爱女悲伤欲绝,终日哭泣。2008年6月开始

出现视朦,遂至广州市眼科医院住院,诊断为视神经炎,治疗后双眼视力恢复同前。7月患者欲解开心结,往梧州旅游。8月6日在梧州旅游期间再次出现视朦,左下肢乏力,遂往当地医院住院。次日病情急剧加重,出现声音沙哑,四肢无力。查MR:颈3—5脊髓异常密度 影,11日出现呼吸无力 予呼吸机辅助通气,当时四肢已完全不能抬离床面。16日转广东省中医院继续治疗,查脑脊液蛋白电泳,确诊为多发性硬化。仍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大剂量激素及丙种球蛋白冲击。10月12日成功脱机后,11月1日转我院。 入院时患者精神萎靡,面色晄白,体温:38℃左右,视物已较前清晰,呼吸稍促,气管切开,痰多,咳痰无力,四肢软瘫,双上肢可稍抬离床面,双下肢仅能床上平移,四肢感觉障碍,颜面、脊柱及双上肢痛性痉挛,以左颈部及左上肢为甚,留置胃管、尿管,舌淡,苔薄白,脉细。中医予生脉针静滴;西医方面予抗感染、化痰,控制脊神经受累后的异常放电,并予营养支持。 11月4 故处方: 麻黄15g(先)、北杏15g、白芍60g、川芎9g、当归15g、干姜6g、炙甘草20g、桂枝10g、石膏60g、党参30g、北芪120g, 37.5℃左右,麻黄递增至18g 患者已无发热,精神好转,血压、心率如常,病能受药也,麻黄增至22g,佐以桂枝15g。因仍有明显痛性痉挛,加全虫10g、川足四条,

胡希恕伤寒论讲稿

胡希恕伤寒论讲稿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一段,后世说是叫提纲啊,什么叫提纲,提纲两个字提的对,就是太阳病的纲领。我们具体的来说,对于这个太阳病啊,它是一个概括的特征,凡是太阳病它必须有这个特征,那么也就是说太阳病啊,不是一个个别的病,象咱们说的那个现在的病名多了,是肝炎呐,肺炎呐,都是一个个别的病,它是专有一个致病的因素,一个病变所在的地方,这种现在西医的病名一个病一个病的病名。这个虽然叫太阳病,它不是单独对一个病说的,这个太阳病啊,凡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有这一系列的症候反映,那么它就叫太阳病,太阳病它就是一般的证,无论什么病。象我们平常见的感冒啊,流感啊,伤寒啊,瘟疹啊等等的吧,它一开始发作都有着种情形,这是我们临床常见的东西了,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那么具备这种特征就叫太阳病,你就根据治疗太阳病的方法治疗,那是不会错的,这太阳病头一节说的就是这个。我们再深研究,那么根据这些征候,我们来更深入的认识太阳病。那这个脉浮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脉浮就是脉出来了,往外出来了,它怎么出来的呢?就是血管里头充血了,就是血液多了,所以它脉浮。血液多了就上它理由水份多了,他不是说一得病血到多了,哪有那事啊,是水份多了。脉浮啊,就是我们身上外面这些浅表的动脉,有高度充血的这么一种情况,脉才出来了,尤其头项这个部位充血更加的厉害,所以在上边特别疼,而且强,这个强啊,就是强直的样子,这个在书的注里呀给该作僵,这也通。这个强啊,现在河南人说身上哪个地方板(音)啊,他就说强。张仲景是河南人吗,可见这个强是河南的一个语言,还是对的。那么这个充血,是上半身厉害,越往上越厉害,这个我们在一般的感冒啊都知道啊,一得感冒这个脑袋的血管都蹦起来了,越往上越厉害。那么这说明什么呢?…靠着外面浅在动脉都充血,而上体部尤其厉害。而恶寒,这个恶寒就是体表热,我们平时的温度啊,他与外面的空气接触有一定的差距他习惯了,忽然高起来了,与外面差距骤然间加大了,就感觉外面的空气很紧“音,疑是冷”,这是肯定的,它加大了内外的差距了吗,它就恶寒。那么根据这样的分析,想一想,那么是怎么一个情况呢?人想要出汗,在出汗以前,它血管要扩张,大量的体液他往外来,这个时候呢,脉就浮了。而要出汗那,都在上体部,上体部面大吗,那么这种情形,就把体液大量输送的上体部来了,所以脉也浮了,尤其上边更厉害头项强痛。那么液体随着热一起来吧,西医也是这么说法,液体和热一起来,外面的体温就增加,就感觉外面冷了。那么我们根据这些症状就可以看出来,这是在出汗前期的一个症候,要出汗而没能出汗,它就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太阳病是怎么样一个病呢,根据这个症候我们就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它是要出汗而达不到出汗,这么一种病理现象。这个中医有个传统的看法,这个看法还是对的,中医说正邪交争。所以说如果我们有了病了,我们的机体对这个疾病是要斗争的,它不等着,所以正邪交争,这是在中医中挺要紧的一句话。那么这个太阳病它为什么要出汗呢?就是机体要通过出汗而解除疾病。可见这个表证啊,就是这太阳病是正与

我的老师 经方大师胡希恕 治癌高手许振寰

我的老师(2、3):经方大师胡希恕、治癌高手许振寰二在跟随刘老攻读中医经典着作期间,1982年初夏,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有幸结识了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另一位名老——胡希恕老先生。 记得父亲当时患肺心病住院,病情发展出现肾积水,导尿失败,其中一位名老提出用麝香外敷肚脐,借其芳香开窍之力或许有效,于是院方派人去山西讨回一点上好的麝香给父亲用上,果然尿液点滴而出,可是也就这样了,终未能解决问题。 父亲病情在恶化,高烧、神智昏迷、大小便闭塞不通,已出现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院方邀请中医药大学的六位名老中医(包括董建华、王绵之、我老师刘渡舟、胡希恕、赵绍琴、杨甲三)会诊,有位名老提出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当以扶正为主,先保心肾控制住病情。 84岁的胡老诊完舌象脉象后,提出一个与众人截然不同的“峻剂攻下”法并处方案,还说:“小大不利治其标”,必须先解决大小便问题——这就是救人。态度非常果断。众名老念其年事最高,便都依了。但大家都捏着一把汗。服药到第二天,奇迹发生了:大便五次,开始排尿。到第五天,尿量已达正常,肾积水消失,父亲开始下地活动......

后来刘渡舟老在胡老着作的序言中写道:“每当在病房会诊,群贤齐集,高手如云,惟先生能独排众议,不但辩证准确无误,而且立方遣药,虽寥寥几味,看之无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皆得力于仲景之学也。” 就这样,一周后父亲出院了。为表达谢意,父亲准备了两瓶茅台酒让我送给胡老。老人家那会儿住在东直门医院宿舍——一个小两居室,采光也不太好。 记得那是一个午后,大约3点半的时间,估计老人家午睡已醒,我携礼登门致谢。胡老连连摆手说:你父亲就是太客气,没这个必要嘛!我说这是家父的一点心意,还请胡老笑纳。 落座后,我见桌子上摆着围棋盘还有布局的棋子,便问胡老:您在跟谁下棋?胡师母在一旁回答:他是自己跟自己下。 有这等下法?我感到奇怪。胡老问我会下围棋吗?我说只学了一点点,谈不上会。 胡老说:祖宗发明的围棋不仅是娱乐,也是医生看病不同阶段的一种演示,我自己跟自己下,考虑的是用药如用兵,怎么开局、怎么落子、布阵,这里头辗转腾挪,显尽机巧,是为轻灵一路;另一面,走坚实一路,步步为营,渐展威风。棋局经常会纷繁缭乱,但心绝不能乱。看病如下围棋,要有识有胆,胆识具备。

王付经方医案

王付经方医案 1、原因不明低热(太阳伤寒证)经方案例 孙某,男,19岁,河北人。有3年原因不明低热(37.2℃),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低热,轻微怕冷,倦怠乏力,无汗,皮肤拘紧,有时瘙痒,饮食无味,心下痞满,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治当调补营卫,行气和胃,给予桂枝麻黄各半汤、枳术汤与橘枳姜汤合方,桂枝10g,白芍6g,生姜24g,白术10g,麻黄6g,大枣8枚,杏仁8g,陈皮48g,枳实10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仍有低热,怕冷止,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心下痞满基本消除,仍有轻微低热,皮肤拘紧消除,以前方6剂;四诊:低热未再发作,饮食好转,以前方6剂;五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余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我:应合用外台茯苓饮。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轻微怕冷、无汗辨为卫气郁滞,再根据低热、轻微怕冷、脉弱辨为营卫虚弱,因饮食无味、心下痞满辨为脾胃气滞,以此辨为营卫郁滞,脾胃气滞证,方以桂枝麻黄各半汤调补营卫;以枳术汤行气健脾和胃;以橘枳姜汤理脾和胃,行气化滞。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原因不明低热(太阳温病证)经方案例 许某,女,27岁,郑州人。3 年来反复低热,经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理变化,服用中西医药未能有效控制病情,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早上下午(37.1℃),中午低热(37.3℃),时时怕风,倦怠乏力,大便干结1次/3~4天,口渴欲饮水,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弱;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治当清解发汗,泻热通结,兼益正气,给予桂枝二越婢一汤与大黄甘草汤合方加味,桂枝5g,白芍5g,麻黄5g,大枣8枚,生姜2片,石膏6g,大黄12g,红参10g,柴胡10g,生甘草3g,炙甘草5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5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用药第3天,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三诊:大便正常,用药第2天低热又发作1次,以前方6剂;四诊:倦怠乏力好转,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五诊:低热未发作,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2剂,以巩固治疗效果。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低热、口渴辨为太阳温病,再根据大便干结、苔黄辨为热结,因倦怠乏力、脉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太阳温病,郁热内结,正气不足证,方以桂枝二越婢一汤加大用量宣透郁热,兼益正气;以大黄甘草汤通泻热结,加红参益气顾正,柴胡疏散郁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1--15)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11--15) 桔梗汤就是桔梗甘草两味药,这也是提出一个代表的方剂。在这本文上。在附方里又提出了一个桔梗白散,桔梗白散偏于实证,当然这个书里头还有别法子,像我们将来讲到肠痈篇就有了,排脓散、排脓汤都可以用。那它提出苇茎汤偏于有热,也行。这个关于肺痈的病的变化很少,就是一个脓已成、脓未成,就是前后的关系。脓未成以前,痰粘壅盛,我们可以用葶苈大枣泻肺这法子。那么这里面咳逆上气,这个书啊举得不少。有一个射干麻黄汤,如果咽喉不利,喉中有嘶鸣的痰声,喉中水鸡声,就用射干麻黄汤,这个方子在治哮喘常用。那另外呢有一般的咳嗽,这咳嗽啊在后世方书里头,遇到了咳嗽一定是治咳嗽,在我们临床上其实啊,要是由感冒而来的咳嗽,就先治感冒,感冒去了咳嗽自然就好。你不用盯上咳嗽,你把感冒也忘了这就不对,所以这书啊也不那么提,只提一个,它说“脉浮者,用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汤这个方是解表的药物,主要是解表了,但它里头有加点止咳药,这可以给我们临床上指明一条道路。咱们临床上它要是感冒,感冒上我们讲过伤寒论了,它总有两个类型,不是中风这类型就是伤寒这类型。这个中风类型就是自汗出,有自汗的。没有汗的就是伤寒那个类型。有自汗的用桂枝汤这方法,没有汗的用麻黄汤这方法,我们治咳嗽也如此。

但是要更适应这个疾病,它有咳嗽,在这里头可以加止咳嗽药,那我们最常用的是葛根汤加桔梗,行不行的,行的。可是这个后世对方药的认识有时候出了问题了,它说桔梗是升提,那么明明这个人有外感,同时有咽痛,它也不敢在解表的方剂里加桔梗。怕它升提啊。我就遇着一个人,那我给人看病,我开葛根汤就加桔梗。他瞅瞅,他当了面没说,过后他和别人说,哎呀,我看他开这个方子,敢加桔梗,他不吐血啦?他说桔梗升提。不是那个事。所以你们实验实验。我们临床它有真正的外感,发烧怕冷,也非解表不可。那么这时有些嗓子疼,即使不在化脓的时候,你加桔梗是准行的。他如果再有点热就加石膏就行了嘛。一点问题都没有。所以后世就把这个治上面的东西都认为是升提,它不是升提,桔梗升提什么啊。我们在解表药里,像桑菊饮都是这种法子,一方面它解表,一方面加点止咳药。所以我们在伤风感冒咳嗽中用这方子都挺好使,那我们在其它的解表药里也可这么用的。所以厚朴麻黄汤也的一个例子。也不是说治咳嗽就是用这个,即使脉浮,也不是的。我们读这书啊,要活看。那么咳逆上气带喘,这个东西啊,全是有外邪又有里饮,全是这种病。那它举出来像射干麻黄汤,跟小青龙汤全是,其实也得因证而施。我们说喉中特别的这个有嘶鸣痰声,那你得用射干麻黄,这些方剂都差不多少,就是个药物加减出入的这么一个不同。没有其它的大不同。

胡希恕经方故事(三)

胡希恕经方故事(三)

15、鳖甲煎丸治脾大有验鳖甲煎丸这个药现配很麻烦,以前在药店有成药。现在大概在武昌、汉口有这种药生产,在北京也有这种药生产,但是药厂把这个方子的药味减少了,所以它就不好使了。在杭州生产的这个药,挺好使的。我用这个药治过肝炎的脾大,的确有效果,因为这个脾大,它是有瘀血,不能求急治,用猛攻的方法是不行的,用这种丸药就比较好。现在一般用大黄蟄虫丸,也挺好使。编者按:《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中记录有用鳖甲煎丸治肝硬化脾大的费某医案,可参看。 16、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疟疾神效《伤寒论》第147条曰:“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第四》附《外台秘要》方,曰:“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这个“多寒少热”,或者“但寒不热”,都现的是柴胡证,就是这篇头一条说的那个“疟脉自弦”,不是牡疟那种情况,也不是里头有水造成的。这个方子后头有个小注“服一剂如神”,这个确实不假。也不光是“寒多微有热”,或者“但寒不热”,只要合乎柴胡桂枝干姜汤应用的条件的话,的确是其用如神。北京这个地方,患疟疾的病人较少,在这儿我没有用它治过疟疾。我有一个朋友叫张秋水,他在江西行医,他回来跟我说:“我就用这个方子治疟疾,真好使,就用这么一个方子加加减减就可以了。”我们俩是同学,

他后来在江西的一个大学当教授,当教授挣的钱也不够他花,他就给人治病,他的医术也挺好。他说他光治疟疾就行,一天就很忙,江西那个地方得疟疾的人多得很,他没用其他的方子,就用这个柴胡桂枝干姜汤。所以“服一剂如神”,古人也有体验,可见治疟疾时选用这个方剂最多这个方剂主要是针对什么呢?身无力,胸胁满,心下这个地方觉得堵、有结滞,但是不厉害,还有一点拒按,但不像阳明病实结的那个样子,身上没有汗,光脑袋出汗,这就是有气上冲、表不解的情况。凡此用它就可以。吃这个药应注意,头一次吃它会发烦,烦是因为不得汗出的缘故,再吃汗就出来了,病也就好了。这个方子,在治疟疾时,用的机会挺多。附:郝万山讲刘渡舟用此方治疗多种病的故事刘渡舟老师在世的时候,有时候半天能看六七十个病人,老师怎么看啊,他经验多了,实际上不怎么辨病,也不怎么辨证,就对着症状来治疗,这是经验的积累。他有三个学生给他抄方。一个病人来了“大夫我乙肝,大三阳。”老师说,“你口渴吗?”“渴。”“大便怎么样?”“经常稀,吃得不合适就经常稀。”“肝区痛吗?”“有时候痛,有时候不痛。”老师说:“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学生就给他开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什么?因为柴胡桂枝干姜汤的适应证是肝胆有热,脾阳虚衰,津液不足,所以他抓住口渴,便溏。病人不是脾阳不足吗,再抓个肝胆有湿热未尽。好,柴胡桂枝干姜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