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材料学》 编 者 霍曼琳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 年 月

《建筑材料学》 编 者 霍曼琳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 年 月

《建筑材料学》 编 者 霍曼琳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 年 月
《建筑材料学》 编 者 霍曼琳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 年 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览表(详表)

大连理工大学 2014年考研 建筑与土木工程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参考书目 考试重点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c1683286.html, 1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简介) 建筑与土木工程(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代码研究方向名称01工程管理 02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3土木工程其他二级学科04 建筑材料学 建筑与土木工程(个性化初试科目) 专业/领域信息研究方向考试科目考试单元参考范围 备注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工程管理(01) 101思想政治理论1国家统一命题。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工程管理(01)202俄语 2国家统一命题。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工程管理(01)203日语2国家统一命题。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工程管理(01)204英语二2国家统一命题。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工程管理(01)302数学二3国家统一命题。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工程管理(01) 828工程管理专业基础 4《工程项目管理》⑴《工程项目管理》,编者:成虎,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版,⑵《土木工程施工》(12、13章), 编者:毛鹤琴,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工程经济学》,编者:李忠富杨晓冬,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02)101思想政治理论 1国家统一命题。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供热、供燃气、 通风及空调工程(02)202俄语2国家统一命题。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供热、供燃气、 通风及空调工程(02) 204英语二2国家统一命题。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c1683286.html, 2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供热、供燃气、 通风及空调工程(02) 203日语2国家统一命题。 建筑与土木工程(复试信息) 专业/领域信息 考试形式 笔试内容 参考范围 备注 建筑与土木工程(085213) 面试加笔试 01工程管理:施工技术 02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暖通空调 03土木工程其他二级学科:可在除01、02、04研究方向外的其他二级学科选择希望攻读的研究方向,其复试内容同学术型硕士招生相应研究方向的复试内容 04建筑材料学:建筑材料综合 01工程管理:《土木工程施工》,编者:孙震,人民交通 出版,2004年12月第一版02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暖通空调》,编者:陆亚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04建筑材料学:1《胶凝材料 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袁润章编著 2《混凝土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重庆大学等编著 2014年有多名学员以优异成绩考上大连理工大学数学,机械,建筑,化工等领域的专业,希望广大学子能够来育明实地查看,加入我们的辅导课程,你会发现在这里复习考研将会是你事半功倍,复习效果更上一层楼!针对以上信息,有任何疑问或希望来育明教育进行实地了解的考生们,可以联系我们对大连理工大学的首席咨询师林老师,扣扣为2831464870,祝各位考研成功!

01《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61801 适用专业:应用心理学、教育学 学时数:54学时学分数:3 执笔者:编写日期:2004年8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常识、常理去理解课程内容,切忌空洞的说教和照本宣科。课程讲授的内容以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介绍为主。在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通过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初步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心理学发展的一般趋势,培养学生以辨证、唯物的观点,科学地描述、解释、预测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该课程内容多,在教学中应突出重点,不太重要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整理思路,要求学生做笔记,以方便课下的学习和复习。

课程考试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主。考试题目既要有一定广度和覆盖面,也要有一定的深度。 二、课程教学要求及内容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学时) (一)教学要求 A、了解:心理学的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以及研究任务和领域。 B、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发展史。 C、掌握: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等以及心 理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研究方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 1、认知:这是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 语言等。 2、情绪和动机 3、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三、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四、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领域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科学正确地描述、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 2、实践意义:运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 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二、研究领域 通过介绍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了解其研究领域。

建筑材料学知识点.

绪论 1.、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1具备设计的强度等级 和结构稳定w性2建筑物的适用性3建筑物的耐久 性这三者总称建筑物的可靠性。 2. 度量建筑物可靠性的数值指标叫做建筑物的可靠度。其定义为:建筑物在规定的期间内(分析时的时间参数,也称设计基准期),在规定的条件下(指设计建筑物时所确定的正常设计、正常施工和正常适用的条件及环境条件,而不受人为过失影响),具有预订功能的概率。 3 从环境改善角度出发,具有环境改善功能的材 料、高效率利用和低耗能材料、全寿命环境协调 性和零排放的制备技术的材料,都属于环境协调 性材料。 4 这种环境协调性材料的基本特征是;无毒无 害,减少污染,包括避免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 坏;全寿命过程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小;可再生循 环利用,且容易回收;能做到高的使用率。 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1 材料密度:νρm = 表观密度:a a v m =ρ 体积密度:00v m ,=ρ 堆积密度:通常所指的堆积密度是材料在自然堆积状态和气干状态下的,称为气干堆积密度。, p v m =ρ 紧密密度:对于散粒体材料按规定方法填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称为紧密密度。 空隙率;散粒材料的空隙体积占堆积体积的百分数。 2 化学组成:无机非金属材料通常以各种氧化物含量的百分数表示。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元是矿物,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链节。 3 硅氧骨架形式结构分别为:岛状结构、环状结构、链状结构、层状结构和架装结构。 4 建筑材料的宏观结构按空隙尺寸可分为; (1)致密结构(2)空隙结构(3)多孔结构

5 当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外力解除时变形能完全消失的性质称为弹性,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若还存在永久变形的性质称为塑性,这种永久变形称为塑性变形。 6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破坏时不产生塑性变形,即使产生其数量很小,这种性质称为脆性,具有这种性质的材料称为脆性材料。材料在破坏前就产生很大的塑性变形,这种性质叫延性。 材料的韧性是以材料在冲击或震动载荷作用破坏时所需要的能量表示,相当于应力应变曲线与应变轴所围成的面积。 7 材料的力学破坏本质上是由于原子间或分子间的结合键受拉力作用发生断裂所造成的。断裂的形式是脆裂或产生晶界面滑移。 8 耐久性:所谓材料的耐久性,是在使用条件下,在各种因素作用下,于规定使用期限内不破坏, 也不失去原有性能的性质。 亲水性:材料遇水后其表面能降低,则水在材料表面易于扩展,这种与水的亲和性称为亲水性。憎水性;当材料与水接触时不和水亲合,这种性质称为憎水性。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理解)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 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 注意的品质:(理解+ 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 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 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_______________ 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 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

重庆大学出版社高等数学题库参考答案

第五章不定积分1(直接积分法、换元积分法) 一、单选题 1.设)(x f 是可导函数,则?' ))((dx x f 为(A ). A.)(x f B.C x f +)( C.)(x f ' D.C x f +')( 2.函数)(x f 的(B )原函数,称为)(x f 的不定积分. A.任意一个 B.所有 C.唯一 D.某一个 3.? = +=)(,2cos )(x f C x e dx x f x 则(A ). A.)2sin 22(cos x x e x - B.C x x e x +-)2sin 22(cos C.x e x 2cos D.x e x 2sin 4.函数x e x f =)(的不定积分是(B ). A.x e B.c e x + C.x ln D.c x +ln 5.函数x x f cos )(=的原函数是(A ). A.c x +sin B.x cos C.x sin - D.c x +-cos 6.函数2 11)(x x f -=的原函数是(A ). A.c x x ++ 1 B.x x 1- C.32x D.c x x ++1 2 7.设x 2是)(x f 的一个原函数,则[] =' ?dx x f )((B ) A.x 2 B.2 C.2 x D.-2 8.若c e dx e x x +=? ,则? x d e x 22=(A ) A.c e x +2 B.c e x + C.c e x +-2 D.c e x +-2 9.函数x x f sin )(=的原函数是(D ) A.c x +sin B.x cos C.x sin - D.c x +-cos 10.若)()()()()(x G x F x f x G x F '-'的原函数,则均为、=(B ) A.)(x f B.0 C.)(x F D.)(x f ' 11.函数21 1)(x x f + =的原函数是(A ) A.c x x +-1 B.x x 1- C.32x D.c x x ++12 12.函数2 1 1)(x x f - =的原函数是(A ) A.c x x ++ 1 B.x x 1- C.32x D.c x x ++ 1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401121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60学时、3学分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等。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 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这是继1999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后的又一个指导、规划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文件。 《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纲要》明确提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 ——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共60学时,3学分。 课程目的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咨询和辅导。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要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渗透

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大版)小学英语单词词汇)

第一单元 Max 麦克斯Rex 雷克斯Lu Hua 卢华Gao Wendi 高文迪Du Xiaomao 杜小毛Hao Tian 郝天Stanley 史坦利Lucy 露西Miss Liu 刘老师Mr. White 怀特老师hello 喂,你好class 班级,同学们name 名字my 我的your 你的,你们的Good morning!早安!上午好!Good afternoon!下午好!I’m = I am 我是 What’s = what is 是什么 第二单元 Boy 男孩girl 女孩cat 猫dog 狗rabbit 兔panda 熊猫 bear 熊bird 鸟frog 青蛙doll 玩具娃娃 a 一个friend 朋友 look 看,瞧mum 妈妈(口语)her 她的Chinese中国的dad 爸爸(口语)English英国的his 他的who 谁this 这个it它that 那个,那nice to meet you 见到你真好how are you 你好吗 第三单元 One 一two二three三four四five 五six 六seven 七eight 八nine九ten十cake蛋糕candle蜡烛balloon 气球card 卡片today 今天he他she 她you 你,你们thank谢谢put放then那么OK 好的are 是how old 多大,几岁了?have a party聚会good idea好主意happy birthday 生日快乐let’s =let is 让我们 第四单元 Schoolbag书包book书pencil-box 文具盒pencil铅笔pen钢笔ruler尺子eraser橡皮擦crayon蜡笔knife小刀sharpener卷笔刀 an一(个,件)no不yes是的what多么nice漂亮的whose谁的sorry 抱歉know知道excuse me对不起Here you are给你it’s=it is它是 第五单元 Red红色的yellow 黄色的blue蓝色的green绿色的pink粉红色的orange桔色的white 白色的black黑色的brown棕色的purple紫色的Colour颜色can能,可以help帮助little小的want想要,需要which 哪个sir先生and和right正确的goodbye再见 Bye-bye再见(口语)how much多少(钱) 第六单元 head头face脸eye眼睛ear耳朵nose鼻子mouth嘴hair头发big 大的small小的long长的short短的 pass传递,递carrot胡萝卜snowman雪人funny盖上cover蒙上good enening晚上好you’re=you are你是?

普通心理学复习大纲

《普通心理学》复习指南 课程描述及学习目的 普通心理学是一门讲述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咨询学习中最基础的课程。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科学的描述求助者自身的人格特点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扰,能够从整体上对求助者的情况有比较准确的把握。 第 1 节:绪论 ※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知识点:心理学概述 要点: 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识记) 2.把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运用于解决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便构成了心理学众多的应用分支。(领会) 3.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最基础的学科。(识记) 知识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要点: 1.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识记) 2.上述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即心理过程和人格。(领会)第一单元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程第1-2页) ※第二单元人的心理的本质(教程第2-3页) 知识点:人的心理的本质 要点 1.心理是脑的功能。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领会)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领会) 3.心理是以活动的形式存在的。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领会) 4.心理学是界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学科或叫边缘学科。(领会) ※第三单元心理学发展的简单历史(教程第4-5页) 知识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要点: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被看作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识记) 知识点:学派的纷争(识记) 要点: 1.构造心理学派代表人:冯特、铁钦纳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苏小七)

《普通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418003、 418004 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本课程第一学期开设 总学时 102学时;其中理论92学时;实验 10 学时学分数 3 一、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本科心理学专业一年级学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历时一学年。课程主要包括课堂讲授、作业练习和实验室实验等三个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了解并实践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明确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范式;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普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实现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普通心理学领域的基本概念及知识要点;(2)了解普通心理学发展趋势。 (二)能力目标:(1)掌握普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的研究方法;(2)具备进行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初步能力;(3)形成较强的研究意识以及勇于探索创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课程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问题,因此,在学《普通心理学》之前,学生应具备一定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物理学知识,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与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等。 四、课程教学模块(或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教学时间为一学年,总学时为102课时,平均每周2-4学时(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第二学期每周4学时),其中课堂讲授共92课时,实验10课时。 (一)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1、教师讲授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讲授 学时实验 学时 备注 第一学期共30 实验课时

《工程材料》考试大纲.doc

《工程材料》考试大纲 一、目的和任务 本大纲是根据教育部制定的高等院校工程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根据我校本科学生的培养计划和目标而制定。“工程材料”是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并兼有专业课的性质。主要研究建筑工程中所用材料的性质和应用问题。要求对常用的建筑材料掌握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建筑材料的组成;第二是其性质,主要指的是物理的、力学的、化学的性质;第三是建筑材料的应用,包括如何使用、如何保管以及如何防护等问题。同时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与选用方法,具有正确使用材料和选择材料的能力,也为《房屋建筑学》、《施工技术》等相关的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 二、考核内容及考核知识点 第1章绪论 考核内容:掌握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掌握建筑材料基本力学性能; 考核知识点: 1、土木工程材料的分类(重点) 2、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孔隙、空隙 3、材料的强度、弹性、塑性、脆性、韧性 4、材料的亲水性、憎水性、吸湿性、吸水性、耐水性、抗水性 5、材料的热容性、导热性 第2章气硬性胶凝材料 考核内容:掌握气硬性胶凝材料和水硬性胶凝材料的区别; 考核知识点: 1、胶凝材料分类 2、石灰的特性和应用 3、建筑石膏的特性和应用 4、水玻璃的特性和应用

第3章水泥 考核内容:掌握硅酸盐水泥及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能、检测方法、特性及应用,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掌握他们之间的共性及它们各自的个性;掌握水泥的储存、运输、验收、保管及受潮处理、质量仲裁检验; 考核知识点: 1、水泥熟料矿物组成 2、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特性 3、掺有混合料水泥的种类与性能 4、水泥的技术要求(主要是细度、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强度、强度等级)(重点) 第4章混凝土 考核内容:掌握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能、配合比设计、质量控制和强度评定; 考核知识点: 1、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及组成材料的作用 2、骨料的级配和粗细程度 3、外加剂的种类 4、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和易性、强度、耐久性)(重点) 5、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重点) 第5章建筑砂浆 考核内容:掌握砂浆和易性的概念及检测方法;掌握砌筑砂浆的强度及配合比确定; 考核知识点: 1、砂浆的种类(重点) 2、砂浆的和易性、强度、粘结能力(重点) 3、砌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 第6章烧结砖 考核内容:掌握墙用砌块的生产工艺、技术性能、应用特点和发展趋势; 考核知识点: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1章绪论(无习题)第2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习题解答习题2.1是非判断题(1) 若平面体系的实际自由度为零,则该体系一定为 几何不变体系。( ) (2)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则该体系一定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3)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则该体系 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4) 由三个铰两 两相连的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 (5) 习题2.1(5) 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CEF后,剩余部 分为简支刚架,所以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 体系。( ) AE CFBD 习题2.1(5)图(6) 习题2.1(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ABC后,成为习题2.1(6) (b)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7) 习题2.1(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EDF后,成为习题2.1(6) (c)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B EF DAC(a)(b)(c) 习题 2.1(6)图【解】(1)正确。 (2)错误。是使体系成为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而非 充分条件。(3)错误。(4)错误。只有当三个铰 不共线时,该题的结论才是正确的。(5)错误。CEF不是二元体。(6)错误。ABC不是二元体。(7)错误。EDF不是二元体。习题2.2填空(1) 习题2.2(1)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

习题2.2(1)图 (2) 习题2.2(2)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_体系。习题 2-2(2)图(3) 习题 2.2(3)图所示4个体系的多余约束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题 2.2(3)图 (4) 习题2.2(4)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习题 2.2(4)图 (5) 习题2.2(5)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习题 2.2(5)图 (6) 习题2.2(6)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习题 2.2(6)图 (7) 习题2.2(7)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2.2(7)图【解】(1)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左右两边L形杆及地面分别作为三个刚片。(2)几何常变。中间三铰刚架与地面构成一个刚片,其与左边倒L形刚片之间只有两根链杆相联,缺少一个约束。(3)0、1、2、3。最后一个封闭的圆环(或框)内部有3个多余约束。(4)4。上层可看作二元体去掉,下层多余两个铰。(5)3。下层(包括地面)几何不变,为一个刚片;与上层刚片之间用三个铰相联,多余3个约束。(6)内部几何不变、0。将左上角水平杆、右上角铰接三角形和下部铰接三角形分别作为刚片,根据三刚片规则分析。(7)内部几何不变、3。外围封闭的正方形框为有3个多余约束的刚片;内部铰接四边形可选一对平行的对边看作两个 刚片;根据三刚片规则即可分析。习题2.3对习题2.3图所示各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b) (c)(d)(e)(f)(g)(h)(i)(j)(k)(l)习题2.3图【解】(1)如习题解2.3(a)图所示,刚片AB与刚片I由铰A和支杆①相联组成几何不变的部分;再与刚片BC由铰B和支杆②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A BC21 Ⅰ习题解2.3(a)图(2)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三铰A、B、(Ⅰ,Ⅲ)两两相联,组成几何不变的部分,如习题解2.3(b)图所示。在此部分上添加二元体C-D-E,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 )ⅠⅢ∞ⅡⅢCADBE Ⅰ习题解2.3(b)图(3)如习题解2.3(c)图所示,将左、右两端的折 形刚片看成两根链杆,则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三铰(Ⅰ,Ⅱ)、(Ⅱ,Ⅲ)、(Ⅰ,Ⅲ)两两相联,故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 , )Ⅱ( , )ⅢⅠⅢ( , )ⅠⅡⅠⅡⅢ习题解2.3(c)图(4)如习题解2.3(d)图所示,刚片Ⅰ、Ⅱ、Ⅲ由不共线的三铰两两相联,形成大刚片;该大刚片与地基之间由4根支杆相连,有一个多余约束。故原体系为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ⅠⅡⅡⅠⅢ( , )( , )ⅠⅢⅡⅢ31 2习题解2.3(d)图(5)如习题解2.3(e)图所示,刚片Ⅰ、Ⅱ、Ⅲ组成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为一个大刚片;该大刚片与地基之间由平行的三根杆①、②、③相联,故原体系几何瞬变。Ⅱ( , )ⅠⅡⅠ3( , )ⅡⅢ( , )ⅠⅢⅢ12 习题解2.3(e)图(6)如习题解2.3(f)图所示,由三刚片规则可知,刚片Ⅰ、Ⅱ及地基组成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的体系,设为扩大的地基。刚片ABC与扩大的地基由杆①和铰C相联;刚片CD与扩大的地基由杆②和铰C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ⅡACⅠ1DB2 习题解2.3(f)图(7)如习题解2.3(g)图所示,上部体系与地面之间只有3根支杆相联,可以仅分析上部体系。去掉二元体1,刚片Ⅰ、Ⅱ由铰A和不过铰A的链杆①相联,故原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11AⅠⅡ习题解2.3(g)图(8)只分析上部体系,如习题解2.3(h)图所示。去掉二元体1、2,刚片Ⅰ、Ⅱ由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 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901003) 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3.总课时:44 4.总学分:2.5 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适用专业:师范生 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

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 六、课程考核 1.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 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4.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新版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专业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年前的今天自己在宿舍为了是否要考研而辗转反侧,直到现在当初试结果跟复试结果都出来之后,自己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考上了。 其实在初试考完就想写一篇关于考研的经验,毕竟这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努力做一个好的总结,也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你们。 首先当你决定考研的时候,请先想想自己是为了什么才决定要考研,并且要先想一下为什么非要选这个专业,作为你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学习的动机决定了之后备考路上努力的成功还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本校,二是因为这里离家也比较近。所一大家一定更要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好啦,接下来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吧,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另外还要说一句,这篇经验贴分为三个部分,先说英语政治,再说专业课,并且文章结尾分享了资料和真题,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专硕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2俄语或203日语或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48船舶静力学827建筑材料学828材料力学(土)843传热学829工程管理专业基础《工程项目管理》818交通工程学830水力学816材料力学参考书目: (848)《船舶原理》(上)(第二版),盛振邦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7.12 (827)《建筑材料学》(第3版),编者:王立久,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6月 (828)《材料力学》(I)(II)第5版孙训方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843)《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829)⑴《工程项目管理》(第四版),编者:成虎,陈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⑵《土木工程施工》(第二版,第11--14章),编者:穆静波孙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年4月;《工程经济学》(第2版),编者:李忠富杨晓冬,科学出版社,2015年。三本 (818)《交通工程学》(第三版),编者:任福田、刘小明等,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交通规划》(第二版),编者:王炜、陈学武,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7;《交通管理与控制》(第五版),编者:吴兵、李晔,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三本参考书均需参考。 (830)《水力学》,刘亚坤编著,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年版 (816)《材料力学》(第二版),主编:季顺迎,科学出版社,2018年3月;《材料力学解题指导》,主编:马红艳,科学出版社,2014年1月先说说英语复习心得 一.词汇 词汇的复习流程其实都比较熟悉了,就是反复记忆。考研要求掌握5500的词汇量,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我建议考研词汇复习的参考书至少要有两本,一本是比较流行的按乱序编排的书,另一本是按考试出现频率编排的书,也就是所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完整版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 纲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编号:(901003) 2.课程名称:普通心理学 3.总课时:44 4.总学分:2.5 5.开课时间:第四学期 6.适用专业:师范生 7.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简介 《普通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立足于学院“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为学生学习《普通教育学》、《学科教学法》等课程提供理论支撑,而且给学生参加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提供实践指导,特别是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习《普通心理学》,学生不仅能够系统地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而且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主要的是为其日后在中小学工作提供了帮助。 三、教学目的、要求和方法 1.教学目的: 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普通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形成正确的心理学观念,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强化解决教育实践中典型心理学问题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学教师。 2.教学要求:

第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意做到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有具体的教学案例,力求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有所突破,形成特色,以适应教学使用。第二,为了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对教学内容不做过细要求,注重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不苛求教师,但强调教师的专长,让学生在教师的专长上受益。 3.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观影、自学、团体心理辅导等教学方法 四、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各种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心理现象的本质、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课外作业 自学作业2次、复习作业1次、观影报告1次、团体心理辅导报告1次 六、课程考核 1.考试方式:课堂提问和讨论、检查课堂笔记、作业、观影笔记、章节重难点考核、开卷笔试等考核方式. 2.考试次数:共9次,其中平时考核5次,阶段考核3次,结课考核1次。 3.记分方式:采用百分制计分方式。 4.课程总评成绩构成:

《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doc

13、《普通心理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趋势、理论体系、派别和研究方法等。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各个分支学科提供理论基础。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普通心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材:《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北师大出版社,2007年出版 参考书目:《心理学导论》,黄希庭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大学心理学》,张厚粲主编,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年出版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 1.知识点:记忆和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方法和原则;心理学发展的现状;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心理学、观察法、个案法、实验法、心理测验法、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心理学到底属于何种性质的科学?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的差别;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发展;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2.考核要求:记忆和理解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心理学的性质、方法、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心理学的理论并且能了解普通心理学是其他心理学的基础。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机制 1.知识点:反射、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反射弧、兴奋、抑制、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经典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条件反射的建立;比较分析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那些一般的趋势。 2.考核要求:记忆和理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网络;脑的三个主要机能系统;条件反射学说;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 第三章感觉 1.知识点:记忆和理解感觉的神经信息加工和感觉的种类;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关系及相关概念;视觉产生的机制、视觉现象;听觉的生理机制;其他感觉的内容;感觉的规律。记忆感觉、感受性、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韦伯定律、明度、颜色、颜色混合、色觉缺陷、视敏度、明适应、暗适应、后像、闪光融合、视觉掩蔽、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2.考核要求:分析感觉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分析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分析明适应和暗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分析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感觉之间的补偿作用。

普通心理学课程大纲

普通心理学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00206001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含2课时考查) 适用专业:中学师范学科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中学师范学科的选修课程。本课程以普通心理学知识为主要构架,教以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描述和解释人类一般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初步了解人的心理的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人性观,学会用心理学知识指导日常生活,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自我心理品质。本课程与“儿童发展心理学”、“小学生认知与学习”、“社会心理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为以后其他心理学课程和教育学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本课程的指导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并遵循客观性、系统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 2、本课程设置的依据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目标以及我校学生知识与能力特点。 3、本课程内容结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个体心理过程,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二是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由于本课程是基础理论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讨论、心理学实验演示。 5、本课程共28课时(含2课时考查),每周2课时。学分为2分,考核方式为开卷考查,考查成绩占总分的70%,平时分占30%。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性质、现状和发展有所了解,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教学、生活情境中学生的行为及其心理状态,懂得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能够将心理学原理运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三)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意识,能够对自身及学生的心理有一定的敏感性。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课程内容与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