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报告参考答案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计算机通信网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骨干传输系统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通信协议原理一

三、实验学时:2

四、实验原理:

1、模拟实验软件的功能

1)域网内根据实验小组名建立全双工通信传输信道。

2)输二进制比特流,用“0101”比特流模拟信道空闲状态。

3)默认设置2%的发送误码率和2%的接收误码率,相当于信道的误码情况。发送误码率和接收误码率均可以调整。

4)的发送窗口一次只能填入250比特数据,相当于信道发送机的发送能力

5)时如果提取数据速度太慢,会造成接收缓冲区溢出,相当于信道接收机的缓冲能力。

6)的接收窗口一次只能显示250比特,相当于信道接收机的处理能力。

7)执行窗口的底部提供本软件的执行状态信息,可辅助实验者了解信道和实验完成情况。

2、成帧的基本方法

常用测成帧方法有五种:

1)字节计数法

在每帧首部设置一个或多个字节,记录帧的长度。本方法的特点是简单,缺点是十分不可靠。

2)首尾字符定界法

在每帧的首部和尾部各设置一个定界符。定界符是特殊的字符,如果帧中数据出现了定界符,就需要用特殊的转义符进行转义。

3)位填充首尾定界法

在每帧的首部和尾部各设置一个定界符,定界符一般具有连续多个1或0(如01111110或10000001)。在数据中出现的长1串或长0串,就填充插入一个0或1,将这个长1串/长0串进行破坏。接收方在接收时,注意将填充的0/1去掉。

4)物理层违例编码法

利用物理层编码中不使用的编码形式作为帧首尾的定界。对于数据链路层几乎可以不花开销就可以实现定界,但是必须要物理层的有力支持。

5)帧首校验和法

常在ATM系统中使用。A TM信元5个字节信元头部的最后一个字节是信元头的校验和。ATM交换机利用一个40位的移位寄存器,通过判断最后一个字节是否是前32位的校验和来识别信元的起始。

五、实验目的:

1)在全双工bit流信道上设计一个具有成帧功能的通信协议

2)使用设计的通信协议实现一段文本信息的传输

3)体会并掌握通信过程中信息编解码和成帧的设计方法

六、实验内容:

在实验室提供的软硬件环境中分组进行。实验者使用通信模拟软件,根据小组名或IP 地址通过网络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一条二进制比特流传输信道,并在该信道上设计并实现一个传输文本信息的简单通信协议。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改进所设计的通信协议。

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体会并掌握通信过程中的一些设计问题和设计方法:信息的表示方法、协议数据单元的构造与封装等。

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协调各自的分工,如一个操作软件,一个编码,一个解码。

小组讨论制定成帧方式,以便接收方正确解码。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网线、以太网交换机,计算机、实验软件(自制)

八、实验步骤:

1、组织实验小组成员进行实验分工。将小组成员及其分工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2、根据通信模拟软件提供的传输服务,设计一个通信协议,并在“实验报告”中简要描述该协议内容,包括数据的表示方法、传送格式和通信的时序交互图。

3、使用通信模拟软件实现一次通信过程:采用所设计的通信协议,发送方将一段文字发送给接收方。在“实验记录”中记录本次通信过程:

发送方:将实验文字表示成在发送窗口要发送的文字内容;点击“发送数据”的次数;点击发送前软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接收方:点击“接收数据”的次数;每次点击接收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根据接收内容还原后的文字内容。

4、根据“实验记录”中的记录信息分析所设计的通信协议的正确性、不足及其改进方法或建议,并在“实验报告”中阐述分析的结果以及自己对计算机通信设计问题和设计方法的体会。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实验小组及其成员

2、通信协议的设计内容 1)信息编码方法

采用字典查询方法,每个英文字符用2个字节表示,汉字字符用3个字节表示。 编码的第一位为0表示中文,为1表示英文。

每个汉字前两个字节表示字位于字典的页号,第三个字节表示字位于页内的第几个。 英文的第二个字节表示英文字母序号,1~26是小写,27~52是大写。 2)帧格式

帧头(8位),帧长度(8位),帧数据(N 位),帧尾 每次传输4~8个字符。 帧头采用面向字符首尾填充法:

首尾字符均为01111110(0x7e ),转义字符:00001111(0x0f ) 帧长度表示数据字段内有多少个字符 3)通信双方的时序交互

3、发送过程记录 1)发送的文字内容:

A

B

____router在概念上类似于网桥_______

2)点击发送的次数:4

第1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100 10000000 00010010 10000000 00001111 00001111 10000000 00010101 10000000 00010100 01111110

分析:在数据中出现了转义字符,需要用一个转义字符进行转义

第2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100 10000000 00000101 10000000 00010010 00001001 00110000 00000100 00000010 10001100 00000011 01111110

第3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100 00000101 00110101 00000110 00000111 10101110 00000110 00000011 01010110 00000110 00000111 10111100 00000001 01111110

第4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11 00001000 11010010 00000010 00001000 00001001 00000110 00000110 00111111 00000011 01111110

3)接收过程记录

____将IP地址与mask作一个AND运算_______

第1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100 00000100 11010011 00000110 01010000 00100011 01010000 00101010 00000001 10110000 00000110 01111110

第2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100 00001010 01000010 00000011 00001000 00110100 00000100 10000000 00001101 01010000 00000001 01111110

第3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100 10000000 00010011 10000000 00001011 00001011 10101010 00000010 00001000 11011100 00001111 00001111 01111110

分析:在数据中出现了两个转义字符,得到数据00001111

第4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100 00000010 00111001 00000101 10000000 00011011 10000000 00101000 10000000 00011110 01111110

第5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100 00001000 00111100 00001000 00000111 11001001 00000011 01111110

十、实验结论:

1、面向字符的首尾填充法,可以正确地完成帧同步功能

2、字典编码方式能够正确完成信息的编解码,但是人工操作导致效率不高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

十二、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骨干传输系统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通信协议原理实验二

三、实验学时:2

四、实验原理:

通信模拟软件在两台通过以太网连接的计算机之间模拟实现了一条二进制比特流的全双工传输信道,并为实验者提供二进制数据的收发窗口。

1、通信模拟实验软件的功能

1)在局域网内根据实验小组名建立全双工通信传输信道。

2)传输二进制比特流,用“0101”比特流模拟信道空闲状态。

3)软件默认设置2%的发送误码率和2%的接收误码率,相当于信道的误码情况。发送误码率和接收误码率均可以调整。

4)软件的发送窗口一次只能填入250比特数据,相当于信道发送机的发送能力

5)接收时如果提取数据速度太慢,会造成接收缓冲区溢出,相当于信道接收机的缓冲能力。

6)软件的接收窗口一次只能显示250比特,相当于信道接收机的处理能力。

7)软件执行窗口的底部提供本软件的执行状态信息,可辅助实验者了解信道和实验完成情况。

2、对信道差错的模拟

实验者可以通过实验软件主界面右下角的“配置”按钮调整实验软件模拟的信道差错率,从0%(无错)到100%(一定有错),默认值为10%。发送方的差错率是发送方发送这一帧时的出错概率;接收方的差错率是提取一个窗口数据时的出错概率。

3、对接收方被淹没的模拟

接收方的接收缓冲区有限,大概相当于两个接收窗口左右的大小。实验者每点击一次“提

取数据”按钮,会显示一个接收窗口的比特流,同时这些数据从接收缓冲区内被清除。所以当接收方点击“提取数据”按钮的速率较慢时(即模拟接收机处理速度较慢),发送方多次发送就很容易造成接收方缓冲溢出,实验软件并不提示缓冲区溢出,实验者需通过事先商量的流量控制机制发现并进行流量控制。

4、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协议原理

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利用以下协议原理设计自己适用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过程。注意不要硬搬原理,应该与实践结合起来,对这些经典的协议做灵活的调整,满足自己的需要,这,也是这个实验的魅力之一。

1)停等协议

发送方发送一帧后直到收到了接收方的应答才能发送下一帧。如果接收方没有应答,发送方将在超时后重传。

2)Go_Back_N

发送方连续发送多个帧,以提高效率。接收方仍要对每个正确收到的帧进行应答。如果发送方发现某个帧(如N帧)的应答在定时期内没有收到,就中止当前的传输,回退到该帧,从该帧开始进行重传。

回退N协议一般要与滑动窗口协议配合使用。

3)选择性重传

发送方连续发送多个帧,接收方对每个正确收到的帧进行应答。如果发送方发现某个帧(如N帧)的应答在定时期内没有收到,仅重传这个帧,然后继续当前的发送顺序。

选择性重传协议一般要与滑动窗口协议配合使用。

4)滑动窗口协议

发送方设置一个“窗口”,连续发送窗口内的帧;接收方也设置一个“窗口”,仅对窗口内正确接收的帧进行应答。当发送方收到窗口内帧的应答时,窗口向后滑动,就有新的帧落入到发送窗口内,可被发送出去。接收方在进行应答后,窗口可以向后滑动,从而接收新的帧。

五、实验目的:

1)在全双工有差错的bit流信道上设计一个具有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功能的通信协议

2)使用设计的通信协议实现一段数据的传输

3)体会并掌握通信过程中信息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设计方法

六、实验内容:

在实验室提供的软硬件环境中分组进行。实验者使用通信模拟软件,根据小组名或IP 地址通过网络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一条二进制比特流传输信道,并在该信道上设计并实现一个具有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复杂通信协议。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改进所设计的通信协议。

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体会并掌握通信过程中的一些设计问题和设计方法:差错检测与恢复、流量控制等。

1)小组成员之间需要协调各自的分工,如一个操作软件,一个编码,一个解码。

2)小组讨论制定成帧方式,以便接收方正确解码。

3)小组讨论制定帧校验方式和差错处理协议。

4)小组讨论制定流量控制方法和流量控制协议。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网线、以太网交换机、计算机、实验软件(自制)

八、实验步骤:

1、组织实验小组成员进行实验分工。

2、根据通信模拟软件提供的传输服务,设计一个通信协议,并在“实验报告”中简要描述该协议内容,包括数据的表示方法、传送格式和通信的时序交互图。

3、使用通信模拟软件实现一次通信过程:采用所设计的通信协议,发送方将一段文字发送给接收方。在“实验记录”中记录本次通信过程:

发送方:将实验文字表示成在发送窗口要发送的文字内容;点击“发送数据”的次数;点击发送前软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接收方:点击“接收数据”的次数;每次点击接收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根据接收内容还原后的文字内容。

4、根据“实验记录”中的记录信息分析所设计的通信协议的正确性、不足及其改进方法或建议,并在“实验报告”中阐述分析的结果以及自己对计算机通信设计问题和设计方法的体会。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实验小组及其成员

2、通信协议的设计内容

1)信息编码方法

基于实验一的成果:

采用字典查询方法,每个英文字符用2个字节表示,汉字字符用3个字节表示。 编码的第一位为0表示中文,为1表示英文。

每个汉字前两个字节表示字位于字典的页号,第三个字节表示字位于页内的第几个。 英文的第二个字节表示英文字母序号,1~26是小写,27~52是大写。 2)帧格式

帧头(8位),类型(8位),序列号(8位),帧长度(8位),帧数据(N 位),帧校验(8位)帧尾

每次传输4~8个字符。 帧头采用面向字符首尾填充法:

首尾字符均为01111110(0x7e ),转义字符:00001111(0x0f ); 帧长度表示数据字段内有多少个字符;

类型表示数据帧0,应答帧1;应答帧不带数据。拒绝帧3,表示收到的帧出现校验错。 序列号:如果是数据帧则表示帧的序号,(设计成一个停等协议,只需要0和1);如果是应答帧,则表示期望接收的下一帧序号。

帧校验,只用最后一位进行奇偶校验。 3)通信双方的时序交互

利用停等协议,发送方发送一帧后等待接收方的应答,如果接收方收到的帧是错误的,则使用NAK 帧进行拒绝,让发送方重传。

3、发送过程记录 1)发送的文字内容:

____router 在概念上类似于网桥_______ 2)点击发送的次数:11

第1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0 10000000 00010010 10000000 00001111 00001111 10000000 00010101 10000000 00010100 00000000 01111110

A

B

分析:在数据中出现了转义字符,需要用一个转义字符进行转义,序列号为0,校验和为0。

第2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1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的0号帧,发送应答帧,期望接收1号帧,校验和为0。

第3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0 00000001 00000100 10000000 00000101 10000000 00010010 00001001 00110000 00000100 00000010 10001100 00000011 00000001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应答帧后,发送1号帧,校验和为1;

第4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的1号帧,发送应答帧,期望接收0号帧,校验和为1。

第5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0 00000001 00000100 10000000 00000101 10000000 00010010 00001001 00110000 00000100 00000010 10001100 00000011 00000001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的拒绝帧,重传1号帧。

第6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0 00000101 00110101 00000110 00000111 10101110 00000110 00000011 01010110 00000110 00000111 10111100 00000001 00000000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应答帧,发送0号帧,校验和为0;

第7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1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0号帧,校验和错,发送拒绝帧,校验和为0

第8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0 00000001 00000011 00001000 11010010 00000010 00001000 00001001 00000110 00000110 00111111 00000011 00000000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应答帧,发送1号帧,校验和为0;

第9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1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的0号帧,发送应答帧,期望接收1号帧,校验和为0。

第10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的1号帧,发送应答帧,期望接收0号帧,校验和为1。

第11次点击时发送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1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的0号帧,发送应答帧,期望接收1号帧,校验和为0。

3)接收过程记录

____将IP地址与mask作一个AND运算_______

第1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0 00000100 11010011 00000110 01010000 00100011 01010000 00101010 00000001 10110000 00000110 00000001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0号帧,校验和为1,正确

第2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1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1111110

分析:收到应答帧,期望接收1号帧,校验和为0。正确

第3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0 00000001 00000100 00001010 01000010 00000011 00001000 00110100 00000100 10000000 00001101 01010000 00000001 0000000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1号帧,校验和为0,正确

第4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11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1 01111110

分析:收到拒绝帧帧,期望接收1号帧,校验和为0。正确

第5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01111110

分析:收到应答帧,期望接收0号帧,校验和为1。正确

第6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0 10000000 00011011 10000000 00001011 00001011 10101010 00000010 00001000 11011100 00001111 00001111 00000001 01111110 分析:在数据中出现了两个转义字符,得到数据00001111,收到对方0号帧,校验和为1,出错。

第7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1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1111110

分析:收到应答帧,期望接收1号帧,校验和为0。正确

第8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0 10000000 00010011 10000000 00001011 00001011 10101010 00000010 00001000 11011100 00001111 00001111 00000001 01111110 分析:在数据中出现了两个转义字符,得到数据00001111,收到对方0号帧,校验和为1。正确

第9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0 00000001 00000100 00000010 00111001 00000101 10000000 00011011 10000000 00101000 10000000 00011110 00000000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1号帧,校验和为0。正确

第10次点击时接收窗口中的二进制比特数据

0111111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100 00001000 00111100 00001000 00000111 11001001 00000011 00000000 01111110

分析:收到对方0号帧,校验和为0。正确

十、实验结论:

1、所设计的停等协议能够解决传输中遇到的差错

2、从帧的数量上看,停等协议增加了一倍的开销。

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

十二、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骨干传输系统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原理实验

三、实验学时:2

四、实验原理:

1、模拟软件的功能

1)在局域网内根据小组名称和成员数量建立一个模拟网络拓扑结构,每个成员模拟拓扑中的一台路由器,路由器上的本地路由信息由实验软件提供。

2)向实验者指定的发送对象发送实验者自行组织的发送内容。

3)提示实验者有数据需要接收,并显示接收内容。

4)为实验者提供记录路由计算结果的窗口——路由表窗口。

5)为实验者提供分组逐站转发方法来验证路由选择的结果。

2、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原理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是一种向邻居节点广播全网可达性路由信息的路由算法。各节点定期或在路由改变时向周围的邻居节点广播自己的路由表。节点广播的路由报文由多条路由信息组成,每条信息包含:目的节点和距离;

收到路由信息的节点根据路由信息内容完成路由计算:

目的节点路径=广播信息者到目的的距离+本节点到广播信息者的距离。

如果目的节点的路径是新的,或其距离比本节点已经保存的路径要短,本节点立即更新路由表,并将新的路由表广播给邻近路由器。

节点刚启动时只有邻近节点的路由信息(本地路由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交换路由表,节点逐渐掌握到达全网的最短路由。

五、实验目的:

1、要求实验者利用路由选择算法模拟软件提供的通信功能,模拟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的初始化、路由信息扩散过程和路由计算方法;

2、掌握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信息扩散过程;

3、掌握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计算方法。

六、实验内容:

在实验室提供的软硬件环境中分组进行。实验者使用路由选择算法模拟软件模拟网络中的路由器,根据模拟软件提供的初始网络拓扑信息和通信功能,按照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原理自行组织、交换和计算路由信息,形成路由表,检测并分析收敛路由的正确性。

虚线表示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逻辑上的网状拓扑结构。

通过本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基本原理,特别是路由信息扩散过程和路由计算方法。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网线、以太网交换机、4~10台PC 、实验软件(自制)

八、实验步骤:

1、建立实验小组。

2、按照距离矢量算法完成路由信息扩散和路由计算过程。

3、距离矢量算法收敛后,向路由表中列出的每个非直连节点发送路由测试数据,完成路由测试过程。

4、汇总实验小组的实验记录信息,检查路由是否正确。如果有错,分析并发现错误产生的原因。

5、将实验从步骤1开始多做几次,观察如果各节点发送信息和接收处理信息的过程不一样,是否会影响路由表的正确形成。例如:在第一次实验时,节点每接收处理完一份路由信息后,就发布路由信息;而第二次实验时,节点将当前所有的路由信息处理完毕后,再发布路由信息。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N

路由节点2

路由节点N-1

N = 4 ~ 10

1、实验小组的建立

小组名称: teacher

成员数量: 6

本节点编号: A

2、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扩散和路由计算过程

按照实验操作顺序,记录每次发送或接收的路由信息,以及对应的路由表:

路由信息第 1 次发送

路由信息第 1 次接收

路由信息第 2 次发送

路由信息第 2 次接收

路由信息第4 次发送路由信息第 4 次接收

路由信息第5 次发送路由信息第 5 次接收

路由信息第7 次发送路由信息第7 次接收

路由信息第8 次发送路由信息第8 次接收

3、距离矢量算法的路由测试过程

1)本节点向每个非直连节点发送的测试报文:

目的 B ;下一跳直连;数据testB

目的 C ;下一跳直连;数据testC

目的 D ;下一跳 B ;数据testD

目的 E ;下一跳 B ;数据testE

目的 F ;下一跳 B ;数据testF

2)本节点收到的转发报文:(处理方式处请填写转发或丢弃)

源 C ;目的 B ;处理方式转发;下一跳 B 源 C ;目的 D ;处理方式转发;下一跳 B 源 C ;目的 F ;处理方式转发;下一跳 B 源 C ;目的 E ;处理方式转发;下一跳 B 源 B ;目的 C ;处理方式转发;下一跳 C 源 E ;目的 C ;处理方式转发;下一跳 C 源 F ;目的 C ;处理方式转发;下一跳 C 源 D ;目的 C ;处理方式转发;下一跳 C 3)以本节点为目的的报文:(结论处请填写是最短路径或不是最短路径)

源 C ;数据嘿嘿;节点序列C、A ;结论:是最短路径源 B ;数据成功了;节点序列B、A ;结论:是最短路径源 E ;数据hello ;节点序列E、B、A ;结论:是最短路径

源 F ;数据welcome ;节点序列F、E、B、A ;结论:是最短路径源 D ;数据哈哈;节点序列D、F、E、B、A ;结论:是最短路径

十、实验结论:

1、本组按照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完成了路由信息的交换和最短路径的计算

2、本组计算的最短路径是正确的

3、距离矢量路由算法能够分布式计算出网络的最短路径

4、距离矢量算法不能得到详细的网络拓扑情况

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

十二、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

报告评分:

指导教师签字: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电压源、电流源的概念。 2、掌握电源外特性的测试方法。 二、原理及说明 1、电压源是有源元件,可分为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理想电压源在一定的电流 范围内,具有很小的电阻,它的输出电压不因负载而改变。而实际电压源的端电压随着电流变化而变化,即它具有一定的内阻值。理想电压源与实际电压源以及它们的伏安特性如图4-1所示(参阅实验一内容)。 2、电流源也分为理想电流源和实际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电流是恒定的,不因外电路不同而改变。实际电流源的电流与所联接的电路有关。当其端电压增高时,通过外电路的电流要降低,端压越低通过外电路的电 并联来表示。图4-2为两种电流越大。实际电流源可以用一个理想电流源和一个内阻R S 流源的伏安特性。

3、电源的等效变换 一个实际电源,尤其外部特性来讲,可以看成为一个电压源,也可看成为一个电流源。两者是等效的,其中I S=U S/R S或 U S=I S R S 图4-3为等效变换电路,由式中可以看出它可以很方便地把一个参数为U s 和R s 的 电压源变换为一个参数为I s 和R S 的等效电流源。同时可知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两者 之间不存在等效变换的条件。 三、仪器设备 电工实验装置: DG011、 DG053 、 DY04 、 DYO31 四、实验内容 1、理想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1)按图4-4(a)接线,毫安表接线使用电流插孔,R L 使用1KΩ电位器。 2)调节恒流源输出,使I S 为10mA。, 3)按表4-1调整R L 值,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电压表读数变化。将测试结果填入表4-1中。 2、实际电流源的伏安特性 按照图4-4(b)接线,按表4-1调整R L 值,将测试的结果填入表4-1中。

刀具,切削力实验报告

实验目录 实验一、车刀角度的测量。 实验二、(1)车削力的测定及经验公式的建立。 (2)用切削力动态测量显示系统和YDC-III89型压电式车削测力仪测量三向车削力。 附录:切削力动态测量显示系统和YDC-III89型压电式车削测力仪使用说明书。 实验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学生必须预习实验指导书和教材(包括课堂笔记)上有关内容。 二、进人实验室要注意安全(女同学带工作帽)。不得擅自开动机床或搬动其它设 备手柄等。 三、使用与操作仪器要细心,损坏者按学校规定进行赔偿。 四、实验做完之后,应及时清理切屑,擦净机床,整理收拾工具仪器等。 五、实验完后应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讨论,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交教师审阅。 六、实验缺课或不及格者,取消参加考试资格。

实验一车刀角度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熟悉车刀角度,学会一般车刀角度基准面的确定及角度的测量方法。 2.了解不同参考系内车刀角度的换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工具和仪器。 1.车刀量角台(三种型式)。 量角台的构造如图1—1。(1)台座、(2)立柱、(3)指度片、(4)刻度板、(5)螺钉、(6)夹固螺钉、(7)定位块。 2.各种车刀模型。 A型量γ0 、α0、αo·B型量λs C型量K r、K 图1—1车刀量角台 三、实验内容 车刀标注角度的测量。 用车刀量角台测量外园车刀的γ0 、α0 、λs 、K r、K r·、αo·等角。 (a)量前角:如图1-2,将车刀放置在台座上,调整刻度板4和指度片3使指度片的B边位于车刀主剖面内并与前刀面贴合,则由刻度板上读出γ0。如 果指度片位于横向或纵向剖面,则可测得γf或γp 。 (b)量后角:如图1-3,调整刻度板和指度片使指度片A边位于主剖面内,并与后刀面贴合则由刻度板可测得α0。同理指度片位于横向或纵向剖面内可测得αf或αp。调整刻度片位于副剖面内,可测得αo〃。 (c)量刃倾角:如图1-4,调整指度片使之位于切削平面内并使其测量边与主切削刃贴合,则由刻度板读出λs。 (d)量主偏角、副偏角:如图1-5,将车刀刀杆靠紧定位块.调整刻度板的指度片,使指度片测量边分别与主、副切削刃贴合,由刻度板读出K r和K r〃。

电子科技大学选修单片机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姓名: 学号: 评分: 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熊万安 实验地点:211大楼308 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单片机技术综合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数码管显示A/D转换电压值及秒表 三、实验学时:12 四、实验目的与任务: 1、熟悉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2、掌握KEIL C51的基本使用方法 3、熟悉实验板的应用 4、连接电路,编程调试,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5、完成系统软件的编写与调试 五、实验器材 1、PC机一台 2、实验板一块 六、实验原理、步骤及内容 试验要求: ①、数码管可在第2位到第4位显示A/D转换的电压值, 可调电压,数码管第5位显示“-”号,第6、7位显示2位学 号;

②、再按按键key1进行切换,此时数码管第6、7位显示从 学号到(学号值+5秒)的循环计时秒表,时间间隔为1秒。 按按键key2时,秒表停止计数,再按按键key2时,秒表继续 计数。按按键key1可切换回任务1的显示。 ③、当电压值大于2伏时,按按键不起作用。 1、硬件设计 2、各部分硬件原理 (相关各部分例如:数码管动态扫描原理;TLC549ADC特征及应用等) (1)数码管动态扫描原理 多位联体的动态数码管段选信号abcdefg和dp(相当于数据线是公用的,而位选信号com是分开的。扫描方法并不难,先把第1个数码管的显示数据送到abcdefg和dp,同时选通com1,而其它数码管的com信号禁止;延时一段时间(通常不超过10ms),再把第二个

数码管的显示数据送到abcdefg和dp,同时选通com2,而其他数码管的com信号禁止;延时一段时间,再显示下一个。注意,扫描整个数码管的频率应当保证在50Hz 以上,否则会看到明显的闪烁。 (2)TLC549ADC特征及应用等 当/CS变为低电平后,TLC549芯片被选中,同时前次转换结果的最高有效位MSB (A7)自DAT端输出,接着要求自CLK端输入8个外部时钟信号,前7个CLK信号的作用,是配合TLC549 输出前次转换结果的A6-A0 位,并为本次转换做准备:在第4个CLK 信号由高至低的跳变之后,片内采样/保持电路对输入模拟量采样开始,第8个CLK 信号的下降沿使片内采样/保持电路进入保持状态并启动A/D开始转换。转换时间为36 个系统时钟周期,最大为17us。直到A/D转换完成前的这段时间内,TLC549 的控制逻辑要求:或者/CS保持高电平,或者CLK 时钟端保持36个系统时钟周期的低电平。由此可见,在自TLC549的CLK 端输入8个外部时钟信号期间需要完成以下工作:读入前次A/D转换结果;对本次转换的输入模

电工和电子技术(A)1实验报告解读

实验一 电位、电压的测定及基尔霍夫定律 1.1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 1.验证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 2. 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三、实验内容 利用DVCC-03实验挂箱上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实验电路板,按图1-1接线。 1.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电源接入电路,令 U 1=6V ,U 2=12V 。(先调准输出电压值,再接入实验线路中。) 2. 以图1-1中的A 点作为电位的参考点,分别测量B 、C 、D 、E 、F 各点的电位值φ及相邻两点之间的电压值U AB 、U BC 、U CD 、U DE 、U EF 及U FA ,数据列于表中。 3. 以D 点作为参考点,重复实验内容2的测量,测得数据列于表中。 图 1-1

四、思考题 若以F点为参考电位点,实验测得各点的电位值;现令E点作为参考电位点,试问此时各点的电位值应有何变化? 答: 五、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两个电位图形,并对照观察各对应两点间的电压情况。两个电位图的参考点不同,但各点的相对顺序应一致,以便对照。 答: 2. 完成数据表格中的计算,对误差作必要的分析。 答: 3. 总结电位相对性和电压绝对性的结论。 答:

1.2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基尔霍夫定律的正确性,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2. 学会用电流插头、插座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与图1-1相同,用DVCC-03挂箱的“基尔霍夫定律/叠加原理”电路板。 1. 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电流正方向。如图1-1中的I1、I2、I3的方向已设定。闭合回路的正方向可任意设定。 2. 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6V,U2=12V。 3. 熟悉电流插头的结构,将电流插头的两端接至数字电流表的“+、-”两端。 4. 将电流插头分别插入三条支路的三个电流插座中,读出并记录电流值。 5.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分别测量两路电源及电阻元件上的电压值,记录之。 三、预习思考题 1. 根据图1-1的电路参数,计算出待测的电流I1、I2、I3和各电阻上的电压值,记入表中,以便实验测量时,可正确地选定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答: 2. 实验中,若用指针式万用表直流毫安档测各支路电流,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指针反偏,应如何处理?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什么?若用直流数字电流表进行测量时,则会有什么显示呢? 答: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 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

刀具的认识实验报告

刀具认识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 1.了解常用刀具的结构型式 2.掌握常用刀具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掌握普通外圆车刀标注角度及测量方法 二. 实验要求 : 1.熟悉实验台摆设的刀具类型、用途; 2.掌握其中两把刀具的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画出普通外圆车刀轴側投影图; 4.画出普通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刀具标注角度。 三. 实验报告内容:(按要求填写标准报告纸) : 1、指出所见车刀、铣刀的类型及还看见了哪些刀具 2、指出所见车刀、钻头两把刀具的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画出普通外圆车刀轴側投影图 4、标出普通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刀具角度:外圆车刀的几何参数如下:γO=15°、αO=6°、κr=45°、κr′=10°、λs=-5°的外圆车刀。

~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刀具认识实验 内容: 一. 实验目的 : 1.了解常用刀具的结构型式 2.掌握常用刀具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3.掌握普通外圆车刀标注角度及测量方法 二. 实验要求 : 1.熟悉实验台摆设的刀具类型、用途; 2.掌握其中两把刀具的切削部分构成要素; ! 3.画出普通外圆车刀轴側投影图; 4.画出普通外圆车刀在正交平面参考系中刀具标注角度。 三. 回答问题 1、指出所见车刀、铣刀的类型及还看见了哪些刀具 答:1)车刀: 按用途分类 外圆车刀、内孔车刀、端面车刀、切断车刀、螺纹车刀。 按结构分类 整体车刀、焊接车刀、焊接装配车刀、机夹车刀、可转位车刀、成型车刀等。 2)铣刀:圆柱铣刀、三面刃铣刀、锯片铣刀、模数铣刀、单角铣刀、双角铣刀、凸圆弧铣刀、凹圆弧铣刀、 3)钻头:麻花钻、中心钻、 ) 4)螺纹刀具:丝锥,板牙,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要点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号: 222014321092015 姓名:刘娟 专业:教育技术学

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一、实验目的 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 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 1、实验台 2、示波器 3、数字万用表 三、预习要求 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按图3-1接线。 图3-1 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调整RP2,使V C=Ec/2(取6~7伏),测试V B、V E、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表3-1 Array ●输入端接入f=1KHz、V i=20mV的正弦信号。 ●分别测出电阻R1两端对地信号电压V i及V i′按下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 ●测出负载电阻R 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和接入R L(2K)时的输出电压V0 ,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输 出电阻R0;

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2、观察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将观察结果分别填入表3-3,3-4中。 ●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 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或将R b1由100KΩ改为10K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 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如果R P2=1M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 ●调节R P2使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且幅值为最大(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 作点V c、V B、V b1和V O 。 表 3-4 五、实验报告 1、分析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调节RP2,使Vc的值在6-7V之间,此时使用万用表。接入输入信号1khz 20mv后,用示波器测试Vi与Vi’,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入电阻的值。在接入负载RL和不接入负载时分别用示波器测试Vo的值,记录数据,用公式计算出输出电阻的值。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静态工作点过低,波形会出现截止失真,即负半轴出现失真;静态工

电路分析-等效电源定理-实验报告.docx

电路分析等效电源定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等效电源定理 二、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三、原理说明 1.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宁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其等效内阻R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Is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 SC,其等效内阻R0定义同戴维宁定理。 Uoc(Us)和R0或者I SC(I S)和R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 开路电压的测量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oc。 (2)短路电流的测量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Isc。 (3)等效内阻R0的测量 Uoc R0=── Isc 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用此法。

五、实验内容 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5-1(a)所示,即HE-12挂箱中“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线路。 (a) (b) 图5-1 1. 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定戴维宁等效电路的Uoc、R0。 按图5-1(a)接入稳压电源Us=12V和恒流源Is=10mA,不接入R L。测出U O c和Isc,并计算出R0(测U OC时,不接入mA表。),并记录于表1。 表1 实验数据表一 2. 负载实验 按图5-1(a)接入可调电阻箱R L。按表2所示阻值改变R L阻值,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的外特性曲线,并记录于表2。 表2 实验数据表二 3. 验证戴维宁定理 把恒压源移去,代之用导线连接原接恒压源处;把恒流源移去,这时,A、B两点间的电阻即为R0,然后令其与直流稳压电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开路电压Uoc之值)相串联,如图5-1(b)所示,仿照步骤“2”测其外特性,对戴氏定理进行验证,数据记录于表3。 表3 实验数据表三 4. 验证诺顿定理 在图5-1(a)中把理想电流源及理想电压源移开,并在电路接理想电压源处用导线短接(即相当于使两电源置零了),这时,A、B两点的等效电阻值即为诺顿定理中R0,然后令

刀具实验报告 1车刀,2质量实验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实验报告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机械工程系

实验一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实验报告 一、课程名称: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 二、实验名称: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实验 三、实验设备:车刀量角仪;车刀模型 四、实验目的: 1.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车刀主要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 3.加深对有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了解车刀几何角度在切削过程中的作用。 五、实验内容: 1.熟悉和调整车刀量角仪; 2.测量45°弯头外圆车刀、90°车刀、直头外圆车刀、螺纹车刀的六个主要几何角度。 (任选二到三种车刀测量) 六、实验报告: 1.任选一种刀具,画图标注刀具正交面内的前角γ0、后角α0、副后角α0’、主偏角κr、 副偏角κr′和刃倾角λs。

2.车刀量角仪型号: 3.车刀几何角度实测记录 被测车刀 前角γo(°)后角αo(°) 副后角αo’ (°) 主偏角κr (°) 副偏角κr′ (°) 刃倾角λs (°)正交平面法平面正交平面法平面副正交平面基面基面切削平面 七、思考题: 1.45°弯头外圆车刀车外圆和端面时,主、副切削刃分别在什么位置,画图示意(要求示意工件、刀具,指出进给运动方向、已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过渡表面) 2.为什么在车刀的工作图上不标注副前角?

3.车刀按结构分常见类型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4.用车刀正交平面、法平面角度换算公式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一 车刀几何角度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车刀主要几何参数的测量方法; 3.加深对有关基本概念的理解,并了解车刀几何角度在切削过程中的作用。 二、实验设备 车刀量角仪 ;车刀模型 三、实验装置和实验原理 (一)车刀量角仪的结构及特性 本仪器用于测量各种车刀的正交平面参考系、法平面参考系和假定工作平面、背平面参考系的几何角度。其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1、 盘形工作台 2、 矩形工作台 2a 矩形工作台指针 2c 固紧螺钉 2b 滑动刀台 2d 被量刀具 3、 主量角器 3a 量刀板与指针 3b 升降螺母 4、 副量角器 1 2 3 4 2a 2b 2c 2d 3a 3b 4a 4b 5a 5b 5c 5 4c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熊万安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姓名: 学号: 评分: 教师签字 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熊万安 实验地点:科A333 实验时间:2016.3.7-2016.3.17 一、实验室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名称:电子技术综合实验 三、实验学时:32 四、实验目的与任务: 1、熟悉系统设计与实现原理 2、掌握KEIL C51的基本使用方法 3、熟悉SMART SOPC实验箱的应用 4、连接电路,编程调试,实现各部分的功能 5、完成系统软件的编写与调试 五、实验器材 1、PC机一台 2、SMART SOPC实验箱一套 六、实验原理、步骤及内容 试验要求: 1. 数码管第1、2位显示“1-”,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同时,每秒钟,蜂鸣器对应发出0.3秒的声音加0.7秒的暂停,对应第8秒到第1秒,声音分别为“多(高

音1)西(7)拉(6)索(5)发(4)米(3)莱(2)朵(中音1)”;数码管第5位显示“-”号,数码管第6、7、8位显示温度值,其中第6、7位显示温度的两位整数,第8位显示1位小数。按按键转到任务2。 2. 停止声音和温度。数码管第1、2位显示“2-”,第3、4位显示学号的最后2位,第5位显示“-”号,第6到第8位显示ADC电压三位数值,按按鍵Key后转到任务3,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2的声音0.3秒; 3. 数码管第1、2位显示“3-”,第3、4位显示秒表程序:从8.0秒到1.0秒不断循环倒计时变化;调节电压值,当其从0变为最大的过程中,8个发光二极管也从最暗(或熄灭)变为最亮,当电压值为最大时,秒表暂停;当电压值为最小时,秒表回到初始值8.0;当电压值是其他值时,数码管又回到第3、4位显示从8.0秒到1.0秒的循环倒计时秒表状态。按按鍵Key回到任务1,同时蜂鸣器发出中音5的声音0.3秒。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4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 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

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次完整版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第一 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二、三) 一、实验名称实验二 KCL与KVL的验证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定理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KCL为任一时刻,流出某个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流入任一封闭面的电流代数和总等于零。且规定规定:流出节点的电流为正,流入节点的电流为负。 KVL为任一时刻,沿任意回路巡行,所有支路电压降之和为零。且各元件取号按照遇电压降取“+”,遇电压升取“-”的方式。沿顺时针方向绕行电压总和为0。电路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压等于两点间任一条路径经过的各元件电压降的代数和。 四、实验内容 电路图截图: 1.验证KCL: 以节点2为研究节点,电流表1、3、5的运行结果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流入节点2的电流为2.25A,流出节点2 的电流分别为750mA和1.5A。2.25=0.75+1.5。所以,可验证KCL成立。2.验证KVL:

以左侧的回路为研究对象,运行结果的截图如下: 由截图可知,R3两端电压为22.5V,R1两端电压为7.5V,电压源电压为30V。22.5+7.5-30=0。所以,回路电压为0,所以,可验证KVL成立。 一、实验名称实验三回路法或网孔法求支路电流(电压)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ultisim软件的使用; 2.学习实验Multisim软件测量电路中电流电压; 3.验证网孔分析法的正确性。 三、实验原理 为减少未知量(方程)的个数,可以假想每个回路中有一个回路电流。若回路电流已求得,则各支路电流可用回路电流线性组合表示。这样即可求得电路的解。回路电流法就是以回路电流为未知量列写电路方程分析电路的方法。网孔电流法就是对平面电路,若以网孔为独立回路,此时回路电流也称为网孔电流,对应的分析方法称为网孔电流法。 四、实验内容 实验电路截图: 如图所示,i1,i2,i3分别为三个网孔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均为顺时针。 网孔一中含有一个电流源,而且电流源仅在网孔一中,所以,网孔一的电流就是电流源电流2A。设电流源两端电压为U7。

数控技术实验报告(答案版)

数控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井冈山大学机械系 2010年03月

注意事项 数控操作实验是数控技术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际动手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每个学生做到: 一、每次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并在实验报告上填写好实验目的和所用 实验设备; 二、实验前,每人必须配合实验指导老师在实验室记录本上做好相关 记录; 三、实验中要遵守实验规则,爱护实验设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 真记录实验数据; 四、在实验结束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认真仔细清点整理实验仪器和实 验设备,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后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五、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填写好 实验报告,并上交授课教师批阅。

实验一数控车床的认识 实验日期 2010 年 04 月 10 日 同组成员指导教师(签字)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数控车削加工工件坐标的设定方法; 2.掌握数控车床操作面板上常用按键的功能; 3.掌握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规格、型号) 1.CAK3675V数控车床; 2.CAK3275V数控车床; 3.Fanuc 0i-mate TC数控系统。 三、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 1. 熟悉Fanuc 0i前置刀架数控车床的操作面板,依次解释、、、、、 、、、、、、、、、、、、、、、、、、、、、、等的功能。 依次的功能为: 按键功能按键功能 显示坐标位置。显示程序屏幕。 显示偏置/设置屏幕。取消键,用于删除最 后一个进入输入缓 存区的字符或符号。

输入键,用于输入工件偏移 值、刀具补偿值(纯数值), 如。 显示用户宏程序/图 形轨迹显示 替换键。插入键,输入指令 字、程序段,如。删除键。复位键,用于使CNC 复位或取消报警等。自动运行远程执行 编辑手动 MDI手动脉冲 单节手动脉冲 单节忽略 主轴正转、停止、反 转控制按钮 选择性停止循环启动 机械锁定循环停止

现代电子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FPGA的现代电子实验设计报告 ——数字式秒表设计(VHDL)学院:物理电子学院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刘曦 实验地点:科研楼303 实验时间:

摘要: 通过使用VHDL语言开发FPGA的一般流程,重点介绍了秒表的基本原理和相应的设计方案,最终采用了一种基于FPGA 的数字频率的实现方法。该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该设计的秒表能准确地完成启动,停止,分段,复位功能。使用ModelSim 仿真软件对VHDL 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EEC-FPGA实验板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关键词:FPGA,VHDL,ISE,ModelSim

目录 绪论 (4) 第一章实验任务 (5) 第二章系统需求和解决方案计划 (5) 第三章设计思路 (6) 第四章系统组成和解决方案 (6) 第五章各分模块原理 (8) 第六章仿真结果与分析 (11) 第七章分配引脚和下载实现 (13) 第八章实验结论 (14)

绪论: 1.1课程介绍: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通过引入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设计的综合应用、基于MCU/FPGA/EDA技术的系统设计等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对学生进行电子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通过《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系统设计原理、主要性能参数的选择原则、单元电路和系统电路设计方法及仿真技术、测试方案拟定及调测技术有所了解;使学生初步掌握电子技术中应用开发的一般流程,初步建立起有关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基本设计方法,为将来从事电子技术应用和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数字式秒表的设计方法,设计采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 ,在软件开发平台ISE上完成,可以在较高速时钟频率(48MHz)下正常工作。该数字频率计采用测频的方法,能准确的测量频率在10Hz到100MHz之间的信号。使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VHDL程序做了仿真,并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下载到芯片Spartan3A上取得良好测试效果。 1.2VHDL语言简介: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汇总

《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门电路逻辑功能及测试 学号姓名专业、班级 实验地点物联网实验室指导教师时间2016.9.19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等效逻辑图。 2. 掌握数字电路实验箱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学会检测基本门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材料 1、仪器设备:双踪示波器、数字万用表、数字电路实验箱 2. 器件: 74LS00 二输入端四与非门2片 74LS20 四输入端双与非门1片 74LS86 二输入端四异或门1片 三、预习要求 1. 预习门电路相应的逻辑表达式。 2. 熟悉所用集成电路的引脚排列及用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实验前按数字电路实验箱使用说明书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然后选择实验用的集成块芯片插入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自己设计的实验接线图接好连线。注意集成块芯片不能插反。线接好后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无误方可通电实验。实验中

1.与非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 (1)选用双四输入与非门74LS20一片,插入数字电路实验箱中对应的IC座,按图1.1接线、输入端1、2、4、5、分别接到K1~K4的逻辑开关输出插口,输出端接电平显 图 1.1 示发光二极管D1~D4任意一个。 (2)将逻辑开关按表1.1的状态,分别测输出电压及逻辑状态。 表1.1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 5(k4) Y 电压值(v) H H H H 0 0 L H H H 1 1 L L H H 1 1 L L L H 1 1 L L L L 1 1 2. 异或门逻辑功能的测试

图 1.2 (1)选二输入四异或门电路74LS86,按图1.2接线,输入端1、2、4、5接逻辑开关(K1~K4),输出端A、B、Y接电平显示发光二极管。 (2)将逻辑开关按表1.2的状态,将结果填入表中。 表1.2 输入输出 1(K1) 2(K2) 4(K35(K4) A B Y 电压(V) L H H H H L L L H H H H L L L H H L L L L L H H 1 1 1 1 1 1 1 1

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电力系统分析 学院名称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顾民 实验地点6C901 实验成绩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实验一MATPOWER软件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中的应用实例 一、简介 Matlab在电力系统建模和仿真的应用主要由电力系统仿真模块(Power System Blockset 简称PSB)来完成。Power System Block是由TEQSIM公司和魁北克水电站开发的。PSB是在Simulink环境下使用的模块,采用变步长积分法,可以对非线性、刚性和非连续系统进行精确的仿真,并精确地检测出断点和开关发生时刻。PSB程序库涵盖了电路、电力电子、电气传动和电力系统等电工学科中常用的基本元件和系统仿真模型。通过PSB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PSB程序块程序库中的测量程序和控制源起到电信号与Simulink程序之间连接作用。PSB程序库含有代表电力网络中一般部件和设备的Simulink程序块,通过PSB 可以迅速建立模型,并立即仿真。 1)字段baseMVA是一个标量,用来设置基准容量,如100MVA。 2)字段bus是一个矩阵,用来设置电网中各母线参数。 ①bus_i用来设置母线编号(正整数)。 ②type用来设置母线类型, 1为PQ节点母线, 2为PV节点母线, 3为平衡(参考)节点母线,4为孤立节点母线。 ③Pd和Qd用来设置母线注入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④Gs、Bs用来设置与母线并联电导和电纳。 ⑤baseKV用来设置该母线基准电压。 ⑥Vm和Va用来设置母线电压的幅值、相位初值。 ⑦Vmax和Vmin用来设置工作时母线最高、最低电压幅值。 ⑧area和zone用来设置电网断面号和分区号,一般都设置为1,前者可设置范围为1~100,后者可设置范围为1~999。 3)字段gen为一个矩阵,用来设置接入电网中的发电机(电源)参数。 ①bus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母线编号。 ②Pg和Q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③Pmax和P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有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④Qmax和Qmin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无功功率最大、最小允许值。 ⑤Vg用来设置接入发电机(电源)的工作电压。 1.发电机模型 2.变压器模型 3.线路模型 4.负荷模型 5.母线模型 二、电力系统模型 电力系统中输送和分配电能的部分称为电力网,它包括升降压变压器和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动力系统、电力系统和电力网简单示意如图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天津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工教学部 二零一三年九月

目录 第一项实验室规则------------------------------------------------------------------ i 第二项实验报告的要求------------------------------------------------------------ i 第三项学生课前应做的准备工作------------------------------------------------ii 第四项基本实验技能和要求----------------------------------------------------- ii 实验一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研究------------------------------------------ 1实验二串联交流电路和改善电路功率因数的研究--------------------------- 7实验三电动机的起动、点动、正反转和时间控制--------------------------- 14实验四继电接触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20 实验五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22实验六单管低频电压放大器---------------------------------------------------- 29实验七集成门电路及其应用---------------------------------------------------- 33 实验八组合逻辑电路------------------------------------------------------------- 37实验九触发器及其应用---------------------------------------------------------- 40 实验十四人抢答器---------------------------------------------------------------- 45附录实验用集成芯片---------------------------------------------------------- 50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 姓名:张珂 班级:10级8班 学号:2010302540224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一.实验用集成电路引脚图 1.74LS00集成电路 2.74LS20集成电路 二、实验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X1 2.5 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GND 图1.1组合逻辑电路分析 电路图说明:ABCD 按逻辑开关“1”表示高电平,“0”表示低电平; 逻辑指示灯:灯亮表示“1”,灯不亮表示“0”。 真值表如下: A B C D Y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0 0 1 1 1 0 1 0 0 0 0 1 0 1 0 0 1 1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1 0 0 1 0 1 0 1 0 0 1 0 1 1 1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表1.1 组合逻辑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实验逻辑电路图可知:输出X1=AB CD =AB+CD ,同样,由真值表也能推出此方程,说明此逻辑电路具有与或功能。 2、密码锁问题: 密码锁的开锁条件是:拨对密码,钥匙插入锁眼将电源接通,当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开锁信号为“1”,将锁打开;否则,报警信号为“1”,则接通警铃。

试分析下图中密码锁的密码ABCD 是什么? 密码锁逻辑原理图如下: U1A 74LS00N U2B 74LS00N U3C 74LS00N U4D 74LS00N U5D 74LS00N U6A 74LS00N U7A 74LS00N U8A 74LS20D GND VCC 5V J1 Key = Space J2 Key = Space J3 Key = Space J4 Key = Space VCC 5V X1 2.5 V X2 2.5 V 图 2 密码锁电路分析 实验真值表记录如下: 实验真值表 A B C D X1 X2 0 0 0 0 0 1 0 0 0 1 0 1 0 0 1 0 0 1 0 0 1 1 0 1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1 0 0 1 1 0 1 1 0 1 1 1 0 0 0 1 1 1 0 1 0 1 1 1 1 0 0 1 1 1 1 1 0 1 表1.2 密码锁电路分析真值表 实验分析: 由真值表(表1.2)可知:当ABCD 为1001时,灯X1亮,灯X2灭;其他情况下,灯X1灭,灯X2亮。由此可见,该密码锁的密码ABCD 为1001.因而,可以得到:X1=ABCD ,X2=1X 。

《金属切削原理及刀具》实验报告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设计 实验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实验室

注意事项 为了实验的顺利进行,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特提出以下注意事项: (1)上实验课前必须按指导书作好预习及准备工作。 (2)除了必要的书籍和文具外,其他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 (3)进入实验室后,应保持室内安静和整洁。不准打闹、乱扔纸屑和随地吐 痰。 (4)凡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均不得使用或触摸。 (5)做实验时应按指导细心操作。如仪器发生故障,应立即报告指导老师, 不得自行拆修或安装软件。 (6)爱护国家财产,实验完毕应将实验仪器整理好,如损坏仪器,按有关规 定处理。 实验结束后,需在三日内上交实验报告,如有特殊情况,需向老师说明原因!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实验室

实验1切削力测量 1.1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切削测力仪的工作原理及测力方法。 (2)掌握切削深度、进给量对车削力的影响规律。 (3)掌握有关软件的应用。 1.2实验内容 (1)测力仪标定。 (2)切削速度、进给量一定的情况下,测量不同的切削深度下车削力的大小。 (3)切削速度、切削深度一定的情况下,测量不同的进给量下车削力的大小。 1.3实验设备、仪器和试件 CA6140车床一台 Kistler测力仪一台 计算机系统(数据分析软件)一台 1.4实验数据处理 初始条件: D=mm n=rpm ν=m/min a p=mm 1实验数据记录 记录ν、a p一定的条件下,不同的测得的切削力(如下图)。 表1.1:ν、a p一定的条件下,f对切削力的影响 序号f F x(N)F y(N)F z(N) 1 2 3 4 5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