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学术不端案例分析

“汉芯事件”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汉芯事件”是指2003年2?上海交通?学微电?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号”造假,并借助“汉芯?号”,陈进又申请了数?个科研项?,骗取了?达上亿元的科研基?。中国亟待在?新科技领域有所突破,?主研发?性能芯?是我国科技界的??梦想。陈进利?这种期盼,骗取了?数的资?和荣誉,使原本该给国?带来?豪感的“汉芯?号”,变成了?起让?瞠?结?的重?科研造假事件。

所谓的“汉芯?号”采?国际先进的0.18微?半导体?艺设计,在只有?指指甲?半??的?个集成块上有250万个器件,?且具有32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钟可以进?2亿次运算。经过国内权威专家验证,认为这?成果接近国际先进技术,在某些??的性能甚?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1] “汉芯1号”于2003年2?26?正式发布,时任上海市副市长以及相关部门负责?都出席了当天的发布会,在发布会上,由王阳元、邹?昌、许居衍等知名院?和“863计划”集成电路专项?组负责?严晓浪组成的鉴定专家组作出了?致评定:上海“汉芯1号”及其相关设计和应?开发平台,属于国内?创,达到了国际先进?平,是中国芯?发展史上?个重要的?程碑。[2] 此后被视为“汉芯1号”发明?的陈进?然也是荣誉加?。“汉芯”项?成为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有关部门下拨?量课题经费。上海市科委授予陈进上海市科技创业领军?物称号,2004年上海交?将其特聘为长江学者。同时,陈进本?还?兼数职,上海交?微电?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CEO,上海交?汉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上海交?创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2]

2006年1?17?,有神秘?物在清华?学??清华BBS上,公开指责上海交通?学微电?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号”造假。[1] ?些嗅觉敏锐的媒体很快介?,进?了艰难的追索和求证。在举报?和媒体的共同努?下,?个个事实渐次浮出??。

2006年1?28?,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成?专家调查组并开始?作,在其后的两个多?的时间?,专家调查组,针对举报?对“汉芯”事件的举报内容,采取与举报?、当事?和相关?员?谈、现场查验技术?档、分析对?有关技术资料、查验芯?演?系统和调阅相关?像资料等?式?法,对“汉芯”系列??四号芯?的设计过程和性能指标等进?了全?调查与核实。调查结论如下:[1]

陈进在负责研制“汉芯”系列芯?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造假和欺骗?为,以虚假科研成果欺骗了鉴定专家、上海交?、研究团队、地?政府和中央有关部委,欺骗了媒体和公众。

据调查,陈进负责的汉芯团队所研制的“汉芯?号”,是?款208只管脚封装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由于其结构简单,不能单独实现指纹识别和MP3播放等复杂演?功能。为了在上海市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能够达到所需的宣传效果,陈进等预先安排在“汉芯?号”演?系统中使?了印有“汉芯”标识、具有144只管脚的芯?,?不是提供鉴定的208只管脚的“汉芯?号”芯?。调查表明,当时汉芯公司并没有研制出任何144只管脚的芯?,所谓的“汉芯?号”,不过是从美国?家公司买回的芯?,陈进雇?将芯?表?的原有标志?砂纸磨掉,然后加上“汉芯”标志“研制”?成,存在造假欺骗?为。[1] “汉芯?号”是受某公司委托定制的DSP软核,汉芯公司完成了设计实现,但核?技术不为其所有;“汉芯三号”是对“汉芯?号”的简单扩充,技术上与“汉芯?号”来源相同,由于缺乏必要的外围接?,不能独?实现复杂的应?。芯?实际情况与汉芯公司宣称的“已经达到国际?端的DSP设计?平”的说法不符,夸?了事实。“汉芯四号”是?款使?了其它公司中央处理器的单核系统芯?(S o C),不包含汉芯D S P 核,与汉芯公司向有关部委提交的项??件中关于“汉芯四号”是双核芯?的陈述不符,存在夸?欺骗?为。[1]

2?18?,该事件的调查组得出结论:“汉芯?号”造假基本属实。[1] 科技部和国家发改委根据专家调查组的调查结论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有关规定,决定终?陈进负责的科研项?的执?,追缴相关经费,取消陈进以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的资格;教育部决定撤销陈进“长江学者”称号,取消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资格,追缴相应拨款;[1] 上海交?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和程序研究决定撤销陈进上海交?微电?学院院长职务;撤销陈进的教授职务任职资格,解除其教授聘?合同。[1]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骗取了如此数额的科研经费,上海交?仍未提及事件责任?有没有受到法律追究。[1]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是?个典型的科学利益冲突案例。案例中,陈进在个?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酿成了之后的?系列学术不端?为,最终??恶果。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是普遍?且严重的问题。利益冲突即是科研?作者的社会利益即为社会做出贡献和其个?利益如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宗教利益等之间产?冲突。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社会利益与推动每个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种种个体利益既有?致之处,又有不同甚?抵触之处。社会利益是社会上不同群体和个?的利益之间不断冲突和协调的结果,现代社会资助并委托科学家为社会利益?从事科学研究,这是作为科学家这种社会??的义务,这种义务与每个科学家的其他社会??承担的义务会有冲突,这就造成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如本案例中,陈进作为上海交?微电?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等??时即需要履?科学家社会??的义务,?同时其又是?家公司的

负责?,这种商业??又充斥着个?利益,所以难免在陈进从事科研的过程中产?了严重的利益冲突。

?们所希望的科学家是类似于早期的英国皇家科学院的成员那样的?,他们被认为是?由?诚实的,不为任何私利只为探索真理?从事科学研究。但是,不能忽略的是这些伟?的科学家们所处的背景环境,那时的社会环境简单,能从事科学研究的?多家庭富裕吃穿不愁,?且这个群体容量也很?。反观现今,社会物欲横流,环境复杂多变,从事科研的?作者越来越多基数庞?,且不再像早期只有贵族才能从事科研,所以?钱、权利等等诱惑纷?沓来,紧密拉扯着现今科学家的个?利益,所以学术不端?为屡见不鲜。社会信念和个?信念有时可以扭曲研究?员的?作,他们的利益价值观不仅会影响他们的研究?向和选题、研究风格和?法,也会使他们的认识主观、盲?或有偏见。本案例中,神秘举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他最初愿意加?陈进的团队是因为陈进起初是个务实的?,但是随着“汉芯?号”造假取得成功,项??个接?个,陈进感受到了务虚给他带来的好处和便利,觉得务实有投?然?回报还没有务虚来得多,所以?上了不归路。所以在现在这样充满诱惑的社会环境中,单单借助科学家的良?和?律来解决这些冲突是不够的,需要硬性规定和实际?动来规范他们。

不可否认,现今有许多科学家毕?都在为科学事业做?私奉献,但现代社会不能要求把科学作为职业的每个?都?私奉献。近??年,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益密切,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增加,科学活动和科学家的个?利益常常直接挂钩。就像本案中的陈进,作为科学家的同时往往又是教师、管理?员或企业家。多重社会??使得他们要为多种利益?从事科学活动,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哪怕是对于同?种??,本?也会存在利益冲突。对于科学家来说,如果只允许?种利益,可能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从?阻碍科学发展,甚?会逼得他们弄虚作假。所以需要去协调这些利益,控制利益冲突,我认为,科研?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公众所提供的应当?于基础科学研究的资?绝不能?于私?的经济利益,同时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必须真实可?,绝不能造假欺骗。所以我们也不应该认为那些不是出于纯粹的追求科学真理以及?私奉献社会的?以科学活动为职业的?都违反了科学共同体的?为规范,因为?部分科研?作者是可以协调好利益冲突的。

就像案例描述中最后?段所说的那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关于本案,并未向外界透露涉事者是否受到了法律的追究,同时从通报的处理结果来看,评审专家以及相关部门等也并未被追究责任,所以整个事件的处理?度还是不够的。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当时,国内对于这种学术不端事件的处理未成体系,也未有较为完善和成熟的管理机制,且当时这种事件鲜有发?,未进?公

众视野,所以还未得到重视。近年来,相关制度不断被完善,监管机制也不断被健全。

问题:

1.“汉芯事件”中评审专家和相关部门要负什么责任?

2.是什么趋势陈进从务实变为务虚?

3.每?个额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的与利益是什么关系?

4.个?利益是否应当成为科学活动的动??

5.谁拥有数据?

6.如何处理数据安全才能获得最?的知识产权?

7.如何平衡当事?知情与确保数据原始性的关系?

8.给参与研究当事?的知情权?件应包含哪些内容?

9.学术期刊对所收录的?章中的数据真实性负有什么责任?

10.在学校?完成的科研成果归谁所有?

11.量化评价对科研成果的影响?

12.在科研活动中谁是利益的“守门员”?

13.对于师?关系,学校应该?什么规范?

14.伦理道德有助于科研利益最?化吗?

15.在科研中篡改研究数据的危害?

学术不端案例

经济管理类学术不端案例搜集 案例一: 案例详情:陈某某于2008年在某经济学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将该论文标题和内容的个别文字做了更改后,又于2009年在另一经济学刊物上刊出。经查,这二者实际上是同一篇文章。 处理结果:在调查之后刊物编辑部做出处理决定,认为陈某某属一稿多投,并在明知前一刊物已经发表其文章的情况下不通知该刊,致使该刊重复刊登他的同一篇文章,其行为构成严重的学术违规。本着维护学术道德的精神,决定撤销陈某某的发表文章,停止陈某某投稿资格5年,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选自: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编委会编写. 学术诚信与学术规范.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47.》 案例二: 案例详情: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学术不端,导致最终无缘“导师”。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公布该校学术委员会结论,认定该校副校长黄庆确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宣布取消黄庆管理学博士学位及研究生导师资格,但这个处理结果却整整迟到了2年。2007年7月,黄庆被举报两篇署名论文存在抄袭行为,由此引发抄袭门事件。

此后,西南交大虽然组织了专家进行调查,但外界却迟迟未得到该调查结果。西南交大负责此事宣传的工作人员曾红表示,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只是对其论文是否抄袭进行论证,至于行政职务的变动,需要等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结果。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被曝抄袭门始于2007年7月,举报人在新语丝网站及一些高校学术论坛发帖,称西南交大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庆的署名论文涉嫌抄袭。举报者称,2000年6月,黄庆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涉嫌严重抄袭成思危等人论文。此外,黄庆以第二署名作者发表的《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涉嫌抄袭钟波等人于2002年发表的《组合预测中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值确定方法》一文。 对于《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一文,举报人认为该论文的核心观点及75%以上的核心内容来在成思危等人的论文。对于《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一文,举报者罗列了20多条证据,认为黄庆的论文有多处文字及部分章节涉嫌抄袭。事发后,西南交大校方组织专家介入调查,但结论迟迟未对外公布。 处理结果: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大校长陈春阳通报了该校处理副校长黄庆学术不端的问题,并向晨报记者发来邮件介绍相关情况。邮件称,历时一年多后,学校学术委员会下属的学术道德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黄庆学术不端问题的性质进行了投票表决,认定结论为黄庆

李连生学术不端事件分析

李连生学术不端事件分析 事件起因 2007年12月,西安交大教授李连生获得“2007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奖项目是陈永江(同西安交大教授)一直研究的“往复式压缩机”领域,而陈永江称李连杰从未涉足往复式压缩机领域。另一举报人杨绍侃从获奖推荐书中看出了许多问题:主要理论和技术成果根本无先进性可言,把其他单位原有技术报为他们与这些单位共同研发的技术,把其他单位早已拥有的主要产品说成是应用了他们的理论和技术成果开发的产品或者是共同研发的产品……由于从项目推荐书中找出太多的荒唐和漏洞,杨绍侃连同陈永江、郁永章、陈永江、林呆呆、冯全科和屈宗长这些曾经的老同事踏上了调查、举报之路。 调查过程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还发现李连生曾经获得的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 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也存在造假。主要体现在获奖成果的经济效益证明上,因为根据相关规定,科技成果必须为所应用的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这是获奖的必备条件。而李连生申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时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西安泰德压缩机有限公司,这是陕西省相关部门专门为他的成果投资的,涡旋式压缩机是唯一的生产项目。 “成果申报中表示,公司2001年的纯效益为255万,2003年的纯效益为1470万,我们在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档案室拿到的公司年检报告显示,公司2001年亏损148万,2002年亏损307.8万,2003年则亏损384万”,陈永江介绍,该公司已于2004年1月停产,2005年破产。而李连生还是凭借该项目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直至拿到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举报过程 在6位教授将评议意见提交54天后,6人等来了学校的首次通知。据陈永江回忆,当时 3 位校领导的意思是学校地处西北,学校科技排名比较靠前来之不易,希望大家慎重对待,同时希望不要激化矛盾。 2008 年3月17日,6人向西安交大党委、纪委等多个部门发出第一封公开

关于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思考

关于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思考 近些年来各种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关于学术不端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怎么办?这到底是是社会的原因还是做学术的个人问题。经过仔细思考,我认为这种学术不端的问题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产生的。 社会因素: 在社会因素中主要是由不合理的评价制度,核心期刊杂志不合理的盈利方式,查重软件的不完备,没有完善的法律政策及较轻的惩罚措施。(1)不合理的评价制度 在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频道联合清研咨询进行的学术不端的调查中,有63.5%的认为在评价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排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六大原因之首。 现在众多高校在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中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量都 有具体要求。比如硕士、博士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才能获得学位证。本科生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才能算毕业。但是在科研成果有限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通过抄袭,找枪手代写的学术造假行为来完成他们论文量已获得毕业资格。 在高校对教师、科研人员的职称评价中,那些量化的评估方式决定了他们的的论文发表数,参与项目数,专著数直接影响到他们衣食住行的水平。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学者只重视论文的数量和发表论文的杂志的档次,对于论文的质量和内涵倒是不闻不问。为了提高数量,

便开始不顾科研的周期,开始走捷径。 (2)核心学术期刊不合理的盈利方式 学术期刊的盈利方式主要有:赞助商广告费、国家财政拨款、文章转载发表费用、国家评选奖励经费、活动赛事冠名费、其他赞助经费正常的盈利途径,但是在上世纪80 年代中期,我国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改革,很多学术期刊的财政拨款全部或者部分取消。再加上本来学术期刊的销售范围小的特点,各种赞助较少。为了维护期刊的维持,1988年中国科协出台39号文,建议各学会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学术期刊收取的版面费逐渐成为学术期刊的主要盈利方式。在王凌峰的《破解学术期刊版面盈利化怪圈》一文提到据他发表文章经验指出了目前国内学术期刊收取版面费的一般行情是:以4000字文章大约排版2个页码而言,入选CSSCI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核心期刊目录者,版面费低者1000多元,高者3000~5000元,多数在1500元左右。正是因为这样的盈利方式,在缺乏有效地的监督机制的背景下。一些杂志便开始以敛财为目的地发表文章,只要对方愿意付版面费,其杂志根本不考虑论文的质量,这样一些学者便和这些期刊组成互惠互利的利益集团,双方为了利益,便对学术规范置之不理。 (3)查重软件的不完备 如今是一个论文大爆炸时代,为了解决发现论文抄袭这一大问题,查重软件应运而生。在大家都相信查重软件的强大时,一些人又开始寻找软件的漏洞,在漏洞中寻找抄袭的机会。我曾在百度知道上看到有人给出了“帮你躲避反抄袭论文检测的6个秘诀”其中包括增删改写、

“科学道德” 学术不端 案例

学术不端行为案例 一、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界目前尚未有一个标准、权威的定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术不端行为给出了不同的定义,如:学术领域的科学不端行为,是指各种编造,作假、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公认道德的行为;滥用和骗取科研资源等科研活动过程中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所谓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存在的一种与科研和学术的求真、求实、求新精神相悖的不规范、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窜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2007年1月16日中国科协七届三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5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 对学术不端行为定义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它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这些定义尽管表述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学术不端行为是涉及学术领域的,违反基本学术规范、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有:伪造和弄虚作假、抄袭剽窃、重复发表论文、虚假注释、虚假署名、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低水平重复制造学术垃圾等等。 二、学术不端案例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学术不端无缘“导师”。2009年7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学公布该校学术委员会结论,认定该校副校长黄庆确存在学术不端问题,宣布取消黄庆管理学博士学位及研究生导师资格,但这个处理结果却整整迟到了2年。2007年7月,黄庆被举报两篇署名论文存在抄袭行为,由此引发抄袭门事件。此后,西南交大虽然组织了专家进行调查,但外界却迟迟未得到该调查结果。西南交大负责此事宣传的工作人员曾红表示,学校的学术委员会只是对其论文是否抄袭进行论证,至于行政职务的变动,需要等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结果。 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黄庆被曝抄袭门始于2007年7月,举报人在新语丝网站及一些高校学术论坛发帖,称西南交大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黄庆的署名论文涉嫌抄袭。举报者称,2000年6月,黄庆以第一作者发表的《新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考》涉嫌严重抄袭成思危等人论文。此外,黄庆以第二署名作者发表的《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粗糙集灰色聚类评价》,涉嫌抄袭钟波等人于2002年发表的《组合预测中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权值确定方法》一文。

学术不端论文

学术不端的制度管理 摘要:学术不端现象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严重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尤其是在中国如此泛滥腐败还是很罕见的。防治学术不端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强有力的监管,也需要科研机构、大学和科学研究人员自身的共同努力。通过对比国内外学术管理制度,提出有效措施,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的发展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字:学术不端、法律法规、制度管理、学术腐败 1.学术不端的概述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学术形象的丑恶现象。 1.1 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目前这样如此泛滥,学术腐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由于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都有涉及。由于在中国高校缺乏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发生不端行为。因此,研究学术不端制度管理是遏制学术腐败、保证中国学术研究能够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 中国的学术不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研究,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由他人代写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伪造学术经历、学术成果、及其他虚假证明材料;重复发表研究成果等,主要的惩罚措施有根据学术不端行为的性质和情节轻重,对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教职工给予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含人事关系解聘和专业技术职务解聘)等行政处分;对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兼聘人员、进修教师等以学院名义从事学术活动的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赔礼道歉、撤销奖励、解除合作关系等处理。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用户手册

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 用戶手冊 科研誠信管理系統研究中心 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 1.1什麽是學術不端行為........................................................................................................ - 3 - 1.1.1抄襲.......................................................................................................................... - 3 - 1.1.2 一稿多投................................................................................................................. - 5 - 1.1.3 偽造......................................................................................................................... - 6 - 1.1.4 篡改......................................................................................................................... - 6 - 1.1.5 不正當署名............................................................................................................. - 6 - 1.1.6 一個學術成果多篇發表......................................................................................... - 7 - 1.2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功能.............................................................................................. - 7 - 1.2.1系統功能模塊.......................................................................................................... - 7 - 1.2.2檢測系統架構與核心流程...................................................................................... - 8 - 1.2.3檢測結果說明.......................................................................................................... - 9 - 1.3.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特性........................................................................................... - 9 - 1.3.1技術優勢.................................................................................................................. - 9 - 1.3.2資源優勢.................................................................................................................. - 9 - 1.4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性能............................................................................................ - 10 - 第二章用戶信息管理- 11 -2.1 用戶註冊- 11 - 2.2修改註冊資料.................................................................................................................... - 12 - 2.2修改用戶密碼.................................................................................................................... - 12 - 2.3修改用戶比對庫................................................................................................................ - 13 - 2.4管理員中心........................................................................................................................ - 13 - 2.4.1文獻管理................................................................................................................ - 13 - 2.4.2文獻查詢................................................................................................................ - 14 - 2.4.3會員管理................................................................................................................ - 15 - 2.4.4會員查詢................................................................................................................ - 15 - 2.4.5帳號統計信息........................................................................................................ - 16 - 第三章用戶稿件提交- 18 - 3.1 創建文件夾....................................................................................................................... - 18 - 3.2稿件提交............................................................................................................................ - 18 -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7种学术不端行为解读 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以上行为都将构成学术不端行为。 4月13日,教育部官网发布《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征求意见公告,定义了7种学术不端行为。 教育部表示,为有效预防和严肃查处高等学校发生的学术不端行为,维护学术诚信,促进教学科研和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教育部研究起草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29日。 《办法》表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教育系统所属科研机构及其他单位有关人员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与处理,可参照《办法》执行。 《办法》将7种在科学研究及相关活动中的行为,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 (一)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 (二)篡改他人研究成果; (三)伪造科研数据、资料、文献、注释,或者捏造事实、编造虚假研究成果; (四)未参加研究或创作而在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而不当使用他人署名,或者多人共同完成研究而在成果中未注明他人工作; (五)在申报课题、成果、奖励和职务评审评定等过程中提供虚假学术信息; (六)有偿发表论文、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为他人代写论文的; (七)其他严重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根据相关学术组织或者高等学校制定的规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办法》规定一般应当以书面方式实名提出,并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的举报对象; (二)有实施学术不端行为的事实; (三)有客观的证据材料或者查证线索。 《办法》表示,以匿名方式举报,但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或者线索明确的,高等学校认为必要的,也可以受理。高等学校对媒体公开报道、其他学术机构或者社会组织主动披露的涉及本校人员的学术不端行为,应当依据职权,主动进行处理。 在学术行为不端的处理上,《办法》表示,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术委员会的认定结论和处理建议,结合行为性质和情节轻重,依职权和规定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责任人作出如下处理或提出处理建议: (一)通报批评; (二)终止或者撤销相关的科研项目,撤销学术奖励、荣誉称号,并在一定期限内取消申请资格; (三)警告、记过; (四)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行政职务; (五)开除或解聘; (六)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其他处理措施。 《办法》规定,学生有学术不端行为的,还应当按照学生管理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学术不端行为与获得学位有直接关联的,可以作暂缓授予学位、不授予学位或者依法撤销学位等处理。

浅谈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引发的学术不端问题

当今社会,许多研究生毕业之际面临的问题的就是学术论文发表问题。因为学校都要求研究生发表论文成功后才能毕业。但是,研究生要获得学位必须要发表学术论文吗?如果从研究生培养的本质含义上回答,答案是:不需要。那么需要什么?答案是:专业能力。如今人们太过于关注研究生毕业前的论文发表问题,而忽视了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导致学术界中学术不端频频出现。 我们知道,对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和要求很清楚,研究生毕业时需要掌握和具备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科研包括哪些能力?科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包括选题、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文献阅读、综合分析、学术交流、基金申请、论文撰写等等,及其相关的各种能力。所以,研究生培养,本质上就是一种训练。研究生最重要的,最需要看重的,应该是这个培训的过程。研究生享受和受益终生的也应该是这个培训过程。走完这个过程,有需要老师扶着走的,有需要老师看着走的,有需要老师领着走的,也有自己知道了方向后独立走的。路线可能不同,但是殊途同归,最后都应该到达“按照培养计划的规定,完成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德体合格”这个“科研综合能力(素质)”的目的地。因此,只要研究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培养计划,走到了这个目的地,就合格了,就应该获得学位。 那么谁来决定研究生是否达到这个目的地了呢?导师和答辩委员会。有没有标准呢?有,最硬的指标就是学位论文。学位论文需要在答辩委员会组织的论文答辩会上进行表决,申请学位者在答辩会上进行答辩。答辩委员会建议是否授予学位,最后由单位(学院、研究所)的学位委员会进行例行审查,再由上一级学位委员会(学校、科学院)进行最后裁决。是不是很严格的程序啊。可就是这么严格的程序,今天走样了。 问题出在哪里大家都很清楚。导师、研究生、答辩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当今似乎都有些问题,所以也都有各自的责任。这些问题太大太多,赶紧打住。 那么,现在多数研究生培养单位规定研究生要获得学位,除了完成学位论文,达到答辩要求外,还必须发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学术论文,是否合理呢?按照常规显然是不合理的。但是,既然研究生培训的过程和答辩的过程没有按照常规进行,那么一些非常规条件下的非常规规定就有其合理的成分。这个关系和逻辑清楚了,问题就简单多了。 因此,研究生培养过程不是限制在培养发表论文的能力上,是应该集中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素质)上,当然还有相关的科研伦理和科研规范、科学精神的培养等方面。所以,正常条件下,是否发表学术论文不应该作为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一个限制条件,但是研究生能够发表学术论文可是应该掌握和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今天,我看到一篇论文与作者以前发表文章的文字复制在10% 左右(不包括图表)。编辑与编委是从文章的创新程度的角度对文章给与了评价,并认为可以录用。尽管重复的是自己的文章,但是还算是重复范围。剽窃分为观点、思想剽窃和文字剽窃。一般方法和流程方面的描述也不能要原封不动复制已发表的文献。涉及结论性或特定条件等不是公知的,如文中“每改变一次壳程进口流量,均维持运行5 分钟左右,待流动稳定后开始采集数据。当冷热流热平衡误差在3.0% 以内即认为系统达到热平衡,所采集实验数据有效。”之类的表述,最好标注出处。 在使用以往自己的文献不仅仅涉及署名权问题(这标引可以避免),另外在使用已发表文章的图片时还涉及“图片版式设计权”的问题——所以不要原图使用,如必须使用,建议重新设计——思想可以以标引处理,版式则不能,版式需要许可!所以,不是不得已最好以重新设计来避免违规——这是两部分内容。尽管是自己的文章——版权部分转让后也可能属于发表文章的期刊出版单位,所以需要慎重! 前两条目的是注意避免学术不端——包括自我剽窃——就是在不标注的情况下使用自己或他人已发表的文献,不仅仅是尊重版权的需要也是对读者和同行的坦诚,否则有误导的嫌疑,标引则是必要的条件。我们会感觉“我自己的东西,我自己不在乎”,那是理解片面。文章公开发表以后,进入公共领域就不仅仅是“所有人”自己的事,而是涉及到他人的社会事件。所以,自我剽窃也有社会危害性!这已经被越来越认可。 "仅仅是论文的署名问题,国内的学术期刊就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前不久被查出的论文抄袭事件,作者之一的某科学家,就以' 不知道被署了名'为说辞,别人也无法查证。" 其实,署名上的混乱,仅仅是学术不端表现在科技期刊上的"冰山一角"。学术不端可以分四类,"一是抄袭,二是数据造假,三是不当署名,四是论文拆分"。作为清华大学出版社副

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资料

“学术不端体现在‘造假’‘篡改’‘剽窃’三个方面。”王树国在报告的一开始这样说道。为了让学生们明确学术不端的含义,王校长细数了学术不端的诸多现象。 学术不端现象一:引而不注注而不引 研究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引用一些前人的成果和理论,少量合理的引用是允许的。然而,一些研究生在引用别人的成果时疏于标注,更有甚者,为了逃避查重检测,干脆直接变换句式,改成“自己的话”。王树国称这种现象为“引而不注”。 王校长告诫参会的研究生们:借鉴他人成果一定要标注,尽管中国目前学术问题惩戒措施不是很严格,但“得过且过万万要不得”。王校长还指出,很多同学还存在“注而不引”的问题,胡乱地在论文后面添加引用,却在文中没有体现。 王树国说:同学们应加强自我约束。 学术不端现象二:一稿多投 “一篇论文,同样的内容,分别发表在中文期刊和英文期刊上”“一个成果拆成两篇论文”……王树国列举出一稿多投的种种形式。为了达到学校规定的论文发表数量,一稿多投的现象暗中涌现,并且方式越来越隐蔽。针对这种现象,王树国主张高校教师不要用篇数衡量学生的学术水平,应该更注重论文的学术价值。王树国还建议高校在论文答辩过程中,把学术论文送出学校,给同领域的专家教授来评论,逐步建立起校外评审机制,从而杜绝在论文评价环节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纵容。 学术不端现象三:署名“搭车” 论文署名,原本是论文写作过程中最简单的一个步骤,却也成了学术不端的“土壤”。 针对论文乱署名的现象,王树国举例说,有的学生为了提高论文的“档次”,擅自将自己导师或者知名教授的名字署在自己抄袭的论文上,而“被署名”的教授却扣上了抄袭论文的帽子;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贪图省事,直接把名字署在别人的论文上,搭上一辆“论文顺风车”。

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报告单使用说明书 CNKI科研诚信管理研究中心 20XX年 第一章报告单类别2 1.1简洁报告单2 1.2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2 1.2去除本人文献报告单2 1.3 全文对照报告单3 第二章报告单信息3 2.1被检测文献基本信息3 2.2文字复制比3 2.2.1总文字复制比3 2.2.2去除引用文献文字复制比3 2.2.3去除本人文献文字复制比4 2.2.4 单篇最大文字复制比4 2.3检测指标4 2.3.1重合字数4 2.3.2总字数4 2.3.3总段落数4 2.3.4疑似段落数4 2.3.5 疑似段落最大重合字数、疑似段落最小重合字数5 2.3.6前部重合字数、后部重合字数5

2.2.7 《标准》鉴定指标5 2.2.8 表格、脚注和尾注5 2.4章节信息6 2.4.1段落检测信息6 2.4.2相似文献列表6 第一章报告单类别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分为三种报告单:简洁报告单、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去除本人文献报告单和全文对照报告单。 1.1简洁报告单 简洁报告单突出的是简洁而不“简单”,上半部分主要显示了被检测文献的基本信息,下半部分按照章节显示了各章节的相似文献信息。 1.2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 全文(标明引文)报告单在简洁报告单的基础上,增加了被检测文献的全文,红色文字表示文字复制部分,黄色文字表示引用部分。 1.2去除本人文献报告单 去除文人文献报告单,是指去除了本人发表的文献后的报告单。

1.3 全文对照报告单 全文对照报告单,突出显示了被检测文献和相似文献的重合部分,并且显示了相似文献的来源信息。 第二章报告单信息 2.1被检测文献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主要显示了被检测文献的篇名、作者、检测范围和检测时间。2.2文字复制比 在检测结果中,复制比是最主要的指标,即总文字复制比、去除引用文献复制比和去除本人文献复制比。无论是总检测指标还是子检测指标,这三个复制比都是衡量检测文章结果的最重要指标。复制比反映了文章“抄袭”的文字数量比例,一般来说,文字复制比越高,存在抄袭行为的可能性越大。 2.2.1总文字复制比 总文字复制比是指所检测文献总的重合字数在总的文献字数中所占的比例。通过该指标,可以直观了解到重合字数在该检测文献中所占的比例情况。 2.2.2去除引用文献文字复制比 去除引用文献文字复制比,是指去除了作者在文中标明了引用文献的重合文字的复制比。

学术不端案例

学术不端的案例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三种行为。但是一稿多投、侵占学术成果、伪造学术履历等行为也可包括进去。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严重到被称为学术腐败的地步,却是罕见的。这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 这里是一个剽窃的案例。 首先,剽窃是指将他人的科研成果或论文全部或部分原样照抄,并以自己名义发表的欺诈行为。它不仅包括对他人作品字句、内容的直接使用,也包括对他人学术论著的思想、观点、结构、体系等元素作为自己论著的基本元素加以使用并发表的行为。通常表现为不尊重他人学术思想、学术观点,不注明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的出处来源而随意使用。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李宗军涉嫌剽窃事件,年仅37岁便被破格晋升的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李某某,2011年7月收到一封匿名网友举报的邮件,直指其2005年发表在《微生物学报》中的一篇文章涉嫌抄袭。匿名举报者同时把邮件发给了《微生物学报》编辑部。被抄袭的文章来自美国微生物协会旗下的学术期刊《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经过比对,李某某涉嫌抄袭的文章(以下简称李文)在摘要部分,与

被抄袭文章(以下简称A文)中的观点与数据完全相同;在材料部分,A文中使用的是英国NCTC8164大肠杆菌,李文为购买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ATCC80739号大肠杆菌,A文中用的高压设备为美式设备,李文使用的是国内某研究所生产的设备,但其所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与A文如出一辙;在研究结果部分,李文中的图表只是在温度取值范围以及刻度间隔上与原文稍有不同,而数据表在格式和内容上则与英文文章完全相同;在分析与讨论部分,李文比A文的五个讨论内容少了一项,其余内容则完全相同;在参考文献部分,A文引用了46处文献,李文引用的全部15处文献中有14条文献与A文相同。 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学术研究会出现种种错误。这些错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限于客观条件而发生的错误。这类错误难以避免,也难以觉察,随着科学的进步才被揭示出来的,犯错误的科研人员没有责任,不该受到谴责。一类是由于马虎、疏忽而发生的失误。这类错误本来可以避免,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犯错者并无恶意,是无心造成的,属于“诚实的失误”。犯错者应该为其失误受到批评、承担责任,但是是属于工作态度问题,并没有违背学术道德。还有一类是学术不端行为。这类错误本来也可以避免,但是肇事者有意让它发生了,存在主观恶意,违背了学术道德,应该受到舆论谴责和行政处罚,乃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学术不端:论文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

在学术界,每一位学术人都有义务牢记:符合道德规范的研究与发表行为,是诚信学术和科学研究的基础。如今,大多数期刊都敏锐地意识到:他们应公布关于这类问题的政策,并期望作者了解并遵守最佳发表行为准则。本文中笔者将讨论两种普遍存在且又相关的违规发表行为,即重复发表与一稿多投。 首先我们谈谈重复发表,重复发表是指某作者发表与自己已发表论文大体相似的论文,而且不注明来源也未经原版权持有者同意。原论文和新论文可能存在着没有意义的差别,例如:采用新标题或经过修改的摘要,但是数据集和研究结果完全相同。 未经允许或确认的论文重复发表是一种严重违反发表道德的行为,其理由如下:大多数情况下会侵犯版权,论文的版权属于期刊而不是作者;因此,作者不能随意重复发表论文。可能误导实验性证据,因为本学科的研究者会将某组结果误解为两组(因为研究结果分别包含在两篇独立的论文中)。由于实验性研究是制定政策和其它医学/科学决策的基础,因此,这是个严重的问题。这相当于“自我剽窃,”因为其涉嫌使用其它作品的材料而未注明出处。导致编辑和评审资源的浪费。不合理地占用竞争激烈的有限期刊空间,减少了其他作者的论文发表机会。是一种“不良学术现象”,其后果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研究对文献的贡献度。”? 举个例子:一位作者在由其大学出版的区域性英文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作者后来又将论文投递至美国的一家期刊。这种行为应视为重复发表吗? 回答:是!作者必须告知第二家期刊论文已在大学期刊上发表。 大家不能重复其它任何已发表论文的内容。未经期刊允许,不能向媒体、公司或其它机构提供关于未发表论文的初步报告。引用自己已发表论文的材料时,只能从发表论文中摘录少量句子。另外,引用文字应添加引号并注明出处。当使用单组数据撰写多篇论文时,必须确保 每篇论文分别解决具有独立性和重要性的问题,论文应交叉引用,在投稿信中将相关事项告知期刊编辑。如果已发表了相关论文,应在投稿时向期刊编辑提供这些论文的详细信息。投稿时应同时提交这些论文。这样才会确保完全的透明度并帮助期刊编辑做出正确的决定。 道德和编辑委员会及学术期刊都明确要求作者不能提交已在其它期刊发表的研究论文或变型论文。好几个期刊出了严厉的规定,要求作者在研究结果和主题存在重叠的情况下,投稿时须一并提交以前发表过的相关论文。某些期刊规定的非常具体,要求在重叠率超过某特定比例时必须提交以前发表过的相关论文。而有些期刊则只允许存在少数与已发表论文相同的句子;照搬已发表结果或作者已发表论文的大部分文字的论文将被拒绝但是,某些特定类型论文则允许重复发表。虽然存在一些例外,但作者在这些情况下也必须遵守以下规定:获得版权持有者的允许;既要获得原先发表论文的期刊编辑的允许,也要获得将要重新发表论文的期刊编辑的允许;确认论文为整体性重新发表或基于已发表论文,并提供原论文的完整引文。 一稿多投是指在未告知期刊编辑的情况下,“同时向两家或两家以上期刊投递同篇论文的行为”。一稿多投也称为多重投稿或一稿两投。一稿多投包括向其它期刊投递已发表论文,也包括投递另一家期刊正在评审中的论文。 但是,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如果作者将一稿多投的情况告知所有的相关期刊编辑,可允许一稿多投行为。这些例外情况包括:?两家(或多家)期刊编辑同意同步或联合发表论文时,因为这样做符合全社会的最佳利益;当学术或科学会议明确授权作者在相互同一投稿时间范围内向其它会议同时投稿。 为什么一稿多投是个严重的问题?虽然某些研究者认为这种行为并非欺诈,而只是为了解决期刊漫长的发表过程的一种方法,但期刊却将其视为“不道德的发表行为”。如果有多家期刊决定发表论文,肯定会导致侵犯版权或版权纠纷。可导致学术和科学资源浪费,因为将有两家(或多家)期刊耗费时间和财力从事相同的工作。 作者必须保持谨慎,不得尝试重复发表和一稿多投。这类行为除严重违反版权法及危害科技文献的公信度外,还被视为可“危害作者的诚信”及严重影响作者的声誉或学术能力。因此,我们建议,作者应参阅以下参考资料中的资源,并阅读相关案例研究,以了解并遵守道德的投稿规范。 国内大多数医生研究者都背负着科研压力,或为了学术成就,或为了职称晋升,发表论文的数量、发表杂志的水平与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之路息息相关。在巨大的论文3110643181

关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思考

关于解决学术不端问题的思考 摘要:近些年来学术作假、抄袭的相关事件不断的增多,学术不端行为开始被学 术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关注。高校方面类似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其产生的危害、影响足够毁了一个人、一个团队甚至是整个学校的声誉。作为一名刚入学的研究生,对于除了高校外的其它学术界了解不是很多,所以就结合本科的所见所听所 想来阐述一下高校里面的教师和学生的学术不端的问题以及做一些相应的思考。关键字:学术不端思考高校学生教师 学术不端行为指科研工作者违反公认的科学规则的行为。各国学者或机构对其范围的界定大致相同。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道德惯例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窜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极大,不仅会导致社会各界对学术研究结果产生怀疑,对学者失去信任,而且还会导致败坏学术风气,进而损害整个学术界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因此,迫切需要挖掘学术不端的内在原因,寻找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 一、高校学生的学术不端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的数量随之逐年上升,我国高校学生的学术道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近年来更在各大媒体上高频率曝光到了屡见不鲜的地步。学术诚信的缺失,会造就一大批空有学历,却没有与其相对应的科研能力的所谓的高素质人才。这不仅会影响到学生个人的科研前程,也会阻碍我国科技的发展和进步,甚至影响到整个学术的繁荣和昌盛。因此,认真分析研究生学术诚信失范的原因,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理显得极为重要。 1.1原因 学生自己水平达不到,学校本着对社会负责的宗旨,有得要求学生的论文有深度方面的研究,这本身是个矛盾;在这中速成、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所有东西都变得浮躁,不专注,学生当然也不例外,而科研却正是需要当代社会所缺乏的耐心、坐得住、踏实的品质,这同样是一个矛盾。 ●多数学生刚开始并不具备单独完成学术研究和调研的能力; ●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高校给予的毕业要求; 一些高校给予的毕业要求相对来说比较高(某些院要求本科生必须发多少文章等),学生需要付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但是对于稍微懈怠的学生会迫于压力去投机取巧。

浅谈学术不端现象泛滥成灾的原因

浅谈学术不端现象泛滥成灾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术不端行为被曝光。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学术不诚信现象日益突出,有的性质还非常恶劣【1】。学术不端映射出学术诚信的缺失,当各种学术道德问题见诸媒体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学术不端产生的原因,以及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学术不端原因危害对策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2007年1月发布的《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中指出,学术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中的各种造假、抄袭、剽窃和其他违背科学共同体惯例的行为[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于印发(科技工作者科学道德规范(试行))》的通知)新闻媒体界常采用“科学欺诈”、“学术腐败”、“科学造假”等词汇来描述学术不端事件;而学术界更多的是采用“研究诚信”、“研究伦理”、“学术不端行为”等词汇来分析事件发生原因或应该采取的预防措施[3]。教育部在2009年3月发布的《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中列举了必须严肃处理的7种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分别是: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

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4] 。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带来的价值观的变化和制度建设的滞后,社会出现普遍的道德失坠和风气败坏的趋势,高校教师及学者论文剽窃等学术不端现象屡次被媒体曝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学术不端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作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旧的传统的观念被质疑,新的道德规范、约束机制未很好的确立,社会上存在学术资源分配不均,以权谋私,贪污侵占等现象。一些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突破尊严和道德的底线。 2.学术界浮夸的心态及学术道德的缺失。 在当前市场经济社会,“利益至上”、“金钱万能”等消极思想无时无刻不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大堤,导致一些学者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从而导致了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等现象。极少数研究生花钱找人代写论文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为了顺利的拿到学位或赢得奖励,他们往往不顾基本的学术道德,找人代笔,花最少的钱而获得最大的利益。3.考核评价制度不合理。 目前的职称评定、成果评价和学术激励制度及研究生、博士生的毕业考核评价采取的都是量化考核的办法。评定职称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唯一可走的“独木桥”,然而,没有论文就没评审资格,对论文的要求已经形成“刚性”制度和“硬指标”。学术成果评价工作中存在评审方法上的偏颇,主要以论文或著作的数量、篇幅、所发刊物的级别等外在因素为评价标准,而忽视论文或著作的内在质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