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新品种——新世纪
- 格式:pdf
- 大小:60.77 KB
- 文档页数:1
芦笋栽培技术作者:耿淑渝高玉玲来源:《农业知识·瓜果菜》2017年第08期芦笋,又名石刁柏,是一种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享有“蔬菜之王”美称,具有极高的营养食用价值。
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
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芳香、顶尖紧密、纤维少质脆。
白芦笋色泽洁白,光直无斑。
绿芦笋青绿色浓,条型匀称,粗细适中,口味清爽质脆。
一、精选良种芦笋系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品种较多。
能否选用适宜当地条件,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良品种是优质丰产的关键。
1990年引进UC800新品种,经示范推广表现萌芽早、生长速度快、嫩茎粗细匀称、头部鳞片紧密不易散头、色泽浓绿、产量高,植株属矮化型,抗病、抗倒伏,属绿、白笋兼用品种,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生产用种。
二、土壤选择与整地定植芦笋适宜土质疏松肥沃、透气性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沙壤土,有利于根系发育和嫩茎的优质高产。
酸碱度过大且黏重的淤土均不适宜芦笋生长。
芦笋属多年生作物,定植后土地无法再全面耕翻。
因此,在定植前结合深耕整地。
一般要求耕深30~40厘米,每667平方米施腐熟土杂肥2500~3500千克,复混肥50千克。
耕后耙平,搞好田间灌排工程,种植带南北向。
行距1.2~1.5米,沟宽40~50厘米,深30~40厘米。
移栽前沟内,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50千克,饼肥42.5千克,有机肥2~3立方米。
均匀施入沟内并与回填土壤混合均匀。
移栽时定植沟离地面10厘米为宜。
每25~30厘米定植1株,每667平方米栽1500~2000穴。
做到边起苗边分级,栽植、浇水、覆土等作业一次完成。
壮弱苗分开定植,并将地下茎再生鳞芽的一端要顺沟朝同一方向,排成一条直线,以便于培土采笋。
幼苗成活新茎上出后,要分期逐步填平定植沟。
三、田间管理㈠定植当年:一般定植1个月后开始施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复合肥10~15千克为宜。
如天气干燥,应适时浇水,汛期应及时排涝,严防田间积水沤根死苗。
芦笋的营养保健及烹调加工
郭颂阳;张素华;王正云
【期刊名称】《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年(卷),期】2005(022)001
【摘要】经测定芦笋含较高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同时由于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在崇尚绿色食品、保健食品的今天,对芦笋的加工、开发和运用必将有着广阔的前景.
【总页数】3页(P42-44)
【作者】郭颂阳;张素华;王正云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1;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1;扬州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扬州,225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27.123
【相关文献】
1.保健型营养蔬菜——芦笋的栽培技术 [J], 刘保真
2.保健时蔬:芦笋的营养价值与田间管理 [J], 陶国忠
3.营养保健型芦笋新品种——芦笋王子F<sub>1</sub> [J], 李金海;高素芳;;;
4.营养保健型芦笋新品种——芦笋王子F<sub>1</sub> [J], 李金海;高素芳
5.营养保健速溶芦笋超微粉茶调配工艺研究 [J], 李文香;董景;孙元军;樊明聪;寇兴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芦笋栽培技术指导第一章概述芦笋学名石刁柏,属百合科天门冬属,为多年草本植物。
称其芦笋,是因为主要供食用的嫩茎,形似芦苇的嫩茎和竹笋,故我国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习惯将石刁柏称为芦笋。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有“疏菜之王”的美称,在欧洲其消费仅次于番茄、刀豆、蘑菇和豌豆。
近年来,芦笋栽培区已由原来集中在寒温带发展到全球性栽培,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十分紧销,供不应求,在我国市场也日益畅销,生产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我国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作物。
第一节芦笋的营养价值和药物价值芦笋除具有独特鲜美的风味以外,营养价值也高于一般蔬菜、水果及蘑菇等为国际流行的高档保健蔬菜。
据测定,每100克鲜芦笋嫩茎中含蛋白质1.62-2.58克,脂肪0.11-0.34克,碳水化合物2.11-3.66克,矿物质1.2克,纤维素0.7克,维生素A、B、C的含量比番茄、大白菜高1.8倍,还含有多种微生素,如硒、锰、钼、铬等。
经常食用,能补充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作为一种蔬菜和食品,芦笋之所以成为国内市场的紧销商品,主要是因为芦笋有很好的药用功能。
研究表明食用芦笋能克服人体疲劳症,对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肝炎、肝硬化、肾炎、水肿、膀胱炎等疾病均有疗效,并有治疗白血病的功能。
长期使用芦笋能帮助消化,增强食欲,提高肌体免疫力,降低有害物质的毒性,抑制癌细胞的活力,阻止癌症的产生,具有良好的抗癌作用。
第二节芦笋栽培的经济效益芦笋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它和一般的蔬菜及农作物不同的是:一次播种,育苗、移栽、定植到大田后,可连续采笋多年。
种植芦笋不需要年年播种育苗,不但节约资金和劳力,而且在管理上也较方便,发展芦笋生产,除第一年的资金及劳务投入较多外,从第二年开始,只需施肥、农药及田间管理的劳力投入,而其采笋量则从第三年开始进入高产期。
在水肥条件较好,技术较高的地方,年采笋量每亩可达800-1000公斤,个别高产田,可达1200公斤,以平均每亩产鲜笋600公斤,按近几年平均作地保护收购价每公斤4元计算,每亩至少收入可达2400元,二年投入与产出比高达1:4左右。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称“龙须菜”。
经培土软化采收的嫩茎叫白芦笋,不培土嫩茎见光后采收的是绿芦笋。
芦笋嫩茎质地细腻、风味芳香、顶尖紧密、纤维少质脆。
白芦笋色泽洁白,光直无斑。
绿芦笋青绿色浓,条型匀称,粗细适中,口味清爽质脆。
芦笋含有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
据医学界报道,对高血压、癌症、心脑疾病、肾炎、白血病等均有显著的治疗作用,被欧美国家誉为“蔬菜之王”。
国际市场畅销不衰,国内市场已经启动。
种植芦笋市场前景好,效益高。
1生长环境1.1温度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
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
在高寒地带,气温-33℃,冻土层厚度达1米时,仍可安全越冬,产量虽低,但质量较好。
芦笋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适温为25~30℃,高于30℃,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
用种子繁殖可连续生长10年以上。
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枯萎,根状茎和肉质根进入休眠期越冬;冬季温暖地区,休眠期不明显。
休眠期极耐低温。
春季地温回升到5℃以上时,鳞芽开始萌动;10℃以上嫩茎开始伸长;15~17℃最适于嫩芽形成;25℃以上嫩芽细弱,鳞片开散,组织老化;30℃嫩芽伸长最快;35~37℃植株生长受抑制,甚至枯萎进入夏眠。
芦笋光合作用的适宜温度是15~20℃。
温度过高,光合强度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加强,光合生产率降低。
芦笋每年萌生新茎2~3次或更多。
一般以春季萌生的嫩茎供食用,其生长依靠根中前一年贮藏的养分供应。
嫩茎的生长与产量的形成,与前一年成茎数和枝叶的繁茂程度成正相关。
随植株年龄增长,发生的嫩茎数和产量逐年增多。
随着根状茎不断发枝,株丛发育趋向衰败,地上茎日益细小,嫩茎产量和质量也逐渐下降。
一般定植后的4~10年为盛产期。
1.2土壤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
芦笋能耐轻度盐碱,但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植株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细弱,逐渐枯死。
芦笋的效益和前景芦笋的种植技术芦笋的效益和前景芦笋的种植技术芦笋是一种品味兼优的名贵蔬菜,有鲜美芳香的风味,纤维柔软可口,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药用价值。
芦笋嫩茎质地细腻,纤维柔软可口,口味独特芳香,是一种高档营养保健蔬菜,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和第一抗癌果蔬,具有蔬菜之王的美称。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芦笋的效益和前景芦笋的种植技术。
1.主持人:李老师,现在市面上芦笋价格一直都比较高,但是很多农民朋友还不了解芦笋,您能给我们先介绍一下芦笋的特点吗?专家:好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种植、加工、出口基地,种植历史已经近30年,但我国生产的芦笋产品90%的全部出口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国内市场销售,主要原因还是这种蔬菜价格较高;即使在国外,芦笋也是中上阶层所消费的。
2.主持人:李老师,芦笋既然这么珍贵,那么种植芦笋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到底怎么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好吗?专家:好的。
芦笋是一种高效益经济作物,一次种植可以连续收获15年以上,正常年份亩收入几千元,特殊年份可以接近万元,因此,很多笋农把种植芦笋,称为种下了“摇钱树”。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芦笋种植基地,2000年总面积达到150万亩。
2003、2004年我国芦笋因为遭受严重涝灾,面积减少了约40~50万亩,导致原料非常紧张。
管理较好、选择杂交品种的笋农亩收入仍然达到万元以上。
3.主持人:李老师,芦笋的效益和前景这么好,对环境条件是不是要求条件很高呢?专家:芦笋耐旱抗寒,适应性很强,要求并不高,国内从海南到北方的内蒙古、新疆、辽宁等省都有种植的,而且长的很好,只要不是水田和粘性太强的地块,沙壤土、壤土及丘陵、沙漠地,都可以种植。
但是种好芦笋,需要科学的种植和管理,这样才能获得高产和高收入。
4.主持人:那么怎样科学的种植和管理芦笋呢?专家:科学地种植管理芦笋,我认为分两个方面,第一个是种植要科学,第二步才能有科学的管理。
•芦笋的种植技术•芦笋的栽培技术•芦笋的种植环境与条件目录•芦笋的种植效益与市场前景•芦笋的种植风险与对策种植前的准备030201选种与育苗移植与定植移植时间采用带土移植的方法,保护根系,提高成活率。
移植方法定植密度水分管理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除草与松土田间管理灌溉施肥灌溉与施肥预防采取轮作、保持田间卫生等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识别与治疗了解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和特点,及时采取药物治疗或生物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病虫害防治修剪与采收修剪定期修剪芦笋的枯叶和病枝,保持植株健康生长。
采收根据市场需求和生长情况,适时采收芦笋,一般采取分期分批的方式进行。
防寒措施春季管理越冬管理土壤与气候土壤气候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芦笋品种。
培育采用种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的方式进行培育。
品种选择品种选择与培育VS种植密度与间距种植密度行距与株距产值与利润芦笋的产值与销售价格、产量等因素相关,根据不同情况,每亩芦笋的产值和利润会有所不同。
种植成本芦笋的种植成本主要包括种子、肥料、农药、人工等费用。
市场竞争芦笋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不同地区和品种的芦笋价格也有所不同。
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市场前景预测产业发展趋势政策支持国内外市场需求自然灾害的预防与应对预防措施应对策略03品牌建设与宣传市场风险的应对策略01关注市场动态02多元化销售渠道种植技术的改进与创新积极引进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芦笋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引进新品种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高效栽培技术采用科学的施肥技术,合理配比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肥料利用率。
加强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病虫害对产量的影响。
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间套作等高效栽培技术,提高芦笋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芦笋盐碱地原土育苗与移栽指标试验研究摘要针对春季盐碱地土表盐分高、芦笋育苗困难、移栽成活率低等特点,进行了原土直接育苗、适宜苗龄、移栽培土高度等试验,结果表明:沟侧法育苗,出苗成活率达到93%,较对照高17%;120d龄苗,苗壮、苗齐,成活率高,生育指数高,为盐碱地最佳适宜龄苗。
土层过厚,影响出笋质量,盐碱黏土地移栽春季所留土垄高度以5cm为宜,不可超过10cm,否则,初笋时间延后,劣质笋率显著增加。
关键词芦笋;盐碱地;原土育苗;移栽芦笋学名石刁柏,也叫龙须菜,属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茎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属于保健型蔬菜,在欧洲有“蔬菜之王”的美誉。
芦笋耐盐性强,适应性广,2001年开始在河北滨海盐碱地区引进种植,已成为该区高效创汇型蔬菜的首选品种,面积在逐年扩大。
然而,由于该区盐碱程度高,春季返盐严重,育苗、移栽成活率低,土壤黏重影响笋的质量,本试验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盐碱地原土直接育苗、适宜苗龄、移栽培土高度等试验,旨在通过对比研究,确定最佳方法与指标,为盐碱黏土地芦笋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芦笋新品种“芦笋王子”。
1.2试验条件试验地选在我所十一农场基地,土壤为盐碱黏土,含盐量0.45%,pH值8.02,20cm土壤容重1.48g/cm3,肥力中等。
上茬作物为水稻。
1.3试验方法(1)盐碱原土直接育苗试验。
试验设3个处理,即沟侧式、沟台式、平畦式(对照),2个重复,小区面积6m2。
观察出苗时间,调查出苗率,浇水前测0~20cm土壤盐分含量,3棵地上茎时测株高和根数。
(2)适宜苗龄试验。
试验设3个重复,5~8月露地错期育苗,培育150d、120d、90d(对照)龄苗,移栽后进行成活率及生育指数(株高×茎数×茎粗)调查。
(3)移栽土垄高度试验。
试验设3个重复,春季采笋前,土垄高度分别至5cm、10cm、20cm,以不培土0cm为对照。
对初笋时间、畸形笋数进行观测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