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 《采薇(节选)》
- 格式:docx
- 大小:38.44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古诗词采薇(节选)带拼音作者:佚名朝代:宋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xī wǒ wǎng yǐ ,yáng liǔ yī yī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jīn wǒ lái sī ,yǔ xuě fēi fēi 。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háng dào chí chí ,zǎi kě zǎi jī 。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wǒ xīn bēi shāng ,mò zhī wǒ āi !译文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
如今回来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我心里不觉伤悲起来,没有人会懂得我的痛苦的!赏析《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的句子。
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
这几句诗句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
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是《木兰辞》里亲人欢迎的盛况,还是《十五从军征》里荒草萋萋的情景?别离时的春光,回归时的大雪,季节在变换,时光在流逝,我们离去,我们归来,而在来来去去里,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呢?没有答案,只有漫天的飞雪中一个被沉重的相思和焦虑烧灼的又饥又渴的征人孤独的身影,步履蹒跚地,战战兢兢地走向他不知道的未来。
1、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①选自《诗经·小雅》。
薇,植物名。
②〔昔]从前,指出征时。
③〔往]指当初去从军。
④〔依依]形容柳丝轻轻随风摇曳的样子。
⑤〔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⑥〔雨雪]指下雪。
“雨”,这里读yù。
⑦〔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⑧[迟迟]迟缓的样子。
⑨〔载]则,又。
⑩[莫]没有人。
诗意: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饥又渴真劳累。
满腔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2、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浥]湿润,沾湿诗意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喝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3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①[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②〔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③〔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④〔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⑤〔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成都曾经是主持织锦的官员的官署所在地,所以叫“锦官城”。
诗意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细雨伴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①〔呈]恭敬地送上。
②〔水部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他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④〔润如酥]形容春雨滋润细腻。
酥,酥油。
⑤[处]时。
⑥〔绝胜]远远胜过。
诗意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
采薇(节选)古诗笔记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彼采薇,今我摘之。
此诗是出自《诗经·国风·秦风·采薇》。
其中的“薇亦作止”一句,表现了薇草难以自持,可能因为受到摘取和采集的伤害而停止生长。
而“彼采薇,今我摘之”一句则表示,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采
取大自然的果实,而今天的我们也是如此,不断地从大自然中获取资源。
整首诗的主题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提示我们应当珍惜自然资源,不要一味地采取、消耗,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
此外,这首诗的韵律优美,用字简练,极具文学价值。
古诗之《采薇(节选)》练习附答案
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练习:
1.说说你对此词内容的理解。
2.说说此词写法特点。
3.说说你对此词主旨的理解。
参考答案:
1.此词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写出了军士们艰苦的生活和心里思归的情怀。
2.此词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
3. 此词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写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诗经采薇节选词语解释《小雅·采薇》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戎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经采薇节选词语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采薇(节选)朝代:先秦作者:佚名昔往我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注释①思:语气助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④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⑤昔:从前。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拓展阅读】《诗经·采薇》(节选)文本细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篇文章是六年级上册“轻叩诗歌大门”单元中的一篇阅读材料。
我没有尝试过古诗词的公开教学。
我想凡事都会有第一次的,于是我决定试一试。
下这个决定就在一念之间,但是真正操作起来发现很困难。
我静下来读了一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短短的16个字,而且是上一节课,怎么教?教什么?正当我准备怎么设计整个过程的时候,师姐提醒我:要从文本细读开始。
对哦,我又和以前一样了(这个习惯要彻底改)。
记起在哪本书上王老师提到过要我们练的第一个功夫就是文本细读。
那我就边学边进行文本细读吧。
一、了解《诗经》、《雅》和《采薇》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又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的宫廷乐曲歌词)、“颂”(宗庙祭祀乐歌)三部分。
它的基本句式是四言,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2.《雅》:《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毛亨《诗大序》:“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兴废也。
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
采薇诗词采薇诗词大意《采薇》古诗的意思是采薇诗词:采薇采薇一把把采薇诗词,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采薇诗词?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全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扩展资料:戍卒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
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这里有着悲欣交集的故事,也仿佛是个人生命的寓言。
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采薇(节选)采薇(节选)先秦:佚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思:语气助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昔:从前。
鉴赏《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
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
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
《采薇》原文,翻译及赏析《采薇》原文,翻译及赏析《采薇》原文,翻译及赏析1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古诗简介《采薇歌》作者:伯夷、叔齐,是一首袒露心迹、毫不矫饰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爱憎分明、议论风发的政治诗。
全诗情理交融,在“以暴易暴”的议论中渗透着卑视鄙弃周朝的强烈感情,在“我安适归”与“命之衰矣”的感慨中隐含有同周朝势难两立的清晰判断。
翻译/译文登上那西山啊,采摘野豌豆聊以充饥。
用凶暴取代凶暴啊,伐纣的武王分不清是和非。
神农虞夏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我要去的乐土又在哪里?多么可悲啊,即将身赴黄泉,看来是命中注定活该我们倒霉!注释①适:往,去。
②于(xū虚)嗟:叹息声。
徂(cú):往。
或以为借为“殂”。
死。
赏析/鉴赏《采薇歌》最早见于《史记·伯夷列传》。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墨脱初的长子和幼子。
历史上表彰这两个人,基于两点:一是不贪权势。
孤竹君生前拟让位给叔齐。
在他去世后,叔齐让伯夷,伯夷不受逃去,叔齐也不肯继位而逃去,王位便由中子继承。
故晋代吴隐之诗《酌贪泉》说:“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二是反对周武王伐纣。
伯夷、叔齐在逃离孤竹国之后,都去投靠西伯姬昌(周文王)。
姬昌去世不久,其子姬发(周武王)起兵讨伐商朝的末代君主纣。
《史记·伯夷列传》说:“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可见伯夷、叔齐兄弟俩是以家庭内部倡“孝”、庙堂之上倡“仁”来反对武王伐纣的。
而在周朝建国后,宁可饿死,也不愿为周朝出力。
经典美文诗经. 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经典赏析《采薇》一诗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出兵征讨猃狁,这首诗反映的大约就是这次战争情况。
原诗共六章,这里节选的是第六章的前四句,分别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
“杨柳依依”写出柳条随风飘动,“雨雪霏霏”描绘雪花飘舞,都十分传神。
这种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是很常见的。
全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
这位戍边战士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
军旅生活是那么艰苦,驻守地转移不定,王室公事无休无止,战士们无暇休息,有时还得采薇充饥。
对此,难免怨嗟,产生渴望返回故乡之情,但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为了实现边境早日安定,战士们坚持下来,恰当地处理了个人忧伤痛苦与保卫疆土的矛盾。
四、五两章笔锋陡转,描写边防将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
先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流露出出征将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自豪感。
接下来对战车以及弓箭的描写,显示出将士们装备的精良和高度警惕的精神状态,使主人公的爱国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末章忆昔伤今。
“昔我”两句以乐景写哀,“今我”两句以哀景写乐。
然而在九死一生归来之际,庆幸之余,难免痛定思痛;加之归途艰难,又饥又渴,怎不悲从中来呢!此诗选自《小雅》,却与《国风》同样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
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
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
末章“昔我”四句,分别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有名的诗句。
阅读提示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
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在这漫天的雪花中,他会想到什么呢?经典美文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必背古诗词鉴赏——采薇(节选)采薇(节选)先秦:佚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思:语气助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昔:从前。
鉴赏《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
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
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
初学者需懂记,善学者需懂悟。
《采薇(节选)》古诗大意
采薇(节选)——【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古诗大意:
回想当初我离开的时候,连杨柳都与我依依惜别。
如今回来的路途中,却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
路途曲折漫长难行走,又渴又饥十分劳累。
我的心里不知不觉泛起伤悲之情,没有人能懂得我的痛苦!
注释:
昔:从前。
思:语气助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1/ 1。
《采薇(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采薇(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采薇(节选)》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采薇(节选)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①思:语气助词。
②矣:语气助词。
③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④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⑤昔:从前。
赏析《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
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
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
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采薇(节选)》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采薇(节选)》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诗经·小雅》是《诗经》二雅之一,它的内容十分广泛丰富,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全诗六章,每章八句。
《采薇(节选)》是一首戎卒返乡诗。
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述说中表现。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
末章头四句,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歌理解:采薇(节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注释:【昔】从前,指出征时。
【往】指当初去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雪】雨雪:指下雪。
“雨”,这里读yù。
【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载】则,又。
【莫】没有人。
译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主题:《采薇(节选)》写一位远征战士在回乡途中的所思所想等,表达了从军将士思归的情怀。
赏析:作者抓住“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这两种分别代表春天和冬天的自然景物,描述了军旅生活的漫长。
“杨柳依依”写出了杨柳枝条随风摇曳的样子,“雨雪霏霏”写出了雪花飞舞的情景。
小学古诗:《采薇(节选)》
采薇(节选)
先秦:佚名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悲伤,莫知我哀!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注释
思:语气助词。
矣:语气助词。
依依: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
霏霏:雪花飞舞的样子。
昔:从前。
赏析
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
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很多灾难。
历有很多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
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
还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六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
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
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
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
也是为了猃狁之故。
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
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
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不过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
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
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
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
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
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
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
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增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
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
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
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
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
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
分狼狈而又凄苦。
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的诗句。
在文学影响极大。
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
因为《诗经》素以
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
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
是严肃的。
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
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
活的紧张艰辛。
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
更是
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
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
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很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逐步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所以《采薇》(节选)一篇确是《诗经》中的篇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