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运用.doc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运用.doc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运用.doc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运用.doc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运用

2020年4月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运用本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运用本文简介: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论文第十篇摘要:智能控制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的方向。以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情况为基础,结合智能控制应用特点,分析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科学应用智能控制的方法。关键词:智能控制;机电一体化;数控系统;交流伺服1引言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受持续革新的科技技术所影响,各行企业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运用本文内容:

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论文第十篇

摘要:智能控制是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的方向。以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情况为基础,结合智能控制应用特点,分析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科学应用智能控制的方法。

关键词:智能控制; 机电一体化; 数控系统; 交流伺服

1 引言

在我国城市建设发展中,受持续革新的科技技术所影响,各行企业对微电子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从中收获了大量优质经验,这也表明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始向着成熟与稳定的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系统作为各行企业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时代变迁中,为了更好应对持续提高的工作需求,通过融入智能控制理念与技术,可以从基础上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因此,下面对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2 传统系统与智能系统

研究传统系统与智能系统可知,两者存在的差别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智能控制系统是时代变迁新提出的内容,而传统控制技术也属于其中的组成部分。智能控制系统能全面优化系统控制,而传统控制系统只可以进行单一管控。同时,智能控制系统的整体构成要比普通系统看起来更加开放,因此可以在工作中展现出优质的信息处理技术,这也是普通控制系统达不到的。(2)智能控制作为一个融合多个学科和项目的技术,有关理论涉及信息学科、人工智能等内容,对比之下欧通控制理论只包含单一的反馈控制理论。

(3)智能控制技术可以在复杂的数学模型中展现自身价值,而普通控制系统只能在单一现行任务中应用。(4)智能控制系统可以自动获取所需内容,而普通控制系统需要人工操控,输入重要的信息数据。由此,在智能控制系统先进性的影响,其得到了各行企业的认可和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处理以往发展面临的问题,而且能从中收获更多工作经验。

3 机电一体化系统与智能控制

机电一体化是指整合应用的机械类和电子类技术,包含的知识应用层面非常广,如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等都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因此在实践工作中应用具有强度高、危险强等特点[1,2,3,4]。

同时,这一技术在处理实践问题时也具有独特亮点。通过了解当前机电一体化系统运行情况可知,其不仅能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而且可以控制现场工作潜藏的安全风险,避免参与工作的员工出现人身威胁。而对比传统意义上的单一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可以更快完成工作,并且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智能技术作为新时代发展下关注的焦点话题,在各行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整合智能技术进行管控,可以保障企业在生产运行当中达到预期目标,并提升整体工作效率。因此,从本质上分析,智能技术是指引用计算机来模拟人脑思维,并整合多个复杂数据进行全面研究。换句话说,智能技术可以突破认为干预进行有效的管理工作,这对机电一体化系统来说,可以有效进行复杂的电子系统管控工作,并且能在高端层面达到多变性目标。

4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方向

4.1 机械系统

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是由智能控制取代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工作,这样有助于为企业发展和基层群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可以结合智能控制来正确模拟专家的智能活动、人脑变化等[5,6,7,8]。在科学技术持续革新的过程中,我国机械制造系统可以在智能控制的引导下,得出有效结论,并结合神经网络系统和数据理念对机械制造内容实施监管,这样不仅能获取动态、立体的环境建设模型,而且可以提升实践运行效率。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系统需要安装适宜

的传感器,并全面掌握有关技术和信息。除此之外,智能控制对识别神经网络也有积极作用,因此可以处理不完善的信息数据,这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4.2 交流伺服系统

很多人对伺服的认识依旧存在误解。从本质上讲,伺服系统驱动设备属于一种具备转化技能的部件和设备,在实践应用中能让电信号转变为机械,且能控制力度的大小。这一特点促使伺服系统成为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4.3 机器人系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关机器人的产品研究越来越多,而智能控制作为研究的重要技术,是研究学者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内容。以机器人行走为例,不管是选择哪种方式还是运动的方向轨迹,都要进行智能控制。但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一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提出的要求,这就要求研究者研制出具有更多功能的机器人,这样不仅能全面提高我国科技水平,而且可以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并为基层群众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便捷。通常情况下,智

能控制中人工神经网络系统可以正确模拟人的动作,因此要想优化机器人的运动能力、适应能力及柔韧性等,必须要结合多样化的智能控制技术,让机器人研制工作变得更加多变,如模糊系统、专家系统等,这些都属于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可以选择的智能控制技术。

4.4 数控系统

了解以往数据机床设备应用情况可知,其并没有融入智能化和现代化理念,因此整体机床设备运行的工作准确性并不高,实践工作效果也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有效应用智能控制,有助于数控机床向着智能化和现代化的方向稳步革新。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在CPU控制系统、RISC芯片的引导下,不仅能科学管控数据机床,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数控机床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智能控制也能实时监控数控机床工作状态,确保工作人员能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整合实践工作需求,提出有效的处理技术,最终保障数控机床工作质量[9,10,11]。

对数控机床而言,智能控制的落实主要展现为以下几点:(1)智能热屏障。整合以往发展案例可知,机床在加工时会产生热量,而室温变化会影响实际生产质量,严重的

误差会影响整体工作效率。整合智能热屏障控制技术,工作人员可以结合定位问题提出自动补偿,这样不仅能减少误差数值,而且可以提升实践生产工作效率。(2)智能语音信息系统。智能控制下的数控机床不仅拥有全新的运行方式,而且可以替换引用手动操控。大部分情况下,工作人员会引用手动操控的方式进行机床生产,但在智能语音信息系统提出后,工作人员也可以进行语音指导,这样既可以保障每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又能提升整体生产工作效率,以此全面保障机床生产的工作安全。(3)智能安全屏障。在机床生产中,多个零部件都会产生碰撞,而结合智能控制构建智能安全屏障,可以有效处理这一问题,并确保机床生产工作按安全。(4)智能振动控制。由于机床生产中存在振动现象,且会影响实际工作的准确性,所以工作人员要结合智能振动控制系统,全面管控振动的频率与幅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基础上减少不必要的问题,并由此提升数控机床加工水平。

5 结语

机电一体化系统作为各行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实际生产进度和整体工作安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机电一体化系统要想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必须要认识到智能控制在系统中占据的地位,并注重整合实践发展需

求全面落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自身应用价值,从而加快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步伐。现阶段,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各行企业发展的关注和应用,这对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而言具有积极作用。

[1] 彭紫朋.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J].机电信息, 2019 (17) :182-183.[2] 刘晓非.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向[J].化工管理, 2017 (09) :127.

[3] 贾锋.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及其发展方向[J].科技信息, 2011 (19) :521+801.[4] 王文, 王继国.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实际应用[J].电力学报, 2007 (02) :254-257.

[5] 董红晖.小议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 2018, 26 (29) :37.[6] 王成勤, 李威, 孟宝星.智能控制及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 2008 (08) :280-282+300[7] 刘祥斌.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 2011, 30 (07) :52-54.[8] 陈雪梅.机电一体化系统对智能控制的有效应用的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 2010 (14) :7.[9] 孙常伟.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 2018 (09) :234-235.[10] 董勇, 谢士敏.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

能控制的应用体会[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10) :93.

[11] 白丹.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 2017 (02) :151-152.

点击查看>>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论文(精选范文10篇)朱其纯.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19(09):114-115.

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JIU JIANG UNIVERSITY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院系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 专业机电一体化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绪言 (1) 第一章简述机电一体化 (1) 1.1.机电一体化 (1) 1.1.1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1) 1.1.2机电一体化的简介 (1) 1.2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1) 1.3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2) 1.3.1、五大组成要素 (2) 1.3.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2) 1.4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内容 (3) 第二章一体化发展历程 (3) 2.1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3) 2.1.1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3) 2.2.2”发展趋势 (4) 2.1.3机电一体化产品 (4) 2.1.4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4) 2.2 机电一体化技术 (5) 第三章21世纪机电一体化 (6) 3.1机电一体化技术近期发展 (6) 3.2我国“机电一体化” (7) 3.2.1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状况 (7) 3.2.2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趋势 (7) 3.2.3工作面临的形势 (8) 3.3 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8) 3.4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8) 3.4.1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8) 3.4.2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9) 3.4.3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9) 3.4.4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9) 第四章机电一体化系统 (9) 4.1机电接口 (10) 4.2人机接口 (11) 第五章一体化常见问题及解决 (11) 5.1 干扰源 (11) 5.2 抗供电干扰的措施 (12) 5.3 场干扰的抑制 (12) 第六章探述机电一体化 (13) 6.1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式的探讨 (13) 6.1.1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3) 6.1.2信息处理技术 (13) 6.1.3机械制造技术 (13) 6.1.4传感器技术 (13)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2014 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学生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学生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汪珈右 学号:1110810710 考核结果阅卷人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1108107 汪珈右 摘要:不同于传统机械系统,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特别重视对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智能控制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完美结合,有效改善了机电一体化系统存在的各种缺陷。本文综述了智能控制技术的相关知识,并论述了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机械电子;智能控制;系统 前言 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是指由动力与驱动部分、机械本体、传感测试部分、执行机构、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所组成,并利用电子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术、控制功能、以及可控驱动元件特性来运行的一种现代化机械系统。所谓智能控制系统,就是指利用集合了人工智能理论、自动控制理论以及信息理论等诸多技术理论,用以实现优化调控机的新技术系统。这是一种当前最为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即外部环境和控制器。在实际的应用中,通过外部环境提供信息以供控制器做出控制决策,因此无需使用模型,具有很大的环境适应协调能力,在诸多机械设备生产中都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因而成为促进机电一体化的重要技术系统[1]。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将智能控制技术融入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也就成为的必然的趋势。 1智能控制技术概述 1.1智能控制技术概念 智能控制是指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类的思想,通过计算机程序实现对复杂多样的操作进行模拟,从而实现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完成机械控制并实现机械的自动化生产。通过智能控制能够帮助人类解决很多复杂的问题和实现很多复杂的操作,同时极大的提高操作的精度,使得机械制造业能够制造出更加精密的设备。智能控制系统与传统控制系统相比较具有更加方便快捷、更加精确、更加安全的优势,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精简参与生产的人员,在人类肉眼不可能达到的精密层级进行操作,使机械设备在一些人类不能到达的空间进行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控制系统已经在工业中大放异彩,随着其与其他技术的完美结合,已经为人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2]。 1.2智能控制与传统控制的区别 (1)智能控制是对传统控制理论的延伸和发展,智能控制在传统控制的基础上发展出更高效的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系统运用分布式及开放式结构综合、系统地进行信息处理,并不只是达到对系统某些方面高度自治的要求,而是让系统做到统筹全局的整体优化。 (2)智能控制综合了很多有关调控方式理论知识的学科,与传统控制理论将反馈控制理论作为核心的理论体系相比,智能控制理论以自动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理论、运筹学、信息论的交叉为基础。 (3)传统控制只是解决单一的、线性的控制问题,与之相比,智能控制解决了传统控制无法解决的问题,通常是将多层次的、有不确定性的模型、时变性、非线性等复杂任务作为主要控制对象。 (4)传统控制通过运动学方程、动力学方程及传递函数等数学模型来进行系统描述。相较而言,智能控制系统把对数学模型的描述、对符号和环境的识别以及数据库和推力器的设计等方面设为重点。

机电大作业

新型购物车 姓名:冯静学号:201003508102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主要有以下功能: 1、可以带着顾客找到索要商品的所在地。 2、速度可以根据个人行走的速度自行调整,也可以由顾客自己提供动力源。 3、自动刷条码并结账,找零钱。 4、结完帐后带顾客出门并到原来位置等待顾客拿出东西。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广大消费者购物需求,连锁超市,便利店等购物形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但在超市购物中,特别是在规模大、品种多的大型超市中,顾客时常找不到欲购买的商品的位置,了解超市的商品广告及打折信息也很不方便,直接影响到顾客购物情趣和超市营业额。另外,收银台结帐也是一大瓶颈,每逢周六、日,收银台处的长龙也着实让人望而却步。因此研发基于STC89C516单片机的超市智能购物车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使顾客可自行查询商品信息及位置、并带有一个速度和位置可控的伺服电机,能够自动带着顾客找到顾客需要的商品,进而扫描欲购物品条码,购物车能自动显示所购物品总价,并自动结账和找零,大大节省购物时间和结算时间,真正让消费者体会到超市购物的便利。利用自动确定位置的功能,还可用于超市理货,图书馆理书,以及餐厅能需要传东西的服务场所。 主要分为以下系统模块: 1、液晶显示及按键输入。 2、位置确定及控制电机到相应的位置。 3、扫描记录并显示总价。 4、结账安全系统解除。 在普通购物车上配备一套电子设备,购物车前端有—个微小的电子显示屏,顾客可以在上面查询欲购买的商品,然后根据数据库存储的相关信息指出商品在超市中的位置,从而使顾客快捷地找到商品。找到商品后顾客如果决定购买则可用购物车上配备的条形码识读器对商品进行自行扫描,价格将直接计人总价。在顾客购买完毕之后,可将购物清单无线发送至超市主机以方便超市进行备份、核对。并利用自动售货机支付技术,进行付款和安全解除。本文选择一种选进的技术,即建立基于GSM和RF网络、银行支付的自动售货系统。该系统以客户端手机为平台,实现与自动售货机进行信息的识别和交互,并详述描述系统各部分的实现方法、主要的硬件电路以及RFID驱动的实现,完成了自动售货功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主要的硬件的基本框架即实现如下: 1、单片机终端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 自机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始了,只是出现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出现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机电一体化”之后有了明显的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历程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机电一体化”历史的第一页。2.微电子技术为“机电一体化”带来勃勃生机。3.可编程序控制器,“电力电子”等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坚强的基础。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机电一体化”跃上新的台阶。(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此,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的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发展的重要趋势。2.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亢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成“自律分配系统”。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做出不同的反应。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息,在总的前提下,具体“行动”是可以改变的。这样,既明显的增加了系统的适应能力,有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3.全球信息化——智能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主要是受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除此以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单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复杂的,有较多亢余度的双向联系。 4.仿生物系统化。今后的机电一体化装置对信息的依赖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时却是稳定的。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当控制系统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控制系统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仿生学研究领域中已发现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提供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入研究。这一研究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软件一体,不可分割。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发展趋势,但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实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控制器了。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结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发展方向。(参考北京大学一篇机电一体化论文的内容) 机电一体化产品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发展“机电一体化”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更新换代。前者是面上的工作,普及工作;后者是提高工作,深层次工作。 我国认为机械发展新阶段是机电一体化阶段。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的统称,并把柔性制造系统和计算机集成自造系统等先进自造技术的生产的生产线和制造也包括在内,发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含义。机电一体化包括六大类共性关键技术:精密机械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系统总体技术。对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一种认识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应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产生出来的新一代的机电产品。这种认识的核心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必须是由计算机控制的伺服系统”。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浅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 由于受传统机械理念的影响和约束,我国在机电一体化的应用方面始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机电一体化技术并没有完全改变传统机械的弊端,因此,不断的改革并且创新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目前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更好的实现机电一体化的创新,我们必须要不断的发展新技术,加大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 标签:机电一体化;创新;发展方向 一、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 当今,世界上的经济竞争十分的激烈,我国在工业制造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只有将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入到工业行业的制造中,才会提高我国科技的技术含量,打破传统的工业行业中存在的成本高、技术含量较低的不良现象。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最初的阶段是简单的机械与电子的融合,在机电一体化的最初阶段人们只是具有了电子与机械相结合来运用的简单的构想,只是停留在理论思想方面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实现电子与机械的相互融合。第二段时期主要是技术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出现了很多的理论思想,虽然电子技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把理论思想应用在实践中也仍然不能实现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融合。第三阶段就是电子技术朝着智能化的发展方向而发展。当今社会,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等无不在提醒着我们这是一个智能化的世界。计算机信息技术、红外线感应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提供了相应的知识理论。目前,机电一体化在社会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已经实现了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 二、机电一体化的创新 (一)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 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支持下,产品的功能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即使是单一的产品由于功能的多样化,从而实现了能够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的目标。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创新的投入资金规模相对来说较小,商家只需要将很少一部分的资金投入于扩大机电一体化的使用范围,那么企业就可以实现智能化生产的目标,从而在市场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总之,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的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更是社会层面的需求。 (二)产品结构的创新 产品结构的创新是产品创新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机电一体化产品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产品结构上的创新。产品结构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传动方式、物理机械结构、动力装置以及周边设备搭接形式等方面的创新。对于产品

智能控制及机电一体化分析

智能控制及机电一体化分析 在现代工业的生产过程中,因为生产对象在特点及结构上的不同,使机电一体化系统的构建遇到了瓶颈。智能控制对于机电一体化系统具有极大的意义,使过去遇到的技术行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使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那么什么是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系统具体还包括哪些?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又具备哪些用处?下文将对此进行详细的阐述。 1什么是智能控制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主要由两种不同的设备构成:即对外部环境进行监测的系统以及传感设备。外部传感等设备可以监测周围环境的变化并分析得出相关数据信息,犹如人类的大脑,在感应到数据发生变化之后,能够把变化的情况及时反馈给控制设备,使被感知到的外部因素得以被分析处理。与此同时,智能系统还可以对控制决策进行处理及规划,并把信息保存起来。 2智能控制系统都包括哪些 智能控制系统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只有与完善的控制系统进行有效配合,才能彻底实现机电一体化。当下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控制系统应运而生,而不同的控制系统其控制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而其中属下面两种智能控制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1)专家控制系统。专家控制系统主要就是把人类的经验及与人类类一样的技能录入到电子计算机当中,根据预定好的程序对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操作。(2)神经网络系统。神经网络系统和另外的系统一起被运用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这种技术相当于对人进行模仿且进行分散式处理,它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并且能够自我操作。 3智能系统和传统系统的不同 (1)智能控制系统属于一种较新的控制系统,传统的控制技术也是智能控制技术中的一种。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对系统控制彻底进行优化,而普通的控制系统只是单一的对系统进行控制。智能控制系统的构架与普通的系统相比更加开放,因此实现了普通控制架构很难达到的信息处理能力。(2)智能控制属于一种多项目、多学科的技术,其理论涉及了人工智能、自动控制技术以及信息学科等方面,而普通的控制理论仅仅是以单纯的反馈控制理论作为依据。(3)智能控制技术主

机器人大作业

IRB1600型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及仿真

目录 1.引言................................................................................................................ - 2 - 1.1 ABB公司简介.................................................................................... - 3 - 1.2ABB发展历史 .................................................................................... - 4 - 2. IRB1600 ........................................................................................................ - 5 - 2.1 IRB1600的资料................................................................................. - 6 - 2.2建立基于D-H方法的连杆坐标系 ................................................... - 8 - 2.3建立六自由度点焊机器人的运动学方程....................................... - 10 - 3. 虚拟样机的建立........................................................................................ - 12 - 3.1 导入.................................................................................................. - 12 - 3.2 添加约束副...................................................................................... - 13 - 3.3 基于ADAMS的机器人运动学仿真 ............................................. - 14 - 4. 结语............................................................................................................ - 18 - 5. 参考资料.................................................................................................... - 19 -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摘要: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 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并且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关键词: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机电一体化,工作任务 核心提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并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二、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探究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机电一体化系统也在飞速发展。机电一体化 技术越来越成熟。本文主要论述了机电一体化系统中智能控制的应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系统;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接口技术、机械 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只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 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与组成要素及原则 机电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一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二是机械技术;三 是自动控制技术;四是系统技术;五是传感检测技术。 机电一体化的组成要素包括:一是结构组成要素;二是动力组成要素;三是运动组成要素;四是感知组成要素;五是职能组成要素。 机电一体化的四大原则包括:一是运动传递;二是能量转换;三是结构耦合;四是信息 控制。 二、智能控制的概述 (一)智能控制的含义 所谓智能控制,就是指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主地驱动智能机器实现控制目标的自动 控制技术,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的控制只是智能控制中的一个组 成部分,是智能控制最底层的阶段。智能控制是由多个学科相互交叉所形成的学科,它的理 论基础包括信息论、自动控制论、运筹学及人工智能等内容。 (二)智能控制的特征 智能控制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智能控制的核心在高层控制;二是智能控制器具有非线性 特性;三是智能控制具有变结构特点;四是智能控制器具有总体自寻优特性;五是智能控制 系统应能满足多样性目标的高性能要求;六是智能控制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七是智能控制 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三)智能控制的类型 智能控制的类型包括:一是分级递阶控制系统;二是专家控制系统;三是集成混合控制;四是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系统;五是模糊控制系统;六是学习控制系统;七是进化计算与遗传 算法;八是组合智能控制方法等。 (四)智能控制发展的趋势 智能控制系统具有极强的学习功能、组织功能及适应性功能,其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广 泛应用是当前智能控制的一大发展趋势。模糊系统、遗传算法、专家系统及神经网络是应用 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最常见的四种技术,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智能控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一)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应用 机械制造是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最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就是将智能 控制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技术有机结合,向智能机械制造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利用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取代一部分脑力劳动,从而模拟人类制造机械的活动。同时,智能控制技 术利用神经网络及模糊系统计算的方法对机械制造的现状进行动态地模拟,通过传感器融合 技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预处理,从而修改控制模式中的参数数据。在此过程中利用神经网络 技术中的并行处理与学习功能将一些残缺不全的信息进行有效处理,利用模糊系统所特有的 模糊关系与模糊集合等特征,可以将一些模糊的信息集合到闭环控制中的外环决策机构来选 取相应的控制动作。智能控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领域包括:机械故障智能诊断、机械制造 系统的智能监控与检测、智能传感器及智能学习等。 (二)智能控制在数控领域中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大作业

某车床进行数控改造,其小拖板结构简图如图所示,已知进给系统行程为200mm ,快速移动的最大速度为1.2m /min ,最大切削进给速度为0.25m /min , 溜板和刀架的质量为20kg 。滚珠丝杠的导程0l =6mm ,试回答和计算下列问题: 图 数控车床小托板系统简图 1. 本设计系统中的计算机拟采用PLC ,请简述其特点。(6分) (1)可靠性高。 (2)适应性强,应用灵活。 (3)编程简单、容易掌握。 (4)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方便,工作量少 (5)维修方便。 (6)体积小,能耗低 2. 本设计系统中拟选择反应式三相步进电机驱动,请简述其工作原理。(6分) 设步进电机的三项分别是A 、B 、C ,将电脉冲加到A 相 ,A 相产生磁通,并对转子产生磁拉力,l 、3两个齿与定子的A 相磁极对齐。而后再将电脉冲通入B 相励磁绕组,B 相磁极便产生磁通 。使转子2、4两个齿与定子B 相磁极对齐。如果按照A →B →C →A 的顺序通电,转子则沿反时针方向一步步地转动。 3. 本设计系统中的传感器拟采用光栅传感器,请简述该传感器的特点。(6分) ①精度高。 ②可用于大量程测量兼有高分辨力; ③可实现动态测量,易于实现测量及数据处理的自动化; F y F x

④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⑤高精度光栅制作成本高, 4.对于初步选用的反应式三相步进电机,假设其步距角为0.6o/1.2o,采用三项六拍的通电方式工作,脉冲当量δ为0.005mm ,,请计算传动链中的传动比i 。(8分) 根据题意:2005 .03606 6.036000 =??= =δ αl i 5.设工作时丝杠轴向切削分力为N F y 1304=,垂直切削分力为N F x 3.1779=,传动系统的总效率为85.0=η。 (1) 计算切削负载力等效到电机轴的等效力矩).(m N T F eq 。 (8分) ).(1).(100085 .0214.326 3.177920m N mm N i l F T x F eq ==????=???= ηπ (2) 根据加工需要,选择燕尾形导轨,在良好的润滑情况下,其摩擦系数为0.1,计算切削 运行时摩擦负载力等效到电机轴的等效力矩).(m N T c eq 。 (8分) 摩擦阻力)(1501.0)13048.920()(N F Mg F x c =?+?=+=μ ).(0843.0).(3.8485 .0214.326 15020m N mm N i l F T c c eq ==????=???= ηπ (3) 齿轮21,Z Z 的转动惯量为241106.1Kgm J z -?=,242104.6Kgm J z -?=,丝杠的转动惯量 23102.1Kgm J s -?=。求机械系统等效到电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量eq J 。(20分) 根据题意:22222 122 121212121Mv J J J J s s s Z m Z m eq +++=ωωωω 又:m m s i ωωω4 1 = = π ωπω820 0l l v m s ==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软件

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软件 摘要:提出目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软件系统设计上存在的若干问题,结合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趋势,借鉴软件工程学的方法和理论,在理论上提出若干可行的解决方法,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软件系统设计具有指导意义。并对未来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软件系统设计方向展望.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软件工程引言随着机电一体化的进程加快 加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在很多机电一 体化系统的设计中,设计者对软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片面的理解,软件设计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因素,甚至有些存在严重的不足。本文就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软件系统的开发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对软件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发展进行了一些展望。1 机电一 体化系统中软件系统的重要性20世纪70~80年代为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蓬勃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在机电一体化系统发展中,智能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 机电一体化建设中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 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上看,计算机技术始终处于 一个关键的位置,是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进程中的关键纽带。然而,计算机只是一个软件运行的平台,它所提供的是高效率的数据处理,而真正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起作用并控制计算机做有效工作的则是凝结了人们智慧结晶的各类软件。.一些大型的并且独立的软件(比如:pro/e、AuIoa气D、ANSYS等)并不在这篇文章的讨论之中。虽然它们在机 电一体化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发展地相当成熟,但本文所讨论的是针对那些具体的工程中,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设计中,为了满足具体工程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和细节而需要我们独立开发和设计的软件系统。 2 当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软件系统存在的问题随着机电一体化系统的飞速发展,软件系统的发展并没有跟上其步伐。相比程序语言的发展和软件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中,则更显落后。主要表现在:2.1 编程语言不 够强大目前,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大量应用的还是汇编语言和C语言,C++ 语言应用也很广泛,所用的开发平台无外乎BC、TC、VC等。之所以说其不够强大,并 非指这些语言本身不能够胜任目前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要求。相反,它们在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中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这也是这些语言得以存在并还将继续存在的原因。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编程语言的迅速发展状况。例如JAvA和例等,各类功能更加强大的开发平 台如:JBuilder、.N1玎的出现。虽然这些语言和平台还不能很好的适用在机电一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现状发展趋 论文摘要: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此简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背景,综述国内外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以“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1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的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及电力电子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要求,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系。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也就是说,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智能化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2)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予很大的关注和支持。(3)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入“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日本等先进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2012 年秋季学期本科生课程考核 (读书报告、研究报告) 考核科目: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学生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学生所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学生姓名:王杨扬 学号:1090810216 考核结果阅卷人

智能控制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 摘要:摘要:智能控制技术与系统是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智能控制技术通过自动化控制解决了时变性、非线性、多层次性等复杂的控 制问题,提升了机电一体化系统的运行模式,而智能控制策略在机电一体化 系统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本文分析总结了当前机电系统智能控制的发 展状况。从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智能控制策略进行探讨和分析,希望对智能 控制系统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字: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神经网络控制;模糊控制 一、关于机电一体化的概述 1.1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所谓机电一体化,又称机械电子学,是指将电工电子技术、信息技术、 接口技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只技术 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1.2机电一体化发展现状 从时间及发展程度来看,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初级阶段。20 世纪60 年代以前,机电一体化被看做为第一发展 阶段,也就是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人们开始把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应用 到机械加工中,并以此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而这样一种技术结合往往是 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自发完成的。 (2)蓬勃发展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是在20 世纪70-80年代,在这个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机电一体 化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微型计算机技术以及大规模、超大规模集 成电路技术的出现,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支持。 (3)深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指的是20 世纪90 年代后期,机电 一体化技术得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伴随着光学和通信领域发展到了空前高度,其相关技术被引进到进机电一体化,即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微机电一体 化技术;由于光纤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神经网络技术领域已经取得了巨 大的进步,这就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机电一体化系统

机电一体化系统 多选题 CNC控制体统综合应用了()技术。正确答案:ABCD CNC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FR-A500变频器常用的外置选件可能有()。正确答案:ABCDE PLC常用的编程元件有()。正确答案:ABCDE PLC可以分为()结构形式。正确答案:ABCDE PLC指令分为()。正确答案:ABCD 步进电机可以为()。正确答案:ABCDE 采用PWM技术的逆变器具具有()特点。正确答案:ABCD 齿轮传动的优点有()。正确答案:ABCDE 当PLC用于开关量逻辑程序控制时,其执行过程可分为()。正确答案:ABCDE 电力电子器件有()特点。正确答案:ABCDE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包括()。正确答案:ABCDE 多选题 工业上所使用的机电一体化控制系统一般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 光电编码器的信号输出形式有()。正确答案:ABCDE 光电编码器的信号输出形式有()。正确答案:ABCDE 光栅内部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E 滚珠丝杠副的有点有()。正确答案:ABCDE 恒量PLC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正确答案:ABCD 机电一体化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机电一体化的优点有()。正确答案:ABCD 基本单元加扩展型PLC是机电一体化产品常用的PLC,它由()组成。正确答案:ABCDE 交流电机具有()优点。正确答案:ABCDE 交流伺服驱动器常用的DO信号有()。正确答案:ABCDE 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硬件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开环CNC属于经济性产品,一般无内置PLC,I/O信号直接连接到CNC的接口上,通常需要()基本输入信号。正确答案:ABCDE 气动控制系统有一些基本的回路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数控机床种类繁多,包括()。正确答案:ABCDE 无论就爱那个一个系统分解为多少子系统,都必须具备()基本要素,才能称之为“机电一体化系统”,否则只能是一正确答案:ABCD 下列哪些属于FX系列PLC计数器()。正确答案:ABCDE 现代工业自动化技术的4大支柱是()。正确答案:ABCD 直线滑动导轨的截面形状常用的有()。正确答案:ABCD 单选题: ∑Ⅱ操作单元分为()个区域。正确答案:B ∑Ⅱ操作单元分为()种显示模式。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2,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3,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B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4,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C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05,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D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30,其对应报警名称为()。正确答案:A ∑Ⅱ系列驱动器报警显示为A.32,其对应报警名称为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大作业

6011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基础大作业 责任教师高秋红 学校:北京一轻高级技术学校学号:111100140 姓名: 一、基础知识题(每题10分,共40分) 1.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定义?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分类? 答: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机械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 按发展水平分:功能附加型初级系统,功能代替型中级系统,机电融合型高级系统 按应用分:民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办公机电一体化产品和产业机电一体化产品 2. 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组成要素?试分析试说明图中的各个部分分别属于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哪一基本结构要素。 答:按照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基本结构要素,图示数控机床的各个部分归类如下:(1)控制及信息处理单元:键盘、计算机、显示 (2)测试传感部分:光电编码器、信号处理 (3)能源:电源 (4)驱动部分:功放、电机 (5)执行机构:联轴器、齿轮减速器、丝杠螺母机构、工作台

3. 为什么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精度? 机电一体化技术使机械传动部分减少,因而使机械磨损,配合间隙及受力变形等所引起的误差大大减少,同时由于采用电子技术实现自动检测,控制,补偿和校正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从而提高精度。 4.简述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 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的工程路线(主要步骤):拟定产品开发目标和技术规范;收集资料,市场分析,可行性分析和技术经济性分析;总体方案设计;总体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方案的评审和评价;试制样机;样机实验,测试;技术评价与审定;小批量生产;试销;正常生产;销售。 二、综合分析设计题(60分) 1.已知电机驱动的三自由度位置控制系统,单个自由度的驱动系统如图所示。要求: (1)说明单自由度驱动系统的两种测量方案;(20分) 要求给出传感器的类型及具体安装位置。 (2)确定整个系统的控制方案、画出控制系统原理图。(40分) 要求写出两种控制方案,方案一使用工业PC机完成系统的控制和方案二使用单片机完成系统的控制。 解:依题意有两种测量方案 1)高速端测量方案: 传感器安装在电机的尾部,通过测量电机的转角实现工作台位移的间接测量。可选用光电编码器式传感器或者磁电式编码器。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第二章、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 (6) 第一节、全息系统化 (6) 第二节、微型机电化 (7) 第三节、光机电一体化 (8) 第四节、产品网络全球化 (8) 第五节、产品绿色化 (8) 第六节、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 (9) 第三章、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0) 第一节、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0) 第二节、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11) 第四章、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12) 第一节、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12) 第二节、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12) 第三节、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13) 第四节、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13)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6)

摘要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系统

第一章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门自成一体的新型学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必将被赋一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汁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 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终达到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就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 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 仍属传统机械, 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现。但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个阶段。 世纪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 在这一时期, 人们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