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选修之链接高考:光

选修之链接高考:光

选修之链接高考:光
选修之链接高考:光

光学

链接高考

2010年高考新题

1.2010·重庆·20如题20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折射率为2的玻璃柱体,

其横截而是圆心角为90o,、半径为R的扇形OAB、一束平行光平行于横截面,

以45o入射角射到OA上,OB不透光,若考虑首次入射到圆弧AB上的光,则

AB上有光透出的部分的弧长为

A. 1/6 πR

B. 1/4πR

C. .1/3 πR

D. 5/12 πR

2.2010·全国卷Ⅰ·20某人手持边长为6cm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与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4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0 m,发现用这个镜子长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约为

A.5.5m B.5.0m C.4.5m D.4.0m

3. 2010·全国卷Ⅱ·20频率不同的两束单色光1和2 以相同的入射角从同一点射入一厚玻璃板后,其光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色光1的波长小于单色光2的波长

B.在玻璃中单色光1的传播速度大于单色光2 的传播速度

C.单色光1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小于单色光2通过玻璃板所需的时间

D.单色光1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单色光2从玻璃到空气的全反射临界角4.2010·北京·14对于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在相同介质中,绿光的折射率最大

B.红光的频率最高

C.在相同介质中,蓝光的波长最短

D.黄光光子的能量最小

5.2010·江苏物理·12(B)(1)激光具有相干性好,平行度好、

亮度高等特点,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面关于

激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激光是纵波

(B )频率相同的激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波长相同 (C )两束频率不同的激光能产生干涉现象

(D )利用激光平行度好的特点可以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

(2)如图甲所示,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激光的波长为5.30×7

10-m,屏上P 点距双缝1s 和2s 的路程差为7.95×7

10-m.则在这里出现的应是 (选填“明条纹”或“暗条纹”)。现改用波长为6.30×7

10-m 的激光进行上述实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则屏上的条纹间距将

(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

(3)如图乙所示,一束激光从O 点由空气射入厚度均匀的介质,经下表面反射后,从上面的A 点射出。已知入射角为i ,A 与O 相距l,介质的折射率为n,试求介质的厚度d.

6. 2010·新课标·33(1)如图,一个三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ABC ,A ∠为直角.此截面所在平面内的光线沿平行于BC 边的方向射到AB 边,进入棱镜后直接射到AC 边上,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该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__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

2

B 、32 D 7.2010·海南物理·18(1)一光线以很小的入射角i 射入一厚度为d 、折射率为n 的平板玻璃,求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距离(θ很小时.sin ,cos 1θθθ==)

2009年高考题

1.(09·全国卷Ⅰ·15)某物体左右两侧各有一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两

平面镜相互平行,物体距离左镜4m,右镜8m,如图所示,物体在左镜

所成的像中从右向左数的第三个像与物体的距离是()A.24m

B.32m C.40m D.48m

2.(09·全国卷Ⅱ·21)一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其中ABC为直角三

角形(AC边末画出),AB为直角边 ABC=45°;ADC为一圆弧,其

圆心在BC边的中点。此玻璃的折射率为1.5。P为一贴近玻璃砖放置的、

与AB垂直的光屏。若一束宽度与AB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从AB边垂直

射入玻璃砖,则()

A. 从BC边折射出束宽度与BC边长度相等的平行光

B. 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小于AB边的长度

C. 屏上有一亮区,其宽度等于AC边的长度

D. 当屏向远离玻璃砖的方向平行移动时,屏上亮区先逐渐变小然后逐渐变大

3.(09·上海物理·6)光电效应的实验结论是:对于某种金属()A.无论光强多强,只要光的频率小于极限频率就不能产生光电效应

B.无论光的频率多低,只要光照时间足够长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C.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强度越弱,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小

D.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频率越高,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

4.(09·上海物理·10)如图为双缝干涉的实验示意图,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可改用长更___________(填长、短)的单色光,或是使双缝与光屏间的距离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

5.(09·广东物理·4)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

B .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

C .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

D .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6.(09·广东物理·14)(1)在阳光照射下,充满雾气的瀑布上方常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是太阳光射入球形水珠经折射、内反射,再折射后形成的。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不同介质的 上,不同的单色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不同。

7.(09·上海·6)英国科学家瑞利于1871年证明:一束光穿过大气x 距离后,其强度从0I 下降为()I x 的公式为0()ax

I x I e

-=,其中4

24

2|1|3n c N

ωαπ=-叫做吸收系数,式中ω为光的频率,c 为光速,标准状况下,19

2.6910N =?个/厘米3

,4

1 2.7810n --=?。定义

1A α-=,叫做衰减长度,它表示光经过A 距离后其强度降低到原来的1

0.368e

=。根据以

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 )

A .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红光

B .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紫光

C .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黄绿光

D .不同颜色的光衰减程序基本相同

8.(09·宁夏·36)(1)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入选项前的字母,有填错的不得分)( )

A .极限频率越大的金属材料逸出功越大

B .只要光照射的时间足够长,任何金属都能产生光电效应

C .从金属表面出来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这种金属的逸出功越小

D .入射光的光强一定时,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

9.(09·天津·7)已知某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对红光的折射率大,则两种光 ( )

A.在该玻璃中传播时,蓝光的速度较大

B.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该玻璃中,蓝光折射角较大

C.从该玻璃中射入空气发生反射时,红光临界角较大

D.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蓝光的相邻条纹间距较大

10.(09·四川·21)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横截面为半圆环的均匀透明柱体,其内圆半径

为r ,外圆半径为R ,R 。现有一束单色光垂直于水平端面A 射入透明柱体,只经过两次全反射就垂直于水平端面B 射出。设透明柱体的折射率为n ,光在透明柱体内传播的时间为t ,若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 )

A. n

B. n 可能为2

C. t

D. t 可能为4.8r c

11.(09·重庆·21)用a 、b 、c 、d 表示四种单色光,若( ) ①a 、b 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a 的临界角小于b 的临界角;

②用b 、c 和d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c 的条纹间距最大 ③用b 、d 照射某金属表面,只有b 能使其发射电子。 则可推断a 、b 、c 、d 可能分别是

A .紫光、蓝光、红光、橙光

B .蓝光、紫光、红光、橙光

C .紫光、蓝光、橙光、红光

D .紫光、橙光、红光、蓝光

12.(09·福建·13)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 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 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 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13.(09·浙江·18)如图所示,有一束平行于等边三棱镜截面ABC 的单色光从空气射向

E 点,并偏折到

F 点,已知入射方向与边AB 的夹角为o 30=θ,E 、

F 分别为边AB 、BC 的中点,则( )

A .该棱镜的折射率为3

B .光在F 点发生全反射

C .光从空气进入棱镜,波长变小

D .从F 点出射的光束与入射到

E 点的光束平行 二、非选择题

14.(09·山东·37) (物理——物理3-4)(2)一束单色光由左侧时的清水的薄壁圆柱比,图2为过轴线的截面图,调整入射角α,光线拾好在不和空气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已

知水的折射角为3

4,α的值。

15.(09·江苏物理·12.B )(1)如图甲所示,强强乘电梯速度为0.9c (c 为光速)的宇宙飞船追赶正前方的壮壮,壮壮的飞行速度为0.5c ,强强向壮壮发出一束光进行联络,则壮壮观测到该光束的传播速度为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 )0.4c (B )0.5c (C )0.9c (D )1.0c

(3)图丙是北京奥运会期间安置在游泳池底部的照相机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相机的镜头竖直向上。照片中,水利方运动馆的景象呈现在半径11r cm =的圆型范围内,水面上的运动员手到脚的长度10l cm =,若已知水的折射率为4

3

n =,请根据运动员的实际身高估算该游泳池的水深h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6.(09·江苏物理·12.C )(3)试通过分析比较,具有相同动能的中子和电子的物质波波长的大小。

17.(09·海南物理·18.(1))如图,一透明半圆柱体折射率为2n =,半径为R 、长为L 。一平行光束从半圆柱体的矩形表面垂直射入,从部分柱面有光线射出。球该部分柱面的面积S 。

18.(09·海南物理·19)(I )已知:功率为100W 灯泡消耗的电能的5%转化为所发出的可见光的能量,光速8

3.010/c m s =?,普朗克常量34

6.6310J s h -=??,假定所发出的可

见光的波长都是560nm ,计算灯泡每秒内发出的光子数。

19.(09·宁夏·35.(2))一棱镜的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

∠A=30o ,斜边AB =a 。棱镜材料的折射率为n =

。在此截

面所在的平面内,一条光线以45o 的入射角从AC 边的中点M 射入棱镜射出的点的位置(不考虑光线沿原来路返回的情况)。

参考答案:

2010年: 1.【答案】B

【解析】根据折射定律,r

sin 45sin 2?

=

可得光进入玻璃后光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过O 的光线垂直入射到AB 界面上点C 射出,C 到B 之间没有光线射出;越接近A 的光线入射到AB 界面上时的入射角越大,发生全反射的可能性越大,根据临界角公式2

1sin =

C 得临界角为45°,如果AB 界面上的临界点为

D ,此光线在AO 界面上点

E 入射,在三角形ODE 中可求得OD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80°-(120°+45°)=15°,所以A 到D 之间没有光线射出。

由此可得没有光线射出的圆弧对应圆心角为90°-(30°+15°)=45°,为1/4πR 。 2.【答案】B

【解析】如图是恰好看到树时的反射光路,由图中的三角形可得

0.4m 0.4m

6cm 眼睛距镜的距离眼睛距镜的距离树到镜的距离镜高树高+=,即

0.4m 0.4m

.06m 0+=

L H

。人离树越远,视野越大,看到树所需镜面越小,同理有0.4m

6m

0.4m .05m 0++=L H ,

以上两式解得L =29.6m ,H =4.5m 。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平面镜的反射成像,能够正确转化为三角形求解

3.

4.【答案】C

【解析】红、黄、绿、蓝四种单色光的频率依次增大,光从真空进入介质频率不变,B 错。由色散现象同一介质对频率大的光有大的折射率,A 错。频率大的光在真空中和介质中的波长都小,蓝光的波长最短,C 正确。频率大,光子能量大,D 错。 5.答案:

6.答案:A

解析:根据折射率定义有,2sin 1sin ∠=∠n ,13sin =∠n ,已知∠1=450

∠2+∠3=900

,解得:

n=

2

7.【答案】(1)n d

i n -

【解析】如图,设光线以很小的入射角i 入射到平板玻璃表面上的A 点,折射角为γ

,从平板玻璃另一表面上的B 点射出。设AC 为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由折射定律和几何关系可知,它与出射光线平行。过B 点作BD AC ⊥,交AC 于D 点,则BD 的长度就是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距离,由折射定律得

sin sin i

n γ=

① 由几何关系得

BAD i γ∠=-

cos d

AB γ=

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距离为

sin()BD AB i γ=-

当入射角i 很小时,有

sin ,sin ,sin(),cos 1i i i i γγγγγ==-=-=

由此及①②③④式得 (1)n d

BD i n -=

2009年:

1.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从右向左在左镜中的第一个像是物体的像距离物体8cm,第二个像是物体在右镜所成像的像,第3个像是第一个像在右镜中的像在左镜中的像距离物体为32cm.

2.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宽为AB 的平行光进入到玻璃中直接射到BC 面,入射角为45o

>临界角5

.11

arcsin

=θ,所以在BC 面上发生全反射仍然以宽度大小为AB 长度的竖直向下的平行光射到AC 圆弧面上.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到在屏上的亮区宽度小于AB 的长度,B 对.D 正确。

3.解析:每种金属都有它的极限频率0ν,只有入射光子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0ν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且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则产生的光子数越多,光电流越强;由光电效应方程

0k E h W h h ννν=-=-,可知入射光子的频

率越大,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越大,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所以AD 正确。 4.答案:长,增大。

解析:依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规律L

x d

λ?=

,可知要使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大,需要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应将增大双缝与屏之间的距离L 。

5.解析: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A 正确;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依据光电效应方程0k E h W h h ννν=-=-可见只有当入射光子的频率大于极限频率时才可能发生光电效应,B 错误,C 错误,D 错误。

6.答案:(1)界面,传播速度

7. B

8. A

9. 解析:由n

C

v =

可知,蓝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大,蓝光的速度较小,A 错;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蓝光的折射率大,向法线靠拢偏折得多,折射角应较小,B 错。从玻璃射入空气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由公式n

C 1

sin =

可知,红光的折射率小,临

界角大,C 正确;用同一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由公式λ?d

L

x =可知蓝光的波长短,相邻条纹间距小,D 错。

10.解析:只经过两次全反射可知第一次入射角为45°,反射光路图如右图所示。根据全反射可知临界角C ≤45°,再根据n =

1

sin C

可知n

光在透明柱体中运动路程为L =4r ,运动时间为t =L/V =4nr/c ,则t ≥

,CD 均错。 11. A

12. 解析: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薄膜干涉现象,A 错;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折射形成的色散现象,B 错;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像是利用光的全反射现象,C 错;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D 对。 13.解析:在E 点作出法结线可知入射角为60o ,折射角为30o ,折射率为3;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在BC 边上的入射角小于临界角,不会发生全反射,B 错;由公式n

空气

介λλ=

可知C 对;三棱镜两次折射使得光线都向底边偏折,不会与入射到E 点的光束平行,故D 错。

14.解析: (2)当光线在水面发生全放射时有1

sin C n

=

,当光线从左侧射入时,由折射定律有

sin sin()

2

n C απ

=-

,联立这两式代入数据可得sin α=

考点:光的折射和全放射

15.答案:(1)D ;(3)设照片圆形区域的实际半径为R ,运动员的实际长为L 折射定律

?=sin90nsin α

几何关系l

L r R h R R =+=

,

sin 2

2α 得r l

L n h ·12-=

取m L 2.2=,解得)(1.2m h =(m 6.2~6.1都算对) 解析:(1)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在任何参考系中,光速不变。D 项正确。

(3)根据题意能画出光路图,正确使用物象比解决本题的关键。 设照片圆形区域的实际半径为R ,运动员的实际长为L ,光路如图: 折射定律 ?=sin90nsin α

几何关系 l

L r R h R R =+=

物象比

,sin 2

2α 得r l

L

n h ·12-=

取m L 2.2=,解得)(1.2m h =

(本题为估算题,在取运动员实际长度时可以有一个范围,但要符合实际,故求得h 值可以不同m 6.2~6.1均可) 16答案:(3)粒子的动量 k mE p 2=,物质波的波长p

h

=

λ,由c n m m <,知c n p p <,则c n λλ<。

解析:(3)物质波的的波长为p

h

=

λ,要比较波长需要将中子和电子的动量用动能表示出来即k mE p 2=

,因为c n m m <,所以

c n p p <,故c n λλ<。

17.解析:半圆柱体的横截面如图所示,'OO 为半径。设从A 点入射的光线在B 点处恰好满足全反射条件,由折射定律有

s i n

1n θ= 式中,θ为全反射临界角。由几何关系得

'OO B θ∠ ②

2'S RL O OB =?∠ ③

代入题所给条件得

3

S RL π

=

18.解析:(I )一波长为λ光子能量为 y hc

E λ

=

设灯泡每秒内发出的光子数为n ,灯泡电功率为P ,则

kP n E

=

式中,5%k =是灯泡的发光效率。联立①②式得 kP n hc

λ

= 代入题给数据得

191

1.410s n -=? 19.解析:

设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由折射定律得

sin sin i

n r

= ① 由已知条件及①式得

030r = ②

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右侧,光路图如图1所示。设出射点为F ,由几何关系可得

3

8

AF a = ③

即出射点在AB 边上离A 点3

8

a 的位置。

如果入射光线在法线的左侧,光路图如图2所示。设折射光线与AB 的交点为D 。 由几何关系可知,在D 点的入射角

060θ= ④

设全发射的临界角为c θ,则

1

sin c n

θ=

⑤ 由⑤和已知条件得

045c θ= ⑥

因此,光在D 点全反射。

设此光线的出射点为E ,由几何关系得

∠DEB=0

90

a 2BD AF =- ⑦

0sin30BE BD = ⑧

联立③⑦⑧式得

1

8

BE a ⑨

即出射点在BC 边上离B 点1

8

a 的位置。

链接高考

必修5 Unit 4课本要点链接高考 1. Never will Zhou Yang (ZY)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P26) 【考点】never表示“从来没有、根本没有”,是表示否定意义的副词。其置于句首时,用部分倒装句。 【考例】Never in my wildest dreams ______ these people are living in such poor conditions. (2006年安徽卷) A. I could imagine B. could I imagine C. I couldn’t imagine D. couldn’t I imagine 【简析】含有否定意义的副词或连词置于句首时,用部分倒装句,所以答案为B。 2. What do I need to take with me? (P26) 【考点】need表示“需要、必须”,作及物动词,通常在其后接动词不定式作宾语,但还可以接名词、代词或V-ing形式作宾语,接V-ing形式作宾语时,表示被动意义。 【考例】As a result of the serious flood, two-thirds of the buildings in the area ______. (2007年陕西卷) A. need repairing B. needs to repair C. needs repairing D. need to repair 【简析】本题考查need的用法及主谓一致。two-thirds of the buildings是主语,谓语动词应用复数,先排除B和C项;主语是repair所表示动作的承受者,在need之后应接V-ing形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完整版)

必修一(教案1)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 可见宇宙:天文学家把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叫“ 可见宇宙”或“已知宇宙”,其半径约200亿光年 (2)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9.4608×1012千米 (3)天体系统的形成及层次 ①形成:宇宙中的天体都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 形成天体系统 ②层次: 总星系 ??????? A :银河系????? B :太阳系????? C :地月系????? 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 (1) 组成:太阳系的中心天体为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包括行星、彗星和

其他小天体等。 (2)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A→H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八颗大行星。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①类地行星:水星、金 星、地球、火星 ②巨行星:木星、土星 (5)分类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④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性:地球是银河系中普通的成员。而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地球是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因此是宇宙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地球上所具备的生命存在的其他条件:(1)充足的水分;(2)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3)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四.运用拓展 1.天体的类型和分类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 ①自然天体: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最基本的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恒星。 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有很大的质量。 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行星:围绕恒星运行的天体,太阳系共有八大行星,体积、质量木星最大。 流星体:行星际空间的尘粒和固体小块。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摩擦形成流星现象。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流星群与地球相遇时,人们会看到某一区域某一时间流星数目显著增加,有时甚至像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大多数是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雨。 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高中政治必修一课件

第一章《生活与消费》 【一】学习目标及备考策略 1、根据考情,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根据学案自主完成小块知识串的整合。 2、重点培养“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能够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有关信息;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有针对性地调动各模块的知识并运用。 【二】考点主干知识解读梳理(请你运用尝试回忆法,默写填空,查漏补缺) 【热点追踪】---摘自2012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度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 严格控制“三公经费”,降低行政成本。实施结构性减税。------- 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好货币信贷供求---- 【小纸条:①纪念币可以再市场上流通吗?②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有何影响?】 2.信用工具与外汇 人民币 (有利于) 升值

6、消费类型及消费结构(注意选择题) (1)消费类型: 按消费方式分为:;按消费的对象分为;按消费的目的分为。

(2)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和增加,限制和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们提高,改善。 7、消费心理及树立正确消费观 ①正确消费观:量入为出,②;, ③理性消费;保护环境,④;,艰苦奋斗。 8、(提高)消费的作用(意义) 一、计算题公式总结篇: 1、现价值量=原价值量/现在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2、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现价值量=原价值量/(1—贬值幅度) 3、升值问题:谁升值,谁贵了。例如:原6.6元人民币=1美元若人民币升值10%, 则6.6元人民币=1×(1+10%)美元本外币间的汇率为1:8,则100元人民币=800外币 算一算: 1.、(2011安徽)假设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000亿元。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A、价值量降低 B、价值量提高 C、价格下跌 D、价格上涨 2、(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2009年某国甲产品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0年生产甲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甲产品2010年价格分别是() A 5元 6元 B 10元 12元 C 20元 24元 D 8元 16 3、(2010年全国文综)假设某企业2008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6元,产量为10万件。2009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元 A 4元 4元 60万元 B 6元 8元 90万元 C 4元 6元 90万元 D 8元 6元 120万元 4. (2011全国卷新课标)12.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产量为10万件。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A. 1452万元 B. 1320万元 C. 1210万元 D. 1100万元 5.如果以前一件人民币10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东盟成员国N国的关税为5%,本外币间的汇率为l:8。2010年该商品实行零关税,中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一件M商品在实行零关税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国的价格用N国货币单位表示分别为()A.80,84 B.84,80 C.84.64 D.84,100 二、函数题

高中物理-波粒二象性高考真题链接

波粒二象性高考真题链接 1.(全国卷Ⅱ)用波长为300 nm的光照射锌板,电子逸出锌板表面的最大初动能为 1.28×10-19J.已知普朗克常量为 6.63×10-34 J·s,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 m·s-1.能使锌产生光电效应的单色光的最低频率约为() A.1×1014 Hz B.8×1014 Hz C.2×1015 Hz D.8×1015 Hz 解析:选B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h c λ-hν0,代入数据 解得ν0≈8×1014 Hz,B正确. 2.(北京卷)2017年年初,我国研制的“大连光源”——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发出了波长在100 nm(1 nm=10-9 m)附近连续可调的世界上首个最强的极紫外激光脉冲,“大连光源”因其光子的能量大、密度高,可在能源利用、光刻技术、雾霾治理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一个处于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可以电离一个分子,但又不会把分子打碎.据此判断,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约为(取普朗克常量h=6.6×10-34 J·s,真空光速c=3×108 m/s)() A.10-21 J B.10-18 J C.10-15 J D.10-12 J 解析:选B能够电离一个分子的能量即为一个极紫外波段的光子所具有的能量 E=hν=h c λ=6.6×10- 34× 3×108 100×10-9 J≈2×10-18 J,B选项正确. 3.(上海卷)光子的能量与其() A.频率成正比B.波长成正比C.速度成正比D.速度平方成正比 解析:选A由E=hν、c=λν得E=hν=h c λ,可见光子的能量与其频率成正 比、与其波长成反比,A正确,B错误;由于任意能量的光子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都是相同的,故C、D错误. 4.(北京卷)光电管是一种利用光照射产生电流的装置,当入射光照在管中金属板上时,可能形成光电流.表中给出了6次实验的结果.

《波的图象》链接高考

高考题中的“波的图象”问题 高中物理中“波的图象”问题,是历年高考的热点。近两年随着高考的改革和命题的多元,“3+2”高考中的物理单科卷和“3+x”高考中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都有有关“波的图象”的题目。本文在对试题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解此类题的规律。 例1.选择题,4分 解析:由图可以读出:,4cm =λcm A 2=。但其周期和波速有多组解。 如波向x 正方向传播,则s T n 1)41(=+,s n T 1 44+=,( .3,2,1,0=n ),s cm n T v /14+==λ , ( .3,2,1,0=n )。 如波向x 负方向传播,则s T n 1)43(=+,s n T 3 44+=,( .3,2,1,0=n ),s cm n T v /34+==λ ,( .3,2,1,0=n )。 故本题应选A 、C 。 例2.选择题,5分

解析:由题意得出:s T 14=,所以s T 4=。由,441m m vt s =?==知当s t 4=时,波向右传播到e 点,又由T v λ =,得m vT 4==λ,可画出s t 4=时刻的波形 图。如下图中实线所示。再由题意可知,s t 5=时,波又向右传播了1m 而到达f 点,所以再画出s t 5=时刻的波形,如下图中虚线所示。 然后根据上图判断得出:在s t s 54<<这段时间内: (A ) 质点c 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逐渐增大,加速度逐渐增大; (B ) 质点a 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减小; (C ) 质点d 从最高点到平衡位置,所以向下运动; (D ) 质点f 到s t 5=时刻波刚传播到,故在s t s 54<<这段时间内,f 保持 静止。 所以,本题选A 、C 、D 。 例3.选择题,6分

高考地理真题-必修一

2012高考地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1)、地球运动 (大纲全国卷6~7 )6月上旬某地约5时(地方时)日出,据此完成1~2 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亚马孙河河口附近B.地中海沿岸C.北冰洋沿岸D.澳大利亚 2.6月份该地看到的日出和日落方向分别为 A.正东、正西B.东南、西南C.东北、西北D.东南、西北 (安徽卷文综30~31)图11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3~4题。 3. 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 5月1日 B. 6月1日 C. 7月1日 D. 8月1日 (北京卷文综1~)2012年7月27日~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运会将在英国伦敦举行。读图1,回答第5题。 5.在7、8月份,伦敦比北京 A.气温高,日较差大B.风小雾大,降水多 C.正午太阳高度角小D.日出晚,昼短夜长

(福建卷文综10~12)图5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MN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读图完成6~8题。 6.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7.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A.66oN,110oE B.67oN,110oE C.66oN,130oE D.67oN,130oE 8.若在M地垂直立竿,则图6中MM′所示日照竿影朝向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广东卷文综)9. 剧烈太阳活动产生的太阳风吹袭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迁移加快 B. 风力电厂增产 C. 生活耗能降低D.卫星导航失效10.2012年春分日,我国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时间(北京时间)分别为5:20、6:20、7:20、8:20。则四地的经度最接近105°E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海南卷地理19~20)图7中的斜线示意晨昏线。甲地经度为15°E,假定西五区区时为6日0时20分。据此完成11~12题。 11. 图中甲地时间为 A. 5日5时20分 B. 6日6时20分 C. 6日5时20分 D. 5日6时20分 12. 当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A. 悉尼 B. 上海 C. 雅加达 D. 莫斯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高一政治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对于大家进行高一政治必修一的学习非常有帮助。 ? ?《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一、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 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二)货币的本质。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1)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了解3、货币的职能(1)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高中地理全套教案《优质课精选必修选修》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高中地理必修二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1-3章)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 一、课程标准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这些资料如太阳系九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2)教学重点 ? 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 ? 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 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 ? 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过程 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 【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后来,人们经过观察,发现天空中的各个星体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地球好像处于整个宇宙的中心位置,这样,便产生了“地心说”。由于受西方宗教势力的影响,这个学说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是相当长的。到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使自然科学第一次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太阳系。

链接高考:导数的概念及运算

导数的概念与运算 【考纲解读】 1.导数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 (2)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 2.导数的运算 (1)能根据导数定义,求函数x y x y x y x y x y c y ======,1,,,,3 2的导数. (2)能利用下面给出的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3)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公式和常用的导数计算公式: ()0C '=(C 为常数) , 1()();(sin )cos ;(cos )sin ;1 ();()ln (0,1);(ln ); 1 (log )log (0,1) n n x x x x a a x nx n x x x x e e a a a a a x x x e a a x -+'''=∈N ==-'''==>≠='=>≠且且 法则1:[])()()()(x v x u x v x u '±'=' ± 法则2:[])()()()()()(x v x u x v x u x v x u '+'=' 法则3:)0)(()() ()()()()()(2≠'-'='??? ? ??x v x v x v x u x v x u x v x u 【考点预测】 高考对此部分内容考查的热点与命题趋势为: 1. 导数是历年来高考重点内容之一,导数的运算及几何意义的考查,经常以选择题与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还常在解答题中用导数来解决函数问题,在考查导数知识的同时,又考查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高考将会继续保持稳定,坚持考查导数的运算及几何意义,命题形式会更加灵活。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超全 完整版

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水圈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太阳活动影响 外日冕太阳风磁暴、极光 内 色球耀斑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日珥 光球太阳黑子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 公转自转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 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周期恒星年(365d6h9m10s)恒星日(23时56分4秒)一真正周期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 一最快 远日点(7月初) 一最慢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平均30千米 /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同; 赤道1670Km\h,两极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约为23.5o。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轴的指向保持不变,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之间的回归移动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 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2) 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3) 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014届文言文复习链接高考

2014届文言文复习(链接高考) 姓名:班级: 1、字符长度的把握(文言文阅读600——700字左右) 2、体裁的把握 人物传记(叙事类文本) 3、传主类型 A. 英雄人物 B. 名丞 C . 良将 D. 清官 E. 良吏 F. 慈母 G. 孝子 H. 侠士 4、题型的把握 A .设题四道: ——词义推断 ——信息筛选 ——内容分析 ——句子翻译 B .主客结合 C .3+10模式 D .布局与大纲卷相似 5、“诗外”功夫的涵养与修炼 A. 诵读识记(特殊字词的读音、意义和名句)常抓不懈; B. 相关知识储备,不可小觑; 阅读鉴赏古诗文必须具备相关的“三常知识”,即文体常识、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尤其是文化常识。要想读懂进而鉴赏古诗文,只有字词句方面的古汉语知识是不够的。因为古代文章反映的是古代社会的现实,涉及古代社会的许多文化情况和文化常识。高语课标强调:“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展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育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 …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古代文化常识的范围相当广泛,内容比较复杂。 例如:1)古代数量词2)古代风俗礼仪3)古代少数民族特称 4)人的称谓5)尊称敬辞6)谦称谦辞 7)特殊称谓8)古代官场专用词语09)古代职官 10)古代科举11)古代的刑罚12)天文历法 13)古代时间词语14)饮食器用15)古代地理 16)古代服饰17)古代建筑18)音乐文娱 19)文史典籍20)目录辞书21)文化现象 22)常见代名词23)国学常识之?传统文化基本元素 24)国学常识之?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25)国学常识之?古代宗教等等。兹举几例如下: ①疏:封建时代臣子向君王分条陈述事情的文体。如《谏太宗十思疏》 ②夷:东方少数民族。③戎:西方少数民族。 ④蛮:南方少数民族。⑤狄、胡:北方少数民族。 ⑥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⑦膜拜: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原专指礼拜神佛时的一种敬礼,后泛指表示极端恭敬或畏服的行礼方式。今人多用“顶礼膜拜”形容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 ⑧折腰: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晋书?陶潜传》载: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州郡派督邮巡视至县,县吏劝陶束带迎见,他感叹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06401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点复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特点:周期性(约11年)、整体性。(课本P11活动); ⑵影响:①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④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运动方式 围绕地轴转动 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 运动方向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为顺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 运动速度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两极点为零。 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 )。 近日点(每年1月初),速度快 远日点(每年7月初),速度慢 运动周期 真正周期:一个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昼夜交替周期:一个太阳日=24时 真正周期:一个恒星年=365日6时9分 10秒 直射点回归周期:一个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昼夜长短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 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如下图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称为商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统一体。 3、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大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观念货币):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价格: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体现价值。 (2)流通手段(现实货币):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货币—商品—货币 (3)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本质:纸币只是价值符号,本身没有价值,国家强制方能使用。 (3)纸币的发行:纸币的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W价格水平×待售W数量/G流通速度) 5、通货膨胀: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物价总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 6、通货紧缩: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的现象。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1、结算方式:现金结算,转账结算。 2、信用卡功能: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汇率的波动及影响(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保存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1)供求影响价格: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2)价值决定价格。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2、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3、价值规律的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4、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值规律的作用: A.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原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结果: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 B.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企业部实现优化配置) C.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原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结果: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生活的影响

链接高考:函数与导数

函数与导数 【考纲解读】 1.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在实际情景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2.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感受应用函数的单调性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提高观察、分析、推理、创新的能力. 3.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并会应用;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综合应用. 4.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掌握二次函数的对称性、增减性、最值公式及图象与性质的关系,理解“三个二次”的内在联系,讨论二次方程区间根的分布问题. 7.了解幂函数的概念;结合函数 1 232 1 ,,,, y x y x y x y y x x =====的图象,了解它们 的变化情况. 8.掌握解函数图象的两种基本方法:描点法、图象变换法;掌握图象变换的规律,能利用图象研究函数的性质. 9.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 10.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幂函数的境长特征,知道直线上升、指数增长、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了解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在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

11.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 公式和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求简单函数的导数. 12.了解函数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 调区间(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 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求在闭区间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会用导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知识网络构建】 【重点知识整合】 一、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单调性是函数在其定义域上的局部性质,是函数中最常涉及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_必背版(完整版)

第一节宇宙中地球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地月系(课本P3图1.2) 太阳系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 总星系其他恒星世界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课本P4图1.4) 1.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八大行星分类(课本P5图1.5)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课本P6)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8图1.7) 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课本P11) 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23°26′N ★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0° ★2..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23°26′S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3..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㈠昼夜交替 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2.晨昏线的判读:在晨昏线上任找一点,自西向东越过该线进入昼半球,说明该线是晨线,反之是昏线。3.晨昏线与赤道的关系:相交且平分,因此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4.晨昏线与太线的关系:垂直且相切,因此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度。 5.晨昏线与地轴的夹角变化围:0°~ 23°26′ 6.太阳高度的分布:昼半球上>0°,夜半球上<0°,晨昏线上=0°。 7.昼夜交替的周期:一个太阳日 =24小时 ★㈡地方时的计算 1.地方时计算原理: ①地方时东早西晚(同为东经,经度越大越偏东;同为西经,经度越小越偏东;一东一西,东经偏东时间早) ②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③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既1°=4分钟) 2.地方时计算方法: 某地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两地经度差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政治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货币的产生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①使用价值概念: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②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③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 二、货币的本质 1、货币的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货币的含义和本质:①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的商品。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a、价值尺度职能(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原因:货币之所以能成为价值尺度,是

因为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b、流通手段:(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②货币在发展过程中又有了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这表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例,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例。) 5、纸币的产生和发展:①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②纸币的含义:它必须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注意: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这里需要强调两点:一是由国家或特定地区发行的。 二是国家强制使用的。纸币没有价值,之所以能代替货币行使流通手段,最主要原因就在于国家的强制力。)

过去分词用法详解及高考链接练习

过去分词作定语、表语、宾补和状语 一、考点、热点回顾 过去分词构成规则 1 、规则动词:规则动词的过去分词的构成规则与规则动词的过去式的构成规则相同。四点变化规则:(1)、一般动词,在词尾直接加“ ed ”。 work---worked---worked ,visit---visited---visited (2)、以“ e ”结尾的动词,只在词尾加“ d ”。 live---lived---lived , (3)、以“辅音字母+ y ”结尾的动词,将"y" 变为"i" ,再加“ ed ”。 study---studied---studied ,cry---cried---cried , (4)、重读闭音节结尾,末尾只有一个辅音字母,先双写该辅音字母,再加“ ed ”。 stop---stopped---stopped , drop---dropped--dropped 2 、不规则动词,见课本P104。 过去分词作定语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作定语的过去分词这叫分词形容词(the Participle Adjective), 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单纯的形容词, 除表示“完成”的动作之外, 还表示“被动”的意义。 单个的过去分词作定语时,位于它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前面; a broken heart 一颗破碎的心spoken English 英语口语 the risen sun 已经升起的太阳fried chips 炸土豆条 a lost child 丢失的孩子cooked food 熟食 eg:My parents are both retired teachers. 我的父母都是退休教师。 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时,位于它所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后面。 a novel written by Luxun a school built for orphans people addicted to drugs the advice given to the patient eg:Everybody attended the meeting held last week. 所有人都参加了上周举行的会议。 过去分词修饰something, everything, anything, nothing, somebody, nobody,those 等不定代词时,也要放在这些词后面。 eg:He is one of those invited. Nothing reported in the newspaper interested him. 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在做定语时的区别: 过去分词表示被动或完成;现在分词表示主动或进行。 I.语态上 现在分词: 表示主动的动作 过去分词: 表示被动的动作 eg: He is the man swimming in the river just now.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