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咳喘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有效性研究发布时间:2021-11-29T05:12:25.051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7月14期作者:王彩平[导读]王彩平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儿科江苏南京 211800【摘要】目的:探索小儿哮喘疾病引进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的价值。
方法:挑选近两年我院诊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这些患者均满足哮喘诊断标准,均匀划分基础治疗模式的基础组与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模式的加味组,对比治疗时间和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评估小儿哮喘疾病治疗的最佳方案。
结果:加味组患儿咳嗽治疗平均时间指数为(3.10±0.31)、喘息治疗平均时间(5.60±0.41)、肺部哮鸣音治疗平均时间(3.12±0.49),基础组患儿各项指标分别是(5.03±0.55)、(5.16±0.74)、(5.26±0.69),互相对比之下加味组患儿治疗时间更短,p<0.05;加味组患儿不良反应总产生率6.7%,较基础组患儿总产生率数值20.0%小,p<0.05。
结论:引进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小儿哮喘疾病进行治疗,可缩短患儿治疗平均时间,控制患儿在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加味麻杏石甘汤;小儿哮喘;临床价值支气管哮喘归属呼吸系统范畴,机体发病和变态反应以及气道高反应和遗传机制存在一定关联,若没有及时的治疗患儿,很有可能造成患儿呼吸困难,制约患儿正常生活。
小儿哮喘主要是患儿气流受阻,自身的气道黏膜出现水肿状态、血管通透性有所提高【1】,黏膜出血等一系列情况。
基础化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可伴随着不良反应风险,不利于保障患儿预后质量。
加味麻杏石甘汤是一种理想化的治疗模式,为了分析其对小儿哮喘疾病产生的影响,选取60例患儿进行具体观察,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小儿哮喘60例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书。
排除伴随药物过敏症状的患儿与合并低钾血症患者。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分析作者:阳小春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年第16期【摘要】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咳喘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58例小儿咳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小儿咳喘;疗效【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6.16..02小儿咳喘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症状,属于呼吸系统疾病之一[1]。
临床对于小儿咳喘的治疗常以西药治疗的形式进行,但是往往治疗的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中药治疗在近年来得到了临床的广泛推广,对疾病的改善作用非常明显。
本研究将我院收治58例小儿咳喘患儿纳入样本中,对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
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58例小儿咳喘患儿进行研究,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
对照组男16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5±0.41)岁;平均病程(3.51±0.24)d。
观察组男15例,女14例;平均年龄(4.36±0.37)岁;平均病程(3.56±0.23)d。
对比两组上述各项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给以患儿头孢哌铜舒巴坦注射液150 mg,将其加入至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 mg)中,以静脉点滴的形式进行治疗;给予患儿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将其加入至浓度为0.9% 氯化钠注射液,以静脉滴注的形式给药。
观察组除了常规治疗之外,还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甘草3 g,生麻黄4 g,杏仁6 g,黄芩6 g,桔梗6g,川贝6 g,丹参9 g,鱼腥草12 g,石膏18 g。
加味麻杏苡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30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加味麻杏苡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氨茶碱口服,0.1 g/次,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麻杏苡甘汤煎剂口服,两组14 d为1疗程。
结果观察组在总疗效率及肺功能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加味麻杏苡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加味麻杏苡甘汤;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CA V)是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的临床表现的特殊咳嗽类型,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病,但容易误诊漏诊,且复发率较高。
我科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加味麻杏苡甘汤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重的诊断标准[1]。
具体为:①咳嗽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病程在1个月以上,发作时间以夜间或凌晨为多见,运动后加重;②体查胸部一般无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肺功能一般正常;③临床无感染实验室指征或抗生素治疗无效,对支气管扩张剂或皮质激素有效,一般于停药后短时间复发;④支气管激发试验一般呈阳性或昼夜呼气峰流速值波动率≥20%;⑤有个人过敏史或过敏家族史,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1.2 排除标准急性哮喘持续发作者;因其他感染性、结核性或肿瘤等引起慢性咳嗽的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1.1.3一般资料符合诊断的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均为我院呼吸内科于2012年6月~2014年8月收治的住院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19~53岁,平均(35.59±5.63)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1.56±2.39)月;对照组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0~54岁,平均(35.67±5.46)岁;病程2个月~2.5年,平均(10.66±2.42)个月;所有患者在确诊前均应用多种抗生素及止咳化痰药物,无明显效果。
麻杏石甘汤运用经验谈
临床之初,辨证未精,脉诊未达。
遇咳嗽患者,习他医经验,喜用麻杏石甘汤,多有治验,小获薄名,喜不自胜,以为治咳法宝。
逢咳便用麻杏石甘汤,后有老妇告知,药后咳减,但汗出体虚,时觉心悸。
尤其是虚咳、久咳之人,初用或可见效,延至二诊、三诊疗效不增反减。
曾自用麻黄6g单味煎水试服,药后确有汗出、头晕、体虚之感。
再思及接触到的儿科易感患儿,常有久服麻黄的经历,可见面白无华,山根常有青筋,甚至有黑眼圈,《本草经疏》言:“多服令人虚,走散真元之气故也。
”果然真实不虚。
而《珍珠囊》言:“去荣中寒。
”笔者认为一语道破病机,寒邪外束,荣气被郁,可以麻黄祛之,然荣虚体弱之人,用之却宜慎。
临证日久,脉诊渐精,见右寸脉外紧内空者,常是内有郁热,复加外感寒邪,则用麻杏石甘汤,往往效如桴鼓,且未见明显虚虚之患。
笔者称之为肺郁脉。
遇此脉用此方,复诊转方,如证减脉仍有外紧内空之感,仍可再用,许多患者往往药后脉变,则不可再用前方作为巩固之用。
推而广之,思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痔疮初起,见右寸脉郁者,体壮者以麻杏石甘汤,体弱者用前胡易麻黄,竟也获效。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咳的价值探讨发布时间:2022-12-02T06:50:44.071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月15期作者:罗正海[导读]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咳的价值探讨罗正海(景东彝族自治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云南676200)摘要: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咳喘的疗效。
方法:研究样本选择本院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间收治的小儿肺炎咳喘患者共计80例,平均分组,评价麻杏石甘汤随症加减的临床疗效。
结果:基于小儿肺炎咳喘的临床病症,以中医学方剂麻杏石甘汤,随症加减进行治疗,能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生理状态有效改善(P<0.05);麻杏石甘汤随着加减治疗方案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患儿肺功能指标状态,通过方剂的使用及随症加减的干预,使得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优化患儿身心状态表现(P<0.05)。
结论:中医学方剂麻杏石甘汤随症加减,用于小儿肺炎咳喘的治疗,能有效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优化患儿肺功能表现,促进治疗效果有效提升。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咳;价值小儿肺炎咳喘是常见的儿科呼吸道疾病,临床症状以及体发热咳嗽,气促为主;在各个季节均有发生概率,其中冬春季换季时发病率较高;为了更好地改善临床治疗效果,优化患儿肺部功能的有效发育,选择合理且有效的治疗方案能最大化疗效,促进患儿生理状态的有效改善[1-2]。
本次医学调研基于小儿肺炎咳喘患儿为样本,评价麻杏石甘随症加减的临床疗效,详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样本选择本院2021年7月到2022年7月间收治的小儿肺炎咳喘患者共计80例,平均分组,其中对照组患儿40例,男女比例30:10,平均年龄7.63±0.58岁;干预组患儿40例,男女比例31:9,平均年龄7.84±0.69岁;一般资料平衡,调研数据可比。
1.2方法对照组患儿病情治疗中实施常规的西药干预方案进行治疗,治疗药物选择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注射用阿奇霉素(批号:国药准字H20066776;规格:0.125g),混合500ml的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最终阿奇霉素浓度为1.0~2.0mg/ml。
麻杏石甘汤方歌:四两麻黄八两膏,二甘五十杏同熬,须知禁桂为阳盛,喘汗全凭热势操。
相关条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组: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煎服方法: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麻杏石甘汤应用案例3则1、涂华新医生案例:患者:于某唐河县人性别:男年龄:3岁半初诊日期:8月25日来诊家属代述,发热,汗不多,发热时精神状态差,口干多饮,平素食量较同龄人大。
处方:麻杏石甘汤方组:麻黄60克生石膏125克(捣)炙甘草30克杏仁20克(捣)剂量:一剂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小量,多次,饭后,热服。
治疗结果:8月26日复诊,热退身凉神安,原方一剂。
条文:《伤寒论》63条,“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2、涂华新医生案例:患者:罗某唐河县人性别:男年龄:70岁2初诊日期:2015年7月13日曾患结肠癌,现主要痛苦为日腹泻十数次,每次腹泻有脓血,多处治疗效果不明显。
舌淡红,苔厚腻,舌下瘀络明显,脉浮滑。
处方:麻杏石甘汤方组:麻黄60克生石膏125克(捣)炙甘草30克杏仁20克(捣)煎服方法:三剂,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5分钟,分三次饭后温服。
二诊:7月16日复诊,大便减至每日五次,已成形,亦不再带血,原方五剂。
后大便维持日一至两次,体力逐渐恢复,精神可。
3、浙江省薛继余医生:麻杏石甘汤治疗受寒后咳嗽发热不退一例患者:某男年龄:31岁初诊日期:2016年2月7日主诉受寒五天,鼻塞,流涕稍黄,咳嗽痰少咽痛,恶风怕冷。
曾打五天点滴,用美林退热发汗,汗出不解,发热38.1度,咳嗽头痛无法入眠,晚上出汗。
脉数滑,苔白腻。
诊断:外感风邪。
表邪化热,束于肺部,肺失宣降,故见咳嗽、气喘、发热不退。
治法:宣肺解表,止咳平喘。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90例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加味治疗外感咳嗽90例。
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5%以上。
结论: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其加味治疗外感咳嗽属风热闭肺证临床疗效甚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axing Gan Decoction Treating exogenous cough.Methods:by maxing Gan Decoction(ephedra,almond,plaster,licorice)90 cases of modified treatment of exogenous cough.Results: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the cure rate was 95%.Conclusion:mxsgd Xinliang catharsis,Qingfei antiasthmatic,using the modified treatment of exogenous cough belongs to wind heat lung syndrom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good,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Maxingshig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xogenous coug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外感咳嗽由于气候突变或调摄失宜,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1]。
浅谈“麻杏石甘汤”【方剂组成】麻黄18克,杏仁9克,炙甘草9克,石膏45-100克。
中医从业者绝大多数使用过“麻杏石甘汤”,并且有很高的使用频率。
这个方剂,在五版方剂学中,讲它的功用是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症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痛,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本方的病机是,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
教材这么说,我们也可以拓展一下,比如,病人本有郁而化热蓄积体内的状态,再加上外感风寒,也可以构成麻杏石甘汤证。
炎热的夏天,突然受寒,热闭于内,这么一个阴暑的情况,也可以构成麻杏石甘汤证。
浙闽医家和岭南医家就有不少人用麻杏石甘汤加以化裁,来治中署的,临床效果很不错。
这个方子是以麻黄为君,宣肺泻热,可以算火郁发之;石膏辛甘大寒,量倍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杏仁降肺气、用为佐;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是个使药。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麻黄和杏仁,是麻黄汤去了护心温心的桂枝甘草;甘草和石膏,是白虎汤去了扶正生津的粳米和知母。
麻黄和杏仁,升降间疏散肺气;甘草和石膏,守中之时清除烦热。
麻黄和杏仁,加甘草,是三拗的局,再加甘草石膏这个白虎局,理解起米就容易了。
麻杏石甘汤的临证是非常灵活的,安为加减进退,可谓神妙无穷。
比如,有医师别出新意,用麻杏石甘汤与甘草干姜汤,再加五味子薄荷瓜萎仁,治疗脾寒肺热外感风邪,发热恶寒咳嗽的小儿,效果不错。
还有医师用麻杏石甘汤合白虎银翘再加鱼腥草芩连桔梗,以清肺化痰治疗大叶性肺炎。
这个大叶性肺炎,临床上有突发的寒战高热、胸痛、咳嗽、血痰等中医学上的“肺热”、“风温”候。
还有医师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再加红藤鱼腥草治疗肺脓疡。
这个肺脓疡,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属于中医学里的肺痈范畴。
本人在研究一些医师治小儿肺炎的方案中,发现的17个方案中,麻杏石甘汤加味的方剂就占了6个,也就是说,过了三分之一。
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应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措施实施后,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的治疗及康复效果进行分析,并对其应用价值、可行性进行评估。
方法:研究开始时间:2021年03月10日、结束时间为:2022年03月10日。
将我院接收的100例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患儿作为此次评估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分组法,将入选患儿进行分组(两组):研究组(50例: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分析上述方案的有效性。
结果: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有意义;研究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占比优于对照组,分析有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对比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
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可行性较高,可以帮助患儿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升治疗效果,改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对预后均具促进作用。
【关键词】加味麻杏石甘汤;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应用价值小儿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气短,肺部可闻及中细湿啰音,随着病情的发展及恶化,可累及心、脑、肝等多个系统,对患儿机体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数据研究结果显示[2],肺炎儿童死亡率较高,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居儿童死亡率首位。
目前,病原学诊断是肺炎诊断的“金标准”,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等均具有直接影响。
但研究表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近40%的儿童肺炎可能是由于产生耐药菌、滥用抗生素所致,对患儿机体健康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不利于疾病预后[3-4]。
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具有多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风热闭肺证多见于肺炎和咳嗽。
相关研究显示,西医抗病毒药物的选择有限,为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5]。
因此,在西医常规诊治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可以帮助患者加快症状缓解时间,对血常规白细胞总数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6]。
麻杏石甘汤方证解析麻杏石甘汤,中医方剂名。
为解表剂,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
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合并肺炎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伤寒论》42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对于此条,伤寒注家多以伤寒发汗而表未解,且肺中因寒而蕴热为论。
如尤在泾《伤寒贯珠集》:“缘邪气外闭之时,肺气已自蕴热,发汗之后,其邪不从汗而出之表者,必从内而并于肺耳。
”笔者试论之。
“太阳病……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风为百病之长,挟寒之势入人肌表,闭塞皮毛玄府。
“肺之合皮也”,肺气因之开阖不利,清气当降不降,浊气当发不发,故而喘作。
此以麻黄桂枝发汗祛邪,杏仁复其肃降之性,汗出喘定。
然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中石膏重用至半斤,为麻黄一倍之量,后世温病学家用此方,石膏更四倍于麻黄,从而制麻黄之温,使全方现辛凉之性。
故笔者以为此喘当为肺中郁热,燔灼娇脏之热喘,至于外感风寒乃《伤寒论》中此证发病之因。
纵使其人无风寒表证,其方亦在可用之列。
以其方观之,方用石膏,直入肺中清其郁热。
《神农本草经》认为石膏“主……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
肺质轻清空灵,一开一阖,清气入焉;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肺朝百脉,通调水道,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
以其郁热灼伤肺窍,津液之上源受伤,以致津液不得上承,无由敷布,而有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之症。
麻黄中空,其象玄府,古人皆称其治喘之功,其味辛,其气轻,径入肺中,复其宣发之职;配以杏仁能散能降,降气润燥,专入太阴肺经,乃利下之剂,复其肃降之功。
二药一宣一降,正合肺之特性,助其宣肃,故而喘定。
是以麻杏相配乃治喘要药。
正如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麻黄开毛窍,杏仁下里气,而以甘草载石膏辛寒之性从肺发泄,俾阳邪出者出,降者降,分头解散。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呼吸内科选择87例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用西药治疗,观察组服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74.4%,总有效率为90.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8%,72.7%。
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确切,并且无不良反应,患者愿意接受。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麻杏石甘汤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1-0039-02【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axingshigan Decoctionin the treatment of cough variant asthma. Methods: in 87 cases of respi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diagnosis of cough variant asthma patients,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of 44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43 cases,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dified Maxingshigan decoction,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groups. 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4.4%,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0.7%,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1.8%, 72.7%. Conclusion: Maxingshig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ugh variant asthma, the curative effect, long-term effect is good, andno adverse reaction, the patient is willing to accept.【Key words】 cough variant asthma Maxingshigan Decoction clinical effect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一种特殊类型哮喘,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主要或惟一的临床表现。
麻杏石甘汤证解析麻杏石甘汤原载于《伤寒论》,治“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目前在外感疾病中应用比较广泛。
临床上不管是外感寒邪郁而化热,还是温邪上受,外感引动伏邪,凡是外邪导致的肺气郁闭的病症,不论是上呼吸道感染,还是鼻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或是皮炎,均可使用。
治疗大法是清兼透肺经郁热。
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63】下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162】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五十个(去皮尖)甘草二两(炙)石膏半斤(碎,绵裹)右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
温服一升。
本云,黄耳柸。
一、条文解读1、“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凡是太阳病,经过了发汗或者是攻下治疗以后,如果正气受损,外邪没有入里化热,仍然有其气上冲,或者桂枝汤证者,是可以继续用桂枝汤治疗的;但是如果患者素来阳气较旺,汗下之后,外邪乘虚内陷入里,从阳化热,如果出现了肺热郁闭,就不能再用桂枝汤去治疗了。
2、“汗出而喘,无大热”,这个“汗出”,是肺经气分里热较重,里热蒸腾津液外出,不是营卫不和,表虚不固的汗出;这个“喘”,也是肺经里热郁闭,肺气不宣的表现;因为有汗出,里热外泄,所以“无大热”。
二、方药分析1、麻黄与石膏的比例是1:2。
因为有汗出,里热不是很重,所以治疗以“透”为主、以“清”为辅,所以麻黄的用量比例较大,石膏的用量比例相对较小。
但如果无汗出,肺经郁热比较重,病人的肺部炎症、肺部实变就会很严重,这时候可以借鉴张锡纯的经验,重用生石膏,轻则30克,重则300克、500克,同时配合小剂量麻黄,重在清透肺热。
临证时需要依据所见病证的程度细加斟酌,所以张仲景说“可与麻杏石甘汤”,没有说麻杏石甘汤主之。
另外,生石膏使用时要打成粉末状,这样才能充分的溶解,不然效果会减半,甚至更差。
2、杏仁肃降肺气,麻黄宣发肺气,二者一宣一降,宣降相因,从而止咳平喘。
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李健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 儿科,吉林 长春 130021【摘要】目的:研究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
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门诊收治入院的60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均匀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加味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和一氧化氮。
结果:实验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肺功能中FEV1为(93.56±5.76),FVC为(89.23±4.82),FEV1/FVC为(81.17±3.47),RV为(2.16±0.28),FeNO为(7.86±5.31)。
对照组患儿经过治疗后,肺功能中FEV1为(85.46±3.27),FVC为(82.16±3.18),FEV1/FVC为(79.12±1.75),RV为(2.86±0.57),FeNO为(11.58±6.71)。
治疗后,实验组的肺功能中FEV1、FVC和FEV1/FVC均比对照组高,肺功能RV和呼气FeNO 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P=0.025)。
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肺功能,还能降低患儿的呼出气中一氧化氮含量。
【关键词】加味麻杏石甘汤;小儿;喘息性支气管肺炎[中图分类号]R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7-0088-02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容易发生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冬春季比较多见。
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气促、痰鸣等症状,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轻微发绀的表现[1]。
常有多种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部分可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并发细菌感染。
肺部听诊可闻及固定性中、细湿啰音和哮鸣音,部分患儿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2]。
使用麻杏石甘汤的一点经验
临池学书
春节过后,又一阵呼吸道感染袭来,其表现大同小异,发热、咽痛、咳嗽、喘息、咳吐黄痰,痰粘稠,究其原因还是与春节期间作息不规律,食用过多肥甘厚味导致痰热内生,加上立春后阳气升发,内热蒸腾引起本病。
麻杏石甘汤便有了用武之地,麻杏石甘汤首见于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方用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生石膏半斤。
其方平喘与清热共存,对发热、口渴、喘息、咳吐黄痰有较好的疗效,若恶寒、口不咳,咳吐稀白痰便不是本方的适应症。
麻黄与石膏的典型配伍方证在伤寒论中多见于三方,其一,麻杏石甘汤,石膏两倍于麻黄便压制住麻黄的发汗作用,将其变为平喘清热之剂;其二,大青龙汤麻黄量大于石膏,此方便有了两种功效,一是可以发汗清热解表,用于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的大青龙汤证,二是用于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的溢饮病。
其三,越婢汤中麻黄剂量小于石膏剂量的三分之一,用于治疗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可见这种剂量的配合可以起到解表、清热、解除水肿的作用。
由此可见,麻黄剂量与其产生的作用息息相关,小中剂量麻黄可以解表,平喘,大剂量麻黄可以利水消肿。
经方治疗发烧咳嗽,疗效惊人之麻杏甘石汤经方折服抗生素小资一、女亲戚是抗生素小资。
女亲戚是30出头,别看她是大学生,可从小就是接受西医,一直没有接触中医,也不相信中医,如有感冒咳嗽腹泻的,或是直接挂点滴,或是自行买药服用,使用抗生素十分随意,不仅自己这样,对她的孩子也是这样处理,我称她为“抗生素小资”。
于是,我常常有意无意地给她介绍中医治疗的疗效,尤其是介绍中医也能治疗急性病,希望她改变看法,也希望她改变乱用抗生素的坏习惯。
二、必须赌必须赢。
有一个星期五中午,电话中听出她鼻音很重,问她是否得了感冒?她半认真半开玩笑地说,“是呀,并且是重感冒,能否用你的“一帖灵”治治我的感冒”?听得出,这在是考我,就是“端我轻重”。
要是其他人,我不会开方,但是,在这女亲戚面前要是退缩了,以后就不会再听我的劝说了。
于是,我在电话一头详细问诊:周四下午出现喷嚏,鼻塞,流鼻涕,系绿色浓鼻涕,有咳嗽,痰也系绿色粘稠团块,鼻孔两侧变红,呼出之气很烫。
无发烧,无恶寒,无毛孔耸然,两便调,纳可,无呕。
脉搏未测。
“要是中医效果不比西医快,以后不要再劝我了”,她仍然是半开玩笑半认真。
“以前类似病症用西药需要多久?”“挂点滴、消炎药都用上,2天明显好转,10天至15天完全好”,“自行处理不用上医院排队,方便啊”。
听得出来,她对中医的要求非常高。
那,能否经得住她的“端轻重”呢?可见,这是一场赌博啊!往小处讲,是拿我的技术去赌博;往大处讲,是拿中医跟西医比较啊,要是输了,就是中医输了,传出去负面压力大啊。
要是赢了,这些“抗生素小资”们能否改变习惯却不好说啊。
这是一场极不平等、极不划算的赌博。
但是不较量,难以改变世人对中医的看法啊。
必须赌,而且必须赢!三、豪赌的神效。
我根据辩证开出麻杏甘石汤,原方原剂量使用。
并提醒要尽快服下,以免症状变化。
平心而论,“抗生素小资”愿意尝试中医治疗,对我来说,是一个让她接触甚至接受中医的机会,需要跟踪联系,掌握过程。
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咳喘之我见摘要:目的笔者从事中医临床门诊工作32年,在学习《伤寒论》太阳病篇基础上,刻意把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麻杏石甘汤治疗肺系咳喘疾病方面,总结了宝贵的临床经验,自拟了系列加味麻杏石甘汤应用于临床,现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自己自2011年4月,2015年3月门诊治疗的1086例咳喘患者使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喘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临床经验总结。
结果 1086例咳喘患者经过治疗,疗效为治愈的患者占526例,疗效为显效的患者占379例,疗效为有效的患者占114例,疗效为无效的患者占67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
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肺系咳喘疾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关键词: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咳喘
咳喘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以咳嗽为主,伴有咽痒、咯痰、或清或稠、轻度胸闷、胸痛,更有甚者出现鼻翼扇动、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喘脱现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该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咳喘病的西医西药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生素、茶碱类药物、激素药物以及抗组胺类药物为主,但是停药后容易反复作用,达不到远期治疗最佳效果。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麻杏石甘汤应用颇为得心应手,尤其是针对不同的症型进行加味,体现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药的独特疗效。
现在对我院2011年4
月,2015年3月门诊收治的1086例咳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使用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咳喘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我院2011年4月,2015年3月门诊收治的1086例咳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2%患者经过临床检查确诊,X片显示符合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炎,或喘息型支气管炎。
在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为咳嗽反复或者持续性发作在1个月以上,常发作在清晨和晚间,经过长期抗生素及茶碱、激素类治疗后没有达到疗效的患者;对于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咳嗽疾病患者进行排除。
1086例咳喘患者中男584例,女502例,年龄在12,78岁,病程在7 d,10年。
其中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占187例,感冒咳嗽患者占207例,支气管肺炎患者占385例,大叶性肺炎患者占1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占121例。
1.2方法
1.2.1辨证加味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麻杏石甘汤进行加味治疗,主要而基本的药物包括麻黄8 g、杏仁12 g、生石膏18g、炙甘草5 g、紫菀12 g、款冬花12 g、前胡12 g、半夏10g。
再根据患者的年龄、感受外邪的性质,舌象,脉象的变化,疾病轻重程度等要素,进行药物的有效选择加味,同时对使用剂量进行适量调整。
?桑菊麻杏石甘汤:针对咳嗽喷嚏、鼻塞等症状患者加桑叶10 g、杭菊10 g、用苍耳10 g、细辛6 g、白芷10 g、辛夷10 g;?银翘麻杏石甘汤:针对风热袭肺者加银花10 g、连翘12 g、瓜蒌15 g、麦冬10 g、黄芩10 g、焦栀子6g;?礞星麻杏石甘汤:针对痰热雍盛者加礞石20 g、胆南星6 g、黄芩12 g、半夏12 g、竹茹15 g;?苏葶麻杏石甘汤:针对气粗喘盛者加紫苏子10 g、葶苈子10 g、马兜铃10 g;针对阴虚患者加用黄柏8 g、知母10 g、麦冬10 g、进行治疗。
1.2.2煎煮方法用水煎服治疗,要求最好用砂罐煎煮,每两天服用1剂,分为6次进行服用,一个治疗疗程为4 d,一共治疗1,3个疗程。
一般两个疗程显效。
1.3整理资料做好记录,对中药加味麻杏石甘汤辨证治疗咳喘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
认真分析,总结经验。
1.4疗效判定方药的临床疗效主要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咳嗽症状减轻了2/3以上;?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咳嗽症状减轻了1/2以上;?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咳嗽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经过治疗,1086例咳喘患者中,治愈526例,显效379例,有效114例,无效67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
3 讨论
3.1中医学认为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症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它包括咳嗽、哮证、喘息证、痰饮、和上气范畴。
咳喘在临床上的症状主要以咳嗽为主,伴有咯痰、轻度胸闷、胸痛,更有甚者出现鼻翼扇动、呼吸困难、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症状,严重的患者会导致喘脱现象,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该病容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咳喘发作的主要原因主要是外感、内伤两大类。
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总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所致,并与脾、肝、肾关系密切。
因此临床治疗方法外感咳喘主要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止咳化痰为主。
内伤所致咳喘主要应祛邪止咳,扶正补虚,尤其注重调护正气。
3.2咳喘病的西医西药临床治疗方法主要以抗生素,氨茶碱类药物、激素药物以及抗组胺类药物为主,但是停药后容易反复作用,达不到远期治疗最佳效果。
3.3经方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邪热雍肺,方药由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组成。
麻黄辛温,具有宣肺开闭和发表散邪功效;杏仁具有降肺?夤πВ?和麻黄协同使用具有降气平喘功效,石膏辛甘大寒,具有清热生津和透肌表功效,加上甘草能够有效对宣降温凉之间进行调和。
3.4随着大气环境变化和污染的日益加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受到严峻挑战,临床抗生素滥用等复杂因素的增加,使得咳喘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西药治疗容易反复发作,并且毒副作用较大,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麻杏石甘汤进行加味治疗咳喘效果确切,根据患者的年龄以及病情程度对药物的使用剂量进行调整治疗,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应用于治疗咳喘中能够在降低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3.5中药汤剂与西药和中成药相比,其价格便宜2/3,经济实惠,也是患者选择中药治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上述结果显示:1086例咳喘患者中,治愈526例,显效379例,有效114例,无效67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
说明了中药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咳喘疾病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没有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性、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熊国飞.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喘嗽60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0,04(02):116-117.
[2]徐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变异性哮喘4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03(01):89-90.
[3]刘明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哮喘病130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1(32):316-317.
编辑/赵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