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麻杏石甘汤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规治疗疗效及耐药性的影响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临床表现以“咳、痰、喘”为主要特征,每年发病常持续3个月以上,严重时易并发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因易反复发作,单纯使用西药抗感染处理,患者易产生耐药性。
麻杏石甘汤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效,安全性高的同时不易产生耐药性。
本研究在临床中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在常规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可以有效降低抗生素的耐药性,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0年9月~2011年5月收治患者51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37~84岁,平均62.41±10.05;病史2~46年;其中单纯型18例,喘息型8例,病情轻度者8例,中度者16例,重度者2例。
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36~87岁,平均61.67±11.35岁;病史2~44年;其中单纯型19例,喘息型6例,病情轻度者6例,中度者17例,重度者2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O.05)。
治疗方法:对照组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患者口服麻杏石甘汤,方药组成:炙麻黄6g,苦杏仁9g,甘草6g,生石膏(先煎)24g。
每日1剂,早晚2次服用,7天为1个疗程。
抗生素初入始时根据经验使用青霉素、先锋霉素等,药敏结果出来后,根据药敏结果用药。
应用无菌痰管,每天清晨留标本,进行痰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留痰的时间分别为入院的前一天和治疗的第7天。
根据入院的药敏结果选择抗生素,根据入院第7天的药敏结果,分析抗生素的耐药性。
疗效判断标准:7天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结果、胸部X线片及痰培养结果判断疗效。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t检验作组间比较。
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90例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外感咳嗽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加味治疗外感咳嗽90例。
结果:患者总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95%以上。
结论:麻杏石甘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其加味治疗外感咳嗽属风热闭肺证临床疗效甚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疗效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maxing Gan Decoction Treating exogenous cough.Methods:by maxing Gan Decoction(ephedra,almond,plaster,licorice)90 cases of modified treatment of exogenous cough.Results:Patients with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the cure rate was 95%.Conclusion:mxsgd Xinliang catharsis,Qingfei antiasthmatic,using the modified treatment of exogenous cough belongs to wind heat lung syndrom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good,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Maxingshiga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xogenous cough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外感咳嗽由于气候突变或调摄失宜,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1]。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80例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在慢性咳嗽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咳嗽患者,并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糖皮质激素+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用药治疗后1周、2周的临床症状积分分别为(2.5±0.3)分、(0.9±0.3)分,与对照组患者的(3.1±0.2)分、(2.0±0.4)分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率为95.3%,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1.1%(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与对照组患者的2.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给予慢性咳嗽患者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能够获得更为确切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关键词】慢性咳嗽;麻杏石甘汤;疗效;不良反应;应用价值慢性咳嗽的定义为发病后患者的咳嗽症状持续时间超过8周,且影像学检查并无明显的肺疾病证据,为我国临床常见呼吸系统疾病之一[1]。
长期临床观察发现,导致该疾病发生的原因较多,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鼻后滴漏综合征等,由于该疾病病程长,临床症状明显,因此发病后可对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明显影响[2]。
现阶段,西医药物治疗是我国临床该疾病的首选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
祖国传统医学中早有关于慢性咳嗽的记载,近年来中医治疗该疾病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3]。
麻杏石甘汤为中医解表剂,具有清肺平喘的功效,本课题研究对该方剂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现进行以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咳嗽患者参与本课题研究。
纳入标准:①疾病诊断结果符合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成年患者;③同意参与临床研究。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应用
闫妍;王祺
【期刊名称】《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年(卷),期】2024(38)3
【摘要】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高且病情反复,如未及时救治可诱发肺气肿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汤是张仲景用于治疗外感风邪,邪热雍肺的经典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文章从药物组成、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总页数】3页(P48-50)
【作者】闫妍;王祺
【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采用润肺清金汤联合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应用分析
2.十味龙胆花胶囊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观察
3.止咳胶囊治疗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咳嗽40例临床观察
4.麻杏石甘汤化裁方联合西药治疗4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
5.麻杏石甘汤化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临床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
蔡永华
【期刊名称】《求医问药(学术版)》
【年(卷),期】2013(011)011
【摘要】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58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9例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29例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治疗20d之后,以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对比两组的疗效.结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炎急性期症状,缩短病程,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279-280)
【作者】蔡永华
【作者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卫生院,江苏,常州,2131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2
【相关文献】
1.麻杏石甘汤加减结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疗效观察[J], 孙惠洁
2.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疗效观察 [J], 许庆;绳白龙
3.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46例 [J], 曹银珠
4.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J], 薛小英;杨映泉
5.麻杏石甘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50例疗效观察 [J], 杨俊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治疗大叶肺炎百日咳麻疹并肺炎鼻渊荨麻疹烂喉痧小儿肺炎肺结核新感温热病邪遗尿眼病伤寒论》中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以下简称麻杏甘石汤),药味简练,组方严密,是临床上常用的方剂。
凡外感热病表有寒邪,里有郁热所致的热邪迫肺之证,以及某些内伤杂病表现为邪壅肺者,均可酌情运用,现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一、方义分析本方是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四味药组成。
方中主药麻黄辛温,宣肺平喘;石膏辛寒,清泄肺热。
辅药杏仁苦温,佐麻黄以平喘止咳。
甘草性甘平,协调诸药。
全方以辛温与寒凉药配伍,具有辛凉宣泄郁热,清肺平喘的功效。
《伤寒论》中是用本方治“汗出而喘”之表热迫肺证。
张锡纯认为:“方中之义,用麻黄协杏仁以定喘,伍以石膏退热,热退其汗自止也。
复加甘草者,取其甘缓之性,能调和麻黄、石膏,使其凉热之力溶和无间以相助成功。
”张氏并指出:“若其证非汗出且热稍重,用此方时,原宜因证为之变通,是以愚用此方时,石膏之分量恒为麻黄之10倍……”张氏的见解确系经验之谈,尤其是提出麻黄与石膏用量的比例,是具有临床意义的。
柯韵伯根据太阳表寒郁热的病机演变和本方药物配伍的基本原理,指出麻杏甘石汤是“大青龙汤之变局,白虎汤之先着”,概括地提出了三者的鉴别,言简意赅,值得借鉴。
近人郭协曛还用本方做过抑菌试验,以本剂稍混浊呈棕色的溶液,ph6.6,做成1%、5%、10%之血平板培养基,以各种病菌接种,其结果: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卡他性球菌等均无抗菌作用。
因此,郭氏认为,本方是辛凉疏肺解毒之剂,但无抗菌作用。
董乃泽还对本方的制剂进行过研究,他提出:“麻黄的煎出率仅及理论量的1/3左右……如适当粉碎,在煎取前以60%的乙醇湿润72小时,可以提高煎出率2倍多,麻黄碱煎出率达理论量的90%以上,可以节约原材料约2/3。
他认为:“杏仁去皮,证明没有必要。
是炮制实验中发现张仲景古方杏仁做汤不熬(不炮制),在制备麻杏汤时先煎麻黄,后入群药(包括杏仁),保证了杏仁苷的煎出,进一步体会张仲景从医疗实践中所总结的经验可贵。
麻杏石甘汤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黄晓洁;魏刚;张龙;黄凯伟【摘要】麻杏石甘汤是张仲景名方,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组成,对呼吸系统具有较广泛的药理作用,还能抗流感病毒、抗炎、止咳和调节免疫功能.现代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且具有较好的疗效.根据国内近几年麻杏甘石汤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对其在药理和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0)001【总页数】5页(P110-114)【关键词】麻杏石甘汤;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展【作者】黄晓洁;魏刚;张龙;黄凯伟【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广州中医药大学,新药开发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1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组成,方中麻黄为主药,既能发汗亦能宣肺;重用石膏为辅,则专清泻肺热。
麻、膏相伍,虽一辛温,一辛寒,而辛寒大于辛温,不失为辛凉之重剂;杏仁宣利肺气为佐,助麻黄以止咳平喘;甘草调和诸药为使[1]。
本方主要是治疗太阳病汗、下后,牙仔气内传于肺,肺热奎滞,气逆而喘。
《伤寒论》谓“发汗(下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
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以用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
现代研究表明麻杏甘石汤具有镇咳、抗炎、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现代药理作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肺炎、鼻窦炎等多种疾病治疗。
本文综述麻杏甘石汤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1 药理作用1.1 抗急性肺损伤彭秀峰等[2]采用LBS(5 mg/kg)对SD大鼠进行尾静脉注射造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观察麻杏石甘汤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影响。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体内相关细胞因子TNF-α和IL-10的含量。
麻杏石甘汤治疗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3月接受的110名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患者。
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5人,一组作为对照组作为对照,一组作为研究组用作研究。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使用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以及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生活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麻杏石甘汤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有明显好转的效果。
【关键词】麻杏石甘汤;呼吸道感染;咳嗽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系统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呼吸道感染后常见的表现有咳嗽、咽痛、乏力、打喷嚏,该病主要因为感受外邪等原因造成身体免疫力下降,病毒和细菌快速繁殖,如果不治疗或者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发出其他疾病[1]。
西医需选择对症治疗,常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这些药在近几年的运用中效果常常不佳,因此有研究学者尝试采用新式治疗—中药汤剂,我国中医学者通过翻阅众多医术发现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有记载麻杏石甘汤,其能治疗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2]。
此次研究将麻杏石甘汤用于治疗因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0年2月~2021年3月接受的110名呼吸道感染后慢性咳嗽的患者。
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55人,一组作为对照组作为对照,一组作为研究组用作研究。
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6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9.67±3.85)岁,生病时间23.5~57.5d;研究组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7.37±3.54)岁,生病时间22.8~59.3d。
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且患者知情,110名患者均确诊为呼吸道感染并伴随有咳嗽的症状,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的干扰,有研究价值。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通常由吸入有害气体引起。
患者常常会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急性发作是CO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健康。
麻杏石甘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包括COPD。
本文旨在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
一、麻杏石甘汤的药物组成及作用麻杏石甘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其主要成分包括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草药。
麻黄具有发散风寒、解表散寒的作用,杏仁能够化痰止咳,石膏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甘草能够和中止咳嗽。
这些草药共同作用,具有清热化痰、祛风止咳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咳嗽、喘息等症状。
二、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一些中医医生对麻杏石甘汤进行了适当的加减,以增强其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功效。
常见的加减包括:1.加味;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可适当增加黄连、黄芩等清热解毒的草药,以加强清热化痰的效果。
2.减味;若患者有脾胃虚弱的情况,可适当减少麻黄的用量,避免伤及脾胃。
这些加减药方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显著缓解COPD急性发作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临床研究近年来,一些临床研究也对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功效进行了探讨。
一项由某医院开展的研究发现,使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其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效果显著。
另一项研究显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肺功能指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气道阻塞程度有所减轻,治疗效果良好。
四、临床应用在临床实践中,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COPD急性发作的具体应用方法为:1.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取合适的麻杏石甘汤加减方。
2.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病史等因素,确定用药剂量和治疗周期。
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信必可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疗效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合用信必可、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照组为信必可治疗,同期观察组合用加味麻杏石甘汤、信必可治疗。
结果:施治前中医症候积分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中医症候积分为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横向对比中,观察组达到97.22%、对照组86.11%,P<0.05;施治前FEV1、MVV、FVC 2组横向比较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做横向对比FEV1、MVV、FVC为观察组更高P<0.05。
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通过合用信必可以及加味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以及提升整体疗效。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信必可;加味麻杏石甘汤支气管哮喘是十分典型的慢性气道疾病,患者气道具有慢性炎症性反应,其临床表现多样,集中体现为咳嗽、喘息、胸闷以及气急等,且呈现反复发作态势,此疾病的危害性大,本研究着重探寻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包热证)患者合用加味麻杏石甘汤及信必可的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常规信息资料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8月,地点为我院,疾病确诊结果均为支气管哮喘,且均处于急性发作期,样本数量72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病例数量均为36例,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9例、17例;年龄最低26岁,最高76岁,均值(46.3±6.7)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1年,均值(4.3±1.7)年;身体质量指数(BMI)最低17.2kg/m2,最高31.5kg/m2,均值(25.3±4.3)kg/m2。
对照组男、女分别为20例、16例;年龄最低27岁,最高75岁,均值(46.4±6.6)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均值(4.4±1.6)年;BMI 最低17.5kg/m2,最高31.8kg/m2,均值(25.2±4.4)kg/m2。
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对慢性鼻窦炎患者运用麻杏石甘汤加味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
体征改善程度,并与阳性药物组进行对照,评价麻杏石甘汤加味的疗效,并进一
步探讨其机理。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的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分为麻
杏石甘汤加味组(30例)和鼻炎舒口服液阳性对照组(30例)。定期观察患者局
部症状、体征变化的影响。结果 治疗2w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72.41%、86.67%,两组疗效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33,
P=0.042<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能改善
患者体征、控制患者症状。
标签:麻杏石甘汤加味;慢性鼻窦炎;临床研究
中医中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具有显著的药物治疗作
用,且毒副作用小,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1]。本研究即是通过观察麻杏石
甘汤加味治疗慢性鼻窦炎近期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鼻炎舒口服液组)相比,
对鼻腔症状、体征等指标进行评分比较,评价其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慢性鼻窦
炎发病机制,为鼻科疾病的中医经方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1试验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非盲法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法。所有60例病例从2012年3
月~2013年1月均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其中治疗组(麻杏石甘汤加
味组)30例与对照组(鼻炎舒口服液组)30例。
2研究方法
根据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计划收集到6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试验组30
例,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味(麻黄、杏仁、石膏、地龙、法半夏、黄芪、甘草)药
物组成。餐后30min口服,200ml/次,3次/d。对照组30例,给予鼻炎舒口服液
餐后30min服,1支(10ml)/次,3 次/d。疗程:14d。
3结果
本次观察共纳入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
其中试验组脱失1例,对照组无脱失。本次试验共收集有效病例59例,试验组
29例,对照组30例。经 2检验,即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具有可比性。
3.1两组病例治疗前主症积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各项指标的积分两组间比
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病例治疗前在主要症状、体
征上均具有可比性,见表1。
3.2两组病例治疗14d后主症积分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14d后主要症状、体
征的积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各组症状除了嗅觉减退P大于0.05,其余P值均小
于0.05,即表明两组病例治疗14d后,流脓涕、鼻塞、头昏痛及总体主症的积分
上对照组优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3两组病例疗效的比较,见表3。
4讨论
基于对慢性鼻窦炎的理论认识及治疗法则:宣降肺气、清热涤痰、补虚托脓
的分析,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较为妥当[2]。本方加味后主治慢性鼻窦炎,
临床效果良好,主要由麻黄、生石膏、杏仁、炙甘草、地龙、法半夏、黄芪组成。
方中麻黄辛温,为宣肺要药,开宣肺气最好最直接,杏仁,性苦,具有肃降肺气,
与麻黄的开形成宣降开合,正是肺的功能所需,甘草建中补气而又调和诸药,生
石膏为辛凉,麻黄与石膏,一阴一阳,按不同比例可调节处方寒热,药少而力宏,
依据病情寒热可以麻黄石膏的轻重来来调整,具有辛凉宣肺,解除肺气闭郁致热。
麻杏石甘汤自张仲景创方以来历代医家广泛运用于肺病治疗,药少力专,疗效非
时方可比[3]。结合慢性鼻窦炎症状体征,肺鼻统一体系,运用该方加入地龙以
清肺通窍涤痰,地龙为土中之虫,善于钻孔开道,故善通头脑之窍。半夏,性辛,
为化痰要药,对鼻窦炎颇为适合,法半夏善于化痰,涤痰,清除痰瘀要药,性温,
味辛,辛能行散,温则宣通[4]。加入黄芪,黄芪为补益中气第一要药,慢性鼻
窦炎开始正气旺,病久则会气衰,肺主气,气不足,首亏在肺,体现为邪实正虚,
正虚邪恋,久久不愈,故予黄芪补中益气,托里透脓,对于如脓浊涕最为有用。
综合全方,本方寒温并用,补泻同参,以辛开苦降以宣降肺气,补中益气以
补肺气之损,肺气足而宣降正常,则诸般邪气必然消散,肺窍通利,共凑调畅气
机,开通腠理、祛散邪气之功。
参考文献:
[1]王士珍.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30-135.
[2]刘占通.麻杏甘石汤为主治疗鼻窦炎43例[J].河南中医,2008,28(8):
65-67.
[3]吴照平.麻杏石甘汤加味治鼻渊[J].四川中医,1986,4(2):51.
[4]王胜春,王汝娟,胡永武,等.麻杏石甘汤的清热解毒作用[J].中成药,1996,
18(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