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替换手术需高位阻断胸降主动脉,因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阻断以下部位的代谢障碍和术后严重并发症(截瘫、肾衰等),麻醉处理颇有特点。现报道我院1998年完成的15例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探讨动脉转流、硬膜外阻滞以及脊髓保护措施在这类手术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择期胸腹主动脉瘤患者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9~75岁,ASAⅡ~Ⅲ级。动脉瘤分型:Cr awfordⅠ型胸腹主动脉瘤2例,DeBakeyⅢ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其中马凡氏综合征3例)。主要伴随的内科疾病有高血压病(8例)、冠心病(2例)和COPD(2例)。

麻醉方法所有手术均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全麻辅以浅低温

下完成。穿刺T7~8或T8~9硬膜外间隙,给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4ml。15分钟后静注芬太尼4μg/kg、硫喷妥钠4~5mg/kg和琥珀胆碱2mg/kg诱导后插左侧双腔管,继以间断静注哌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并按需静注芬太尼、吸入安氟醚维持。然后经外周静脉滴注0~4℃乳酸钠林格液,使体温降至33~35℃。动脉阻断后开始复温,手术结束时将体温升至35℃。术中按需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

术中监测常规监测ECG,监测BP、CVP、尿量和体温。6例近左锁骨下动脉高位胸降主动脉阻断的患者放置Swan-Ganz导管,监测心排血量、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

循环控制15例中有2例在阻断胸降主动脉前建立近端主动脉-股动脉转流(转流管内径为0.6~0.8cm)。为了控制高位降主动脉阻断后的高血压,阻断前常规经硬膜外导管追加2%利多卡因4~5ml,配合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开始0.5μg.kg-1.min-1,并按需调节剂量)和吸入安氟醚,使收缩压降至90~110mmHg水平。主动脉阻断前15分钟开始静注多巴胺5μg.kg-1.min-1,并可静注艾司洛尔0.5~1.0mg /kg控制HR<90次/分。主动脉开放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多聚明胶补充血容量,并根据出血量补充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和血小板。主动脉开放后继续补充血容量,调整多巴胺用量,必要时间断静注去甲肾上腺素(每次25~50μg)使血压逐步回升,并根据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补充碳酸氢钠和氯化钙。

血液回收和脏器保护所有患者均采用Se questra1000型自体红细胞回收机(Cell-Saver,Medtronic)收集手术野出血,分离出血球压积为60%的红细胞回输给患者。主动脉阻断前30分钟静脉滴注甘露醇1.0g/kg和甲基强的松龙1.0g,部分病人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抽取脑脊液20ml。主动脉开放前静注呋塞咪5~10mg。

术后处理术毕常规更换气管导管,患者送SICU接受呼吸支持和全面监护。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止痛。

结果

15例患者中11例痊愈出院,其中1例术后发生ARDS,治疗3周后康复出院;2例术后发生高位截瘫(截瘫平面T10),术后经康复治疗3月后脊髓功能部分恢复,能够拄拐行走;2例死亡,其中1例在手术日死于吻合口出血,另1例术中探查发现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已经完全闭塞,因此在大段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替换后,没有重建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成内脏缺血,术后2周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本组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2~3天后恢复正常。术后至出院无急性心衰、心肌梗塞和DIC等并发症发生。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动脉以上水平阻断胸降主动脉,其中12例阻断部位在距左锁骨下动脉2~3cm的胸降主动脉。阻断时间30~145分钟,平均60±33分钟。胸降主动脉阻断后BP、CVP、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均增高,HR增快、心排血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48%、35%、43%、68%、19%和93%。主动脉开放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和肺动脉压下降,心排血量减少,经积极处理后血压回升至术前水平,心排血量恢复正常。

本组患者术中出血1000~15000ml,利用Cell-Saver收集和回输红细胞300~5500ml,平均回输2300ml,有1例患者未输库血。

讨论

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替换手术既可以直接阻断主动脉后进行,也可以建立动脉旁路或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建立动脉旁路或体外循环的主要目的,一是控制阻断后的近端高血压;二是提供阻断以下部位的血液灌注,以减少术后肾衰和截瘫的发生,避免重要内脏器官的长时间缺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代谢性酸血症和主动脉开放时的严重低血压。转流方法不同,控制高血压的机制也不同。近端主动脉-股动脉转流降低了心脏的后负荷,左心房-股动脉或股静脉-股动脉转流则减少了回心血量,降低心脏的前负荷,从而使心排量减少。转流虽有上述优点,但可能发生动脉损伤、栓塞、影响手术操作、延长手术时间、使用肝素抗凝而导致出血增加、近端动脉暴露和置管困难等并发症或不利影响,临床应用仍有争议。回顾性研究表明转流与直接阻断的结果并无明显差别[1,2],或认为保持阻断后的远端灌注可以减少截瘫和出血等并发症[3~6]。在本组患者中,有2例建立了近端主动脉-股动脉转流,术后仍有1例发生截瘫;而其余13例患者均在直接阻断下进行人造血管替换,术后也有1例发生截瘫。我们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时可充分利用硬膜外阻滞、扩血管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的共同作用控制血压,在直接高位降主动脉阻断时保持循环相对稳定,如果阻断开放前后处理恰当,同样能迅速纠正松钳性低血压。我们主张建立转流应视动脉瘤的性质、大小、手术难易程度、预计阻断时间和患者侧支循环的丰富程度等因素而定。如动脉瘤较小,预计阻断时间在30分钟以内者可选择直接阻断;反之,瘤体大而切除范围广,估计

手术困难阻断时间将>60分钟,或患者为近期内发生的主动脉夹层分离者,仍应考虑选择合适的转流方式[3]。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已经成为胸腹主动脉瘤手术麻醉的常规

方法[7]。硬膜外阻滞因其扩血管作用使血液相对滞留在阻断以下部位,减少回心血量,降低CVP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从而减少心脏前负荷的增加程度,维持循环相对稳定。胸段硬膜外阻滞还可以增加病变冠状动脉的内径,抑制过度的应激反应。硬膜外止痛可改善术后高凝状态,降低血管(冠状动脉和深静脉)栓塞的和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但硬膜外阻滞有可能造成低血压,尤其在动脉开放时,使血压回升困难或松钳性低血压不易纠正。因此我们在主动脉阻断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期望开放主动脉时局麻药的作用已经基本消失,不至于明显加重松钳性低血压。

截瘫是胸降主动脉瘤和胸腹主动脉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取决于动脉瘤的位置和是否存在动脉夹层分离。胸、腹主动脉全程夹层分离手术后截瘫的发生率最高可达40%,远端降主动脉或腹主动脉瘤为2%~3%,降主动脉瘤(夹层分离)至肾动脉水平为21%[8]。脊髓的血供主要来自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和节段性的侧支动脉,胸腰段的脊髓几乎完全由大根动脉供血,侧支循环最少,长时间阻断或低血压时最易发生缺血性损伤。影响脊髓缺血性损伤严重程度的因素很多[1],Na jafi和Crawford等[9,10]认为良好的手术操作和短时间阻断对脊髓的保护优于采用转流技术,但也有研究显示足够的远端灌注压直接影

响预后。目前普遍认为阻断时间不宜超过60分钟。术中脑脊液引流虽能降低脑脊液压力,增加主动脉阻断期间脊髓的灌注压,但对脊髓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极为有限。我们有2例病人在术中作了脑脊液引流,但术后依然发生了截瘫。故而我们认为,脊髓保护的关键是缩短阻断时间和维持远端灌注。

29例次胸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麻醉处理的体会

近年来以动脉硬化为主要病因的胸腹主动脉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手术切除动脉瘤并人工血管置换是主要的有效的治疗手段。由于该手术是在病变的大动脉上施行,对全身各系统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的扰乱极大,麻醉处理有相当的难度。2000年至2005年我院共施行该种手术29例次。现将有关麻醉处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41~81岁,ASAⅡ~Ⅲ级。其中腹主动脉瘤13例;胸主动脉瘤14例,累及主动脉瓣10例,累及主动脉瓣及主动脉弓3例;胸腹主动脉瘤1例。其中因动脉瘤破裂紧急手术的5例。有10例施行了Bentall术,3例施行Bental术+半弓置换;1例因冠心病合并腹主动脉瘤同时施行冠脉搭桥及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1例男性病例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18个月后因人工血管部分扭曲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再次进行Bentall术。体外循环下手术的16例次。

1.2 麻醉方法 29例病人全部采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其中3例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病人入室后开放外周静脉,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无创血压(NIBP)。进行挠动脉及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测压。麻醉诱导以咪唑安定0.1mg/kg,维库溴胺0.15mg/kg,芬太尼6~8μg/kg,行气管插管。麻醉机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间断静注维库溴胺、芬太尼。辅以吸入异氟醚。麻醉中间断测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注意维持病人内环境稳定。

1.3 麻醉及术中处理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微泵注入硝普纳或者硝酸甘油以控制血压在稍偏低的水平,防止血压急剧升高导致动脉瘤破裂出血。已经发生动脉瘤破裂者积极补充血容量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1例胸主动脉瘤破裂合并心包填塞用最短时间麻醉诱导及开胸手术。腹主动脉瘤均直接阻断腹主动脉行人工血管置换术,肾动脉水平以上的胸腹主动脉瘤则在体外循环转流下进行手术。为了防止阻断腹主动脉后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增高而导致左心后负荷增大及渗血增多,术前主动脉瘤未破裂无休克的病人,术中仍继续泵注硝普纳或硝酸甘油,将平均动脉压控制在80~90mmHg左右,维持出入量平衡。在切开主动脉瘤体后,瘤体内许多小动脉开口出血较多。在积极止血的同时根据各种监测指标及时补充血容量,以血浆代用品为主,出血量较多时输入全血。人工血管置换完毕后为防止开放主动脉后血压骤降即所谓“松钳性休克”,先快速补充血容量以及适量的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再缓慢松开阻断钳。血压仍过低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主要手术操作完毕后用鱼精蛋白充分中和肝素,使ACT接近正常,以及应用止血药,减少渗血。

1.4 体外循环方法:共16例病人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Bental术13例,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股动脉+右房插管,在心脏停搏下进行操作。术中切开主动脉后经左右冠状动脉窦灌注温氧合血停搏液。其中3例行Bental+半弓置换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2例经颈动脉顺行灌注、1例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并头部冰帽降温进行脑保护。其余3例单纯主动脉置换采用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心脏停搏的方法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本组死亡5例,2例因腹主动脉瘤破裂严重失血性休克,术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术后死于多种并发症。1例术中低心排不能停机,最终死亡。

2.2 13例腹主动脉瘤阻断主动脉后MAP、CVP及HR明显增加,血管置换完毕主动脉开放后出现“松钳性休克”,MAP下降,HR加快。经过积极处理后,各项指标渐趋正常。

16例次体外循环病人,主动脉阻断时间45—115min,平均83min,体外循环时间92-184min,平均128min,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9例,需电击除颤7例。

3. 讨论

胸腹主动脉瘤大多伴有动脉硬化和高血压,如累及主动脉瓣引起关闭不全血液大量返流,增加左心室作功,损害心功能,最终发生左心衰及肺

水肿。主动脉瘤的病理改变主要是主动脉壁中层破损,管壁薄弱,在血压骤然升高时,极易造成血管破裂,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施行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尤其是Bental术及/或主动脉弓部置换术,手术复杂,操作时间长,失血多,并且涉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保护,因此麻醉及体外循环的管理有相当的难度。我们体会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

3.1 积极控制围术期高血压一经诊断明确,应对患者给予必要的镇静,应用硝普纳或硝酸甘油将病人血压控制比平时基础血压略低的水平,直至术前[1]。给予足量的麻醉前镇静镇痛药,心功能差者适当减量。麻醉诱导应平稳,勿使血压波动剧烈。术中术后亦应严格控制血压,持续泵注降压药,将血压调控在80-100mmHg之间,以防止主动脉瘤破裂,避免或减少主动脉吻合口撕裂及针眼渗血。薛张纲等报导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可较好的调控血压[2]。

3.2 尽量缩短麻醉准备时间,迅速准确平稳完成麻醉诱导及各项监测,注意控制麻醉深度。应用大剂量芬太尼可以减慢心率,轻微降低心排量和外周阻力,增加每搏量[3]。本组1例升主动脉瘤破裂导致心包填塞心源性休克患者,以最快速度完成麻醉诱导及监测后,迅速开胸,解除了心包填塞症状,改善了循环状况。

3.3 注意保护各重要器官的功能。中低温全身降温及局部头部降温,体外循环中维持足够的灌注压和流量有助于脑保护。主动脉弓部病变者由于钳夹阻断困难,必要时采用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或颈动脉顺行脑灌注(流量400~500ml,压力<40mmHg),能有效保证脑的氧供、

防止脑血管气栓和脑血栓的发生[4]。切开升主动脉后经左右冠状动脉直接灌注温氧合血停搏液,保证灌注均匀,停搏完全,而且温氧合血携带氧,以及接近生理环境的渗透压和代谢物质,有利于心肌保护。肾功能的保护有赖于在足够的灌注压基础上,适时给予甘露醇和速尿,在体外循环期间和复跳后单位时间内维持尿量正常。

3.4 维持有效循环血量,调控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稳定。主动脉瘤手术创伤大,失血较多。手术者应仔细缝扎小血管开口,根据血流动力学指标,认真判断失血量,在及时足量地补充血容量和纠酸的基础上松开阻断钳。松钳时缓慢松开,必要时分次松开阻断钳。适时查验血气及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状况,及时纠正异常情况,维护内环境地稳定。

3.5 加强止血术中常规使用乌斯他丁、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复合物;主要操作完毕用足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使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恢复正常水平。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替换手术需高位阻断胸降主动脉,因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阻断以下部位的代谢障碍和术后严重并发症(截瘫、肾衰等),麻醉处理颇有特点。现报道我院1998年完成的15

例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探讨动脉转流、硬膜外阻滞以及脊髓保护措施在这" 类手术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择期胸腹主动脉瘤患者" 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9~75岁,ASAⅡ~Ⅲ级。动脉瘤分型:CrawfordⅠ型胸腹主动脉瘤2例,DeBakeyⅢ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其中马凡氏综合征3例)。主要伴随的内科疾病有高血压病(8例)、冠心病(2例)和COPD(2例)。

麻醉方法所有手术均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全麻辅以浅低温

下完成。穿刺T7~8或T8~9硬膜外间隙,给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4ml。15分钟后静注芬太尼4μg/kg、硫喷妥钠4~5mg/kg和琥珀胆碱2mg/kg诱导后插左侧双腔管,继以间断静注哌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并按需静注芬太尼、吸入安氟醚维持。然后经外周静脉滴注0~4℃乳酸钠林格液,使体温降至33~35℃。动脉阻断后开始复温,手术结束时将体温升至35℃。术中按需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

术中监测常规监测ECG,监测BP、CVP、尿量和体温。6例近左锁骨下动脉高位胸降主动脉阻断的患者放置Swan-Ganz导管,监测心排血量、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

循环控制15例中有2例在阻断胸降主动脉前建立近端主动脉-股动脉转流(转流管内径为0.6~0.8cm)。为了控制高位降主动脉阻断后

的高血压,阻断前常规经硬膜外导管追加2%利多卡因4~5ml,配合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开始0.5μg.kg-1.min-1,并按需调节剂量)和吸入安氟醚,使收缩压降至90~110mmHg水平。主动脉阻断前15分钟开始静注多巴胺5μg.kg-1.min-1,并可静注艾司洛尔0.5~1.0mg /kg控制HR<90次/分。主动脉开放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多聚明胶补充血容量,并根据出血量补充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和血小板。主动脉开放后继续补充血容量,调整多巴胺用量,必要时间断静注去甲肾上腺素(每次25~50μg)使血压逐步回升,并根据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补充碳酸氢钠和氯化钙。

血液回收和脏器保护所有患者均采用Sequestra1000型自体红细胞回收机(Cell-Saver,Medtronic)收集手术野出血,分离出血球压积为60%的红细胞回输给患者。主动脉阻断前30分钟静脉滴注甘露醇1.0g/kg和甲基强的松龙1.0g,部分病人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抽取脑脊液20ml。主动脉开放前静注呋塞咪5~10mg。

术后处理术毕常规更" 换气管导管,患者送SICU接受呼吸支持和全面监护。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止痛。

结果

15例患者中11例痊愈出院,其中1例术后发生ARDS,治疗3周后康复出院;2例术后发生高位截瘫(截瘫平面T10),术后经康复治疗3月后脊髓功能部分恢复,能够拄拐行走;2例死亡,其中1例在手术日

死于吻合口出血,另1例术中探查发现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已经完全闭塞,因此在大段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替换后,没有重建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成内脏缺血,术后2周患者死于肝功能衰竭。本组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血肌酐和尿素氮增高,2~3天后恢复正常。术后至出院无急性心衰、心肌梗塞和DIC等并发症发生。

所有患者均在腹腔动脉以上水平阻断胸降主动脉,其中12例阻断部位在距左锁骨下动脉2~3cm的胸降主动脉。阻断时间30~145分钟,平均60±33分钟。胸降主动脉阻断后BP、CVP、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均增高,HR增快、心排血量明显增加,增加幅度分别为48%、35%、43%、68%、19%和93%。主动脉开放后出现一过性低血压和肺动脉压下降,心排血量减少,经积极处理后血压回升至术前水平,心排血量恢复正常。

本组患者术中出血1000~15000ml,利用Cell-Saver收集和回输红细胞300~5500ml,平均回输2300ml,有1例患者未输库血。

讨论

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替换手术既可以直接阻断主动脉后进行,也可以建立动脉旁路或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建立动脉旁路或体外循环的主要目的,一是控制阻断后的近端高血压;二是提供阻断以下部位的血液灌注,以减少术后肾衰和截瘫的发生,避免重要内脏器官的长时间缺血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代谢性酸血症和主动脉开放时的严重低血

压。转流方法不同,控制高血压的机制也不同。近端主动脉-股动脉转流降低了心脏的后负荷,左心房-股动脉或股静脉-股动脉转流则减少了回心血量,降低心脏的前负荷,从而使心排量减少。转流虽有上述优点,但可能发生动脉损伤、栓塞、影响手术操作、延长手术时间、使用肝素抗凝而导致出血增加、近端动脉暴露和置管困难等并发症或不利影响,临床应用仍有争议。回顾性研究表明转流与直接阻断的结果并无明显差别[1,2],或认为保持阻断后的远端灌注可以减少截瘫和出血等并发症[3~6]。在本组患者中,有2例建立了近端主动脉-股动脉转流,术后仍有1例发生截瘫;而其余13例患者均在直接阻断下进行人造血管替换,术后也有1例发生截瘫。我们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下进行胸腹主动脉瘤手术时可充分利用硬膜外阻滞、扩血管药物和吸入麻醉药的共同作用控制血压,在直接高位降主动脉阻断时保持循环相对稳定,如果阻断开放前后处理恰当,同样能迅速纠正松钳性低血压。我们主张建立转流应视动脉瘤的性质、大小、手术难易程度、预计阻断时间和患者侧支循环的丰富程度等因素而定。如动脉瘤较小,预计阻断时间在30分钟以内者可选择直接阻断;反之,瘤体大而切除范围广,估计手术困难阻断时间将>60分钟,或患者为近期内发生的主动脉夹层分离者,仍应考虑选择合适的转流方式[3]。

腹主动脉瘤护理查房

腹主动脉瘤护理查房 病例汇报: 姜xxx,女性,63岁,农民,2015-11-2急诊以“腹主动脉瘤”收入院。患者于一个月前出现腹痛,伴有轻度压痛,多于餐后症状较重,伴有排便减少,门诊完善相关检查,其腹主动脉彩超提示腹主动脉瘤,瘤体较大,肠管胀气,考虑有腹主动脉瘤压迫肠管。给予平稳血压,并积极润肠通便治疗后,排便症状改善,但其腹部隐痛持续,多为胀痛,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治疗。门诊以“腹主动脉瘤”收入我科住院治疗。自此次发病来,精神弱,饮食少,二便少,排便费力,夜间睡眠较差,体重有所减轻。 既往史: 高血压,高脂血症,反流性食管炎,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病史,乙肝病毒携带病史,无烟酒史。否认外伤史,有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辅助检查: 导联心电图:多导联ST-T改变,或T波倒置,部分导联可见q 波。 腹主动脉彩超: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CTA示:腹主动脉瘤。 化验结果: 生化---钙1.92mmol/L;白蛋白30.1g/L; 血常规---白细胞11.35×109g/L;红细胞3.3×1012g/L;血小

板88×109/L; DIC---凝血酶原时间16.5S;D-二聚体1139ng/mL;HBV-DNA: 1.0E+7IU/mL 目前状况: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弱,时有腹部隐痛,腹部平坦,肝脾肋下未触及,脐周可触及搏动样肿物,准备择期行手术治疗。患者于2015-11-4全麻下行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顺利,术后返回重症监护室留观,于2015-11-6返回病房。 疾病相关知识 ㈠疾病原因: 退行性疾病:囊性中膜坏死,主动脉夹层 遗传性疾病:马方综合征,主动脉缩窄等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大血管炎,巨细胞动脉炎,SLE等 创伤 感染性因素:真菌,结核,葡萄球菌,沙门菌等 ㈡症状和体征: 不典型,常为体检发现。正常成人腹主动脉的直径为1.6cm~2.0cm,当腹主动脉扩张膨胀至2c m 以上时,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在一般情况下,腹主动脉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在作其它检查或自己在偶然中发现。 其典型的表现为:腹部搏动性肿块。当瘤体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腰背部疼痛,甚至出现肠梗阻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 05-12-16 16:14:00 ] 作者:佚名编辑:studa9ngns 摘要: 报告1995~1998年20例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警惕瘤体破裂,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必须加强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术后高血压,注意术后出血、心功能、下肢血运的观察。强调胃肠减压、饮食与营养的护理,并对术后正确体位,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护理做了介绍。本组无术中或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简称AAA)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所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近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寿命延长,加之检查设备的完善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该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占90%以上。[1]我科自1995~1998年收治AAA患者20例,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该病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5岁。既往病史中高血压13例(65.5%)。高血脂、心脏病4例,肺部疾患和糖尿病各2例,50%病人有吸烟史。20例均在全麻下行经腹途径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Y”型人工血管转流术。 2 术前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2.1 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每日不少于两次。本组中13例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术前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6~18kPa,血压控制程度还应参考意识、尿量,以免过低造成肾脑等脏器的损伤。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限制病人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均有利于血压的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的不良后果。

腹主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手术时机的影像判断 动脉瘤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一般腹主动脉直径>3cm可诊断腹主动脉瘤。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死亡率高达90%,目前公认瘤体直径>5cm时需行手术治疗。然而,亦有患者在瘤体直径未达5cm的情况下即发生瘤体破裂,故亟需设立一个更准确的评判指标。 微血管炎症是导致腹主动脉瘤血管壁脆弱的原因之一。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可通过注射对比剂并经药代动力学模型分析,获知容量转运常数(K trans)、速率常数(K 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 e)、血管内容积(V p)等参数,反映微血管流量及通透性。较高的K trans可提示血管壁炎症加强与血管壁强度下降(即更脆弱)。 模型选择 有研究选择可提供K trans及V p的Patlak模型、提供K trans及V e的Tofts模型以及同时提供K trans、V e、V p的扩展Tofts模型进行比较。Patlak模型假定造影剂的转运是单方向的,即造影剂很快从血管空间渗漏到血管外细胞外间隙(EES)达到动态平衡,进入EES的造影剂在数据分析时间内不会返回血管空间,故从EES到微血管内的回流速率K ep可被忽略,适用于低渗透性或首过模型(回流还未开始)。结果显示,Patlak模型平均拟合误差较其余两模型更小,K trans值估计的不确定度也更小(表1,图1),更适用于DCE-MRI对腹主动脉瘤的影像诊断。 表1 三种模型相对拟合误差与K trans值拟合不确定度

图1 某代表性病例的对比剂浓度-时间拟合曲线 K trans值在手术时机判定上的意义 K trans值测量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能在两次测量中保持高度一致(图2),个体自身差异大大小于个体间差异,使用其判断手术时机结果稳定。 图2 某代表性病例首次测量(左)与一周后二次测量K trans图的比较(T:血栓;L:管腔) 在28例病例中展开的研究显示,K trans值与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呈中等强度的正相关(Pearson r=0.52 ,P=0.005),说明其与最大直径相关但不可互换。此外,血管腔内血栓可改变腹主动脉瘤血管壁的炎症状况和壁应力,但K trans值与血栓厚度无关。 其他参数的参考价值 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为一个不受模型影响的稳健参数,其在0-1min及0-5min 的部分面积与K trans值呈很强的正相关,表明了研究中K trans值的可靠性;但0-1min的AUC与腹主动脉瘤最大直径的相关性不显著,加之其反映的是多种影响对比剂浓度机制的混合结果,故不适用于反映腹主动脉瘤的病理变化。

腹主动脉瘤的分型

介入科业务学习 时间:2014年04年11日 地点:介入导管室 讲课人:翟焕阁 参加人员: 腹主动脉瘤的分型 根据瘤体累及范围,Ahn和Blum根据AAA近端瘤颈长度和瘤体远端累及范围分别提出不 同的分型方法,Thurnher根据AAA与肾动脉的关系提出Siegfried分型。 I.Schumacher 分型 1995年,Schumacher等根据动脉瘤形态和瘤体对临床决策的影响,将AAA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中,n型根据AAA累及分支不同又分成n A、n B和n C型。 I型:近端瘤颈长度 > 1.5cm,远端瘤颈长度 > 1.0cm; n A型: 近端瘤颈长度> 1.5cm,AAA累及主动脉分叉; n B型: 近端瘤颈长度> 1.5cm,AAA远端累及髂总动脉; n C型: 近端瘤颈长度> 1.5cm,AAA远端累及髂总动脉分叉; 川型:近端瘤颈长度V 1.5cm 。 在提出该分型方式的同时,该研究还指出,1型AAA患者适合用直型血管支架修复;n型 患者可用“Y型血管支架修复,且n C型患者在行血管腔内修复术的同时,需要重建一侧髂内动脉,以提供盆腔脏器和臀部肌肉的血供;川型患者由于AAA离肾动脉距离较短,支架 血管会影响肾动脉血供,因此是血管腔内修复术的禁忌症。

2.Ahn分型

1997年Ahn 等根据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需求,将 AAA 分为四种类型,其中,n 型根据 AA A 累及分支不同又分成n A 和n B 型。 I 型:近端瘤颈长度 > 1.5cm,远端瘤颈长度 > 1.0cm ; > 1.5cm,远端瘤颈长度v 1.0cm ,瘤体未明显累及髂总动脉; 1.5cm ,远端瘤颈长度v 1.0cm ,瘤体未明显累及髂总动脉。 其中,1型AAA 患者适合用直型支架血管修复;n A 型和n B 型患者可用“Y 型支架血管修 复;川型和"型 AAA 是腔内治疗的禁忌症。 另外,由于AAA 沿腹主动脉横向扩张, 易造成瘤颈与瘤体扭曲成角, Ahn 等根据AAA 近端 I 级:AAA 近端瘤颈成角范围为 150° -180 ° ; n 级:AAA 近端瘤颈成角范围为 120° -150 ° ; 川级:AAA 近端瘤颈成角小于 120°。 AAA 分级在腔内修复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Blum 分型 主动脉分支; 分支直径v 12mm ; D 型:AAA 累及双侧髂内动脉; E 型:AAA 近端瘤颈长度v 10mm ,瘤径> 25mm 。 n A 型:近端瘤颈长度 n B 型:近端瘤颈长度 > 1.5cm,瘤体远端累及或连接于髂总动脉; 川型:近端瘤颈长度v 1.5cm ,远端瘤颈长度 > 1.0cm ; W 型:近端瘤颈长度v 瘤颈的扭曲程度分为三级(以直行无扭曲主动脉为 180° : A 型: AAA 远端、近端瘤颈长度均〉 10mm ,瘤径v 25mm ,未累及髂总动脉; B 型: AAA 近端瘤颈长度> 10mm , 瘤径v 25mm ,一侧髂总动脉内径v 12mm ,瘤体累及 C 型: AAA 近端瘤颈长度> 10mm , 瘤径v 25mm ,动脉瘤累及髂总动脉及分支,且髂动脉

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腹主动脉瘤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动脉扩张性疾病,以腹主动脉局限性、永久性扩张为特点,瘤体一旦破裂常危及生命,临床上以位于肾动脉以下者称为腹主动脉瘤。 【护理常规】 1.术前 (1)体位:绝对卧床,避免腰腹过屈、深蹲等不当的体位,避免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以免引起腹压增高,诱发瘤体破裂。 (2)病情观察: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意识情况,腹部及腰背部是否膨隆;对较大的或疼痛严重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要警惕随时有破裂的可能,一旦患者感到疼痛加剧或范围扩大,面色苍白、冷汗、血压下降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师,采取紧急措施。 2.术后 (1)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置换术后护理常规 ①体位:手术24h后取低半卧位,床头抬高15°,防止人工血管扭曲、受压等;术后7d内绝对卧床休息,翻身时采用滚轴式翻身法;7d后根据病情协助下地活动。 ②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变化,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量及速度,防止心力衰竭、肺水肿发生,血压控制在130/90mmHg 左右;术后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应用镇痛药,避免血压波动过大。

③伤口护理:观察切口敷料情况,给予腹带包扎,减轻翻身和咳嗽时的张力,减轻疼痛。 ④呼吸道的护理:全身麻醉术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之腹部切口疼痛及胃管刺激、咳嗽无力等原因,极易引起肺部感染及肺不张,因此应协助患者床上翻身、叩背,给予雾化吸入,鼓励患者咳嗽、咳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 ⑤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出血:如患者突然出现剧烈的腹痛、大汗淋漓、呼吸急促、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嘱患者避免突然坐起、强扭上身、剧烈咳嗽等,以减少引发出血的诱因。 急性肾衰竭:术后应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保持尿管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尿量,每小时尿量≥25ml,遵医嘱及时复查肾功能。 ⑥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沟通,关心体贴患者,加强心理疏导,避免精神紧张导致血压升高。 (2)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术后护理常规 ①体位:嘱患者下肢平伸,取平卧位24h,并注意观察切口渗血渗液情况,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②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面色、意识、尿量。 ③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注意观察双下肢皮温、皮色、感觉及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内支架血栓形成。 ④饮食护理:指导患者多饮水,12h内要达到1500ml,以促进造

腹主动脉瘤指南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发表时间:2016-10-0820:18:50 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阅读117次 选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年11月第28卷第11期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因此,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 瘤,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 因素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3c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一、发病率 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会相应增高。瑞典Malma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病人进行 尸检,发现在50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 达5.9% 二、病因学 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2.1遗传易感性多项研究表明,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年 的随访发现,15%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P<01001)。其他 研究则表明,家族性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 易破裂;腹主动脉瘤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2动脉硬化因素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 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2.3各种蛋白酶的作用动脉瘤的组织学表现为中层弹力膜退行性变,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相应 的蛋白酶破坏;局部金属蛋白酶(MMP)增高,促使平滑肌细胞易位,导致血管中层结构破坏;局部巨 噬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以上三点都可能导致动脉瘤壁破坏与扩张和动脉瘤形成。 2.4先天性动脉瘤一些先天性疾病常伴发主动脉中层囊性变,从而导致先天性动脉瘤形成。其中最多见 的是马凡综合征(Marfansyndrome)。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畸形、韧带松弛、 晶状体脱垂、主动脉扩张及心脏瓣膜功能不全等。其他少见的先天性疾病还有Ehlers2Danlos综合征等。尽管部分先天性疾病被证明是由单基因病变造成,但是大多数还是由多基因病变共同作用形成。

腹主动脉瘤护理

患者王庆学,男,79岁,因“发现腹主动脉瘤1月余”由门诊拟“中医:胸痹西医:腹主动脉瘤冠心病 PCI术后”于2011-09-05 09:20:00收住入院。患者1月前入住我院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示:冠心病三支病变,右冠状动脉PCI术后,腹主动脉瘤。入院时:患者胸痛不显。病史:2008年患有“急性胰腺炎”病史,治疗后痊愈。有高血压病病史。吸烟史40余年,已戒。辅助检查:1.心电图:1.室上性期前收缩二联律2.aVL、V6 T波低平。(2011-09-05,本院)2.生化一:肌酐114.1umol/L,总胆固醇 4.10mmol/L,甘油三酯 1.33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62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97mmol/L;甲功七项:促甲状腺素42.95uIU/mL,游离T40.56ng/d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240.91U/ml,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328.08U/ml。胸腹部CT:腹主动脉瘤(肾下极水平)。CAG术提示冠心病三支病变,予以右冠植入裸支架1枚。(2011-07-26,本院) 辨病辨证依据:四诊合参,患者当属祖国医学“胸痹”范畴。患者年过6旬,阴伤阳耗,脾胃虚弱,脏腑功能减退,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心脉失养,气血运行不畅,气虚血瘀,发为本病。病位在心,与肝、脾相关,辨证当为气虚血淤。 诊疗计划: 1.心内科护理常规、Ⅰ级护理、陪客一人、健康宣教、吸氧prn、低盐低脂饮食;2完善相关辅助检查;3.治疗上暂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非洛地平、厄贝沙坦降压,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冠,兰索拉唑抑酸护胃,美托洛尔缓释片控制心率,瑞舒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左卡尼汀营养心肌等。 4.择日行腹主动脉瘤介入术。 2011-09-07下午在心内科导管室全麻下行“经皮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式”,手术顺利,术后安返病房。神情,精神萎靡,保留导尿管在位畅,观其左、右股动脉穿刺处敷料外观清洁干燥,诉疼痛不显,左、右足背动脉波动良好,肤色肤温正常,左、右下肢伸直制动,予头孢呋辛抗感染,心电监护及指脉氧检查,氯吡咯雷及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并予维生素B6,C,氯化钾补充营养及电解质。9月8日患者体温升高。予对症处理,使用抗生素后体温降至正常。患者于09月17日出院。 学习腹主动脉瘤相关知识及护理。 腹主动脉是主动脉在腹部的延续,主要负责腹腔内脏、腹壁和下肢的血液供应。当腹主动脉某段发生扩张,直径超过正常腹主动脉直径的1.5倍以上时,即形成了腹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实际上是一种因动脉血管壁退化变性而导致的动脉扩 张性疾病,而非通常意义上的“肿瘤” 腹主动脉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但年轻人也偶尔可见。男性多于女性。该病犹如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50%-80%。死亡率高,是一种极为凶险的疾病,在美国,由腹主动脉瘤破裂导致的死亡占成年男性疾病死亡原因的第十位,在中国,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人民饮食结构的改变,主动脉瘤的发病率也在迅速上升。值得警惕。 病因及分类:导致腹主动脉瘤发生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其他原因有创伤、感染,也可能是先天性的。腹主动脉瘤的致病原因比较复杂,目前认为与动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

胸腹主动脉瘤切除人造血管替换手术需高位阻断胸降主动脉,因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阻断以下部位的代谢障碍和术后严重并发症(截瘫、肾衰等),麻醉处理颇有特点。现报道我院1998年完成的15例胸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探讨动脉转流、硬膜外阻滞以及脊髓保护措施在这类手术中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择期胸腹主动脉瘤患者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29~75岁,ASAⅡ~Ⅲ级。动脉瘤分型:Cr awfordⅠ型胸腹主动脉瘤2例,DeBakeyⅢ型胸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其中马凡氏综合征3例)。主要伴随的内科疾病有高血压病(8例)、冠心病(2例)和COPD(2例)。 麻醉方法所有手术均在硬膜外阻滞加静吸复合全麻辅以浅低温 下完成。穿刺T7~8或T8~9硬膜外间隙,给试验剂量2%利多卡因3~4ml。15分钟后静注芬太尼4μg/kg、硫喷妥钠4~5mg/kg和琥珀胆碱2mg/kg诱导后插左侧双腔管,继以间断静注哌库溴铵维持肌肉松弛,并按需静注芬太尼、吸入安氟醚维持。然后经外周静脉滴注0~4℃乳酸钠林格液,使体温降至33~35℃。动脉阻断后开始复温,手术结束时将体温升至35℃。术中按需经硬膜外导管注入2%利多卡因。

术中监测常规监测ECG,监测BP、CVP、尿量和体温。6例近左锁骨下动脉高位胸降主动脉阻断的患者放置Swan-Ganz导管,监测心排血量、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等血流动力学参数。 循环控制15例中有2例在阻断胸降主动脉前建立近端主动脉-股动脉转流(转流管内径为0.6~0.8cm)。为了控制高位降主动脉阻断后的高血压,阻断前常规经硬膜外导管追加2%利多卡因4~5ml,配合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开始0.5μg.kg-1.min-1,并按需调节剂量)和吸入安氟醚,使收缩压降至90~110mmHg水平。主动脉阻断前15分钟开始静注多巴胺5μg.kg-1.min-1,并可静注艾司洛尔0.5~1.0mg /kg控制HR<90次/分。主动脉开放前静脉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多聚明胶补充血容量,并根据出血量补充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白蛋白和血小板。主动脉开放后继续补充血容量,调整多巴胺用量,必要时间断静注去甲肾上腺素(每次25~50μg)使血压逐步回升,并根据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定补充碳酸氢钠和氯化钙。 血液回收和脏器保护所有患者均采用Se questra1000型自体红细胞回收机(Cell-Saver,Medtronic)收集手术野出血,分离出血球压积为60%的红细胞回输给患者。主动脉阻断前30分钟静脉滴注甘露醇1.0g/kg和甲基强的松龙1.0g,部分病人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抽取脑脊液20ml。主动脉开放前静注呋塞咪5~10mg。 术后处理术毕常规更换气管导管,患者送SICU接受呼吸支持和全面监护。术后经硬膜外导管止痛。

腹主动脉瘤诊疗规范

腹主动脉瘤诊疗规范 一、适用对象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 管直径的50%。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3cm可以诊断 腹主动脉瘤。 二、诊断依据 1.有症状的腹主动脉瘤:疼痛、多位于中腹部或腰背部,多为钝痛,可持续数小时甚至数日,一般不随体位改变而 改变,疼痛突然加剧常提示腹主动脉瘤即将破裂。腹主动 脉瘤破裂后血液常局限于后覆膜,血压下降不会太快,可 出现双侧腹壁瘀斑(Grey Turner 征),若瘤体破入腹腔,会伴有腹肌紧张,由于大量失血而发生低血压,瘤体破裂 入十二指肠会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2.无症状的腹主动脉瘤:大多数腹主动脉瘤无症状,体 检发现或无意中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 3.查体:一般直径>4cm的腹主动脉瘤可通过细致的查体 发现,肥胖等因素可能会影响查体的敏感性。 4.影像学检查: 4.1 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费用低廉、无辐射,广泛用 于腹主动脉瘤的筛选、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敏感性达90% 以上。但对操作者依赖性强,对于位置较深的腹主动脉瘤 和髂动脉瘤,因肠道气体干扰,其诊断准确率会有所下降。 4.2 腹部X线:表现为腹部巨大的软组织影。 4.3 CT血管造影(CTA):创伤小、费用低,可准确测量腹 主动脉瘤各项数据,是术前检查和术后随访的金标准。 4.4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肾脏和心脏功能影响小。 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MRA是首选的诊断手段,但成像与 CT相比尚有差距。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保守治疗:严密监测,如果瘤体直径<4cm,建议2~3年复查多普勒超声检查,直径>4-5cm,建议每年至少一次多普勒超声或CTA检查,直径>5cm或监测期间瘤体增长速度过快,需要尽早手术。 2.药物治疗:严格戒烟,注意控制血压及心率。口服倍他乐克等,急症高血压或口服药物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可静脉予降压药。 3.开放手术:创伤大,目前应用较少,术前评估十分重要,尤其是术前心脏评估(心脏超声、心电图),必要时行冠脉造影检查,术前还应完善肺功能及肝肾功能检查。 4.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植入术:创伤小,目前首选手术方式 四、住院时间及费用 开放手术患者若无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10-14天,费用3-4万,接受腹主动脉覆膜直径植入术患者住院时间术后7天左右,费用10-15万。 五、术前准备及检查 1、必须的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生化、凝血功能、传染病检查、胸片、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 2、术前腹主动脉CTA 六、选择用药 人工支架植入后术中及术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患者一般会有反应性低热,予对症处理 七、手术日及麻醉方式选择 1.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尽早手术,

腹主动脉瘤的护理

腹主动脉瘤 什么是腹主动脉瘤严格来说,腹主动脉瘤其实不应称之为瘤,它只是腹主动脉壁局部薄弱后形成的永久性异常扩张,使得腹主动脉从外观看象似长了个瘤。 发病原因腹主动脉瘤主要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和心脏疾病,但年轻人也偶尔可见。男性多于女性。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主要与动脉硬化有关,其它少见原因是主动脉先天发育不良、梅毒、创伤、感染、大动脉炎、Marfan综合征等。腹主动脉瘤在西方国家的发病率较高,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和膳食习惯的变化,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 临床表现 正常成人腹主动脉的直径为1.6cm~2.0cm,当腹主动脉扩张膨胀至2c m 以上时,即可诊断为腹主动脉瘤。在一般情况下,腹主动脉瘤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大多数病人在作其它检查或自己在偶然中发现。其典型的表现为:腹部搏动性肿块。当瘤体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或器官时,可能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腰背部疼痛,甚至出现肠梗阻症状(腹胀、腹痛和呕吐)。腹主动脉濒临破裂或破裂时,病人可出现明显甚至剧烈的腹痛及腰背部疼痛,伴有休克症状,常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以及其它急腹症而延误了治疗。 诊断方法 诊断腹主动脉瘤除了临床表现外,最简单经济的方法为B超检查。B超可发现动脉瘤瘤体的大小、范围,瘤腔内有无血栓等,为一种非常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对于那些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或暂时不能手术的病人,使用B超定期进行随访检查是非常有价值的。 除B超外,CT和MRI(磁共振)也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它们除了可明确瘤体的大小及范围外,还可以明确动脉瘤是否累及髂动脉,动脉瘤与双侧肾动脉的关系,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动脉造影对诊断腹主动脉瘤的意义不大,因为瘤腔内常有附壁血栓,以致造影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尽管如此,动脉造影对于制定手术方案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治疗方法 腹主动脉瘤一旦明确诊断后,应考虑手术治疗。由于腹主动脉瘤是动脉壁变性薄弱后的膨胀增粗,是一种不可逆的病变,其发展结果是增大、破裂,常导致死亡。据统计,瘤体直径增大到7cm以上时,死亡率可高达7 0~80%。在诊断为腹主动脉瘤而未手术的病人中,1年内因腹主动脉瘤破裂而死亡者约为15%,2年内约为30%,5年内约为60%,8年后无一例存活。同时主动脉瘤壁上的附壁血栓可能脱落,出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严重时导致截肢或死亡。 所以,对于腹主动脉瘤的病人,瘤体直径在5cm以上者原则上均应手术。一旦有疼痛症状,趋向破裂者,或瘤体压迫邻近组织或形成夹层者,均应尽早手术治疗。如病人有严重的心肺疾患等手术禁忌证而不能手术时,内科治疗控制血压,消除紧张情绪以及适当的卧床休息,对于防止瘤体破裂是有一定帮助的。 1手术治疗 传统开腹手术是将患者全麻后,开腹将腹主动脉瘤的瘤体完全解剖出来,阻断瘤体两端的主动脉,并结扎瘤体的分支动脉后将瘤体切除,将人造血管与动脉瘤两端的动脉断端吻合,恢复主动脉的畅通。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1观察生命体征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2016-10-08介入家园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选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 年11 月第28 卷第11 期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 。因此, 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 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 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 腹主动脉直径>3cm 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一、发病率 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 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会相应增高。瑞典Malma 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病人进行尸检, 发现在50 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 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达5.9% 二、病因学 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 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 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2. 1 遗传易感性多项研究表明, 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 年的随访发现, 15% 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 (P <0 1001)。其他研究则表明, 家族性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 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破裂; 腹主动脉瘤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 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 2 动脉硬化因素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 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 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_郭伟

指南与共识 文章编号:1005-2208(2008)11-0916-03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图分类号:R6 文献标志码:C 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因此,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3c m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1 发病率 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会相应增高。瑞典M a l m a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病人进行尸检,发现在50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达5.9%。 2 病因学 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 2.1 遗传易感性 多项研究表明,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年的随访发现,15%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P<0.001)。其他研究则表明,家族性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破裂;腹主动脉瘤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2.2 动脉硬化因素 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虽然表现形式不同,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2.3 各种蛋白酶的作用 动脉瘤的组织学表现为中层弹力膜退行性变,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相应的蛋白酶破坏;局部金属蛋白酶(M M P)增高,促使平滑肌细胞易位,导致血管中层结构破坏;局部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升高,提示有炎症反应。以上三点都可能导致动脉瘤壁破坏与扩张和动脉瘤形成。 2.4 先天性动脉瘤 一些先天性疾病常伴发主动脉中层囊性变,从而导致先天性动脉瘤形成。其中最多见的是马凡综合征(M a r f a n s y n d r o m e)。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表现为骨骼畸形、韧带松弛、晶状体脱垂、主动脉扩张及心脏瓣膜功能不全等。其他少见的先天性疾病还有E h l e r s-D a n l o s综合征等。尽管部分先天性疾病被证明是由单基因病变造成,但是大多数还是由多基因病变共同作用形成。 2.5 炎性腹主动脉瘤 炎性腹主动脉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动脉瘤,动脉瘤壁特别厚,白色、发亮、质硬,极易与腹腔内脏器(如输尿管、十二指肠)纤维化粘连。目前认为,炎性腹主动脉瘤是动脉瘤炎症的一种极端表现。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炎性腹主动脉瘤发病率约占全部腹主动脉瘤的5%。在危险因素、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方面,炎性腹主动脉瘤和普通腹主动脉瘤均无明显差异。在临床表现上,炎性腹主动脉瘤更容易出现腰部或腹部疼痛等症状。慢性腹痛、体重减轻、血沉增快是诊断炎性腹主动脉瘤的三联征。 2.6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少见疾病。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发展,其发生率不断降低。主动脉壁原发感染导致的动脉瘤罕见,大部分感染性腹主动脉瘤由继发感染引起。葡萄球菌和沙门菌是常见的致病菌,结核杆菌和梅毒也可以导致主动脉瘤。 3 自然病程 腹主动脉瘤的自然发展过程是瘤体逐渐增大和瘤腔内血液持续湍流而形成附壁血栓。因此,腹主动脉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瘤体破裂、远端脏器栓塞和邻近脏器受压。3.1 腹主动脉瘤自然进程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腹主动脉瘤直径<4c m时,年增长在1~4m m;瘤体直径在4~5c m 时,年增长率在4~5m m;瘤体直径>5c m,年增长率就会> 5m m,而瘤体破裂率达20%;如果瘤体直径>6c m,瘤体年增长率在7~8m m,瘤体最终破裂率也增加到40%。破裂性腹主动脉瘤的风险极高,病死率高达90%。因此,目前普遍公认:(1)当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5c m时需行手术治疗。由于女性腹主动脉直径偏细,如果瘤体直径> 4.5c m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2)不论瘤体大小,如果腹主动脉瘤瘤体直径增长速度过快(每半年增长>5m m)也需要考虑尽早行手术治疗。(3)不论瘤体大小,如出现因瘤体引起的疼痛,应当及时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破裂的相关因素除瘤体直径外,还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长期吸烟、女性及阳性家族史等,都会增加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危

腹主动脉瘤介入手术期流程及质控要点

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质控要点: 一、适应证 (1)腹主动脉瘤的直径大于或等于5.5cm者。 (2)随访过程中其直径每年增加超过1cm者。 (3)有症状的腹主动脉瘤。 (4)动脉瘤直径4.5-5.5cm者,患者及家属意愿强烈,可行腔内治疗。 二、相对禁忌证: 近端瘤颈直径>28mm;瘤颈长度<15m m;瘤颈角度>60°;瘤颈呈圆锥形(瘤颈近远端直径差>4mm);腹主动脉分叉处直径<18m m;髂动脉直径<7mm;髂动脉严重扭曲或双侧髂动脉瘤等。 三、禁忌症 1.腹主动脉瘤的位置或形态不适于腔内隔绝手术者,如范围广泛的胸腹主动脉瘤或近端瘤颈<1.5cm因而无法固定移植物者。但近年已开发出近端带有裸支架的移植物,近肾腹主动脉瘤已经不是绝对禁忌证。 2.导入通路病变使手术难以完成者,如双侧髂动脉严重狭窄扭曲以至导丝、导管不能通过。 3.有严重伴发病,如严重心肌供血不足、心律失常、难以纠正的心力衰竭,严重肾功能障碍,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等。 4.并存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疾病,预期寿命不超过1年者。 5.穿刺部位局部感染及高热者。 6.1个月之内的大面积脑血管意外或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 7.造影剂过敏的患者。 四、术前准备事项: 1. 基本完善项目 术前需患者及其家属签署《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手术知情同意书》。 2. 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心肌酶、电解质、血糖、血脂、血型、凝血功能、甲状腺功能、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检测; (3)12导联心电图、胸片、彩超(心脏、腹部、颈动脉及双下肢血管)检查; (4)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检查(如近期已查,可不再重复检查); 3. 特殊检查项目:

腹主动脉瘤疾病护理常规

腹主动脉瘤疾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腹主动脉瘤是因为动脉中层结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者广泛性的永久性扩张或膨出。 二、临床表现 1、多数病人自觉无任何症状,偶尔病人自己发现或被医师检查发现位于脐周或中上腹部有搏动性肿块。有的病人仅感腹部有搏动感、轻度不适。 2、疼痛:少数病人诉有腹痛或胀痛不适。当腹痛明显并涉及到腰背部时,提示动脉瘤已压迫或侵蚀邻近组织(如腰椎体),或者瘤侧后壁破裂渗血形成血肿。 3、破裂:如腹痛突然加剧,往往是动脉瘤破裂的先兆。多数动脉瘤破裂入腹腔,导致腹腔内大出血伴休克。极少数动脉瘤穿破入十二指肠或空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4、其他严重并发症:瘤体向前增大使位于其前方的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受压或移位可能发生部分肠梗阻。动脉瘤内硬化斑块碎屑或附壁血栓脱落,能引起下肢动脉栓塞,出现下肢急性或慢性缺血症状。 5、邻近脏器压迫症状压迫喉返神经或压迫迷走神经可致声带麻痹声音嘶哑;压迫肺动脉可致肺动脉高压和肺水肿;压迫食管可吞咽困难;压迫支气管可致呼吸困难。 6、多发动脉瘤约有20%的患者同时有多部位的动脉瘤,最广泛者为巨主动脉动脉瘤可发生于升降主动脉和胸腹主动脉。 7、其他症状如高血压,阻塞性肺病,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疼痛与动脉瘤增大或破裂有关 2、焦虑与疼痛、担心动脉瘤破裂有关 3、有组织灌注异常的危险与动脉瘤破裂出血、术中阻断血流时间过长有关 4、有出血的危险与瘤体破裂,血管重建术后吻合口裂开有关 5、有多脏器衰竭的危险与手术创伤、脏器出血、介质产生、再灌注损伤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观察要点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老年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 摘要:报告1995~1998年20例腹主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术前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血压警惕瘤体破裂,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必须加强循环及呼吸系统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治疗术后高血压,注意术后出血、心功能、下肢血运的观察。强调胃肠减压、饮食与营养的护理,并对术后正确体位,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护理做了介绍。本组无术中或术后死亡,均痊愈出院。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简称AAA)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的腹主动脉管壁局部薄弱,张力减退后伸延所产生的永久性异常扩张或膨出。近来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寿命延长,加之检查设备的完善其发病率有增多趋势。该病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男性,动脉粥样硬化是其主要发病原因,占90%以上。[1]我科自1995~1998年收治AAA患者20例,无一例死亡,全部治愈出院。现将该病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1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5.5岁。既往病史中高血压13例(65.5%)。高血脂、心脏病4例,肺部疾患和糖尿病各2例,50%病人有吸烟史。20例均在全麻下行经腹途径腹主动脉瘤切除,腹主动脉-双髂动脉或双股动脉Y型人工血管转流术。 2术前护理 腹主动脉瘤手术难度高,有一定创伤性。为了提高疗效,周密仔细的术前护理是十分重要的。 2.1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监测血压,每日不少于两次。本组中13例有多年高血压病史,术

前血压尽可能控制在16~18kPa,血压控制程度还应参考意识、尿量,以免过低造成肾脑等脏器的损伤。除药物控制外,还要注意限制病人活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这些均有利于血压的稳定,避免因血压波动过大造成的不良后果。 2.2警惕瘤体破裂 由于动脉瘤的扩大是进行性的,随着瘤体的增大动脉瘤有破裂出血的可能。值得强调的是:病人出现突发腹痛或腰背部痛常常提示是破裂前的征象。此时应及时通知医师,同时密切注意病人心率、血压、意识情况,腹部及腰背部是否膨隆。绝对卧床休息,尽可能在床边完成必要的检查。 2.3术前指导 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锻炼胸式呼吸,讲解吸烟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劝病人戒烟(术前至少戒烟两周以上),忌酒,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本组术前10例有长期吸烟史,其中有2例术后出现2次插管。饮食上食用高蛋白营养食品,并注意食物搭配,多食蔬菜水果杂粮,少食动物脂肪及胆固醇含量较多的食物。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紧张情绪,给病人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4下肢循环的观察 术前观察下肢缺血征象,测胫后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强度,以便术后观察判断肢体的血运情况。 3术后护理

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腹主动脉瘤开放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ANS:1.早期并发症 (1)下肢缺血多是由于血栓形成或硬化斑块及附壁血栓脱落的栓塞所致 (2)人工血管的闭塞多发生于术后48小时内,特别是术后6小时内更易发生,一旦发现应首先检查远端吻合口.必要时再次手术或使用溶栓药物。 (3)急性肾功能衰竭产生的原因多由于术中低血压或肾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阻断,或栓子栓塞肾动脉造成肾脏梗塞。炎症性动脉瘤可侵及输尿管造成慢性肾衰。这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并发症。 (4)出血术后出血因素较多,有手术本身的吻合口漏血,还有腹膜后及动脉瘤壁缝合止血不确切等,以及血管壁的因素,血小板的减少.纤溶系统亢进等。术后应监测血红蛋白、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压及红细胞的体积,必要时采用CT追踪观测腹膜后血肿的变化。如引流量每小时大于200mI者,应再次手术。 (5)DIC 发生原因为对手术的应殿反应、动脉瘤局部DIC状态、组织的坏死、末梢循环的障碍及感染因素等。(6)肠缺血腹主动脉瘤术后肠缺血的发生率在1%-2%左右,这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患者出现剧烈的腹痛、腹泻、血便时应首先考虑肠缺血乃至肠坏死。尤其是左半结扬的坏死。为防止结肠缺血的发生,如需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则两侧的髂内动脉必须保留一例。 (7)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 腹主动脉瘤术后易导致MSOF。早在70年代就有人首先因腹主动脉瘤术后发生序贯性器官功能衰竭而命名为MSOF。 2.晚期并发症 (1)移植物感染人工血管感染有手术外的原因,也与操作粗暴对肠管的挤压而产生透壁性细菌移位或吻合口血56的形

成有关。(2)吻合口动脉瘤其原因为吻合口漏血形成的假性动脉瘤和其邻近的主动脉扩张的真性动脉瘤。(3)腹主动脉肠瘘主要是人工血管和肠管之间长期接触而产生。特别在十二指肠水平部和乙状结肠容易发生,一经确诊需手术治疗。 (4)性机能障碍发生原因复杂。主要为神经损伤和循环障碍。与勃起机能有关的下腹腔神经丛多在腹主动脉瘤的左侧和左髂总动脉的前方,因此在切开动脉瘤的后腹膜及瘤壁时偏右为好。同时保存髂内动脉对阴茎勃起亦有必要。 (5)肾积水主要是炎症性动脉瘤产生对输尿管的侵袭性改变,因此手术时应尽量把输尿管松解出来.同时为了防止人工血管压迫输尿管,人工血管多应在输尿管后方走。

腹主动脉瘤的护理常规

腹主动脉瘤患者的护理常规 【概述】腹主动脉瘤是因为动脉中层结构破坏,动脉壁不能承受血流冲击的压力,而形成的局部或者广泛性扩张或膨出。临床上把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上的腹主动脉瘤称为胸腹主动脉瘤,而将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的称为腹主动脉瘤。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向患者解释手术是腹主动脉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解释术前各种治疗和护理的目的及必要性,并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合作,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防止破裂。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突然加大腹压的运动,如剧烈咳嗽、用力排便、排尿和身体大幅度活动,如突然坐起、强烈扭曲上身、突然弯腰等动作。 (3)观察双下肢血运。防止附壁血栓脱落造成下肢缺血。 (4)训练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因体位改变而发生尿潴留及便秘。 (5)饮食指导。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饮食。 (6)术前置胃管、尿管。 2.术后护理措施 (1)体位与活动。术后24小时内取平卧位,24小时后可采取低半卧位,床头抬高15o,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以防人工血管扭曲、牵拉、受压,术后10天内绝对卧床,同时进行下肢的屈伸运动,可行双下肢气压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1~14天可床上活动,14天后病情允许时可协助病人离床活动,

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活动。 (2)饮食。禁食,待肛门排气后进少量流食,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普食。 (3)预防肺部感染。定时翻身、叩背、雾化吸入,指导并鼓励患者做有效的咳嗽排痰。 (4)保持胃肠减压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常规给予抗酸药,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5)监测内出血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测定中心静脉压,观察腹腔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避免病人剧烈咳嗽,使吻合口破裂。病人有躁动时,可适当给予镇静药物。 (6)预防肾功能衰竭。腹主动脉瘤手术中需阻断肾动脉应注意防止肾功能衰竭;术后留置尿管,准确记录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ml。 (7)密切观察双下肢血运情况。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皮肤温度、颜色及感觉运动情况。 (8)用药期间应注意凝血机制的监测,并严密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9)做好基础护理。严格口腔和尿道管理,防止口腔和尿路感染;应用气垫床,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防止发生压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