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酸菌

乳酸菌

乳酸菌
乳酸菌

乳酸菌与优质酸奶发酵

种子10-1 姜美杰 20100586

1.乳酸菌的定义和分布

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LAB)是一类能够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发酵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在分类学上属于非正式、非规范的惯用名称,由于许多其它细菌都也能产生或多或少的乳酸,故而不能把凡是能够产生乳酸的细菌都定义成乳酸菌llJ。乳酸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于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土壤、传统乳制品和饮料、植物体等地方,对人类、动植物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酸奶生产工艺

2.1发酵酸乳制作

(1)鲜奶采集:鲜奶是从动物身上直接挤出的未经任何加工的乳液,乳糖含量较高,营养价值很大,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蛋白质、脂肪和钙质。采集原生鲜奶时要针对产乳动物进行检疫,严格消毒产乳乳头,包括对原生鲜牛奶的过滤、冷却等技术预处理。

(2)净化脱气:原生鲜奶中含有少量非结合分散性气体,对鲜奶的加工有破坏作用,影响鲜奶分离效率,促使脂肪球聚合,导致发酵乳中乳清析出等,需要将乳液预热至68~C,使用真空脱气罐除去细小分散气泡,去除空气及异味气体。

(3)标准化处理:通常情况下可通过添加脱脂乳或稀奶油进行针对性处理。标准化处理的目的是为J,确定乳酸菌饮料中的脂肪含量,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4))Jfl热杀菌:对原料乳进行保持10分钟90~C或5分钟95℃的热处理,杀死原料乳的致病菌和有害微生物,使原料乳中的蛋白质适度变性,增加蛋白质的持水能力,增加发酵乳的网状结构,有利于发酵菌利用。

(5)高压均质:均质是在挤压,冲击与失压膨胀的三重作用下使物料细化,使物料均匀混合。原生鲜奶中含有的大量脂肪球物质在静置后会聚结上浮。均质前先将鲜牛奶60℃预热,均质后使脂肪球径变小,分布均匀,口感较好。

(6)菌种选择:选择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杆菌作为乳酸菌饮料的发酵剂,通常按照1:1或2:1的比例,杆菌不能占优势,否则酸度太强。

(7)发酵控制:接种前后将奶液温度控制在适应菌种生长的42±1℃(活性-%;0H入发酵乳温度应低于20~C),严格控制菌种接种量和发酵过程的温度与时间,保障发酵乳的风味口感质量。温度过低菌种活化延时、发酵缓慢不利于发酵,温度过高会抑制菌种活力杀死发酵菌影响发酵。

发酵酸乳流程图

3.案例分析

下面就不同乳酸菌对羊酸奶的感官和质构特性的影响展开讨论:

3.1 试验材料

保加利亚乳杆菌A、嗜热链球菌B、丁二酮乳链球菌C,双歧杆菌D、纯羊奶粉、蔗糖。

3. 2 试验方法

3.2.1 发酵剂制备

将脱脂奶粉与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2.8%的脱脂乳,灭菌后接种4%充分活化的菌种,放人恒温箱中发酵.待乳样凝固后在4℃冰箱中保存。

3.2.2 羊酸奶的发酵工艺

羊奶粉一与水配制成质量浓度为12.8%的复原乳添加白砂糖一混合均匀一预热一均质一杀菌

(90~C.5min) 冷却接种一灌装发酵冷藏后熟(4℃)一发酵乳一检验分析

3.2.3 pH值的测定

采用PHS一3C型精密pH计测定样品的pH值。

3.2.4 总酸度的测定

根据国家标准GB5409—85,用0.1mol/L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

3.2. 5 酸奶保水力测定

吸取5mL.4 oC的样品放人刻度离心管中,4 000r/min离心20min,lmin之后读数。每个样品做3个平行试样,结果为算术平均值。酸奶的保水力的计算公式如下:酸奶的保水力(%)=离心沉淀物体积/样品体积x100%

3.2. 6 酸奶质构分析

选用A/BE探头:直径为35mm的压力盘。测定的其他设置:下降速度与测试速度为1.0mm/s。提升速度为1.0mm/s,测试深度30.0mm,记录探人过程中所需的应力(g)。感应力:Auto一5g;记录速率:200 PPS。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试验代表图像见图l,图1曲线中的各参数意义如表1所解释。

3.2.7 感官评定

由7名同定食品专业老师和学生对羊酸奶的外观色泽(3分)、组织状态(3分)、风味(4分)进行

感官评定评分,满分l0分。

4.结果与分析

4.1 单株菌种发酵羊奶试验

将充分活化的四种菌制成母发酵剂。以4%分别接种到加糖量8%的灭菌复原乳中、适温培养、后熟,评定结果见表2。

4.1.1 感官特性

由表2可知,乳酸菌A、B、D发酵羊酸奶的凝乳能力强、凝乳时间短、组织状态光滑粘稠.但由于产生

的风味物质有限,单纯的酸味掩盖作用对羊奶的膻味影响较小,后膻昧较浓;乳酸菌C发酵羊酸奶的凝乳时间过长,且凝乳效果不好,是半凝固状态,组织稀疏、质地粗糙,但由于在低pH值和低温条件下能利用柠檬酸生成较多的双乙酰、乙醛、3一羟基丁二酮等风味物质,因而香味浓郁,很好地掩盖了羊奶的膻味,后膻味很轻;乳酸菌发酵羊酸奶感官评分排序是D>B>A>C,菌株D发酵羊酸奶的感官特性较优

4.1.2 酸度与pH值

酸度影响酸奶加工周期的长短、生产效率的高低和风味的优劣,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不同发酵剂产酸能力不一样㈣。由表2可知,菌种的产酸能力与凝乳能力呈正相关。乳酸菌B、D发酵羊酸奶的产酸能力强,酸度达到93.5和95.5,pH值都小于4.0o,凝乳仅需4h;A菌发酵羊酸奶的产酸能力差一些,产品酸味不足,pH值是4.27,凝乳时间I;C~L酸菌B、D长一些;乳酸菌C发酵羊酸奶的产酸能力很差,酸度才64.5,pH值4.86,凝乳效果很不好。

4.1_3 质构特性(表3)

表3是测得的各种乳酸菌发酵羊酸奶的质构特性。某些乳酸菌能分泌多糖于细胞外,形成荚膜多糖粘附于细胞表面或以粘质多糖形式存在于细胞周边培养基中.其形成有利于改善产品的黏度和质地。从表3中可以看出,对五种质构特性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不同菌种发酵羊酸奶的质构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硬度指标是菌种A与B差异显著(PO.05),其他菌种之间都差异极显著(PA>B>C。其中双歧杆菌的质构特性最佳,硬度为34.96g、黏度为802.28g·s、凝聚性为44.65g、粘性指数为137.17g·s、保水力为85.00%;保加利亚乳杆菌是常用的牛奶发酵菌株,发酵羊酸奶的各项质构特性也较好:嗜热链球菌发酵羊酸奶的保水力较低,只有65.33%;丁二酮乳链球菌发酵羊酸奶的质构特性最差,各项质构特性指标值都很低。

MTT法测定乳酸菌活菌数的研究

62 MTT法测定乳酸菌活菌数的研究 黄立坤,杜鹏2,霍贵成* 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农业大学) (哈尔滨 150030) 摘要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灵敏并可反映细菌活性的细菌计数方法。以乳酸菌中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研究对象,探讨MTT法用于细菌计数的可行性及测量细菌数量的范围、反应时间、MTT 的用量、是否加入溶解剂等实验条件。结果:保加利亚乳杆菌在(1.0×105~2.18×107) cfu/mL内测出的OD 570值与细菌浓度呈良好的正相关,反应时间1.5 h,MTT添加量20 μL,测量前用DMSO溶解;嗜热链球菌在(2.0×105~5.12×107) cfu/mL范围内测出的OD 570值与细菌浓度呈良好的正相关,反应时间2.0 h,MTT添加量20 μL,可不添加溶解剂直接测量。MTT比色分析法可用于检测乳酸菌活菌数量。关键词MTT;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活菌计数 Inquiring into the Method of Counting Live Germ with MTT Abstract To establish a rapid, steady and sensitive bacteria-counting method that could reflect the bacteria’s activity. Lactabacillus delbrueckii ssp. bulgaricus and St 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were employed to discuss the feasibility of application of MTT method to bacteria-counting and determine the conditions of the assay, including linear range, reaction time, MTT dosage and whether solvent is added etc.. Results: The optical density at 570 nm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L.delbrueckii ssp. bulgaricus when the number of the bacteria is in the range of (1.0×105~2.18×107) cfu/mL, and reacting time is 1.5 h, MTT dosage is 20 μL, and DMSO is used as solvent before assay; For St.thermophilus , the optical density at 570 nm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bacteria when the number of the bacteria is in the range of (2.0×105~5.12×107) cfu/mL, and reacting time is 2.0 h, MTT dosage is 20 μL and solvent is not added.. Conclusion: MTT colorimetry could be used to measure the viability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Keywords MTT colorimetry ;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 ;live germ counting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项目(2005DKA21204-08)资助。* 通讯作者 活菌计数在科研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用于细菌计数的常规方法有平板稀释计数法(SPC),自动菌数测定仪法,浊度法,菌体干重法等。SPC法为经典方法,但方法繁琐,耗时长,不能及时反映菌体生长情况,不适合于做大批量的实验;后几种方法不能区分细胞的死活,且测定结果受培养基、代谢产物的影响较大[1]。试验用MTT快速活菌计数法,以克服上述缺点,且工作量小,操作简单,快速,重复性好,能区分死活菌等。 MTT是一种噻唑盐,化学名3-(4,5-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唑,结构式如图1。MTT法基本原理是活细胞线粒体中的琥珀酸脱氢酶能使外源性的MTT的四唑环还原为难溶性的蓝紫色结晶物甲臜(Fonmazan),而死细胞无此作用[2]。形成的甲臜颗粒沉积于细胞内或细胞周围,在一定细胞浓度范围内,其生成量与细胞数目和/或细胞活性呈正相关,用二甲亚砜(DMSO)溶解所生成的甲臜,通过检测光密度值变化,可间接反映细胞生长及增殖活性[3]。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图1 MTT的分子结构式 1.1.1 菌种 保加利亚乳杆菌(L . delbrukki subsp. bulgaricus ,L.b )1.8501菌株和嗜热链球菌(S .thermophilus ,S.t )3.8501菌株,均为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LDS )提供。1.1.2 试剂及溶液 (1)试剂:MTT,二甲亚砜(DMSO)。 (2)MTT溶液配制:称取100 mg MTT (Amresco 分装)于小烧杯中。加20 m L P B S (0.0l m o l /L ,pH=7.2),使其充分溶解,用0.22 μm微孔过滤器除菌,分装于1.5 mL的EP管中,4℃避光保存。两周内使用,时间过长,溶液中易进微生物起反应,改变MTT溶液的浓度。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乳杆菌常用MRS琼脂作半选择培养基。当乳杆菌仅是复杂区系中的部分菌类 时,SL培养基常用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对于芽孢乳杆菌常用GYP培养基,链球菌有TYC培养基、MS培养基。M17培养基被用作乳球菌的分离培养基。 嗜酸乳杆菌属于乳杆菌属的一个种。其特性为:杆菌,两端圆,不运动,无 鞭毛。粪肠球菌为革兰氏阳性,圆形或椭圆形。 乳酸片球菌细胞呈球状,直径0.6~1.0μm,在直角两个平面交替形成四联状,一般细胞成对生,单生者罕见,不成链状排列。革兰氏阳性,不运动,兼性厌氧。在MRS培养基上菌落小,呈白色。沿洋菜穿刺线的生长物呈丝状。 乳酸菌在一般琼脂培养基上形成微小菌落,不易观察,所以分离时先富集培养并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一般添加西红柿、酵母膏、吐温-80等物质,也常常加入醋酸盐,因醋酸盐能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培养基中添加碳酸钙,乳酸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作为分离鉴别的依据,通过对生成的乳酸量进行性能鉴定。 乳酸菌生长繁殖时需要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氧,一般菌落比较小。分离培养基一般可添加西红柿酵母膏油酸吐温等物质,均具有促进生长作用。也常常添加醋酸盐抑制有些细菌的生长,对乳酸菌无害。 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

常用乳酸菌培养基

常用乳酸菌培养基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M R S培养基的组织成分(百度知道):组成成重量(g) 牛肉蛋白粉10 鱼肉汁10 酵母浸出汁粉5 葡萄糖20 醋酸钠5 柠檬酸二铵2 吐温800.1 硫酸镁0.58 硫酸锰0.28 蒸溜水1000ml 备注:用高压锅在121℃灭菌15min,调节pH6.2~6.4 1.改良的MRS培养基(用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繁殖): 胰陈10g、牛肉膏10g、酵母膏5g、葡萄糖20g、吐温80ml、K2HPO42g、乙酸钠5g、柠檬酸胺2g、MgSO4·7H2O0.02g、MgSO4·4H2O0.05g、蒸馏水1000ml、pH(5.6~5.8)。 3.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用于嗜热链球菌的生长繁殖): 酵母膏2.5g,蛋白胨5g,葡萄糖1g,蒸馏水1000ml,pH7.0。 4.改良M17基础培养基(用于嗜热链球菌的平板计数):

胰陈10g、牛肉膏5g、酵母膏2.5g、磷酸甘油二钠10g、MgSO4·7H2O0.25g、异维C0.5g、琼脂15g、蒸馏水950ml、pH(7.1~7.2)。 2.M17培养基(2号):大豆胨5g;蛋白胨2.5g;酪蛋白胨2.5g;酵母浸粉2.5g;牛肉粉5g;乳糖5g;抗坏血酸钠0.5g;β-甘油磷酸钠19g;MgSO40.25g;琼脂12.75g;蒸馏水1000ml,pH7.0~7.4;121℃,15min灭菌。 LBS培养基(5号):酵母浸粉5g;胰酪蛋白胨10g;葡萄糖20g;柠檬酸铵2g;KH2PO46g;FeSO40.034g;MgSO40.575g;CH3COONa25g;MnSO40.12g;Tween801ml;冰乙酸1.3ml;蒸馏水1000ml,pH5.5±0.2;118℃,15min灭菌。 改良MC琼脂(g/l):用于乳酸菌的培养和计数。大豆蛋白胨5.0,牛肉膏粉5.0,酵母粉5.0,葡萄糖20.0,乳糖20.0,碳酸钙10.0,琼脂粉14.0,中 性红0.05,pH6.0±0.1,121℃、15分钟灭菌 SL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粉5g;葡萄糖20g;柠檬酸二铵2g;醋酸钠 25g;硫酸镁0.58g;硫酸锰0.15g;吐温-80ml;磷酸二氢钾6g;硫酸亚铁 0.03;琼脂15——20g Elliker琼脂培养基(用于乳球菌的分离):胰蛋白胨20g;蔗糖5.0g;酵母粉5g;氯化钠4.0g;明胶2.5g;乙酸钠1.5g;葡萄糖5g;抗坏血酸0.5g;乳糖5.0g;琼脂15—20g 明串球菌的分离和培养,选择性培养基: 1.HP培养基 植物蛋白胨20g;柠檬酸铵5g;酵母粉6g;硫酸亚铁0.04g;牛肉膏10g硫酸镁0.2g;吐温801ml;硫酸锰0.05g;葡萄糖10g

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 作者:杨春哲, 冉艳红 作者单位:杨春哲(山东省酿酒葡萄科学研究所,济南,250100), 冉艳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刊名: 中国食物与营养 英文刊名: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年,卷(期):2003(1) 被引用次数:18次 引证文献(18条) 1.王琳琳.郑一敏.胥秀英.傅善权.李杰.周慧.曾品涛肠膜明串珠菌的最适发酵培养基筛选[期刊论文]-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9) 2.盛海圆.郭艳萍.常艳.张明传统泡菜中乳酸菌多样性的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10(7) 3.陈飞平微生物发酵对蔬菜腌制品品质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9) 4.刘永娜.燕平梅.李锐绵白糖对发酵白菜中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国调味品 2009(4) 5.罗凤莲.欧阳建勋.夏延斌.王燕发酵辣椒中主要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7) 6.吴海波.张兰威.黄艳玲不同地域发酵蔬菜分离的乳酸菌抑菌效果及降亚硝酸盐能力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9(2) 7.李锐.燕平梅.刘永娜不同贮藏条件下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8(4) 8.胡书芳.王雁萍乳酸菌在泡菜生产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8(21) 9.姜彬.陈一.冯志彪黄瓜在纯菌接种恒温发酵过程中的化学成分变化[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08(12) 10.孙锦婷.陈一.姜彬.张艳梅.高晨晨发酵过程中蔬菜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期刊论文]-食品工程 2007(2) 11.田永峰.吴天祥.胡晓瑜.赵飞乳酸菌在酿造和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期刊论文]-酿酒科技 2007(4) 12.蔡永峰.熊涛.岳国海.李绩.张贵林直投式生物法快速生产泡菜工艺条件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2006(6) 13.杨荣玲.肖更生.吴晓玉.刘学铭我国蔬菜发酵加工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保鲜与加工 2006(2) 14.吴祖芳.刘璞.翁佩芳榨菜加工中乳酸菌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5(8) 15.张坤生.刘晨.任云霞复配型防腐剂延长巴氏杀菌鸡肉香肠货架期的研究[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8) 16.刘哲君.王海伟.霍建伟.周锐.姜莹.丁玉萍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的最适培养基的筛选[期刊论文]-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 17.乳酸菌在果蔬及谷物制品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5(4) 18.张岩.肖更生.陈卫东.张友胜发酵蔬菜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现代食品科技 2005(1)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d815483917.html,/Periodical_zgswyyy200301011.aspx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办法

精心整理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方法 乳酸细菌是一类能利用发酵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通称。为兼性厌氧菌,杆状或球状,革兰氏阳性菌,无芽孢,不运动。营养要求高,需要提供丰富的肽类氨基酸维生素。在琼脂表面或内层形成较小的白色或淡黄色的菌落。 通常用作为有益微生物的菌种有乳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乳酸片球菌、双歧杆菌、屎肠球菌、戊糖片球菌等。 时,SL 培养基、MS 对乳酸菌无害。一.筛选方法: 1.溶钙圈法: 利用一些产酸类细菌在含CaCO3的培养基上产生CaCO3溶解圈,从而筛选出这些产酸类细菌,可用于乳酸菌的筛选。 其中培养基中加入CaCO3的作用是:①鉴别能产生酸的细菌;②中和产生的酸,以维持培养基的PH 。 筛选过程:样品预处理→梯度稀释至10-6→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37℃培养48h →挑选产生溶

钙圈的菌落反复在MRS培养基上划线→挑起单菌落染色,经镜检确认为纯种→挑选革兰氏阳性单菌落→试管穿刺4℃冰箱保存。 2.溴甲酚绿指示剂法: 培养基:MRS培养基(含溴甲酚绿酒精溶液) 筛选过程:同上,不同之处是稀释涂布后长出菌落,挑取使溴甲酚绿变色的菌落。 二.菌种的分离筛选 1.培养基: ★1.1麦芽汁碳酸钙培养基:麦芽汁(10BX)1L预先灭菌碳酸钙5-10g/LPH自然(分离用) ★★1.2吐温 ★1.3 酵母膏(分离用) 1.4 1.5 MgSO 4 1.6 ★★1.7 蛋白胨 葡萄糖、琼 脂18.0g 酸钙, 1.8BCP 乳糖5.0g蛋白胨5.0g酵母膏3.0g0.5℅溴甲酚紫10ml自来水1000ml pH6.5-7.0(分离用) 1.9BCG牛乳营养琼脂:脱脂奶粉10g,溶于50ml水中,加入1.6℅溴甲酚绿酒 精溶液0.07ml,0.075Mpa20min。另取琼脂2.0g,溶于50ml水中,加酵母膏 1.0g溶解后调pH6.5-6.8,0.1Mpa20min.趁热在无菌操作下两者混合均匀, 倒平板,37℃培养24h,检查是否有杂菌。

常用乳酸菌培养基

常用乳酸菌培养基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M R S培养基的组织成分(百度知道):组成成重量(g) 牛肉蛋白粉10 鱼肉汁10 酵母浸出汁粉5 葡萄糖20 醋酸钠5 柠檬酸二铵2 吐温800.1 硫酸镁0.58 硫酸锰0.28 蒸溜水1000ml 备注:用高压锅在121℃灭菌15min,调节pH6.2~6.4 1.改良的MRS培养基(用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繁殖): 胰陈10g、牛肉膏10g、酵母膏5g、葡萄糖20g、吐温80ml、K 2HPO 4 2g、 乙酸钠5g、柠檬酸胺2g、MgSO 4·7H 2 O0.02g、MgSO 4 ·4H 2 O0.05g、蒸馏水 1000ml、pH(5.6~5.8)。 3.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用于嗜热链球菌的生长繁殖):酵母膏2.5g,蛋白胨5g,葡萄糖1g,蒸馏水1000ml,pH7.0。 4.改良M17基础培养基(用于嗜热链球菌的平板计数):

胰陈10g 、牛肉膏5g 、酵母膏2.5g 、磷酸甘油二钠10g 、 MgSO 4·7H 2O0.25g 、异维C0.5g 、琼脂15g 、蒸馏水950ml 、pH(7.1~ 7.2)。 2.M17培养基(2号):大豆胨5g ;蛋白胨2.5g ;酪蛋白胨2.5g ;酵母浸粉2.5g ;牛肉粉5g ;乳糖5g ;抗坏血酸钠0.5g ;β-甘油磷酸钠19g ;MgSO40.25g ;琼脂12.75g ;蒸馏水1000ml ,pH7.0~7.4;121℃,15min 灭菌。 LBS 培养基(5号):酵母浸粉5g ;胰酪蛋白胨10g ;葡萄糖20g ;柠檬酸铵2g ;KH 2PO 46g ;FeSO 40.034g ;MgSO 40.575g ;CH 3COONa25g ; MnSO 40.12g ; Tween801ml ;冰乙酸1.3ml ;蒸馏水1000ml ,pH5.5±0.2;118℃,15min 灭菌。 改良MC 琼脂(g/l ):用于乳酸菌的培养和计数。大豆蛋白胨5.0,牛肉膏粉 5.0,酵母粉5.0,葡萄糖20.0,乳糖20.0,碳酸钙10.0,琼脂粉14.0,中 性红0.05,pH6.0±0.1,121℃、15分钟灭菌 SL 培养基:蛋白胨10g ;酵母粉5g ;葡萄糖20g ;柠檬酸二铵2g ;醋酸钠25g ;硫酸镁0.58g ;硫酸锰0.15g ;吐温-80ml ;磷酸二氢钾6g ;硫酸亚铁0.03;琼脂15——20g

乳酸菌保存

1、乳酸菌不产酸? 我于去年下半年分离的乳酸菌,现在却没有产酸了,接入牛奶中培养好几天了但牛奶不凝固?不知道是怎么回?请哪位高手指点一下。这半年我都是把菌种接在MRS培养基上培养的,并且一个月转接一次。 半年了都在MRS培养传代,肯定不行的,容易变异应该在分纯之后冻存; 转接太频繁了,可能出现变异尽力减少传代,并进行复壮; 进行划线分纯,挑取几个菌落染色鉴定一下,然后再接种脱脂牛奶,也许可以重新筛选到一个有活力的; 将菌种接种到双斜面乳酸琼脂平板上,选取离含乳酸厚度最大的生长乳酸菌复壮! 、乳酸菌活化后没长出怎么回事 近期将原来已保存的乳酸菌菌种进行活化,但是平板上没长出来。后来又重新做了一次还是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以先用液体培养基富集,如果均悬液混浊后再划线接种; 乳酸菌的生存条件很宽。因为它是原核生物,结构相对简单。可以用50ml饱和脱脂奶粉溶液+30ml 50%甘油+20%对数期细菌原液在-85度条件下保存好几年。我做的实验中,pH到达3,乳酸菌还可以生长。不过培养乳酸菌不要培养时间过长,不然会出现自溶现象,菌液里的细菌数反而减少。 细菌生长曲线分潜伏期,对数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一般而言,成熟期的细菌对外界因数的抵抗力最强但乳酸菌容易自溶,成熟期很难控制,一不小心就生产过头,出现自溶。那样的话,解冻后的细菌潜伏期会加长,甚至无法生长。所以保存的时候最好取对数期的细菌,活力大一点; 3、第一次做乳酸菌检测,请高人指点菌落特征 因第一次做乳酸菌检测,分别用了MRS培养基和改良TJA培养基厌氧培养,不同样品长出了不同的菌落形态,请高人指点乳酸菌在这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我才能进一步选定几种菌落做革兰式染色和过氧化氢检测,谢谢! MRS培养基上生长的是乳杆菌,改良TJA培养基上生长的是乳酸菌 一般的看镜检结果,粉红的是乳球.白的乳杆多. 4、乳酸菌培养 很是郁闷,我做实验分离的菌株,经过微生物菌种中心鉴定是罗伊氏乳酸杆菌,但是有一个很头疼的特点就是长的特慢,别的菌株在24小时就能长出来计数了,可这个菌株到48小时才能长出来,而且我们要做乳酸菌的冻干菌粉,别人冻干出来的能达到12次方,我的最多能达到10次方,各位专家,谁能帮帮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一些啊,谢谢 乳酸杆菌不同种之间生物特性差别很大,这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 我的经验是,在平板上长得慢的乳酸菌,在液体培养中生长速度并不慢,你可以试一下液体培养。 至于冻干的能力,牵涉到因素非常多,包括保护剂,菌种,预冻,冻干机性能,冻干方式等等,无法确定,只有自己摸索或者找有经验的人现场指导 5、乳酸菌产酸最大能达到多少 有谁知道乳酸菌产酸最大达到多少啊?有的说至多百分之一点多。但有的文章上却说能达到五点多?哪个对呢? 不同菌种,不同条件下的产酸量是不同的,中国的文献是报道的最大产酸量是在1.3%~2%。 6、有没有能把乳酸菌和细菌鉴别开的培养基或抗生素? 我想从酱中分离乳酸菌,但在MRS培养基上是不是乳酸菌和细菌都长啊?有没有能从外表上把它们区别开的培养基?我听别人说可以往培养基中加入溴甲酚绿,菌落周围变色的就是

乳酸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乳酸菌维持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平衡 乳酸菌表面有能与肠粘膜细胞牢固结合的特异性物质,推测可能是脂磷壁酸或肽聚糖,或细胞蛋白,或者其中二者,或三者全部。这些特异性物质被称为粘附素,乳酸菌通过粘附素与肠粘膜紧密结合,在肠粘膜表面定植占位,是形成生理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屏障可以抵御外来细菌的入侵,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定植后的乳酸菌在体内发酵乳糖,产生大量的乳酸、乙酸等有机酸,使肠道pH值降低。肠内处于酸性环境,对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有拮抗作用。低pH值有利于肠道蠕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阻止致病菌的定植。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产生的H2O2能抑制葡萄球菌等致病菌的生长。双歧杆菌和某些乳杆菌产生的孢外糖苷酶,可降解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复杂多糖,由于这些糖是致病菌素的潜在受体,所以通过酶的作用,将其分解,阻止致病菌毒素对上皮细胞的粘附。不少乳酸菌产生细菌素如乳酸毒素、双歧杆毒素,对葡萄球菌、棱状芽孢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有拮抗作用。此外双歧杆菌还可将结合的胆酸分解为游离胆酸,游离胆酸对致病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易位是肠道微生态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易位有纵向转移和横向转移,纵向转移是指正常菌群由原位向周围转移,横向转移是指正常菌群由原位向组织的不同层次转移[3]。正常情况下,只有少量的细菌发生纵向或横向转移,但在原籍菌的生物拮抗和宿主的免疫机制的作用下,不会引起微生态失衡。如果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者是滥用抗生素,使常驻菌的定植抗力下降,菌群的平衡失调,使致病菌大量繁殖、增生,并不断向周围扩散,使转移的数量过大,易位成为可能,一旦易位发生,微生物屏障就遭受破坏、导致体内微生态平衡的失调、紊乱从而引起疾病发生。易位的另一种情况是,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的,易位后反而成了致病菌——机会致病菌,对人体有害。如肠球菌在肠道和口腔部位是正常菌群,但由于菌群失衡或宿主免疫功能下降,该菌可通过粘膜渗透,易位(纵向转移)于心脏、脑、尿道、胆道等部位则可分别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尿道炎及胆道炎等疾病。 乳酸菌可防止肠道菌群发生易位,其作用机理有以下几个途径。第一,乳酸菌直接参与构成肠道定植抗力,阻止病原菌的定植和入侵;第二,对肠道有营养作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内13个新种的分类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内13个新种的分类东北酸菜是我国传统的发酵制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酿造和食用历史悠久,以自酿酸菜为采集菌种的来源。西藏地区的自然发酵酸奶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它们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乳酸菌资源。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多相分类手段对从东北酸菜中分离得到的12个潜在乳酸菌新种和从西藏酸奶中分离得到的1个潜在乳酸菌新种进行鉴定,确定它们的分类学地位。采用多相方法进行鉴定,包括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phe S基因序列分析,rpo A基因序列分析,DNA G+C mol%测定,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ANI),脂肪酸甲酯(FAME)分析和表型特征分析。 菌株54-2~T与Lactobacillus composti、Lactobacillus floricola、Lactobacillus selangorensis、Lactobacillus perolens、Lactobacillus harbinensis和Lactobacillus shenzhenensis处于一个系统发育分支,16S rRNA 基因序列相似性在90.4-96.5%之间;phe S基因序列相似性在56.7-74.6%之间;rpo 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57.2-81.6%之间;ANI计算结果分别在66.26-72.50%之间。菌株54-5~T、143-6~T、247-4~T、17-4~T和143-1~T与Lactobacillus dextrinicus和Lactobacillus concavus处于一个系统发育分支,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4.9-99.9%;phe S基因序列相似性在70.1-83.1%之间;rpo A基因序列相似性在81.0-98.3%之间;ANI计算结果在70.34-81.73%之间。 菌株33-7~T、116-2~T、184-8~T、204-8~T、8-1(1)~T,256-3~T和M1575~T 与Lactobacillus tucceti、Lactobacillus nodensis、Lactobacillus insicii、Lactobacillus allii、Lactobacillus metriopterae、Lactobacillus terrae、Lactobacillus versmoldensis和Lactobacillus furfuricola处于一个系统发

乳酸菌菌种及发酵乳品

乳酸菌菌种及发酵乳品、乳制品 无铅鹌鹑皮蛋、清凉薄荷水系列项目简介 一、清凉薄荷水 清凉爽口、消暑解渴,不含任何防腐剂及有害物质,口味口感赶上甚至超过南剑牌薄荷水,投资小获利大(利润超过80%),市场前景(特别是夏季)可观。 二、无铅鹌鹑皮蛋 皮蛋是已消费者广为喜爱的传统食品,无铅鹌鹑皮蛋是近年出现的新兴皮蛋品种。我系研制的无铅鹌鹑皮蛋与传统鸭皮蛋相比,风味更加浓厚、回味更为悠长,营养愈加丰富,成熟期短(15天左右),以锌代铅,不但去除了传统工艺中的有害物质“铅”,更有补锌功效。可主要以手工操作方式生产,故能减少设备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实为一相投入小、获利大,且投资风险极低的项目。 三、系列乳制品项目简介 “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奶畜饲养及其乳品加工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的方向。通过近几年来对原料乳(牛乳、羊乳)、乳酸菌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系列乳品加工工艺及配方、乳制品保藏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对凝固型酸奶、搅拌型酸奶、活性乳酸菌饮料、灭菌型乳酸菌饮料、保健型酸奶、酸奶冰淇淋、山药酸奶冰淇淋等具有成熟的成套技术。一些产品技术已在一些乳品企业成功应用,技术可靠,企业经济效益较好。根据投资规模,本技术项目特别适宜于中、小乳品企业。 四、优良乳酸菌菌种及其发酵乳品应用技术项目简介 发酵乳品特别是保健型发酵乳品是乳业发展的方向。10多年来,我们通过引进、筛选、选育获得了应用于发酵乳品生产的各种菌种,类别上有产香型、产粘型、产酸型三类菌种,主要有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植物乳杆菌等菌种的不同菌株。可以提供试管菌种、冻干菌种、干粉菌种,满足不同生产的需要。也可提供系列发酵乳品生产的成套技术。 五、全汁猕猴桃酒的生产技术项目简介 猕猴桃誉为“水果之王”,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类水果。猕猴桃酒正处于研究和开发中,市场上该类产品很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我们通过研究选育获得了适宜于猕猴桃酒酿造的优良酵母菌种(优于其他果酒酵母)、比较了不同的发酵工艺,筛选并组装出了猕猴桃酒的生产工艺技术。本项目可以提供酵母菌种和全汁猕猴桃酒的生产技术。 联系人:秦文蒲彪陈安均 联系电话:0835- 288287528824382882340

常用乳酸菌培养基

常用乳酸菌培养基 MRS培养基的组织成分: 组成成重量(g) 牛肉蛋白粉10 鱼肉汁10 酵母浸出汁粉 5 葡萄糖20 醋酸钠 5 柠檬酸二铵 2 吐温80 0.1 硫酸镁0.58 硫酸锰0.28 蒸溜水1000ml 备注:用高压锅在121℃灭菌15min,调节pH6.2~6.4 1.改良的MRS培养基(用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生长繁殖): 胰陈10g、牛肉膏10g、酵母膏5g、葡萄糖20g、吐温80ml、K2HPO4 2g、乙酸钠5g、柠檬酸胺2g、MgSO4·7H2O 0.02g、MgSO4·4H2O 0.05g、蒸馏水1000ml、pH(5.6~5.8)。3.葡萄糖-酵母膏培养基(用于嗜热链球菌的生长繁殖): 酵母膏2.5g, 蛋白胨5g, 葡萄糖1g, 蒸馏水1000ml ,pH7.0。 4.改良M17基础培养基(用于嗜热链球菌的平板计数): 胰陈10g、牛肉膏5g、酵母膏2.5g、磷酸甘油二钠10g、MgSO4·7H2O 0. 25g、异维C0.5g、琼脂15g、蒸馏水950ml、pH(7.1~7.2)。 5. M17培养基(2号): 大豆胨5g;蛋白胨2.5g;酪蛋白胨2.5g;酵母浸粉2.5g;牛肉粉5g;乳糖5g;抗坏血酸钠0.5g;β-甘油磷酸钠19g;MgSO 4 0.25g;琼脂12.75g;蒸馏水1000ml,pH7.0~7.4;121℃,15min灭菌。 6. LBS培养基(5号):酵母浸粉5g;胰酪蛋白胨10g;葡萄糖20g;柠檬酸铵2g;KH2 PO4 6g;FeSO4 0.034g;MgSO4 0.575g;CH3COONa 25g;MnSO4 0.12g;Tween80 1ml;冰乙酸1.3ml;蒸馏水1000ml,pH5.5±0.2;118℃,15min灭菌。 7. 改良MC琼脂(g/l):用于乳酸菌的培养和计数。大豆蛋白胨5.0,牛肉膏粉5.0,酵母粉5.0,葡萄糖20.0,乳糖20.0,碳酸钙10.0,琼脂粉14.0,中性红0.05,pH6.0±0.1,121℃、15分钟灭菌 8. SL培养基:蛋白胨10g;酵母粉5g;葡萄糖20g;柠檬酸二铵2g;醋酸钠25g;硫酸镁0.58g;硫酸锰0.15g;吐温-80 ml;磷酸二氢钾6g;硫酸亚铁0.03;琼脂15——20g 9. Elliker琼脂培养基(用于乳球菌的分离):胰蛋白胨20g;蔗糖5.0g;酵母粉5g;氯化钠4.0g;明胶2.5g;乙酸钠1.5g;葡萄糖5g;抗坏血酸0.5g;乳糖5.0g;琼脂15—20g 10.明串球菌的分离和培养,选择性培养基: 1). HP培养基植物蛋白胨20g;柠檬酸铵5g;酵母粉6g;硫酸亚铁0.04g;牛肉膏10g 硫酸镁0.2g;吐温80 1ml;硫酸锰0.05g;葡萄糖10g 2). 蔗糖硫胺培养基蔗糖100g ;磷酸氢二钾5g;酵母粉2.5g;硫酸镁0.2g;硫酸铵0.2g;氯化钠0.6g;琼脂15—20g 。

乳酸菌调研报告

乳酸菌调研报告 乳酸菌是指碳水化合物(即糖类等)经过发酵,获得能源所生成大量的乳酸菌群的总称。它的繁殖如同人类一样,需要很多的营养物质。因此,乳酸菌主要存在于动植物及食品当中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乳酸菌从形态上粗分为杆菌和球菌,在分类学上分为12属以上的属类中,到目前为止,已被证实有250种以上。 乳酸菌一般不会运动,在自然界中种类多,分布广。到目前为止,这类细菌共发现了59种,分别归属于乳链球菌及乳杆菌两大家族。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乳酸茵对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研究领域和生产企业的广泛关注。因此,乳酸菌的开发利用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1 乳酸菌菌种特性 不同属的乳酸茵在冷冻、干燥和保藏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早先有报道细菌细胞形态、尺寸大小对其在冻干后的存活率有影响。例如,肠球菌属一种小的球形细胞。对冻干的抵抗力明显强于乳酸杆(棒)菌属。据Fonseca等研究, 在冷藏和冷冻干燥过程中, 由于细胞外冰晶的形成,细胞的表面积越大, 细胞膜破坏越严重。 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 同种菌的不同菌株在冻干及固体状态下保藏也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特性。乳酸菌的这些特性还不十分清楚, 有待于一步研究,目前有人提出一些假设来解释这一现象: 1)不同菌株遗传物质的差异导致菌株有不同的表现型, 这种差异性引起细胞对冷冻干燥的不同抵抗力; 2)不同菌株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组成成分不同以及磷脂的熔点不一样, 也能引起细胞特性不同。 2 乳酸菌的功能 乳酸菌具有强抗酸能力,如在含糖丰富的食物制作中,虽然其他很多的菌类也能生长,但因乳酸菌不断地产生乳酸使得环境变酸而杀死多种不耐酸的细菌。大部分乳酸菌具有很强的抗盐性,都能耐5%以上的NaCl浓度。如嗜盐链球菌甚至能在浓度为15.18%的盐水中生存。这样在腌制品中其他不抗盐的有害菌

乳酸菌及其乳酸菌发酵食品

乳酸菌及其乳酸菌发酵食品 发酵是一种古老、传统的食品储存与加工的方法,凡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而制得的食品都可以称为发酵食品。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发酵食品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微生物参与作用,进而可以形成一些特异性风味物质和营养因子,如乳酸菌参与牛乳发酵,产生乙醛、丁二酮、丙酮、3-羟基丁酮、挥发性酸等芳香物质,以及胞外多糖、乳酸菌素、γ-氨基丁酸等营养因子。 乳酸菌是发酵食品最主要的有益微生物之一,人类对于乳酸菌的应用历史非常久远,在远古人类就在酿造食品方面不自觉地利用了乳酸菌。但是,人类能主动地去研究和掌握乳酸菌的生活规律,并加以应用,还是近百年的事。 1 乳酸菌 1.1 乳酸菌的分类 乳酸菌是一类以糖为原料产乳酸为主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属于真细菌纲(Eubacteriac)真细菌目(Eabacteriales)中的乳酸细菌科(lactobacillaceae)。在伯杰氏系统细菌分类学上,目前已发现的乳酸菌,至少分布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链球菌属(Strptococc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乳球菌属(Lactococcus)等19个属的微生物中。其中,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较多的乳酸菌主要分布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乳球菌属、片球菌属和明串珠菌属等七个属种。 1.2 乳酸菌的基本特性 乳酸菌是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孢(个别属除外),不运动或少运动,不耐高温,但耐酸的球菌或杆菌,乳酸菌是一种兼性厌氧菌,适合于在氧含量低或无氧的环境中生长。与其它细菌相比,乳酸菌对营养的要求比较严格,除了要供给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类外,还需要加入维生素、氨基酸等生长因子。乳酸菌都能发酵一定的糖类产生乳酸,但分解蛋白质和脂肪能力微弱,过氧化氢酶反应呈阴性,适宜在偏酸的环境中生长,可使培养基pH 值降到5.0以下,产酸及耐酸能力都较强。 1.3 乳酸菌的发酵类型 乳酸菌的发酵根据产物的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和双歧发酵。同型乳酸发酵是指发酵终产物中90%以上为乳酸的乳酸发酵过程,以乳酸链球菌和多数乳酸杆菌为主。异型乳酸发酵是指发酵终产物中除乳酸外,还有乙醇、二氧化碳等成分的乳酸发酵过程,以明串珠菌属的乳酸菌以及某些乳酸杆菌,如肠膜明串珠菌、短乳杆菌、甘露醇乳杆菌等。双歧发酵是双歧杆菌的产能模式,双歧杆菌是一类特殊的严格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它们对葡萄糖的代谢也可归入异型乳酸发酵,但与其他乳酸菌的异型发酵不同。 1.4 乳酸菌的代谢产物 乳酸菌发酵的代谢产物主要有有机酸类、细菌素类、乙醛等芳香物质、胞外多糖、γ-氨基丁酸等。有机酸类主要有乳酸、乙酸,及少量的甲酸、丙酸等,具有抗菌防腐的作用,并带给食品酸性的口感;细菌素又称乳酸菌素,具有固定抗菌谱,对病原菌和腐败菌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乙醛等芳香物质给乳酸菌发酵食品带来独特的发酵风味;胞外多糖作为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现象及生理过程的调节;γ-氨基丁酸是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改善脑机能,调节情绪抗焦虑,降低血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DVS乳酸菌种菌株传代过程中遗传稳定性分株中的作用

42卷 2期2002年4月 微生物学报 Acta Microbiologica Sinica V ol.42April N o.2 2002 作者简介:孔 健(1964-),女,山东菏泽人,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乳酸菌应用基础性研究。 收稿日期:2001211206,修回日期:2001212219 限制和修饰系统Lla BIII 在构建抗噬菌体菌株中的作用 孔 健1  Jytte Josephsen 2  马桂荣 1 (1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济南 250100)(2丹麦皇家畜牧农业大学乳制品和食品科学系 丹麦) 关键词:乳酸乳球菌,噬菌体,限制和修饰系统,乳制品发酵 中图分类号:Q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00126209(2002)022******* 限制和修饰(restriction and m odification ,R ΠM )系统是指由限制性内切酶和甲基化酶组成的单亚基或多亚基复合酶系统,两者通常成对出现,具有相同的DNA 识别位点,其作用相反。R ΠM 系统在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在保护细胞免遭外源病毒侵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 作为发酵剂的乳酸乳球菌在乳制品发酵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这类菌株极易遭受噬菌体感染,导致菌株产酸力降低,甚至发酵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在乳制品发酵过程中防止噬菌体感染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 通过自然筛选或诱变处理等手段筛选噬菌体不敏感突变株以及利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抗噬菌株菌株在发酵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抗噬菌体感染效果[2,3]。质粒pJW566分离于乳酪发酵剂乳酸乳球菌 (Lactococcus lactis subsp.cremoris )W56[4],发现携带有一种新的编码限制和修饰(R ΠM )系统的基因Lla BI 2II [5] (G enBank 注册号为AF347071),本文通过电转化方法将R ΠM 系统Lla BIII 导入到不同的乳酸乳球菌 中,分析含有R ΠM 系统Lla BIII 的工程菌株对噬菌体的抗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菌株、噬菌体和培养基 11111 菌株和噬菌体:本实验所有菌株和噬菌体列表于1。 11112 培养基:乳酸乳球菌培养基(G M17)为M17培养基(Difco ),加015%葡萄糖;转化培养基(SG M17) 为M17培养基,加1%葡萄糖,215mm ol ΠL MgCl 2,215mm ol ΠL CaCl 2,5μg Πm L 氯霉素;噬菌体感染培养基为 G M17培养基加5mm ol ΠL CaCl 2。1.2 质粒DNA 的提取 L .Lactis 培养到指数生长期,离心收集菌体。菌体细胞用10mg Πm L 溶菌酶37℃酶解20min ,用GI A 2 GE N plasmid Mini 2prep kit (Chatsw orth ,US A ),按照实验说明提取质粒DNA 。1.3 噬菌体效价(efficiency of plating ,EOP)的测定 噬菌体在抗性菌株中的噬菌斑数与在敏感菌株中的噬菌斑数之比,敏感菌株的E OP 为1。噬菌斑的测定采用双层平板法。 1.4 电转化 参见H olo 和Nes 的方法[6]。电穿孔仪为G ene Pulser (BioRad 公司产品),脉冲参数1125kV Πmm ,25μF 和200 Ω。

36种常用微生物培养基配制汇总

36 种微生物常用培养基配制 1.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用于细菌培养) 牛肉膏3g,蛋白胨10g, NaCI 5g ,水1000mL pH7.4?7.6。 2. 高氏1 号培养基(用于放线菌培养) 可溶性淀粉20g,KNO3 1g,NaCI 0.5g ,K2HPO4?3H2O0.5g,MgS04?7H200.5gFeS04?7H200.01,水1000mL pH7.4?7.6。配制时注意:可溶性淀粉要先用冷水调匀后再加入到以上培养基中。 3. 马丁氏(Martin )培养基(用于从土壤中分离真菌) K2HPO41g MgSO4?7H2O0.5g蛋白胨5g,葡萄糖10g, 1/3000 孟加拉红水溶液100mL水900mL自然pH, 121C湿热灭菌30min。待培养基融化后冷却55?60C时加入链霉素(链霉素含量为30 卩g/mL)。 4. 马铃薯培养基(PDA)(用于霉菌或酵母菌培养) 马铃薯(去皮)200g,蔗糖(或葡萄糖)20g,水1000mL配制方法如下: 将马铃署去皮,切成约2cm2的小块,放入1500mL的烧杯中煮沸 30mi n,注意用玻棒搅拌以防糊底,然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取其滤液加

糖,再补足至1000mL自然pH,霉菌用蔗糖,酵母菌用葡萄糖。 5. 察氏培养基(蔗糖硝酸钠培养基)(用于霉菌培养) 蔗糖30g, NaNO32g, K2HPO41g, MgSO4?7H2O0.5,gKCl 0.5g, FeSO4?7H2O0.1,水1000mL pH7.0?7.2。 6. Hayflik 培养基(用于支原体培养) 牛心消化液(或浸出液)1000mL,蛋白胨10g,NaCI 5g,琼脂15g, pH7.8?8.0,分装每瓶70mL 121C湿热灭菌15min,待冷却至80C 左右,每70mL中加入马血清20mL 25%羊酵母浸出液10mL 15醋酸铊水溶液2.5mL,青霉素G钾盐水溶液(20万单位以上)0.5mL ,以上混合后倾注平板。 *注意:醋酸铊是极毒的药品,需特别注意安全操作。 7. 麦氏(McCLary)培养基(醋酸钠培养基) 葡萄糖0.1g, KCl 0.18g ,酵母膏0.25g,醋酸钠0.82g,琼脂 l.5g,蒸馏水l00mL。溶解后分装试管,1l5 C湿热灭菌15min 8. 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用于V.P.反应和甲基红试验) 蛋白胨0.5g,葡萄糖0.5g, K2HPO4 0.2g,水100mL pH7.2,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 保加利亚乳杆菌 组长: 组员: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及微生物形态观察; 2.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乳酸菌的简单染色法及无菌操作接种技术; 3.通过对培养基的配制,了解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器皿的清洗与包扎、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 4.了解各种灭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 5.了解酸奶中乳酸菌分离原理, 观察乳酸菌的基本形态,掌握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数目的测定的方法。 6.了解稀释平板计数的原理,熟练掌握混合平板培养法。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并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7.初步学会乳酸菌培养的基本技术,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8.了解并掌握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了解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情况,认识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实验原理: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本实验中 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细胞壁成分不同,脱色效果不同从而可以将细菌区分为G+和G-菌。通过革兰氏染色以及形态学观察,乳酸菌呈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应为乳杆菌和乳球菌的混合体。酸奶中含有乳酸菌,而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酸奶中通常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四种菌。细菌及其它一些微生物的大小,通常用测微计来测量,测微计分接目测微计与镜台测微计;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不同组份的营养物质调制而成的营养基质;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杀死或除去物品上或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用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化反应。 实验器材: 样品:含乳酸菌的酸奶 ①培养基:改良MRS固体培养基 蛋白胨5g 牛肉膏5g 酵母提取物 2.5g 柠檬酸二铵1g 水500mL 乙酸钠2.5g K2HPO4 1g MnSO4·4H2O 0.125 吐温80 0.5mL 琼脂12.5g MgSO4·7H2O 0.29g CaCO3 5g 葡萄糖10g 。 仪器用品:500ml烧杯一个100ml量筒一个无菌培养皿12个 250ml容量三角瓶2个5ml无菌移液管1ml无菌移液管6只 15ml试管7只高压灭菌锅天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