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椭圆题型总结(较难),推荐文档

(完整)椭圆题型总结(较难),推荐文档

(完整)椭圆题型总结(较难),推荐文档
(完整)椭圆题型总结(较难),推荐文档

高中数学 命题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

高二数学选修1-1知识点 第一章:命题与逻辑结构 知识点: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 2、“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中的p 称为命题的条件,q 称为命题的结论. 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它的逆命题为“若q ,则p ”. 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 ?,则q ?”. 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若原命题为“若p ,则q ”,则它的逆否命题为“若q ?,则p ?”. 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

例题:一个命题与他们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4个命题中()A.真命题与假命题的个数相同 B.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偶数 C.真命题的个数一定是奇数 D.真命题的个数可能是奇数,也可能是偶数 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 一个命题与他们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4个命题, 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否命题与逆命题具有相同的真假性, ∴真命题的若有事成对出现的, 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 ()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7、若p q ?,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 若p q

椭圆典型题型归纳(供参考)

椭圆典型题型归纳 题型一. 定义及其应用 例1.已知一个动圆与圆22:(4)100C x y ++=相内切,且过点(4,0)A ,求这个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 练习: 1.6=对应的图形是( ) A.直线 B. 线段 C. 椭圆 D. 圆 2.10=对应的图形是( ) A.直线 B. 线段 C. 椭圆 D. 圆 4.1m =+表示椭圆,则m 的取值范围是 5.过椭圆22941x y +=的一个焦点1F 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 B 两点,则,A B 两点与椭圆的 另一个焦点2F 构成的2ABF ?的周长等于 ; 6.设圆22 (1)25x y ++=的圆心为C ,(1,0)A 是圆内一定点,Q 为圆周上任意一点,线段AQ 的垂直平分线与CQ 的连线交于点M ,则点M 的轨迹方程为 ; 题型二. 椭圆的方程 (一)由方程研究曲线 例1.方程22 11625 x y +=的曲线是到定点 和 的距离之和等于 的点的轨迹; (二)分情况求椭圆的方程 例2.已知椭圆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长轴是短轴的3倍,并且过点(3,0)P ,求椭圆的方程; (三)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 例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经过两点1P 、2(P ,求椭圆的方程; 例4.求经过点(2,3)-且与椭圆22 9436x y +=有共同焦点的椭圆方程; 注:一般地,与椭圆22221x y a b +=共焦点的椭圆可设其方程为22 2221()x y k b a k b k +=>-++; (四)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例5.在ABC ?中,,,A B C 所对的三边分别为,,a b c ,且(1,0),(1,0)B C -,求满足b a c >>

椭圆的常见题型及解法(一).

椭圆的常见题型及其解法(一) 椭圆是圆锥曲线的内容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和重点,椭圆学习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后面的双曲线与抛物线的学习,笔者在这里就椭圆常见题型作简要的探讨,希望对学习椭圆的同学有所帮助. 一、椭圆的焦半径 椭圆上的任意一点到焦点F的长称为此曲线上该点的焦半径,根据椭圆的定义,很容易推导出椭圆的焦半径公式。在涉及到焦半径或焦点弦的一些问题时,用焦半径公式解题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1.公式的推导 设P (,)是椭圆上的任意一点,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椭圆 ,求证,。证法1: 。 因为,所以 ∴ 又因为,所以 ∴, 证法2:设P 到左、右准线的距离分别为,由椭圆的第二定义知1 1 PF e d ,又,所 以, 而 。

∴,。 2.公式的应用 例1 椭圆上三个不同的点A ()、B ()、C ()到焦点F (4, 0)的距离成等差数列,则 12 x x + . 解:在已知椭圆中,右准线方程为 25 4x = ,设A 、B 、C 到右准线的距离为 , 则、、。 ∵ , , ,而|AF|、|BF|、|CF|成等差数列。 ∴,即,。 例2.12,F F 是椭圆22 14x y +=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上的动点,求 的最大值和最 小值。 解:设 ,则10202,2.PF x PF x =+ =-2 12034.4 PF PF x ?=- P 在椭圆上,022x ∴-≤≤,12PF PF ?的最大值为4,最小值为1. 变式练习1:. 求过椭圆的左焦点,倾斜角为的弦AB 的长度。 解:由已知 可得 ,所以直线AB 的方程 为 ,代入椭圆方程 得 设 ,则 ,从而 变式练习2. 设Q 是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任意一点,求证:以2QF (或1QF )为

椭圆知识点总结附例题

圆锥曲线与方程 椭 圆 知识点 一.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 1,F 2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12F F a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即点集M={P| |PF 1|+|PF 2|=2a ,2a >|F 1F 2|=2c}; 这里两个定点F 1,F 2叫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椭圆的焦距2c 。 (212F F a =时为线段21F F ,212F F a <无轨迹)。 2.标准方程: 222c a b =- ①焦点在x 轴上:122 22=+b y a x (a >b >0); 焦点F (±c ,0) ②焦点在y 轴上:122 22=+b x a y (a >b >0); 焦点F (0, ±c ) 注意:①在两种标准方程中,总有a >b >0,并且椭圆的焦点总在长轴上; ②两种标准方程可用一般形式表示:22 1x y m n += 或者 mx 2+ny 2=1 二.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范围 (1)椭圆12222=+b y a x (a >b >0) 横坐标-a ≤x ≤a ,纵坐标-b ≤x ≤b (2)椭圆12222=+b x a y (a >b >0) 横坐标-b ≤x ≤b,纵坐标-a ≤x ≤a 2.对称性 椭圆关于x 轴y 轴都是对称的,这里,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 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3.顶点 (1)椭圆的顶点:A 1(-a ,0),A 2(a ,0),B 1(0,-b ),B 2(0,b ) (2)线段A 1A 2,B 1B 2 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长等于2a ,短轴长等于2b ,a 和b 分别叫做椭 圆的长半轴长和短半轴长。 4.离心率 (1)我们把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 22c a ,即a c 称为椭圆的离心率, 记作e (10<

(完整版)椭圆常见题型总结

椭圆常见题型总结 1、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通常结合定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来解决; 椭圆 22 2 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和焦点1(,0)c F -,2(,0)c F 为顶点的12PF F ?中,12F PF α=∠,则当P 为短轴端点时α最大,且 ① 122PF PF a +=; ②22 2 12122cos 4c PF PF PF PF α=+-; ③12 121 sin 2PF F S PF PF α?= =2tan 2 b α?(b 短轴长) 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直线y kx b =+与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交于 1122(,),(,)A x y B x y 两点,则12AB x =-=3、椭圆的中点弦:设1122(,),(,)A x y B x y 是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不同两点, 00(,)M x y 是线段AB 的中点,可运用点差法可得直线AB 斜率,且20 20 AB b x k a y =-; 4、椭圆的离心率 范围:01e <<,e 越大,椭圆就越扁。 求椭圆离心率时注意运用:c a e = ,222c b a += 5、椭圆的焦半径 若00(,)P x y 是离心率为e 的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上任一点,焦点 为1(,0)c F -,2(,0)c F ,则焦半径10PF a ex =+,10PF a ex =-; 6、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 ⑴定义法:根据椭圆定义,确定2 a ,2 b 值,结合焦点位置直接写出椭圆方程; ⑵待定系数法:根据焦点位置设出相应标准方程,根据题中条件解出2 a ,2 b ,从而求出标准方程; ⑶在不知道焦点的情况下可设椭圆方程为221Ax By +=;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附练习题答案及知识点回顾)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基础卷 1.设a , b , c 分别表示同一椭圆的长半轴长、短半轴长、半焦距,则a , b , c 的大小关系是 (A )a >b >c >0 (B )a >c >b >0 (C )a >c >0, a >b >0 (D )c >a >0, c >b >0 2.椭圆的对称轴为坐标轴,若长、短轴之和为18,焦距为6,那么椭圆的方程为 (A ) 221916x y += (B )2212516x y += (C )2212516x y +=或2211625x y += (D )22 11625 x y += 3.已知P 为椭圆 22 1916 x y +=上一点,P 到一条准线的距离为P 到相应焦点的距离之比为 (A ) 54 (B )45 (C )4 17 (D ) 7 4 7 4.椭圆的两个焦点三等分它的准线间的距离,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A ) 23 (B )33 (C )3 16 (D ) 6 1 6 5.在椭圆122 22=+b y a x 上取三点,其横坐标满足x 1+x 3=2x 2,三点顺次与某一焦点连接的线段长是r 1, r 2, r 3,则有 (A )r 1, r 2, r 3成等差数列 (B )r 1, r 2, r 3成等比数列 (C ) 123111,,r r r 成等差数列 (D )123 111 ,,r r r 成等比数列 6.椭圆 22 1925 x y +=的准线方程是 (A )x =± 254 (B )y =±165 (C )x =±165 (D )y =±25 4 7.经过点P (-3, 0), Q (0, -2)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 8.对于椭圆C 1: 9x 2 +y 2 =36与椭圆C 2: 22 11612 x y +=,更接近于圆的一个是 . 9.椭圆122 22=+b y a x 上的点P (x 0, y 0)到左焦点的距离是r = . 10.已知定点A (-2, 3),F 是椭圆22 11612 x y +=的右焦点,在椭圆上求一点M ,使|AM |+2|MF |取得最小值。

椭圆知识点归纳总结和经典例题

椭圆的基本知识 1.椭圆的定义:把平面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设为2c ) . 2.椭圆的标准方程: 12222=+b y a x (a >b >0) 12 2=+b a (a > b >0) 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形,为了计算简便,可设方程为mx2+ny2=1(m>0,n>0) 不必考虑焦点位置,求出方程 3.求轨迹方程的方法: 定义法、待定系数法、相关点法、直接法 . ,.2,,1的轨迹中点求线段段轴作垂线 向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半径为标原点已知一个圆的圆心为坐如图例M P P P P x P ''解: (相 关点法)设点M (x , y ),点P (x 0, y 0), 则x =x 0, y = 2 0y 得x 0=x , y 0=2y. ∵x 02 +y 02 =4, 得 x 2 +(2y )2 =4, 即.14 2 =+y x 所以点M 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4.围. x 2≤a 2,y 2≤b 2 ,∴|x|≤a ,|y|≤b . 椭圆位于直线x =±a 和y =±b 围成的矩形里. 5.椭圆的对称性 椭圆是关于y 轴、x 轴、原点都是对称的.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 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6.顶点 只须令x =0,得y =±b ,点B 1(0,-b )、B 2(0, b )是椭圆和y 轴的两个交点;令y =0,得x =±a ,点A 1(-a ,0)、A 2(a ,0)是椭圆和x 轴的两个交点.椭圆有四个顶点:A 1(-a , 0)、A 2(a , 0)、B 1(0, -b )、B 2(0, b ).椭圆和它的对称轴的四个交点叫椭圆的顶点. 线段A 1A 2、B 1B 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长轴的长等于2a . 短轴的长等于2b .a 叫做椭圆的 长半轴长.b 叫做椭圆的短半轴长. |B 1F 1|=|B 1F 2|=|B 2F 1|=|B 2F 2|=a . 在Rt △OB 2F 2中,|OF 2|2=|B 2F 2|2-|OB 2|2 , 即c 2=a 2-b 2 . 7.椭圆的几何性质:

公开课椭圆习题课教学设计

椭圆习题课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李爱惠 教材版本:高中数学人教A版选修2-1,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第四节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已经学习了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和几何性质这些基础知识,本节课在学习了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前提下,以椭圆的焦点三角形为平台,进一步研究用定义和性质解决椭圆问题的方法,并了解与运用椭圆和其它知识点的联系。为后面学习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会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来解决相关问题的一般性方法,让学生经历解析法解题的过程;本节椭圆习题课的学习是对其学习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 (2)学生状况分析 1.学生水平:所任教的班级是普通理科班,有些学生思维水平相对较好,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因本班是我校的普通班,学生数学基础弱,计算能力弱,对试题的分析解决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慢慢训练。 2.认知基础: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掌握了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也具备自主利用椭圆定义和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椭圆问题,所以说从知识和学习方式上来说学生已具备了进一步自行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等价转化有一定困难;同时代数运算方面有困难;椭圆与三角、不等式等其它知识点的联系存在困难。 二、教法和学法的选择 解析几何要体现用代数研究几何,要教会学生抓住焦点三角形中的不变量和变量,用定义建立运算关系解决几何问题。学生已经对椭圆的定义、性质有了一定的掌握,所以本节课我采用了“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重点突出以下两点: (1)以老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作为本节的学习方法。 (2)教学过程中突出数形结合、方程等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以信息技术演示与学生动手实际操作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手段。

椭圆常考题型汇总及练习进步

椭圆常考题型汇总及练习 第一部分:复习运用的知识 (一)椭圆几何性质 椭圆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21F F 、距离和等于常数 ()a 2(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c 2. 椭圆的几何性质:以 ()0122 22>>=+b a b y a x 为例 1. 范围: 由标准方程可知,椭圆上点的坐标()y x ,都适合不等式1,122 22≤≤b y a x ,即 b y a x ≤≤,说明椭圆位于直线a x ±=和b y ±=所围成的矩形里(封闭曲线).该性质主要用 于求最值、轨迹检验等问题. 2. 对称性:关于原点、x 轴、y 轴对称,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 3. 顶点(椭圆和它的对称轴的交点) 有四个:()()()().,0B ,0B 0,0,2121b b a A a A 、、、-- 4. 长轴、短轴: 21A A 叫椭圆的长轴,a a A A ,221=是长半轴长; 21B B 叫椭圆的短轴,b b B B ,221=是短半轴长. 5. 离心率 (1)椭圆焦距与长轴的比a c e =,()10,0<<∴>>e c a Θ (2)22F OB Rt ?, 2 22 22 22OF OB F B +=,即222c b a +=.这是椭圆的特征三角形,并且 22cos B OF ∠的值是椭圆的离心率. (3)椭圆的圆扁程度由离心率的大小确定,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无关.当e 接近于1时,c 越接近于a ,从而22c a b -= 越小, 椭圆越扁;当e 接近于0时,c 越接近于0,从而2 2c a b -=越大,椭圆越接近圆。

椭圆常见题型总结

椭圆常见题型总结 1椭圆中的焦点三角形: 通常结合定义、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来解决; 0)上一点P(x 0, y 0)和焦点F i ( c,0) , F 2(C ,0)为顶点的 ① PF [ PF 2 2a ; 人任孑),B(X 2, y 2)两点,贝U AB| J i|x 1 x 2| J ik 2J (x 1 X 2)24x 1x 2 2 2 3、椭圆的中点弦: 设A(X i , yj, B(X 2,y 2)是椭圆 务% 1(a b 0)上不同两点, a b M(x °,y °)是线段AB 的中点,可运用 点差法可得直线 AB 斜率,且k AB 4、椭圆的离心率 求椭圆离心率时注意运用: e C , a 2 b 2 C 2 a 2 2 若P(x 0, y 0)是离心率为e 的椭圆^2 1(a a b 椭圆 x 2 y2 !(a b a b PF i F 2 中,F 1PF 2 ,则当P 为短轴端点时 最大,且 ②4C 2 2 PF i 2 PF 2 2 PF 1 PF 2 COS ③ S PF 1F 2 1 1|PF i |PF 2 sin 2 =b tan ( b 短轴长) 2 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y 2 kx b 与椭圆笃 a 2 b 1(a b 0)交于 b 2X o ; ~2~ ; a y 。 范围:0 e 1, e 越大,椭圆就越扁。 5、椭圆的焦半径 b 0)上任一点,焦点

为 F i ( c,0) , F 2C O ),则焦半径 PF i a ex o , PR a ex o ; 6、椭圆标准方程的求法 ⑴定义法:根据椭圆定义,确定 a 2, b 2值,结合焦点位置直接写出椭圆方程; ⑵待定系数法:根据焦点位置设出相应标准方程,根据题中条件解出 准方程; ⑶在不知道焦点的情况下可设椭圆方程为 Ax 2 By 2 1; 椭圆方程的常见题型 2 x 2、已知x 轴上一定点 A (1,0),Q 为椭圆 y 2 1上的动点,贝U AQ 中点M 的轨迹方程 4 的轨迹方程是( ) 2 x 2 “ C y 1 4 6、设一动点P 到直线x 3的距离与它到点 A (1,0)的距离之比为-.3,则动点P 的轨迹方 2 2 a , b ,从而求出标 1、点P 到定点F (4,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 10的距离之比为 1:2,则点P 的轨迹方程 3、平面内一点 M 到两定点F 2(0, 5)、F 2(0,5)的距离之和为 10,则M 的轨迹为( A 椭圆 B 圆 4、经过点(2, 3)且与椭圆9x 2 4y 2 2 2 2 2 A 乞匕1 B x L 1 15 10 10 15 C 直线 D 线段 36有共冋焦点的椭圆为 ( ) 2 2 2 2 C0匕1 x D — 工1 5 10 10 5 2 2 5、已知圆x y 1,从这个圆上任意一点 P 向y 轴做垂线段 PR ,则线段PR 的中点M A 4x 2 y 2 1 B x 2 4y 2 1

高二数学椭圆的知识点整理

第1讲 课题:椭圆 课 型:复习巩固 上课时间:2013年10月3日 教学目标: (1)了解圆锥曲线的来历; (2)理解椭圆的定义; (3)理解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 (4)掌握椭圆离心率的计算方法; (5)掌握有关椭圆的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 教学重点:椭圆方程、离心率; 教学难点:与椭圆有关的参数取值问题; 知识清单 一、椭圆的定义: (1) 椭圆的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21F F 、的距离和等于常数 ()a 2(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 说明: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 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c 2. (2) 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之 比为常数e ,当10<>=+F F a a PF PF ; (){} .02,22121>>=+=F F a a PF PF P M 三、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x 轴: ()0122 22>>=+b a b y a x ; 焦点在y 轴: ()0122 22>>=+b a b x a y . 说明:a 是长半轴长,b 是短半轴长,焦点始终在长轴所在的数轴上,且满足 .222c b a += 四、二元二次方程表示椭圆的充要条件 方程()B A C B A C By Ax ≠=+均不为零,且、、22表示椭圆的条件:

上式化为12 2=+C By C Ax ,122=+B C y A C x .所以,只有C B A 、、同号,且B A ≠时,方程表示椭圆;当 B C A C >时,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当B C A C <时,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 五、椭圆的几何性质(以()0122 22>>=+b a b y a x 为例) 1. 范围: 由标准方程可知,椭圆上点的坐标()y x ,都适合不等式 1,122 22≤≤b y a x ,即b y a x ≤≤,说明椭圆位于直线a x ±=和b y ±=所围成的矩形里(封闭曲线).该性质主要用于求最值、轨迹检验等问题. 2.对称性:关于原点、x 轴、y 轴对称,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 3.顶点(椭圆和它的对称轴的交点) 有四个: ()()()().,0B ,0B 0,0,2121b b a A a A 、、、-- 4. 长轴、短轴:21A A 叫椭圆的长轴,a a A A ,221=是长半轴长;21B B 叫椭圆的短轴,b b B B ,221=是短半轴长. 5.离心率 (1)椭圆焦距与长轴的比a c e = ,()10,0<<∴>>e c a (2)22F OB Rt ?,2 22 22 22OF OB F B +=, 即222c b a +=.这是椭圆的特征三角形,并且22cos B OF ∠的值是椭圆的离心率.(3)椭圆的圆扁程度由离心率的大小确定,与焦点所在的坐标轴无关.当e 接近于1时,c 越接近于a ,从而22c a b -=越小,椭圆越扁;当e 接近于0时,c 越接近于0,从而22c a b -=越大,椭圆越接近圆;当0=e 时,b a c ==,0,两焦点重合,图形是圆. 6.通径(过椭圆的焦点且垂直于长轴的弦),通径长为a b 2 2.

椭圆的几何性质知识点归纳及典型例题及练习(付答案)

(一)椭圆的定义: 1、椭圆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 、2F 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 1F 、2F 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12||F F 叫做椭圆的焦距。 对椭圆定义的几点说明: (1)“在平面内”是前提,否则得不到平面图形(去掉这个条件,我们将得到一个椭球面); (2)“两个定点”的设定不同于圆的定义中的“一个定点”,学习时注意区分; (3)作为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和的“常数”,必须满足大于| F 1F 2|这个条件。若不然,当这个“常数”等于| F 1F 2|时,我们得到的是线段F 1F 2;当这个“常数”小于| F 1F 2|时,无轨迹。这两种特殊情况,同学们必须注意。 (4)下面我们对椭圆进行进一步观察,发现它本身具备对称性,有两条对称轴和一个对称中心,我们把它的两条对称轴与椭圆的交点记为A 1, A 2, B 1, B 2,于是我们易得| A 1A 2|的值就是那个“常数”,且|B 2F 2|+|B 2F 1|、|B 1F 2|+|B 1F 1|也等于那个“常数”。同学们想一想其中的道理。 (5)中心在原点、焦点分别在x 轴上,y 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分别为: 22 22 2222x y y x 1(a b 0),1(a b 0),a b a b +=>>+=>> 相同点是:形状相同、大小相同;都有 a > b > 0 ,2 2 2 a c b =+。 不同点是:两种椭圆相对于坐标系的位置不同,它们的焦点坐标也不同(第一个椭圆的 焦点坐标为(-c ,0)和(c ,0),第二个椭圆的焦点坐标为(0,-c )和(0,c )。椭圆的 焦点在 x 轴上?标准方程中x 2项的分母较大;椭圆的焦点在 y 轴上?标准方程中y 2 项的分母较大。 (二)椭圆的几何性质: 椭圆的几何性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坐标系有关的性质,如顶点、焦点、中心坐标;一类是与坐标系无关的本身固有性质,如长、短轴长、焦距、离心率.对于第一类性质,只 要22 22x y 1(a b 0)a b +=>>的有关性质中横坐标x 和纵坐标y 互换,就可以得出2222 y x 1(a b 0)a b +=>>的有关性质。总结如下:

椭圆题型归纳大全

椭圆题型归纳大全

椭圆典型题型归纳 题型一. 定义及其应用 例1.已知一个动圆与圆2 2:(4)100 C x y ++=相内切,且 过点(4,0)A ,求这个动圆圆心M 的轨迹方程; 例2. 方程 2 x =++所表示的曲线是 练习: 1.方程 6 =对应的图形是 ( ) A.直线 B. 线段 C. 椭圆 D. 圆 2. 10=对应的图形是( ) A.直线 B. 线段 C. 椭圆 D. 圆 3.方程 10 =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 ) A. 2 2 12516x y += B.2 2 1 259 x y += C. 22 11625 x y += D. 22 1925 x y +=

4. 1 m =+表示椭圆,则 m 的取值范围是 5.过椭圆2 2941 x y +=的一个焦点1 F 的直线与椭圆相 交于,A B 两点,则,A B 两点与椭圆的另一个焦点2 F 构成的2 ABF ?的周长等于 ; 6.设圆2 2(1) 25 x y ++=的圆心为C ,(1,0)A 是圆内一定点, Q 为圆周上任意一点,线段AQ 的垂直平分线与CQ 的连线交于点 M ,则点M 的轨迹方程 为 ; 题型二. 椭圆的方程 (一)由方程研究曲线 例 1.方程 22 11625 x y +=的曲线是到定点 和 的距离之和等于 的点的轨迹; (二)分情况求椭圆的方程 例 2.已知椭圆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长轴是短轴的3倍,并且过点(3,0)P ,求椭圆的方程; (三)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 例 3.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以坐标轴为对称轴,且经过两点 1 P 、2 (P ,求椭圆的方程;

椭圆的讲义

海豚教育个性化简案 海豚教育个性化教案(真题演练)

海豚教育个性化教案

A . 45 B .23 C .22 D .2 1 例2:已知m,n,m+n 成等差数列,m ,n ,mn 成等比数列,则椭圆12 2=+n y m x 的离心率为 例3:在ABC △中,3,2||,300===∠?ABC S AB A .若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经过点C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 e = . 【变式训练】 1. 椭圆的两个焦点把两条准线间距离三等分,则椭圆离心率为( ) A. 63 B.33 C.2 3 D. 不确定 2. 椭圆的一个顶点与两焦点构成等边三角形,则此椭圆的离心率是( ) 3. 以椭圆两焦点为直径的圆交椭圆于四个不同点,顺次连结这四个点和两个焦点,恰好围成一个正六边形,则这个椭圆的离心率等于___________。 2:求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例1:已知椭圆12222=+b y a x (0>>b a ),F 1,F 2是两个焦点,若椭圆上存在一点P ,使3 221π =∠PF F ,求 其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与x 轴的正半轴交于A ,0是原点,若椭圆上存在一点M ,使MA ⊥MO , 求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椭圆12222=+b y a x (0>>b a ),以a ,b ,c 为系数的关于x 的方程02 =++c bx ax 无实根,求 其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题型四:椭圆的其他几何性质的运用(范围、对称性等) 例1:已知实数y x ,满足12 42 2=+y x ,求x y x -+22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高中数学椭圆题型完美归纳(经典)

椭圆题型归纳 一、知识总结 1.椭圆的定义: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21,F F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21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设为2c ) . 2.椭圆的标准方程: 12222=+b y a x (a >b >0) 122 22=+b x a y (a >b >0) 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有两种情形, 可设方程为221(0,0)mx ny m n +=>>不必考虑焦点位置,求出方程。 3.范围. 椭圆位于直线x =±a 和y =±b 围成的矩形里.|x|≤a ,|y|≤b . 4.椭圆的对称性 椭圆是关于y 轴、x 轴、原点都是对称的.坐标轴是椭圆的对称轴. 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椭圆的对称中心叫做椭圆的中心. 5.顶点 椭圆有四个顶点:A 1(-a , 0)、A 2(a , 0)、B 1(0, -b )、B 2(0, b ). 线段A 1A 2、B 1B 2分别叫做椭圆的长轴和短轴.。 长轴的长等于2a . 短轴的长等于2b .

|B 1F 1|=|B 1F 2|=|B 2F 1|=|B 2F 2|=a . 在Rt △OB 2F 2中,|OF 2|2=|B 2F 2|2-|OB 2|2,即c 2=a 2-b 2. 6.离心率 7.椭圆22 221x y a b += (a >b >0)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点P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 12F PF γ∠=,则椭圆的焦点角形的面积为122tan 2 F PF S b γ ?=. 8.椭圆22 221x y a b +=(a >b >0)的焦半径公式10||MF a ex =+,20 ||MF a ex =-(1(,0)F c - ,2(,0)F c 00(,)M x y ). 9.AB 是椭圆22 221x y a b +=的不平行于对称轴的弦,M ),(00y x 为AB 的中点,则 2 2 OM AB b k k a ?=-,即0 2 02y a x b K AB -=。 )10(<<= e a c e

椭圆与双曲线常见题型总结(附答案)

椭圆与双曲线常见题型总结(附答案)

椭圆与双曲线常见题型归纳 题型一:弦的垂直平分线问题 弦的垂直平分线问题和对称问题是一种解题思维,首先弄清楚哪个是弦,哪个是对称轴,用到的知识是:垂直(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和平分(中点坐标公式)。 例题1、过点T(-1,0)作直线l 与曲线N :2 y x =交于A 、B 两点, 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0 x ,0),使得ABE ?是等边三角形,若存在,求出0 x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过点T(-1,0)的直线和曲线N :2 y x =相交A 、B 两点, 则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等于0,可以设直线的方程,联立方程组,消元,分析类一元二次方程,看判别式,运用韦达定理,得弦的中点坐标,再由垂直和中点,写出垂直平分线的方程,得出E 3 倍。运用弦长公式求弦长。 解:依题意知,直线的斜率存在,且不等于0。设直线:(1)l y k x =+, k ≠,1 1 (,)A x y ,2 2 (,)B x y 。 由2 (1) y k x y x =+?? =? 消y 整理,得2 2 22(21)0 k x k x k +-+= ① 由直线和抛物线交于两点,得2 242(21)4410 k k k ?=--=-+>即2 104 k << ② 由韦达定理,得: 2122 21 ,k x x k -+=-121 x x =。则线段AB 的中点为

22 211(,)22k k k --。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2 2 1112()22k y x k k k --=-- 令y=0,得0 211 22x k = -,则2 1 1 (,0)22E k -ABE ?Q 为正三角形,∴2 1 1(,0)22 E k -到 直线AB 的距离d 为 32 AB 。 2 2 1212()()AB x x y y =-+-Q 22141k k -= +g 212k d k +=222 23141122k k k k k -+∴+=g 解得39 13 k =± 满足②式此时0 53 x = 。 思维规律:直线过定点设直线的斜率k ,利用韦达定理法,将弦的中点用k 表示出来,再利用垂直关系将弦的垂直平分线方程写出来,求出了横截距的坐标;再利用正三角形的性质:高是边长的 3倍,将k 确定,进而求出0 x 的坐标。 例题2、已知椭圆 12 22 =+y x 的左焦点为F ,O 为坐标原点。 (Ⅰ)求过点O 、F ,并且与2x =-相切的圆的方程; (Ⅱ)设过点F 且不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与x 轴交于点G ,求点G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椭圆常见题型与典型方法归纳

椭圆常见题型与典型方法归 纳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椭圆常见题型与典型方法归纳 考点一 椭圆的定义 椭圆的第一定义:我们把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1.22(2)a a 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 定点12,F F 叫做椭圆的焦点,两定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椭圆的第二定义:我们把平面内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e= a c (0>焦点的坐标分别为 (,0),(,0)c c - 2焦点在y 轴上 标准方程是:22 221y x a b +=(其中222,0).b a c a b =->>焦点的坐标分别为 (0,),(0,)c c - 3焦点位置判断 哪项分母大焦点就在相应的轴上 如 求22 179 x y + =的焦点坐标 4 椭圆过两定点,焦点位置不确定时可设椭圆方程为221mx ny +=(其中0,0m n >>) 例 已知椭圆过两点1),(2)42 A B --,求椭圆标准方程 5 与122 22=+b y a x (a >b >0)共焦点的椭圆为12222=+++k b y k a x 二 重难点问题探析: 1.要有用定义的意识

椭圆经典例题分类汇总

椭圆经典例题分类汇总 1.椭圆第一定义的应用 例1 椭圆的一个顶点为()02,A ,其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题目没有指出焦点的位置,要考虑两种位置. 解:(1)当()02,A 为长轴端点时,2=a ,1=b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1 42 2=+y x ; (2)当()02,A 为短轴端点时,2=b ,4=a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116 42 2=+y x ; 说明:椭圆的标准方程有两个,给出一个顶点的坐标和对称轴的位置,是不能确定椭圆的横竖的,因而要考虑两种情况. 例2 已知椭圆 19 82 2=++y k x 的离心率21=e ,求k 的值. 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当椭圆的焦点在x 轴上时,82 +=k a ,92 =b ,得12 -=k c .由2 1 =e ,得4=k . 当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时,92 =a ,82 +=k b ,得k c -=12 . 由21= e ,得 4191=-k ,即4 5 -=k . ∴满足条件的4=k 或4 5 -=k . 说明:本题易出现漏解.排除错误的办法是:因为8+k 与9的大小关系不定,所以椭圆的焦点可能在x 轴上,也可能在y 轴上.故必须进行讨论. 例3 已知方程 1352 2-=-+-k y k x 表示椭圆,求k 的取值范围. 解:由?? ? ??-≠-<-<-,35,03,05k k k k 得53<>b a 这个条件,当b a =时,并不表示椭圆. 例4 已知1cos sin 2 2=-ααy x )0(πα≤≤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求α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基本知识点与典型题举例(后附答案)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 基本知识点与典型题举例 一、椭圆 1.椭圆的定义: 第一定义: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定值2a(2a>|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第二定义: 平面内到定点F与到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常数e(0

图形 顶点 (,0)a ±,(0,)b ± (0,)a ±,(,0)b ± 对称轴 x 轴,y 轴,长轴长为2a ,短轴长为2b 焦点 1(,0)F c -、2(,0)F c 1(0,)F c -、2(0,)F c 焦距 焦距为12 2(0),F F c c => 222 c a b =- 离心率 e =c a (0

例2. 已知ABC ?的周长是16,)0,3(-A ,B )0,3(, 则动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116 252 2=+y x (B) )0(116 252 2≠=+y y x (C) 125 162 2=+y x (D))0(125 162 2≠=+y y x 例3. 若F (c ,0)是椭圆22 221x y a b +=的右焦点,F 与椭圆上点的距 离的最大值为M ,最小值为m ,则椭圆上与F 点的距离等于2 M m +的点的坐标是( ) (A)(c ,2 b a ±) 2()(,)b B c a -± (C)(0,±b ) (D)不 存在 例4 设F 1(-c ,0)、F 2(c ,0)是椭圆22x a +2 2y b =1(a >b >0)的两个焦

椭圆各类题型分类汇总修订稿

椭圆各类题型分类汇总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椭圆经典例题分类汇总 1. 椭圆第一定义的应用 例1 椭圆的一个顶点为()02, A ,其长轴长是短轴长的2倍,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例2 已知椭圆 19822=++y k x 的离心率2 1 =e ,求k 的值. 例3 已知方程 1352 2-=-+-k y k x 表示椭圆,求k 的取值范围. 例4 已知1cos sin 22=-ααy x )0(πα≤≤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求α的取值范围. 例5 已知动圆P 过定点()03, -A ,且在定圆()64322 =+-y x B :的内部与其相内切,求动圆圆心P 的轨迹方程. 2.焦半径及焦三角的应用 例1 已知椭圆13 42 2=+ y x ,1F 、2F 为两焦点,问能否在椭圆上找一点M ,使M 到左准线l 的距离MN 是1MF 与2MF 的等比中项?若存在,则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2 已知椭圆方程()0122 22>>=+b a b y a x ,长轴 端点为 1A ,2A ,焦点为1F ,2F ,P 是椭圆上一点, θ=∠21PA A ,α=∠21PF F .求:21PF F ?的面积(用a 、b 、α表示). 3.第二定义应用 例1 椭圆112 162 2=+ y x 的右焦点为F ,过点() 31,A ,点M 在椭圆上,当MF AM 2+为最小值时,求点M 的坐标.

例2 已知椭圆1422 22=+b y b x 上一点P 到右焦点2F 的距离为b )1(>b ,求P 到左准线的距 离. 例3 已知椭圆15 92 2=+ y x 内有一点)1,1(A ,1F 、2F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点P 是椭圆上一点. (1) 求1PF PA +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对应的点P 坐标; (2) 求22 3 PF PA + 的最小值及对应的点P 的坐标. 4.参数方程应用 例1 求椭圆13 22 =+y x 上的点到直线06=+-y x 的距离的最小值. 例2 (1)写出椭圆1492 2=+ y x 的参数方程;(2)求椭圆内接矩形的最大面积. 例3 椭圆122 22=+b y a x )0(>>b a 与x 轴正向交于点A ,若这个椭圆上总存在点P ,使 AP OP ⊥(O 为坐标原点),求其离心率e 的取值范围. 5.相交情况下--弦长公式的应用 例1 已知椭圆1422=+y x 及直线m x y +=. (1)当m 为何值时,直线与椭圆有公共点? (2)若直线被椭圆截得的弦长为 5 10 2,求直线的方程. 例2 已知长轴为12,短轴长为6,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过它对的左焦点1F 作倾斜解为 3 π 的直线交椭圆于A ,B 两点,求弦AB 的长. 6.相交情况下—点差法的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