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3
在中国画的发展史上,山水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画科,主要以巧妙的意境、完美的画功展现了自身的艺术魅力,因此备受国画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在国画山水创作中,意境对作品的表现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意境的表现可以作为衡量国画山水的一大标准。
因此,为了有效地促进国画山水的发展,一些研究者开始加强对国画山水意境的分析,该研究在实际生活中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意境的设计与展现对于国画山水创作而言,意境的设计与展现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要求创作者遵从本心,实现对艺术的追求,从而进一步展现出艺术的价值。
实际上,国画山水是创作者抒情的一种表现方式,通过山水画,创作者可以表达对景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因此,在实际创作过程中,创作者若想有效地实现国画山水中意境的设计与展现,首先需要将情景交融、画面入胜等一些基本因素注入创作,为国画山水的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实际创作过程中,意境的设计主要来源于对生活景物的热爱。
因此,创作者应多观察生活中的山水风光,多和大自然接触,以加强与大自然的交流,感受大自然中山水的魅力,这对丰富创作者的艺术灵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创作者可以凭借自身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实现对绘画意境的设计。
此外,在设计山水画意境的过程中,创作者应具备一定的国画知识,应博览群书以积累知识,这对营造山水画的意境也具有一定的帮助。
意境的展现是整幅山水画的表现效果,其真实反映出该艺术作品的魅力。
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应对山水画中意境的展现有明确的把握。
如,对于作品中小溪、山川的设计,创作者应赋予其独特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将生活中对大自然山水的所见所感融入山水画创作,从而使人们感受到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独特的空间构图在国画山水中,作品的空间构图主要是各种层次的墨色与白底的间隔、过渡以及相互融合。
山水画独特、巧妙的空间构图不仅可以充分表现自然景物的远近关系、景色的虚实区别,还有利于创作者将整个作品的意境完美地表现出来,从而展现出作品的空间美感。
浅谈《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特征摘要《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绘出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经济繁华的时期的作品,该作品具有丰富的历史遗留文化,是一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的风俗画作品。
在这五彩缤纷的巨幅画卷上作者不但表现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传神,而且在作品的构图中着相对的独立性,并具有其特殊的形式美。
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以最精彩的方式诠释出自身所处的当时社会,人文景象。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绘画方方面他对《清明上河图》所运用的构图方式,以散点透视的方法对画面的人物,风景和建筑进行虚实,疏密,空间位置的布局的运用,通过对构图特征的浅谈以此了解《清明上河图》对中国画的历史影响,并了解张择端是怎样获得画面的和谐与统一并将整幅作品完美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关键词:构图;《清明上河图》;散点透视法Abstract"Qingming on the river map" the real pictur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of Kyoto is a prosperous period of economic,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impact, is a realistic period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nre painting. In this colorful giant scroll, the author not only shows rich content, vivid and vivid image, and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ork of the relative independence, and has its special form beauty. In the "Ching Ming River Map", the Northern Song Palace painter Zhang Zhaiduan will then the society, humane scene in the most perfect way to interpret, the most prominent is in the painting side of the "Ching Ming River Map" The use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way, to scatter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mage of the characters, landscapes and buildings to carry out the actual situation, density, spatial location of the layout of the use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g Ming River Map"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impact of Chinese paintings, and understand how the Zhang Zhaiduan is to get the picture harmony and unification, and the whole piece of works perfectly displayed in front of theaudience.Keywords: composition; "Ching Ming Shang River map"; Scatter perspective method目录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92324425" 摘要IHYPERLINK \l "_Toc92324426"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92324427" 目录IIIHYPERLINK \l "_Toc92324428" 前言1HYPERLINK \l "_Toc92324429" 一、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概况2HYPERLINK \l "_Toc92324430" (一)张择端简介2HYPERLINK \l "_Toc92324431" (二)《清明上河图》概况2HYPERLINK \l "_Toc92324432" 二、《清明上河图》的构图特征分析2HYPERLINK \l "_Toc92324433" (一)以“散点透视”为主是《清明上河图》主要特征之一3 HYPERLINK \l "_Toc92324434" (二)把山水和人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京都汴京的繁荣景象是《清明上河图》的又一大特征4HYPERLINK \l "_Toc92324435" (三)整幅画面多采用呼应变化的构图手法5HYPERLINK \l "_Toc92324436" (四)以疏散与密集相间的构图方法概括清明上河图整幅作品的的节奏感6HYPERLINK \l "_Toc92324437" (五)绘画者运用藏与露表现画面的意境美8HYPERLINK \l "_Toc92324438" 三、《清明上河图》的构图形式对中国画的绘画作用的历史意义与影响9HYPERLINK \l "_Toc92324439" 结语10HYPERLINK \l "_Toc92324440" 参考文献11HYPERLINK \l "_Toc92324441" 谢辞12前言《清明上河图》做为我国珍贵的历史遗留瑰宝,在世界绘画史上,可以说是震惊世界,举世闻名的作品。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研究作者:张志勇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16期摘要:中国古代山水画在道家思想影响下,非常倡导意境空间的营造,打破了时空限制,表现出冲淡、整体、体道、虚静的特征,营造出丰富的理想空间,山水画成为了解画家思想精神的重要窗口。
意境来源于客观自然,意境是实的形象与虚的联想相结合,画家创造的景物形象是实,引起人们联想的是虚,由形象产生的意象,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就在于其表现意境,意境加深了绘画作品的深度,本文基于此,针对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象进行了分析,探讨山水画的意境空间营造方式。
关键词: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意象空间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6-0040-03绘画是典型的空间艺术,在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中,空间是一个重点问题,在山水画空间的设置上,一般比较隐晦,当前,针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空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感型、灵的空间、空间意识、空间境界、空间结构、意境结构上。
中国古代山水画利用笔墨浓淡、意境塑造营造出一个个独特的空间,时至今日,中国古代山水画空间的研究依然是一个热点话题。
一、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向山水画属于独立画科,与花鸟画、人物画相比而言,审美特征独特,对于意境的营造是判断山水画品格的主要标准,古代的文人、画家从多个角度针对意境进行了论述,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苏轼对于王维画的评价——“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意境是贯穿在山水画呈现过程中的,丧失了意境,那么山水画就会失色不少。
画家们将层次鲜明、高低不同的意境融在绘画中,中国山水画的核心就在于其表现意境,意境加深了绘画作品的深度,也为中国山水画赋予了动人的力量和情绪,从空间层面而言,意境是对山水画空间的升华。
(一)意象到意境的过渡其实,意境属于诗歌领域的词,在唐代,王维将意境引入了绘画中。
意境与意象之间息息相关,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在山水画中,每个意象都是独特的景致,也包含画家们的寄托,在各个意象的结合下,让整幅作品成为意境交融的山水世界。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差异】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关键词]意识形态透视法则空间表现[摘要]以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为讨论对象,通过东西方的意识形态差异,透视法则与空间表现三方面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从而使两种艺术形式更好的交融。
东方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审美情趣以及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同样的表现风景,东西方均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手法,各具有不同的审美艺术效果。
一、意识形态的差异1、美学基础受中国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就有了儒道思想极深的烙印。
道家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重表现忽略再现的美学观念。
在中国山水画里没有必要讲究画面描绘的是哪儿,而是试图寻找作者的视角以及作画者的立足点去解读。
但这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中国山水画讲究的就是要容纳天地万物,才能做到吞吐自如,来去无阻。
因此,“因再现的艺术而追求表现,因表现得艺术而追求再现”便形成了中国画的一大特征。
西方艺术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去感受。
希腊哲学家希庇阿斯认为,“美就是有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因此形成一种以希腊和基督教精神为依据的美学思想。
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准确、完美自然的体现,是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贡献。
这是西方风景画起源和发展的美学基础,也使得西方的早期风景画家在描绘自然的时候基于忠实描绘,并接近于自然。
2、创作理念中国画讲究天人合一、心有万象的创作理念,并以此为作画的最高境界。
“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或咫尺之图,写百里之景,东西南北,宛尔目前。
春夏秋冬生于笔下”,很早的中国画论就有这样的阐述。
笔墨渗透的是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
寻找的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独特意境。
中国画追求的是神似,笔下的山水往往是似曾相识,与现实中的山水有较大差距,并不能去现实中对号入座。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分析作者:钟宝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1年第02期【摘要】中国古代山水画受到道家思想的浸润,因此十分关注意境空间的创造和研究,利用浓淡、整体与局部、体积与颜色等方面的有效对比,营造具有优秀审美价值的空间关系,从而反映画家内心世界和思维情绪。
意境实际上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升华,利用虚实变化对景物形象进行描绘,以实写意,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最终达到表现意境、深化作品的效果,这正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内涵和精髓。
具体来说,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正是通过从单一到整体、从有限到无限、从形色世界到意味世界的变化,逐渐走向永恒、超越物我,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耐人寻味的文化特征。
【关键词】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空间;意味世界;书画艺术【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2-176-03【本文著录格式】钟宝.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1(02):176-178.引言绘画实质上是最有代表性的空间表达形式,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空间表达同样是重中之重,其空间设置通常具有隐晦的特点,相对于明显的空间变化,其更关注意境的表达。
但是,从目前的行业研究情况来看,很多人都着重研究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空间意识、空间境界、空间结构等,却没有意识到古代画家在营造空间的过程中最关注的意境空间才是最值得研究的内容。
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进行深入分析。
一、古代山水画的意境空间概述(一)古代山水画的意境与意向山水画是一种比较独立的画种,它与花鸟画等相比较,具有更加独特、更加深厚的意境美,而能否有效地营造优美意境,直接决定了山水画的质量和水准。
古代文人墨客和画家都对意境之美有着自己独到理解,比如说苏轼就曾提出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观点。
意境始终是山水画的灵魂,一旦缺失意境,山水画就会失去应有的内核,整体的审美价值就会断崖式下跌。
美术时空屋下林泉,开阖山水——中国山水画空间设计与营造启示□袁心平叶武军摘要:受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人文环境的影响,中国山水画的空间具有鲜明的特点,传递出富有情趣的审美理想。
该文以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和现代建筑空间的设计与营造为研究对象,使用“观法”的概念方法,探索传统中国山水画空间设计与现代建筑空间营造的内在联系,探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空间的结构创造意识和视觉化方法,并从这种视角出发,将当代建筑设计的绘画语言转化为一种“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探析现代建筑空间意境。
关键词:山水画空间营造现代建筑设计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不断的交叉融合使艺术的唯一性开始消失,这让人们开始反思自身的设计理念。
古代中国讲究“以画入园,文人写意”,文人写意在中国传统绘画、古典园林、建筑等艺术方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在现代,随着人们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关于建筑设计、空间处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但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创作和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方法仍有许多方面值得人们学习和研究。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古典园林艺术的空间表达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画家在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创作中表达写意观念,而古典园林设计师则是强调园林设计的空间与艺术概念。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和空间营造方式与园林空间设计有许多相同之处。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现代建筑空间营造之间具有共通性原则。
文章分析和总结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营造的技巧和概念,以指导现代建筑空间设计,探索“如画”的理想空间的现代建筑设计。
—'问题的提出绘画的本质和要素需要意境空间。
中国传统山水画反映了中国当代东方哲学背景下美学精神的深刻影响,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精神。
中国山水画的空间是一个系统,具有鲜明的特点,与历史、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山水画建筑空间的构建传递给人们一定的审美理想,至今仍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因此,从传统的山水画空间结构设计语言的表现和当代建筑设计的角度看,重新学习传统文化是推动传统文化向本土设计语言现代转型的新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表现
作者:于文婷
来源:《世界家苑》2018年第07期
摘 要:在中国山水画中的空间表现也正是在中国人自己的实践中,在不断地积淀中国传
统文化中影响作者的创作思维的同时,而出现的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山水画以一种非常
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呈现出对世界观的表达,创造出在诗意空间中对独特的生命体验的抒
发,并且承载着人们的情感。
一、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的含义
中国山水画由景和地组成。中国山水画的空间表现将山水画家们的知识沉淀、生产环境、
成长经历、及其精神思想有很大关系,在中国山水画中,山水的含义与内涵非常宽泛,仔细斟
酌中国山水画,就会发现其“可居、可望、可行、可游”,并且体现在不断流动和变化的宇宙。
观赏者在欣赏中国山水画时,精神通过画家描绘的佳境排序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山水画相较于人物画出现的晚一些,探究发现,这主要是对空间的认识和表现的问题。由
于人物本身所占有的空间有限,中国古代传统人物画中大部分是没有背景的,并且人物容易得
到合理的安排。相较于古代人物画,中国传统山水画则是景深万里之遥,通过合理的比例来处
理山水景物所占有的空间,绘成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描绘的是自然景物,在物质世界中一切都
是立体的,空间是一种立体存在的形式,通过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手法,来加强画面中空间
感的表现。在中国山水画构成的其中一种要素和形式表现的其中一种技法是空间感的营造,也
是人们的视觉习惯和审美的基本要求。
二、中国山水画空间结构的表现形式
1、透视法表现画面空间
中国传统山水画采用的是三点透视法,以视点的游动为基础形成一种画面空间,与西方的
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法能够更大更广的表现在画面的场面上,能够更加自由的处理画面结构。
例如《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等。例如:近高远低、近大远小、近深远浅、近实远虚
等都是与焦点透视法有相似处的方面。北宋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自山下而仰
山颠谓之高远,自山下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
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飘飘渺渺。”郭
熙的三远法由前而后,由上而下,由远及近的不间断地移动的一种游动视点透视观察法。中国
山水画中的透视与意境的联系密不可分,三远法与西方的透视法并不相同,三远法构成的艺术
空间是诗意性的,而不是几何学的科学性的透视空间。中国传统山水画中作者是表现自己的胸
中逸气,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并且对于再现自然景物也是不强调非常逼真的写
实,渐渐的形成具有特色的写意性的山水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留白发表现画面空间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留白是最常用的表现手法。留白不但能够将画面的色彩关系协调好,
达到平稳过渡的层次、前景与后景协调均匀,而且能够在空间产生一种距离感,为画面营造出
一种动感和韵律。“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体现了一种空间意识,并不是简单的空间结构问题,
更是体现了一种意境。
古代元四家之一--倪瓒,他的山水画中,运用他著名的三段式构图,利用空白分割上下关
系。在《六君子图》中,作者将上段分为天空与远山,下端分为近景中的树林山石,近景的下
端是空白,中段则被分为大片的空白水面,整幅画面在这样的分割下,实景不但产生了空白,
更加产生了一种实景。如黄宾虹说:“守黑方知白可贵。空白他并不代表“空”,不落墨并不代
表无,他是一种因心而造景,是一种空灵的景。空白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为画中流行的“气”,
即谢赫六法所说的“气韵”。”将画面中的空白的形状和大小处理好,能够使画面恰到好处的出
现空间感,并且能够引起观众的无尽的联想和产生共鸣。
3、重叠关系表现画面空间
山水画中作者在表现深远的空间感时会通过画面的深度关系来处理,通过层层推进造成的
山峦造成深度的空间。物象的前后空间关系运用重叠关系来表现,这种重叠关系在空间表现中
最自由。《匡庐图》中,作者荆浩都是以大山脊中包含小山脊来表现每一个山峦。在画面中,
空间关系没有微妙的明暗对比,色彩也没有清晰的关系,只是通过前后重叠关系与形体大小来
表现。石涛将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结构总结为:“三叠两段”。“三叠者:一层地、两层树、三层
山”。“两段者,景在下,山在上,云在中,用云来把画面分为两段。”南宋画家韩拙说:“凡画
全景者,山重叠负压,咫尺重深,以近次远,或由下增叠,分布相辅,以卑此尊,各有顺
序。”董其昌说:“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画之诀也。”
4、对比法表现画面空间
意境是在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空灵境界,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将意境分为虚实两个部分,就
像意与象、情与景、心与物、身与形等。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表述中国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我
们画面的空间感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在浓淡虚实的映衬对比,包
括干湿、浓淡、明暗、大小、疏密对比等。这些对比手法是表现空间层次感、拉开景色距离远
近的重要方法。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经常运用多种对比手法,并且根据主体与画面的需要,在
自然的基本规律下合理运用,例如:在中景中的景物小一些,颜色减淡,在近景中的景物要大
一些,颜色加深,通过这样的对比手法拉开了画面的远近距离;在山脚的景物画的小一些,则
山体会显得高耸,这些对比手法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这些对比方法在恰当的时候使用会达到
气韵生动的效果,水则虚化,山若实写,树若具体,云则提空,实处间之以虚,深处敷之以
淡。在这些实与虚、浓与淡等的对比下,作者笔下的所有自然形象,都呈现出诗意的盎然与无
穷的境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总结
中国传统山水画重写意,画面空间关系体现在笔墨的轻重、浓淡、疏密。空间的表现在山
水画中的价值不单单是一种结构形式与表现手法,还要在自然规律下与人们观察透视规律下进
行表现。
作者简介
姓名:于文婷,性别:女,籍贯: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单位(学校):大连工业大学,
职称:无,学历: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