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计算轴承润滑油量及设计供油方式

如何计算轴承润滑油量及设计供油方式

如何计算轴承润滑油量及设计供油方式
如何计算轴承润滑油量及设计供油方式

轴承润滑油量计算滚动轴承润滑所需的油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轴承类型、供油系统设计、润滑油类型等因素。很难给出一个适合任何情况,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简单明了的公式。具有油液自动传输功能的轴承(如角接触球轴承)所需油量大于不具有油液自动传输功能的轴承(如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所需油量。尤其当速度性系数(n.dm)值较大时,其差异更明显。

通过大量实验,供油量Q的粗略计算公式如下:

Q=WdB 式中Q——供油量,mm3/h

W——系数,0.01mm/h

d——轴承内径,mm

B——轴承宽度,mm

然而,实际供油量还要在此数值基础上扩大4~20倍。为了获得最佳润滑效果,还需通过实验来修正供油量多少。

供油方式设计对于高速旋转的轴承,为了可靠地将润滑油送入轴承内部,应十分重视供油方式(如喷嘴形式、安装位置等)的设计。轴承润滑方式完全取决于轴承类型和配置方式。

对单列轴承而言,最佳润滑方式为从一边进入轴承内部。喷嘴孔应与内环齐平,不能指向保持架。尤其当轴承自身吸排油方向不易确定时(如角接触球轴承),润滑油必须按上述方向进入轴承内部。若条件许可,润滑油最好经过一个特制喷管后再进入轴承内部。喷管长度取决于轴承大小,直径为0.5~1.0mm。也允许把润滑油送到轴承外圈处。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察看润滑油是否进入了钢球与外圈之间形成的压力区

域。

对双列轴承而言,润滑油必须从与外圈滚道边齐平的地方喷入轴承内部,以对轴承充分润滑。当轴承外径介于150~280mm时,需要再增加一个喷嘴。

此外,为了防止在轴承底部形成油渣沉淀,需要安装一个泄油管,其长度大于5mm。为了满足现代机床高速主轴对润滑系统的要求,对油-气集中润滑系统的各个参数还要作进一步详细而精确的研究。这是因为:润滑油类型、润滑方法、润滑量以及轴承类型、轴承配置等因素均对轴承转速提高有着决定作用。

油膜+滚动轴承

油膜轴承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油膜轴承? 油膜轴承是液体摩擦轴承的一种形式;按润滑系统供油压力的高低可分为静压轴承、静—动压轴承、动压轴承,通常习惯称动压轴承为油膜轴承。油膜轴承由锥套、衬套、滚动止推轴承、回转密封、轴端锁紧装置等部分组成;或者说是轧辊一端所安装的全 部零、部件的统称。 油膜轴承(动压轴承)是一种流体动力润滑的闭式滑动轴承。在轴承工作时,带锥形 内孔的锥套(锥度约1:5的锥形内孔与轧辊相联接)与轴承衬套(固定在轴承座内)工作面之间形成油楔(即收敛的楔形间隙);当轧辊旋转时,锥套的工作面将具有一 定粘度的润滑油带入油楔,润滑油产生动压力;当沿接触区域的动压力之和与轴承上 的径向载荷相平衡时,锥形轴套与轴承衬套被一层极薄的动压油膜隔开,轴承在液体 摩擦状态下工作。动压轴承的压力分布是不均匀的,而且,由于相对间隙、滑动速度、润滑油粘度及锥、衬套的表面变形等不同而不同,其峰值压力区越小(即压力分布尖锐)承载能力就越低。美国的摩根工程公司研制的Morgoil油膜轴承是其技术发展的典型代表,太原重工则是国内制造大型油膜轴承的唯一生产厂家。 二、油膜轴承形成的机理 动压轴承油膜的形成与轴套表面的线速度、油的粘度、间隙、径向载荷等外界条件有 密切关系。可用雷诺方程描述: —油的绝对粘度 —轴套表面的线速度 ★动压轴承(油膜轴承)保持液体摩擦的条件: 1、楔形间隙、即h-hmin≠常数 2、足够的旋转速度v 3、合适的间隙

4、足够的粘度、适当的纯净润滑油 5、轴套外表面和轴承衬的内表面应有足够的精度和光洁度 在可逆式中厚板轧机上能否使用油膜轴承,在最大载荷的前提下取决于最低的咬入速 度和轧制节奏;中厚板轧机的油膜轴承使用的均为高粘度的润滑油,油膜的消失滞后 于轧机的制动,只要轧机可逆运转的间隔时间小于油膜消失的时间,油膜轴承就能满 足使用。 三、油膜轴承的发展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摩根工程公司首先把油膜轴承应用于轧机上至今,油膜轴承的 技术已发生了巨大的进步。 1、结构上的改变 A、油膜轴承锥套与轧辊的联接,从最初的承载区的键联接发展到今天的承载区无键联接,消除了锥套在键联接处受力的作用产生变形而导致的板厚呈周期性的波动; B、油膜轴承的轴向锁紧装置由机械锁紧发展到液压锁紧,极大的方便了油膜轴承的拆装,减轻了装配的劳动强度; C、油膜轴承的轴向定位方式,由止推法兰演变到单端止推轴承加轴向拉杆的方式,再发展到目前的双端止推轴承的结构形式,有效地控制了辊的轴向窜动,改善了密封效果。 注:采用滚动轴承止推的注意事项:滚动轴承的外座圈与轴承箱之间要有足够的间隙,保证在油膜厚度(或者说偏心率)变化的任何时刻,在径向自由移动不承受径向力; 单独的供油系统,根据轧制速度供给充足的润滑油。 D、环保型的巴氏合金的开发、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材料的蠕变性能,使衬套的寿命更长。 E、锥套结构尺寸的改变提高了油膜轴承的承载能力(即承载区的有键连接发展到无键连接)。 2、密封结构型式的进步 油膜轴承密封的作用,其一,防止油膜轴承的润滑油外泄,其二是避免轧辊冷却水、 润滑乳化液及氧化铁皮等进入到润滑系统中,污染润滑油导致润滑失效;任何形式的 接触密封随着服役期的延长,其密封效果都将下降,直至失效;油膜轴承的密封式消 耗件。当今油膜轴承普遍使用的密封是DF密封,摩根油膜轴承在DF密封的基础上又开发出新一代的HD密封加挡水板的组合结构。

分析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分析滚动轴承的设计计算 本文通过对深沟球轴承安全接触角和轴向承载能力的设计计算,确认其在轨道车辆门系统驱动机构上的应用可行性。 标签:深沟球轴承;轴向承载;接触角;应力集中 1.概述 深沟球轴承主要用以承受径向载荷,同时也能承载一定的轴向载荷。深沟球轴承在承受轴向载荷时,钢球与内、外圈沟道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接触角。如载荷过大,则接触椭圆将被挡边截去一部分,因而在钢球与挡边附近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轴承早期疲劳失效。本文旨在通过对北京地铁9号线侧门系统的驱动机构力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丝杆端支撑座内轴承的受力情况,从而确定将原先方案的一对角接触球轴承更改为一对深沟球轴承后,系统能否满足使用要求、避免门系统驱动机构的丝杆轴承在改用深沟球轴承后出现上述提前失效的现象,进行以下校核计算。[1~6] 2.计算极限轴向载荷 2.1丝杆支撑受力分析: 驱动机构的双头丝杆有三个支撑,分别为靠近电机侧的左支撑、中间支撑和右支撑。其中,丝杆在中间支撑和右支撑位置只受周向固定,轴向没有限位,为自由状态,可适应丝杆热胀冷缩时产生的长度变化。 我们假设丝杆承受的最大开/关门力300N全部作用在左支撑上,通过左支撑内的两只深沟球轴承传递给机构安装底板。丝杆轴向、径向受力分析如示意图(a)所示。由图(a)可知,丝杆的升角为45.52762°,丝杆承受轴向力为300N时,其径向分力约为295N。丝杆及其上零件承受的重力作用在左支撑轴承上的垂向分力约为80N。据此,作用在左支撑深沟球上的轴向载荷为Fa=300N,径向载荷Fr=375N。 2.2轴承的轴向承载能力计算 深沟球轴承6202-2Z 的结构尺寸及相关参数如下:(GB/T 276-1994) 轴承外径D=35mm,轴承内径d=15 mm,轴承宽度B=11 mm;内圈挡边直径d2=21.6 mm,外圈挡边直径D2=29.4 mm,内圈沟道直径di=19.3mm,外圈沟道直径D3=31.3mm,外圈沟道曲率系数fe = 0.525;内圈沟道曲率系数fi = 0.515;径向游隙ur = 0.018;球径Dw=5.953mm,钢球数Z=8;Cr=7.65kN,C0r=3.72kN。相关尺寸关系图,如示意图(b)。其中,α是接触椭圆到达挡圈挡边处的安全接触角(压力角)

油润滑滑动轴承常用润滑方法

油润滑滑动轴承常用润滑方法 (1)手动润滑 在发现轴承的润滑油不足时,适时用加油器供油,这是最原始的方法。这种方法难以保持油量一定,因疏忽而忘记加油的危险较大,通常只用于轻载、低速或间歇运动的场合。最好在加油孔上设置防尘盖或球阀,并用毛毡、棉、毛等作过滤装置。 (2)滴油润滑 从容器经孔、针、阀等供给大致为定量的润滑油,最经典的是滴油油杯。滴油量随润滑油粘度、轴承间隙和供油孔位置不同有显著变化。用于圆周速度小于4~5 m/s的轻载和中载轴承。 (3)油环润滑 仅能用于卧轴的润滑方法。靠挂在轴上并能旋转的环将油池的润滑油带到轴承中。适用于轴径大于50mm的中速和高速轴承。油环最好是无缝的,轴承宽径比小于2时,可只用一个油环,否则需用两个油环。 (4)油绳润滑 靠油绳的毛细管作用和虹吸作用将油杯中的润滑油引到轴承中,用于圆周速度小于4~5m/s的轻载和中载轴承。油绳还有过滤作用。 (5)油垫润滑 利用油垫的毛细管作用,将油池中的润滑油涂到轴径表面。此方法能使摩擦表面经常保持清洁,但尘埃也会堵塞毛细孔造成供油不足。油垫润滑的供油量通常只有油润滑的1/20。 (6)油浴润滑 将轴承的一部分浸入润滑油中的润滑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竖轴的推力轴承,而不宜用于卧轴的径向轴承。

(7)飞溅轴承 靠油箱中旋转件的拍击而飞溅起来的润滑油供给轴承,适用于较高速度的轴承。(8)喷雾润滑 将润滑油雾化喷在摩擦表面的润滑方法,适用于高速轴承。 (9)压力供油润滑 靠润滑泵的压力向轴承供油,将从轴承流出的润滑油回收到油池以便循环使用,是供油量最多,且最稳定的润滑方法,适用于高速、重载、重要的滑动轴承。

滑动轴承习题

滑动轴承 一.是非题 1.承受双向轴向载荷的推力滑动轴承可采用多环轴颈结构。() 2.某滑动轴承当轴的转速不变,外载荷的大小不变而方向变化时,在液体摩擦状态下,轴颈的中心位置是变化的。() 3.对非液体摩擦的滑动轴承,验算pv ≤ [pv]是为了防止轴承过热。() 4.动压润滑向心滑动轴承中,最小油膜厚度处的油膜压力为最大。() 二.单项选择题 1.一滑动轴承,已知其直径间隙△=0.08mm,现测得它的最小油腊厚度h min=21μm,轴承的偏心率χ应该是______。 (a)0.26 (b)0.48 (c)0.52 (d)0.74 2.止推滑动轴承的止推轴颈通常制成空心式,这是因为______。 (a)减轻轴颈重量(b)工艺上需要 (c)减小轴颈接触面积(d)轴颈接触面上压力分布较均匀3.含油轴承是采用______制成的。 (a)硬木(b)硬橡皮 (c)粉末冶金(d)塑料 4.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______。 (a)单层金属轴瓦(b)双层及多层金属轴瓦 (c)含油轴承轴瓦(d)非金属轴瓦 5.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p值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防止轴承衬材料过度磨损(b)防止轴承衬材料发生塑性变形 (c)防止轴承衬材料因压力过大而过度发热(d)防止出现过大的摩擦阻力矩 6.在非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中,限制pv值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防止轴承因过度发热而产生胶合(b)防止轴承过度磨损 (c)防止轴承因发热而产生塑性变形 7.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 min不够大,在下列改进措施中,最有效的是______。

(a )增大相对间隙ψ (b )增大供油量 (c )减小轴承的宽径比B /d (d )换用粘度较低的润滑油 8.设计液体摩擦动压向心滑动轴承时,若通过热平衡计算,发现轴承温度太高,可通过__ __来改善。 (a )减少供油量 (b )增大相对间隙ψ (c )增大轴承宽径比d B / (d )改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9.向心滑动轴承的相对间隙ψ,通常是根据______进行选择。 (a )轴承载荷F 和轴颈直径d (b )润滑油的粘度η和轴颈转速n (c )轴承载荷F 和润滑油的粘度η (d )轴承载荷F 和轴颈转速n 10.设计动压向心滑动轴承时,若宽径比B /d 取得较大,则______。 (a )轴承端泄量小,承载能力高,温升低 (b )轴承端泄量小,承载能力高,温升高 (c )轴承湍泄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高 (d )轴承端泄量大,承载能力低,温升低 三.填空题 1.滑动轴承的润滑状态主要有: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滑动轴承上油孔、油槽的开设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承载量系数C P 随着偏心率ε的增加而________。这时,相应的油 膜厚度将_________,这意味着对_________和_________精度有较高的要求。 四.综合题 某一径向滑动轴承,轴承宽径比B /d =1.0,轴颈和轴瓦的公称直径d =80mm ,轴承相对间隙ψ=0.0015,轴颈和轴瓦表面微观不平度的十点平均高度分别为R z 1 =1.6μm ,R z 2 =3.2μm ,在径向工作载荷F 、轴颈速度v 的工作条件下,偏心率χ=0.8,能形成液体动压润滑。若其它条件不变,试求:(1)当轴颈速度提高到v ' =1.7v 时,轴承的最小油膜厚度为多少?(2)当轴颈速度降低为v '=0.7v 时,该轴承能否达到液体动压润滑状态? 注:①承载量系数计算式vB F C p ηψ22 =;②取安全系数S =2;③承载量系数C p 见下表(B/d=1.0)。

滑动轴承计算

滑动轴承计算

第十七章滑动轴承 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 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特点及轴瓦材料与结构。非液体摩擦轴承的计算。液体动压形成原理及基本方程,液体动压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要点。多油楔动压轴承简介。润滑剂与润滑装置。 基本要求: 1) 了解滑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及其应用。 2) 掌握各类滑动轴承的结构特点。 3) 了解对轴瓦材料的基本要求和常用轴瓦材料,了解轴瓦结构。 4) 掌握非液体摩擦轴承的设计计算准则及其物理意义。 5) 掌握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概念、基本方程和油楔承载机理。 6) 了解液体摩擦动压径向润滑轴承的计算要点(工作过程、压力曲线及需要进行哪些计算)。 7) 了解多油楔轴承等其他动压轴承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8) 了解滑动轴承采用的润滑剂与润滑装置。 重点: 1) 轴瓦材料及其应用。 2)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准则与方法。

3) 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及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 难点: 液体动压润滑的基本方程及形成液体动压润滑 的必要条件。 主要内容: 一:非液体润滑轴承的设计计算。 二:形成动压油膜的必要条件。 三:流体动压向心滑动轴承的设计计算方法,参数选择 §17-1概述: 滑动轴承是支撑轴承的零件或部件,轴颈与轴瓦面接触,属滑动摩擦。 一 分类: 1. 按承载方向 径向轴承(向心轴承。普通轴承)只受. 推力轴承: 只受 组合轴承: ,. 2. 按润滑状态 液体润滑: 摩擦表面被一流 体膜分开(1.5—2.0以上)表面间 摩擦为液体分子间的摩擦 。例如汽轮机的主轴。 r F a F a F r F m

非液体润滑:处于边界摩擦及混 合摩擦状态下工 作的轴承为非液 体润滑轴承。 关于摩擦干:不加任何润滑剂。 边界:表面被吸附的边界膜隔开,摩 擦性质不取决于流体粘度,与 边界膜的表面的吸附性质有 关。 液体:表面被液体隔开,摩擦性质取 决于流体内分子间粘性阻力。 混合:处于上述的混合状态. 相应的润滑状态称边界、液 体、混合、润滑。 3.液体润滑按流体膜形成原理分:

滚动轴承的工作情况分析及计算

第一讲 一、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能判断常用滚动轴承的类型;理解其代号的含义;会选用滚动轴承 (二)知识目标 1.了解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掌握滚动轴承的代号 2.掌握滚动轴承的选择 二、教学内容 滚动轴承的类型、代号及选用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及代号。 难点: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加动画演示),结合教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4.1 轴承的功用和类型 轴承的功用:支承轴及轴上的旋转零件,使其回转并保证一定的旋转精度,减少相对摩擦和磨损。 轴承的分类:按摩擦的性质分,轴承可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 滑动轴承滚动轴承 14.2 滚动轴承的组成、类型及特点 滚动轴承是标准件,由专业工厂生产。设计时只需根据轴承工作条件选用合适的类型和

尺寸的滚动轴承,进行寿命计算,并对轴承的安装、润滑、密封给予合理设计和安排。 滚动轴承的特点 优点: 1)f小起动力矩小,η高; 2)运转精度高(可用预紧方法消除游隙); 3)轴向尺寸小; 4)某些轴能同时承受Fr和Fa,使机器结构紧凑; 5)润滑方便、简单、易于密封和维护; 6)互换性好(标准零件) 缺点: 1)承受冲击载荷能力差; 2)高速时噪音、振动较大; 3)高速重载寿命较低; 4)径向尺寸较大(相对于滑动轴承) 应用:广泛应用于中速、中载和一般工作条件下运转的机械设备。 14.2.1 滚动轴承的组成 滚动轴承一般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所组成。 滚动体的形状短圆柱形 柱形长圆柱形 螺旋滚子滚柱轴承 圆锥滚子

鼓形滚子 滚针 保持架是使滚动体等距分布,并减少滚动体间的摩擦和磨损。 滚动轴承的材料:内、外圈、滚动体—GCr15、GCr15-SiMn等轴承钢,热处理后硬度HRC60~65;保持架:低碳钢、铜合金或塑料、聚四氟乙烯。 14.2.2 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及特点 接触角α:滚动体与外圈内滚道接触点的法线方向与轴承径向平面所夹的角。 滚动轴承按能承受的负荷方向或公称接触角 不同,可分为向心轴承和推力轴承。向心轴承又可以分为径向接触轴承(α=0)和角接触向心轴承(0<α<45)推力轴承又可以分为轴向接触轴承(α=90)和角接触推力轴承(45<α<90) 径向接触轴承:只能承受径向载荷,不能承受轴向载荷; 角接触向心轴承:既能承受径向载荷,也能承受一定的轴向载荷; 轴向接触轴承:只能承受轴向载荷,不能承受径向载荷; 角接触推力轴承:既能承受轴向载荷,也能承受一定的径向载荷 14.3 滚动轴承的代号 滚动轴承是标准件,GB272/T-93规定了轴承代号的表示方法。轴承代号由基本代号、前置代号和后置代号三部分构成。 14.3.1 基本代号 由类型代号、尺寸系列代号和内径代号组成。 类型代号由一位(或两位)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其相应的轴承类型参阅设计手册。 尺寸系列代号由两位数字组成。前一个数字表示向心轴承的宽度或推力轴承的高度;后一个数字表示轴承的外径。直径系列代号为7表示超特轻;8、9表示超轻;0、1表示特轻;2表示轻;3表示中;4表示重;5表示特重;宽度系列代号为0表示窄型;1表示正常;2

油膜轴承变形和压力分析

第44卷 第3期 2009年3月 钢铁 Iron and Steel  Vol.44,No.3 March 2009 油膜轴承变形和压力分析 Thomas E Simmons , Andrea Contarini , Nonino G ianni (达涅利油膜轴承公司) 摘 要:轧机油膜轴承最新试验结果表明,实测油膜厚度比计算机模型预测值大3~5倍。这意味着,油膜厚度增加是由于锥套和衬套变形的结果,这种变形会导致锥套和衬套压力场扩大,进而导致油膜厚度增加。如果油膜厚度真的比预想的高3~5倍,则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轴承固有的安全系数,而且还可以提高轴承的最大运行负荷。为确认试验结果,DanOil 油膜轴承工程师构建了因液体动压场变化而导致的锥套变形模型,然后将这种变形用于复杂的计算机轴承模拟程序,来计算新的压力场。对压力场和锥套变形进行重复迭代计算,直到计算结果收敛为止。介绍了这一分析方法和计算结果。 关键词:油膜轴承;油膜厚度;压力场;变形 中图分类号:T H13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92749X (2009)0320093204 Deflection and Pressure Analysis of Oil Film B earings Thomas E Simmons , Andrea Contarini , Nonino G ianni (Danieli DanOil ) Abstract :Recent tests on rolling mill oil film bearing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oil film thickness is three to five times greater than predicted by computer models.It has been implied that the increase in oil film thickness is due to the deflection of the sleeve and bushing ,which would spread out the pressure field increasing the oil film thickness.I f the oil film thickness is three to five times greater than expected ,the maximum operating load can be increased tak 2ing advantage of the inherent safety factor in the bearing.To confirm the test results ,DanOil engineers modeled the sleeve deflection produced by the hydrodynamic pressure field and then used this deflection in a sophisticated bearing computer program to calculate the new pressure field.The iteration of the pressure field and deflection was contin 2ued until the model converged.The paper presents the method of analysis and the results.K ey w ords :oil film bearing ;oil film thickness ;pressure field ;deformation 联系人:苏宏蕾,女; E 2m ail :h 1su @china 1danieli 1com ; 修订日期:2008209219 油膜轴承广泛用于世界各地数以百计的板带轧机上。这种轴承可用在中板轧机、热轧机、冷轧机、平整机上等,使用寿命长,可实现无故障运行。轴承工作时,其表面覆盖一层薄薄的油膜,具有很小的摩擦力。这是轴承使用寿命长的原因。由于没有金属之间的直接接触,因此轴承几乎没有磨损。轧机上使用的油膜轴承由一个锥套(辊颈)和一个衬套(轴承)组成,如图1所示。 辊颈和轴承表面之间由一层油膜将其分隔开来,形成一小间隙,在载荷作用下,辊颈中心线和轴承中心线不会重合,但它们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称为偏心距e 。偏心距和滑动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将建立起一个会聚楔;由于油膜内的粘性作用而形成一个压力场。正是这个压力场支撑着轴承的载荷,如图2所示。图中表示的是一个标准圆柱形滑动表面。 其中,x =R θ,u =R ω;R 为辊颈半径;C 为半径图1 支撑辊轴承 Fig 11 B ackup roll bearing

机械设计滚动轴承计算题

如图所示的轴系,已知轴承型号为30312,其基本额定动载荷C r=170000N,e=;F r1=11900N,F r2=1020N,F ae=1000N,方向如图所示;轴的转速n=980r/min;轴承径向载荷系数和轴向载荷系数为:当F a/ F r e时,X=1,Y=0;当F a/ F r e 时,X=,Y=;派生轴向力F d=F r/(2Y),Y为F a/F r e时的Y值。载荷系数f p=,温度系数f t=1。试求轴承的寿命。 F r1F r2 F ae 12

解:(1)画派生轴向力方向 F r1 F r2 1 2 F ae F d1 F d2 (2)计算派生轴向力F d F d1=F r1/(2Y )=11900/(2×)=3500N F d2=F r2/(2Y )=1020/(2×)=300N (3)计算轴向力F a F ae + F d1=1000+3500=4500N>300N=F d2 轴承2被“压紧”,轴承1被“放松” F a1=3500N ,F a2=F ae + F d1=4500N (4)计算载荷系数 F a1/ F r1=3500/11900=<= e ,所以取X 1=1,Y 1=0 F a2/ F r2=4500/1020=>=e ,所以取X 2=,Y 2= (5)计算当量动载荷P P 1=f p (X 1F r1+Y 1F a1)=×(1×11900+0×=14280N P 2=f p (X 2F r2+Y 2F a2)=××1020+×4500)= P =max{P 1,P 2}=14280N (6)计算轴承寿命L h 65518h 1428017000019806010601066h ≈?? ? ?????=??? ??= ε εP C f n L t 2、某轴两端各用一个30208轴承支承,受力情况如图。F r1=1200N ,F r2=400N ,F A =400N ,载荷系数f P =,已知轴承基本额定动负荷C r =34KN ,内部轴向力F S =F r /2Y 。试分别求出两个轴承的当量动载荷。(14分)

机械设计习题与答案22滑动轴承

二十二章滑动轴承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 、B 、C 、D 中选一个答案) 1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 min 的目的是 。 A.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 B. 控制轴承的发热量 C. 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 D. 控制轴承的压强P 2 在题2图所示的下列几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有 。 3 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 。 A. 单层金属轴瓦 B. 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 C. 含油轴承轴瓦 D. 非金属轴瓦 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巴氏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 5 液体润滑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 随 而减小。 A.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增大 B.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减少 C.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减少 D.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增大 6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pv pv 是为了防止轴承 。 A. 过度磨损 B. 过热产生胶合 C. 产生塑性变形 D. 发生疲劳点蚀 7 设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 min 不够大,在下列改进设计的措

施中,最有效的是 。 A. 减少轴承的宽径比d l / B. 增加供油量 C. 减少相对间隙ψ D. 增大偏心率χ 8 在 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粘度不应选得较高。 A. 重载 B. 高速 C. 工作温度高 D. 承受变载荷或振动冲击载荷 9 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 A. 随之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随之降低 D. 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10 动压润滑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 A.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 C. 轴颈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 D. 润滑油温度不超过50℃ 11 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润滑油 的比值。 A. 质量 B. 密度 C. 比重 D. 流速 12 润滑油的 ,又称绝对粘度。 A. 运动粘度 B. 动力粘度 C. 恩格尔粘度 D. 基本粘度 13 下列各种机械设备中, 只宜采用滑动轴承。 A. 中、小型减速器齿轮轴 B. 电动机转子 C. 铁道机车车辆轴 D. 大型水轮机主轴 14 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 A. 液体摩擦 B. 半液体摩擦 C. 混合摩擦 D. 边界摩擦 15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是 。 A. )1(m in χψ-=d h B. )1(m in χψ+=d h C. 2/)1(m in χψ-=d h D. 2/)1(m in χψ+=d h 16 在滑动轴承中,相对间隙ψ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 与公称直径之比。 A. 半径间隙r R -=δ B. 直径间隙d D -=? C. 最小油膜厚度h min D. 偏心率χ 17 在径向滑动轴承中,采用可倾瓦的目的在于 。 A. 便于装配 B. 使轴承具有自动调位能力 C.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D. 增加润滑油流量,降低温升 18 采用三油楔或多油楔滑动轴承的目的在于 。 A. 提高承载能力 B. 增加润滑油油量 C.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D. 减少摩擦发热 19 在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pv 值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轴承 。

轧机油膜轴承油膜厚度的测量方法_赵春江

收稿日期:20062072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50575155) 作者简介:赵春江(1975-),男,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轧钢设备与轧机轴承。 第27卷 增刊太原科技大学学报Vol .272006年9月 JOURNAL OF T A I Y UAN UN I V ERSI TY OF SC I E NCE AND TECHNOLOGY Sep.2006 文章编号:167322057(2006)S0-0037-03 轧机油膜轴承油膜厚度的测量方法 赵春江 1,2 ,王建梅2,马立峰2,姚建斌2,王国强1,黄庆学 2 (11吉林大学,长春130025;21太原科技大学,太原030024) 摘 要:在对弹流膜厚测量方法总结的基础上,介绍了与轧机油膜轴承油膜厚度的测量相关的技术方法,重点的介绍了近期发展的光纤位移传感器方法和超声共振方法。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光纤位移传感器方法虽然测量精度高,外界依赖性小,但是其透光性要求极大的限制了在轧机油膜轴承上的应用,超声共振法具有对材料的穿透能力,研究其应用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轧机油膜轴承;油膜厚度;测量中图分类号:TG333 文献标识码:A 1 测膜厚度的测量方法 1.1 电阻法 1947年英国的B rix 测量了滑动和滚动情况下接触处的 电压和电流的关系,获得了油膜电压与油膜厚度的关系曲线。1955年,Le wicki 在详细讨论了把电阻测量值与油膜厚度联系起来的可能性后指出,不能用电阻法准确的测量膜厚。原因是油膜的电阻随油膜厚度的变化量很小,所以电阻的大小来标定油膜的厚薄很难实现。放电现象常被误解为金属微观表面凸起互相接触时出现的低阻值现象,电阻值的偶然减小并不能反映油膜厚度的减小。分析结果经过了后人的实验验证。 电阻法的优点是电路简单,不需要昂贵的测试设备。但是由于其自身所固有的特点,只能在定性分析弹流润滑状态时是一种有效的测试方法。 1.2 放电电压法 Ca mer on 和Dys on 分别用放电电压法对弹流膜厚进行 了测量。结果表明润滑剂的纯洁度对放电电压影响较大,因此测量结果并不能定量的反映油膜厚度的大小。1.3 电容法 电容法测量膜厚始于1955年Le wicki 所做的实验研究。 Dys on 做了改进使该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外的相关研 究人员做了大量的测试与验证工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的测量出两接触表面之间的膜厚。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对部分膜状态下失效,且要求润滑剂应该是非极性的。 1.4 电容分压器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把润滑膜视为电阻和电容的并联,当润滑状态从部分过度到全膜时,该方法可测量润滑状态的转化过程。但是该方法需要载波和低通滤波、信号失真很大,因而测量数据的准确率不高。 1.5 阻容振荡法、时基电路法和多谐振荡法 1998年,张鹏顺和李曙光基于文氏振荡器的自激振荡 原理,提出弹流膜厚测试的阻容振荡法。在全膜状态下,通过测量振荡频率并借助于“频率-电容-膜厚”标定曲线可测出膜厚的大小。在部分膜状态下,可利用液形分析来确定非金属接触率。这种方法集中了电阻法和电容法的优点。既可用于全膜弹流测试又可用于部分膜弹流测试,现场测试实用性强。 该方法的缺点是标定曲线的制定复杂,分布电容难于

滑动轴承油膜厚度计算

1 滑动轴承的工程分析 下面是径向动压滑动轴承的一组计算公式。 1.最小油膜厚度h min h min =C-e=C(1-ε)=r ψ(1-ε) (1) 式中C=R -r ——半径间隙,R 轴承孔半径;r 轴颈半径; ε=e/C ——偏心率;e 为偏心距; ψ=C/r ——相对间隙,常取ψ=(0.6-1)×10-3(v)1/4 , v 为轴颈表面的线速(m/s ) 设计时,最小油膜厚度h min 必须满足: h min /(R z1+R z2)≥2-3 [1] (2) 式中R z1、R z2为轴颈和轴承的表面粗糙度。 2.轴承的特性系数(索氏系数) S=μn /(p ψ2 )(3) 式中μ——润滑油在轴承平均工作温度下的动力粘度(Pa ·s ); n ——轴颈的转速(r/s );p ——平均压强 (N/m 2 ) 用来检验轴承能否实现液体润滑。 ε值可按下面简化式求解。 A ε2 +E ε+C=0 (4) 其中A=2.31(B/d)-2 ,E=-(2.052A +1), C=1+1.052A -6.4088S. 上式中d ——轴径的直径(m );B ——轴承的宽度(m ) 通常ε选在0.5-0.95之间,超出0-1间的值,均非ε的解[1] 。 3.轴承的温升 油的平均温度t m 必须加以控制,否则,润滑油的粘度会降低,从而破坏轴承的液体润滑。 油的温升为进出油的温度差,计算式为: ) 5()(v K vBd Q c f p T S ψπψρψ += ? 式中 f —摩擦系数;c —润滑油的比热,通常取1680-2100 J/kg ℃;ρ—润滑油的密 度,通常取850-900kg/m 3;Q —耗油量(m 3 /s),通常为承载区内流出的端泄量;K S —为轴承体 的散热系数[1,2] 上式中的(f/ψ)、(Q/ψνBd )值,如ε=0.5-0.95可按 f/ψ=0.15+1.92 (1.119-ε)[1+2.31 ( B/d )-2 (1.052-ε)] (6) Q/ψνBd=ε(0.95-0.844ε)/[(B/d)-2+2.34-2.31ε] [2] (7) 求解,上式中的B ,d 的单位均为m ,p 的单位为N/m 2 ,ν为油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s. 轴承中油的平均温度应控制在 t m =t 1+△T/2≤75℃ (8) 其中t 1为进油温度;t m 为平均温度 2 径向动压滑动轴承稳健设计实例 设计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参数及容差较多,在选用最佳方案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和交互作用。如参数B 、轴颈与轴瓦的配合公差、润滑油的粘度的变化对油膜温升及承载能

13滑动轴承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 、B、C 、D 中选一个答案) 1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min 的目的是 A 。 A.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 B. 控制轴承的发热量 C. 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 D. 控制轴承的压强P 2 在题2图所示的下列几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有 B、E 。 3 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 B 。 A . 单层金属轴瓦 B . 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 C. 含油轴承轴瓦 D. 非金属轴瓦 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B 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巴氏合金 C . 铸造锡磷青铜 D . 铸造黄铜 5 液体润滑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 随 B 而减小。 A.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增大 B. 轴颈转速n的增加或载荷F的减少 C .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减少 D.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增大 6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pv pv 是为了防止轴承 B 。 A. 过度磨损 B. 过热产生胶合 C. 产生塑性变形 D. 发生疲劳点蚀 7 设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 mi n不够大,在下列改进设计的

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 。 A. 减少轴承的宽径比d l / B. 增加供油量 C . 减少相对间隙ψ D. 增大偏心率χ 8 在 B 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粘度不应选得较高。 A. 重载 B. 高速 C . 工作温度高 D. 承受变载荷或振动冲击载荷 9 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C 。 A . 随之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随之降低 D. 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10 动压润滑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D 。 A.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 C . 轴颈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 D. 润滑油温度不超过50℃ 11 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润滑油 B 的比值。 A. 质量 B. 密度 C. 比重 D. 流速 12 润滑油的 B ,又称绝对粘度。 A . 运动粘度 B . 动力粘度 C. 恩格尔粘度 D. 基本粘度 13 下列各种机械设备中, D 只宜采用滑动轴承。 A. 中、小型减速器齿轮轴 B. 电动机转子 C. 铁道机车车辆轴 D. 大型水轮机主轴 14 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D 。 A. 液体摩擦 B . 半液体摩擦 C. 混合摩擦 D. 边界摩擦 15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是 C 。 A. )1(min χψ-=d h B. )1(min χψ+=d h C. 2/)1(min χψ-=d h D. 2/)1(min χψ+=d h 16 在滑动轴承中,相对间隙ψ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 B 与公称直径之比。 A. 半径间隙r R -=δ B . 直径间隙d D -=? C. 最小油膜厚度h m in D. 偏心率χ 17 在径向滑动轴承中,采用可倾瓦的目的在于 C 。 A. 便于装配 B. 使轴承具有自动调位能力 C.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D. 增加润滑油流量,降低温升 18 采用三油楔或多油楔滑动轴承的目的在于 C 。 A. 提高承载能力 B. 增加润滑油油量 C.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D. 减少摩擦发热 19 在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pv 值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轴承 A 。

滑动轴承油膜厚度计算

稳健设计理论在液体动压滑动轴承中的应用 滑动轴承是各种传动装置中广泛采用的支承件,特别是在高速运转机械中,为了减小摩擦,提高传动效率,要求轴承与轴颈间脱离接触并具有足够的油膜厚度,以形成液体间的摩擦状态。 在滑动轴承设计中,只有当轴承尺寸、轴承载荷、相对运动速度、润滑油的粘度、轴承间隙以及表面粗糙度之间满足一定关系时,才能实现液体摩擦。任一参数取值不当,将出现非液体摩擦状态,导致液体摩擦的失效。以上参数的优化设计对轴承的使用性能及寿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常,在设计中,往往对轴承的各设计参数和使用条件提出更高要求。轴承的设计参数或误差对轴承的性能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在不同的设计方案中,同样的误差程度,所产生的性能波动不尽相同。稳健设计就是找到一种设计方案,使得液体动压轴承的性能对误差不十分敏感,同时达到较宽松的加工经济精度而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文对某液体动压滑动轴承进行稳健设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求得优化的设计方案。 1滑动轴承的工程分析 下面是径向动压滑动轴承的一组计算公式。 1.最小油膜厚度h min h min=C-e=C(1-ε)=rψ(1-ε)(1) 式中C=R-r——半径间隙,R轴承孔半径;r轴颈半径; ε=e/C——偏心率;e为偏心距; ψ=C/r——相对间隙,常取ψ=(0.6-1)×10-3(v)1/4,

v 为轴颈表面的线速(m/s ) 设计时,最小油膜厚度h min 必须满足: h min /(R z1+R z2)≥2-3[1](2) 式中R z1、R z2为轴颈和轴承的表面粗糙度。 2.轴承的特性系数(索氏系数) S=μn /(p ψ2)(3) 式中μ——润滑油在轴承平均工作温度下的动力粘度(Pa ·s ); n ——轴颈的转速(r/s );p ——平均压强(N/m 2) 用来检验轴承能否实现液体润滑。 ε值可按下面简化式求解。 A ε2+E ε+C=0(4) 其中A=2.31(B/d)-2,E=-(2.052A +1),C=1+1.052A -6.4088S. 上式中d ——轴径的直径(m );B ——轴承的宽度(m ) 通常ε选在0.5-0.95之间,超出0-1间的值,均非ε的解[1]。 3.轴承的温升 油的平均温度t m 必须加以控制,否则,润滑油的粘度会降低,从而破坏轴承 的液体润滑。 油的温升为进出油的温度差,计算式为: )5()(v K vBd Q c f p T S ψπψρψ +=? 式中f —摩擦系数;c —润滑油的比热,通常取1680-2100J/kg ℃;ρ—润滑油的密度,通常取850-900kg/m 3;Q —耗油量(m 3/s),通常为承载区内流出的端泄量;K S —为轴承体的散热系数[1,2] 上式中的(f/ψ)、(Q/ψνBd )值,如ε=0.5-0.95可按

滚动轴承的校核计算及公式

滚动轴承的校核计算及公式 滚动轴承的校核计算及公式 1基本概念 1?轴承寿命:轴承中任一元件出现疲劳剥落扩展迹象前运转的总转数或一定转速下的工作小时数。 批量生产的元件,由于材料的不均匀性,导致轴承的寿命有很大的离散性,最长和最短的寿命可达几十倍,必须采用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 2?基本额定寿命:是指90%可靠度、常用材料和加工质量、常规运转条件下的寿命,以符号L10 (r)或L10h (h)表示。 3.基本额定动载荷(C):基本额定寿命为一百万转(106)时轴承所能承受的恒定载荷。即在基本额定动载荷作用下,轴承可以工作106转而不发生点蚀失效,其可靠度为90%。基本额定动载荷大,轴承抗疲劳的承载能力相应较强。 4.基本额定静载荷(径向C0r,轴向C0a):是指轴承最大载荷滚动体与滚道接触中心处引起以下接触应力时所相当的假象径向载荷或中心轴向静载荷。 在设计中常用到滚动轴承的三个基本参数:满足一定疲劳寿命要求的基本额定动载荷Cr (径向)或Ca (轴向),满足一定静强度要求的基本额定静强度C0r (径向)或C0a (轴向)和控制轴承磨损的极限转速N0。各种轴承性能指标值C、

C0、N0等可查有关手册。2寿命校核计算公式

滚动轴承的寿命随载荷的增大而降低,寿命与载荷的关系曲线如图 17-6,其曲 线方程为 P L io =常数 其中P-当量动载荷,N ; L io -基本额定寿命,常以106r 为单位(当寿命为一百 万转 时,L io =1 );匕寿命指数,球轴承& =3滚子轴承& =10/3 由手册查得的基本额定动载荷 C 是以L io =1、可靠度为90%为依据的。由此可 得当轴 承的当量动载荷为P 时以转速为单位的基本额定寿命 L 10为 C £ X 1=P £儿10 L 1o =(C/P) £ 106r (17.6) 若轴承工作转速为n r/min ,可求出以小时数为单位的基本额定寿命 (17.7) 应取L 10>Ih 'o L h '为轴承的预期使用寿命。通常参照机器大修期限的预期使用 寿命。 若已知轴承的当量动载荷P 和预期使用寿命L h ',则可按下式求得相应的计算额 定动 载荷C',它与所选用轴承型号的C 值必须满足下式要求 16670<€> £■ 二 n IF 丿

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习题解答

第十二章 滑动轴承习题及参考解答 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 、B 、C 、D 中选一个答案) 1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 min 的目的是 。 A.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 B. 控制轴承的发热量 C. 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 D. 控制轴承的压强P 2 在题5—2图所示的下列几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有 。 3 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 。 A. 单层金属轴瓦 B. 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 C. 含油轴承轴瓦 D. 非金属轴瓦 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巴氏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 5 液体润滑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 随 而减小。 A.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增大 B.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减少 C.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减少 D.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增大 6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 ][pv pv ≤是为了防止轴承 。 A. 过度磨损 B. 过热产生胶合 C. 产生塑性变形 D. 发生疲劳点蚀 7 设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 min 不够大,在下列改进设计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 减少轴承的宽径比d l / B. 增加供油量 C. 减少相对间隙ψ D. 增大偏心率χ 8 在 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粘度不应选得较高。 A. 重载 B. 高速 C. 工作温度高 D. 承受变载荷或振动冲击载荷

9 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 A. 随之升高 B. 保持不变 C. 随之降低 D. 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10 动压润滑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 A.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 C. 轴颈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 D. 润滑油温度不超过50℃ 11 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润滑油 的比值。 A. 质量 B. 密度 C. 比重 D. 流速 12 润滑油的 ,又称绝对粘度。 A. 运动粘度 B. 动力粘度 C. 恩格尔粘度 D. 基本粘度 13 下列各种机械设备中, 只宜采用滑动轴承。 A. 中、小型减速器齿轮轴 B. 电动机转子 C. 铁道机车车辆轴 D. 大型水轮机主轴 14 两相对滑动的接触表面,依靠吸附油膜进行润滑的摩擦状态称为 。 A. 液体摩擦 B. 半液体摩擦 C. 混合摩擦 D. 边界摩擦 15 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的计算公式是 。 A. )1(min χψ-=d h B. )1(min χψ+=d h C. 2/)1(min χψ-=d h D. 2/)1(min χψ+=d h 16 在滑动轴承中,相对间隙ψ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它是 与公称直径之比。 A. 半径间隙r R -=δ B. 直径间隙d D -=? C. 最小油膜厚度h min D. 偏心率χ 17 在径向滑动轴承中,采用可倾瓦的目的在于 。 A. 便于装配 B. 使轴承具有自动调位能力 C.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D. 增加润滑油流量,降低温升 18 采用三油楔或多油楔滑动轴承的目的在于 。 A. 提高承载能力 B. 增加润滑油油量 C.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D. 减少摩擦发热 19 在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中,限制 pv 值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轴承 。 A. 过度发热而胶合 B. 过度磨损 C. 产生塑性变形 D. 产生咬死 20 下述材料中, 是轴承合金(巴氏合金)。 A. 20CrMnTi B. 38CrMnMo C. ZSnSb11Cu6 D. ZCuSn10P1 21 与滚动轴承相比较,下述各点中, 不能作为滑动轴承的优点。 A. 径向尺寸小 B. 间隙小,旋转精度高 C. 运转平稳,噪声低 D. 可用于高速情况下 22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长径比不变,载荷不变,则轴承的压强 p 变为原来的 倍。 A. 2 B. 1/2 C. 1/4 D. 4 23 径向滑动轴承的直径增大1倍,长径比不变,载荷及转速不变,则轴承的pv 值为原来的 倍。 A. 2 B. 1/2 C. 4 D. 1/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