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与添括号(1)

初中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与添括号(1)

初中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与添括号(1)
初中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 去括号与添括号(1)

初中数学教案: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与添括号(1)

初中数学教案

第6课3.3去括号与添括号(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去括号法则。

2、使学生会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

教学分析

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

突破:要把去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看成是统一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

2、已知8a2b4与2axb3y-1是同类项,求多项式5x2y+4xy2+xy-7xy-3x2y的值。

3、多项式8a+2b-(5a-b)中有多项式吗?能直接合并同类项吗?

二、新授

1、引入

怎样去括号,使变形后的代数式与原式的值一样?回忆有理数的加减时遇到的去括号问题,口答:

(1)+(-5)=(2)-(-5)=

(3)7+(-5)=(3)7-(-5)=

引导学生归纳出:(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数不变符号;(2)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数改变符号。

比较运算结果,得出:

13+(7-5)=13+7-5;9a+(6a-a)=9a+6a-a

通过以上两例,总结出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不变符号。

继续口答:

(1)13-(7-5)=(2)13-7+5=

(3)9a-(6a-a)=(3)9a-6a+a=

比较运算结果,得出:

13-(7-5)=13-7+5;9a-(6a-a)=9a-6a+a

通过以上两例,总结出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改变符号。

2、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例1(P159例1)

去括号:(1)a+(-b+c-d);(2)a-(-b+c-d).

解:(1)a+(-b+c-d)

=a-b+c-d

(2)a-(-b+c-d)

=a+b-c+d

例2(P159例2)

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8a+2b+(5a-b);(2)6a+2(a-c)

析:一个数乘以一个多项式时,要用这个数去乘括号内的每一个项,并注意积的符号。

解:见课本P159

例3(P160例3)

化简:(5a-3b)-3(a2-2b)

析:第一个括号前的+号被省略了,可按有+号的情况对待,第二个括号前是-3可以直接把-3乘进去,也可看成3,然后看成是括号前是-号的情况。

解:(见教材P160)

三、练习

P160:1,2,3。

四、小结

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改变符号。

2、一个数乘以一个多项式时,要用这个数去乘括号内的每一个项,并注意积的符号。

五、作业

1、P163:A:1,2。

2、基础训练同步练习1。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1)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课程分析 去括号法则是本小节的主要内容,也是本章的难点.这部分知识对于后面的整式加减,解方程,以及后来的因式分解,分式运算等内容及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本节课的重点是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难点是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的理解及应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去括号是比较陌生的,在学习必然存在一定的难度。本节课可以从加法结合律引入让学生以熟悉的内容为导向排除思维上的障碍。对于括号前是负号的情况加以练习和强调。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去括号法则,运用法则,能按要求正确去括号.2.过程与方法: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充满了探索与创造,在探索中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设计理念及整体思路 本节课采用诱思探究教学理论,通过精心设计引例,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归纳,得出去括号的规律,进而检验该规律的正确性,得出去括号法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民主意识与合作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让学生尝试运用法则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新知,深化新知,接受新知.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1.根据题意,列代数式 乘法的分配律 二.积极探索,活跃思维 1.观察

a+(b+c) =a+b+c a-(b+c) =a-b-c (点评:在得出a+(b+c) =a+b+c 和 a-(b+c) =a-b-c 后,并不是按惯例马上就引导推出去括号的法则,而是继续让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参与进来,感受并理解去括号法则.) (实录:学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提出的问题形形色色,五花八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再请大家观察 a+(b+c) =a+b+c 和a-(b+c) =a-b-c 这两个式子,它们有什么特点? 3.由上面的分析探索,体会应该如何去括号?试用文字语言表达你的结论. (点评: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新知的产生过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实录: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讨论、交流.选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更正其语言表达的失误,同时教师板书.) 概括: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三.典例剖析,知识迁移 例1 去括号 (1) a+(b-c) (2) a-( b-c) (3) a+(-b-c) (4) a-(-b-c) (点评: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突出学生自主学习.) (实录: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书写规范过程,两名同学板演) 例2 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 (x+y-z) - 2(x-y+z) + (x-y-z)

去括号 添括号教案

去括号添括号教案 教材分析 去括号、添括号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整式加减运算的基础,也是也是今后学习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解方程的基础。 本节教材先有一个墙壁安装窗花的生活情境问题,引出学习去括号法则的必要性。接着举例利用运算律进行去括号,引导学生观察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符号的变化,归纳出去括号法则。添括号是在去括号的基础上引入的。把去括号的问题倒过来就是添括号,它的根据是等式的“反身性”,添括号是否正确,可以用去括号检验,反之也正确。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究过程,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运算律。 2.掌握去括号的法则,能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思考、练习,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培养其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沟通,培养他们的协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去括号法则,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括号前前为“-”时,去括号时符号的处理。 四、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问题:如图所示,在甲乙两面墙壁上各挖去一个圆形空洞安装窗花。其余部分油漆较大,较大一面墙墙比较少一面墙的油漆面积大多少呢? 这个问题就是计算:(2ab-πr2)-(ab-πr2) 要计算上式,先要去括号,如何去去括号呢? 阅读教材,第41到42页利用运算律把括号去掉,例如: (1)4+(-a+b)(2)4-(-a+b) =[4+(-a)]+b (加法结合律) =4+(-1)×(-a+b)(减法法则) =4+(-a)+b =4+[a+(-b)] (分配律) =4-a+b (减法法则) =(4+a)+(-b)(加法结合律) = 4+a +(-b) =4+a-b (减法法则) 观察比较 4+(-a+b)=4-a+b ① 4-(-a+b)=4+a-b ② 在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你有何发现? 师生一起归纳括号法则 (1)如果括号前面是“+”,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2)如果括号前面是“-”。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注意去括号时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一起去掉。 (三)练习反馈,巩固提升 课本第73页练习第1、2题。 (设计意图及时对去括号发则进行跟踪性反馈练习暴露存在的问题,熟悉法则,为下列列举的自主学习做铺垫。)解决本节开头提出的问题(2ab-πr2)-(ab-πr2) = 2ab-πr2-ab-πr2 = ab 1.例3 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8a+2b+(5a-b); (2)a+(5a-3b)-2(a-2b) (教学预设学生先自学例3,然后分组讨论。并选派代表做示范讲解,教师旁听和学生一起点评,可能需要注意的地方,如符号的变化,运用分配率时漏乘等,并作如下变化。) 变化1 如果将(1)变为 8a+2b-(5a-b) 变化2 如果将(1)变为 8a+2b+(-5a-b) 变化3 如果将(2)变为a+(5a-3b)+2(a-2b) (四)推导归纳添括号法则 回顾解答本节的问题(1)时,可以先分别算出甲乙两面墙的油漆面积再求和,这就需要添括号。 (2ab-πr2)+(ab-πr2) =2ab-πr2+ab-πr2 =2ab+ab-πr2-πr2 =(2ab+ab)-( πr2+πr2) 添括号的法则是:(1)所添括号前面是“+”,添到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 (2)所添括号前面是“-”。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小试牛刀 1.在下列各题的括号内,填写适当的项: (1) a-b+c-d=a+( ) (2) a-b-c+d=a+( )+d 2.不改变x3-x2y+xy2-y3的值,按下面的要求把它的后两项用括号括起来 (1)括号前带有“+”号;(2)括号前带有“-”号

优秀教案2018-2019学年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

课题:添括号法则 【学习目标】 1.类比去括号法则理解添括号法则. 2.能准确运用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3.通过经历添括号法则的探究,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掌握添括号法则的运用. 【学习难点】 添括号法则在乘法公式中的应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旧知回顾: 1.填空: (1)4+(5+2)=4+5+2; (2)4-(5+2)=4-5-2; (3)a+(b+c)=a+b+c; (4)a-(b-c)=a-b+c. 2.去括号法则: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是正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如果括号前是负号,去掉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都变号. 反过来,你能尝试得到添括号法则吗?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添括号法则 阅读教材P111例5以前部分,完成下面的填空: (1)a+b+c=a+(b+c);(2)a-b+c=a-(b-c). 归纳: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

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练习:填空:a+b-c=a+(b-c);a-b+c-d=(a-d)-(b-c). 知识模块二添括号法则在平方差公式中的运用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1例5(1). 弄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添加括号?怎样添加括号? (二)合作探究 1.下列各式中,能够成立的是( B ) A.7x3-2x2-3x+6=7x3-(2x2-3x+6) B.(a-b+c)(a+b-c)=[a+(-b+c)][a-(-b+c)] C.a-b-c-d=(a-d)-(b-c) D.5a2-2ab-3a-4b=-(-5a2+2ab-3a)-4b 2.计算:(3x-y-2)(3x+y-2). 解:原式=[(3x-2)-y]·[(3x-2)+y] =(3x-2)2-y2 =(9x2-12x+4)-y2 =9x2-12x+4-y2. 练习:计算(2x-y-3)(2x+y+3). 解:原式=[2x-(y+3)][2x+(y+3)]=(2x)2-(y+3)2=4x2-y2-6y-9. 知识模块三添括号法则在完全平方公式中的运用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11例5(2),解答下面的例题: 范例:计算:(1)(-x-2y)2; 解:原式=[-(x+2y)]2 =(-1)2(x+2y)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年级七年级上教 师 孙爽 课题第二章正式的加减2——去括号 授课时间2011-10-20 课 型 新授课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由生活中的实例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教学重点〕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并会正确的去括号并化简整式. 板书设计 整式的加减2 ——去括号 乘法分配律:a(b+c)=ab+ac 例一:例二: 去括号法则:号前“+”则内不变, 号前“-”则内全变。 括号前面的因数不是+1 或-1时,要分两步走: 一乘因数绝对值, 二看符号定正负。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引入问题1:老王和老吴家有两块土地和一 个20平米的院子,土地如下图的长方 形,两家要联合起来种大棚蔬菜,你能 帮他们计算一下,这三块土地的面积和 吗?(如何列式) 20+3(x+2) ?20+3x+3×2 提问:左右两个式子相等吗?根据的是什么原理? 问题2:某位同学开学带100元钱去文具店,先买了a元一本的练习本 共3本,又买了b元一本的笔记本共3本,问他还剩下多少钱?(如 以三个实际生 活中的例子, 引出带有括号 的整式和不带 有括号的整 式,由同学自 己来想出两种 式子,体现了 生活中的数 学,增加了数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学设计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removing brackets and ad ding brackets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 2.会运用去括号法则,会按照法则,并根据要求添括号; 3.通过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思想.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去括号、添括号法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无论去括号,还是添括号,认真把握法则要点,注意形成技能. ①关于去括号:去括号时,连同括号前的符号同时去掉,要特别注意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改变.如a2-(2a-b+c)=a2-2a-b+c是错误的;

②关于添括号:一般要明确把哪些项放在括号内,以及括号前用什么样的符号,要特别注意把某些项括到前面带“-”号的括号内时,各项符号都改变; ③关于去添括号,都改变了原来式子的形式,但不改变式子的值.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学时,要强调去括号时改变了式子的形式,但不改变式子的值.还要揭示去括号法则的特征,指出去括号时连同括号前的符号同时去掉. 2.添括号与去括号正好相反,添括号是否正确可以用去括号检验,反之也正确. 3.要注意分析去括号、添括号法则的特征,使学生掌握去括号或添括号与括号前面的 符号看成整体.这一点学生不容易理解,要结合例题作些分析,如 原式,括号前是负号,括号内有三项,去掉括号连同括号前的负号,根据法则要改变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把b改为一b,改为,d改为,原式变形为.

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有括号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背景的活动,感受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培养学生感受数学来自生活。 2.通过学生进出教室这一实例,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3.了解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为真理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经历学生进出教室这一事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没有括号与有括号的重要性. 2.掌握去括号与添括号法则,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 1.从学生走出教室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括号前是个“-”的理由。 2.添上“-”与括号,括到括号里各项都要变号。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主要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由于你们上体育课后,教室里原有a个学生,走进来了第一批学生是b个学生,又走进来第二批学生是c个学生,现在教室里有几个学生?相反呢? [生]表示:a+b+c;或者a+(b+c), a_b_c或者a_(b+c)。[生]发现:a+b+c=a+(b+c),a_(b+c)=a_b_c. [师]对,我们在小学里用过括号,但没有进一步探究,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有括号与没有括号的区别在于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课 1.问题的提出 [师]请大家四个人为一组,探究下列四个等式:a+(b+c)= a+b+c,a_(b+c)= a_b_c 或者:a+b+c= a+(b+c),a_b_c= a_(b+c)。有什么规律,下面开始探究。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感受去括号与添括号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 2.能判断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正确性。并能说出现由.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让学生亲自动探究活动,感受去括号与添括号的规律,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去括号与添括号的法则后,能正确地进行推理和判断,识别某些去括号与添括号是否正确,训练他们的思维判断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讨论与探索等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与钻研精神.

人教版七(上)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2.2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设计 2011.1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记得有理数乘法法则吗? 2.你还记得乘法分配律吗?用字母怎样表示? 3.化简: (1) -(+5) (2) +(+5) (3) -(-7) (4) +(-7) 二、新授 想一想:根据分配律,你能为下面的式子去括号吗? ①+(- a+c)②- (- a-c) 分析:+(-a+c)可以看作+1×(-a+c)- (- a-c)可以看作-1×(-a-c). -a-c=(-a)+(-c)利用分配律,可以将式子中的括号去掉, [板书]解:+(- a+c)解:- (- a-c) =+1×(-a+c) =(-1)x(-a-c) =1×(-a)+1×c =(-1)x(-a)+(-1)x (-c)

=-a+c = a+c 观察这两组算式,看看去括号前后,括号里各项的符号有什么变化? (1)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没有变号(2)括号没了,括号内的每一项都改变了符号 思路点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去括号法则,然后教师用屏幕展示: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相同 );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 ( 相反 )。 归纳: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符号不变; 括号前是“ -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 ”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符号都改变。 简记为:“-”变,“+”不变,要变全都变。 顺口溜:去括号,看符号;是“+”号,不变号;是“-”号,全变号。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 去掉“+()”,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不变。去掉“–()”,括号内各项的符号改变。 用三个字母a、b、c表示去括号前后的变化规律: a+(b+c)= a+b+c a-(b+c)= a-b-c 随堂练习: 1.去括号:①a+(b-c)=②a- (b-c)= ③a+(- b+c)= ④a- (- b+c)= 2. 判断正误:a-(b+c)=a-b+c ( ) a-(b-c)=a-b-c ( ) 2b+(-3a+1)=2b-3a-1 ( )3a-(3b-c)=3a-3b+c ( ) 3. 口答:(1)a + (– b + c ) = ( 2 ) ( a – b ) –( c + d ) = ( 3 ) – (– a + b ) – c = ( 4 ) – (2x – y ) – ( - x2 + y2 )= 4.根据去括号法则,在___上填上“+”号或“-”号: (1)a___(-b+c)=a-b+c; (2)a___(b-c-d)=a-b+c+d; (3)____(a-b)___(c+d)=c+d-a+b 小结: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另外,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范例学习 为下面的式子去括号 ⑴ +3(a - b+c)⑵ - 3(a - b+c) 思路点拨:括号前带有数字因数时,这个因数要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切勿漏乘某些项. 强调:第(1)题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3,第(2)题括号内每一项都要乘以-3?。

初中数学专题复习去括号与添括号(含答案)

去括号与添括号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去括号、添括号的法则; 2.会运用去括号法则,会按照法则,并根据要求添括号; 3.通过去括号与添括号的学习,渗透对立统一的思想. 知识讲解 一、重点、难点分析 去括号、添括号法则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无论去括号,还是添括号,认真把握法则要点,注意形成技能. ①关于去括号:去括号时,连同括号前的符号同时去掉,要特别注意括号前是“-”号时,去括号后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如a2-(2a-b+c)=a2-2a-b+c是错误的; ②关于添括号:一般要明确把哪些项放在括号内,以及括号前用什么样的符号,要特别注意把某些项括到前面带“-”号的括号内时,各项符号都改变; ③关于去添括号,都改变了原来式子的形式,但不改变式子的值. 二、去括号法则 为什么要学习“去括号法则”?我们也看一个例子:计算(a-3b)+(2a+b),这里a与2a,-3b与b是同类项,但括号把它们隔开了,“可望而不可并”,只有设法把括号去掉才能计算化简.这就是学习去括号法则的一个道理.怎样才能正确地应用去括号法则? 由于乘法分配律a(b+c)=ab+ac具有去括号的功能,所以去括号法则a+(b+c)=a+b+c,a-(b+c)=a-b-c,也可以理解为把括号前的“+”号 或“-”号看成是“+1”或“-1”,然后再应用乘法分配律推导得到的.这样理解、记忆去括号法则有助于减少应用去括号法则的错误. 比如,计算3(x-2y)-5(3x-y)时,应该想到:3×x,3×(-2y),(-5)×3x,(-5)(-y),即可正确地得到:原式=3x-6y-15x+5y=-12x-y. 去括号的法则应注意两个方面;括号前为正号时,去掉括号后,不影响括号内“去”出来的各项的符号,即把括号连同前面的“+”号去掉以后,括号内的各项原原本本的“拿”出来,就算完成了去括号;而括号前如果是负号,就说明“要减去整个括号内的各项”,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材分析 1.这节的重点为:去括号。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深化,要突破这个重点,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 2.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学情分析 1.去括号法则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2)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习效率;(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习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进行合并同类项; 3.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难点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问题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请问:(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么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解: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提出问题,如何化简上面的两个式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二、探索新知 1.回顾: 1你记得乘法分配率吗?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呢? a (b+c)=ab+ac 2-(-2)=(-1)*(-2)=2+(-3)=(+1)*(-3)=-3 2.探究计算(试着把括号去掉)(1)13+(7-5)(2)13-(7-5)类比数的运算,去掉

(七年级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去括号与添括号

数学教案-去括号与添括号 七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素质 教育 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去括号法则. 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 2.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

数学 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 数学 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 2.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括号前是匚”号的去括号法则.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七、教学步骤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师:前边我们 学习 了同类项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 1.下面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①与;②与;③与. 2.同类项具有哪两个特征? 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1) ; (2) ; (3). 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分别叫优、中、差的学生回答,3题(1) (2) 小题学生抢答,(3)小题学生解决有了困难.

师提出问题:多项式中有同类项吗?怎样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呢?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 [板书] 3.3 去括号与添括号 【教法说明】在复习中,学生合并中的同类项遇到了困难,要解决这个问 题需先去括号,怎样去括号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如何去括号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所得结果. (出示投影2) 计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类项) 学生活动:先运算,然后由学生回答结果. 师:(用复合胶片把结果出示投影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两种运算有什么区别?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与添括号教学设计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与添括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运用运算律探究去括号法则,并且利用去括号法则将整式化简.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类比带有括号的有理数的运算,发现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的规律,归纳出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去括号法则,准确应用法则将整式化简. 2.难点: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变号容易产生错误. 3.关键:准确理解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新授

利用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个多项式化简,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列出的式子含有括号,那么该怎样化简呢? 现在我们来看本章引言中的问题(3): 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如果列车通过冻土地段要t小时,?那么它通过非冻土地段的时间为(t-0.5)小时,于是,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00t千米,?非冻土地段的路程为120(t-0.5)千米,因此,这段铁路全长为 100t+120(t-0.5)千米①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 100t-120(t-0.5)千米② 上面的式子①、②都带有括号,它们应如何化简? 思路点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类比数的运算,利用分配律.学生练习、交流后,教师归纳: 利用分配律,可以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20t-60 100t-120(t-0.5)=100t-120t-120×(-0.5)=-20t+60 我们知道,化简带有括号的整式,首先应先去括号. 上面两式去括号部分变形分别为: +120(t-0.5)=+120t-60 ③ -120(t-0.5)=-120+60 ④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学设计

去括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2. 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初步发展观察和归纳能力,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 重点 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 探究去括号法则并归纳法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问题一 操场上原有名同学在跑步,后来第一批来了名同学,第二批又来了名同学,则操场上共有多少名同学在跑步? 学生口答出两种表示,即得到等式①变式:若把“来了”都改为“走了”,则操场上还有多少名同学在跑步? 学生口答出两种表示,即得到等式②二、知识探究 请大家观察两个等式,去掉括号和括号前的符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活动:1.讨论上述问题;2.展示讨论结果。 老师追问:本身的符号是什么?和前面的符号如何变化?什么决定了它们符号不同的变化?在板书上添上隐形的加号,并演示他们符号的变化。 归纳去括号法则: 当括号前是“+”时,去掉括号和括号前的符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不变;当括号前是“-”时,去掉括号和括号前的符号后,括号内每一项的符号都改变;归纳口诀:去括号,看符号;是加号,不变号;是减号,全变号. 三、巩固提升 请大家学以致用,完成学习反馈1. 学习反馈1:填空(去括号) (1) ; (2) ; (3) ; (4) . 请学生口答,老师追问:括号前的符号是什么?符号要变吗?最后请出错的学生分享错a b c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b b c b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完整word版)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

去括号与添括号(一)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灵活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教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能有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让学生领会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充满自信心,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括号前是“-“号时的去括号法则。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活动、问题、探索、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通过一组连环画面,第一个画面:两个学生在思考问题“图书阅览室里有a 人正在看书,b人看完后出去了,又有c人回教室上课了,此时阅览室中还有多少人?”第二个画面:小刚得出的答案是a-(b+c),小芳得到的答案是a-b-c,两人觉得这两个答案都有道理,可为什么形式不一样呢?”第三个画面:“聪明的小刚灵机一动,把我的答案中的括号扔去不要,两个答案就一样了。可细心的小芳马上发现还是不一样。”第四个画面:“究竟该怎么办呢?两个学生免露难色。同学们,你们能帮他俩解决这个难题吗?” 二活动实践 1 发现探究: 填空:7+(+3)=7_____;8a+(+a)=8a_____; 7+(-3)=——;8a+(-a)=8a__; 7-(+3)=7——;8a-(+a)=8a____; 7-(-3)=7———;8a-(-a)=8a____. 2 研讨探究: 根据上面填空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 1: 上面各小题的左边与右边有何不同? (左边有括号,右边没有) 问题 2: 括号前是“+”号或是“-”号时,对去掉括号有无影响? (有影响。因为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而加号可以省略)问题 3 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一下你发现的去括号的规律吗? (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数与字母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数与字母都要变号。)问题 4 如果括号里不是单项式,而是多项式,你所发现的规律还适用吗?请用下列狮子进行验证: 13+(7-5) 13-(7-5) 9a+(12a-3a) 9a-(12a-3a) 问题 5 你能用语言叙述去括号的规律吗? (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括号前是“-”号时,把“-”号和括号去掉后,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 三自由展示 1 说一说: 下面的去括号,有没有错误?若有错,请你改正。 ⑴a2 - (a – b + c) = a2 - a - b + c ⑵-(a – b + c) = - a + b - c ⑶c + 2( a - b) = c + 2a – b 2 做一做: 3 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⑴a +(b-c) ;⑵ a - (b-c) ; ⑶8a+2b+(5a-b) ⑷ 6a + 2(a-c) ; ⑸(5a-3b)- 3(a2-2b); ⑹3(2x2-y2) - (3y2-2x2) 。 3 议一议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掌握去括号法则: (1)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______; (2)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________. 精典范例 知识点一 去括号法则 例1 (教材P67练习第1题节选)化简: (1)2(x -0.5); (2)-10? ?? ??1-15x . 知识点二 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的综合 例2化简: (1)-6a +(3a -2)-(4a -7); (2)13 (9y -3)+2(y +1). 知识点三 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的应用 ? 例3 飞机的无风航速为a km/h ,风速为20 km/h.飞机顺风飞行4 h 的行程是多少?飞机逆风飞行3 h 的行程是多少?两个行程相差多少?

变式练习 变式1去括号: (1)a-(b-c)=________; (2)a+(-b+c)=________; (3)a-(-b-c)=________; (4)a-(-b+c)=________; (5)+4(-b+c-d)=________________. 变式2化简: (1)(8x-3y)-(4x+3y-z)+2z; (2)2a-3b+[4a-(3a-b)]. 变式3有一根长为5a+4b的铁丝,剪下一部分围成一个长为a、宽为b的长方形,求这根铁丝剩余部分的长度.

巩固练习 1.下列各式化简正确的是() A.-(2a-b+c)=-2a-b-c B.-(2a-b+c)=2a-b-c C.-(2a-b+c)=-2a+b-c D.-(2a-b+c)=2a+b-c 2.-a+b-c的相反数是() A.a-b-c B.a-b+c C.a+b-c D.a+b+c 3.下列各式,与a-b-c的值不相等的是() A.a-(b+c) B.a-(b-c) C.(a-b)+(-c) D.(-c)-(b-a) 4.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项:2-x2+2xy-y2=2-(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多项式4x3+2x2-(kx2+17x-6)中不含x2的项,则k的值为________. 6.化简: (1)(2x-3y)+(5x+4y);(2)(x2-y2)-4(2x2-3y2); (3)3(2x2-y2)-2(3y2-2x2);(4)(8xy-x2+y2)-3(-x2+y2+5xy).

《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

《整式的加减》复习教案

小结与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单项式、多项式、整式以及同类项的有关概念。 2.准确确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和多项式的项、次数。 3.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和去括号规律,会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顾与思考,帮助学生梳理本章内容,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 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复习整式的加减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数 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通过列式表示数量关系,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数学思想.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重点整式的加减运算. 难点正确列式表示数量关系. 关键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熟练掌握去括号规律. 突破方法通过梳理本章知识点,及时查缺补漏,设计典型例题,科学地进行小结与复习. 四、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梳理本章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归纳总结。 学习方法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整式加减的有关知识.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用于展示问题,引导讨论,出示答案).

学生准备:整式加减的有关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式加减的有关知识,本节课我们将回顾整理 一下本章的内容,查缺补漏,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运算能力和灵活运用 知识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图 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建立以下知识结构图:(多媒体展示) (三).回顾与思考 问题一:整式的有关概念 1.什么叫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练习:试判断下列各式:2a ,3a ,1x y +,2x y -,12 x 2+3xy 2-1,-5a 2b ,-x 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哪些是整式? 思路点拨:3a ,-5a 2b ,-x 是单项式,2x y -,12 x 2+3xy 2-1是多项式,以上单项式、多项式都是整式. 归纳: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式子是单项式;单独的一个字母或一个数字也 是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什么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次数?什么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 结合第1题中的单项式和多项式,说出其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思路点拨:3a 的系数是13 ,次数为1;-5a 2b 的系数-5,次数是3;-x 的系数

江苏省金湖县实验中学中考数学 去括号与添括号(第一课时)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同类项?怎样合并同类项? 2、已知8a2b4与2a x b3y-1是同类项,求多项式5x2y+4xy2+xy-7xy-3x2y的值。 3、多项式8a+2b-(5a-b)中有多项式吗?能直接合并同类项吗? 二、新授 1、引入 怎样去括号,使变形后的代数式与原式的值一样?回忆有理数的加减时遇到的去括号问题,口答: (1)+(-5)= (2)-(-5)= (3)7+(-5)= (3)7-(-5)= 引导学生归纳出:(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数不变符号;(2)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数改变符号。 比较运算结果,得出: 13+(7-5)=13+7-5; 9a+(6a-a)=9a+6a-a 通过以上两例,总结出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不变符号。 继续口答:

(1)13-(7-5)= (2)13-7+5= (3)9a-(6a-a)= (3)9a-6a+a= 比较运算结果,得出: 13-(7-5)=13-7+5; 9a-(6a-a)=9a-6a+a 通过以上两例,总结出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改变符号。 2、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例1(P159例1) 去括号:(1)a+(-b+c-d); (2) a-(-b+c-d). 解:(1)a+(-b+c-d) = a-b+c-d (2) a-(-b+c-d) = a+b-c+d 例2(P159例2) 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8a+2b+(5a-b); (2) 6a+2(a-c) 析:一个数乘以一个多项式时,要用这个数去乘括号内的每一个项,并注意积的符号。 解:见课本P159 例3(P160例3) 化简:(5a-3b)-3(a2-2b) 析:第一个括号前的+号被省略了,可按有+号的情况对待,第二个括号前是-3可以直接把-3乘进去,也可看成3,然后看成是括号前是-号的情况。 解:(见教材P160) 三、练习 P160:1,2,3。

[初中数学]去括号教案4 人教版

去括号(2)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添括号法则; 2、会运用添括号法则进行多项式变项; 3、继续学习“类比”的方法;理解“去括号”与“添括号”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添括号法则;法则的应用 难点:添上“-”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全变号 三、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1、提问去括号法则 2、练习去括号: (1)a+(b-c);(2)a-(-b+c);(3)(a+b)+(c+d); (4)-(a+b)-(-c-d); (5)(a-b)-(-c+d); (6)-(a-b)+(-c-d)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去括号,在计算中,有时候是需要去括号,有时候又需添括号,比如下面两题: (1)102+199-99; (2)5040-297-1503 怎样算更简便? 找学生回答,教师将过程写出来 解:(1)102+199-99 (2)5040-297-1503 =102+(199-99) =5040-(297+1503) =102+100 =5040-1800 =202; =3240 仿照数的添括号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a+b-c=a+( );a+b-c=a-( ) 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数的加括号方法,填出括号里的各项,进而总结添括号法则 (二)、新知识的学习 添括号法则: 添上“+”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 添上“-”号和括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此法则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进行修改、补充 (三)、新知识的应用 例1 按要求,将多项式3a-2b+c添上括号: (1)把它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 (2)把它放在前面带有“-”号的括号里

3.4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第2课时 去括号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2.总结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一、情境导入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化简: (1)-(a -b )+(4a -2b -c ); (2)2(2x -3y +z )-3(4x +y ). 解析:应用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 解:(1)原式=-a +b +4a -2b -c =3a -b -c ; (2)原式=4x -6y +2z -12x -3y =-8x -9y +2z . 方法总结:用去括号法则时应注意: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时,去掉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探究点二:含括号的整式的化简求值 先化简,再求值:已知x =-4,y =1 2 ,求5xy 2-[3xy 2-(4xy 2-2x 2y )]+2x 2y -xy 2. 解析:将原式去括号合并得到最简结果,把x 与y 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原式=5xy 2-3xy 2+4xy 2-2x 2y +2x 2y -xy 2=5xy 2, 当x =-4,y =12时,原式=5×(-4)×(12 )2=-5. 方法总结:解决本题时要注意去括号,去括号要注意顺序,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负数代入求值时,要加上括号.

探究点三:与绝对值、数轴相结合,代表式的化简 有理数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a+c|+|a+b+c|-|a-b|+|b+c|. 解析:根据数轴上的数,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即可确定a,b,c的符号,进而确定式子中绝对值内的式子的符号,根据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即可去掉绝对值符号对式子进行化简. 解:由图可知:a>0,b<0,c<0,|a|<|b|<|c|,∴a+c<0,a+b+c<0,a-b>0,b +c<0,∴原式=-(a+c)-(a+b+c)-(a-b)-(b+c)=-3a-b-3c.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关系,对于含有绝对值的式子的化简,要根据绝对值内的式子的正负,去掉绝对值符号. 探究点四:含括号的整式的化简应用 某商店有一种商品每件成本a元,原来按成本增加b元定出售价,售出40件后, 由于库存积压,调整为按售价的80%出售,又销售了60件. (1)销售100件这种商品的总售价为多少元? (2)销售100件这种商品共盈利多少元? 解析:(1)求出前40件的售价与后60件的售价即可确定出总售价;(2)由“利润=售价-成本”列出关系式即可得到结果. 解:(1)根据题意得:40(a+b)+60(a+b)×80%=88a+88b(元),则销售100件这种商品的总售价为(88a+88b)元; (2)根据题意得:88a+88b-100a=-12a+88b(元),则销售100件这种商品共盈利(-12a+88b)元.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去括号法则和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板书设计 去括号 本节课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借助情境导入使学生自然地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并从过去熟悉的运算律入手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通过组织教学,让学生体验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才能学好数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