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驻极体话筒降噪放大电路

驻极体话筒降噪放大电路

驻极体话筒降噪放大电路

驻极体驻极体话筒为1.5-10话筒参数进本文介参数变化。R b 、R 电源Vcc 应这一变化电路中无论话筒参由于自举电容使R1的两电路的最佳时由于Re 大的特点,

实际上体话筒具有筒工作时必V,工电流为进行调整。介绍一款优。电路如图R e 、C1、C2的电压大部化,使话筒中,Vcc=12参数如何变(R1+R2)的C3。由于R 两端交流电位佳匹配。射的阻值较小,使其形成

上电路只要 有体积小、结必须外加偏置为0.1-1mA

优质的驻极体图所示。

和Q1组成部分都加在筒能够有足够2V,R1+R2=变化,都能满的阴值取得Re 的负反馈位差减小,射极跟随电路小,等于在成回路,极大要Vcc>V MIC

+驻极体话 结构简单、置才能正常A。通常用串体话筒的前成一个典型话筒上。当够的偏置电=1022Ω,当满足话筒的得很小,不能馈作用,三实现对R1路的输出阻在输出连接线大地降低了

+2V,即能很话筒降噪放 电声性能好常工作。而驻串联电阻提前置放大电路的共集电极当话筒的参电压,从而发当I MIC =0.1-的偏置要求能满足话筒三极管的发射1的自举,阻抗很低,线上接了个了噪音电平

很好的工作放大电路

好、价格低驻极体话筒提供偏置的方路。电路不极放大电路数发生较大发挥出优异-1mA 的范围。

筒的输出阻抗射极电位V 极大地提高几乎能满足个低阻的负载。具有一定

作。 黄冰瑜

低的特点而获筒的参数离方法难以适不用作任何调。电路中R 大的变化时异的性能。

围变化时,抗匹配要求e 通过C3高了偏置电足任何后续载,利用干

定的降噪功能获得广泛的散性较大,适应,需要根调整就能适R1、R2的取时,电路仍能Vcc=11.9-求,故电路核的耦合至R 电路的交流阻放大电路的干扰源的内阻

能。

的应用;但工作电压根据不同的适应话筒的

取值很小,能很好的适-11V。可见核心是加入R1的下端,阻抗,实现的要求。同

阻一般都很但压的的适见入现同很

电路图参数

机子我早已上传好多次了,是放电老师的双混后级,主变EE42 1。30*4 。。。。3+3 次级0。64 。。。90 10 0。9 的线 4T 《为给后级的驱动板稳压供电》后级高压电容82U 500V,硅用1225 电感用EE42用1。2绕上95T,是刚好绕满,关断电容用5U风扇电容 以前做这个电路有直通现象,现已找到解决的办法了。主要是后级的电源不再从电池那里取了。而是从主变压器那里取16V下来然后稳压处理等。再经过个继电器,《目的是想让高压电容先充好电。》这个思路很成功,多谢兄弟们的指点。 放电机器: 按电路图更改: RW2不要,R*不要,R18不要,RW3不要,R20=0欧(短路它),R19=22K,C17=5UF,R25=100K,做成不要调节,就可以电罗非了,关断电感可调整一下。 但现在夏天罗非的活动能力增大,是会难电一点。 1/直通:主电高压经水阻向关断电容充电(电容越大越没法充满),这是主要因素,有二种原因,一前级功率不足,二水阻太高,如前级功率不足会造成主电压下跌,电容充电时间延长,此时硅已导通,电容的能量没法和关断电感组成LC振荡周期产生最大能量的反电压旁路于硅的A/K二端。如水阻太高,串联水阻的电流对电容充电没法达到关断能量,硅导通电流大于LC旁路所产生的反压的导通电流,这些情况只给提高主高压或减小关断电容的容量,增加电感量来减少损耗,提升关断能量。 2/功率:EE42配二对170N06有足够的指标达到600W,但变压器用1*4(0.7*4=2.8*7=20A),只有400W左右的功率,后级配用5UF电容明显不匹配,想法把初级线截面积增大到5平方才能有效,还有前级驱动的死区不宜过大,会造成尖峰电压干扰其它电路.(死区电阻是限制最大占空比(5/7脚之间的电阻),因为已经限制了就叫死区,但1-2脚之间的电压比较或改变9脚电压都可以在最大占空比之内改变,8脚可以改变启动时区内改变占空比,是在特别电路中采用。在推挽电路中常规是47%左右,但下降到43%以下,因变压器的漏感在死区的时间内产生储能磁场无法(适)放,而产生反向电动势(尖峰电压)与下一个反向半波叠加经变压器能量转移造成损耗。还有一路损耗在于振铃造成开关管的直接损耗,但占空比无级变化可改变输出有效值电压的变化(输出稳压的应用),但应用时在输出串入电感隔离尖峰的小脉冲。)制作中注意事项,频率高只能用小关断电容,水阻低就要增大关断电容,频率低要增大电感,功率小要增大电感,减小电容,功率大可增大电感,增大电容,等等。。。硅电路最好用灯泡试机,用二只或三只200W串联,因为冷阻时能关断热阻时也能关断才算合格,走不到二个极端不算合格。 大海一号: 以前有的那些问题,还没有出现,控罗非,还是很不错的,使用倍为720V,电感用205T 25*25,电容5U,那条里鱼从草里窜出来,罗非转几下就能定鱼了,从电的效果来说跟1500W有可圈可点。注。原图的R*改为10K。加大前级后,从电感那听到的声音会比以前的强劲,200W,电池够时,720V倍压档可以点闪爆它。下水4平方还是比较热的。

驻极体话筒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驻极体话筒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007-08-30 驻极体话筒具有体积小,频率范围宽,高保真和成本低的特点,目前,已在通讯设备,家用电器等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 一、驻极体话筒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驻极体话筒由声电转换和阻抗变换两部分组成。 声电转换的关键元件是驻极体振动膜。它是一片极薄的塑料膜片,在其中一面蒸发上一层纯金薄膜。然后再经过高压电场驻极后,两面分别驻有异性电荷。膜片的蒸金面向外,与金属外壳相连通。膜片的另一面与金属极板之间用薄的绝缘衬圈隔离开。这样,蒸金膜与金属极板之间就形成一个电容。当驻极

体膜片遇到声波振动时,引起电容两端的电场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随声波变化而变化的交变电压。驻极体膜片与金属极板之间的电容量比较小,一般为几十pF。因而它的输出阻抗值很高(Xc=1/2~tfc),约几十兆欧以上。这样高的阻抗是不能直接与音频放大器相匹配的。所以在话筒内接入一只结型场效应晶体三极管来进行阻抗变换。场效应管的特点是输入阻抗极高、噪声系数低。普通场效应管有源极(S)、栅极(G)和漏极(D)三个极。这里使用的是在内部源极和栅极间再复合一只二极管的专用场效应管。接二极管的目的是在场效应管受强信号冲击时起保护作用。场效应管的栅极接金属极板。这样,驻极体话筒的输出线便有三根。即源极S,一般用蓝色塑线,漏极D,一般用红色塑料线和连接金属外壳的编织屏蔽线。 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图(1)来表示。 话筒的基本结构由一片单面涂有金属的驻极体薄膜与一个上面有若干小孔的金属电极(背称为背电极)构成。驻极体面与背电极相对,中间有一个极小的空气隙,形成一个以空气隙和驻极体作绝缘介质,以背电极和驻极体上的金属层作为两个电极构成一个平板电容器。电容的两极之间有输出电极。由于驻极体薄膜上分布有自由电荷。当声波引起驻极体薄膜振动而产生位移时;改变了电容两极版之间的距离,从而引起电容的容量发生变化,由于驻极体上的电荷数始终保持恒定,根据公式:Q =CU 所以当C变化时必然引起电容器两端电压U的变化,从而输出电信号,实现声—电的变换。实际上驻极体话筒的内部结构如图(2)。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参数及逻辑功能测试

实验一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参数及逻辑功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TTL与非门各参数的意义。 2、掌握TTL与非门的主要参数的测试方法。 3、掌握基本逻辑门的功能及验证方法。 4、学习TTL基本门电路的实际应用。 5、了解CMOS基本门电路的功能。 6、掌握逻辑门多余输入端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仪器 三、实验原理 (一) 逻辑门电路的基本参数 用万用表鉴别门电路质量的方法:利用门的逻辑功能判断,根据有关资料掌握电路组件管脚排列,尤其是电源的两个脚。按资料规定的电源电压值接 好(5V±10%)。在对TTL与非门判断时,输入端全悬空,即全 “1”,则输出端用万用表测应为以下,即逻辑“0”。若将其 中一输入端接地,输出端应在左右(逻辑“1”),此门为合格 门。按国家标准的数据手册所示电参数进行测试:现以手册中 74LS20二-4输入与非门电参数规范为例,说明参数规范值和测试条件。 TTL与非门的主要参数 空载导通电源电流I CCL (或对应的空载导通功耗P ON )与非门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电 源提供的电流是不同的。I CCL 是指输入端全部悬空(相当于输入全1),与非门处于导通状态,

输出端空载时,电源提供的电流。将空载导通电源电流I CCL 乘以电源电压就得到空载导通功 耗P ON ,即 P ON = I CCL ×V CC 。 测试条件:输入端悬空,输出空载,V CC =5V。 通常对典型与非门要求P ON <50mW,其典型值为三十几毫瓦。 2、空载截止电源电流I CCh (或对应的空载截止功耗P OFF ) I CCh 是指输入端接低电平,输出端开路时电源提供的电流。空载截止功耗POFF为空载 截止电源电流I CCH 与电源电压之积,即 P OFF = I CCh ×V CC 。注意该片的另外一个门的输入也要 接地。 测试条件: V CC =5V,V in =0,空载。 对典型与非门要求P OFF <25mW。 通常人们希望器件的功耗越小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但往往速度高的门电路功耗也较大。 3、输出高电平V OH 输出高电平是指与非门有一个以上输入端接地或接低电平的输出电平。空载时,输出 高电平必须大于标准高电压(V SH =);接有拉电流负载时,输出高电平将下降。 4、输出低电平V OL 输出低电平是指与非门所有输入端接高电平时的输出电平。空载时,输出低电平必须低于标准低电压(VSL=);接有灌电流负载时,输出低电平将上升。 5、低电平输入电流I IS (I IL ) I IS 是指输入端接地输出端空载时,由被测输入端流出的电流值,又称低电平输入短路 电流,它是与非门的一个重要参数,因为入端电流就是前级门电路的负载电流,其大小直 接影响前级电路带动的负载个数,因此,希望I IS 小些。

认识基本放大电路教案

宜兴技师学院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宜兴办学点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教 案 授课者:汤丽亚 授课学科:《电子线路》 授课课题:认识基本放大电路 授课课时间:2011月4月26日上午第4节课授课地点:电教楼304

【指导思想】 本教案内容选自中等职业学校国家规划教材《电子线路》第二版第三章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3.1-§3.4(P37-P50)。 单级低频小信号放大器是日常实用电路之一,它能够把微弱的电信号增强到所要求的值。常用于各种复杂电路的中间级起放大作用,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于扩音器、音响、助听器等音频放大设备中。本章主要的学习内容是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非线性失真、稳定静态工作点原理,研究方法主要是图解法和估算法。本单元所介绍的知识是第四章多级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第五章直接耦合放大器的基础,其估算法作为电路分析的重要手段,在今后电路的学习被普遍使用。 中职学生本身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就缺乏兴趣,本书的设计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中职学生知道自己的定位是工作,更加看重知识在今后工作中的实用性。 ⑴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取向,选取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电子助听器电路作为项目背景将第三章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可以将零散的知识整合,又可以让学生看到实用性。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 任务一:认识基本放大电路1课时 任务二:静态工作点的测试和分析1课时 任务三:放大电路交流工作状态测试1课时 任务四:放大电路异常现象的测试1课时 任务五:Q点对输出波形影响的测试1课时 任务六:分析工作点稳定的放大电路1课时 任务七:组装电子助听器2课时 ⑵内容安排上从对三极管相关知识的复习,到放大器的定义、电路组成、放大倍数的测试计算和放大器作用的分析,层层递进,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⑶教学手段上,增加幻灯片图片、FLASH动画、软件仿真等,来丰富课堂形式,调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⑴能描述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结构

降噪耳机方案

ANC Headphone 开发设计要点 一. ID :Over ear On ear 二. 结构 : 1.音腔部分设计为独立腔体,更有利于左右声道频响曲线的一致性。独立腔体后盖通 常使用椭圆形状,腔体容积需要通过计算确定符合声学要 求,并设计合适的调音孔。 2.ANC 摆放位置 a.咪头垂直于喇叭平面 b. 咪头接收面正对喇叭 备注:咪头固定 需要装上咪套,防止噪音传导造成咪头接收到杂音。 ANC Headphone

咪头摆放位置注意需要避开下图 BOSE mic 摆放位置专利 ANC Headphone

三..PCBA 尺寸 有线 ANC Headphone 采用 FB PCBA 最小 35mm 厚度预计7mm 有线 ANC Headphone 采用 FB+FF PCBA(ET208)预计40mm 厚度预计 7mm BT+ANC Headphone 采用 FB PCBA 预计 45mm 厚度预计 7mm BT+ANC Headphone 采用 FB+FF PCBA (ET208)预计 5 厚度预计 7mm 四. ANC 咪头规格要求 直径 6mm,灵敏度-34db+-3db ANC Headphone

五.喇叭单体规格要求 灵敏度 115db 左右 六.耳机频响曲线要求 ANC Headphone 频响曲线需要低频部分较强,要求110db 左右,同时低频部分 越平直,调试ANC 效果降噪频率宽度越宽,整体 ANC 效果会更强。但是需要 注意的是,在音质方面通常会比较喜欢在400hz 左右耳机频响曲线开始下降以保 持低频和中频的分离度,所以在ANC 项目立项时需要评估,确认ANC 和音质 的矛盾关系的协调。 ANC Headphone

影响运放电路的误差的几个主要参数

影响运放电路的误差的几个主要参数(KCMR,VIO,Iib,Iio等) 1.共模抑制比KCMR为有限值的情况 集成运放的共模抑制比为有限值时,以下图为例讨论。 VP=Vi VN=Vo 共模输入电压为: 差摸输入电压为: 运算放大器的总输出电压为:vo=A VD v ID+A VC v IC

闭环电压增益为: 可以看出,Avd和Kcmr越大,Avf越接近理想情况下的值,误差越小。 2.输入失调电压V IO 一个理想的运放,当输入电压为0时,输出电压也应为0。但实际上它的差分输入级很难做到完全对称。通常在输入电压为0时,存在一定的输出电压。 解释一:在室温25℃及标准电源电压下,输入电压为0时,为使输出电压为0,在输入端加的补偿电压叫做失调电压。 解释二:输入电压为0时,输出电压Vo折合到输入端的电压的负值,即V IO=- V O|VI=0/A VO 输入失调电压反映了电路的对称程度,其值一般为±1~10mV

3.输入偏置电流I IB BJT集成运放的两个输入端是差分对管的基极,因此两个输入端总需要一定的输入电流I BN和I BP。输入偏置电流是指集成运放输出电压为0时,两个输入端静态电流的平均值。 输入偏置电流的大小,在电路外接电阻确定之后,主要取决于运放差分输入级BJT的性能,当它的β值太小时,将引起偏置电流增加。偏置电流越小,由于信号源内阻变化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也越小。其值一般为10nA~1uA。 4.输入失调电流I IO 在BJT集成电路运放中,当输出电压为0时,流入放大器两输入端的静态基极电流之差,即I IO=|I BP-I BN| 由于信号源内阻的存在,I IO会引起一个输入电压,破坏放大器的平衡,使放大器输出电压不为0。它反映了输入级差分对管的不对称度,一般约为1nA~0.1uA。 5.输入失调电压VIO、输入失调电流IIO不为0时,运算电路的输出端将产生误差电压。 设实际的等效电路如下图大三角符号,小三角符号内为理想运放,根据VIO和IIO的定义画出。

驻极体话筒原理知识

驻极体话筒 1、概述 驻极体话筒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电声性能好、价格低的特点,广泛用于盒式录音机、无线话筒及声控等电路中。属于最常用的电容话筒。由于输入和输出阻抗很高,所以要在这种话筒外壳内设置一个场效应管作为阻抗转换器,为此驻极体电容式话筒在工作时需要直流工作电压。 2、构造与原理 驻极体话筒由声电转换和阻抗变换两部分组成。 声电转换的关键元件是驻极体振动膜。它是一片极薄的塑料膜片,在其中一面蒸发上一层纯金薄膜。然后再经过高压电场驻极后,两面分别驻有异性电荷。膜片的蒸金面向外,与金属外壳相连通。膜片的另一面与金属极板之间用薄的绝缘衬圈隔离开。这样,蒸金膜与金属极板之间就形成一个电容。当驻极体膜片遇到声波振动时,引起电容两端的电场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随声波变化而变化的交变电压。驻极体膜片与金属极板之间的电容量比较小,一般为几十pF。因而它的输出阻抗值很高(Xc=1/2~tfc),约几十兆欧以上。这样高的阻抗是不能直接与音频放大器相匹配的。所以在话筒内接入一只结型场效应晶体三极管来进行阻抗变换。场效应管的特点是输入阻抗极高、噪声系数低。普通场效应管有源极(S)、栅极(G)和漏极(D)三个极。这里使用的是在内部源极和栅极间再复合一只二极管的专用场效应管。接二极管的目的是在场效应管受强信号冲击时起保护作用。场效应管的栅极接金属极板。这样,驻极体话筒的输出线便有三根。即源极S,一般用蓝色塑线,漏极D,一般用红色塑料线和连接金属外壳的编织屏蔽线。 3、驻极体话筒与电路的接法有两种: 源极输出与漏极输出。源极输出类似晶体三极管的射极输出。需用三根引出线。漏极D接电源正极。源极S与地之间接一电阻Rs来提供源极电压,信号由源极经电容C输出。编织线接地起屏蔽作用。源极输出的输出阻抗小于2k,电路比较稳定,动态范围大。但输出信号比漏极输出小。漏极输出类似晶体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入。只需两根引出线。漏极D与电源正极间接一漏极电阻RD,信

电源基础知识(电源的基本参数)

四、电源的基本参数 1电压 2输入电压 就是市电电压。 国内电压是220V,但电网电压并不是时刻稳定在220V,而是有一定的波动。采用被动PFC 的电源,可以适应的电网电压一般是在180~264V 之间,当电压突然降低到180V 以下时,电源会出现重新启动的现象;电压偏高,则会导致电源保险烧毁。 第15 页 部分电源可以承受电压的缓慢下降,甚至电压缓降到180V 以下时,也可以正常工作, 但此时电源的负载能力也将下降,难以达到额定功率的输出。采用了主动PFC 电路的电源,适应电压可以扩大到90~264V,在此区间均可正常使用。需要指出的是,不是所有 主动PFC 电源,都是宽电压设计。 4.1.2 输出电压 就是电源输出给电脑使用的直流电压。 ATX 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压有+5V、+12V、-12V 、+5VSB、+3.3V。 同样,电源所输出的直流电压也会有一定的波动。我们允许输出电压有一定的波动,但不能超过INTEL 所界定的范围,正电压允许在基准值上下5%之内波动,而负电压允许在上下10%之内波动,如+5V 的正常范围是4.75~5.25V,而-12V 的正常范围是-10.8~-13.2V 。 要求电源在空载、轻载、典型负载与满载状态下,各路输出电压均在允 许范围 内。当超过此范围,电脑运行就有可能出现问题。检测电源的输出电压需要使用万用表等设备,软件检测的结果往往并不精确。电源输出电压的稳 定性,是电源的一个重要指标,但绝不是判断一款电源优劣的唯一指标。电源性能指标非常繁多,电压的稳定性只是其中一项。只要电源输出在合理的范围内,对电脑配件都不会造成负面影响,这时电压的波动范围在1%和5%的意义是一样的,过分地关注波动的大小是不必要的。但波动的相对大小,侧面反映了电源的负载能力,波动率相对越小的电源,其实际的最大输出功率可能越大,毕竟,输出电压超出规定范围时的输出功率是没有益处的。 相对来说,电压偏高比电压偏低更具有危险性,电压偏低至多引起电脑工作的不正常,而电压偏高则可能烧毁硬件。一

处理主动降噪耳机设计

处理主动降噪耳机设计的两大挑战 耳机主动降噪(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 的基本概念并不复杂,但如何实现高品质的降噪效果却并不简单,特别是滤波电路的设计及生产过程控制更加关键。本文针对ANC耳机设计者所遇到的困难,针对性地讨论如何采用创新技术进行滤波器及量产时调节,设计及生产高性能的降噪耳机。 两种结构的ANC系统的选择 主动降噪,是指采集环境噪音,并产生与噪音反相的信号用耳机等装置回放,用以抵消噪音的技术。通常,主动降噪技术与被动降噪技术(采用吸音或隔音材料来降低进入耳朵声音的强度)相结合,以产生最佳的降噪效果。 典型的降噪系统由下列部份组成: ● 用以采集噪音的麦克风系统; ● 电子控制部份,用以处理声音信号,并生成降噪信号; ● 喇叭系统,用以产生降噪声音信号。 大部分ANC系统采用两种主要结构中的一种:前馈式或反馈式。在前馈式系统(如图1)中,采样麦克风位于耳机外部,用以采集进入耳机的噪音,喇叭用以播放反相信号,用以抵消噪音。前馈系统通常用于入耳式耳机设计。在反馈式系统(如图2)中,麦克风位于耳机内部,采集所谓“误差信号”,这就是说,麦克风采集了正常播放的音乐信号与残留噪音混合的信号,把正常播放的音乐信号减去后,就得到残留的噪音。通过恰当的反馈电路,可以使误差信号与正常音乐的差别尽可能的小,也就是说,降低了噪音。 在前馈系统中,由喇叭产生的用以抵消噪音的声音称之为反相声音(anti-phase sound),因为要实现两个声音最好的抵消效果,必须幅度相同,相位相差180度(反相)。

如图3所示,从麦克风到位置A,组成了降噪回路。这个降噪回路的传递函数必须被精确测量,因为在电声系统中,各种衰减及延时必须被考虑到。换句话说,噪音从被麦克风捕获并通过信号处理到喇叭回放再传到耳道必须与噪音从耳机外部穿过耳机再传入耳道保持一致。另外,因为耳机吸音材料所造成的被动降噪作用,麦克风在耳机外部捕获的噪音与真正穿过耳机传入耳道的的噪音并不完全一致。在此,电子处理电路G(W)必须这些在整个降噪回路中的衰减及延时进行补偿。 反馈式工作原理有些不一样。反馈式处理旨在衰减在A点(图4)的残留噪音。反馈式设计必须要非常小心,在相应的频率范围内,必须进行负反馈设计从而降低残留噪音。同时,必须小心过滤其余频率范围信号,特别是高频部份。这是因为由于延时引起的相们改变将会随着频率的升高而增大,一旦相位差大于60度,负反馈将会变成正反馈。这将引入严重的声学问题—高频噪音甚至是高频震荡引起啸叫。与前馈系统相同的是,精确的声学测量是非常重要的。测量结果将被计算并用于补偿降噪回路中的各种衰减与延时。 前馈式耳机设计 前面讨论了ANC系统在理想情况下如何工作。对设计人员来说,真正的目标是在现在世界里如何获得尽可能好的性能。以下为一个实际的例子,用以描述如何进行设计ANC耳机。

驻极体话筒驱动电路设计

1.驻极体话筒驱动电路设计 上图为一驻极体话筒驱动电路,当有声音时,LED会亮。 1)认识图中向关元器件。 2)分析其工作原理。 3)在万能板上搭建该电路。 4)用示波器观察测试有声音和无声音时该电路A,B,C,D,E五点的波形,记录下来。 5)比较一下电路的灵敏性,怎样提高电路的灵敏度?

2.DC-DC电源模块 1)认识图中相关元器件。 2)阅读芯片LM2576的文档,分析其工作原理。 3)在万能板上搭建该电路。 4)输入9V时,调整电位器R2,测量输出电压范围,并记录。 5)测试电压调整率:查阅模拟电路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电压调整率的概念输入电压设为9V,输出空载,调电位器,使输出为5V 增大输入电压,测量输出电压,记录数据 6)测试负载调整率:查阅模拟电路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负载调整率的概念输入电压设为9V,输出空载,调电位器,使输出为5V。然后输出负载接一100W 0~300欧姆的功率电位器(先把阻值调至最大)。 调整功率电位器,减小负载电阻,测量输出电压,记录数据(注意,电阻值不可过小)

7)测试纹波电压:查阅模拟电路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纹波电压的概念输入电压设为9V,输出空载,调电位器,使输出为5V。然后输出负载接一100W 0~300欧姆的功率电位器(先把阻值调至2欧姆)。 用示波器AC/5mV测量输出电压,记录波形最大值,可以调节功率电位器,观察输出波形 8)效率测试:查阅模拟电路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效率的概念 输入电压设为9V,输出空载,调电位器,使输出为5V。然后输出负载接一100W 0~300欧姆的功率电位器(先把阻值调至2欧姆)。测量输如电压和电流。 计算效率。 3.线性电源模块 D2 1)认识图中相关元器件。 2)阅读芯片LM317的文档,分析其工作原理。 3)在万能板上搭建该电路。

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咪头基础知识

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咪头)基础知识 一、咪头的定义:: 咪头是一个声-电转换器件(也可以称为换能器或传感器),是和喇叭正好相反的一个器件(电-声)。是声音设备的两个终端,咪头是输入,喇叭是输岀。 咪头又名麦克风,话筒,传声器,咪胆等。 ECM (Electret Condenser Microphone )驻极体电容式麦克风的简称。 二、咪头的分类: 1、从工作原理上分: 炭精粒式 电磁式 电容式 驻极体电容式(以下介绍以驻极体式为主) 压电晶体式,压电陶瓷式 二氧化硅式等 2、从尺寸大小分,驻极体式又可分为若干种 ①9.7系列产品①8系列产品①6系列产品 ①4.5系列产品①4系列产品①3系列产品 每个系列中又有不同的高度 3、从咪头的方向性,可分为全向(无向),单向,双向(又称为消噪式) 4、从极化方式上分,振膜式,背极式,前极式 从结构上分又可以分为栅极点焊式,栅极压接式,极环连接式等 5、从对外连接方式分 普通焊点式:L型 带PIN脚式:P型 同心圆式:S/A型 三、驻极体传声器的结构 以全向MIC,振膜式极环连接式为例 1、防尘网: 保护咪头,防止灰尘落到振膜上,防止外部物体刺破振膜,还有短时间的防水作用。 2、外壳: 整个咪头的支撑件,其它件封装在外壳之中,是传声器的接地点,还可以起到电磁屏蔽的作用。 3、振膜:是一个声-电转换的主要零件,是一个绷紧的特氟珑塑料薄膜(聚氯乙烯)粘在一个金属薄圆环上, 薄膜与金属环接触的一面镀有一层很薄的金属层,薄膜可以充有电荷,也是组成一个可变电容的一个电极板,而且是可以振动的极板。 杜邦膜:FEP,PTFE,PFA,PET等,FEP是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一种特氟珑薄膜叫聚全氯乙丙烯,在驻极体传声器方面,主要用于电荷的存贮,因为内部有很多的势阱。 PPS膜:是一种不能存贮电荷的薄膜叫聚苯硫醚,在驻极体传声器方面,主要用于背极式和前极式的振动膜片。 4、垫片: 支撑电容两极板之间的距离,留有间隙,为振膜振动提供一个空间,从而改变电容量。 5、背极板: 电容的另一个电极,并且连接到了FET (场效应管)的G (栅)极上。 6、铜环:

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教案..

第2章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 【课题】 2.1 三极管 【教学目的】 1.掌握三极管结构特点、类型和电路符号。 2.了解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电流放大作用。 3.理解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的特点,并会判断三极管所处的工作状态。 4.理解三极管的主要参数的含义。 【教学重点】 1.三极管结构特点、类型和电路符号。 2.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及电流放大作用。 3.三极管的三种工作状态及特点。 【教学难点】 1.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关系和对电流放大作用的理解。 2.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时的条件。 3.三极管的主要参数的含义。 【教学参考学时】 2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搭建一个简单的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通过对放大电路输入信号及输出信号的测试,引导学生认识三极管,并知道三极管能放大信号,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课 2.1.1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 三极管是在一块半导体基片上制作出两个相距很近的PN结构成的。 两个PN结把整块半导体基片分成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基区,两侧部分分别是发射区和集电区,排列方式有NPN和PNP两种, 2.1.2 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 三极管能以基极电流微小的变化量来控制集电极电流较大的变化量,这就是三极管的电

流放大特性。 要使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必须给管子的发射结加正偏电压,集电结加反偏电压。 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基极电流B I 、集电极电流C I 、发射极电流E I )之间的关系为: C B E I I I +=、B C I I = --β、B C I I ??=β 2.1.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三极管外部各极电流与极间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又称伏安特性曲线。 1. 输入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是指当集-射极之间的电压CE V 为定值时,输入回路中的基极电流B I 与加在基-射极间的电压BE V 之间的关系曲线。 三极管的输入特性曲线与二极管的正向伏安特性曲线相似,也存在一段死区。 2. 输出特性曲线 输出特性曲线是指当基极电流B I 为定值时,输出电路中集电极电流C I 与集-射极间的电压CE V 之间的关系曲线。B I 不同,对应的输出特性曲线也不同。 截止区:0=B I 曲线以下的区域。此时,发射结处于反偏或零偏状态,集电结处于反偏状态,三极管没有电流放大作用,相当于一个开关处于断开状态。 饱和区:曲线上升和弯曲部分的区域。此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正偏状态,三极管没有电流放大作用,相当于一个开关处于闭合状态。 放大区:曲线中接近水平部分的区域。此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 2.1.4 三极管的主要参数 1. 性能参数:电流放大系数- -β、β,集电极-基极反向饱和电流CBO I ,集电极-发射极反向饱和电流CEO I 。 2. 极限参数: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CM I 、集电极-发射极反向击穿电压CEO BR V )(、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CM P 。

如何使用驻极体话筒

如何使用驻极体话筒 本文以MF50型指针式万用表为例,介绍在业余条件下使用万用表快速判断驻极体话筒的极性、检测驻极体话筒的好坏及性能的具体方法。 图1驻极体话筒的检测 (a)判断极性与好坏 (b)检测两端式话筒灵敏度 (c)检测三端式话筒灵敏度 判断极性 由于驻极体话筒内部场效应管的漏极D和源极S直接作为话筒的引出电极,所以只要判断

出漏极D和源极S,也就不难确定出驻极体话筒的电极。如图1(a)所示,将万用表拨至“R×100”或“R×1k”电阻挡,黑表笔接任意一极,红表笔接另外一极,读出电阻值数;对调两表笔后,再次读出电阻值数,并比较两次测量结果,阻值较小的一次中,黑表笔所接应为源极S,红表笔所接应为漏极D。进一步判断:如果驻极体话筒的金属外壳与所检测出的源极S电极相连,则被测话筒应为两端式驻极体话筒,其漏极D电极应为“正电源/信号输出脚”,源极S电极为“接地引脚”;如果话筒的金属外壳与漏极D相连,则源极S电极应为t “负电源/信号输出脚”,漏极D电极为“接地引脚”。如果被测话筒的金属外壳与源极S、漏极D电极均不相通,则为三端式驻极体话筒,其漏极D和源极S电极可分别作为“正电源引脚”和“信号输出脚”(或“信号输出脚”和“负电源引脚”),金属外壳则为“接地引脚”。 检测好坏 在上面的测量中,驻极体话筒正常测得的电阻值应该是一大一小。如果正、反向电阻值均为∞,则说明被测话筒内部的场效应管已经开路;如果正、反向电阻值均接近或等于0Ω,则说明被测话筒内部的场效应管已被击穿或发生了短路;如果正、反向电阻值相等,则说明被测话筒内部场效应管栅极G与源极S之间的晶体二极管已经开路。由于驻极体话筒是一次性压封而成,所以内部发生故障时一般不能维修,弃旧换新即可。 检测灵敏度 将万用表拨至“R×100”或“R×1k”电阻挡,按照图1(b)所示,黑表笔(万用表内部接电池正极)接被测两端式驻极体话筒的漏极D,红表笔接接地端(或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接地端),此时万用表指针指示在某一刻度上,再用嘴对着话筒正面的入声孔吹一口气,万用表指针应有较大摆动。指针摆动范围越大,说明被测话筒的灵敏度越高。如果没有反应或反应不明显,则说明被测话筒已经损坏或性能下降。对于三端式驻极体话筒,按照图1(c)所示,黑表笔仍接被测话筒的漏极D,红表笔同时接通源极S和接地端(金属外壳),然后按相同方法吹气检测即可。 以上检测方法是针对机装型驻极体话筒而言,对于带有引线插头的外置型驻极体话筒,可按照图2所示直接在插头上进行测量。但要注意,有的话筒上装有开关,测试时要将此开关拨至“ON”(接通)位置,而不能将开关拨至“OFF”(断开)的位置。否则,将无法进行正常测试。

通过实验,你对负反馈放大电路有什么新的认识-写一些心得体会

通过实验, 你对负反馈放大电路有什么新的认识?写一些心得体会篇一: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 实验二负反馈放大电路 一、实验目的(必须有) 1、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电路开环与闭环特性的测试方法 3、加深理解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和负反馈对放大器各 项性能指标的影响; 4、掌握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器材(必须有) 模拟电子线路实验箱一台 双踪示波器一台万用表一台连线若干其中,模拟电子线路实 验箱用到信号发生器、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元器件模组以及“电压串联 负反馈放大电路”模板。 三、实验内容及电路1、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的测试实验原理 图参考电路如图1-1 所示。图1-1 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1)引入负反馈降低了电压放大系数式中,是反馈系数,,是 放大器不引入级间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即 设,但要考虑反馈络阻抗的影响),其值可由图1-2 所示的交 流等效电路求出。,则有

式中:第一级交流负载电阻第二级交流负载电阻从式 降低了(中可知,引入负反馈后,电压放大倍数)倍,并且比没有负反馈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愈大,放大倍数降低愈多。 图1-2 (2)负反馈可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该式表明: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比开环放大倍数的相对变化量减少了( 1 AF )倍,即 闭环增益的稳定性提高了(1 AF )倍。 (3)负反馈可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引入负反馈后,放大器闭环时的上、下截止频率分别为:可见,引入负反馈后,向高端扩展了倍,从而加宽了通频带。 4)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 负反馈对输入阻抗、输出阻抗的影响比较复杂。不同的反馈形式,对阻抗的影响不一样。一般而言,串联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入阻抗,并联负反馈可以减小输入阻抗;电压负反馈将减小输出阻抗,电流负反馈可以增加输出阻抗。图1-1 电路引入的是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整个放大器电路而言,输入阻抗增加了,输出阻抗降低了。它们的增加和降低程度与反馈深度(1 AF )有关,在反馈环内满足(5)负反馈能减小反馈环内的非线性失真综上所述,在放大器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后,不仅可以提高放大器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还可以扩展放大器的通频带,提高输入电阻和降低输出电阻,减小非线性失真。

驻极体MIC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目录 第一章摘要 (2) 第二章引言 (2) 第三章基本原理 (2) 3.1驻极体话筒原理概述 (2) 3.2前置放大电路的原理概述 (4) 第四章参数设计及运算 (4) 4.1结构设计 (4) 4.2测量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 (4) 4.2.1 放大电路的简化模型 (4) 4.2.2中频段通带增益的估算 (6) 4.2.4 下限截止频率的估算 (7) 4.2.5 具体参数设计 (8) 4.3仿真结果 (9) 第五章误差分析 (10) 5.1理论计算中的误差分析 (11) 5.2运算放大器的非理想误差分析 (11) 第六章结论 (12) 第七章心得体会 (12)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摘要 驻极体前置放大器是基本的低电平音频放大电路,因为可能要处理大动态范围的信号电平、多种类型的驻极体话筒以及各种等级的信号源阻抗,所以它有丰富多样的组成形式。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特定应用场合的电路优化。本课程设计讨论的主要是驻极体话筒的前置放大电路设计。 第二章引言 随着我国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对驻极体传声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一些小型的驻极体传声器虽然可以将场效应管集成于传声器内部,但由于高端产品的售价高昂,低端产品传声器的精度和灵敏度又无法保证,再加上传统的前置放大器体积又过于庞大。因此,设计一种体积尽可能小,成本低廉而性能优良的前置放大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基本原理 3.1 驻极体话筒原理概述 传声器是一种将声信号转变为相应的电信号的电声换能器。驻极体传声器是一种用驻极体材料制造的新型传声器。它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语言拾音、声信号检测等方面。 驻极体传声器内部主要包括声电转换和阻抗变换两部分。声电转换部分包括振膜、极板、空隙三部分。声电转换的关键元件是振动膜,它是一片极

常用集成电路及主要参数

1 附录四、常用集成电路及主要参数 4.1 常用集成电路的引线端子识别及使用注意事项 4.1.1 集成电路引出端的识别 使用集成电路前,必须认真查对和识别集成电路的引线端,确认电源、地、输入、输出及控制端的引线号,以免因错接损坏元器件。 贴片封装(A、B)型,如附图4.1-1所示,识别时,将文字符 号正放,定位销向左,然后,从左下角起,按逆时针方向依次 为1、2、3……。 扁形和双列直插型集成电路:如附图 4.1-2(b)所示,识别 时,将文字符号标记正放,由顶部俯视,其面上有一个缺口或 小圆点,附图4.1-1贴片型,有时两者都有,这是“1”号引线 端的标记,如将该标记置于左边,然后,从左下角起,按逆时 针方向依次为1、2、3……。 一般圆型和集成电路:如附图4.1-2(a)所示,识别时,面向引出端,从定位销顺时针依次为1、2、3……。圆形多用于模拟集成电路。 (a) 园形外型(b)扁平双列直插型 附图4.1-2 集成电路外引线的识别 4.1.2 数字集成电路的使用 数字集成电路按内部组成的元器件的不同又分为:TTL电路和CMOS电路。不论哪一种集成电路,使用时,首先应查阅手册,识别集成电路的外引线端排列图,然后按照功能表使用芯片,尤其是牛规模的集成电路,应注意使能端的使用,时序电路还应注意“同步”和“异步”功能等。 使用集成路时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1、TTL电路 (1)电源 ①只允许工作在5V±10%的范围内。若电源电压超过5.5V或低于4.5V,将使器件损坏或导致器件工作的逻辑功能不正常。 ②为防止动态尖峰电流造成的干扰,常在电源和地之间接人滤波电容。消除高频干扰的滤波电容取0.01~0.1PF,消除低频干扰取10—50/uF ③不要将“电源”和“地”颠倒,例如将741S00插反,缺口或小圆点置于右面,则电源的引线端与“地”引线端恰好颠倒,若不注意,这种情况极易发生,将造成元器件的损坏。 ④TTL电路的工作电流较大,例如中规模集成TTL电路需要几十毫安的工作电流,因此使用干电池长期工作,既不经济,也不可靠。 (2)输出端 ①不允许直接接地或接电源,否则将使器件损坏。 ②图腾柱输出的TTL门电路的输出端不能“线与”使用,OC门的输出端可以

降噪耳机原理

降噪声耳机原理 降噪耳机分为主动式降噪和被动式降噪两种。被动式降噪耳机利用物理特性将外部噪声与耳朵隔绝开,主要通过隔声材料阻挡噪声,对高频率声音非常有效,一般可使噪声降低大约为15-20dB。这种方法原理简单,降噪成本低,但效果略为逊色,且由于使用了高密度的隔声材料,耳机较重佩戴不舒服。 我们可以看见的大多数便携式隔音耳机产品都是这种被动式降噪方式,入耳式耳塞和封闭式耳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隔离噪音,但却没有办法来中和噪声达到安静的聆听效果。被动降噪的优势是降噪空间大,对于高频信号的隔绝效果好,比如公路旁边的隔音板。但是,对于小空间的低频噪声来说,像空调工作噪声、飞机发动机噪声等噪音则效果大打折扣。 主动降噪概念是BOSE公司创始人Amar G. Bose博士在一次飞行旅途中由于受不了飞机噪音而提出的。1989年,BOSE主动降噪耳机推出,但主要用于商业以及军用战场上,真正量产到民用还是在2000年。之所以要采用主动降噪耳机,一方面是因为某些噪音是无法通过物理方式隔绝的,另一方面,很多情况下,噪音来自于多方面,我们无法通过传统方法来进行降噪。 其实主动降噪的理论十分简单,“声波”是我们中学物理课程中都会学到的理论。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的振动来实现,波与波之间如果呈反相则会在理论条件下实现抵消。这就好比平静的湖中两组不同方向的波浪相互抵消一个道理。 主动降噪的原理在于首先要收集噪音的波型特点,然后通过内置的处理芯片运算出反相的波,再通过高还原度扬声器相抵消。所以主动降噪系统必备的设备有拾音器、处理芯片、扬声器,每一个部分都要保

证高质量才能达到最终的效果,故成本上就要比传统非降噪设备高。 主动降噪耳机除使用隔声材料,耳机内部还设有音频处理电路,可对部分低频信号进行消减,因此降噪效果比被动式耳机要好。所有的声音都由一定的频谱组成,如果可以找到一种声音,其频谱与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只是相位刚好相反,相差180°,就可以将这噪声完全抵消掉,如图所示。 抗噪信号仅仅是通过对原始噪声信号的反相处理得到的,目的就是当它们相遇时可以互相抵消。这种方法基于叠加原理,当波形相同、相位相差180。的两个信号相互叠加时,就会产生干涉相消现象。如果噪声抑制信号和原信号不完全相同或者相位不是精确的相差180°,则只会减弱噪声,并不能达到完全抵消的效果。 外置传感器的开环路主动降噪耳机系统 4、闭环路系统、自适应降噪系统 主动降噪系统通过一只传声器采集噪声并产生抗噪信号。在一个开环路系统中,如图所示,传声器放置于耳罩的外部,其拾取的声音信号经反相放大器输出得到抗噪信号,而后与所需的音频信号混合,最终在耳机换能器中重放嘲。抗噪信号能够衰减外界噪声,使原始声音更便于理解。通常,开环主动降噪系统可以实现噪声衰减10-15dB,这在为专业人士及普通消费者设计的不同种类的降噪耳机中可以普遍发现。可是,这种设计对于那些想要独自调整抗噪信号大小以满足最佳听音效果的人们来说并不适用。 开环路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简单,但与其他类型的降噪耳机比,可能并不是最令人满意的。由于传声器放置于耳罩外,实际采集到的噪声和耳罩内听到的噪声并不完全一样。事实上,经过耳罩再加上其内部的反射作用,声音已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抗噪信号可以在耳机内生成。

麦克风基本知识汇总

实际人声频率 男: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64~523Hz 男中音123~493Hz,男高音164~698Hz 女: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160~1200Hz 女低音123~493Hz,女高音220~1.1KHz 录音时各频率效果: 男歌声 150Hz~600Hz影响歌声力度,提升此频段可以使歌声共鸣感强,增强力度。 女歌声 1.6~3.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提升此段频率可以使音色鲜明通透。 语音 800Hz是“危险”频率,过于提升会使音色发“硬”、发“楞” 沙哑声提升64Hz~261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喉音重衰减600Hz~800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鼻音重衰减60Hz~260Hz,提升1~2.4KHz可以改善音色。 齿音重 6KHz过高会产生严重齿音。 咳音重 4KHz过高会产生咳音严重现象(电台频率偏离时的音色) 二、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 频率响应又称带宽(frequency range),是指麦克风感应声波频率的范围,并将声波能量忠实的转换为电子讯号的能力。麦克风接受到不同频率声音时,输出信号会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发生放大或衰减。一般以频率响应曲线图标之。 三、灵敏度( Sensitivity) 灵敏度代表麦克风将声音能量转换成电压后所产生的输出讯号强度,是在麦克风单位声压激励下输出电压与输入声压的比值。当输入信号固定时(1kHz),输出讯号越强,代表麦克风灵敏度越高。 测试麦克风的灵敏度是将1kHz的讯号在94dB的音压电平位准( SPL)下量测开路的麦克风,取得的毫伏特( millivolt )值,单位为mV / Pa。 四、等效噪音电平( Equivalent noise level) 等效噪音电平又称内部噪声( self noise)。麦克风的内部噪声在无声音讯号输入状态时可来自若干个方面: 1.供给麦克风电源的电压波动(偏置电压)引起的电子噪音

驻极体话筒资料

本文以MF50型指针式万用表为例,介绍在业余条件下使用万用表快速判断驻极体话筒的极性、检测驻极体话筒的好坏及性能的具体方法。 驻极体话筒的检测图1 (a)判断极性与好坏 (b)检测两端式话筒灵敏度

(c)检测三端式话筒灵敏度 判断极性 由于驻极体话筒内部场效应管的漏极D和源极S直接作为话筒的引出电极,所以只要判断出漏极D和源极S,也就不难确定出驻极体话筒的电极。如图1(a)所示,将万用表拨至“R×100”或“R×1k”电阻挡,黑表笔接任意一极,红表笔接另外一极,读出电阻值数;对调两表笔后,再次读出电阻值数,并比较两次测量结果,阻值较小的一次中,黑表笔所接应为源极S,红表笔所接应为漏极D。进一步判断:如果驻极体话筒的金属外壳与所检测出的源极S电极相连,则被测话筒应为两端式驻极体话筒,其漏极D电极应为“正电源/信号输出脚”,源极S电极为“接地引脚”;如果话筒的金属外壳与漏极D 相连,则源极S电极应为“负电源/信号输出脚”,漏极D电极为“接地引脚”。如果被测话筒的金属外壳与源极S、漏极D电极均不相通,则为三端式驻极体话筒,其漏极D 和源极S电极可分别作为“正电源引脚”和“信号输出脚”(或“信号输出脚”和“负电源引脚”),金属外壳则为“接地引脚”。 检测好坏 在上面的测量中,驻极体话筒正常测得的电阻值应该是一大一小。如果正、反向电阻值均为∞,则说明被测话筒内部的场效应管已经开路;如果正、反向电阻值均接近或等于0?,则说明被测话筒内部的场效应管已被击穿或发生了短路;如果正、反向电阻值相等,则说明被测话筒内部场效应管栅极G与源极S之间的晶体二极管已经开路。由于驻极体话筒是一次性压封而成,所以内部发生故障时一般不能维修,弃旧换新即可。 检测灵敏度 将万用表拨至“R×100”或“R×1k”电阻挡,按照图1(b)所示,黑表笔(万用表内部接电池正极)接被测两端式驻极体话筒的漏极D,红表笔接接地端(或红表笔接源极S,黑表笔接接地端),此时万用表指针指示在某一刻度上,再用嘴对着话筒正面的入声孔吹一口气,万用表指针应有较大摆动。指针摆动范围越大,说明被测话筒的灵敏度越高。如果没有反应或反应不明显,则说明被测话筒已经损坏或性能下降。对于三端式驻极体话筒,按照图1(c)所示,黑表笔仍接被测话筒的漏极D,红表笔同时接通源极S和接地端(金属外壳),然后按相同方法吹气检测即可。 以上检测方法是针对机装型驻极体话筒而言,对于带有引线插头的外置型驻极体话筒,可按照图2所示直接在插头上进行测量。但要注意,有的话筒上装有开关,测试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