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极体话筒原理知识
- 格式:doc
- 大小:275.50 KB
- 文档页数:6
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驻极体话筒是一种常见的音频设备,它通过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并将其传递到放大器或录音设备中。
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简单而有效,它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使其成为录音和放音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
当声音波传播到驻极体话筒的振膜上时,振膜会随着声音的变化而震动。
振膜附近放置着一个磁体,通常是一个永久磁铁或电磁铁。
当振膜震动时,磁体中的磁场也会随之变化。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场的变化通过一个线圈时,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驻极体话筒中的线圈通常被称为蜂鸣器,它是由细导线绕成的。
当振膜震动时,磁场的变化会引起蜂鸣器中的感应电流。
这个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振膜的运动。
感应电流通过线圈后,会在话筒的输出端产生一个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可以被放大器放大,然后通过扬声器播放出来,也可以被录音设备记录下来。
这样,驻极体话筒就能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并进行放音或录音。
驻极体话筒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声音的捕捉效果。
为了实现这一点,话筒通常采用了一些特殊的结构和材料。
例如,振膜通常是由轻薄但坚固的材料制成,以便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声音的波动。
同时,磁体的设计也需要经过精确的计算和调整,以确保磁场的强度和均匀性。
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虽然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音乐录制、广播、电视制作和电话通信等。
无论是在专业录音棚还是在家庭录音中,驻极体话筒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驻极体话筒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声音转化为电信号的音频设备。
它通过振膜的震动和磁体的变化来产生感应电流,并将其转化为可听的声音或可记录的电信号。
驻极体话筒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使其成为音频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在专业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驻极体话筒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驻极体话筒是一种常见的电声转换器,它通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声音的录制和放大。
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声音对声波的敏感性以及电磁感应的原理。
驻极体话筒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由金属薄膜组成的振动膜片,膜片上覆盖着一层绝缘材料。
当有声波通过话筒时,声波会使得膜片产生微小的振动。
这种振动会导致膜片上的电荷分布发生变化,进而改变电容。
这样,声波的振动就被转化为电信号。
在驻极体话筒内部,有一对金属板,它们分别位于振动膜片的前后。
这对金属板中的一面是驻极板,它与振动膜片的绝缘层相连,起到了固定振动膜片的作用。
另一面是极板,它与振动膜片的金属层相连,起到了电荷收集和电信号输出的作用。
当振动膜片发生振动时,驻极板上的电荷分布也会改变。
这种电荷变化会影响驻极板与极板之间的电场分布,从而改变了电容。
电容的变化会导致电荷在电路中的流动,产生微弱的电流。
这个电流就是根据声音信号而产生的电信号,可以被放大器放大,进而用于录音或放音。
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概括:1. 声音信号进入驻极体话筒,使得振动膜片发生微小振动。
2. 振动膜片的振动导致驻极板上的电荷分布发生变化。
3. 电荷分布的变化影响了电场分布,导致电容发生变化。
4. 电容的变化引起了电流的流动,产生了与声音信号相对应的电信号。
5. 电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可以被用于录制或放音。
驻极体话筒具有灵敏度高、频率响应范围宽等优点,因此在音乐录制、广播电视、舞台演出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它可以准确地捕捉到声音的细微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让人们能够听到真实而清晰的声音。
驻极体话筒通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了声音的录制和放大。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声音对声波的敏感性以及电磁感应的原理。
驻极体话筒的工作过程可以概括为声音信号进入话筒,使得振动膜片发生振动,进而改变电容,产生电信号。
这种电信号可以被放大器放大,用于录音或放音。
驻极体话筒的应用广泛,可以捕捉到真实而清晰的声音,为人们的音乐和娱乐生活增添了乐趣。
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驻极体话筒是一种常见的麦克风类型,它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
它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声音震动引起电磁感应,进而产生电信号。
下面将详细介绍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驻极体话筒由震动系统和电磁感应系统两部分组成。
震动系统包括膜片、振动线圈和磁体,而电磁感应系统则包括磁体和感应线圈。
当声音波传播到驻极体话筒时,声音的震动会使得膜片产生相应的震动。
膜片与振动线圈连接在一起,振动线圈则位于磁体的磁场中。
当膜片振动时,振动线圈也会随之振动。
这样,膜片和振动线圈的振动就会相互作用,进而改变磁体的磁场强度。
磁体和感应线圈也相互作用。
由于磁体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感应线圈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个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与膜片和振动线圈的振动有关。
感应线圈将这个感应电流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这样,驻极体话筒就实现了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的功能。
电信号可以通过连接到话筒的电缆传输到其他设备中进行处理,比如放大、录制或实时传输。
驻极体话筒的工作过程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描述:1. 声音波传播到话筒时,声音的震动使得膜片产生相应的振动。
2. 膜片与振动线圈连接在一起,振动线圈位于磁体的磁场中。
3. 膜片和振动线圈的振动相互作用,改变磁体的磁场强度。
4. 磁体和感应线圈相互作用,感应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
5. 感应线圈将感应电流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6. 电信号可以传输到其他设备中进行处理或记录。
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声音的振动引起磁体的磁场强度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这个原理不仅适用于驻极体话筒,也广泛应用于其他类型的麦克风。
这些麦克风通过不同的结构和技术来实现声音到电信号的转换,但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声音的振动引起电磁感应。
总结一下,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声音的振动引起磁体的磁场强度变化,从而产生感应电流。
这个原理使得驻极体话筒可以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并实现音频的录制、放大和传输等功能。
驻极体话筒在音频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人们进行音频处理和传输的重要工具。
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驻极体话筒是一种常见的电声转换器,它通过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使得我们可以将声音传输和记录下来。
驻极体话筒基于一种简单而精妙的原理工作,这个原理就是电声转换。
电声转换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霍尔效应,也叫磁电效应。
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一个导体时,如果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施加在这个导体上,就会在导体两侧产生一种电势差。
这个电势差和磁场的强度、导体材料的特性以及电流的大小有关。
在驻极体话筒中,霍尔效应被应用于电声转换的过程中。
驻极体话筒由一个细长的金属导线组成,导线两端分别连接着一个电极。
当声音波动到达驻极体话筒时,导线也会随之振动。
这种振动会导致磁场的变化,从而引起霍尔效应。
具体来说,当声音波动引起导线振动时,振动会改变导线上的电荷分布,进而改变导线周围的电磁场。
这个电磁场会影响到驻极体话筒内部的霍尔元件。
霍尔元件是一种磁敏元件,它可以感知到外部磁场的变化,并输出相应的电压信号。
当导线振动引起电磁场的变化时,霍尔元件会检测到这个变化,并将其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
这个电压信号就是驻极体话筒接收到的声音信号。
经过放大和处理后,这个信号可以被扩音器、录音机等设备转化为听得见的声音。
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总结:1. 声波到达驻极体话筒,引起导线的振动。
2. 导线振动改变了导线周围的电磁场。
3. 电磁场的变化被霍尔元件检测到。
4. 霍尔元件将电磁场的变化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
5. 电压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被扩音器等设备转化为声音。
总的来说,驻极体话筒利用霍尔效应实现了声音到电信号的转换。
它的工作原理简单而精妙,使得我们可以方便地传输和记录声音。
驻极体话筒在广播、录音、对讲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驻极体话筒原理驻极体话筒是一种常见的电声设备,它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将声音转换成电信号。
在现代通讯和音频录制中,驻极体话筒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在各种应用中的作用。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驻极体话筒的结构。
驻极体话筒通常由一个薄膜、一个磁圈和一个线圈组成。
当声音波通过薄膜时,它会使得薄膜产生微小的振动。
这些振动会导致线圈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这种结构简单而有效,使得驻极体话筒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声音采集设备。
其次,让我们来探讨一下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
驻极体话筒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来实现声音到电信号的转换。
当声音波作用在薄膜上时,薄膜会随之振动。
这种振动会使得线圈在磁场中产生感应电流。
这个感应电流的大小和频率与声音波的振动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可以准确地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通过驻极体话筒来捕捉声音,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从而实现声音的录制和传输。
驻极体话筒在各种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通讯领域,驻极体话筒被用于手机、电话、对讲机等设备中,用来接收和发送声音信号。
在音频录制领域,驻极体话筒则被用于麦克风、录音设备等设备中,用来捕捉声音。
此外,在一些专业领域,如会议记录、音乐制作等,驻极体话筒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总结一下,驻极体话筒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声音到电信号转换的设备。
它的结构简单而有效,工作原理清晰可靠。
在各种通讯和音频录制设备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驻极体话筒,我们可以实现声音的捕捉、传输和录制,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驻极体话筒的原理和应用。
驻极体mic等效电路驻极体mic等效电路是一个常见的电路模型,用于描述驻极体麦克风的特性。
这个模型是由几个基本元素组成的,包括电容、电阻和电感等。
本文将分步骤地介绍这个模型的基本原理和构成要素。
1. 驻极体麦克风的特性驻极体麦克风是一种常见的电容麦克风,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一对驻极体的相互作用。
当声波通过驻极体的金属板时,电容的电荷会随之变化,从而产生一个微弱的电流。
这个电流可以被放大和处理,并最终被转化为声音信号。
2. 驻极体mic等效电路的原理驻极体mic等效电路是一个电路模型,用于描述麦克风的特性。
它是由几个基本元素组成的,包括电容、电阻和电感等。
这些元素与麦克风的真实结构有类似之处,因此可以用于预测麦克风的响应和特性。
3. 驻极体mic等效电路的构成要素驻极体mic等效电路包括五个基本元素,分别为驻极体电容、输入电容、输入电感、输出电阻和输出电容。
其中,驻极体电容是代表麦克风的电容部分,输入电容和输入电感则是代表前置放大器的输入电路,而输出电容和输出电阻则是代表放大器的输出电路。
4. 驻极体mic等效电路的电路图驻极体mic等效电路可以用一个电路图来表示,其中各元素的符号及其相互连接方式为:驻极体电容——C1输入电容——C2输入电感——L1输出电阻——R1输出电容——C3这个电路图代表了麦克风和前置放大器之间的电路连接方式,可以用于预测麦克风和放大器的响应和特性。
总之,驻极体mic等效电路是一个重要的电路模型,用于描述驻极体麦克风的特性。
它的构成要素包括驻极体电容、输入电容、输入电感、输出电阻和输出电容等,通过这些元素的相互连接方式,可以用一个电路图来表示麦克风和前置放大器之间的电路连接。
通过这个电路模型,可以预测麦克风和放大器的响应和特性,帮助设计出更好的声音传感器和放大器电路。
驻极体话筒原理简介
驻极体话筒(又称电容式微音器)是由驻极体和场效应管组成的一种具有自偏压的电声换能器,它具有频带宽(20~100Hz)、音质好、噪声低、耗电少、灵敏度高等特点,而且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廉,现在盒式录音机的录音用内接,外接话筒几乎都采用驻极体话筒。
驻极体话筒的内部结构如图3-6-2所示,其中两个由驻极体材料构成的极板组成了一个电容器,一个极板的作用是承受声压信号,作为振膜。
当振膜振动时,两极板间因距离变化而使电容量发生变化,即产生出与声信号对应的交变信号。
由于此电容量很小,在声频段,其阻抗高达几兆欧。
为了降低其输出阻抗,在驻极体的另一极板上通过弹簧连接了一个场效应管,以此来匹配阻抗,放大信号。
图3-6-2 驻极体话筒结构
场效应管阻抗变换电路通常有两种形式,即源极输出式——两端话筒和漏极输出式——三端活筒,如图3-6-3所示。
(a)源极输出式(b)漏极输出式
图3-6-3 两种阻抗变换电路
为了保证驻极体活筒的质量,通常将场效应管连同相应的电阻等一起装在话筒的外壳内,整个话筒只有三个输出接点(电源端、输出端和接地端)或两个输出接点(输出端和接地端),对应不同的需要,在使用时又可有几种电源接线方式(见图3-6-4)。
话筒的工作电压范围一般为1.5~12V。
图3-6-4 几种电源接线图。
驻极体话筒测量方法驻极体话筒测量方法导言:驻极体话筒测量方法是音频工程领域中一种常用的测量手段。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评估话筒的性能,了解其频率响应、指向性特性以及其他关键参数。
本文将就驻极体话筒测量方法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话题。
1. 驻极体话筒的基本原理1.1 驻极体话筒的结构驻极体话筒是一种常见的话筒类型,其结构由一个薄膜和一个电容板组成。
当声波进入话筒时,薄膜会随着声波的压力变化而产生振动,从而改变电容板之间的电容值。
这个变化的电容值被转换为电压信号,最终被放大和记录。
1.2 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驻极体话筒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容的变化。
当声波到达话筒时,薄膜振动会导致电容板之间的电容值发生变化。
这一变化的电容值可以通过信号转换电路转换为电压信号。
由于驻极体话筒是一种压电传感器,其输出的电压信号与声波的压力变化成正比。
2. 驻极体话筒测量方法2.1 频率响应测量频率响应是评估话筒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驻极体话筒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能力,我们可以了解它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工作效果。
频率响应测量可以通过将话筒连接到信号发生器和频谱分析仪来进行。
选择适当的频率范围,并逐步改变信号频率,测量并记录话筒输出的电压信号。
将这些数据绘制成频率响应曲线,以便更直观地了解驻极体话筒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
2.2 指向性特性测量驻极体话筒的指向性特性描述了话筒对声源位置的敏感度。
通过测量话筒在不同角度和声源位置下的响应能力,我们可以了解其指向性特性。
指向性特性测量可以通过将驻极体话筒放置在旋转平台上,并围绕话筒以不同角度旋转声源来进行。
测量过程中,记录话筒输出的电压信号,并绘制成指向性图案,以便更直观地了解驻极体话筒在不同角度和声源位置下的接收特性。
3. 个人观点与理解驻极体话筒测量方法对音频工程领域至关重要。
通过测量驻极体话筒的频率响应和指向性特性,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话筒来满足特定的录音需求。
驻极体话筒
1、概述
驻极体话筒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电声性能好、价格低的特点,广泛用于盒式录音机、无线话筒及声控等电路中。
属于最常用的电容话筒。
由于输入和输出阻抗很高,所以要在这种话筒外壳内设置一个场效应管作为阻抗转换器,为此驻极体电容式话筒在工作时需要直流工作电压。
2、构造与原理
驻极体话筒由声电转换和阻抗变换两部分组成。
声电转换的关键元件是驻极体振动膜。
它是一片极薄的塑料膜片,在其中一面蒸发上一层纯金薄膜。
然后再经过高压电场驻极后,两面分别驻有异性电荷。
膜片的蒸金面向外,与金属外壳相连通。
膜片的另一面与金属极板之间用薄的绝缘衬圈隔离开。
这样,蒸金膜与金属极板之间就形成一个电容。
当驻极体膜片遇到声波振动时,引起电容两端的电场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随声波变化而变化的交变电压。
驻极体膜片与金属极板之间的电容量比较小,一般为几十pF。
因而它的输出阻抗值很高(Xc=1/2~tfc),约几十兆欧以上。
这样高的阻抗是不能直接与音频放大器相匹配的。
所以在话筒内接入一只结型场效应晶体三极管来进行阻抗变换。
场效应管的特点是输入阻抗极高、噪声系数低。
普通场效应管有源极(S)、栅极(G)和漏极(D)三个极。
这里使用的是在内部源极和栅极间再复合一只二极管的专用场效应管。
接二极管的目的是在场效应管受强信号冲击时起保护作用。
场效应管的栅极接金属极板。
这样,驻极体话筒的输出线便有三根。
即源极S,一般用蓝色塑线,漏极D,一般用红色塑料线和连接金属外壳的编织屏蔽线。
3、驻极体话筒与电路的接法有两种:
源极输出与漏极输出。
源极输出类似晶体三极管的射极输出。
需用三根引出线。
漏极D接电源正极。
源极S与地之间接一电阻Rs来提供源极电压,信号由源极经电容C输出。
编织线接地起屏蔽作用。
源极输出的输出阻抗小于2k,电路比较稳定,动态范围大。
但输出信号比漏极输出小。
漏极输出类似晶体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入。
只需两根引出线。
漏极D与电源正极间接一漏极电阻RD,信
号由漏极D经电容C输出。
源极S与编织线一起接地。
漏极输出有电压增益,因而话筒灵敏度比源极输出时要高,但电路动态范围略小。
Rs和RD的大小要根据电源电压大小来决定。
一般可在2.2~5.1k间选用。
例如电源电压为6V时,Rs为4.7k,RD为2。
2k。
图3输出电路中,若电源为正极接地时,只须将D、S对换一下,仍可成为源、漏极输出。
一声控电路前置放大级中驻极体话筒的源极输出和漏极输出的两种不同的接法,最后要说明一点,不管是源极输出或漏极输出,驻极体话筒必须提供直流电压才能工作,因为它内部装有场效应管。
4、驻极体话筒极性的判别
关于驻极体电容式话筒的检测方法是:首先检查引脚有无断线情况,然后检测驻极体电容式话筒。
驻极体话筒体积小,结构简单,电声性能好,价格低廉,应用非常广泛。
驻极体话筒的内部结构如图所示。
由声电转换系统和场效应管两部分组成。
它的电路的接法有两种:源极输出和漏极输出。
源极输出有三根引出线,漏极D接电源正极,源极S经电阻接地,再经一电容作信号输出;漏极输出有两根引出线,漏极D经一电阻接至电源正极,再经一电容作信号输出,源极S 直接接地。
所以,在使用驻极体话筒之前首先要对其进行极性的判别。
在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源极之间接有一只二极管,因而可利用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特性来判别驻极体话筒的漏极D和源极S。
将万用表拨至R×1kΩ档,黑表笔接任一极,红表笔接另一极。
再对调两表笔,比较两次测量结果,阻值较小时,黑表笔接的是源极,红表笔接的是漏极。
驻极体话筒灵敏度检测
在收录机、电话机等电器中广泛应用的驻极体话筒,其灵敏度直接影响送话和录放效果。
这类话筒灵敏度的高低可用万用表进行简单测试。
将万用表拨至R×100档,两表笔分别接话筒两电极(注意不能错接到话筒的接地极),待万用表显示一定读数后,用嘴对准话筒轻轻吹气(吹气速度慢而均匀),边吹气边观察表针的摆动幅度。
吹气瞬间表针摆动幅度越大,话筒灵敏度就越高,送话、录音效果就越好。
若摆动幅度不大(微动)或根本不摆动,说明此话筒性能差,不宜应用。
对于三根引脚驻极体电容式话筒检测方法同上,只是黑表棒接输出引脚2脚,红表棒接引脚3脚。
5、驻极体话筒原理(图)
驻极体话筒体积小,结构简单,电声性能好,价格低廉,应用非常广泛。
原理图(图1)结构图(图2)
高分子极化膜上生产时就注入了一定的永久电荷(Q),由于没有放电回路,这个电荷量是不变的,在声波的作用下,极化膜随着声音震动,因此和背极的距离也跟着变化,也就是锁极化膜和背极间的电容是随声波变化。
我们知道电容上电荷的公式是Q=C×V,反之V=Q/C也是成立的。
驻极体总的电荷量是不变,当极板在声波压力下后退时,电容量减小,电容两极间的电压就会成反比的升高,反之电容量增加时电容两极间的电压就会成反比的降低。
最
后再通过阻抗非常高的场效应将电容两端的电压取出来,同时进行放大,我们就可以得到和声音对应的电压了。
由于场效应管时有源器件,需要一定的偏置和电流才可以工作在放大状态,因此,驻极体话筒都要加一个直流偏置才能工作。
6、驻极体话筒选配
驻极体话筒价格很低,损坏后做更换处理,关于驻极体话筒选配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两根和三根引脚的驻极体话筒之间不能直接替代,一般情况下也不做改动电路的代替。
(2)、这种话筒没有型号之分,相同引脚数的话筒可以代替,只是存在性能上的差别。
驻极体话筒的四种连接方式
动圈式麦克风与电容式麦克风音头的简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