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335.04 KB
- 文档页数:4
猪瘟病毒E2蛋白研究进展江馗语【摘要】Classical swine fever(CSF)is a highly contagious, acute, hyperthermic, multi-systemic hemorrhagic viral disease of pigs, which caused by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a member of the genus Pestivirus of the Flaviviridae. CSF is preva-lent in all continents except North America and Oceania,it is distributed worldwide, and it has relapsed in some European countries(Netherlands, Belgium, Britain, Germa-ny, Italy, Spain, etc.)which had eliminated CSF. Although we have used HCLV vaccine for inoculation for a long time,but CSF still exists in our country and happens from frequency of pandemic into erratic regional dissemination. Latent and persistent in-fection has increased. Therefore, we need clear swine fever virus genome structure and the most research value immunological antigen protein structure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nd effective vaccines and diagnostic reagents. In this paper,we hav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genomic structure of CSFV,structure, function, epitopes,expression and applications of E2 protein.%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最新研究进展2021年第5期猪圆环病毒灭活疫苗最新研究进展李少丽,胡晓凤,王家福,康斌,李建林,尹忠良*(杭州佑本动物疫苗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8)摘要:文章主要对当前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流行现状、猪圆环疫苗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当前PCV2仍是导致猪群发生圆环相关疾病的主要病原,PCV2d成为优势基因亚型,疫苗免疫可显著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降低保育猪和育肥猪的病死率,提高日增重,且当前商品疫苗对流行毒株仍可起到较好的免疫保护。
关键词:PCV2;猪圆环病;PCV2灭活疫苗中图分类号:S85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692(2021)05-0093-04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of inactivated porcine circovirus vaccineLi Shaoli,Hu Xiaofeng,Wang Jiafu,Kang Bin,Li Jianlin,Yin Zhongliang*(Hangzhou Youben Animal Vaccine Co.,LTD,Zhejiang Hangzhou310018)Abstract: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urrent epidemic situation of PCV2,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orcine circovaccine.It was pointed out that PCV2was still the main pathogen leading to circle-related diseases in pig population,and PCV2d became the dominant gene subtype.Vaccine immuniza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of sows and reduce the case fatality rate of nursing and finishing pigs,and increase daily weight gain.The current commercial vaccine could still play a better immune protection against the epidemic strain.Key words:PCV2;Porcine circovirus disease;PCV2inactivated vaccine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orcine circovirus associated disease,PCVD)是由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病,家猪和野猪是其自然宿主。
猪瘟疫苗(传代细胞源)生产工艺研究礼颖;王春雪【摘要】猪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由猪瘟病毒引起,因其流行广、发病率及死亡率高,猪瘟的防控工作也变得越来越艰巨.接种疫苗是控制猪瘟的主要途径,试验通过对猪瘟传代细胞源的工艺优化研究,以获得较好的生产工艺技术参数,从而确保提高产品效价和稳定性.【期刊名称】《饲料博览》【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ST细胞;消化;接毒,效价【作者】礼颖;王春雪【作者单位】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69;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哈尔滨15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28;S852.65+1猪瘟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流行广,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要疫病之一[1-4]。
随着我国猪瘟的流行越来越复杂,猪瘟的防控工作也变得越来越艰巨。
接种疫苗是控制猪瘟的主要途径[5-12]。
猪瘟活疫苗的生产中越来越多的采用传代细胞源生产工艺方法,此方法简化生产过程,减少了动物源的原材料的使用,但在培养过程中效价的稳定性与高低成为工艺研究重点,本文主要采用一些试验方法,使抗原效价有所提高,并确定其关键工艺参数。
1.1 细胞及毒株使用细胞为ST细胞,保存液氮罐中,生产用为10代以内;种毒为猪瘟兔化弱毒株(脾毒),保存温度-80℃冰柜,生产用毒种(3代)。
1.2 主要试剂及试验动物5倍MEM溶液、7.5%碳酸氢钠溶液、犊牛血清、青链霉素溶液、EDTA-胰酶分散液;检测用培养基普通琼脂、普通肉汤、40%葡萄糖溶液、酪胨琼脂斜面(G.A)、硫乙醇酸盐酪胨汤(T.G)葡萄糖蛋白胨(G.P);试验过程中所使用动物为大耳白家兔。
2.1 细胞制备ST细胞消化5~10 min后培养48 h的形态观察见图1,细胞消化45~50 min 后培养48 h的形态观察见图2,细胞消化65~70 min后培养48 h的形态观察见图3,ST细胞传代过程中细胞生长情况记录见表1。
DNA疫苗在动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摘要:本文从DNA疫苗的研究历史,构建,优缺点,临床应用与安全性以及前景展望综述了DNA疫苗在动物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DNA疫苗,应用研究进展DNA疫苗也称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直接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在宿主细胞中表达外源抗原基因,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DNA疫苗是继传统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之后的第三代新型疫苗。
这种疫苗不但具有灭活疫苗的优点,而且尚未发现有逆转录的危险,因此在实践应用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誉为疫苗研究的第三次革命。
就其研究进展而言,该疫苗具有很好的前景,如疟疾、乙型肝炎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疫苗等已进入了临床试验。
一.DNA疫苗的发展过程1.1DNA疫苗的面世Wloff 等( 1990) 在研究体内基因转染,给小鼠的肌细胞注射未加任何化学试剂的裸露质粒DNA时,意外发现肌细胞吸收了质粒DNA, 并高水平表达了外源基因( Wloff 等, 1992) 。
Tang 等( 1992) 将表达人生长激素的基因质粒DNA 导入小鼠表皮细胞, 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到了特异的抗生长激素抗体, 并且在给予加强剂量的质粒后可使免疫反应增强。
1992 年, UImer 等将含流感病毒核心蛋白( NP) 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注射小鼠股四头肌, 发现的确刺激产生了特异性的CTL, 能保护小鼠抵抗不同流感病毒株感染。
此后, 在其他许多动物中都陆续观察到了外源基因的表达并被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从而激发了免疫应答, 说明直接给动物接种编码抗原的基因可使动物获得对该抗原的免疫力。
从此宣告了基因疫苗的诞生, 为疫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 被誉为开创了疫苗学的新纪元.1.2DNA疫苗的优点 A .DNA疫苗接种后,保护性抗原基因在宿主细胞内表达抗原蛋白后,其加工处理过程与病原的自然感染过程相似,两者的抗原递呈过程亦相同,因而诱导接种动物既产生细胞免疫又产生体液免疫。
猪瘟疫苗的豚鼠变态反应试验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猪瘟疫苗的豚鼠变态反应试验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猪瘟是一种严重的猪病,可以导致大量猪只死亡,给养殖业造成极大损失。
目前,预防猪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使用猪瘟疫苗,但是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动物实验是研究疾病病理生理变化以及药物的毒理作用等方面的常用手段。
豚鼠是一种理想的试验动物,与猪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代表性,且体型小,繁殖能力强,容易饲养和管理。
在研究疫苗安全性方面,豚鼠也是一种常用的试验动物。
本研究旨在通过豚鼠变态反应试验研究猪瘟疫苗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为疫苗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1.研究猪瘟疫苗的豚鼠变态反应情况,观察疫苗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炎性反应等副作用。
2.对豚鼠进行生物学指标检测,包括体温、体重、血液学指标等,评估疫苗对豚鼠整体健康的影响。
3.对疫苗的成分和质量进行检测,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预期目标:1.建立猪瘟疫苗的豚鼠变态反应试验方法。
2.评价猪瘟疫苗的安全性,分析疫苗可能存在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风险。
3.为疫苗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动物实验:选用健康、体重一致的豚鼠,将其随机分为疫苗组和对照组。
疫苗组注射猪瘟疫苗,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
观察两组豚鼠在注射后的变态反应和生物学指标上的差异,如体温、体重、白细胞计数等。
2.实验设计:随机单盲对照设计,根据豚鼠的性别和体重将其随机分配到两组,注射猪瘟疫苗和生理盐水,观察结果并统计分析。
3.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疫苗的安全性。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文献综述:预计2周时间,对猪瘟疫苗和豚鼠实验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对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分析。
2.实验设计和制定:预计2周时间,综合文献和实验要求,制定豚鼠变态反应试验的具体实验设计和计划。
3.实验操作和数据采集:预计4周时间,进行疫苗注射和豚鼠指标检测等实验操作,采集数据。
猪圆环病毒基因结构及疫苗研究进展作者:杨大洪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7年第03期摘要猪圆环病毒在各养猪国家广泛流行,发病猪死亡率10%~30%不等,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由PCV-2引起的疫病呈上升趋势,给全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给各国科研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任务。
本文针对对猪圆环病毒及其疫苗进行了论述,以期对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治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研究进展猪圆环病毒病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经济影响性疾病,也是我国养猪业的三大疾病之一,与猪瘟和猪蓝耳病并称我国养猪业的三座大山[1]。
目前研究中已分离获得2个不同血清型的猪圆环病毒(PCV),并命名为猪圆环病毒1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
研究表明,PCV-1对猪无致病性,而PCV-2不仅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病原,而且能够引起多种猪病。
1 猪圆环病毒的基因结构猪圆环病毒粒子为正二十面体对称结构,大小为17-20 nm,无囊膜,PCV2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在0℃可存活数天,56℃15min不能将其灭活。
PCV1与PCV2基本上没有交叉反应[2],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
根据猪圆环病毒的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的差异, PCV 被划分为无致病性PCV-1和致病性PCV-2两个基因型。
PCV基因组为单股环状DNA , PCV-1 基因组全长为1759bp , PCV-2 基因组全长为1767bp和1768bp ,两者的同源性为68 %~76 %。
PCV-2 基因组共编码11个开放阅读框(ORFs), ORF1-ORF11 ,ORF1 、ORF5 、ORF7 、ORF10位于病毒DNA链上,ORF2、ORF3、ORF4、ORF6、ORF8、ORF9、ORF11则由互补链编码,其中ORF1、ORF2是两个最大的阅读框,目前仅发现ORF1、ORF2、ORF3 编码蛋白,还未见有其他蛋白研究[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