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252.20 KB
- 文档页数:2
胆囊结石最佳治疗方案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它通常是由于胆汁中的胆固醇或胆红素过多而导致胆囊内结晶形成。
这些结晶可以逐渐增大并形成固体结石,导致胆囊疼痛、消化不良和其他消化系统问题。
对于胆囊结石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胆囊结石的最佳治疗方案。
1. 保守治疗对于某些患有胆囊结石的患者来说,保守治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选择。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的患者。
保守治疗包括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
患者被建议避免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增加摄入纤维和水的量,以促进胆固醇的溶解并减少结石的形成。
药物治疗可以使用草本药物、胆汁酸或利用胆囊收缩剂来帮助胆固醇结石溶解或防止结石进一步增大。
2. 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是最常见的胆囊结石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可以通过传统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来进行。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腹部几个小切口来进行。
相比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更小的伤口和恢复时间短的优势。
手术期间,医生会切除整个胆囊,并清除其中的结石。
胆囊切除术是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胆囊结石的方式。
3. 经口胆囊镜取石术(ERCP)对于一些患有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来说,经口胆囊镜取石术(ERCP)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这种手术通常在内镜下进行,通过将内镜插入口腔和食管,然后进入胃和十二指肠,最后进入胆总管。
医生可以通过内镜在胆总管中定位和摘取结石,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对于患有结石并有胆道梗阻或胆管炎的患者非常有效。
4. 药物溶石疗法药物溶石疗法是一种通过注射药物来溶解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用于那些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等。
通过静脉注射药物,可以溶解胆囊结石,使之变为胆固醇或胆红素,然后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药物溶石疗法是一种较为缓慢的治疗过程,需要患者反复注射药物,治疗周期可能较长。
在选择胆囊结石治疗方案时,医生将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和个人偏好等因素。
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作者:钟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19-02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胆道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传统方法为开腹手术行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此方法创伤大、住院时间长。
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我院自1995年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共完成12000多例LC,2004年10月开始在此基础上联合十二指肠镜及胆道镜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进行微创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004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收治住院择期手术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406例,选择其中57例病人进行腔镜和十二指镜联合治疗。
男25例,女32例。
年龄19~76岁,平均40.1岁。
所有患者术前均无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术前均经B超检查证实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排除肝内胆管结石及肝内外胆管狭窄,1.2 方法与结果57例患者中,其中17例患者入院时B超示“胆囊结石,胆总管无扩张、无结石”。
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出现右上腹痛及黄疸,行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或MRCP证实为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再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EST),术后症状解除。
22例患者入院时出现急性管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十二脂肠乳头切开石,取出胆总管结石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18例患者入院时B超示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但无症状,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后行腹腔胆囊切除术。
有5例患者一次ERCP+EST未取净结石,均二次行十二指肠镜取石。
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随访1月—3年均未见复发。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2 心理护理由于采取口咽部表面浸润麻醉,术中患者多有明显的恶心呕吐,许多患者惧怕内镜的不适。
术前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向患者详细讲解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过程及微创优点。
胆总管结石最佳治疗方法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是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滞留在胆总管中形成的。
临床上,患者可能出现胆绞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针对胆总管结石,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其中最佳的治疗方法是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
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是指通过胆道镜插入体内,结合内窥镜技术,直接将胆总管结石取出。
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的特点,已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的手术流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麻醉、插入胆道镜、取出结石、取出胆道镜。
在手术前,患者需要经过全身麻醉,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手术开始后,医生会通过经皮穿刺法将胆道镜插入到患者的体内。
胆道镜是一种柔软的管状器械,可以通过经皮切口进入胆管系统,进而观察到胆总管结石的位置和大小。
当胆道镜插入到胆管中时,医生会使用特殊的器械,如取石篮、取石钳等,将结石夹取并取出。
插入过程中,医生需要特别注意保护胆管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当结石被完全取出后,医生会将胆道镜缓慢地从患者体内移除,结束手术。
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和疼痛,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
其次,该方法可以直接观察结石的位置和大小,并通过内窥镜完成结石的取出,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最后,由于结石取出后胆管恢复通畅,症状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然而,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并非适用于所有的胆总管结石患者。
对于较大的结石、多个结石或结石过长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开腹手术来完成结石的取出。
此外,对于一些存在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如胆管炎、胆管肿瘤等,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进行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之前,医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这包括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的检查结果等。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胆道镜下结石取出术,并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DOI:10.19368/ki.2096-1782.2023.15.139ERCP+EST术后早期行LC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分析蒋浩,俞林冲,何建新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医院普外科,江苏南通226100[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EST)术后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中医院收治的97例患者,以随机掷骰子法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9)。
对照组行开腹手术,观察组行ERCP+EST术后早期行LC术,对比两组治疗成功率、手术情况、疼痛程度、并发症,并复查血常规与肝功能。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更高,结石残留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手术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6、12、24、48 h,观察组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04%)低于对照组(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5)。
结论ERCP+EST术后早期行LC术,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应用疗效明显,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可减轻术后疼痛,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结石;结石残留;疼痛程度[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8(a)-0139-04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Early LC after ERCP+EST for Gallbladder Stones Combined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JIANG Hao, YU Linchong, HE Jianxin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Nantong Haimen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tong, Jiangsu Province, 226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arl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after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 on gallbladder stones combined with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Methods 97 patients admitted to Haimen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Nanto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2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 =48)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n=49) using a dice rolling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underwent open surger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early LC surgery after ERCP+EST. The success rate, surgical condition, pain level, com⁃plications, and blood routine and liver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higher success rate of surgery and a lower residual rate of stone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ess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shorter 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time, ambulatory time, and hospital stay, and longer surgical time,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6, 12, 24, and 48 hours after surgery, the pain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2.04%)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8.7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5.625, P<0.05). Conclusion Early LC after ERCP+EST has obvious efficacy in the application of gallbladder [作者简介] 蒋浩(1986-),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普外科。
[收稿日期]2011-11-28[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23医院普外科,安徽蚌埠233015[作者简介]黄峻松(1973-),男,主治医师.[文章编号]1000-2200(2013)01-0054-02·临床医学·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黄峻松,叶大文,李博,顾恒,余同辉,王昌兵,侯金华[摘要]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 )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30例采用ERCP 联合LC 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手术成功率93.3%(28/30),胆总管结石残留率3.5%(1/28)。
十二指肠乳头出血6.7%(2/30),ERCP 术后胰腺炎16.7%(5/30)。
LC 术后无相关并发症。
平均手术时间(78.1ʃ20.5)min ,平均住院时间(11ʃ3)d 。
结论:ERCP 联合LC 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 575.621[文献标志码]AClinical value of treating cholecystolithiasis and choledocholithiasis with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combined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HUANG Jun-song ,YE Da-wen ,LI Bo ,GU Heng ,YU Tong-hui ,WANG Chang-bing ,HOU Jin-hua(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The 123Hospital of PLA ,Bengbu Anhui 233015,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reating cholecystolithiasis and choledocholithiasis with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 )combined with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0cases with cholecystolithiasi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treated with ERCP combined with LC were analys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success rates of ERCP combined with LC were 93.3%(28/30),the choledocholithiasisretention rates were 3.5%(1/28),and the incidence of pancreatitis after ERCP was 6.7%(5/30).There wasn't any complications after LC.The operating and hospital stays were (78.1ʃ20.5)minutes and (11ʃ3)days respectively.Conclusions :The treating cholecystolithiasis and choledocholithiasis with ERCP combined with LC is an effective wa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Key words ]cholecystolithiasis ;choledocholithiasis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胆道外科常见疾病,目前临床上仍以手术治疗为主。
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是由于胆囊中的胆石向胆总管迁移而导致的。
当胆总管结石发生时,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的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那么,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
1. 药物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早期或轻度症状可以考虑采用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药物:•胆汁酸药物:可以促进胆石排出,有助于缓解症状。
•抗生素:用于预防或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的情况。
•止痛药:可以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
2.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是一种介入性治疗方法,通过内窥镜将器械引入胆总管内,对结石进行取石或碎石。
内镜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手术方式:•ERCP取石术:通过内窥镜和X光引导,在碎石篮的帮助下将胆总管结石取出。
•ESWL碎石术:采用体外冲击波技术将结石粉碎,然后自然排出体外。
内镜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如出血、感染等。
3. 手术治疗对于较大或复杂的胆总管结石,药物和内镜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开腹手术:传统的手术方式,通过切开腹部进行结石取出。
•腹腔镜手术:采用腹腔镜技术,在腹部进行微创手术取石。
手术治疗虽然效果比较确切,但也具有一定的创伤和恢复期。
患者在手术前应咨询医生,了解手术风险及术后护理等相关信息。
4. 药物预防治疗对于胆总管结石的高危人群,如胆固醇结石形成高风险人群,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进行预防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降脂药物、胆酸药物等,通过降低体内胆固醇水平,减少结石形成的风险。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胆道疾病,患者在就医时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未来,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下,相信会有更多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帮助患者摆脱胆总管结石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