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中西方酒店业历史及溯源

关于中西方酒店业历史及溯源

关于中西方酒店业历史及溯源
关于中西方酒店业历史及溯源

关于中西方酒店业历史及溯源

酒店溯源:

只要谈及先进酒店业教育,国内是言必谈“洛桑”“康奈尔”,国外的教育模式被宣传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而中国的酒店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有些“底气不足”。诚然这些优秀的国外酒店管理学院有很多东西值得国内旅游院校去学习,但是一些有着多年国内、国外酒店业经营管理经验资深国内酒店人却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在30年的时间发展到人家几百年发展的程度,绝对有我们的文化底蕴在里面,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

是的,既然谈到中国酒店,那么我们真的很有必要再次回顾一下中国和欧美的酒店一路是怎么走来的,本期《先之周刊》为大家综合了中国酒店和欧美酒店的发展历史,供大家学习分享和讨论。

酒店(HOTEL)一词原为法语,指的是法国贵族在乡下招待贵宾的别墅。后来欧美的酒店业沿用了这一名词。我国南方多称之为“酒店”,北方多称作“宾馆”、“饭店”。虽然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酒店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客栈”时期,但只是20世纪近几十年来,酒店业才成为一种现代的产业。我国的酒店业则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大规模兴起。今天,现代化的酒店已成为“城中之城”、“世界中的世界”、顾客的“家外之家”。

酒店是指以建筑物为凭借,主要通过客房、餐饮向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换言之,酒店就是利用空间设备、场所和一定消费性物质资料,通过接待服务来满足宾客住宿、饮食、娱乐、购物、消遣等需要而取得经常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个经济实体。当今现代化的酒店应具备下列的基本条件:

1、它是一座设备完善、众所周知的、且经政府核准的建筑;

2、它必须给顾客提供住宿和餐饮;

3、它要有为顾客提供娱乐的设施;

4、它有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上的理想服务;

5、它是营利的,要实现合理的利润;

6、它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前提。

我国酒店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饭店的国家之一

1、古老的旅馆-驿站

驿站是一种官方住宿设施,专门接待信使、公务人员和民间的旅行者。从商代中期到清光绪二十二年止,驿站竟长存三千余年,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旅店。

2、中国早期的迎宾馆

迎宾馆主要是用来接待古代中华各族的代表和外国使者。它也就成为了古代民族交往和中外往来的窗口。人们从“迎宾馆”这个小小的窗口,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况。

3、民间旅店和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

古人对旅途中休憩食宿处所的泛称是“客栈”又称为“逆旅”。最早是出现于西周时期,到了战国时期,民间旅店在发达的商业交通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为遍布全国的大规模的旅店业了。在隋唐时开始较多地在城市里面出现古代民间旅店,但是真正的开始兴旺发达是在北宋时期。

4、早期旅馆的管理

5、早期旅馆的特点

在唐宋和元朝时代,许多主要城市和口岸也出现了专门接待外国客商的酒店。当时威尼斯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历了元大都(北京)之后写道:“有许多美丽的客栈,给商民居住。”明朝时代北京设有“会同馆”,以接待外国使臣和国内各兄弟民族的代表。

6、中国近现代饭店的兴起和发展

西方酒店业:现代酒店业游戏规则的制定人

在欧洲,据史料记载,酒店的雏形--客栈,大约在古希腊和罗马时代就已存在了,但真正大批兴建和进行管理的酒店,直到19世纪才开始兴起。国外酒店业从最早的驿站、客栈、旅店到现代化的大酒店、国际连锁酒店公司,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时期。

从公元前600年左右出现的设备简单的客栈到如今的高级豪华饭店的大批涌现,已有2600年的历史。

我们该怎么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部分饭店为适应经济领域内深刻变革和市场经济的需要,由原来的高级招待所具有的以政治接待为主,以完成接待任务为目标,不搞经济核算,不讲经济效果,实行传统的经验管理的特征,逐步开始转变:由事业单位管理向企业管理、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大转变,以新的姿态和面貌进入国际市场。为适应现代化旅游和商务多元化的发展,满足多类别海内外客人的需求,我国饭店的建筑和设施引进了先进的硬件标准,质量不断提高。同时饭店的设施也向着多功能方向发展。现代大型饭店附设了先进的信息传递设备、康乐设施、旅游服务设施、购物设施等。服务规范逐渐完善,服务质量也不断提高,使饭店的管理和服务日趋现代化。

我国现代饭店的发展虽然有了十分可喜的成就,但以国际标准要求,尚存在不少问题。主要突出反映在服务质量上。当然,客观地说,如果要面对我国社会人口素质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现实,那么,与我国其它服务行业相比,饭店的服务质量水平还是遥遥领先的。但由于相当一部分饭店管理者固步自封于某些客观现实,自觉或不自觉地“重硬件、轻软件”,对服务质量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没有真正给予重视和下大力气去抓或抓紧,因此,使得我国饭店业的服务质量在本来就落后于国际酒店业水平的情况下,一些饭店又交替出现不稳定或是"下滑"现象,而房价又在普遍上升,以至于一些海外客人指出:“一些饭店这样的房价我们不是付不起,而是不值”。这些严肃而又中肯的批评,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014年

1 洲际酒店集团InterContinental Hotels Group 英国

2 胜腾集团Cendant Corp. 美国

3 万豪国际集团Marriott International 美国

4 雅高国际酒店集团Accor 法国

5 精选酒店国际Choice Hotels International 美国

6 希尔顿酒店集团Hilton Hotels Corp. 美国

7 最佳西方酒店国际集团Best Western International 美国

8 喜达屋国际酒店集团Starwood Hotels & Resorts Worldwide 美国

9 凯悦国际酒店集团Global Hyatt Corp. 美国

10 卡尔森国际酒店集团Carlson Hospitality Worldwide 美国

11 希尔顿集团Hilton Group plc 英国

胜腾酒店集团是胜腾集团的子公司,其总部设在美国新泽西州的帕西帕尼,是全球最大的酒店运营商之一,在全球五大洲拥有十大著名品牌为:速8(Super8®)、戴斯(DaysInn®)、华美达(Ramada®)、BaymontInn®、Travelodge®、豪生(HowardJohnson®)、KnightsInn®、WingateInn®、AmeriHostInn®以及Wyndham®Hotels。全球雇员超过25000并支持着它旗下6460多家加盟酒店、540000多个房间。所有酒店都拥有胜腾集团的特许及管理协议并独自经营运作。

Super8®Motels,Inc.是世界最大的经济型酒店运营商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运营近2100家酒店。第一家速8酒店于1974年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阿伯丁市开业,收费标准为每晚8.88美元。速8酒店一直致力于向所有的住客提供干净的房间和友好的服务。速8酒店于2004年4月进入中国市场并于同年6月8日在北京王府井开业了其第一家酒店。目前,在中国的31座城市里已经有54家开业或即将开业的速8酒店。

Travelport是全球最大且覆盖范围最广的旅游公司之一。凭借一个由工作于140多个国家的8,000多名当地旅游专业人士组成的网络,Travelport 每日都会为旅客、旅游从业人员和旅游供应商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内容以及成本结余。Travelport 提供从分销技术和旅行包裹到零售和解决方案的广泛业务和消费服务。该部门经营着20多个领先品牌,包括一个在线旅行社Orbitz、一个全球分销系统(GDS) Galileo 和全球旅行内容批发商GTA。

世界酒店发展史

世界酒店发展史 概述:旅游和商务活动自古有之,饭店餐馆就应运而生。相传欧洲最初的食宿设施约始于古罗马时期,其发展进程经历了所谓古代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等阶段,其间几经波折起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地随着经济形势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进入了新型饭店时期,并逐步形成了庞大独立的饭店 行业。 简述: 古代客栈时期: 很多人都看过那个《龙门客栈》对吧!那么,大家都应该知道客栈的组成、构造是很简单的,当然是拿现代酒店与其相比,在当时来讲已经是很不错的。由于当时社会的需要,为了满足外出人们的吃、喝、睡等生存的基本问题,千百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客栈和酒店。至中世纪后期,随着商业的发展,旅行和贸易的兴起,外出的传教士、信徒、外交官吏、信史和商人等激增,使得客栈的需求量增大。因为当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是步行、骑马或乘坐驿车,因此,大多的客栈都设在古道边、车马道路边或是驿站附近。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汽车酒店了。早期的英国客栈是人们聚会并相互交往、交流信息和落脚歇息的地方。最早的客栈设施简陋,仅提供基本食宿,无非是一幢大房子,内有几间房间,每个房间里摆了一些床,旅客们往往挤在一起睡,并没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当然,由于服务项目少,服务质量差,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供消遣。到了15世纪,有些客栈已拥有有20到30间客房,有些比较好的客栈设有一个酒窖、一个食品室、一个厨房,为客人提供酒水和食品。还有一些客栈已开始注意周围环境状况,房屋前后辟有花园草坪,客栈内有宴会厅和舞厅等,开始向多功能发展。总的来看,当时的客栈声誉差,被认为是赖以糊口谋生的低级行业。客人在客栈内缺乏安全感,诸如抢 劫之类的不法事情时有发生。 大饭店时期 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和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方便贵族度假者和上层人物以及公务旅行者,饭店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火车、轮船的兴起,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饭店。在纽约,1794年建成的首都饭店,内有73套客房,这在当时无疑是颇具规模的。而堪称第一座现代化饭店的特里蒙特饭店于1829年在波士顿落成,为整个新兴的饭店行业确立了标准。该饭店不仅客房多,而且设施设备较为齐全,服务人员亦经过培训,客人有安全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些豪华饭店。这些饭店崇尚豪华和气派,布置高档的家具摆设,供应精美的食物。大饭店时期的饭店,具有规模大,设施豪华,服务正规,具有一定的接待仪式,讲究一定规格的礼貌礼仪等特点。 商业饭店时期 20世纪开始不久,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饭店业主埃尔斯活思·弥尔顿·斯塔特勒为适应旅行者的需要,在斯塔特勒饭店的每套客房都设有浴室,并制定统一的标

酒店发展历程及趋势

酒店发展历程和趋势 酒店(HOTEL)一词原为法语,指的是法国贵族在乡下招待贵宾的别墅,后来欧美的酒店业一直沿用至今,已经有近三千年的历史。酒店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古代客栈时期、豪华酒店时期、商业酒店时期和现代新型酒店时期。 我国的酒店业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大规模兴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对外经济政策,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中国饭店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第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一批合资的经典酒店腾空出世。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有关事项》,全国掀起学习建国的热潮。同年,上海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成立,中国饭店集团化进入探索阶段。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 1993年7月29日为了扶植我国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 1998年8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此后在93年、97年、2003年和2010年对该标准进行了四次修订。其中2003年第三次修订,增设了“白金五星级”作为酒店的最高星级,中国饭店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随着饭店国际化进一步加大,国内的酒店越来越多,截止到九

十年代末,全国共有星级饭店3856家,仅在国家旅游局登记注册的本土酒店管理公司就已多达39家,像北京建国、南京金陵、中粮凯莱、北京中旅等本土酒店集团都是在此期间创建的。这些本土酒店集团或公司逐渐与国际酒店集团或公司逐渐形成平分天下的格局。 同时,中国酒店人开始探索在国际化中加入中国元素,并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继而出现了以锦江之星和如家快捷为代表的驰名国际的本土经济型酒店品牌,出现了以天津泰达和浙江开元为代表的“酒店+房地产”的拓展模式,出现了以“首旅”和“海航”为代表的多元化与国际旅游集团。如今,伴随着人民币的连续升值、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加剧和中国公民出境游的日益升温,一大批中国本土的酒店集团正在跃跃欲试到国际酒店市场上去打拼。 纵观国际酒店发展趋势,酒店业的发展与地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大型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奢华酒店基本上都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分化,各级政府把发展宾馆饭店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特别是作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建设内容。根据酒店业发展历程来看,我国饭店业正由单体酒店向酒店集团化发展在从单一品牌店的饭店集团向多品牌的饭店集团转变。

万豪发展历史旗下品牌

万豪 发展历史: 万豪国际集团是全球首屈一指的酒店管理公司,万豪国际集团总部位于马里兰州贝塞斯达,旗下拥有 4,200 家酒店、19 个酒店品牌,以及在全球各地的 4,200 家管理和特许经营酒店任职的众多员工。公司由 J. Willard 和Alice Marriott 创办并在 90 多年来由万豪国际酒店家族领导人掌控大局,其总部位于美国马里兰州贝塞斯达。 公司由 J. Willard 和 Alice S. Marriott 在 1927 年创建。他们的儿子J.W. “Bill” Marriot t, Jr. 长大后在家族企业工作,用了 50 多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酒店公司。 Bill Marriott 目前是万豪的执行总裁兼董事会主席。 万豪国际集团的发展起源于1927年,由已故的威拉德·玛里奥特先生在美国华盛顿创办了公司初期的一个小规模的啤酒店,起名为“热卖店”,以后很快发展成为服务迅速、周到、价格公平、产品质量持之以恒的知名连锁餐厅。其成功经验的关键是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就以员工和顾客为企业的经营之重。 威拉德·玛里奥特先生创立的经营思想是:你如能使员工树立工作的自豪感,他们就会为顾客提供出色的服务。在此基础上,连锁“热卖店”的成功经营为玛里奥特涉足于后来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首家万豪(Marriott)酒店于1957年在美国华盛顿市开业,在公司的核心经营思想指导下,加之早期成功经营的经验为基础,万豪酒店很快得以迅速成长,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加盟的酒店从一开始就能以其设施豪华而闻名,并以其稳定的产品质量和出色的服务在酒店业享有盛誉。到1981年,万豪酒店的数量已超过100家,并拥有40000多间高标准的客房,创下了当年高达2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1984年,以公司创办者的名字命名的J.W.万豪(J.W.Marriott)酒店在美国华盛顿市开业。J.W.万豪酒店品牌是在万豪酒店标准的基础上升级后的超豪华酒店品牌,向客人提供更为华贵舒适的设施和极有特色的高水准的服务。此后,在1987年万豪公司收购了“旅居”连锁酒店 (Residence Inn),其特点是:酒店房间全部为套房设施,主要为长住客人提供方便实用的套房及相应服务。同年,万豪又推出了经济型的(Fairfield Inn)和万豪套房酒店(Marriott Suites)两个新品牌酒店。至1989年末,万豪已发展到拥有539家酒店和134000间客房的大型酒店集团。 万豪国际集团在持续快速发展中,又于1995年收购了全球首屈一指的顶级豪华连锁酒店公司—丽嘉酒店(Ritz-Carlton)。这一举措使万豪成为首家拥有各类不同档次优质品牌的酒店集团。此后又在1997年,相继完成了对万丽连锁酒店公司。(Renaissance)的收购。此举使万豪国际集团在全球的酒店数量实现了大幅增长,特别在亚太地区,一跃成为规模领先的酒店集团。 万豪国际集团于1997年进入中国内地酒店业市场,并于此后快速发展。

中国经济型酒店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1).doc

最近几年,中国的大城市中悄然兴起一种新的酒店业态:经济型酒店。提供清洁卫生的客房,味美营养的早餐,交通方便地段繁华,品牌知名连锁经营……这样的酒店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住宿设施在沿海大城市的大街小巷蓬勃发展起来。 然而政府管理机构对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却缺乏准备,学术界对经济型酒店的概念探讨也还刚刚起步。 研究的滞后和行业管理的缺位导致了经济型酒店行业出现一些概念的混乱和经营的误区。本文结合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型酒店的特点进行归纳,尝试对经济型酒店做了一个初步的概念厘定,分析了经济型酒店在中国发展的市场需求,并且提出了这个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期望能为经济型酒店的研究者和管理者提供一点思路。 一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历程 经济型酒店(Budget Hotel)是相对于传统的全服务酒店(Full Service Hotel)而存在的一种酒店业态。经济型酒店在全球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萌芽与发展初期;蓬勃发展时期;品牌调整时期;重新发展时期。 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经济型酒店的萌芽与发展初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汽车旅馆的出现与发展。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大众消费的兴起以及公路网络的发展,汽车旅馆开始出现,为平民的出游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例如,早在1939年美国佛罗里达几家汽车旅馆就自发形成了行业联合组织品质庭院(Quality Courts),并于第二年改名为品质庭院联合酒店(Quality Courts United),为单体汽车旅馆业主提供行业服务。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带动了大众旅游发展,引发了对中低档住宿设施的大量需求;城际高速公路网络的建成则促进了汽车旅馆的风行。1952年成立的假日汽车旅馆在吸收了过去汽车旅馆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改善了服务质量,并且第一次尝试采取标准化方式复制产品和服务,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沿着美国的公路网络迅速发展。 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酒店数量迅速增长,而且产品形态呈现丰富的层次性,开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连锁经营开始取代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单体酒店开拓出快速发展的扩张途径,一些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并购整合单体酒店。同时,经济型酒店开始了国际化的发展,从美国传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欧洲。这种扩张同时刺激了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兴起,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快速发展。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成熟的酒店业态。 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经济型酒店行业开始进行品牌调整。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进入了市场成熟期,高速增长和大规模扩张的动力逐渐减弱。大型酒店集团的多元化战略和投资政策促使酒店集团更加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来购买和整合原有行业内的品牌,而不是自创新的品牌。市场竞争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资金运营不畅的品牌,一些大而强的品牌则因资本实力和管理实力变得越发强大。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转向服务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市场细分、产品多元化等企业内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进入21世纪,经济型酒店进入了新一轮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型酒店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酒店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宏观经济简要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简要分析 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其中增加值56957亿元,增长4.0%, 第二产业增加值24968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262204亿元,增长 8.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复合增长率为11.2%,到2015年,服务 增加值比重将增加四个百分点达到47%[1] 。数据表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依然 良好,服务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空间。 (二)酒店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旅游总收入29475亿 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其中,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10.3% ,国内旅游收入 同比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及入境过夜旅游外汇增长3.3%[2]。 预计到“十三五”,我国旅游人数会达到35亿,入境过夜人数会达到1.5 亿。从宏观面看,酒店行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中国酒店业发展战略及政策走向分析 (一)国家政策将突破预期 根据我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及现状,旅游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的战 略性支柱产业,并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我国已跻身为世界第一大入境 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由此可见,中国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 国内旅游市场。 (二)酒店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1、全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导着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1)持续稳定的保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将有利于我国旅游酒店也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业在我国未来十年的历史发展时期内,将再一次引来历史性的大发 展,而作为旅游业基础产业之一的酒店业也将随之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 2、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进一步促进国内外酒店集团在本土的竞争。 3、连锁化、集团化将成为未来较长时期内中国酒店业的发展方向。 4、民营企业将在中国酒店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酒店业是竞争性较强的企业,国家的大政策是:国有资产将有选择性的退 出酒店领域,并在3—5年内减少国有资产在酒店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因此,民 营企业将是中国未来酒店业市场的主力军,国家在政策法规,经融环境和维护 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所提供的支持,都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这 些因素都为民营企业介入酒店业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三)国家相关政策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获得国务院通过,对于旅游产业的重视首次 上升到中央战略级别,国家有意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这对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包括旅游在内的整个大消费崛起有相当的导向作用。 2010年12月29日,国家旅游局、中国银行在京签署了《支持旅游产业发

中国酒店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酒店文化起源于行旅文化,只有行旅文化产生了物化了的酒店业,才具备了酒店制服发育的土壤。 据史学家研究,中国最原始的酒店史称“逆旅”,起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尧、舜、禹时期,到夏、商、周时代,有了国家组织,出现了官办的驿馆制度,“馆”字从食从官,意为官办的食宿之地。从那时起,随着经济、农业的发展,我国的酒店业历经客舍、客栈、客店、旅舍、榻房、旅社,直至民国时期出现了饭店、酒店等,规模不断扩大,但基本基于餐饮、住宿。那时作为三十六行中第二十二行的酒店业是庶人百姓之辈,在历代统治者的服饰法规中,店仆役和庖厨的衣饰是不能形成色彩斑斓的酒店制服的。从汉代开始至唐朝,酒店从业人员只能穿未经染色织物裁制的服装,到宋代只允许穿白、皂两色,到明清仅可穿皂色,正如京剧中常见的,开酒店的全是一身黑色布衣衫。由其服饰形制我们也可对那时的酒店文化略知一二。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酒店业随经济的长足发展而趋于完善与规范,酒店文化也日趋丰富,特别是双休日的实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闲暇时光,旅游、运动、娱乐等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店文化也不仅仅是原来意义上的“住宿、餐饮”文化,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水平、物质生活水平,更是人们追求精神文明,提高生活质量的反映。 因此,现代酒店文化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和广泛,如酒店的建筑形式多透射着该地区的风土文化:江南酒店的建筑多多少少显现着江南的俊秀与玲珑,北方的酒店建筑形式不论借鉴何种风格,总会隐含着那么一种粗犷与雄浑;酒店的饮食文化更是当地风俗人情的反映,“南甜北咸”、“川味粤菜”等等,人们在品位佳肴的同时更是在欣赏、体会一种历史延续下来的不同的人情;酒店的服务设施与服务水平也体现着人们对生活样式、生活质量的认知与追求,在一个设施完善的酒店中,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地享受到全方位的服务,住宿、餐饮自然不用说,还有娱乐、购物、健身、商务等等,服务热情而规范。而酒店制服与这些都有着休戚相关、密不可分的关系,酒店服务内容的繁多、全面形成了酒店制服的多样性,是服饰文化的一种表现,也成为酒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酒店文化中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酒店文化的发展历史,为我们研究酒店文化的内容和设计有特色的酒店制服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作为酒店设计师应该了解与把握我国酒店文化的发展历史以及不同地区酒店文化的特色及发展趋势,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时代感的酒店制服。 首先中式文化酒店,根据酒店设计基地条件不同可以布置,城市酒店基地狭小,酒店装修以高层为主,可以将传统建筑中的门楼、门窗格、屋檐等巧妙地运用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上,画龙点睛,力求神似。风景区酒店和度假酒店的基地面积大、环境优美,有条件修建低层群落式的宫殿式和民居传统建筑和中式园林。 其次大堂是整个酒店中最具有中国味道的地方,可以说是处处都显露出中式装修风格。当我们步入大堂,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堂上方悬置的经改良的巨型中国传统水晶灯。金色与红色的搭配映衬得大堂更加金碧辉煌。整个大堂的风格定位在大气高贵,留给客人的第一印象一定是很舒服的。 再者大堂的四根立柱也饱含着中国元素。大理石立柱上,均有金色的中式图案的雕刻工

七天连锁酒店发展历程

7天 2009年,7天的分店规模已近300家,总部参与运营管理的人数依然保持在350人左右,在郑南雁看来,调整取得了效果,因为“300家店与100家店需要的管理人员一样”,这意味着“管理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信息失真与管理效率低下,是郑南雁一度担心的问题。特别是他执掌的经济型连锁酒店7天开始一路“小跑”,门店的数量呈几何式扩张的时候,这种担忧随着公司管理模式的局限开始升级。 30家分店是7天梳理管理模式的开始。2006年底,郑南雁召集高管们反思公司的管理思路——原有的“自上而下”的指令式传递,虽然能保证总部的强势地位,但随着门店的增加,这种优势正在变为劣势。 开会过后,管理层得出的结论是以新的管理理念,即“放羊式”的管理理念替代原有的思路,用“放羊机制”赋予分店店长更大的自主权,“不用凡事都等待总部的指令”。与此同时,借助一直以来投入颇大的IT系统来优化管理流程,建设基于IT系统的分支运营体系,“保证了企业通过信息共享而不是靠控制和命令做出反应”。 “论‘拧毛巾’的能力,我们可能没别人强,因为成本管理里有规模效应的因素,我们的开店数还不及其他公司。”但郑南雁认为,经过管理架构调整后,7天的整个信息传递能变得更快捷,而且形成“自下而上”的传动。 放羊:“不管”的效率 7天总结的“放羊理论”,缘于这么个前提:假设牧羊人和羊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即要让羊吃得饱一点。所以羊会自动向水草茂盛的地方走,而牧羊人则要引导领头羊走正确的路,并不断鞭策落后的羊,这样一个牧羊人就可以同时放上千只羊。因此,“只要牧羊人与羊的目标一致,管理成本就可大大降低。” 郑南雁看来,很多公司都是在强化总部的权力。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虽然使得总部较为强势,权力也高度集中,但如果不能“抓大放小”,无疑提高了管理成本,消耗了管理层的精力。于是,从2007年初,公司开始做整个管理架构的调整。 学计算机出身的郑南雁,非常强调“技术的进步与人的进步”。他理想中的管理模式,是借助IT系统的力量,使总部和分店的管理趋于扁平化。“中间的节点越多越容易犯错”,因此,尽量减少管理的层级,并且不断削弱总部“硬性”管理的职能,而转化为支持的职能,也许能使整个团队在分店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依然能举重若轻。

饭店发展史

中国饭店业的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饭店的形式与发展 1、古老的旅馆-驿站驿站是一种官方住宿设施,专门接待信使、公务人员和民间的旅行者。从商代中期到清光绪二十二年止,驿站竟长存三千余年,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旅店。 2、中国早期的迎宾馆迎宾馆主要是用来接待古代中华各族的代表和外国使者。它也就成为了古代民族交往和中外往来的窗口。人们从"迎宾馆"这个小小的窗口,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况。 3、民间旅店和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 1)民间旅店的出现 古人对旅途中休憩食宿处所的泛称是“客栈”又称为“逆旅”。最早是出现于西周时期,到了战国时期,民间旅店在发达的商业交通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为遍布全国的大规模的旅店业了。 2)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 中国古代民间旅店在隋唐时开始较多地在城市里面出现,但是真正的开始兴旺发达是在北宋时期。 4、早期旅馆的管理 1)住宿制度坚持查验旅客旅行凭证的同时,还有住宿登记制度。

2)纳税制度实行店舍分等课税的办法,如有的将店舍分为五等,“收税有差” 5、早期旅馆的特点 1)建筑特点 “便于旅馆投宿”是我国早期旅馆重要的建馆思想。除了坐落在城市的一定地区以外,还坐落在交通要道和商旅往来的码头附近。旅馆的建筑式样和布局还因地而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经营特点 “衣帽取人、唯利是图”是封建社会(时代)旅店经营的明显特点。 3)接待服务特点 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金窝银窝,不如吾家的草窝”等。有极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宾至如归”是传统的服务宗旨,也是客人衡量旅馆接待服务水平的准绳。 二、中国近代饭店的兴起与发展 1、外资经营的西式饭店 1)西式饭店在中国的出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纷纷侵入中国,设立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并在租界地和势力范围兴办银行、邮政、铁路和各种工矿企业,从而导致了西式饭店的出现。

中国饭店业发展史

中国饭店业发展史 一、中国古代饭店的形式与发展 1、古老的旅馆-驿站 驿站是一种官方住宿设施,专门接待信使、公务人员和民间的旅行者。 从商代中期到清光绪二十二年止,驿站竟长存三千余年,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旅店。 2、中国早期的迎宾馆 迎宾馆主要是用来接待古代中华各族的代表和外国使者。它也就成为了古代民族交往和中外往来的窗口。人们从"迎宾馆"这个小小的窗口,可以看到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盛况。 3、民间旅店和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 1)民间旅店的出现 古人对旅途中休憩食宿处所的泛称是“客栈”又称为“逆旅”。最早是出现于西周时期,到了战国时期,民间旅店在发达的商业交通的推动下,进一步发展为遍布全国的大规模的旅店业了。 2)早期城市客店的出现与发展 中国古代民间旅店在隋唐时开始较多地在城市里面出现,但是真正的开始兴旺发达是在北宋时期。 4、早期旅馆的管理 1)住宿制度坚持查验旅客旅行凭证的同时,还有住宿登记制度。 2)纳税制度实行店舍分等课税的办法,如有的将店舍分为五等,“收税有差” 5、早期旅馆的特点 1)建筑特点

“便于旅馆投宿”是我国早期旅馆重要的建馆思想。除了坐落在城市的一定地区以外,还坐落在交通要道和商旅往来的码头附近。旅馆的建筑式样和布局还因地而异,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2)经营特点 “衣帽取人、唯利是图”是封建社会(时代)旅店经营的明显特点。 3)接待服务特点 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金窝银窝,不如吾家的草窝”等。有极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宾至如归”是传统的服务宗旨,也是客人衡量旅馆接待服务水平的准绳。 二、中国近代饭店的兴起与发展 1、外资经营的西式饭店 1)西式饭店在中国的出现(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纷纷侵入中国,设立租界地、划分势力范围,并在租界地和势力范围兴办银行、邮政、铁路和各种工矿企业,从而导致了西式饭店的出现。 2)西式饭店的建造与经营方式。 特点:规模大,装饰华丽、设备趋向豪华和舒适,服务日趋讲究文明礼貌、规范化、标准化。 客房分等经营,按质论价,是这些西式饭店客房出租上的一大特色。2、中西结合式饭店 中西式饭店不仅在建筑上趋于西化,而且在设备设施、服务项目,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上亦受到西式饭店影响。饭店内高级套间、卫生间、电灯、电话等现代设备,餐厅、舞厅、高档菜肴等应有尽有。饮食上对内除了中餐以外,还以供应西餐为时尚 3、中国早期和近代饭店业中的从业人员 在达官贵人和封建士大夫的眼里,旅馆的从业人员是“下等人”、“贱人”、被称作“店小二”、“茶房”、“糟房”,外国人称华人服务员是“包艾”(Boy)。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中国酒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中国大陆酒店业发展历史 我国酒店业经历了萌芽阶段(1980年前)、起步阶段(1980年—1982年)、高速发展阶段(1983年—1993年)、回落阶段(1994年—1998年)和恢复上升阶段(1999年以后),到目前为止行业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星级酒店、普通旅馆和经济型酒店(经济型酒店因为行业规范还未成形,有部分酒店与3星级及以下酒店、社会旅馆有重合)构成行业的三种基本业态,以发展相对成熟的星级酒店为整个行业的支柱和代表。 对于中国酒店的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发展目前势头正旺,已经成为中国酒店业发展的亮点。为了更好的理解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本报告先对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历史做以简单介绍。国外经济型酒店的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首先,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末期是经济型酒店的萌芽与发展初期。20世纪30年代,随着美国大众消费的兴起以及公路网络的发展,汽车旅馆开始出现,为平民的出游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 其次,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进入蓬勃发展时期。酒店数量迅速增长,而且产品形态呈现丰富的层次性,开始朝着多元化经营方向发展。连锁经营开始取代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

单体酒店开拓出快速发展的扩张途径,一些发展得比较成熟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并购整合单体酒店。同时,经济型酒店开始了国际化的发展,从美国传播到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以及欧洲。这种扩张同时刺激了本土经济型酒店的兴起,尤其是欧洲的经济型酒店开始快速发展。到80年代末期经济型酒店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成熟酒店业态。 再次,从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末,经济型酒店行业开始进行品牌调整。经过长期的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进入了市场的成熟期,高速增长和大规模扩张的动力逐渐减弱。市场竞争淘汰了一些管理力量薄弱,资金运营不通畅的品牌,一些大而强的品牌则得益于资本实力和管理实力变得越发强大。竞争的加剧迫使企业转向服务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品牌建设、质量管理、市场细分、产品多元化等企业内部管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最后,进入21世纪,经济型酒店步入了又一轮快速发展时期。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型酒店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和本土品牌的发展。在中国、东南亚等地区,经济型酒店的扩张非常迅速。世界著名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宜必思、速8、假日快捷等都纷纷瞄准了亚洲市场。 所谓经济型酒店是指经济、简约、酒店规模小;设施相对简单,但装饰布置考究;注重功能性,力求在提供的核心服务“住宿和早餐”上精益求精,因此减免了大型辅助设施,投入的运营成本大幅

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历程 据统计,中国目前共有星级饭店超过15000家。在未来几年内,数字信息技术产品在中国酒店业的应用将达到高峰,最大市场容量高达2300亿元。庞大的市场牢牢吸引住数字信息技术相关行业,电信霸主、it巨头、知名家电企业先后入市,酒店行业信息化竞争迅速进入白热化。 从年初,洛克威士提出智能酒店的全新概念和整体解决方案,帮助酒店行业塑造高端形象。 数字酒店电视呈现井喷 酒店长期以来一直是crt电视的主要市场。在过去的15年间,全球基本只有飞利浦等少数厂商可以生产较为专业的酒店电器产品,飞利浦电子也一直在酒店电视市场中居于领先地位。这个时期,酒店电器相对单一,酒店采购选择的余地很小。 随着crt电视的自身缺陷不断暴露——体积、功耗、辐射过大。精明的酒店经营者注意到,过去让房客很满意的crt电视等标准的住宿设施,现在已经难以满足其要求。 除了crt本身的技术缺陷外,传统酒店电视系统不但交易成本高、效率低、维护管理成本高,而且不具备信息功能,远远脱离了宾客的客观需要,已经成为酒店业、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一种更为人性、智能的酒店电视系统已经成为酒店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此时的消费市场,传统的crt已经被更为轻薄环保的平板电视所逐步代替。追随消费市场的变化趋势,众多的酒店集团积极投身到数字电视系统的建设中,环保、时尚、智能成为新一代酒店电视的代名词。 除酒店行业自身的发展需求外,全球酒店产业的繁荣也促成酒店电视的长足发展。尽管美国经济低迷,但全球宏观经济基本面显示酒店市场未来几年将保持增长。这主要是因为欧洲/中东/非洲(emea)地区的可支配收入增长、消费者对于奢侈住宿条件的兴趣上升和商务旅行增多。这些客观条件也正在刺激全球酒店产业把客房中过时的crt电视升级为平板电视,这一变革将导致未来5年中该行业中的电视销量将增长近11倍。 据世界著名调研机构isuppli公司预测,到2012年,全球酒店电视出货量将从2007年的89.4527万台增长到1050万台,复合年增长率高达63.5%。这样的单位出货量增长速度很惊人,预计营业收入增长势头也很强劲,2012年营业收入将从2007年的12亿美元上升到27亿美元。 在未来几年内,亚太地区酒店电视出货量增长率将居各地区之首。预计该地区2012年出货量将从2007年的52031台增至130万台,年增长率高达83%,成为全球酒店电视销售的重要区域。 引爆中国酒店智能化市场

酒店业发展史

酒店业发展史 一、饭店的含义 饭店一词起源于法语,原意是指法国贵族在乡下招待贵宾的别墅。目前,饭店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定义,其含义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外的一切权威词典为饭店一词曾经下过如下的定义 《利尔百科全书》-- 饭店一般地说是为公众提供住宿、膳食和服务的建筑与机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饭店是在商业性的基础上向公众提供住宿也往往提供膳食的建筑物。 《美利坚百科全书》—饭店是装备完好的公共住宿设施,它一般都提供善事、酒类以及其他服务。 《牛津插图英语辞典》饭店是提供住宿、膳食等而收费的住所。 从上述的定义,作为饭店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它是由建筑物及装备完好的设施组成的接待场所 2、它必须提供住宿、餐饮及其他服务 3、它的服务对象是公众,主要是外地旅游者,同时也包括本地居民,即包括某些其他特殊身份或阶层的仞,也包括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4、它是商业性的服务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其使用者一定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二、世界饭店业发展史 旅游和商务活动自古有之,饭店餐馆就应运而生。相传欧洲最初的食宿设施约始于古罗马时期,其发展进程经历了所谓古代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等阶段,其间几经波折起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地随着经济形势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进入了新型饭店时期,并逐步形成了庞大独立的饭店行业。 (一)、古代客栈时期 由于社会的需要,为满足外出人们的吃、喝、睡等赖以生存的基本需要,千百年以前就出现了客栈和酒店。至中世纪后期,随着商业的发展,旅行和贸易兴起,外出的传教士、信徒、外交官吏、信使、商人等激增,对客栈的需求量大增。由于当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骑马或乘坐驿车,因此,客栈大多设在古道边、车马道路边或是驿站附近。早期的英国客栈是人们聚会并相互交往、交流信息和落脚歇息的地方。最早的客栈设施简陋,仅提供基本食宿,无非是一幢大房子,内有几间房间,每个房间里摆了一些床,旅客们往往挤在一起睡,并没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当然,由于服务项目少,服务质量差,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供消遣。到了15世纪,有些客栈已拥有有20到30间客房,有些比较好的客栈设有一个酒窖、一个食品室、一个厨房,为客人提供酒水和食品。还有一些客栈已开始注意周围环境状况,房屋前后辟有花园草坪,客栈内有宴会厅和舞厅等,开始向多功能发展。总的来看,当时的客栈声誉差,被认为是赖以糊口谋生的低级行业。客人在客栈内缺乏安全感,诸如抢劫之类的不法事情时有发生。 (二)、大饭店时期 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和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方便贵族度假者和上层人物以及公务旅行者,饭店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火车、轮船的兴起,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饭店。在纽约,1794年建成的首都饭店,内有73套客房,这在当时无疑是颇具规模的。而堪称第一座现代化饭店的特里蒙特饭店于1829年在波士顿落成,为整个新兴的饭店行业确立了标准。该饭店不仅客房多,而且设施设备较为齐全,服务人员亦经过培训,客人有安全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些豪华饭店。这些饭店崇尚豪华和气派,布置高档的家具摆设,供应精美的食物。大饭店时期的饭店,具有规模大,设施豪华,服务正规,具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

中国酒店业30年发展史 酒店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饭店是中外合资(合作)的杰作,其目的是为了外事接待。中外合资不仅仅是引入了资本,更多的是现代饭店管理理念,带来了现代饭店的启蒙教育。在学习和自我的摸索之中,诞生了星级饭店标准,伴随着一大批星级饭店的成长,集团化、连锁化成为了中国饭店业的新趋势。 集团化竞争使得集团网络预定与常客计划、并购和资本市场成为各大集团追捧的热点,竞争不断升级。在竞争的过程中,一部分被淘汰出局,一部分实施精品战略,一部分尝试新的业态,一部分由其他行业转入,不断为中国饭店业注入新的生命力。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中国酒店业走过的轨迹: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饭店业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一批合资的经典酒店腾空出世,如广州白天鹅(1978)、中国大饭店(1978)、北京建国饭店(1979)等。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引入第一家国际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半岛集团。 1984年,国务院颁发了《推广北京建国饭店经营管理方法的有关事项》,全国掀起学习建国的热潮。同年,上海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成立,中国饭店集团化进入探索阶段。 1984年假日集团登陆中国,1985年国际酒店集团雅高进入中国大陆,此后国际酒店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开始跑马圈地。 198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于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建立饭店管理公司及有关政策问题请示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的饭店管理公司在原则上享受外国饭店集团在中国享受的同等待遇。 1993年7月29日为了扶植我国饭店管理公司的发展,国家旅游局颁布了《饭店管理公司暂行办法》。1978到1988年的十年,中国饭店一路狂奔,群领风骚数十年。 1998年8月22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涉外饭店星级标准》。此后在93年、97年和2003年对该标准进行了三次修订。 2003年第三次修订后的星级饭店评定标准,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将“旅游涉外饭店”改为“旅游饭店”,二是借鉴国际做法,增设了“白金五星级”作为酒店的最高星级,中国饭店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星级饭店评定标准的出台将中国饭店带入标准化的轨道,成就了中国饭店近10年的坦途。 1995中国饭店利润开始下滑,1998年出现全行业亏损,2003年的“非典”让中国饭店雪上加霜。2004年中国饭店开始恢复性增长,集团化竞争浮出水面。 1996年锦江之星旅店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如家诞生,目前如家赴纳斯达克上市进入倒时阶段,经济型酒店的诞生为中国酒店的发展开辟了另一条道路。 2006年3月23日国家旅游局颁布实施的《绿色旅游饭店》旅游行业标准(lbt007-2006),对《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补充与细化。 2006年7月8日,中国国家旅游局创建白金五星级饭店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多轮严格筛选和审核,北京中国大饭店、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广州花园酒店、济南山东大厦4家饭店入围首批白金五星级饭店创建试点名单。 2006年12月15日,锦江酒店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市场首只内地纯酒店股。 2007年4月6日,金陵饭店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2007年底,中国星级酒店达14326家,是1978年全国饭店数的100倍,客房数达到160万间;2007年底品牌经济型酒店1698家,客房数188788间。星级酒店和经济型酒店合起来的酒店数约1.6万家、客房数约为180万间,分别是美国2007年底饭店数和客房数的34%和36%。 2008年8月7日,广东白天鹅酒店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白天鹅”从单一

纵观美国上世纪百年的住宿业发展史

纵观美国上世纪百年的住宿业发展史,我们不难追寻到近年来中国酒店行业似曾相似的发展轨迹。经济型连锁品牌酒店的崛起代表了中国酒店行业品牌时代的到来,这一现象也正在印证着这一相似的发展足迹。本文将通过对美国酒店业百年发展历史的分析,引发我们对中国酒店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首先,我们通过表一来对比中美两国一些酒店行业显著特征出现的时间点 表一:中美两国行业特征里程碑 通过表一的比较我们清楚地发现,中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基本是步着美国的后尘,尽管我们的品牌酒店集团出现比美国晚了70年,但面向客人的服务随着社会公众服务的升级却大大提前了,我们有效地将我们的差距缩短到十年左右。可以预期,我们的酒店行业还将迎来更迅速的发展。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跃然纸上。尽管我们的发展是加快了,但我们的意识差距还是很远,我们来看一下图一: 图一:1920-1990美国酒店行业经营数据

美国的酒店行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1960年左右开始对收益的关注明显提升,每间可用客房收入(RevPAR)和出租率则呈现了截然相反的走势。中国的品牌连锁酒店行业虽然只走出了十几年的时间,但我们必须将我们的意识迅速提升上去,必须由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出租率、平均房价迅速转化到每间可用客房收入和经营毛利(Gross operating profit,简称GOP)方面,不然我们还是将长期的走在“出力不赚钱”的道路上。 其次,我们关注一下酒店物业的典型特征,请看表二: 表二:美国酒店物业特征 如表二所示,美国酒店的发展在地理布局上以郊区和公路为主,占整体数量高达76.8%,这与整个美国高速公路发达,连锁经济型酒店的数量庞大有密切关系。反观市区酒店仅占11.7%,这跟国内的差异是很大的,国内的大部分高端酒店集中在市区范围,而连锁经济型也以一线、二线城市为发展主攻方向,我们可以预见,三四线城市的区域性连锁必然大有可为。值得关

关于中西方酒店业历史及溯源

关于中西方酒店业历史及溯源 酒店溯源: 只要谈及先进酒店业教育,国内是言必谈“洛桑”“康奈尔”,国外的教育模式被宣传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而中国的酒店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有些“底气不足”。诚然这些优秀的国外酒店管理学院有很多东西值得国内旅游院校去学习,但是一些有着多年国内、国外酒店业经营管理经验资深国内酒店人却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认 为“中国之所以在30年的时间发展到人家几百年发展的程度,绝对有我们的文化底蕴在里面,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 是的,既然谈到中国酒店,那么我们真的很有必要再次回顾一下中国和欧美的酒店一路是怎么走来的,本期《先之周刊》为大家综合了中国酒店和欧美酒店的发展历史,供大家学习分享和讨论。 酒店(HOTEL)一词原为法语,指的是法国贵族在乡下招待贵宾的别墅。后来欧美的酒店业沿用了这一名词。我国南方多称之为“酒店”,北方多称作“宾馆”、“饭店”。虽然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酒店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客栈”时期,但只是20世纪近几十年来,酒店业才成为一种现代的产业。我国的酒店业则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大规模兴起。今天,现代化的酒店已成为“城中之城”、“世界中的世界”、顾客的“家外之家”。 酒店是指以建筑物为凭借,主要通过客房、餐饮向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换言之,酒店就是利用空间设备、场所和一定消费性物质资料,通过接待服务来满足宾客住宿、饮食、娱乐、购物、消遣等需要而取得经常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个经济实体。 当今现代化的酒店应具备下列的基本条件: 1、 它是一座设备完善、众所周知的、且经政府核准的建筑; 2、 它必须给顾客提供住宿和餐饮; 3、 它要有为顾客提供娱乐的设施; 4、 它有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上的理想服务; 5、 它是营利的,要实现合理的利润; 6、 它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前提。 我国酒店业: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饭店的国家之一

酒店业发展史

精品文档 酒店业发展史 一、饭店的含义 饭店一词起源于法语,原意是指法国贵族在乡下招待贵宾的别墅。目前,饭店已经成为国际性的定义,其含义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外的一切权威词典为饭店一词曾经下过如下的定义 《利尔百科全书》-- 饭店一般地说是为公众提供住宿、膳食和服务的建筑与机构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饭店是在商业性的基础上向公众提供住宿也往往提供膳食的建筑物。 《美利坚百科全书》—饭店是装备完好的公共住宿设施,它一般都提供善事、酒类以及其他服务。 《牛津插图英语辞典》饭店是提供住宿、膳食等而收费的住所。 从上述的定义,作为饭店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它是由建筑物及装备完好的设施组成的接待场所 2、它必须提供住宿、餐饮及其他服务 3、它的服务对象是公众,主要是外地旅游者,同时也包括本地居民,即包括某些其他特殊身份或阶层的仞,也包括广大的普通消费者 4、它是商业性的服务企业,以营利为目的,所以其使用者一定要支付一定的费用 二、世界饭店业发展史 旅游和商务活动自古有之,饭店餐馆就应运而生。相传欧洲最初的食宿设施约始于古罗马时期,其发展进程经历了所谓古代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等阶段,其间几经波折起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地随着经济形势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进入了新型饭店时期,并逐步形成了庞大独立的饭店行业。 (一)、古代客栈时期 由于社会的需要,为满足外出人们的吃、喝、睡等赖以生存的基本需要,千百年以前就出现了客栈和酒店。至中世纪后期,随着商业的发展,旅行和贸易兴起,外出的传教士、信徒、外交官吏、信使、商人等激增,对客栈的需求量大增。由于当时的交通方式主要是步行、骑马或乘坐驿车,因此,客栈大多设在古道边、车马道路边或是驿站附近。早期的英国客栈是人们聚会并相互交往、交流信息和落脚歇息的地方。最早的客栈设施简陋,仅提供基本食宿,无非是一幢大房子,内有几间房间,每个房间里摆了一些床,旅客们往往挤在一起睡,并没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当然,由于服务项目少,服务质量差,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供消遣。到了15世纪,有些客栈已拥有有20到30间客房,有些比较好的客栈设有一个酒窖、一个食品室、一个厨房,为客人提供酒水和食品。还有一些客栈已开始注意周围环境状况,房屋前后辟有花园草坪,客栈内有宴会厅和舞厅等,开始向多功能发展。总的来看,当时的客栈声誉差,被认为是赖以糊口谋生的低级行业。客人在客栈内缺乏安全感,诸如抢劫之类的不法事情时有发生。 (二)、大饭店时期 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加快和民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为方便贵族度假者和上层人物以及公务旅行者,饭店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由于火车、轮船的兴起,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好的饭店。在纽约,1794年建成的首都饭店,内有73套客房,这在当时无疑是颇具规模的。而堪称第一座现代化饭店的特里蒙特饭店于1829年在波士顿落成,为整个新兴的饭店行业确立了标准。该饭店不仅客房多,而且设施设备较为齐全,服务人员亦经过培训,客人有安全感。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些豪华饭店。这些饭店崇尚豪华和气派,布置高档的家具摆设,供应精美的食物。大饭店时期的饭店,具有规模大,设施豪华,服务正规,具

关于中西方酒店业历史及溯源

关于中西方酒店业历史及溯源 酒店溯源: 只要谈及先进酒店业教育,国内是言必谈“洛桑”“康奈尔”,国外的教育模式被宣传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而中国的酒店业教育一直以来都有些“底气不足”。诚然这些优秀的国外酒店管理学院有很多东西值得国内旅游院校去学习,但是一些有着多年国内、国外酒店业经营管理经验资深国内酒店人却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在30年的时间发展到人家几百年发展的程度,绝对有我们的文化底蕴在里面,我们不应该妄自菲薄。” 是的,既然谈到中国酒店,那么我们真的很有必要再次回顾一下中国和欧美的酒店一路是怎么走来的,本期《先之周刊》为大家综合了中国酒店和欧美酒店的发展历史,供大家学习分享和讨论。 酒店(HOTEL)一词原为法语,指的是法国贵族在乡下招待贵宾的别墅。后来欧美的酒店业沿用了这一名词。我国南方多称之为“酒店”,北方多称作“宾馆”、“饭店”。虽然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酒店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客栈”时期,但只是20世纪近几十年来,酒店业才成为一种现代的产业。我国的酒店业则是随着改革开放而大规模兴起。今天,现代化的酒店已成为“城中之城”、“世界中的世界”、顾客的“家外之家”。 酒店是指以建筑物为凭借,主要通过客房、餐饮向旅客提供服务的场所。换言之,酒店就是利用空间设备、场所和一定消费性物质资料,通过接待服务来满足宾客住宿、饮食、娱乐、购物、消遣等需要而取得经常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个经济实体。当今现代化的酒店应具备下列的基本条件: 1、它是一座设备完善、众所周知的、且经政府核准的建筑; 2、它必须给顾客提供住宿和餐饮; 3、它要有为顾客提供娱乐的设施; 4、它有提供住宿、餐饮、娱乐上的理想服务; 5、它是营利的,要实现合理的利润; 6、它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前提。 我国酒店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饭店的国家之一 1、古老的旅馆-驿站 驿站是一种官方住宿设施,专门接待信使、公务人员和民间的旅行者。从商代中期到清光绪二十二年止,驿站竟长存三千余年,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旅店。 2、中国早期的迎宾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