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代咏史诗研究述评

元代咏史诗研究述评

元代咏史诗研究述评
元代咏史诗研究述评

元代咏史诗研究述评

摘要:由于元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文人的活动范围、审美取向和对历史的认识不同,元代咏史诗的体裁、题材、艺术表现方式和审美特征等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都有了创新与发展。例如,元代不同阶层、不同民族文人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其咏史诗在取材和主题上显示出很大的区别。但是元代咏史诗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在此,试对元代咏史诗研究作一番评述,以探其在元代文学研究中的价值。

关键词:元代咏史诗研究述评新变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的大一统王朝,元朝虽然存续不过百余年,但是元代文化与文学却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前代相比,元代诗歌虽显衰微之势,但是有两点却是值得称道的。首先,元代百余年间,文人创作的诗歌数量庞大,《全元诗》录入元诗数量约有13万余首。可见,从时间长短上论诗歌创作的繁荣情况,元代丝毫不逊于唐宋。从质量上论元诗,虽然唐宋诗词的辉煌成就已是煜煜生辉,元诗的光芒被元曲所遮蔽,但诗歌艺术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而言是见仁见智的,宋荦为顾嗣立的《元诗选》作序时就曾论曰:“论者谓元诗不如

宋,其实不然。宋诗多沈?w,近少陵;元诗多轻扬,近太白。以晚唐论,则宋人学韩、白为多,元人学温、李为多,要亦娣姒耳。间浏览是编,遗山、静修导其先,虞、杨、范、揭诸君鸣其盛,铁崖、云林持其乱,?h?h乎亦具一代之音,讵可阙哉!”宋荦明确了元诗的独特时代风格特征,元代代表性诗人和元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次,元诗上承唐宋,下启明清,具有承袭开启之功。顾嗣立在《元诗选.凡例》中就指出:“百余年间,名人志士项背相望,才思所积,发为词华,蔚然自成一代文章之体。上接唐宋之渊源,而后启有明之文物,此元诗之选所以不可缓也。”[1](P5)元代咏史诗是元诗的重要构成部分,据《全元诗》统计,元代咏史诗约有六千余首,规模空前、形式多样,内容和艺术上常有翻新。元代咏史诗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传统的咏史诗形式,如乐府、歌行、律诗、绝句等均取得了很大成就。2.咏史组诗和咏史诗集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如宋末元初诗人的功臣系列和奸臣系列题材咏史组诗,民族关系题材咏史组诗等。咏史诗集如元人取材于《通鉴》的咏史诗集长篇的达两千余首,短篇的也有百余首。3.题画类咏史诗出现了繁荣局面。虽然宋代已出现一些题画类咏史诗,但是真正形成规模并出现繁荣局面的是在元代。4.宫词题材咏史诗的出现。宫词本是一种特殊的诗歌题材,唐宋文人的宫词创作主要着眼于当朝的宫廷生活进行描绘咏叹,但是元

代文人不仅创作当朝当代的宫词,而且开始创作或摹拟前代历史的宫词。

元代咏史诗是元代文人评判历史、关注现实、表达情感的主要倾诉方式。元朝统治者虽然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大元王朝,却没有给平民百姓带来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元代“有例可援,无法可守”是中国历代王朝中一种独特的存在,这也意味着元代自始至终并没有通过一种稳定的法律体制约

束和规范民众的生活,保障百姓的生存权。元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普通文人也很难有机会通过科举获取仕进之徒,“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理想只是一种传说。元代文人对前途的渺茫和恐慌,内心深处又对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的依恋,使得一些人试图通过文学的方式倾诉并渴望从现实困境中获得超脱。元代文人专注历史,通过历史剧、咏史诗、讲史话本等形式转向对历史的反思,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正如唐代诗人周昙在《咏史诗.吟叙》中所言:“历代兴亡亿万心,圣人观古贵知今。”借历史之酒杯浇胸中之垒快成为元代文人自我修身、抒发情怀、抚慰心灵时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观元代咏史诗研究的现状,总体上尚处于零散的小问题研究阶段,主要是某一历史题材、历史现象或元代单个文人的咏史诗研究,元代咏史诗的系统研究基本上还是阙如的状态。

赵望秦等人的《古代咏史诗通论》第六章第二节元代咏史诗部分按时间的顺序对元人的咏史诗做了大致梳理,书中统计了《元诗选》中咏史诗的数量(约一千六百余首),但由于此书主要着眼于古代咏史诗的通论,所以对元代咏史诗的论述颇为简略,在作家和诗歌评价上着墨不多,主要是按时间的顺序择取元代部分文人的咏史诗做简要分析。[2](P166-229)

杨富有的《元上都咏史诗的内容及其意义分析》是元代咏史诗研究中关于上都咏史诗这一文学现象的一篇力作,此文将元代咏史诗研究与元代多元文化研究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文中指出由于上都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与上都有关的历史题材就有了一个范围,“鉴于元代的社会基础、元上都的现实政治地位和传统的游牧驻地相叠加构成的独特文化背景,为人所熟知的能够作为上都地区咏史诗题材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主要是苏武、李陵、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人及其事迹。”而由于元代的两都巡幸制,不同民族的文人都曾有与上都相关的历史之咏,“从咏史诗创作的诗人队伍民族成分构成的角度上看,马祖常、萨都剌、?i贤、柳贯、许有壬、杨允孚、泰不华等”,但是由于元代开明的文化政策,元代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因此这些不同民族诗人的上都咏史诗“在内含和情感倾向具有某些趋近甚至趋同的特征。”这说明“由咏史引发的国家强

大的自豪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在元代生动而具体的写照,说明中华民族的共同认知已逐渐形成。”[3] 涂小丽的《元诗中的一朵奇葩――论元代的天宝宫词》主要诗关注元代中后期各族诗人,如张昱、顾瑛、杨维桢、马祖常、萨都剌等人创作和相互唱和的天宝宫词这一咏史诗题材,表明元代后期的多民族文化交流,以及这些咏史宫词所反映的“谁与苍生致太平”的时代呼声。不仅如此,这些作家还在实践中推动了元代宫词风格的转变。[4]

元代咏史诗研究最受关注的是杨维桢的咏史诗研究。刘美华的《杨维桢诗学研究》第三章对杨维桢的咏史诗内容进行了系统分类和大致分析,具有一定的开创之功。[5]

(P47-59)张琼的《也说杨维桢的咏史诗》中指出杨维桢咏史诗三个方面的独特之处:“结合咏史诗的发展探讨杨维桢咏史诗的独特之处为:一、融咏史于乐府体的新创辟;二、纵目历史与独特的女性关怀;三、兼取班固与晚唐的新风格。”[6]王素美的《论杨维桢的诗》中将杨维桢咏史诗的内容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吴复所谓‘或述古乐府旧事,或补古乐府所缺,上至精?l之古愤,下及刺客之悲歌,而美刺存焉,劝戒彰焉。’”第二类是“借古题以己意翻新。”第三类是“杨维桢‘歌咏一时忠臣、烈士、孝女、孝童、仁人、隐士’之词,其门人吴复标识曰:‘于太史氏之所未录者,盖

可为一代诗史矣’。”[7]刘倩的《杨维桢诗歌题材的多样性》中首先就分析杨维桢“咏史类”题材诗歌,文中认为杨维桢是一位咏史大家,“他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为中心,通过咏史,或以古鉴今,或借史抒发自己之情怀。”[8] 黄仁生在《杨维祯咏史诗考述》一文中指出了杨维桢咏史诗的突出成就,可谓是“堪称前无古人”:“本文考察了杨维祯的生平、著述及其现存的452首咏史诗与其版本源流,认为杨维祯不仅是元末明初文坛领袖,同时也是一位咏史大家,其所作咏史诗数量之多已堪称前无古人。艺术表现土‘用三体咏史’,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而他不仅在元代被‘推为咏史上手’,即使是在中国味史诗的发展史上,他的创作也当是一座不可忽视的里程碑。”同时他还通过流传下来的各种版本的杨维桢诗歌,综合统计,得出杨维桢咏史诗作品约有“500首左右”:“综合上述各本所作收品而去其重复者,知现存铁崖咏史诗为452首,估计通过进一步补遗辑佚,还可以增加一定数量的作品,其总数将达500首左右。在中国咏史诗的发展史上,杨维祯所作数量之多??可称为前无古人。”[9](P60)

郭美珍的硕士论文《杨维桢乐府诗与前代乐府诗之关系研究》中将杨维桢的新乐府诗分为“咏史乐府”“吟游宴享乐府”和“时事乐府”三类,并且统计出杨维桢的咏史乐府达430余首:“杨维侦年少聪颖好学,在十岁时就遵父命从

师《春秋》说。以治《春秋》考中进士,又以《正统辨》轰动一时。故杨维侦对于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造诣,他常好指古摘今,以‘铁史’自命。杨维桢善用乐府体来咏史,现今流传咏史作品中,用乐府创作达四百三十多首。”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文中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杨维桢

咏史乐府的篇目。[10](P18-24)刘玲玲的硕士论文《杨维桢咏史诗研究》中将杨维桢咏史诗的类型分为三种,即“历史人物的评说”,“历史事件的感慨”,“历史陈迹的咏叹”;将杨维桢咏史诗的主题概括为:“追慕先贤、抒己之怀”,“物是人非、前车之鉴”,“断史讽世、翻案出新”;将杨维桢咏史诗的艺术表现概括为:“独特的语言技巧”,“典故的活用”,“序的运用”,“‘事信言文’与‘恣意激荡’的咏史风格”等四个方面。[11]王彪的硕士论文《杨维桢咏史诗研究》中将杨维桢乐府体咏史诗创作的题材分为“吟咏历史事件”“品评历史人物”“感慨史迹史物”三类,将杨维桢咏史诗的思想意蕴概括为“反思历史、评品各类人物”,“以古鉴今、倡明世风教化”,“关注女性,藉以表达妇女观”三个方面;将杨维桢咏史诗的风格归纳为“耽嗜瑰奇、沉沦绮藻”,“气势雄健、意象奇特”,“弘扬个性、独抒性情”三点。并在附录中标点了清人楼卜?e的《铁崖咏史注》八卷本。[12] 三

关于元代咏史诗研究,还有马祖常、?i贤、萨都剌等少

数民族作家的一些论述。如赵艳驰的硕士论文《马祖常诗歌研究》中“咏史诗类”分析了马祖常的《蔡琰图》《李陵台》二首之二、《杨妃墓》《题四皓图》《昭君》等五首咏史诗,指出“马祖常继承了前人咏史诗的传统,他的咏史诗也重在表现诗人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法与感慨。”[13]

(P20-22)杜泳林的硕士论文《马祖常及其诗文研究》第四章通过认真解读马祖常的765 首诗作,将其诗歌题材内容进行归纳与分类,共分为“边塞诗、应制赠答诗、咏史怀古诗、题画诗、咏物诗、山水田园诗、竹枝词等七类。”作者最终对马祖常咏史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一下颇为精到

和独特的概括:“但通读《马祖常石田文集》中这类诗作后,我们会发现马祖常在抒写这类诗时视角发生了很大变化,他打破了以往文人多以诸葛亮、项羽等英雄豪杰为着眼点,称颂他们的雄姿英发、丰功伟绩之传统,则把着眼点更多地放在古往今来在历史长河中掀起涟漪的女性身上。她们虽称不上什么巾帼英雄,没有强健的身躯,但是她们有着坚强的意志,在各自的位置上都曾作出应有的贡献,且多是悲剧性人物。马祖常把自己的笔端转向于她们,对她们平凡渺小中彰显伟大之形象进行讴歌,并对她们的悲惨命运深表同情。”“但马祖常的一些咏史怀古诗省去对历史事件或人物之详述,侧重景物描写,大大增添了咏史怀古诗的形象性及抒情性。”“纵观上述,马祖常的咏史怀古诗内容涉及广泛,情感

色彩浓厚,有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讽喻意蕴。有些诗篇还蕴含着对历史深刻思索后的哲理味,给读者一种穿越时空之感。”[14](P86-92)崔海军的硕士论文《?i贤诗歌研究》中指出:“至正五年(1345),三十七岁的?i贤再次出游。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游历。他‘挈行李出浙渡淮,溯大河西济,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之墟,吊古山川、城郭丘陵……’所收获的除了舆地笔记《河朔访古记》外,那些‘感触兴怀、慷慨激烈成诗歌者’就是咏史诗。”[15](P25-29)元代咏史诗研究还有一些咏史诗的零散分析,如章培恒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萨都剌诗中分析《杨妃病齿图》,指出这首诗有几点值得关注:一是关于杨妃与安禄山有染的传说,这一般是通俗的市井文学中才会采用的材料,但萨都剌却将它写进了正统文学的诗歌中;二是不但写杨妃的美貌笔法铺张而大胆,而且对她与安禄山的私情表示同情。这种与传统伦理纲常直接冲突的内容,实际表示了对非礼的生活感情的一种认可。三是诗中的语言,色彩艳丽,想象丰富,可以看出受李贺诗的影响。[16](P107)四

综观元代咏史诗研究,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是因为元代咏史诗和元诗一样,还没有受到学界的普遍重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中,可见元代咏史诗研究显得零散而不系统,研究者并没有将元代咏史诗的大规模出现和题画类咏史

诗的兴起作为元代文学中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加以关注。同时,元代咏史诗中所蕴含的文学史意义也少有人关注,如咏史宫词与元代宫词风格的转变,如多民族文人的咏史诗创作与元代的多元文化与多民族价值认同等。如果细致研究元代咏史诗,就会发现元代数量众多的咏史诗是元代文化特别是元代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体现,研究元代文化和元代多元文化,元代咏史诗研究可以为其提供非常重要的佐证,而将元代咏史诗研究纳入元代文化和元代多元文化研究的背景

之中又可以提升元代咏史诗研究的文化意义和研究必要性。

元代咏史诗研究,无论从其咏史诗的数量和规模上而言,还是从前人研究的阙如上而论,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研究空间。我们可以以元代多元文化为宏观参照系,研究元代咏史诗的创作主体、题材类型,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以此展现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咏史诗创作的繁荣与创新,阐释元代文人咏史的目的和心态,以及不同阶层、不同民族文人之间因咏史而形成的交流与互动。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北师范大学校级青年项目“唐宋李杨题材文学的传播与主题嬗变”,[项目编号:2013xq01];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元代咏史诗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SK03]。)

注释:

[1]顾嗣立编:《元诗选.序》,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版。

[2]赵望秦,张焕玲著:《古代咏史诗通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杨富有:《元上都咏史诗的内容及其意义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4]涂小丽:《元诗中的一朵奇葩――论元代的天宝宫词》,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第3期。

[5]刘美华:《杨维桢诗学研究》,台北: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版。

[6]张琼:《也说杨维桢的咏史诗》,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第5期。

[7]王素美:《论杨维桢的诗》,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8]刘倩:《杨维桢诗歌题材的多样性》,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9]黄仁生:《杨维祯咏史诗考述》,中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3期。

[10]郭美珍:《杨维桢乐府诗与前代乐府诗之关系研究》,山西大学,2011.

[11]刘玲玲:《杨维桢咏史诗研究》,辽宁大学,2011.

[12]王彪:《杨维桢咏史诗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

[13]赵艳驰:《马祖常诗歌研究》,河北大学,2007年.

[14]杜泳林:《马祖常及其诗文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1.

[15]崔海军:《?i贤诗歌研究》,河北大学,2011.

[16]章培恒主编:《中国文学史(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涂小丽安徽淮北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235000)

(完整版)高考咏史怀古诗鉴赏

千古兴亡多少事叹人叹己叹人生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二、题目特点: ①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如:《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 ②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咏怀” 如:《咏怀古迹》 ③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览古”等。 如:《金陵怀古》《赤壁怀古》《越中览古》 三、咏史怀古诗的结构 《咏怀古迹·其三》 临古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思古人——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忆其事——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抒己志——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四、常见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石头城/石城/南京)、台城(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姑苏(苏州)、洛阳、汴京、江都(今扬州)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乌江亭、隋宫、乌衣巷(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入唐后沦为废墟)、朱雀桥、淮水(名门望族聚居之地)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金谷园(西晋富豪石崇的庄园)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常见的历史人物:屈原、贾谊、范蠡、诸葛亮、王昭君、孙权、周瑜、荆轲、项羽等 F、自然景物:

顾客忠诚度 ---文献综述

顾客忠诚度评价方法 一、顾客忠诚度的定义 第一个明确提出顾客忠诚这个名词是科普兰德,这一概念并很快就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这一领域研究。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消费者的再购率、消费者从本企业购买的产品数量在他们购买的同类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消费者对企业的口头宣传、消费者与企业关系的持久性等方面计量消费者忠诚感.Tucker(1964)首次对顾客忠诚进行了数字化的度量,他认为“顾客忠诚的最好表述是顾客的行为,顾客连续购买某一品牌产品3次,既可以认为顾客忠诚于这个品牌”。Newman和Werbel(1973)从排他险角度对顾客忠诚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品牌忠诚定义为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并且只考虑该品牌,而且不需要收集其他品牌信息”。Bloemer和Ksaper(1995)将顾客忠诚分为两类:真实的顾客忠诚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真实的顾客忠诚是来源于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品牌承诺,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则来源于顾客的惰性。他认为真实的顾客忠诚是偏向的、行为反应、在一系列类似的备选品牌中选择、以及是导致品牌承诺的心理过程的函数。而不真实的忠诚的定义则是是惰性的函数。基于认知、意动、情感、和行为这四个维度,Richard Ol iver(1999)对忠诚度做出了这样的定义:“顾客忠诚是顾客对在其未来进行购买某种类似产品或者服务时的一种发自内心的一种承诺,这种承诺会导致顾客在选择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趋向选择同一品牌或者公司的产品”。Rowley(2005)认为顾客忠诚可以分为四个类型:俘获(captive)型、便利寻找者(convenience一seeker)、满意(contented)型和承诺(committed)型。国内学者罗海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怀古咏史诗

2015学年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诗歌鉴赏之怀古咏史诗 一、关于怀古咏史诗 余秋雨先生在《兴亡象牙白》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中国的诗人自古以来仕途多不顺,而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1996年的全国卷、2004年的卷、卷,2005年的卷、2007卷、卷皆考查了此类诗歌,由此怀古咏史诗在诗歌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怀古咏史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在理解时,要注意抓住三个步骤。 1.了解历史典故 1996年考的是元朝阿鲁威的散曲《咏史》:“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赤壁之战这段历史,在课本和读本中屡见不鲜。1991年考的文天祥的《念奴娇》涉及的也是“三国”的历史,还涉及《廉颇蔺相如列传》等。2007年卷诗歌题两首诗歌一为《华清宫》一为《过华清宫》,若不了解唐玄宗宠幸贵妃荒淫误国的典故,此题目也难以完成,由此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道理: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2.寻找今古对接点 了解了历史典故,大家还要抓住典故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当然这首先要我们在平日的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诗人的生平概况,做到知人明世;其次则要进行最具有学术价值的思考:典故中的人、事与作者的际遇有什么对接。如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幽州台”是个典故,讲的是燕昭王延引人才的事。它连着重用人才而筑黄金台的燕昭王和多次进谏而不被采用的子昂,这个对接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空怀报国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呐喊。再如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杜甫为什么要在诗句中追念王昭君呢?一是在王昭君的出塞与杜甫的“飘泊西南天地间”的身世有相似处,二是在王昭君美冠后宫而不得恩宠与杜甫一直不受重用的命运又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似。诗中的明妃就是诗人自己,诗人自己就像当年的明妃。借写昭君的怨恨来抒发自己一生颠沛流离、遭逢动乱、功业无成等身世家国之情。抓住此对接点,就不难揣摩出诗作的含义。所以,在怀古诗中,无视典故的鉴赏只能是隔靴搔痒,而找不到对接点的鉴赏等同于盲人摸象。 3.把握作者的四种情感 (1)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如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座荒凉的古墓了。盛衰之对比突出历史的幻灭感。 【当堂演练】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念奴娇?登石头城(萨都剌)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栌,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樽前,繁华镜

论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综述

论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综述 [论文关键词] 消费者行为顾客满意顾客忠诚 [论文摘要]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系的研究,对于企业设计与执行顾客保留策略,降低顾客流失率具有意义。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以前学者的研究结果,讨论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的内涵、两者间的关系,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弄清楚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与顾客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设计与执行顾客保留策略,从而降低顾客流失率。 一、顾客满意的理论研究 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CS)的思想和观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受到世人的认识和关注。学者们对顾客满意的认识大都围绕着“期望——差异”范式。这一范式的基本内涵是顾客期望形成了一个可以对产品、服务进行比较、判断的参照点。顾客满意作为一种主观的感觉被感知,描述了顾客某一特定购买接触的期望得到满足的程度。 Oliver & Linda (1981)认为顾客满意是“一种心理状态,顾客根据消费经验所形成的期望与消费经历一致时而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Tse & Wilton(1988)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在购买行为发生前对产品所形成的期望质量与消费后所感知的质量之间所存在差异的评价”;Westbrook & Reilly(1983)认为顾客满意是“一种情感反应,这种情感反应是伴随或者是在购买过程中产品陈列,以及整体购物环境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而产生的”;Philip Kotler将顾客满意定义为“一个人通过对一种产品的可感知效果(或结果)与他或她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亨利·阿塞尔认为,当商品的实际消费效果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时,就会导致顾客满意,否则会导致顾客不满意。 从已有研究来看,顾客满意具有四方面的特性:(1)顾客满意的主观性。(2)顾客满意的层次性。(3)顾客满意的相对性。(4)顾客满意的阶段性。 二、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的驱动作用研究 从已有文献来看,在有关满意水平与顾客行为的关系问题上,大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满意水平下顾客行为受到“态度”的中介影响,不受满意水平的直接控制。例如Oliver(1980)的研究发现,高水平的满意度可增加顾客对品牌的偏爱态度,从而间接增加对该品牌的重复购买意向。Bearden & Teel(1983)在对汽车服务的研究中也发现,顾客满意水平对购买意向的影响受到态度的中介作用。另一种观点则相反,认为满意水平下的顾客行为是独立的,即满意水平对顾客行为起直接作用。如LaBarbera & Mazursky(1983)的研究发现,顾客满意水平对顾客重购具有相当强的影响力。Oliver & Swan的研究也表明高满意水平对重购汽车的意向有很大影响。后来的学者对顾客忠诚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淡化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分歧,因为顾客忠诚同时包含了态度成分和行为成分。 也有研究者认为,仅有顾客满意是不够的,需要“创造”顾客惊喜(Oliver、Rust & Varki, 1997)。“一般满意”的顾客的忠诚比率为23%,“比较满意”的顾客的忠诚比率为31%,当顾客感到“完全满意”时,忠诚比率达到75%。施乐公司对办公用品使用者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完全满意”的顾客在购买后18个月再次购买的机率是“比较满意”者的六倍(Jones、 Sasser,1995)。

顾客忠诚度文献综述

关于顾客忠诚度的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客户价值选择的变迁,当今企业市场竞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对于许多企业来说,重要的问题并不是统计意义上的市场占有率,而是客户对其满意程度以及拥有多少忠诚的客户。客户满意是企业留住客户,并使之发展为忠诚客户的前提;忠诚客户的数量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也是企业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关系的研究,对于企业产品更新换代,执行顾客保留策略,降低顾客流失率以及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忠诚;客户满意 一、引言 当前,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向为买方市场,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开始集中为对顾客的争夺。争取和保持顾客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当今企业既要不断的争取新顾客,又要努力保持现有顾客。其中顾客忠诚以其对企业经营绩效产生的巨大贡献成为了当今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二、顾客忠诚度的内涵 第一个明确提出顾客忠诚这个名词是科普兰德,这一概念并很快就被认可,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在这一领域研究。早期研究中,学者们主要从消费者的再购率、消费者从本企业购买的产品数量在他们购买的同类产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消费者的购买方式、消费者对企业的口头宣传、消费者与企业关系的持久性等方面计量消费者忠诚感。Tucker(1964)首次对顾客忠诚进行了数字化的度量,他认为“顾客忠诚的最好表述是顾客的行为,顾客连续购买某一品牌产品3次,既可以认为顾客忠诚于这个品牌”。Fredrick(2001)从排他险角度对顾客忠诚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品牌忠诚定义为重复购买某一品牌,并且只考虑该品牌,而且不需要收集其他品牌信息”。Fredrick将顾客忠诚分为两类:真实的顾客忠诚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真实的顾客忠诚是来源于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品牌承诺,而不真实的顾客忠诚则来源于顾客的惰性。他认为真实的顾客忠诚是偏向的行为反应、在一系列类似的备选品牌中选择、以及是导致品牌承诺的心理过程的函数。而不真实的忠诚的定义则是是惰性的函数。基于认知、意动、情感、和行为这四个维度,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doc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怀古咏史诗的鉴赏方法 (怀古诗、咏怀诗) 怀古咏史诗:我国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江山胜迹,人物风流。尽管历史如大浪淘沙,但无数前人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留下多少辉煌业绩,令人钦佩仰慕;留下多少经验教训,让人唏嘘感慨。于是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怀古咏史之作在魏晋甚至更早一些时候便已产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了像刘禹锡、杜牧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一)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的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二)咏史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刘禹锡、杜牧等。刘禹锡的咏史诗名篇有《乌衣巷》、《石头城》等;杜牧的咏史绝句被人称为二十八字史论,艺术造诣之深,其咏史诗名篇有《泊秦淮》、《过华清宫绝句》、《赤壁》等。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一般以古代遗迹为生发点,以地名或览古怀古为标题的一类诗歌。 (三)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1、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弟子多俊才,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2、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3、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和杰作。 (四)鉴赏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③。 注:①五铢钱: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将它罢废,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又恢复。②典出《汉晋春秋》:司马文王(昭)与禅宴,为之作故蜀伎。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1、蜀先主是指三国时期的刘备,天下二字既表明了刘备志在天下的气魄,也指出他威摄天下的功业。千秋尚凛然渲染、突出了刘备的______,也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的_________之情。 2、得相句中指刘备得到______的辅助,开创了大业。生儿句是指由于儿子刘禅___________,葬送了基业。 3、联系注释思考,作者在尾联使用的典故有什么含义? 4、全诗先写蜀之盛,后写蜀之衰,在鲜明的对比中总结了什么历史教训? 【解析】 1、英雄气概;仰慕、崇敬 2、诸葛亮;不能效法先人的贤德(或答不象贤亦可)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教师版)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 一、怀古咏史诗常见思想感情: (1)缅怀古人:表达对古人的仰慕之情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念奴娇·赤壁怀古》《蜀相》(2)怀古伤时: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越中览古》 (3)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台城》(4)悲叹自己:表达对时光易逝、老大无成感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赤壁怀古》《贾生》(5)冷静思考:表达诗人对某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冷静思考。《题乌江亭》 二、常见手法: 1、触景生情:登临古迹,常常触景生情。 2、借古讽今,讽喻当朝统治者。 3、今昔对比,感慨昔盛今衰 4、用典。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典故,比如后庭花,廉颇老矣等等。一般常考的史实都是教材中 曾出现过的。也要注意看后面的注解。 5、以景结情。以写景作结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鉴赏练习: 1、过明太故宫 清孔尚任 匆忙又散一盘棋,骑马来看旧殿基。 夕照偏逢鸦点点,秋风只少黍离离。 门通大内红墙短,桥对中街玉柱欹。 最是居民无感慨,窝炉僭用瓦琉璃。 (1)中间两联写了明太祖故宫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答:中间两联通过夕阳西下、乌鸦点点、秋风萧瑟、红墙低矮、玉柱倾斜等意象,描写了明太祖故宫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明王朝昔盛今衰的感慨。 (2)作者在描写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原诗进行赏析。 示例一:白描的手法。颈联仅用“红墙短”“玉柱欹”六个字,语言简洁地写出了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景象。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颔联通过“夕阳”、“乌鸦”“秋风”等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明太祖故宫的荒凉破败,颈联“红墙短”“玉柱欹”则是正面直接描写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⑴,泾水萦纡傍远村⑵。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释:⑴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⑵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顾客感知价值_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的关系研究述评

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的 关系研究述评 白琳 (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合肥230039) 摘要:本文介绍了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的概念内涵和三者关系研究的4种模 型,并针对这4种模型介绍了国外相应的实证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造成差 异性结论的原因。 关键词: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行为倾向 引言 近些年,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三者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是西方消费者行为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Ostrom和Iacobucci(1995)指出:“把顾客感知价值、顾客满意和行为倾向这些消费者判断同时放在一个研究构架中以比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无疑将是非常有意义的。”关注度的提高和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该研究领域出现了百花齐放的景况,但同时也由于信念、理论研究背景和实践背景的不同,学者们在提出架构的时候就己经有先入之见,形成了不同的流派。相应的,构建的模型也就倾向于自己的观点,从而导致研究结论的差异甚至相悖,也产生了很多至今尚未解决的问题(Spiteri&Dion,2004)。Cronin (2000)认为这些现有的研究成果其实并无对错之分,只是各自强调的重点不同,研究不同,结论自然也大相径庭。其实一种结论要提升到理论的层次,要具有普遍意义,必然经过各种不同情况的检验,学者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做实证是对一种营销理论发展完善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极有可能在各类行业中驱动消费者的动因本来就不同,这也有待于各行各业的实证检验。目前国内学者还较少涉足这一领域的研究,既缺乏理论的探讨,也鲜有实证的验证,因此本文在对其概念内涵简单介绍的基础之上,对其理论系统和实证研究的不同观点和成果进行梳理,供国内学者参考,以其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起到借鉴的作用。 理论背景和概念内涵 1、顾客感知价值 顾客感知价值(Customer Perceived Value,CPV)一直以来都受到学者和企业经营者的高度关注,为顾客创造和提供良好的感知价值已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新源泉(Gale,1994;Woodruff,1997;Slater&Narver,2000)。其实早在1985年Porter就在《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买方价值链”的概念,并指出企业为买方创造的价值如果要得到溢价的回报,它必须为买方所觉察,虽然Porter并没有给出顾客感知价值的概念,但已可见最初 收稿日期:2007-05-19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860007);安徽大学人才队伍建设项目(02203104)。 作者简介:白琳,安徽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理论综述

现象研究 顾客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和基础,为了获得顾客忠诚,企业必须寻求顾客的满意,并在顾客满意的基础上获得顾客忠诚。而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虽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却不具有必然的一致性。也就是说,满意的顾客也有可能流失。 多数学者认为顾客满意是通向顾客忠诚的基础,即顾客忠诚应建立在顾客满意基础之上。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具有积极的作用,顾客的满意程度越高,则购买的越多,对公司及其品牌忠诚越久。然而,学术界有研究发现,二者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关系,因此本文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跨越“顾客满意陷阱” 美国学者McKinsey(1993)提出:McKinsey(1993)在研究二者关系时发现: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并非纯粹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一个“满意陷阱”。如果把满意程度分为不满意、满意和很满意三个区域,顾客忠诚度在不满意和很满意区域会随着满意度的改善而有所不同程度的攀升,但在满意区域,顾客忠诚度保持不变。McKinsey把顾客忠诚度不变的满意区域称为“无关紧要区域”,有的学者称其为“满意陷阱”,意思是企业在这个区域为满意而投资没有多大实际绩效,除非企业的努力使顾客进入很满意区域。这表明,当企业提供的服务超过了必要的服务水平,顾客会感到满意;但只有超过了顾客渴求的服务水平才能激励忠诚。因此,要提高顾客忠诚度,就要对顾客满意度陷阱成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从而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二、不同市场类型中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 Jones和Sasser(1995)的实证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竞争条件下,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的作用也不一致,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顾客只有在“高”满意区域才会产生较强的忠诚效应,而在“低”满意区域,满意度的提高忠诚度变化甚微。但在完全垄断的行业中,“低”满意区域甚至不满意的顾客都显得很“忠诚”,而一旦垄断被打破,这种关系将会发生剧烈的变化。鲍勃·哈特利(BobHartley)和迈克尔·W·斯塔基(Michael W·Starkey)在1996年发表的《销售管理与顾客关系》一书中的研究表明:在完全无竞争领域,顾客的持续购买与顾客满意之间不相关,顾客无论是否满意都会再次购买,只有当满意度降到了令其无法容忍的地步时才会放弃。 三、基于顾客价值的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 国内学者李大洪(2009)在《基于顾客价值的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一文中提出: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都与顾客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顾客价值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源泉,因此可以从顾客价值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以及更深层次的研究。在购买完成并使用产品或服务的过程中,顾客对所购产品或服务形成感知顾客价值,并将感知顾客价值与预期顾客价值相比较,比较的结果决定了顾客的满意度。而顾客忠诚是基于顾客价值比较的重购行为,只有当前次购买所产生的顾客价值优于备选集合内所有其他产品或服务时,重购行为才会发生。而很多情况下,重购行为发生在顾客多次变换购买选择之后。经过多次变更购买选择,顾客对备选集合内的多数产品或服务的顾客价值进行比较,最后将重购行为集中在他认为顾客价值最大的品牌上。 由此可以看出,顾客价值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的基础与源泉,而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则是顾客价值在实际中的两种应用,是从两个不同角度对顾客价值进行度量的工具。顾客满意是对一次购买中某品牌产品或服务的顾客价值进行纵向度量的结果,即购后感知顾客价值与购前预期顾客价值比较的结果,它最终体现为顾客对该品牌的态度。顾客忠诚是对备选集合内多个品牌产品或服务的顾客价值进行横向比较的结果,它最终体现为顾客对某品牌的行为。由此可见,作为一次购买过程纵向比较结果的顾客满意与作为多次购买过程横向比较结果的顾客忠诚,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亦即顾客满意并不一定导致顾客忠诚。只有当某一品牌比备选集合内其他品牌更令顾客满意时,才可能导致顾客忠诚。 以上三种观点都同时印证了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之间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但又不无关系的理论观点。顾客满意究竟能否成功转化为顾客忠诚,与企业的服务水平以及顾客预期的服务水平有关、与企业所在行业有关、与顾客对产品价值的认知与评价有关。企业应从以上诸多方面着手,促进顾客满意度的提高,进而赢得顾客忠诚。 参考文献: [1]董甲婷.零售业顾客忠诚的驱动因素研究[D].天津:天津商业大学,2009. [2]李大洪.基于顾客价值的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J].江苏商论,2009(5). 作者简介: 王小颍,(1983.6-),女,河南漯河人,助教,河南大学在读硕士,管理学研究方向。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研究理论综述 王小颍刘合群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成功学院451200) 摘要:本文分别从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概念入手,从不同角度在理论上对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进行细化研究,并根据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理论,分析了影响“顾客满意向顾客忠诚转化”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顾客满意顾客忠诚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 195 现代营销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系的文献综述

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系的研究综述 张磊 (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B091105班南京 210003) [摘要]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关系的研究,对于企业设计与执行顾客保留策略,降低顾客流失率具有意义。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以前学者的研究结果,讨论顾客满意、顾客忠诚的内涵、两者间的关系,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的方向。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是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弄清楚顾客满意、顾客忠诚与顾客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企业设计与执行顾客保留策略,从而降低顾客流失率。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顾客满意顾客忠诚 在过去20多年时间内, 顾客满意一直是许多企业的战略要素。20世纪80年代,追求较高的顾客满意度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目标。90年代,人们已经广泛形成共识,即顾客满意能够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是企业战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尽管顾客满意的管理方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顾客满意对顾客保持的作用机制在市场营销实践领域却受到很少的关注,有关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度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仍然很缺乏。在未来的研究中,顾客满意向顾客忠诚的转换机理将成为关系营销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1、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 1.1顾客满意 不同的学者对于顾客满意概念的界定基本是一致的。菲利普·科特勒认为,顾客满意“是指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亨利·阿塞尔也认为,当商品的实际消费效果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时,就导致了满意,否则,则会导致顾客不满意。Oliver 也曾经使用“比率模型”(ratio model) 来描述顾客满意感的产生,在这一模型中,顾客满意感的强弱取决于消费后感知实绩与消费前期望之间的比值,比值越大,说明顾客的期望得到了越高程度的满足,因此,顾客就越满意, 反之就越不满意。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顾客满意是一种期望(预期)与可感知效果比较的结果,它是一种顾客心理反应,而不是一种行为。综上所述,可以认为所谓

怀古咏史诗鉴赏

怀古咏史诗鉴赏

————————————————————————————————作者:————————————————————————————————日期:

借古讽今感怀身世——怀古咏史诗鉴赏 一、积累咏史怀古诗的基本常识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 精辟。 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 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 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 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 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 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 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乌江亭》《乌衣巷》《石头城》《隋宫》《金陵怀古》《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3、【怀古诗的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4、【咏史怀古诗的意象】 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E.其他:吴钩、《后庭花》 5、【咏史怀古诗的意境】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6、【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情感】 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⑴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⑵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 ①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怀古咏史诗鉴赏(学生版)

怀古咏史诗鉴赏导学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时间2014-3-28 【学习目标】 1、了解怀古咏史诗的内容、特点、艺术特色和鉴赏要点。 2、学习怀古咏史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3、诵读品味《贾生》、《长沙过贾谊宅》,《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题乌江亭》、《金铜仙人辞汉歌》、《过陈琳墓》,抓住历史事实理解全诗。 【学习重点】方法把握,提升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主旨理解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学案(第一学时) 一、概念: 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今,或借古以讽今,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二、常见意象 1.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2.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淮水、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乌衣巷、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4.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5.其他:吴钩、《后庭花》 【附典故举隅】 1.《后庭》遗曲:指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遗曲》,后人都视为亡国之音。杜牧《泊秦淮》有?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句。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2.《黍离》之悲:《黍离》是《诗经.王风》的名篇。旧说周平王东迁以后,周大夫经过西周古都,悲叹宫廷宗庙毁坏,长满禾黍,就作了这首诗。后来常用《黍离》来表示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3.封狼居胥:汉代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封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后常来形容建功立业。

顾客忠诚度因素研究

顾客忠诚度因素研究第一章绪论 1.1研究问题的提出 1.2研究问题的目的和意义 1.3本文的思路和结构 第二章顾客忠诚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概念 2.1顾客忠诚度的概念和分类 2.2顾客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概念 2.3顾客满意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 2.4关系信任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 2.5品牌形象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 2.6转换成本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 第三章如何提高英语培训市场顾客忠诚度 3.1 英语培训市场的现状 3.2培训学校访谈及其顾客忠诚影响因素 3.3顾客访谈及其顾客忠诚影响因素 3.4顾客忠诚影响因素在英语培训市场中的应用 3.5提高顾客忠诚度的策略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顾客所面对商品的选择越来越多,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的使顾客达到满意,已经不能使企业在行业中很好的生存下去了。因此,企业的根本目的已经发展成为如何留住顾客,培养顾客的忠诚度。 对顾客忠诚度的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哪些因素可以影响顾客的忠诚度,进而根据这些因素来分析顾客忠诚度是如何影响整个行业顾客忠诚的,以及企业如何利用本行业中的顾客忠诚度。 从事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的同志已经探讨了包括顾客满意在内的各因素对顾客忠诚的影响作用。随着市场的发展,顾客要求的提高,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因素也随之增加。本文立足作者实习单位所在的英语培训行业的具体情况,通过访谈了解,对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因素进行一些总结和研究,力图在成熟理论基础有所拓展。 关键字:顾客忠诚度;顾客满意;关系信任;品牌形象;转换成本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问题的提出 随着消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与顾客争夺成本的提高,培养和维护忠诚的顾客群体已经成为企业市场制胜的重要策略,顾客忠诚管理应运而生。在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下,研究影响顾客忠诚管理的因素,从而制定与实施顾客管理,为顾客提供综合性、差异化的服务,履行高度的顾客承诺,是企业保持与顾客长期、双向互动关系的重要保障。随着企业的市场营销模式从注重交易向注重关系的转变,顾客忠诚的形成机理不仅是顾客关系管理理论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样也是企业市场营销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因素是实施顾客忠诚管理的基础,只有良好的认识到营销因素,才能有计划的实施顾客忠诚管理。但在研究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因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误区,例如:顾客满意度等同于顾客忠诚度;市场占有率高等于顾客忠诚度高;单方面追求顾客对企业的忠诚,而忽视了企业对顾客的忠诚以及促销是挽留忠实顾客的最有效手段。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顾客忠诚度,以及在具体行业中如何利用这些因素来提高顾客忠诚度等。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影响顾客忠诚度的因素,以及如何运作。通过分析,找出行业如何运用这些因素去提高行业本身的忠诚度,如何促进行业的发展,以及品牌的延伸。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导读:咏史怀古类诗歌的鉴赏 1咏史诗、怀古诗和代表诗人 1、咏史诗: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陈述自己独到的见地而创作的诗歌。——长于议论精辟。 2、怀古诗:是指因登临古地游览、凭吊古迹,追念往事,触景生情,抒发感慨而创作的诗。——长于情景交融。 3、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或历史事件的成败、以往朝代的兴衰发表评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我们合称为咏史怀古诗词。 4、代表作家:魏晋时期的左思,唐代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两宋的王安石、苏轼、李清照、陈与义、张元幹、张孝祥、陆游和辛弃疾等人都写了一些震撼人心的诗作,是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2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鉴赏步骤:弄清史实→体悟感情→分析技巧 即怀什么古→作者怀古的态度情感→怎么怀古 【鉴赏思路】 (1)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弄清史实、典故) (2)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 ?其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态度和观点(体悟意图、领悟感情) (3)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手法) 【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归类,探求主旨凡是课本、读本及其注释、练习中所出现过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都应牢牢加以掌握,切不可等闲视之。对于唐宋著名诗人的大体经历,也要略知一二,这样,在不懂得诗人创作该篇时的背景之情况下,也能做个大体的猜测,不至于两眼抹黑。这是最基本的。 2、赏析范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开题报告-银泰百货顾客忠诚问题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工商管理 银泰百货顾客忠诚问题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选题背景: 1,百货行业的时代背景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迈得更加迅速和有力,市场经济更加开放,世界各经济主体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作为当今世界零售业态主要类型之一的百货商场,其国际化运动的浪潮不断迭起,全球各大百货公司间的斗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如何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把握机遇、迅速成长,是所有百货行业相关人士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我们认为,作为服务性质的第三产业,顾客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企业生存的根本就是顾客,因此,如何不断培养和创造对企业忠诚的顾客,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又好又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百货行业及其银泰百货的现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百货业进入了一个相对较快的发展时期,其标志为改变原有的柜台销售模式,采用日、韩、台、港较普遍的专柜模式,谓之,“引厂进店”,其定位亦从生活消费转为时尚消费。目前,中国百货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具体情况有以下几个方面:(1)销售规模继续增长;(2)店铺数量快速增长; (3)店铺面积明显扩大;(4)从业人数小幅上升;(5)经济效益保持增长的态势; 银泰百货(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百货零售业为主营业务的全国性大型百货连锁集团。银泰百货集团以实现连锁经营、专业化、集约化为目标,结合银泰百货的优势实现管理创新、业态创新,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具备银泰商业文化特色的大型零售企业品牌。银泰百货,以“传递新的生活美学”为经营理念,以年轻人和新型家庭为主要客群,同时兼顾其他客群的新潮时尚消费,致力于中国城市时尚文化建设,树立年轻活力、时尚品味的百货形象,引领流行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教师版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 教师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怀古咏史诗鉴赏专项练习 一、怀古咏史诗常见思想感情: (1)缅怀古人:表达对古人的仰慕之情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念奴娇·赤壁怀古》《蜀相》 (2)怀古伤时:表达物是人非、昔盛今衰的感慨;《越中览古》 (3)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台城》 (4)悲叹自己:表达对时光易逝、老大无成感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赤壁怀古》《贾生》 (5)冷静思考:表达诗人对某一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冷静思考。《题乌江亭》 二、常见手法: 1、触景生情:登临古迹,常常触景生情。 2、借古讽今,讽喻当朝统治者。 3、今昔对比,感慨昔盛今衰 4、用典。要记住一些常用的典故,比如后庭花,廉颇老矣等等。一般常考的史 实都是教材中曾出现过的。也要注意看后面的注解。 5、以景结情。以写景作结尾,含蓄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鉴赏练习: 1、过明太故宫 清孔尚任 匆忙又散一盘棋,骑马来看旧殿基。 夕照偏逢鸦点点,秋风只少黍离离。 门通大内红墙短,桥对中街玉柱欹。 最是居民无感慨,窝炉僭用瓦琉璃。 (1)中间两联写了明太祖故宫什么样的景象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答:中间两联通过夕阳西下、乌鸦点点、秋风萧瑟、红墙低矮、玉柱倾斜等意象,描写了明太祖故宫荒凉、破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明王朝昔盛今衰的感慨。 (2)作者在描写景象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原诗进行赏析。 示例一:白描的手法。颈联仅用“红墙短”“玉柱欹”六个字,语言简洁地写出了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景象。示例二: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颔联通过“夕阳”、“乌鸦”“秋风”等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明太祖故宫的荒凉破败,颈联“红墙短”“玉柱欹”则是正面直接描写明太祖故宫的破败,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2、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 荒郊一望欲消魂⑴,泾水萦纡傍远村⑵。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顾客忠诚度问题研究评述

顾客忠诚度问题研究评述 经济学动态,宁波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唐绍祥,邵冉 [摘要]营销沟通方式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问题是众所关心的课题。本文对企业形象、广告、口碑等主要营销沟通方式与顾客忠诚度及其前置因素之间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明确这一领域的发展轨迹,为进一步研究营销沟通方式的作用进行铺垫。同时,在对相关文献评析的基础上,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动态。 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越来越开始关注顾客的购后行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顾客满意研究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顾客忠诚研究,使学术界与企业界逐渐清楚地认识到顾客满意是一种态度或是对过程的评价,而顾客忠诚却同时关系到行为特征与态度特征。顾客忠诚是企业竞争力重要的决定因素,更是企业长期利润的重要源泉。因此,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提高顾客忠诚度的问题成为众所关心的课题。学术界与企业界已纷纷展开对企业形象、广告、口碑等主要营销沟通方式与顾客忠诚及其前置因素之间关系的检验和研究,相关的文献不断涌现。这些因素越来越被认为是竞争优势的来源,所以明确这些变量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忠诚度,增加企业长期利益和实现远期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顾客忠诚度的相关研究是随着服务经济的崛起而逐渐兴起的。虽然在许多顾客忠诚度研究文献中出现了对顾客忠诚度概念的界定,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尚未对顾客忠诚度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观点。例如,T. A. Oliva (1992)给忠诚度下的定义是:“不受能引致转换行为的外部环境变化和营销活动影响的、在未来持续购买所偏爱产品或服务的内在倾向和义务。”Dick&Basu(1994)认为,只有当重复购买行为伴随着较高的态度取向时才产生真正的顾客忠诚度。Gremler&Brown(1996)给服务业顾客忠诚度所下的定义是:“顾客以积极的态度向特定的服务供应商重复购买的程度,以及在增加对同类服务的需求时,继续选择该供应商为惟一供应源的倾向。”综合各个研究可以看出,顾客忠诚度是一种行为上和态度上的综合反应。它不仅包括重复购买行为,更应该包括积极购买的心理倾向。通过企业形象设计、广告和口碑传播等有效的营销沟通方式,就可以很好地从积极方面引导顾客的这种心理依恋,加强对产品或服务的宣传推介,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一、企业形象与顾客忠诚度 企业形象是影响营销活动的重要变量。Zeithamal&Bitner(1996)认为形象能影响顾客对于产品和服务的感知。在营销学文献中,已有学者研究认为企业形象对于消费者行为,特别是顾客忠诚度是具有重要影响的(Andreassen&Lindestad,1998)。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形象对于个人主观认知和行为结果的重要影响作用(Chen&Tsai,2007)。 过去,已经提出过许多关于形象的概念(Doyle& Fenwick,1974;James et al.,1976)。形象被认为是一个“完形”,反映顾客的整体的印象。例如,Baloglu&Brinberg(1997)把形象定义为:人们对于一个地方或目的地所持有的信念、想法和印象的总体。它与企业的各种物质的和行为的属性有关,如企业名称、建筑、各种各样的产品或服务、传统、意识形态和每个人与顾客的沟通质量的印象等。企业形象有两种主要构成属性:功能属性和情感属性(Kennedy,1977)。功能属性与容易测量的有形特征相关,而情感属性与对公司的感觉和态度表明的心理维度有关。因此,企业形象是公众对于各个企业特征对比的累积过程的结果。形象是通过广告、有形形象、口碑、公共关系和顾客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实际经验来影响顾客的观念(Normann,1991), 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形象、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度之间的关系。Mazanec(1995)发现形象对于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度的维度之一顾客偏好有正向影响。这就说明理想的形象有利于形成顾客满意和顾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