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 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83 MB
- 文档页数:127
测量管理体系预防措施控制. 目的清除影响产品质量和测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潜在不合格原因,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不合格,以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影响产品质量和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有关活动和部门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和验证。
3. 相关文件QG/LF011-3-2004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QG/LF011-4-2004 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QG/LF011-15-2004 不合格测量设备控制QG/LF011-17-2004 测量管理体系纠正措施4. 职责4.1 产生潜在不合格的责任部门制定和实施测量管理体系预防措施;4.2 管理者代表对测量管理体系预防措施进行确认;4.3 各有关部门需要时参与讨论和制定测量管理体系预防措施;4.4 质量部负责对测量管理体系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和验证。
5. 控制程序5.1 为制定预防措施做准备的有关信息的收集5.1.1 质量部收集检验数据,通过记录分析是否存在潜在不合格趋势。
5.1.2 质量部收集内审、管理评审和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与测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潜在不合格信息。
5.1.3 技术部收集关键/特殊测量过程参数变动异常的信息。
5.2 预防措施的制定5.2.1 质量部应定期(每季度或半年)汇总技术部、生产车间等部门收集的潜在不合格信息。
5.2.2 质量部组织有关部门利用统计技术,对产品设计、技术、生产、检验和测量过程中收集的潜在的不合格信息进行数据汇总和分析,确定产生潜在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5.2.3 由潜在不合格原因涉及的主要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
5.3 预防措施的实施及验证5.3.1 质量部将总经理批准的测量管理体系的预防措施及时交责任部门组织实施。
5.3.2 如测量管理体系预防措施计划中,涉及资源配置,如:需要补充人力、物力资源等,由质量部负责协调落实。
需要时,提交总经理解决。
5.3.3 质量部对有关责任部门测量管理体系的预防措施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跟踪监督。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培训大纲【课程描述】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17025检测实验室标准的重要支持标准,其目的是通过规范和统一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技术要求,保证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本课程采取实际案例互动式教学能让所有学员高度参与,让学员能深入理解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并掌握针对ISO10012进行内部体系审核原理和技巧。
【培训对象】企业从事检测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及产品检验人员;计量管理人员;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主管计量、节能工作的领导;ISO10012质量体系和实验室评审的注册审核员和内审员。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概述1、ISO10012发展的背景2、ISO10012与 ISO9000 和 ISO17025的关系3、计量、测量、认证、认可、测量不确定度、合格评定等的基本概念4、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讲解第二部分: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条款解析目次ISO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总要求5.管理职责5.1计量职能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3质量目标5.4管理评审6.资源管理6.1人力资源6.2信息资源6.3物质资源6.4外部供方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7.1计量确认7.2测量过程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8.1总则8.2审核和监视8.3不合格控制8.4改进第三部 ISO10012测量体系建立与实施1、详解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的设计、确认、监控的要求;2、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3、ISO10012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文件的编写;4、计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方法案例5、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准备、实施、和改进第四部 ISO10012测量体系认证1、测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和管理评审;2、审核项目策划与准备3、执行审核技巧和报告4、模拟练习、检讨与学员交流5、ISO10012认证方案。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理解与实施(完整版)测量管理体系-ISO10012:2003 理解与实施附: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第1章ISO10012:2003标准概述第2章ISO10012:2003标准条文理解第3章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第4章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第5章案例分析题第1章ISO10012:2003标准概述ISO10012标准修订的背景ISO10012:2003标准的特点八项原则在ISO10012:2003标准中的应用和体现1.ISO10012标准修订的背景ISO10012标准的由来和发展ISO10012标准的制定2.ISO10012:2003标准的特点标准采用以过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标准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贯彻了八项原则强调确保满足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的计量要求作为测量管理体系的总要求确定和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是计量职能部门的首要职责术语及定义有新的扩展3.八项原则在ISO100 12:2003标准中的应用和体现ManagementPrinciples八项管理原则ManagementPrinciples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Customer-center2-领导作用-Roleofleadership3-全员参与ParticipationofAll 4-过程方法ProcessApproach 5-管理的系统方法SystematicManagement 6-持续改进ContinualImprovement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Fact-basedDecisionMaking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ReciprocalRelationshipwithSuppliers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ISO10012:2003标准,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5.2)条款中明确规定:“计量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应确保:a)确定顾客的测量要求并转化成计量要求;b)测量管理体系应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c)组织能证明满足顾客规定的要求”。
ISO10012国际标准遵照IO/IEC导那么第2局部的规那么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成员国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
I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O10012由IO/TC176/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
IO10012取消和代替IO10012-1:1994和IO10012-2: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
引言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根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立法和执法机构;――――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
IO9000:2000标准说明的管理原那么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
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职能两局部,可用于改良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
“要求”以正体字出现。
“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某字出现。
“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局部。
除非经过认可,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他标准的任何要求。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19001-2000的第7.6条款和GB/T24001-1996的第4.5.1条款。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1.目的对测量管理体系文件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和测量有关的部门及场所使用的文件现行有效。
2. 适用范围本程序文件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与测量活动有关的部门所用的文件的控制。
3.相关文件QG/LF011-4-2004 测量管理体系质量记录控制4.职责4.1 质量部负责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及与测量活动有关的文件的编制、更改和管理;4.2 质量部负责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发放;4.3 各部门负责保管、执行和使用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反馈文件实施中有关适宜性和充分性的信息。
5.控制程序5.1 本公司所执行和使用的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以下几类:a)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b)测量管理作业文件:(作业指导书、内部检定/校准规程、测量设备操作规程等)c)外来文件:有关测量管理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及上级部门与测量活动有关的文件。
5.2 文件的编制和批准本公司编制的所有文件在发布前,必须经授权人员批准,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适宜性,达到内容正确、清晰、完整与其他文件协调一致,且易于理解。
5.2.1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程序文件由质量部专职计量管理人员编写,质量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批准。
5.2.2 测量管理作业文件由技术部负责编写,质量部会审,质量部负责人批准。
5.3 文件的标识5.3.1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部按公司规定的文件编号方法进行编号,并编制《测量管理体系受控文件清单》。
5.3.2受控文件,经批准有编号的文件加盖红色“受控”印章作为标识。
5.3.3作废文件应加盖“作废”印章作为标识。
有参考价值的作废文件需保留用应加盖“作废供参考”印章作为标识。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课程对象】企业从事检测工作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及产品检验人员;计量管理人员;节能管理和技术人员;主管计量、节能工作的领导;ISO10012质量体系和实验室评审的注册审核员和内审员。
【课程大纲】第一部分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标准概述◆ ISO10012发展的背景◆ ISO10012与 ISO9000 和 ISO17025的关系◆计量、测量、认证、认可、测量不确定度、合格评定等的基本概念◆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标准讲解第二部 ISO10012测量体系建立与实施◆详解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过程和测量过程的设计、确认、监控的要求;◆国家有关计量法律、法规;◆ ISO10012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文件的编写;◆计量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制方法案例◆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准备、实施、和改进第三部 ISO10012测量体系认证◆测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和管理评审;◆审核项目策划与准备◆执行审核技巧和报告◆模拟练习、检讨与学员交流◆ ISO10012认证方案◆考试 >>> 考试合格者颁发“ISO10012内部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5.3.4 提供参考的外来文件,以加盖红色“参考”印章作为标识。
测量管理体系标准知识教程目录引言 (4)第一章范围 (7)第一节测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内容 (7)第二节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7)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 (9)第三章主要术语与定义 (10)第一节测量管理体系 (10)第二节测量过程 (12)第三节测量设备 (14)第四节计量特性 (14)第五节计量确认 (15)第六节计量职能 (16)第四章总要求 (17)第一节计量要求的概念及导出 (17)第二节考虑风险和后果 (22)第三节测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25)第四节体系按组织的程序更改 (25)第五章管理职责 (25)第一节计量职能 (25)第二节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33)第三节质量目标的制定 (35)第四节管理评审 (37)第六章资源管理 (42)第一节人力资源 (42)第二节信息资源 (45)第三节物质资源 (57)第四节外部供方 (62)第七章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65)第一节计量确认 (65)第二节测量过程 (80)第三节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92)第八章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96)第一节总则 (96)第二节审核审核和监视 (97)第三节不合格控制 (111)第四节改进 (113)附录:ISO10012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118)参考文献 (133)第一章范围引言—、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在ISO 10012标准“引言”中对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作了以下说明: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
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
企业建立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是为了使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实现产品质量目标、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公平交易等方面中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该体系必须保证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能够满足预期用途。
测量管理体系是通过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控制,把对产品质量、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公平交易等方面的测量结果因不准确测量造成的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
内部测量管理体系审核控制目的为了验证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为评价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结果是否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最高管理层和各部门内部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
3. 相关文件QG/LF011-3-2004 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QG/LF011-4-2004 测量管理体系记录控制QG/LF011-15-2004 不合格测量设备控制QG/LF011-17-2004 测量管理体系纠正措施控制QG/LF011-18-2004 测量管理体系预防措施控制4. 职责4.1 管理者代表审核质量部制定的内部测量管理体系年度审核计划,负责审核计划和内审报告,确认重要的纠正和预防措施;4.2 总经理任命测量体系审核组长与内审员,负责批准年度审核计划和内审报告;4.3 内审组组长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内部测量管理体系审核方案;4.4内审组成员负责编制审核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收集审核证据;4.5质量部负责测量管理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纠正/预防措施的验证。
5. 控制程序5.1由质量部制定内部测量管理体系年度审核计划,报质量副总批准后实施,内部测量管理体系审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5.2 在测量管理体系运行期间,如需要,经质量副总批准可增加内部审核的频次。
5.3 审核的准备5.3.1 由总经理任命,具有内部审核资格的合适人员担任审核组长,由审核组长负责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具体组织实施。
5.3.2 内审组由3人或3人以上组成,由审核组长选派具有内部审核员资格且与审核区域无直接责任者担任;内审组应包括熟悉测量管理体系的内审员。
5.3.3 进行现场审核之前,审核员应根据审核准则编制审核检查表,准备好审核所需的文件和表格(现场审核记录表,不合格报告和纠正措施等表格)。
5.3.4 内审组长提前向受审部门发出审核计划(审核计划日程表)其内容包括:受审核的部门、日期与时间安排;审核的目的、范围、审核准则及相关的文件;内审组成员及其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