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及全套文件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及全套文件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及全套文件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及全套文件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第一章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1.目的:

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有关领导及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职责:

3.1、人事部负责组织确定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3.2、管理者代表批准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4.内容:

4.1、公司总经理:

1) 主持公司测量管理的全面工作,促进各级员工贯彻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和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

2)任命管理者代表,以确保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按照GB/T19022-2003标准的要求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领导、组织公司计量工作,保证其行使监督的权限。

3)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提供必需的资源。

4)批准《测量管理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

5)批准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计量职责和权限,确保公司计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6)批准公司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7)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方向。

4.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

1) 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向总经理报告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的需求。

3)确保在全公司范围内提高员工的计量意识。

4)向公司全体员工传达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在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过程中与咨询、认证机构保持联络。

6) 组织制定并审核公司测量管理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

7) 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8) 任命内部审核组长,开展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9) 审核公司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4.3、公司工程师等:

1)协助总经理、管理者代表开展计量管理工作。

2)监督管理各自分管部门的计量工作。

4.4、质量部(计量职能部门):

1) 组织制定公司计量工作年度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2) 组织贯彻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和GB/T19022-2003标准。

3) 组织编制公司测量管理手册,对测量管理手册进行管理。

4) 对各单位的测量管理体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5)对专职计量员和兼职计量员的工作表现提出建议。

6) 组织编制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记录表格,对文件和记录进行管理。

7) 管理全公司的测量设备台帐。

8)组织设计生产经营必需的测量过程,并组织管控。

9) 对各单位的测量管理体系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考核。

10)对专职计量员和兼职计量员的工作表现提出建议。

11)组织全员计量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全员计量意识,提高全员测量管理的能力。

12)处理计量纠纷,实施计量奖惩。

4.5、计量管理员(专职):

1) 组织计量要求导出。

2)组织测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包括自校准);A类管理范围(必须强制检定):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如COM3000.8508A.精密电阻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检测等方面列入强检目录的工作测量设备。自校准包括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如公司生产的电能表检定装置.标准表。装置、标准表等级范围不超过公司最高等级COM3000(0.01级),以COM3003、COM3000为标准进行量值传递。

3)编制本单位测量设备台帐,组织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和日常管理。

4)对本单位测量过程进行管理,对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组织定期核查和计量确认。

5)推广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6)编制测量设备的维护保养计划。

7)组织全员计量培训。

4.6、人事部:

1)配合管理者代表做好计量人员的配置工作;

2)配合质量部开展计量教育培训工作。

4.7、各部门负责人:

1)指定兼职计量员,为兼职计量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2)监督兼职计量员的计量管理工作。

4.8、各部门兼职计量员:

1)管理本部门测量设备台帐。

2)组织本部门测量设备的送检,确保按时完成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

3) 维护保养测量设备。

4) 确保本单位必需的测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5)教育员工正确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4.9、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1) 编制内审计划和内审检查表。

2)实施内部审核。

3) 开具不符合项报告,编制内部审核报告,对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及其完成情况进行确认。

4.10、检验员(专职):

1)按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并填写相关记录。

2)及时向质量部负责人报告生产和经营不良。

4.11、能源计量人员(专职):

1)协助和督促管理者代表组织贯彻执行国家的能源法律、方针、政策和技术标准。

2)负责本公司能源管理制度、节能计划、节能技术进步措施、能源消耗定额、节能奖惩办法的制定及执行的监督。

3)负责本公司新增用能项目的合理用能评价,参与本单位新增用能设备的审查。

4)考核监督本公司能耗定额执行情况,确定节能奖金的使用方案。

5)组织用能分析、节能测试,协助节能管理工作部门完成节能监测,对发现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

6)开展节能宣传,组织节能培训,进行节能信息交流,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7)组织编写并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按照管理节能工作部门的规定定期报告工作。

5.相关文件

5.1、测量管理体系专职、兼职计量员名单

5.2、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名单

6.相关记录:无

第二章计量要求导出程序

1.目的:

识别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按照法规、顾客和生产经营的要求导出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识别及计量要求导出的管理。

3.职责:

3.1、质量部组织各部门识别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导出计量要求;定期更新计量要求。

3.2、管理者代表审核《计量要求导出记录》。

4.内容:

4.1、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识别

4.1.1质量部组织各部门收集法规、顾客和生产经营的要求,确定生产经营过程,识别控制点及其所在位置。

4.1.2各部门根据控制点的工艺要求或产品标准,识别所需的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确定测量过程的编号以及测量设备的型号规格(注:控制点的工艺要求包括生产工艺要求、经营控制范围等)。

4.1.3测量过程编号规则:XX – YYY

4.1.4质量部组织各部门确定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并记录在《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识别表》上。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应包括自校准、进厂检验、出厂检验、使用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测量过程和使用关键设备的测量过程等。

4.2、计量要求的导出

4.2.1质量部组织各部门导出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

4.2.2测量过程的计量要求包括:被测量对象、测量设备使用环境、人员能力、程序和允许最大不确定度。

1)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的允许不确定度一般在单次不确定度评定后,由质量部组织确定,一般应不大于过程允差或成品公差的1/10。

2)一般控制的测量过程的允许不确定度为1.2MPEV(k = 2)(MPEV为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

4.2.3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率(数字式仪表为最小分度值,模拟式仪表为最小分度值的一半)、准确度等级(如有)、最大允许误差(如需要)等。

4.2.4质量部可适当增加部分计量要求(如重复性、稳定性等)。

4.2.5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满足GB17167的要求。

4.3、记录管理

4.3.1质量部组织各部门填写《计量要求导出记录》,交由质量部汇总,报请管理者代表审核,各部门存档。如增加测量过程或测量设备,各部门应及时更新。更新后的记录按4.3.1的程序进行汇总和审核。

4.3.2质量部每年1月前组织各部门对《计量要求导出记录》进行评审和更新。

4.4、计量要求的应用及更新

4.4.1计量要求应用于测量设备的配置、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设计。

4.4.2质量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检查,确认计量要求得到有效应用。

5.相关文件:

5.1、《计量要求导出记录》

6. 相关记录:

6.2、《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识别表》

第三章计量方针目标管理程序

1. 目的:

确保计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制定并有效管理。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计量方针和目标的管理。

3. 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编制计量目标,审核计量目标。

3.2、公司总经理批准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

4. 内容:

4.1、计量方针

4.1.1公司总经理制定并批准计量方针。

4.1.2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计量方针的宣传。

4.2、计量目标

4.2.1每年1月31日前,管理者代表结合公司实际和顾客、产品、公司生产经营的要求,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公司计量目标,报公司总经理批准后下发给各部门。

4.2.2总目标可包括:

1)A,B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率:100%

2)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标识完好率:≥ 98%

3)因测量不正确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 2次/年

4)测量过程失控发现不超过一天

5)计量确认过程、测量过程、检验/测试等原始记录差错率:≤ 0.5%

6)计量专职、兼职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7)计量顾客满意度:≥ 85%

8)测量软件经测试和(或)确认率:100%

9)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符合GB17167标准的要求。

4.2.3分目标及考核办法如下:

1)各部门根据计量目标制定本部门计量分解目标及达成措施,并在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中具体化,确保目标值的完成。

2)各部门按要求实施计量分目标达成措施,按考核周期填写《计量目标考核表》,报质量部存档。

3)对计量目标实现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各单位可根据问题存在的后果,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预防措施。

4.3、总结

4.3.1每年1月15日前,质量部对上一年度计量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报告,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资料。

4.3.2在管理评审会议上,总经理应就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进行评审,确定是否需要修订计量方针和计量目标。

5.相关文件:

5.1、计量方针:XXXXXX

5.2、计量目标:XXXXXX

6.相关记录:

6.1、《计量目标考核表》

第四章计量人员能力和培训管理程序

1.目的:

确保计量人员的素质与岗位要求相适应,合理配备计量人员,为保证测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人力资源。

2.范围:

适用于公司计量人员能力和培训的管理。

3.职责:

3.1、各部门:根据计量岗位需求提出人员配置和人员培训申请。

3.2、总经理:计量人员配置和人员培训申请。

3.3、人事部:计量人员的配置,制定岗位能力规定,组织开展培训及培训有效性的评价,归档保存人员资格证书。

3.4、质量部:组织全公司员工计量法制的教育和培训,着力提高全员计量法制意识,协助人事部确定计量岗位能力的要求。

4.内容:

4.1、本公司的计量人员包括:

1)专职计量员、各部门兼职计量员;

2)从事产品检验、测试、试验的人员;

3)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

4)对测量设备进行维护、调整或保管人员;

5)能源计量员;

6)纳入测量管理体系的其他人员。

4.2、职责和权限

公司编制《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明确计量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3、计量人员的能力要求

1)质量部负责人:具有大专以上的教育学历,有3年以上与计量有关的工作经验,有助理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

2)专职、兼职计量员:具有中专以上的教育学历。

3)检验员: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必须经过检验专业的培训并考核合格。

4)内部审核员:经有资格的培训机构培训/考核合格持有有效内审员证书的人员。

5)复杂的、高精度的测量系统、测量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接受测量设备操作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6)能源计量员:具有大专以上的教育学历,有1年以上与能源计量有关的工作经验,有助理工程师以上的技术职称。

4.4、人员培训

4.4.1根据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需要,人事部编制计量人员培训计划,开展计量人员的培训。

4.4.2培训内容包括:计量基础理论、计量专业技术、计量法律法规、ISO10012标准等内容。计量人员的培训方式主要以岗位为主,结合外培、进修、专业培训等。

4.4.3内部审核员应在有资质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并考核合格。

4.4.4质量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全员计量意识教育,采用培训、宣传、计量知识问答竞赛等方式,宣传学习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文件,ISO10012:2003标准、国家相关计量法律法规、计量基础知识等。

4.4.5人事部对每次的相关培训都应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并记录和保存每次的培训活动和评价记录。

5.相关文件:

5.1、《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5.2、《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6.相关记录:

6.1、《计量培训计划》

6.2、《计量培训记录》

第五章测量软件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测量过程和计算结果中所用的软件进行控制,确保软件受控、完整、适时和有效,防止未

经授权的改变而影响设备的计量特性,造成测量结果的失准。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测量过程和测量结果计算中所用的软件的配置、测试、确认和使用、维护等过程的管理。

3.职责:

3.1、质量部:组织各单位对公司使用的测量软件进行测试或确认,提供技术支持。

3.2、测量软件的使用部门:保护软件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3.3、管理者代表:批准测量软件的使用。

4.内容:

4.1、测量软件的分类

4.1.1测量软件分为几种形式,如固化的(内置的)、可编程的或成品供应的软件包。

4.1.2测量软件一般分为用于自动控制的软件和测量结果计算用的软件,也可包括这两项功能的软件包。

1)自动控制用软件: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监视、测量和自动调节。

2)测量结果计算用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计算,对测试报告作不确定度评定。

4.2、测量软件的配置

4.2.1根据生产控制和数据管理的需要,由质量部组织各部门对生产控制过程和数据分析处理过程进行识别,选择或开发适合的软件,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安排采购或开发。

4.2.2配置的测量软件包括必要的技术资料、用户手册等,便于软件的使用和维护。

4.2.3配置的测量软件在保证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还应充分考虑测量软件的安全、可靠、可操作性等。

4.3、测量软件的测试和(或)确认

4.3.1测量软件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测试,以确保持续使用的适宜性。

4.3.2通用的商业软件(如用于文字处理、表格处理的软件或数据库软件等),在其设计的应用范围内可认为是充分且有效的,不需要测试。

4.3.3测试方法可以包括:

1)确认是否安装防病毒软件;

2)通知软件设计供方提供用户算法程序检查合格的证明或报告(如可行);

3)外观检查;

4)运行稳定性考查(选择参照点,设置比对准则(如现场仪表的实测值与控制屏显示值的允差),进行连续比对;

5)版本有效性检查;

6)使用核查标准,反复测试和计算。

4.3.4质量部组织各使用部门对软件进行确认。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接收。

4.4、测量软件的使用和保存

4.4.1使用部门妥善保存软件的编制程序和文件。

4.4.2对于自行编制开发的软件,开发者应制定足够详细的文件来说明阐述其功能、设置及操作规范,确保使用者正确使用。

4.4.3测量软件的使用人员应保护软件的完整性,不得对经确认批准使用的软件随意调整、损坏。

4.4.4使用者发现测量软件的完整性受损后,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作好标识,按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处理。软件修复后,经重新确认后方可使用。

4.4.5质量部保存软件正本并进行备份。

4.4.6质量部编制测量软件台帐,定期对测量软件的完整性、测试和确认状态进行检查,并保存检查记录。

5.相关文件:

5.1、《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测量软件台帐》

6.2、《测量软件确认记录》

第六章计量标识管理程序

1.目的:

清楚标识测量管理体系中所用的测量设备、测量过程和技术程序,防止非授权使用,并清楚地区分测量设备和其他设备。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的测量设备、测量过程和技术程序。

3.职责:

3.1、质量部负责体系文件标识的管理。

3.2、质量部负责计量确认标识和封缄的统一制作及购置。

3.3、专职计量员负责测量设备的标识及封缄的使用;标识的填写。

3.4、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员负责保持标识的完整,防止标识损坏、脏污、脱落、人为撕毁,有权拒绝使用无标识的测量设备。

4.内容:

4.1、测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标识

4.1.1受控文件盖“受控”文件章,非受控文件盖“非受控”文件章,作废保留文件盖“作废”文件章。

4.1.2外来文件盖“外来文件”章。

4.1.3测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在文件的封面表明文件的名称、唯一编号、版本号、受控编号等信息,能够清楚地识别文件的内容和应用范围。

4.1.4记录的标识包括:唯一编号、时间、版次、记录人员和审核人员等。

4.1.5测量软件的标识包括:名称、版本号等。

4.2、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标识

4.2.1所有测量设备必须具有能表明其计量确认状态的标识。

4.2.2计量确认状态主要是彩色不干胶进行标识。

4.2.3彩色不干胶标识的种类:

1)合格证:绿色,检定或校准合格。

2)限用证:蓝色,注明限用范围。

3)禁用证/停用证:红色。

4)待确认标识:白色。对于没有途径或方法进行检定或校准的测量设备。

4.2.4 计量确认标识的应用原则:

1)合格证:表明测量设备按照规定的确认间隔已经过计量确认,并且其计量特性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2)限用证:具有多种功能的测量设备,当发现某种功能已丧失而其他功能仍可正常使用;

自动测量设备丧失自动测量功能,只能手动测量,经过确认测量设备的基本计量性能未改变;具有多量程或宽量程的测量设备,当发现某一量程测量超差,但经过计量确认后其他量程仍能满足规定的要求。

3)禁用证/停用证:封存、闲置、计量确认不合格或报废。

4)待确认标识:因溯源局限性或拆装难度无法检定或校准的设备适用。

4.2.5委外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由专职计量员根据计量确认结果,组织各部门兼职计量员张贴检定或校准机构提供的检定或校准标识。

4.2.6计量确认标识必须贴在测量设备的正面或侧面的明显位置,同一类设备上的粘贴位置必须一致,以不阻碍功能使用和方便查验为原则。

4.2.7如设备湿滑、有油或经常清洁,标识容易损毁、震动较大,不能贴计量确认标识时,可制作设备布置图,在布置图上贴计量确认标识,并放置在设备周围。

4.3、测量过程受控状态标识

4.3.1标识用于表明高度控制的测量过程的受控状态。测量过程监视人员在每次完成监视操作后出具标识。

4.3.2测量过程的受控状态的主要形式是彩色不干胶胶牌,放置在测量过程主要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标识旁边。

4.3.3若监视结果表明测量过程处于失控状态,应出具或悬挂红色失控状态标识。

4.4、标识的维护

4.4.1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维护标识的完整,保持清晰,不得涂改和破坏标识的内容。

4.4.2测量设备的操作人员在操作测量设备或使用技术程序前必须认真阅读标识的有关信息,严格按标识的信息进行操作。

4.4.3测量过程的操作人员,在看到失控状态标识后,应停止操作。

4.5、标识受损的处理

4.5.1标识受损包括:标识脱落、标识内容被涂改、标识内容不清晰。

4.5.2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标识受损后,使用人员应立即停止使用,及时通知专职计量员进行处理。计量管理人员查对该测量设备原计量确认状态,确认设备仍处于合格状态后方可使用。

4.5.3如确认标识属人为破坏,应追究当事人责任。

5.相关文件:

5.1、《计量确认控制程序》

5.2、《测量过程控制程序》

5.3、《计量不合格控制程序》

5.4、《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无

第七章测量设备管理程序

1.目的:

确保所有在用的测量设备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2.范围:

适用于纳入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所有测量设备的管理。

3.职责:

3.1、质量部:

1)测量设备配备审核、入库验收、调拨和报废。

2)组织编制总台帐;

3)汇总审核各部门上报的测量设备需求计划;

4)按测量设备需求计划采购在线测量设备;

5)组织检定或校准。

3.2、各部门:

1)制定本单位测量设备需求计划;

2)建立部门测量设备分台帐。

3.3、管理者代表:批准测量设备需求计划。

3.4、使用部门:使用、维护、保管和拆装管辖范围内的测量设备。

3.5、能源计量员:建立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

4.内容:

4.1、测量设备配备的策划

4.1.1在测量设备配备的策划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1)具备与使用要求对应的计量特性;

2)关键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与所检测的工艺过程参数控制限或产品公差极限的比值宜选择在1/3至1/10内。

3)测量设备的国内生产厂家应具有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有CMC标志和出厂检验合格证、技术技能、使用说明书等资料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及质量保证能力。

4)从国外订购的测量设备,必须有产品技术说明书、产品使用规程等技术资料5 相关文件重大的、贵重的、系统复杂的测量设备应有国家型式批准(PA)证书。

5)如需购买没有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或PA证书的,应报请公司管理层评审通过后,方可采购和使用。

6)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和准确度等级应符合GB17167-2006标准的要求。

4.1.2如需配置测量设备,由使用部门填写《物资申请表》,交质量部审核。质量部依据使用部门提出的要求,对其计量要求进行评审,并转化为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及检定或校准需求,上报制造中心总监批准,由采购部进行采购。

4.1.3在采购测量设备时,除考虑上述因素外,还应考虑测量设备的溯源性、检定/校准的成本。采购部应优先选择合格外部供方名录中的供应商或厂家。

4.2、测量设备的入库验收

4.2.1测量设备采购入库前,质量部组织检定或校准,进行计量确认和验收,确认测量设备合格后方可入库。

4.2.2测量设备验收项目如下:

1)具有制造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有CMC标志;

2)无损坏,外观尺寸符合要求、配件齐全;

3)不属于国家明令淘汰的测量设备;

4)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5)技术性能说明书、使用规程等技术资料完整

4.2.3如验收不合格,质量部将测量设备退还给供方,必要时,按合同规定提出索赔。

4.3、测量设备的领用

4.3.1测量设备申购单位办理领用手续,领取测量设备。

4.3.2专职计量员在测量设备上粘贴计量确认合格标识。详见《计量确认控制程序》。

4.3.3指示性仪表在使用前,应先检查其零位是否符合,被测量值是否在仪表的量程范围内。一般情况下,被测值不得超过全量程的4/5,不低于全量程的1/3。

4.3.4使用测量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熟知其使用的测量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

4.3.5用于关键工序、特别控制、贵重或高精度或复杂的测量系统的测量设备,应指定专人使用、维护和保管。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4.3.6如有环境条件的要求,按《测量环境条件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环境条件的控制。

4.4、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

4.4.1分类:根据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及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用途和重要程度,遵循降低投资风险,保证重点、兼顾普通、区别对待、全面管理的原则,对测量设备实施ABC分类管理。

1)A类管理范围(必须强制检定):企业最高计量标准(如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的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环境检测等方面列入强检目录的工作测量设备。

2)B类管理范围:用于成品质量检验的测量设备(强制检定的除外);本公司关键工序重要工艺参数测量过程所配备的测量设备;用于生产工艺控制、质量检测等方面对数据准确

有较高要求的测量设备;用于内部核算的能源和物资管理的测量设备;固定在生产线或装置上,对数据准确有较高要求,平时不可以拆装,实际计量确认间隔必须和设备检修同步的测量设备。

3)C类管理范围:用于生产过程中非关键部位、仅起指示、参考、比对作用的测量设备;

安装在工艺生产线或设备上,测量数据无严格要求的测量设备;使用频率低、性能稳定、测量数据准确性要求较低的测量设备

4.4.2管理:

1)A类测量设备:计量确认间隔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长检定/校准周期,在计量确认实施前严格按国家检定规程规定的项目和内容进行检定或校准。

2)B类测量设备:按规定确认间隔进行确认。特殊情况下不能拆卸的测量设备,可随工厂停机大修进行确认,但应保持详细的说明和审批记录。

3)C类测量设备:对一些准确度无严格要求,生产过程中测量数据只作指示、参考作用的,或低值易耗的测量设备,可作一次性检定(首次检定/校准)和计量确认。

4.5、测量设备停用、降级和报废

4.5.1因工艺停用或生产实际中暂时不使用测量设备,由专职计量员填写《测量设备停用审批表》,经质量部经理批准后,粘贴红色停用标识,在台帐中作相应修改。

4.5.2测量设备重新启用前,应重新进行计量确认。合格后,设备方可投入使用。

4.5.3测量设备经计量确认后,其结果表明达不到原有的准确度等级的,如能满足下一级别的测量要求,可以降级使用。计量确认人员出具相应的证书,粘贴限用标识,注明限用范围、使用地点。台帐管理人员应作相应的记录。

4.5.4如测量设备使用到一定年限,经检定/校准后判为不合格,并已经无法维修,由专职计量员确认后填写《测量设备报废审批表》,报质量部经理批准后进行报废处理。属于固定资产的测量设备的报废还需经主管财务的公司领导批准后才能实施报废处理。

4.6、测量设备的台帐管理

4.6.1质量部规定测量设备的内部编号规则,归口统一管理全公司的测量设备,组织各部门建立测量设备总台帐。

4.6.2台帐的内容应包括测量设备名称、型号规格、厂家、出厂编号、单位管理编号、安装使用地点(或位号)(如需要)、测量范围、分辨力、准确度等级或最大允许误差、检定日期、有效期至、确认间隔、使用部门、ABC分类、管理状态(合格/限用/停用/报废)等栏目。

4.6.3质量部对台帐实施动态管理。每月月底专职计量员将本月测量设备的变更情况进行汇总,变更台帐。

4.6.4质量部可安装有台帐管理系统的计算机软件,方便测量设备总台帐的管理。计算机软件在使用前,应安装防病毒程序,经确认或测试合格后投入使用。

4.7、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

4.7.1能源计量员建立完整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表中列出计量器具名称、型号规格、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生产厂家、出厂编号、单位管理编号、安装使用地点、状态(合格、限用、停用等)。各部门兼职计量员协助能源计量员建立独立的能源计量器具一览表分表。

4.7.2能源计量员建立能源计量器具档案,内容包括:

1)计量器具使用说明书;

2)计量器具出厂合格证;

3)计量器具最近两个连续周期的检定(测试、校准)证书;

4)计量器具维修记录;

5)计量器具其他相关信息。

5.相关文件:

5.1、《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5.2、《测量环境管理程序》

5.2、《计量外部供方管理程序》

5.3、《计量确认控制程序》

5.4、《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物资申请表》

6.2、《测量设备台帐》

6.3、《测量设备停用审批表》

6.4、《测量设备报废审批表》

第八章测量环境管理程序

1.目的:

将环境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检测和(或)自校准场所(生产调校室、IC存放库)等测量设备使用地点的环境条件的控制。

3.职责:

3.1、测量设备使用部门:测量设备所需的环境条件的控制。

3.2、质量部:测量设备/测量过程所需环境条件的设定及监查。

4.内容:

4.1、识别测量环境要求

质量部组织识别影响测量结果的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照明、振动、尘埃量、清洁度、电磁干扰和其他因素等。用于监视环境条件的测量设备必须纳入体系管理。

4.2、确定环境条件

4.2.1从制造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中确定环境条件。

4.2.2如果在同一环境中使用多台测量设备,以最严格的环境条件要求为准,设定环境条件要求。

4.3、控制环境条件

4.3.1可选择以下方法:

1)温度:采用符合要求的空调设备;

2)湿度:采用合适的抽湿设备;

3)防震:工作台有独立基础,盘底座加装防震装置;

4)防尘:建立卫生制度,人员进出更衣、换鞋,采用多层门窗,通常保持关闭;

5)噪声:门窗密封;

6)电源波动:加装稳压电源;

7)电磁干扰:将受电磁干扰的测量设备与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隔离,或采用屏蔽措施抗电磁干扰。

8)光照:正常照明条件

4.3.2测量设备的使用部门应提供符合要求的环境条件,并在规定的条件下使用测量设备开展检测/校准工作。

4.3.4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员按规定定期记录环境条件的监测数据。

4.3.5专职计量员对测量环境条件进行监督检查并保持记录。

4.4、非正常状态下的使用及结果的修正

4.4.1非正常环境条件下使用测量设备时,如运行不正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待环境条件恢复

正常后,专职计量员重新确认测量设备,合格后才能使用。

4.4.2在环境条件无法满足要求时,对使用测量设备获取的测量结果,质量部组织测量结果引入的经营风险程度的评估,确定修正方法和修正系数。

4.4.3计算修正值或选择修正系数时,应确定其主要影响量和其他因素。

4.4.4当修正不可行时,应停止测试。

4.4.5记录和监视非正常环境条件下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因素。

5.相关文件:

5.1、《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测量环境条件监测记录》

第九章计量外部供方管理程序

1.目的:

规范为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提供测量设备和检定/校准服务的外部供方的管理。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提供产品和检测(检定/校准/测试/维修)的外部供方及服务的调查、评价、选择、管理和监视。

3.职责:

3.1、采购部:组织外购测量设备的供方的调查、评价、选择和监视。

3.2、质量部:组织检定、校准或检测服务方的调查、评价、选择和监视。

3.3、测量设备使用部门和专职/兼职计量员:反馈外购测量设备和外协检测服务的质量信息。

3.4、管理者代表:批准测量设备外部供方和外来服务单位的名单。

4.内容:

4.1、外部供方的范围

4.1.1提供物资(测量设备、测量配件、材料)的供应商或生产厂家;

4.1.2有合法资质对外开展检定、校准、测试的实验室。

4.2、外部供方的评价和选择

4.2.1采购部选择和评价测量设备供应商的供货能力,质量部选择并评价外部实验室的检测/校准能力。

4.2.2评价内容:

1)测量设备:产品有CMC标识、合格证书、技术资料和使用说明书等。

2)外来服务:外部检定实验室必须具有CMA(计量授权)证书;外部校准或检测实验室必须具有ISO/IEC17025实验室认可证书。

4.2.5采购部和质量部分别确认测量设备的供应商(制造商或代理商)、服务机构的合法资质后,编制《合格供方名单》。

4.3、监视

4.3.1外购的测量设备按《测量设备管理程序》的规定验收。

4.3.2新投入使用的测量设备,使用部门负责质量跟踪,及时将信息反馈到采购部。

4.3.3如对外来检定/校准服务商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准确度等级、测量方法、检测人员资格有怀疑,专职计量员应及时查询,并做好记录。

4.3.4对于贵重、精密、系统复杂的测量设备,各使用部门对外来检定/校准的服务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观察,出现问题及时报告采购部,并记录其服务质量情况,以免因操作不当,影响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

4.3.5采购部应检查外部实验室签发的证书/报告和其他数据资料是否齐全、完整、准确可靠、确认间隔是否合理,有无单位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4.4、外部供方的管理

4.4.1采购部和质量部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外部供方的合法资质的评定,并编制合格外部供方名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采购测量设备或委托检定/校准时必须从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方,除非经过总经理特批。

4.4.2外部供方资质不符合计量法规要求或出现重大计量事故,采购部和(或)质量部应立即取消其合格外部供方资质,因外部供方不合格造成的损失,采购部和(或)质量部应向供方提出索赔。

4.4.3对外部供方的管理要求,应在相关采购合同或协议中明确规定。

5.相关文件:

5.1、《采购控制程序》

5.2、《监视和测量资源控制程序》

5.3、《计量确认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

6.1 《合格供方名录》

第十章计量确认控制程序

1. 目的:

确保所有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的控制。

3.职责:

3.1、质量部:组织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

3.2、专职计量员:填写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记录。

3.3、质量部经理:审核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记录。

4.内容:

4.1、确定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计划

4.1.1质量部制定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计划,组织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计划。

4.1.2应优先确认A、B类测量设备。

4.1.3不能进行计量确认的,经质量部经理确认后,专职计量员编制《测量设备待计量确认计划》,报质量部经理审核后,对待确认测量设备进行跟踪管理,确保有条件时,及时确认这些测量设备。

4.2、检定或校准(比对)

4.2.1经检定/校准的测量设备应有检定证书或校准报告,并有测量不确定度的表述。

4.2.2计量要求的导出按《计量要求导出程序》进行,计量特性参见测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

测量管理方案体系内审员试卷试题包括答案.docx

精品文档测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考试题(答案) 单位名称姓名分数 一、判断题(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编写测量管理体系手册的主要目的是对外描述其测量管理体系。(×) 2、测量设备是指工作计量器具和计量标准(包括标准物质)。(×) 3、测量设备的确认可以是定期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 4、测量管理体系的审核只能由第三方审核。(×) 5、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都需要计量要求。(√) 6、任何测量都存在测量误差,因此也都存在测量不确定度。(√) 7、计量确认一般包括:首先是校准、必要的调整或维修,随后的再校准, 以及所要求的封缄和标签。(×) 8、测量过程的设计应确保一旦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能迅速检测出存在的问题 和及时采出纠正措施(√) 9、 ISO10012 中的“验证”是指“测量设备的计量检定”。(×) 10、企业必须建立测量设备的校准装置。(×) 11、计量职能是指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职能。(×) 12、计量特性是经过校准后得出的。(√) 13、标识不但能用于测量设备上,也能用于测量过程。(√) 14、经过确认合格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不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15、封签被破坏的测量设备属于不合格的测量设备。(√) 16、测量设备中所说的软件就是指计算机程序。(×) 17、一个测量过程只适用于一台测量设备。(×) 18、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是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因素。(√) 19、对测量过程的要求应该包括:应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测量过程的控制应当按程序 文件进行;一个测量过程可能会使用多台设备。(√) 20、对不合格的测量过程应当采取的措施是:进行标识;进行必要的纠正;停止使用不正确的 测量结果。(√)

全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全套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使质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本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转换,经领导层决策,对现版文件换版,发布了A版《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从2017年XX月XX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2017年XX月XX日

0.2任命书 为了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先生为本组织的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总经理: 2017年X月X日

0.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声明 我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得到顾客的满意,经管理者代表组织员工按总经理对方针、目标的要求,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经过了总经理批准。现声明如下: 1.质量方针: 精心服务,精心策划,精心管理,精益求精 精心服务:顾客为中心是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在产品实现全过程中,满足或超越顾客的需求,确保顾客成功,是恒隆追求的目标。 精心策划:建立恒隆质量管理系统,把顾客的要求贯穿于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把质量意识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精心管理:恒隆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公司领导核心作用,动员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中去,依据事实进行决策,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 精益求精:完善恒隆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过程,不断追求质量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 在质量管理中,我公司认真按照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质量管理,生产中严格按照顾客要求和产品标准进行生产,诚信为本,科技

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目次 ISO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管理职责 5.1计量职能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目标 5.4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人力资源 6.2信息资源 6.3物质资源 6.4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计量确认 7.2测量过程 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8.2审核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改进 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

ISO 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国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由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成员国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10012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 ISO10012取消和代替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

引言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检测、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 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立法和执法机构;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 ISO9000:2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职能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可,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他标准的任何要求。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他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19001-2000的第7.6条款和GB/T24001-1996的第4.5.1条款。 图1 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注:数字对应于本标准的相应条款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管理的通用要求,并提供了指南,用于支持和证明符合计量要求。它规定了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管理要求,可由执行测量的组织作为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以确保满足计量要求。 本标准不拟作为用于证明符合ISO9001、ISO14001和任何其他标准的必要条件。相关方可以

测量管理体系考试试题精编版

测量管理体系考试试题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测量管理体系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 1、测量过程是为确定量值所进行的一组操作。(对) 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错) 3、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一组操作。(对) 4、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确认间隔在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前提下可由使用单 位自己确定。(对) 5、经计量确认合格后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不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对) 6、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测量过程并非都需要实施控制。(错) 7、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标识确认人应是该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人员。 (错) 8、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通常是通过校准后得出的。(对) 9、不合格测量设备在不合格原因已被排除后即可重新投入使用。(错) 10、测量设备的验证可以通过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直接比较来实 现。(对) 11、测量仪器经校准,修正值等于0,因此不确定度也为0.。(错) 12、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大,其引用误差一定也大。(错) 13、增加测量次数,用平均值报检测结果,可以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错) 14、约定真值仅仅是真值的估计值,因为它具有不确定度。(对) 15、对被测量进行一次测量所得结果是没有不确定度的。(错)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台测量设备经验证不满足计量要求,此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2、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所有测量设备都要进行(确认)。 3、测量过程应设计成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 4、每次对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维修、调整或维修时,应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 5、为便测量过程受控,应识别和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 6、通过重复观测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的标准偏差,随观测次数的增加而(更为可靠)。 7、在重复性条件下,用温度计对某实验室的温度重复测量了16次,通过计算得到其分布的实验标准偏差s=0.44℃,则其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是(0.11℃)。 8、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某一计量标准,所得测量结果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差是测量的(系统误差)的估算值。 三、多项选择题: 1、不合格控制包括(不合格体系文件、不合格测量设备、不合格测量过 程)。 2、测量过程设计应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认计量要求,为了满 足这些规定要求而设计的测量过程应(形成文件、确认有效)。 3、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包括(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 4、测量管理体系人员包括(计量管理人员、最高管理者、测量管理体系内审 员、检验人员)。 5、属于测量设备的是(压力表检定装置、测量的辅助设备、实验用温湿度 计)。

最新最完整全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最新最完整全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说明: 1.该套文件适用于ISO9001:X以及各大欧美质量验厂,包括SQP,沃尔玛FCCA,家乐福,KMART,TARGET, 利丰,COSTCO,TESCO,家得宝等客户的质量验厂。 2.前24个程序ISO9001:X专用。 3.后26个程序为客户质量验厂的补充,不列入 ISO9001:X的程序。 4.主要方便ISO9001:X改版用,能省点辅导费; 以及应付客户验厂使用。搬砖的请绕道。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提高公 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使质量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本公 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X idt ISO9001:X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 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 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X版标准转换,经领导层决策,对现版文件换版,发布 了A版《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 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 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 贯彻执行。从X年XX月XX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X年XX月XX日

0.2任命书 为了贯彻执行GB/T19001-X idt ISO9001:X标准的要求,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先生为本组织的 管理者代表。 管理者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各过程获得其预期输出;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绩效及其改进机会,特别向最高 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总经理: X年X月X日 0.3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声明 我公司为保证产品质量始终得到顾客的满意,经管理者 代表组织员工按总经理对方针、目标的要求,进行了讨论,形成了公司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经过了总经理批准。现声 明如下: 1.质量方针: 精心服务,精心策划,精心管理,精益求精 精心服务:顾客为中心是我们工作的一切出发点,在产品实 现全过程中,满足或超越顾客的需求,确保顾客成功,是恒

ISO10012: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doc 13)

ISO10012: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doc 13)

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Measurement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For measurement processes and measuring equipment 目次 ISO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管理职责 5.1计量职能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质量目标 5.4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人力资源 6.2信息资源 6.3物质资源 6.4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计量确认 7.2测量过程 7.3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总则 8.2审核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改进 附录A(资料性附录)计量确认过程概述 1/13

ISO 前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ISO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由ISO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国若对某技术委员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由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ISO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电工技术标准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国际标准遵照ISO/IEC导则第2部分的规则起草。 由技术委员会通过的国际标准草案提交成员国团体投票表决,需取得至少75%参加表决的成员团体的同意,才能作为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一些专利权问题,对此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 ISO10012由ISO/TC176/SC3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支持技术分委员会制定。 ISO10012取消和代替ISO10012-1:1994和ISO10012-2:1997,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

测量管理体系知识讲解

计量工作和测量管理体系的讲座之一 (2013年6月20日) ●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推行的目的和作用 ●怎样才能把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与日常的管理有机结合 ●测量管理体系与日常计量器具管理的区别 ●测量管理体系的质量目标应如何制定 ●计量要求的概念和导出方法/ ●计量确认实施的作用和方法 ●测量过程的策划、设计和控制 ●测量管理体系的监视 1 测量管理体系在企业推行的目的和作用。 近30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的计量工作主要经历了计量定升级、推行计量检测体系、推广应用测量管理体系等时期。从国家计量主管部门的相关资料上看,在工业企业推行这些计量管理体系是根据现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和国际计量管理的经验所做的部署。 国家的计量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量行政管理、计量技术管理和计量法制管理。企业的计量工作主要体现为:应用计量科技成果(如:先进的测量设备和检测方法),贯彻落实计量法制管理的要求(如:量值传递和溯源)。 在现代工业企业中,许多工作离不开检测、离不开数据。无论决策或控制,包括质量、安全、环保、节能、经营核算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在企业的地位越来越显著。计量工作首先是保证数字准确、数字安全的。所以,计量是企业技术管理、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石;完善的计量管理为各个管理体系和方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完善的计量管理可以使企业减少或避免许多风险;完善的计量管理是数字领域的精细化管理。 计量检测结果准确是多种因素合力的作用,包括:测量设备的性能、人员的能力、检测依据的方法文件、环境条件等。认识计量工作不能只看到测量设备。

(1)测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核心内容 按照GB/T19022-2003/ ISO10012:2003标准的要求建立的测量管理体系是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最完善的企业计量管理原则和方法,是企业计量管理史上一次质的提升,开启了企业计量管理工作的新时代。体系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其核心内容可概括为三个确保,即:确保体系内的所有测量过程得到有效控制;确保所有测量设备能够正确可靠地使用(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确保所有测量结果都能溯源到国际单位标准。体系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这三个“确保”而规定的要求。 (2)现代工业企业管理的特征 进入21 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政治形势发生激烈变化的环境中,面对许多发达国家加速进行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在多种行业大力推进“再工业化”的巨大挑战,我国企业传统的比较优势将迅速失去,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新的时代主题。新技术时代,重质量、重效益、重创新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与此同时,现代工业企业的管理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以信息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管理方法正在突破并取代以往粗放式、经验式、僵化式的传统管理模式; ――系统性智能化管理方式要逐步取代各种管理事项彼此独立、部门分割式的管理; ――立足于国际社会大环境下的管理正在取代自我封闭式的管理。 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成为企业永恒的主题。 (3)在现代企业面临深刻变化的状况下,推行测量管理体系的作用是什么?我列举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业企业发展的趋势是科技的地位越来越高,企业中科技的含量越来越广。如:计控一体化的设备逐步成为工业企业生产的主要设备。科技与计量密不可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 第二,科技发展的范围不是局限于生产领域,在许多业务管理事项中也在逐步应用。如: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管理不仅在推行,而

测量管理体系考试试题

测量管理体系考试试题 一、判断题: 1、测量过程是为确定量值所进行的一组操作。(对) 2、采取预防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错) 3、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一组操作。(对) 4、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确认间隔在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前提下可由使用单 位自己确定。(对) 5、经计量确认合格后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不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对) 6、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测量过程并非都需要实施控制。(错) 7、测量设备计量确认状态标识确认人应是该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人员。 (错) 8、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通常是通过校准后得出的。(对) 9、不合格测量设备在不合格原因已被排除后即可重新投入使用。(错) 10、测量设备的验证可以通过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与计量要求直接比较来实现。 (对) 11、测量仪器经校准,修正值等于0,因此不确定度也为0.。(错) 12、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大,其引用误差一定也大。(错) 13、增加测量次数,用平均值报检测结果,可以减少测量的系统误差。(错) 14、约定真值仅仅是真值的估计值,因为它具有不确定度。(对) 15、对被测量进行一次测量所得结果是没有不确定度的。(错) 二、单项选择题:

1、某台测量设备经验证不满足计量要求,此时应采取(纠正措施)。 2、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对所有测量设备都要进行(确认)。 3、测量过程应设计成能防止出现错误的(测量结果)。 4、每次对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进行维修、调整或维修时,应评审其(计量确认间隔)。 5、为便测量过程受控,应识别和考虑影响测量过程的(影响量)。 6、通过重复观测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的标准偏差,随观测次数的增加而?(更为可靠)。 7、在重复性条件下,用温度计对某实验室的温度重复测量了16次,通过计算得到其分布的实验标准偏差s=0.44℃,则其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是(0.11℃)。8、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某一计量标准,所得测量结果与计量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差是测量的(系统误差)的估算值。 三、多项选择题: 1、不合格控制包括(不合格体系文件、不合格测量设备、不合格测量过程)。 2、测量过程设计应根据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确认计量要求,为了满 足这些规定要求而设计的测量过程应(形成文件、确认有效)。 3、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包括(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 4、测量管理体系人员包括(计量管理人员、最高管理者、测量管理体系内审 员、检验人员)。 5、属于测量设备的是(压力表检定装置、测量的辅助设备、实验用温湿度计)。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cms04-2010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2 计量单位 3 计量人员 4 计量标准 5 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2 检测能力 3 检测水平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引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总要求 5管理职责 5.1 计量职能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3 质量目标 5.4 管理评审 6资源管理 6.1 人力资源 6.2 信息资源 6.3 物资资源 6.4 外部供方 7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的实现 7.1 计量确认 7.2 测量过程 7.3 测量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8 测量管理体系分析和改进 8.1 总则 8.2 审核和监视 8.3不合格控制 8.4改进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 一、计量法制要求 1 总则 组织的测量管理体系(以下简称“体系”)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下列要求是按现行的计量法律法规提出的,其随后如有修订,则按修订后的要求实施。 2 计量单位 组织在从事下列活动,应当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a) 制发公文、统计报表; b) 生产、销售产品,标注产品标识,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 c) 制定标准、规范、规程、技术文件; d) 出具检定、校准、检验、测量数据; e) 国家规定应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其他活动。 3 计量人员 从事计量检定的人员应持有相应的有效证件。 4 计量标准

组织用于计量检定和(或)校准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应经相关的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按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要求考核合格后投入使用。 5 强制检定 组织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和用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和环境监测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应按规定要求实施强制检定。 6 特定要求 6.1 从事计量器具制造和(或)修理的组织应按照《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相应的法律手续,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6.2 从事定量包装商品生产的组织应遵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规定》的要求。 6.3 从事零售商品销售的组织应遵守《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规定》。 二、技术能力要求 1 总则 体系的计量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应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对计量的要求。 2 检测能力 计量检测能力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质量管理体系对过程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b) 环境管理体系对环境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c)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职业健康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 d) 经营管理、能源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等对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的要求。 3 检测水平 需要时,计量检测水平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a) 采用先进的计量检测技术和测量设备以满足组织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对计量检测的要求; b) 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计量检测体系和计量检测数据。 三、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 引言 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 它对实现产品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 测量结果的风险是重要的。测量管理体系的目标是管理由于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可能产生的不正确结果而影响该组织的产品质量的风险。用于测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包括从基本的测量设备的验证到测量过程控制中统计技术的应用。 在本标准中, 术语“测量过程”适用于实际的测量活动(例如在设计、测试、生产和检验中的测量活动)。以下情况可以引用本标准: § 顾客在规定所要求的产品时; § 供方在规定所提供的产品时; § 立法和执法机构; § 测量管理体系的评定和审核。 GB/T 19000标准阐明的管理原则之一是强调过程方法。应当认为测量过程是支持该组织产品质量的特定过程,图1显示了适于本标准的测量管理体系模式。 本标准包括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和实施指南两部分,可用于改进测量活动和提高产品质量。“要求”以正体字出现。“指南”在相应的“要求”段落后面的框内,以斜体字出现。“指南”仅作为信息而不是对“要求”的增加、限制或修改。 组织有责任规定测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决定所需的控制程度作为其整个管理体系的一部分。除非经过认同,本标准不拟增加、节略或代替其它标准的任何要求。 遵从本标准的要求有利于满足其它标准中规定的测量和测量过程控制的要求,例如,GB/T 19001-2000的第7.6条款和GB/T 24001-1996的第4.5.1条款

TS16949-2018新版全套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记录表单

文件控制流程图

1. 目的 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文件进行规范和控制,确保文件的充分性与适宜性,确保各相关场所使用有效文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 职责 3.1质量部负责编制质量手册,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3.2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 质量部审定,管理者代表批准。 3.3各相关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其他管理性文件,相关部门主管审核、签字,综合部审定, 管理者代表批准。 3.4技术部和相关部门负责编制主管的技术文件、支持性文件,包括《工序标准操作卡》、《作 业指导书》、《设备操作规程》、《检验指导书》等,并由部门主管领导审核批准。 3.5各部门设兼职文件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和要求 4.1文件的分类 4.1.1受控文件 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部门(含提供认证机构)、场所、班次,使用的文件均为受控文件,包括: a.质量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其它质量文件(表格、报告等)。 b.管理文件:如制度等。 c.技术、支持性文件:如工程图样、工程标准、数据资料、检验指导书、试验程序等。 d.外来文件: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法律法规、顾客工程规范、供方记录等。 4.1.2非受控文件 凡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无关联的文件属于非受控文件,如行政任命、事务性通知等。 a.盖“非受控”章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供有关人员参考用。 b.因评审、考察等用的,向上级机关或顾客提供的质量体系文件,均为非受控文件。 c.“非受控”文件,更改不通知,作废不回收。 4.1.3文件管理 a.质量体系文件、管理性文件由综合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b.技术文件由技术部归档、控制、分发和回收。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

HYD/CL 山东临朐振华机械电子有限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文件 HYD/CL 1——2008 测量管理体系手册 爱控状态: 发放号: 2008-01-1发布 2008-01-1实施 山东华岳达铝业有限公司发布

编制:审核:批准:

前言 山东华岳达铝业有限公司位于中国江北铝型材第一县——山东临朐.该公司距济青高速公路20公里,距潍坊飞机场48公里,交通便利,公司占地98亩,拥有员工480余人,年产铝型材3万余吨。公司拥有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设备、先进的检测手段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B/5237---2004组织生产,公司产品一次性通过IS0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同时本公司具有模具设计、熔铸、挤压、氧化、磨砂、K金、着色电泳、喷漆、隔热断桥、木纹转印、幕墙、工业料等产品服务于广大新老客户。 山东华岳达铝业有限公司的宗旨是:快速响应市场发展、永不放弃质量原则、致力于品牌开发、不断改进创新、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高水准服务。

批准令 为加强企业基础管理,提高测量管理水平,本公司依据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相关的法规和规章规定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编写制定了测量管理体系文件。本文件是公司测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法规性文件,各部门(车间)和全体职工必须遵照执行。现予批准颁布实施。自2008年1月10日起施行。 总经理: 2008年1月1日

1、测量管理体系 1.1目的 依据GB/T19022-2003/ISO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编制而成的。确保有效的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能够满足、适应预期用途,把不准确测量造成的产品质量风险减小的最小程度,并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 1.2适应范围 适用于公司与测量有关部门,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以及相关能源、环保、安全、经营(含物料)等所有检测范围。 1.3手册的编写和修订由办公室负责,无论编写或修订均由总经理批准后才能发放。 1.4手册的解释权归办公室,并负责底稿保存。 1.5手册分“受控”和“非受控”两种,其封面加盖相应标记。受控发放对象是公司领导、有关部门、车间,受控发放手册应编号,并对持有者进行登记。 1.6为保证手册的适应性,可根据需要对其修订、换版,只有受控版本才能同时修改或发放,版本修订如下: 1.6.1企业产品结构发生重大改变时; 1.6.2国家标准重新修订后; 1.6.3修订换版时,由认证办公室同时组织修订有关的程序文件。

完整word版,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依据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QM01--2018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2018年1月12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总目录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引用标准 2.2通用术语和定义 2.3专用术语 3概况 3.1公司概况 3.2手册管理 4 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 附录: 附录1:生产工艺流程图

0 批准令 0.1发布令 为规范公司行为,保证产品质量满足顾客和法定要求,提高公司信誉和产品竞争能力,增强顾客满意,公司建立了系统化、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符合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的要求,编制了《质量手册》,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控制要求。根据公司发展和管理提升的需要,结合2015版标准等要求,经领导层决策,发布本《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阐述了我公司新阶段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是实施、保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和进行质量管理的公司法规,也是向顾客提供质量保证的证实文件,并作为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依据,要求全体员工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从规定之日起实施。 特批准发布 总经理: 2018年1月12日 0.2任命书 为了更好贯彻执行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加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特任命同志为本组织的管理代表。 管理代表的职责是: a)确保建立、实施、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并符合标准的要求; b)确保过程、风险等得到识别、分析、确认、控制; c)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整体绩效及其改进,特别向最高管理者报告; d)确保在整个组织内推动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互利供方关系、持续改进、过程方法、询证决策、领导作用、全员参与; e)确保在策划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变更时保持其完整性。 f) 就质量管理体系有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总经理: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最新版

XXXXXXXXX有限公司 质量手册 QUALITY MANUAL (依据 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标准) 文件编号: QM01--2018 版本:A0 编制:办公室 审核: 批准: 受控状态: 发布日期: 2018 年 1 月 12 日实施日期:2018年1月12日

XXXXXXXXX有限公司 文件修订页 序号版本修订日期条款修订内容修订者审批

XXXXXXXXX有限公司 总目录 0批准令 0.1发布令 0.2任命书 1范围 2引用标准和术语 2.1 引用标准 2.2 通用术语和定义 2.3 专用术语 3概况 3.1 公司概况 3.2 手册管理 4公司的背景 4.1 理解公司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5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公司的角色、职责和权限 6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XXXXXXXXX有限公司6.3 变更的策划 7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8.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8.4 外部提供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生产和服务的提供 8.6 产品和服务放行 8.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9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持续改进 10.1 总则 10.2 不合格和纠正措施 10.2 持续改进 11附录: 附录 1:生产工艺流程图

某家具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

某家具集团质量管理体系全套文件共:149个文件简介: 文件夹清单:程序文件质量计划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上底色作业指导书-25.doc 作业指导书\产品安装作业指导书-16.doc 作业指导书\修边作业指导书-8.doc 作业指导书\冷压作业指导书-1.doc 作业指导书\包装作业指导书-15.doc 作业指导书\喷色作业指导书-26.doc 作业指导书\实木拼接作业指导书-3.doc 作业指导书\封边作业指导书-7.doc 作业指导书\带据作业指导书-18.doc 作业指导书\底打作业指导书-13.doc 作业指导书\底油作业指导书-12.doc 作业指导书\推台锯开料作业指导书-2.doc 作业指导书\木材干燥作业指导书-28.doc 作业指导书\沙发制作作业指导书-19.doc 作业指导书\热压作业指导书-17.doc 作业指导书\电焊作业指导书-27.doc 作业指导书\电车作业指导书-22.doc 作业指导书\砂光工序作业指导书-6.doc 作业指导书\组装作业指导书-24.doc 作业指导书\缝木皮作业指导书-11.doc 作业指导书\腻子作业指导书-10.doc 作业指导书\蒙皮作业指导书-9.doc 作业指导书\裁剪作业指导书-23.doc 作业指导书\转椅制作作业指导书-20.doc 作业指导书\钉木架作业指导书-21.doc 作业指导书\钻孔作业指导书1.doc 作业指导书\钻孔作业指导书2.doc 作业指导书\锣机加工作业指导书-5.doc 作业指导书\面油作业指导书-14.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3.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4.doc 程序文件\不合格品控制程序-2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2.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3.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4.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5.doc 程序文件\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16\产品最终检验控制程序6.doc 程序文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2.doc 程序文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3.doc 程序文件\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4.doc 程序文件\人力资源控制程序-4\人力资源控制程序1.doc

2020年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吾爱网络项目》精选考试类和其他应用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精选应用文档,如果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2020年检测检验机构全套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2.1 职责 2.1.1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和发布实施,并负责解释。 2.1.2 程序文件由最高管理者授权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写、会审,并负责保持其现时有效性。 2.1.3 程序文件(包括修订本)由综合部统一编号、登记、发放和回收。 2.2 程序文件的说明 2.2.1 主题内容 程序文件是是指导体系活动有效开展的支持性文件。 2.2.2适用范围 程序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开展检测业务范围内的所有检测项目及与检测质量有关的所有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 2.2.3编制依据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质量手册》 2.2.4参考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或行业规章、规范(计量法、标准化法等); (2)《浙江省检验机构管理条例》; (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4)《浙江省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工作程序》 (5)国家、行业的其它需要遵守和后续发布的标准、规范、规则、指南。 2.2.5 程序文件实施目的

(1)保障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现; (2)指导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开展; (3)提供实施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的依据。 2.3 程序文件的版本 2.3.1 程序文件均为受控版本。 2.3.2 受控本有统一编号并由综合部登记发放,内容有更改时,应及时用更改页换回受控本持有者手中的被更改页,以保证程序文件的现时有效性。 2.4 程序文件的发放与回收 2.4.1 程序文件由综合部统一发放,最高管理者、管理层、内审员必须持有,其他发放范围由质量负责人确定。 2.4.2 程序文件换版后,持有受控本者应以旧版换取新版本。 2.5 程序文件的修订和改版 2.5.1下述情况下,一般需对程序文件进行修订和改版 a) 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调整,本公司体系规定与之不符时; b) 本公司组织架构、人员发生较大调整时; c) 现行程序文件规定不适宜,经管理评审决定需修改或换版时; d) 体系的实施依据发生变更时应进行改版。 2.5.2 一般在每年管理评审后召集有关人员讨论并提出修订意见。本公司工作人员如认为程序文件的某些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也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质量负责人提出建议和意见。 2.5.3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人员起草修订稿并报最高管理者审批。 2.5.4 程序文件为活页装订,按页控制。修订稿经批准和签发后,由本公司统一打印修改页并为全部受控本持有者更换有关部分,旧页次回收并注销。 2.6 程序文件持有者责任 2.6.1 本公司的程序文件持有者应认真学习程序文件的内容和条款,并严格遵守各项规定,有义务在自己的工作范畴认真执行。 2.6.2 任何个人无权擅自修改或增删程序文件内容和条款。 2.6.3 程序文件是“受控”级文件,持有者应妥善保管。 2.6.4 未经本公司负责人批准,程序文件不得私自外借或进行复印。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手册及全套文件

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手册 第一章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1.目的: 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测量管理体系有关领导及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3.职责: 3.1、人事部负责组织确定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3.2、管理者代表批准计量岗位职责和权限。 4.内容: 4.1、公司总经理: 1) 主持公司测量管理的全面工作,促进各级员工贯彻GB/T19022-2003/ISO10012:2003标准和实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 2)任命管理者代表,以确保公司的测量管理体系按照GB/T19022-2003标准的要求得以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领导、组织公司计量工作,保证其行使监督的权限。 3)为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提供必需的资源。 4)批准《测量管理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 5)批准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组织机构、计量职责和权限,确保公司计量方针和目标得以实现。6)批准公司年度计量工作计划和重大测量管理改造或创新项目方案。 7)主持管理评审会议,确定测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方向。 4.2、测量管理体系管理者代表: 1) 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向总经理报告公司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的需求。 3)确保在全公司范围内提高员工的计量意识。 4)向公司全体员工传达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5)在测量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保持过程中与咨询、认证机构保持联络。 6) 组织制定并审核公司测量管理手册、计量方针和目标。 7) 批准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8) 任命内部审核组长,开展公司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试卷答案

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培训试卷 姓名部门得分 一、判断题(每题2分,对打√,错打×) 1、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测量设备和技术程序都应标识。 (√) 2、计量确认是为确保测量设备处于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状态所需要的一组操作。 (√) 3、在企业中所有的测量设备都需要进行计量确认。 (×) 4、维修后的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间隔必须重新评定。 (√) 5、不合格测量设备即是指经确认不符合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设备。 (√) 6、封缄不适用于那些不需要外部校准而由用户自行调整的装置。 (×) 7、满足顾客的计量要求是指只要满足外部顾客的计量要求就可以了。 (×) 8、应对测量管理体系中的所有测量过程实施控制。 (√) 9、对计量检测体系中的每个测量过程都应评价测量不确定度。 (√) 10、对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应计算所有的不确定度分量。 (√) 11、测量管理体系,主要是通过计量确认,防止测量设备失准而对企业带来的风 险。(×) 12、不合格测量设备在不合格原因被排除后即可重新投入使用。 (×) 13、计量职能是组织中负责确定并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行政职能。 (×)

14、外来服务,是指外部检定和校准工作。 (×) 15、测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内容应由企业根据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 和 后 果 自 主 确 定 。 ( √ ) 16、测量管理体系中的人员不包括测量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 (×) 17、计量要求是通过校准后得出的。 (×) 18、经计量确认合格后用于某称重过程的天平,也一定能用于其他称重过程。 (× ) 19、测量管理体系的管理程序文件不一定必须足够详细。 (×) 20、监视和记录用的室内湿度计没有必要计量确认。 (×)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 1、确认证据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获得。(A B C ) A、查阅记录; B、测量或试验; C、面谈; D、 推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