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
- 格式:pdf
- 大小:233.96 KB
- 文档页数:3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84例胫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组(50例)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34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P<0.05)。
结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优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标签: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钢板内固定;胫骨骨折胫骨骨折是临床中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也是四肢骨折好发部位之一。
发病人群多集中在青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该部位骨折发生率日益增多,多由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且多数还合并有腓骨骨折,由于特殊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在全身骨折中,该部位骨折并发感染、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1]的几率相对增高。
临床中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法,但是随着微创技术的逐渐被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法也逐渐被应用与临床,为了研究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具体效果,现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84例胫骨骨折的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的84例胫骨骨折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68例,女16例,年龄22~65岁,平均40.5岁,中上1/3段骨折16例,中1/3骨折[2]37例,中下1/3骨折31例,按照骨折类型及软组织条件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治疗方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3]50例,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1.2.1观察组观察组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術前根据病情对骨折行跟骨牵引,并作相应的骨折对位和闭合复位准备。
连续硬膜外麻醉,气囊止血带止血下施行手术,患者取平卧位,屈髋屈膝90°,在胫骨结节上缘与髌骨下缘之间,髌韧带內缘处纵行切开皮肤约5 cm,向外牵开髌韧带,于胫骨平台下1 cm处开口,顺开口方向插入导针,在C臂X线辅助下到达骨折远端,而后顺导针扩髓扩大髓腔至通过狭窄时感较大阻力,置入髓内钉同时复位骨折,远髓内钉远端距胫骨下端关节面约2~3 cm为宜,术中根据骨折复位情况回抽主钉加压骨折断和置阻挡钉,合并腓骨下段骨折者,可同时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分析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以此来明确临床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方法筛选从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3例胫骨骨折患者,且均属于本地户籍,按入院顺序前40例患者采用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设置为开放组),后43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设置为闭合组),严密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各自的手术后疗效。
结果开放组患者骨折愈合为21例(52.5%),骨折延长愈合19例(47.5%);闭合组患者骨折愈合为39例(90.7%),骨折延长愈合4例(9.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相对而言,闭合复位内固定对于胫骨骨折的愈合有更明显的优势,能帮助患者更短时间内恢复到骨折前水平,是临床医师的治疗首选也深受患者的青睐。
标签:交锁髓内钉;闭合复位内固定;胫骨骨折胫骨骨折是骨折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约在所有骨折类型中的比例达到15%左右。
导致胫骨骨折的因素很多例如交通意外、暴力直接作用、撞击等[1],胫骨骨折不但对患者的平素工作生活造成了严重障碍,同时也无形中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当前对于该类型的骨折还是建议及时的手术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案有两种,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和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本文即是对两种治疗术式进行对比研究,现笔者将具体研究整理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筛选从2011年9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83例胫骨骨折患者,且均属于本地户籍,其中男性患者51例(61.45%),女性患者32例(38.55%),年龄范围18~69岁,平均年龄(38.2±4.1)岁。
83例患者入院后经过X线检查确诊为胫骨骨折,且均是在骨折发生后2h内入院。
按入院顺序前40例患者采用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设置为开放组),后43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设置为闭合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讨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效果分析。
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52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进行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进行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对2组患者手术进行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并对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较快,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且患者对此治疗方法较为满意,(P<0.05)。
结论:对胫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突出,不仅手术时间短,对患者身体创伤小,而且也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关键词: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干骨折;效果分析胫骨干骨折发生后,如若患者的年龄偏小,骨骼发育没有成熟,同时患者的骨折并没有错位等现象,只是线性骨折就能进行保守治疗,但是若患者骨骼发育已经成熟,同时由于肌肉牵拉使骨折的部位有较大的错位,这种情况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1]。
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可分为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及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我院现进行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有效果对比,分析哪种手术方法效果最佳,详细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52例。
对照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为(42.52±2.4)岁。
观察组: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30-56岁,平均年龄为(45.32±2.5)岁。
(P>0.05),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方法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术,内容:患者进行麻醉,采取平卧位,以患者骨折处为中心,在髌骨的韧带上性切口,对皮下组织及皮肤进行分离,使骨折部位充分暴露对坏死的组织进行清理,对错位的骨折结构进行复位,以胫骨结节作为进针点,对髓腔采用钻孔进行扩大,将交锁髓内钉放置入内,顶至最远端的髓腔,置入2枚锁钉,然后加压,最后进行缝合,手术结束[2]。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在治疗胫腓骨干骨折中的疗效比较分析发表时间:2018-10-18T14:44:22.91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5月下第10期作者:朱波[导读] 在胫腓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分别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临床价值分析和探讨平昌县中医医院四川巴中 636400【摘要】目的:在胫腓骨干骨折患者治疗中分别采用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临床价值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2011年-2018年收治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共82例,选取患者的方式为随机。
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
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了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
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效果。
结果: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低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组间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在胫腓骨干骨折治疗中可采取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骨折;治疗;复位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胫腓骨干骨折为常见骨折位置[1]。
胫腓骨干骨折分成开放性骨折和闭合性骨折,但是不论哪一种骨折方式,在治疗中均以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为常用治疗方式[2]。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方式具备保证骨膜连续性以及完整性,同时能够保证患者骨折端的血液流通程度良好,对骨折恢复起到有利的作用[3]。
我院在本次调查中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患者资料和治疗方式1.1患者资料选取2011年-2018年5月收治的胫腓骨干骨折患者共82例,选取患者的方式为随机。
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例。
对照组中的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患者为21例,患者年龄为21岁-59岁,平均40.1岁;实验组中的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20例,患者年龄为20岁-62岁,平均40.9岁。
胫骨骨折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采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
方法:从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选取83例胫骨骨折患者进行实验,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41例,实验组42例。
参照组利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实施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治疗。
对比实验中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优异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远低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
结论:针对胫骨骨折的患者使用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的治疗效果理想,提升临床效果,有效防止不良反应发生,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关键词】胫骨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胫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下肢骨折病症,主要表现为闭合性骨折,根据患者病情的不同,其治疗方式可以分为保守和手术两种,其中稳定性较好的胫骨骨折可以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的保守疗法,但对于复位困难、稳定性较差的胫骨骨折患者,往往需要采用开放或闭合复位后再进行内固定,以改善患肢的稳定性,从而达到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目的[1]。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不稳定胫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技术成熟、复位后稳定可靠等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如骨不连、延迟愈合等。
所以,寻找治疗不稳定胫骨骨折的效果更加显著的手术措施变得尤为重要[2]。
本次实验重点分析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对于胫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从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期间选取83例胫骨骨折患者进行实验,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41例,实验组42例。
参照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20例,年龄18~68(43.24±2.25)岁,骨折方式:交通事故26例、高空坠落8例、跌倒摔伤7例,类型:5例粉碎性骨折、24例螺旋形骨折、12例斜形骨折;实验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21例,年龄20~64(43.51±2.33)岁,骨折方式:交通事故25例、高空坠落9例、跌倒摔伤8例,类型:4例粉碎性骨折、27例螺旋形骨折、11例斜形骨折;整理、检验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3中外医疗中外医疗I N FOR I GN M DI L TR TM NT2008N O.20C HI N A FO REI GN M ED I CA L TR EATM ENT临床医学交锁髓内钉固定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重要方法,骨折端的微动和加压被认为能促进骨痂生长,有助于骨折早期愈合[1]。
2004年5月至2005年9月,我科应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闭合骨折16例,术后6~10周视骨折情况早期动力化,疗效满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9~66岁。
均为新鲜闭合骨折,根据A 0/A SI F 分型:A 型8例,B 型5例,C 型3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3~10d 。
1.2术前准备术前有移位A 型及B 、C 型骨折均行跟骨牵引,维持力线及骨长度,利于术中骨折闭合复位。
术前根据Х线及健侧肢体的测量值,选择髓内钉大小及长度。
1.3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于髌韧带内缘作一纵切口,显露胫骨结节上缘,用尖锥在胫骨平台下1cm 打开髓腔,插入导针,在C 臂Х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骨折,使导针通过骨折远端,依次扩髓,插入选定髓内钉,确认恢复患肢长度和力线后,再次透视确认骨折对位,骨折远近端锁钉静力性固定。
1.4术后处理术后第1天即开始床上患肢功能锻炼,肢体肿胀缓解后,即可扶拐非负重行走,4~6周后,开始扶拐部分负重行走,逐步过渡至完全负重。
6~8周后行动力化,粉碎性骨折根据情况10周后行动力化。
髓内动力化遵循取出锁钉后最大限度保留骨折端稳定性原则,即动力化后骨折线位于保留锁钉和骨髓腔峡部之间。
2结果所有患者获5~13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按Johne r 和W r uhs 疗效评分标准:优11例,良5例。
无一例发生感染或骨筋膜室综合征、脂肪栓塞、断钉、骨不连及肢体短缩旋转畸形等发生,患侧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良好。
3讨论3.1闭合复位穿钉技术优点闭合穿钉不破坏已受伤的骨外膜的血运及周围软组织,又保持了对骨折愈合有用的骨折血肿,能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提高骨折愈合率;对血供破坏小,有利于维持骨折局部的抗感染能力和机体的修复能力,感染率低;不显露骨折端,微创切口疤痕小。
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比较胫骨中下段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包括胫骨中下段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两种方法。
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都可能伴有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1. 疗效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优势在于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较轻。
通过内固定器将骨折段固定,可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术后不需要过多的康复训练。
这种方法对于髓内钉适用的骨折类型疗效较好,而且可以减少周围软组织的受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2. 并发症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并发症危险性较低,一般来说术后并发症较少,主要是由于手术不当或者术后护理不当导致的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损伤等。
由于在术中需穿透髓腔,如果操作不慎可能引起畸形愈合或者髓内感染。
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相比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方式更加直观,手术时能够更好的复位和固定骨折断端。
术后骨折稳定性较高,对于那些骨折断端移位较大,骨质较差的患者有着更好的疗效。
而且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较大,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恢复期较快。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并发症相对更多一些,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持续时间较长,更容易导致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
术后钢板松动、螺丝断裂等问题也会导致患者的痛苦。
三、比较及总结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1. 从手术创伤和恢复情况来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的手术方式更为小创伤,术后恢复更快,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差的患者更适合。
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恢复期较长,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训练。
2. 从骨折固定效果来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的稳定性较强,对于移位较大、骨质较差的患者效果更好。
3. 从并发症的角度来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的并发症危险性较低,术后并发症较少;而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则可能出现更多的术后并发症。
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疗效比较张兵辰【摘要】目的比较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治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2,P < 0.05).两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χ2 = 7.12,P < 0.05).观察组骨痂出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应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法治疗胫腓骨骨折时,闭合复位比切开复位更具优势,应该作为胫腓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Objective To compare of effect of closed reduction and open reduction with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for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s. Methods 100 cases were selected of 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and control groups 50 patients each, observation group acceptted closed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acceptted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compared treatment effectsof two groups. Results Total efficiency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s (Χ2 = 5.32,P < 0.05). Common postoperativ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Χ2 = 7.12,P < 0.05). Callus occurrence, fracture healing time, length of stay, time of surgery,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blood loss of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On application of interlocking intramedullary nail for internal fixation in treatment of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 time, closed reduction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open reduction, it can be the preferred method for fracture of tibia and fibula.【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2(009)012【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作者】张兵辰【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鹿泉市人民医院骨科,河北鹿泉,050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3.42胫腓骨骨折在骨科创伤中很常见,无论是闭合性还是开放性胫腓骨折,交锁髓内钉内固定都被视为最佳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