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勒律治简介及经典诗歌分析共33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33
赫士列特《泛论诗歌》
《泛论诗歌》是19世纪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科勒律治的一部论文集,由他在1827年至1833年间发表的一系列散文和演讲稿组成。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文学批评学的重要奠基之一,也对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泛论诗歌》主要探讨了艺术、文学和诗歌的本质、功能和价值。
科勒律治在书中提出了他对诗歌的理解和赞美,并对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诗歌进行了批评。
他认为,诗歌是人类情感和想象力的表达,是能够传达真实感受和智慧的一种语言。
科勒律治在《泛论诗歌》中还阐述了他的“意象论”观点,即诗歌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还包括意象、想象力和感官的体验。
他强调诗歌是一种直接表达感知和情感的艺术形式,与理性和逻辑不同,更能触动人的内在情感和想象力。
此外,科勒律治还关注诗歌与社会的关系,认为诗歌应该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的艺术形式,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改变。
他批评了当时一些作家追求个人表达和滥用诗歌形式的现象,主张诗人应当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体的内在精神需求。
总体而言,赫士列特《泛论诗歌》是一部探讨诗歌艺术与人类情感、想象力以及社会责任的经典著作,对后世文学批评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忽必烈汗》:梦境中的超自然图景作者:童彦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06期内容摘要: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以描写自然的诗歌为主,丰富的想像力与魔幻的色彩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
《忽必烈汗》是柯勒律治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个离奇的梦境、一幅超自然的图景、一首千古绝唱的神奇诗篇,是一篇典型的幻觉作品,是英国文学中一部最为奇特的意境美的作品。
关键词:柯勒律治浪漫主义超自然梦境柯勒律治(1772-183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幼年丧父,是一个在孤独与不幸中成长的孩子。
曾就读于剑桥大学,受法国大革命影响,渴望自由、平等、博爱,头脑中充满幻想,主张空想社会主义,欲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但最终没有成功。
他善于言谈,想象力丰富,主张用想象给世界注入活力。
他创作的作品虽然不多,但在世界文学史上却占有一席地位,是一位一流的抒情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一在宗教上,柯勒律治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在他的作品中,他把社会的公正等同于神的荣光。
他把自然、诗歌和信仰看作是净化人心灵的源泉。
在政治上,他是法国大革命的积极支持者,他心中的乌托邦世界是一个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在他晚年,他激烈反对人权,反对雅阁宾主义,他坚持认为政府应该由富人阶级组成。
在艺术上,柯勒律治认为艺术是人与自然的媒介,诗歌是人类思想、知识、激情的有机统一,而想像力则是思想与情感结合的手段。
在文学评论方面,他反对18世纪那种局限的理性主义潮流,特别是18世纪末的新古典主义推崇的秩序、冷静、和谐、平衡、理性等概念的一种拒斥,他勇敢地遵循并倡导了以坎特与斯凯灵理论为基础的对人生精神化与宗教化的诠释,以扼止当时流行的哈特雷及尤母的信条,强调个体的,主观的、想象的、情感的、幻觉的东西。
他的诗歌主题比较广泛,既有超自然的沉思冥想,也有家居趣事。
他的诗歌成就大致可分为风格各异的两大类:超自然诗和叙事诗。
丰富的想像力与魔幻色彩是自然诗歌的显著特色,叙事诗更直接地叙述了一些彼此相关的主题:回家的愿望,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回到哈特·克莱恩称之为“改良了的婴儿期”。
从双性同体角度分析诗歌《忽必烈汗》摘要:《忽必烈汗》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湖畔派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虽为只有五十四行的“片段”(“fragment”),却包孕着丰富的主题思想。
学者们曾从美学、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等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本文选择从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分支——双性同体理论出发,探讨双性同体思想在诗中的运用,分析双性同体形象创作的原因,并阐释该形象的运用所获得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双性同体两性气质全面人格艺术效果诗歌《忽必烈汗》描绘了一幅十三世纪中国的神秘图景,其浓郁的异域风情对当时的欧洲读者有很强的吸引力,而其玄妙的主题也颇得评论家们的青睐。
在诗的结尾处,诗人柯勒律治刻画了一个蒙灵感而作诗的诗人形象,本文将其定义为一个双性同体者。
文中将重点介绍双性同体思想在诗中的运用,进一步从消除性别矛盾、全面表达感情、体现极端自恋情绪等角度分析双性同体形象刻画的原因,并从想象力、情色意味和艺术境界等三个方面阐释双性同体形象的出现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1.双性同体思想双性同体又称雌雄同体,在生物学上指一个生命体内同时存在雄性特征和雌性特征;在心理学上指同一个体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
关于双性同体的描写最早出现在古代神话和宗教故事中,它历来受到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的偏爱。
而诗人柯勒律治是将这个概念引入文学创作领域的第一人。
在小说《他|她自己的房间》中,伍尔夫借用双性同体指代一种理想的两性关系,双性同体思想由此开始得到更多关注。
双性同体思想是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思想。
它提供了一种能够冲破男权主义障碍而不致走向极端的方法。
双性同体思想将两性置于一个平等的对话中,为女性主义者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广阔视角。
在《忽必烈汗》中,柯勒律治为读者描画了一个双性同体的诗人形象。
他有着“飘动的头发”和“闪光的眼睛”;他“吃着蜜样的甘露”、“饮着天堂的琼浆仙乳”。
双性同体思想在该诗中的运用帮助诗人打破性别桎梏,全面表达感情,是全诗的一大亮点,也使该诗达到了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
柯勒律治与《古舟子咏》《古舟子咏》的大体情节如下:一艘船出海航行.被风吹到了南极,困在了冰山之中。
这时,一只信天翁出现了,它带领船只离开南极,脱离困境。
船上的一名老水手却将其射杀,杀戮的动机在书中并未交代。
后来,老水手的这种对生命的暴行受到了惩罚:船只静止在海上,无法行进。
全船成员在干渴中死去,唯独老水手一人在痛苦中饱受折磨,求死不得。
最后,悔过了的老水手看到了美丽的水蛇,下意识地为他们祈祷,正是此举得到了神明的认可。
于是,在精灵们的帮助下,老水手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并由此开始了他的传教生涯。
最终神明救助老水手返回了自己的故乡,正是因为老水于最后心里充满了爱。
通过老水手的再生过程,这首诗的主旨告诉我们:人们应当从忏悔和祷告中得到幸福。
人们应当相信这个世界最终是仁慈的,理性的。
只要我们心里有爱,上帝就会保佑我们。
在柯勒律治看来,生命不是静止之物,而是一种行动和过程,是联结两极对立势力的纽带。
柯勒律治的生命理论论证了人与自然本质上的同一性。
在此基础上,柯勒律治提出其异化说,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柯勒律治看来,异化就是人与自然的疏远分离。
太初时代,人与自然十分协调,生活在伊甸园般的天真与幸福状态中。
但自原始堕落之后,人与自然日渐疏远,陷入无尽的劫难。
作为浪漫主义诗人的柯勒律治的看法反映了当时英国少数人对理性的反判。
工业化与科学的进步把理性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感性与情感则被日益贬低。
人对大自然不断深化的了解导致传统的宗教与神话的破灭,造成世界的越来越物质化和人自身的物化。
因而,想要恢复人的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让炽热的激情取代冷静的理性,就必须回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从原始与自然的统一,经过异化的痛苦和磨难,复归于同自然的统一,这是一条环行的旅程。
老水手恢复了生命,回到了他的村庄,回到了他那单纯而卑微的村民中间。
他的这次人生旅行,似乎只是走了一个圆圈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
但是老水手是否从此完全融入了村民的生活,彻底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了呢?细细地思考不难发现,现在的他与出发前相比已是判若两人,而且他的生活也彻底改变了样。
柯尔律治:“湖畔派”中最具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作者:汪玉枝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4期摘要: 柯尔律治的诗数量不多,但其被称作“魔幻三杰作”的代表诗作《古舟子咏》、《克里斯特贝尔》和《忽必烈汗》都脍炙人口,是英国诗歌中的精品佳作。
他一生做诗不缀,中年时热衷于研究以康德、谢林为旗手的德国唯心论哲学。
他的诗人气质、他的怪癖、他的个人魅力、他的吸食鸦片,尤其是他的文学理念,都使他成为文学史上极具人气的杰出的作家之一。
关键词: 柯尔律治诗人气质怪癖个人魅力浪漫情怀一、引言塞缪尔·泰勒·柯尔律治(公元1772—1834年)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具思想厚度和最为多才多艺的文学巨匠之一,同时也是“湖畔派”诗人中最具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
比较华兹华斯,他的诗歌数量要少很多,但是作为文学评论家和理论家,他的作品却是浩渺的,他的判断、他的思想、他的理念如今依然极大地影响着文学艺术界。
年轻时代的柯尔律治对政治和宗教都有着非常激进的观点,他对法国革命几近疯狂。
1794年夏,他结识了诗人罗伯特·骚塞,他们着手计划在美国建立一个小小的乌托邦似的社区,柯尔律治把它称作为“Pantisocracy”(equal rule by all),即“大同世界”。
但是两个人都只是沉湎于梦想中的人,根本没有办法将计划付诸实施。
1797年,他又遇见了华兹华斯,在后者的推动下,柯尔律治由此开始了一生中最快乐也是最多产的时期。
两位诗人出版了他们的《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
这本诗集标志着诗人们与古典主义的背离,以及浪漫主义时代的开始。
诗集的第一首诗就是柯尔律治的杰作《古舟子咏》(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
在其中柯尔律治极尽全能,将超越自然的人物和事物介绍给读者。
1798年柯尔律治随同华兹华斯和其妹妹多萝西一起前往德国,开始了他长达一生的对康德、谢琳及其他德国哲学家的研究。
柯勒律治的名著《古舟子咏》是一首令人难以忘怀的音乐叙事诗,该诗简洁的结构和朴素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罪与赎罪的故事。
在这首诗中,一位古代水手讲述了他在一次航海中故意杀死一只信天翁的故事(水手们认为它是象征好运的一种鸟)。
这个水手经受了无数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后,才逐渐明白“人、鸟和兽类”作为上帝的创造物存在着超自然的联系。
这首诗有许多超自然的人物和事件,充满激昂的语调,男主人公自我纠缠,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标志。
The Rime of the Ancient Mariner古舟子咏Samuel Taylor Coleridge塞缪尔·T·柯勒律治第一章他是一个年迈的水手, 从三个行人中他拦住一人, 凭你的白须和闪亮的眼睛,请问你为何阻拦我的路程?“新郎家的大门已经敞开, 而我是他的密友良朋, 宾客已到齐,宴席已摆好,远远能听到笑语喧闹。
”他枯瘦的手把行人抓住, 喃喃言道:”曾有一艘船。
”“走开,撒手,你这老疯子!”他随即放手不再纠缠。
但他炯炯的目光将行人摄住——使赴宴的客人停步不前, 像三岁的孩子听他讲述,老水手实现了他的意愿。
赴宴的客人坐在石头上, 不由自主地听他把故事讲: 就这样老水手继续往下说,两眼闪着奇异的光芒。
“船在欢呼声中驶出海港, 乘着落潮我们愉快出航, 驶过教堂,驶过山岗, 最后连灯塔也消失在远方。
“只见太阳从左边升起, 从那万顷碧波的汪洋里! 它终日在天空辉煌照耀,然后从右边落进大海里。
“它每天升得越来越高, 正午时直射桅杆的顶极——”赴宴的客人捶打着胸膛,当听到巴松管嘹亮的乐曲。
这时新娘已跨进大门, 她如鲜红的玫瑰一样漂亮; 行吟诗人走在她前面,摇头摆尾快乐地歌唱。
赴宴的客人捶打着胸膛, 但不由自主地听他把故事讲; 就这样老水手继续往下说,两眼闪烁着奇异的光芒。
“这时大海上刮起了风暴, 它来势凶猛更叫人胆寒; 它张开飞翅追击着船只,不停地把我们向南驱赶。
英语诗歌欣赏:Kubla Khan by:Samule Taylor Coleridge作者: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 aylor Coleridge,1772-1834年),英国诗人和评论家,他一生是在贫病交困和鸦片成瘾的阴影下度过的,诗歌作品相对较少。
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柯勒律治还是坚持创作,确立了其在幻想浪漫诗歌方面的主要浪漫派诗人地位。
英国诗人Samule Taylor Coleridge :Kubla Khan 忽必烈by Samuel Taylor ColeridgeIn Xanadu did Kubla KhanA stately pleasure-dome decree:Where Alph, the sacred river, ranThrough caverns measureless to manDown to a sunless sea.So twice five miles of fertile groundWith walls and towers were girdled round:And there were gardens bright with sinuous rills,Where blossomed many an incense-bearing tree;And here were forests ancient as the hills,Enfolding sunny spots of greenery.But oh! that deep romantic chasm which slantedDown the green hill athwart a cedarn cover!A savage place! as holy and enchantedAs e'er beneath a waning moon was hauntedBy woman wailing for her demon-lover!And from this chasm, with ceaseless turmoil seething,As if this earth in fast thick pants were breathing,A mighty fountain momently was forced:Amid whose swift half-intermitted burstHuge fragments vaulted like rebounding hail, Or chaffy grain beneath the thresher's flail: And 'mid these dancing rocks at once and ever It flung up momently the sacred river.Five miles meandering with a mazy motion Through wood and dale the sacred river ran, Then reached the caverns measureless to man, And sank in tumult to a lifeless ocean:And 'mid this tumult Kubla heard from far Ancestral voices prophesying war!The shadow of the dome of pleasure Floated midway on the waves;Where was heard the mingled measureFrom the fountain and the caves.It was a miracle of rare device,A sunny pleasure-dome with caves of ice!A damsel with a dulcimerIn a vision once I saw:It was an Abyssinian maid,And on her dulcimer she played,Singing of Mount Abora.Could I revive within meHer symphony and song,To such a deep delight 'twould win meThat with music loud and longI would build that dome in air,That sunny dome! those caves of ice!And all who heard should see them there, And all should cry, Beware! Beware!His flashing eyes, his floating hair!Weave a circle round him thrice, And close your eyes with holy dread, For he on honey-dew hath fedAnd drunk the milk of Paradise.。
从《忽必烈汗》分析诗歌的文体特征作者:于老师来源:日期:未知人气:133 标签:《忽必烈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勒律治的代表诗作之一。
作者赛缪尔·泰勒·柯勒律治( 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 1834), 天资聪颖, 性格奇特, 健于言谈, 能诗, 善文, 精通哲理, 很小就已经出露锋芒, 青年时代思想激进, 以后发生了剧变。
在与华兹华斯结识后, 曾共同出过诗集《抒情诗歌集》(Lyrical Ballards), 并一起赴德国。
柯勒律治有诗才, 而且是一个有见识的文学评论家。
他的诗讲求词藻与节奏, 常以超自然的事物作为题材, 能在神秘的事物中显示出现实的力量。
他的《老水手之歌》和《忽必烈汗》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柯勒律治诗歌创作数量不多, 但极富独创性, 所以他对浪漫主义文学做出了较大贡献。
1800 年, 著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柯勒律治一起发表题为《抒情诗歌集》(Lyrical Ballards) 的诗集, 标志着英国文学进入浪漫主义时期(the Romantic Period),自此至1834 年为英国文学史上诗歌的鼎盛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的一些诗人重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诗歌中充满了幻想和想象, 他们重视精神和感情世界, 所以我们称这个时期的文学为浪漫主义时期。
柯勒律治与威廉·华兹华斯和罗伯特·骚赛(Robert Southey)一起被称为英国“湖畔诗人”。
但他们三人并未共同创立诗歌派别, 也并非共同做诗, 但他们都长期居住在英国西北部湖区(the Lake District), 所以他们被称为“湖畔诗人”。
《忽必烈汗》是柯勒律治记述他的神奇梦境的一首诗全篇只有54 行。
据其《前言》所述: 他从未去过蒙古大草原, 但颇爱阅读像《马可波罗游记》等描绘东方世界的游记。
1797 年的一天, 他读了一本《珀切斯游记》, 其中有“忽必烈汗敕命在草原上营造一处豪华宫阙, 并开辟御园, 将方圆三十里的沃野包括在内⋯⋯”读着读着, 他沉入了梦乡, 在梦中做诗约二、三百行, 尽情地描述了他在蒙古草原的见闻。
英诗经典名家名译:柯尔律治诗选
柯尔律治的诗歌大多被视为中国诗歌的经典,他的诗歌
深受当代读者的喜爱,他擅长以简练的语言,借用宏伟的声调和饱满的语言结构表达深邃的思想。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和文学的鼻祖,柯尔律治的诗歌体现了官立机构的美德观念和道德价值观,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缜密的结构,而且有着坚韧多变的语调,结合了严谨而优美的形式抒发出思想内容情感的灵动可爱之美。
柯尔律治的诗歌风格活跃,影响力广泛,几乎每一部著
名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都深受他的影响,尤其是他的代表作《诗经》和《国风》。
在他的历史诗篇中,他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试图给古人带来智慧,他开创了新诗歌体裁——“叙事诗”,帮助人们认识历史,并利用古代文学手法来表达古代文化。
此外,他还流露出一种宽容包容的观念,在古书中对不同族群之间的相互理解、友好与合作提出了坦率而深刻的指正与倡导。
总而言之,柯尔律治被称为中国诗歌的经典“里程碑”
之一,他的作品在古代诗歌文学的开发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在当代读者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以理性而又清新的风格表达出自然精神,在弘扬良知设计美德,坚持正义伦理,实践忠诚善行,追求卓越,促使学习类别中的人们追求自我完善的历史贡献。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Subject: English literature on ColeridgeObjectives: help the student to know about John Milton , the person+, the artisticfeatures of his poe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lected works. Focus: 1. the poems’ forms and the features of his poems.2. the points of view of Blake’s.3.The discussion of the selected work:.4. the features of Blake’s language.Difficult Points: rhythm ,elements, refrain, Masculine and Feminine Rhyme. Courtlylove.Procedures: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biography. (30 min.)2. the poems’ forms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his works. (30 min.)3. The Main points of Blake’s. (30min.)4. Relevent exercise. (30 min.)1.About the writer:塞谬尔。
泰勒。
柯勒律治,英国浪漫派诗人和批评家,生于德汶郡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
柯勒律治博闻强记,极富于想象。
青年时代曾同情法国革命,并曾于1794年与友人计划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去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大同社会pantisocracy, 后因经费不足而作罢。
X柯尔律治的《忽必烈汗》一文赏析魏 瑾(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涉外系,湖南长沙410205) 摘 要:《忽必烈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柯尔律治的代表诗作之一,也是英诗中的名篇,其创造性尤为突出,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探讨其艺术创作构思。
关键词:《忽必烈汗》;赏析;艺术创作构思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11(2005)02-0070-02 柯尔律治既是一位著名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一位具有思想深度和独到见解的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
他的诗作不多,但大都是脍炙人口的英诗杰作。
他的诗具有瑰丽奇特的想象和神秘莫测的气氛,形成浪漫派的一个特点。
《忽必烈汗》是他的三首代表作之一(其他两首分别为《老水手谣》和《克利斯托贝尔》),是为人称道的名篇,堪称英国诗歌的瑰宝。
该诗历来被奉为浪漫主义诗歌中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代表作,典型地表现了浪漫派神奇瑰丽的特色。
关于《忽必烈汗》的写作过程,诗人在长达500多字的序言中作了说明,据说,该诗是诗人服了两粒含有鸦片的镇痛药丸之后昏昏入睡,于梦境之中创作的,入睡前,诗人正在看《波车斯历程记》一书中有关忽必烈汗在元大都下令建造“仙那都”的章节,据诗人自述,在梦醒之后记下梦中所见所思的过程中,因被打搅而没能如愿全部写下梦中所见,正如诗的副标题所示,该诗所描述的是梦中之境,一个片断。
但是,细读该诗不难发现,诗人表达的远不止是一个纯粹的梦境而已。
历来批评家对此莫衷一是,短短五十四行诗引发出无数不同的解读和诠释。
该诗之所以多被当作一首不讲思想内容而着重表现音韵和想象力的“纯粹诗”、“抽象诗”来欣赏,是因为这短短的几十行的片断显示出诗人独特的风格、奇特的想象、神秘的感觉,尤其是富于节奏的音乐美给读者带来无比的超功利的快感。
全诗分为三节,第一节开首就讲到忽必烈汗降下旨意,要在一个叫上都的地方修建一座宫殿。
忽必烈汗是中国13世纪蒙古帝国统治者,自马可波罗描写的游记之后,蒙古帝国在欧洲人的眼里象征着财富和神秘,诗的这一开头给全诗定下了异国神秘的基调。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1772-1834)英国诗人和评论家,他一生是在贫病交困和鸦片成瘾的阴影下度过的,诗歌作品相对较少。
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柯勒律治还是坚持创作,确立了其在幻想浪漫诗歌方面的主要浪漫派诗人地位。
在个人生活方面,他的婚姻不幸福。
诗歌选辑Something Childish, But Very NaturalIf I had but two little wingsAnd were a little feathery birdTo you I’d fly,my dear!But thoughts like these are idle things,And I stay here.But in my sleep to you I fly:I’m always with you in my sleep!The world is all one’s own.But then one wakes, and where am I?All,all alone.Sleep stays not,though a monarch bids:So I love to wake ere break of day:For though my sleep be gone,Yet while ‘tis dark, one shuts one’s lids,And still dreams on.注:1.monarch:君主,帝王2.bids:出价,努力争取3.ere: 在......之前4.’tis:It is汉语五言译诗愚思如可生双翅,变成逸羽鸟,即向我爱飞!奇思何愚痴,原地身不违。
幸能飞梦里,缱绻君身旁!两情天地间。
梦醒身何地?孤影惟自怜。
梦难逾天阙,宁醒未报晓:残梦虽飞遁,闭眼于暗夜,犹可续美梦。
(峨以译)现代文参考译文假如我是一只小鸟只有两只小翅膀,亲爱的,我会飞到你身旁!但此想法是无用的东西,我还是留在这里。
物我和谐的诗意追求———柯勒律治《古舟子吟》的哲学诗意解读但凝洁(北京师范大学,北京100875)摘 要:柯勒律治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理论的创立者之一,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
他的哲学思想丰富多元,但始终贯穿着自然万物统一共生的核心,并集中反映在诗歌创作中。
《古舟子吟》是实践其哲学与诗学思想的最高成就。
诗人借助超自然想象将主客体紧密融合,构造出一个立体的哲学隐喻,展现出了诗人人与自然和谐的诗意追求。
关键词:柯勒律治;《古舟子吟》;整一性;和谐中图分类号:I561107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06(2010)04-0041-06 柯勒律治(Sa muel Tayl or Coleridge, 1772—1834)是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文艺批评家、思想家。
J・S・穆勒曾称其为“这个国家哲学精神的伟大先行者”。
[1](P109)柯勒律治兼具哲学家与诗人的气质,在诗歌中积极实践自己的哲学理想。
柯勒律治的哲学思想深深地渗入其诗歌创作中。
作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抒情歌谣集》的首篇,发表于1798年的《古舟子吟》(The R i me of the AncientMariner)体现了浪漫主义奇绝的想象,表现了浪漫主义的自然主题,它是柯勒律治最具代表性的诗篇,也是柯勒律治诗歌中最具哲学内涵、最能代表诗人哲学理想的诗歌。
两百多年来评论家对《古舟子吟》评述众多,褒贬不一,主要集中在形式、语言及基督教影响层面上。
然而透过这些表层信息,可以发现该诗从字里行间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巨大的哲学命题———人与自然。
作为世纪更替时期的思想家,柯勒律治借着诗人情怀将他对人与自然的哲学思考淋漓尽致地融入了《古舟子吟》的创作中,使得这首充满超自然想象的浪漫主义诗歌呈现出强大的思想张力。
一、哲学的焦点:和谐,人与自然共生(一)柯勒律治哲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柯勒律治的哲学思想进程是一个不断吸收、发展,不断成熟的过程。
柯勒律治诗作5忽必烈汗6与他的/彼岸世界0刘迪南内容提要:18世纪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S#T#柯勒律治的代表作)))5忽必烈汗6,为当时的西方人描绘出一幅绚烂的东方景观。
诗人以西方的眼光审视了东方的意象,表达了对东方/彼岸世界0的无限向往。
通过对5忽必烈汗6一诗的题材和创作背景等方面的分析,探求诗人创作该诗的深层目的。
关键词:柯勒律治5忽必烈汗6彼岸世界东方西方作者单位:北京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1798年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S#T#柯勒律治¹在梦境中创作了他的代表作之一的5忽必烈汗6。
诗人曾在自述中提到过这首诗的写作过程:/1798年夏季,健康状况不佳,在一农舍静养。
一日略感不适,服用了镇痛剂后,披阅5珀切斯游记6一书,读到-忽必烈汗下令在此兴建皇宫和豪华御苑,于是十里膏腴之地都被圈入围墙.这两句时,药性发作。
熟睡约三小时,梦中异象纷呈,文思泉涌,作诗不下二三百行,醒来后,记忆甚为清晰,急取纸笔一一写下。
不巧,这时有人因事来访,使他写作中断,约一小时后再来续写时,记忆俱已模糊,遂被迫搁笔。
0º这首来源于梦境的诗作,一经发表就在英国风行一时,诗人浪漫神秘的笔触把西方人的眼光带到了遥远的东方,成为当时西方人向往东方文明的指路标牌。
一、5忽必烈汗6与忽必烈汗5忽必烈汗6这首诗在英国曾经风靡一时,甚至在欧洲文学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这首出于梦境的诗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把人们带入诗人的梦境之中,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受。
同时,它的浪漫和怪诞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对该诗的分析和猜测层出不穷,观点各异。
细读此诗,脑海里出现很多疑问:一个18世纪的英国诗人何以对一个远在东方,又早在几百年之前的蒙古大汗诗兴大发呢?诗人的创作/触媒0何在呢?诗中的胜景与忽必烈汗又有什么有机关联呢?这些疑问,只能从诗中找到答案。
诗歌题名为5忽必烈汗6,但是它却并不是直接讲忽必烈这位蒙古大汗的丰功伟绩,而是勾勒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迷人景色。
柯勒律治诗歌幻境柯勒律治的诗歌,就像是一扇通往神秘幻境的大门。
一旦踏入,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全然不同的世界。
柯勒律治的诗中常常有着奇谲的景象。
就像他描绘的那片古老的海洋,那可不是咱们平常看到的海边沙滩海浪的景象。
那海洋里有着巨大的海怪,海怪的模样在他的笔下仿佛就在眼前,眼睛像灯笼一样大,身上的鳞片闪着幽冷的光。
这让读诗的人就像自己驾着一艘小船,在那波涛汹涌且充满未知危险的大海上航行,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他的诗里的天空也很特别。
有时候是那种透着神秘紫色光芒的天空,云朵像是被魔法师捏过一样,有着各种奇怪的形状。
可能一会儿是奔跑的独角兽形状的云,一会儿又变成了拿着魔杖的巫师模样。
感觉只要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奇幻的云朵,好像自己也能跟着云朵飘到那未知的仙境里去。
柯勒律治诗歌中的人物也是充满魅力的。
那些人物就像是从深山老林里走出来的精灵,或者是从古老城堡中现身的魔法师。
他们有着独特的性格,有的善良得像春天的暖阳,总是在帮助别人;有的却又神秘莫测,让人捉摸不透他们的心思。
就好比在一个迷雾重重的森林里遇到一个陌生人,你不知道他是会给你指条明路,还是会把你引入更深的迷障之中。
读柯勒律治的诗歌,就像是做一场没有尽头的美梦。
在这个梦里,时间和空间都变得不再重要。
你可以一会儿在一个充满魔法的岛屿上,看着奇花异草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一会儿又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地方,那里的冰雕像是有生命一样,对着你眨眼睛。
这种感觉就像是小时候玩的躲猫猫游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藏身之处会有什么惊喜或者惊吓等着你。
而且他的诗会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就像看到一幅简单的画,但是从这画里能想象出一整个故事一样。
比如他描写一个荒废的庙宇,从那残垣断壁之间,你能想象出曾经在这里发生过的盛大祭祀,能想象出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的人们在这里跳舞祈福的场景,还能想象到后来这里经历了怎样的灾难才变成如今的模样。
柯勒律治的诗歌幻境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地方。
它可以让我们这些被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暂时挣脱枷锁,去体验那些在现实中永远无法经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