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女性婚姻观

女性婚姻观

女性婚姻观
女性婚姻观

近十多年来,日本持续出现了长时间的经济低迷,与此同时,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在这一系列所谓的“日本病”中,“少子化”与“老龄化”问题最为突出。日本总务省2006年6月30日发表的《2005年国情调查报告》指出: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老龄少子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日本老龄人口比例已成为世界第一,所占比例高达全国总人口的20%。而未满15岁的人口,仅为全国总人口的13.6%。与此相对,2005年,日本妇女总生育率降到1.25,也就是说育龄妇女终身平均只生1.25个孩子。而1970年这一数据为2.13。由此可见,缺乏劳动人口以及科技产业人才,将成为今后长久困扰日本的最大难题,日本的人口问题势必对今后日本综合国力、产业竞争力以及科学技术人才产生严重影响。而老龄少子化问题的出现,与日本女性日趋严重的未婚、晚婚、不愿意生育以及离婚等现象有着直接的关系,而女性的婚恋观又可以说是女性问题的首要问题。女性问题成为日本最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会直接影响社会的走向和发展,因此,不了解日本女性对于婚恋、家庭观念的深刻变化,就不可能真正了解日本社会。日本女性对于婚恋、家庭的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很多受过高等教育后走向工作岗位的日本女性持有晚婚或独身的婚恋观

在日本,女性在高中毕业以后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很高,2003年,有48.3%的女性中学毕业后进入大学或大专深造,而男性的比例为49.6%。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愿意在受过高等教育之后,在与男性平等的基础上开始工作。日本女性一旦结婚后因为要干家务和照看好孩子而不得不放弃结婚前曾经拥有

的较好的工作,回家当全职太太。而当孩子稍大一些后再参加工作时,很难找到与过去相当的较好的工作,只能做一些短期临时工或钟点工或男性的辅助工作,因此,为工作而考虑晚婚或独身的女性与过去相比,大大增加。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的日本女性认为,婚姻并不是女性的终身目标,更多的女性追求个人宽松、优越的生活质量。其中,就出现了所谓的“寄生单身一族”,她们都是独生子女,寄居在父母家,白吃白住,但在外面花钱大手大脚,买高档衣服,到国外旅行,欲趁着年轻,尽情享受单身时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当然,结婚后相夫教子、养家糊口的责任与负担也会使他们不愿意涉足婚姻。1999年日本总理府广报室《关于少子化的舆论调查》中有关于“对结婚感到负担的内容”。女性普遍选择对婚姻感到最大负担的是“家务负担”,选择“工作、家庭兼顾难”的占40%以上。

二、很多家庭妇女走出家门,成为“职业妇女”,从而选择事业与家庭的兼顾

在当今的日本社会,越来越多的家庭妇女走上工作岗位,成为“职业妇女”。究其原因,主要有三:

1、生活方式的改变,使日本女性拥有了大量的自由时间。二战前,日本的家庭形态主要是以祖孙三代同堂为基本形式的大家族制度。然而,二战之后,特别是进入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社会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传统的大家庭也逐渐解体,逐渐形成了以夫妻和独生子组成“核家庭”,在这样的现代家庭中,妇女逐渐不再仅仅扮演家庭主妇的角色,同时子女数量的减少,家务劳动的趋于合理化,使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得到了惊人的增长,所有的这些原因使家庭主妇们有了从未有过的大量的自由时间。

2、经济的不景气、子女教育费用的昂贵,也迫使一些家庭妇女走出家门,寻求就业机会。据《日本国势图会》(2006/2007)统计数据表明,一年一个孩子所要负担的学习费总额为:私立幼儿园51万日元;公立小学31万日元;公立中学47万日元,而私立中学则为127万日元;公立高中2万日元,私立高中则需要103万日元。这还不包括上大学的费用。有人算过,一个日本孩子,从出生到大学(公立)毕业所需费用是2985万日元(约195万人民币)。如果上私立大学,费用就要更高。另外,长时间的经济低迷,更加重了日本普通家庭的经济负担,迫使一些家庭妇女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因为必须要选择事业与家庭的兼顾,再加上住房面积小,很多的家庭选择不要或少要孩子,以减轻经济和家庭的负担。

3、女性的权益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为了保护女性的权益,日本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妇女就业的政策和法规。如:1996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男女共同参画2000年计划》;1999年修改了《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和《育儿和看护休假法》。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给予了女性和男性同样的劳动机会,保障了妇女的人权,为日本女性出外工作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但是,作为建立在终身雇佣制度基础上的日本公司,很难做到一视同仁。在工资待遇、晋职、福利等方面与男性还是有着较大的不平等。

三、结婚后不要小孩,享受“丁克”家庭生活的日本妇女近年呈现递增趋势

在日本的“丁克”家庭中,通常夫妇俩都受过良好教育,拥有不错的工作,夫妻双方以事业为重,不愿意因生育孩子而分心。“丁克”家庭普遍经济上比较宽裕,夫妻双方能更好地享受生活。此外,日本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人们不必要“养儿防老”,这也是加入“丁克”家庭行列的日本年轻夫妇数量增多的重要原因。

“丁克”家庭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可,婚恋观、家庭观、生育观的变化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丁克”家庭和“核家庭”、“单亲家庭”一样,它的出现也是家庭构造多样化的体现。据美国《基丄督教科学箴言报》2002年报道,日本劳动省1997年发表的一份报告认为“人们对家庭责任的看法正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多地强调…以夫妻为中心?和…以心态平静为中心?,而不是以子女为中心。”观念的改变使得是否生育孩子完全成为当事人双方的事情,而不会像以往那样受到周围亲友的干涉。

在今天的日本,丁克族仍然是个人数有限的群体,而且将“丁克”主义进行到底的夫妇并不是很多,许多人会在最后转为“DEWKS”一族,即“DoubleEmployedWithKids”(夫妻双方都工作,同时分担育儿和家务劳动),但这样的现象却在日渐扩大。

四、面对夫妻感情破裂,提出离婚的女性日益增多

以前的日本家庭中,妻子大多是贤妻良母,安分守己在家做家务,兢兢业业伺候好丈夫,丈夫不高兴的话,可以一纸修书把妻子修回家。女人选择男人的标准是事业型,责任心要强,像一位大丈夫,这是老一辈的婚恋状况。可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日本女人的婚恋观有了很多变化。虽然传统式的家庭还是占主流地位,但已有很多女性需要的是一个温情、体贴、会关心人的丈夫,大丈夫式的男人在日本已经渐渐不受女人的喜爱了。现在日本女人的离婚率逐年上升,据厚生劳动省称,2002年日本有289836对夫妇离婚,比2001年上升了1.4%。这表示每

1000个日本人中便有多达2.3宗离婚案,达到了历史最高峰。女性选择离婚的主要原因是她们不再想像老一辈的贤妻良母一样能忍耐不美满的婚姻。其次,由于丈夫长年投身于事业当中,和妻子的交流与沟通很少,对妻子缺乏关爱,致使夫妻感情日渐淡漠,导致妻子最终提出离婚的结果。日本家庭婚姻研究所表示,日本的离婚案件中,有74%以上由女方提出。辅导室内也经常听到日本男人们说:“我不赌不嫖,又不施暴力……” 这一类似乎不明不白但却实际上有着深刻原因的离婚案件,越来越典型。除此之外,经济的不景气、欧美潮流的影响、日本社会对离婚采取的宽松态度等也都成为离婚率上升的理由。现在流行的“熟年离婚”(即在丈夫退休后妻子提出离婚)现象正是日本女性越来越多地提出离婚的真实写照。

不能否认,虽然离婚的女性有很多不幸,但是女人是不是也有错呢?如果不是因为丈夫吃、喝、嫖、赌,仅仅为了性格不如人意就离婚,未免有些轻率。现在许多日本女性不愿改变自己,结了婚离婚,离了婚再结婚,显得不现实也没有责任心,这也是日本女性对婚姻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亚洲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不同程度地都会遇上相同的社会问题,日本女性的婚恋观的变化是影响日本人口老龄化与少子化问题的直接原因,而从根本上讲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变化,这个变化对于整个社会进一步的影响,我们将拭目以待。

日本妇女的婚姻观念将会发生更大变化。她们将按自己的意愿处理诸如婚姻和恋爱等问题。结婚将不意味着是唯一幸福归宿的。不追求婚姻的形式而是追求真实的感情将越来越受到认同。未婚化、晚婚化现象依然是下个世纪的一个突出问题。离婚率的增高看来也不可避免。如果没有更为有效的政策出台和条件的改善,少子化的现象仍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困扰日本。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戦後日本女性结婚観の変迁(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论文 テーマ:戦後日本女性結婚観の変遷论文题目: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

一、论文主要要求: 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按学院所提供各专业论文参考选题确定题目,也可自选题目,自选题目必须报指导教师,征得同意后方可开题。原则上学生不得跨专业选题。 1、用日文写作,5000字以上。 2、论文为Word形式打印稿,A4纸型,1.5倍行距。日文用MS Mincho,中文用宋体字。大标题为3号字加黑,小标题为4号字加黑,正文、注释与参考文献为5号字。论文封面格式按学院要求统一设计。 论文包括:1) 标题 2) 作者署名 3) 摘要(150—200词,中日文均要) 4) 关键词(中日文均要) 5)目录(中日文均要) 6) 正文 7) 参考文献 8)致谢 3、按以上格式用A4纸打印装订,按规定时间上交。 4、严禁从网上下载或抄袭,否则以不及格论处。 二、进度安排: 1、确定选题第1 周(2013年3月10日前) 2、论文提纲第2 周(2013年3月17日前) 3、完成初稿第3--5周(2013年4月7日前) 4、完成定稿第6 周(2013年4月14日前) 5、上交论文第7周(2013年4月21日前) 三、毕业论文题目: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 来源 B 类型X 。 备注:(1)来源:A—教师拟订;B—学生建议;C—企业和社会征集;D—实习单位提供(2)类型: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四、毕业论文内容: 目标任务: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随之而产生的老龄化高龄化和少子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其根源在于日本女性婚姻观念的变化。通过研究战后女性婚姻观的变化进一步了解女性婚姻观的变迁对于高龄化和少子化的影响.。 途径:通过查阅战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变迁的一些书籍,观看一些专家对于女性婚姻观变迁的讲解视频。 方法:(1) 通过举例说明不同时期的女性对于婚姻的看法。 (2)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女性婚姻观念体现婚姻观念变化的过程。 成果形式:从女性婚姻观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和产生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得出婚姻观的变迁和高龄化,少子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本篇论文。附:论文提纲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 绪论 第一章现代日本女性的婚姻概况 第二章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迁 2.1 1960年—1970年代开始自由的恋爱观 2.2 1980年—1990年代女性要求独立自主的婚姻观 2.3 2000年代以后多元化的婚姻观 2.3.1 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持有晚婚或者独身的观念 2.3.2 婚姻不是女性的终身目标 2.3.3 结婚后不要孩子的女性近年呈递增趋势 第三章日本婚姻观念变化对日本社会的影响 3.1 女性婚姻观念变迁造成少子化 3.1.1 女性地位提高晚婚晚育的增多 3.2.2 女性工作压力大 3.1.3 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3.2 女性婚姻观的变迁导致老龄化 3.2.1 少子化间接导致老龄化

关于现代人婚姻观念的调查报告

关于现代人婚姻观念的调查报告 调查者及分工:设计调查表: 问卷调查: 写调查报告: 班级:21班 一.调查的计划 现代人的婚姻情况是对于现代年轻人是否成熟的面对社会,对家庭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作为年轻的即将到结婚的年龄,对家庭问题的处理,受现在家庭婚姻剧的热播,几代人思想观念的改变,其中的问题都在现代人的婚姻中有所体现,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变得不同。我们组针对现代各年龄阶段的人群进行了随机访问,了解目前他们对婚姻的观念。此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04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0份。 二.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在此次调查中被调查的一百个人中有50 名男性和50 名女性,其中有37%的未婚男性,33% 的未婚女性,13%的已婚男性,17%的已婚女性。总体上在调查者中有18%处于适合结婚的年龄阶段,因为现代人文化水平普遍提高,结婚年龄也比以前相对的推迟。现代人的婚姻稳定也一定程度上与其经济收入有很大的关系,现代人对婚姻质量的要求比前辈更高,除了物质方面的追求,精神层面也不能缺少,所以有59%的人认为在婚姻中双方的精神支持和经济基础,一样都不能少。受国际化的影响,中国社会逐渐的开放开明,相亲类的节目也非常的丰富,有10%的人就通过相亲来成就了自己的婚姻,但71%的人都支持自由恋爱,通过旁人介绍或其他一些方式找到自己的命中注定的人也有18%。介于现在这种社会,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只要真心的为对方付出,全心全意的为生活奋斗,肯定会很幸福的,所以48%的人认为结婚对象的门当户对不重要,但是中国社会的传统性让46%的人认为这方面还是很重要的。中国是个礼仪之邦,所以对家长的意见还是会听从的,并且现代人婚姻的经济基础总要从长辈那里获得,在选择结婚的对象上,49%的人都会考虑一下父母的意见,这是两人结婚的基本礼仪,都要见家长后才会举行婚礼,有46%的人会较少考虑,而完全不听从的只有1%。通过调查,在周围因家庭状况不理想而找不到结婚对象的人占66%,这也说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64%的人认为恋爱基础对婚姻来说很重要,就像一位调查者所说,我们也看重婚姻,但是不会固守一份没有感情的婚姻,人生并不漫长,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剩余的23%的人认为不重要,还有23%的人认为这个要因人而定。对于现在很普遍的试婚,也就是婚前同居,有17%的人支持,有46%的人不支持,还有37%的人认为无所谓。如今,许多结婚只因为金钱,缺少的那份真挚,所以支持婚前财产公证的有38%,认为没必要的有26%,还有36%的人觉得无所谓,由于新婚姻法的出台,这个问题更加的的到大家讨论。作为80后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中,有着一些方面的不成熟,但是对待婚姻观念,91%的人都认为是人生的大事,应该非常慎重的决定。而裸婚更是有47%的人不赞同,认为社会的现实性让年轻人对自己的婚姻更应有责任感。对于闪婚的看法65%的人也不赞同,26%的人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有20岁到25岁的9%的年轻人表示赞同。在作为第三者插足的问题上,现代人的观念也是保守的,70%的人都持谴责的态度,17%额人表示同情和惋惜,而13%的人认为做第三者没关系,只要能成功就行了。新的时代,女性也不是一直在家相夫教子了,49%的人认为家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中国男女婚姻观念调研报告 近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培训交流中心与世纪佳缘交友网联合发布的《2019-2019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研报告》显示,18岁-25岁女性有70%是大叔控,其中气质大叔、事业型大叔、细腻体贴大叔是大叔控们的最爱。所谓大叔,通常指30岁-50岁的中年男士,倾向于选择中年男士作为配偶的青年女性被称作大叔控。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237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1%的受访者直言自己身边大叔控多。44.3%的受访者感觉很多女性抱有要现货的心理,不愿与伴侣共同奋斗。 受访者中,70后占41.4%,80后占24.4%,90后占4.8%。 67.2%的人认为中年男士受青睐是因为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 1990年出生的张兰(化名)来北京打工一年多了。前不久,她在换房时结识了房东的朋友一个70后的大叔。初次见面,大叔就开车帮她搬来了所有行李。之后两人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儿。我经常向他倾诉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快,他不但不会不耐烦,还会给出很多实用建议。作为一个独自在北京打拼的女孩子,大叔的成熟体贴让我感到很舒心。 女朋友常指责我自私、不考虑她的感受,夸赞大叔有魅力。山东小伙李守伟说,他女朋友是日漫迷、韩剧迷,最喜欢收集动漫和韩剧里的美型大叔图片,还把大叔定为他以后的发展方向。我感觉这种心态太幼稚了。

为什么一些年轻女性更青睐中年男士?调查中,67.2%的人认为是中年男士大多已具备一定物质基础;55.5%的人认为是中年男士更稳重,有魅力;40.5%的人表示是中年男士更能体贴女性;39.3%的人觉得是作为独生子女的年轻人更愿意被照顾,而不懂得照顾别人。 世纪佳缘婚恋专家张佳芮告诉记者,大叔控大多集中于年轻女性。初入社会的年轻女性缺少社会经验,而这正是成熟中年男性所具有的,他们能给予女性安全感。此外,现在不少家庭是421模式,四个老人、两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很可能导致独生子女长大后缺乏耐性和包容力,在恋爱和婚姻中表现得以自我为中心。 时代不同,适婚年龄人群择偶需求也不同。张佳芮说,70年代生人崇尚与知识分子结合,80年代生人更注重对方物质基础,90年代生人择偶不但务实,而且更注重自我感受。所以不管从物质还是感情出发,不少女性都愿意选择已具备一定条件的男士。 稳定的感情需要男女双方耐心磨合,一同成长 调查显示,52.6%的受访者对年轻女性当大叔控持认同态度,17.0%的人持反对态度,30.4%的人表示不好说。 张兰认为,年轻女性与大叔结合是恋爱自由,没什么不可以。单方面要求女性理解自己伴侣,等待其成长,也是不公平的。 不少年轻女性有攀比心理,看到同龄人因为嫁得好,享受了更好的物质条件,就可能在感情中动摇。李守伟认为,

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调查报告张骋

中国刑警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 程 社会实践教学调研报告(论文) 题目:《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张骋 年级、专业:2013级经济犯罪侦查专业 学号:2013200375 指导教师:杨玉环 2015年11 月8 日

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念调查报告 20132011区队张骋一.摘要 在现代社会,婚姻观念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更是日新月异。本次调查通过对沈阳地区20至30岁的人群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230名青年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合心理学中的访谈法、文献法、统计法等,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6.0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统计结果进行量化,以便了解当代青年婚恋观,探讨如何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择偶观和性观念. 二.数据分析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文献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及统计法,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获得数据后,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6.0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χ2检验,以提高本次调查数据的准确性和明晰度。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问卷参考胡利人等编制的婚恋观调查表编制问卷,该问卷共20道题。本次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14份,有效回收率93.04%。其中男生119人,占55.6%,女生95人,占44.4%;独生子女103人,非独生子女111人;年龄20-24岁80人,25-27岁62人,27-30岁72人。专科生123人,本科生91人。 三.调查结果分析 恋爱观从调查结果可知,现代青年人对在大学期间谈恋爱持肯定态度,选择“正确引导”和“任其发展”的学生占93.66%,男生和女生的观点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选择“任其发展”的比例大于女生,而女生选择“正确引导”的比例大于男生。总体而言,选择“正确引导”的学生为80.60%,大于选择“任其发展”的比例。选择“禁止”“限制”的学生共占6.34%。以上数据显示,现代青年不论男女对大学期间谈恋爱大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大学谈恋爱是正常的,但需要正确引导。男生选择“任其发展”的比例较高,反映了男生普遍恋爱责任心不强,没有真正把对方看成自己将来组建家庭的另一半,只是为了一时的心理或生理需要。恋爱动机选项中有27.99%的学生选择“寻求精神寄托”,有39.18%的学生选择“找一个伴侣”,男女生观点没有显著性差异。男生选择“寻

后现代主义论文女性主义的婚姻观论文:论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婚姻观

后现代主义论文女性主义的婚姻观论文:论后现代女性主义 的婚姻观 摘要:在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在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与激进女性主义,这三大女性主义主要流派争论百余年后,诞生了既要颠覆男权主义次序,又要颠覆女性主义三大流派赖以存在的基础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本文重点阐述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理论基础及其婚姻思想。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二元论;婚姻;权利 二十世纪60年代,后现代理论首先在法国兴起,而后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兴起,并由此展开了对传统思想全方位的猛烈攻击。后现代主义主要批判西方现代主义的哲学、语言、文化与主题概念,他们认为启蒙主义已经结束,现代性要求新的科学形式与新的话语模式。福柯是后现代主义著名的思想家。后现代女性主义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她们将后现代理论导向对男权制文化与生殖器中心话语的女性主 义批判,对传统二元论、单线发展思维进行了犀利地抨击,他们认为传统女性主义者坚持的男女平等的思想依旧是逻 各斯传统的产物,她们称之为"阳具逻各斯中心主义"。 一、后现代女性主义对西方二元论思想的清理 后现代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压迫状况有其政治、经济、文化的更远,但是这些根源可以追溯到西方由

来已久的思想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也就是理性中心主义。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提出了西方思想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倾向并对之展开了精细地解构,认为这种思想倾向带来了一系列高低层级的概念划分,理性\感性,质料\形式,在场\不在场,现实\理想等等划分就是由此而来。后现代女性主义受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二元划分推向前进,认为它在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都有很深地影响。下面我们看看后现代女性主义者西克索斯(helenecixous又译西克苏)在《突围》一文的中开篇中所列举的那些划分: “她在哪里? 主动\被动 太阳\月亮 文化\自然 白天\黑夜 父亲\母亲 头脑\心脏 智慧\敏感 理性\同情 形式,凸面,措施,前进,种子,进取 资料,凹面,范围——支持这个措施,储藏器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关于婚姻观念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影响的大环境下,现代人的婚姻观念也受到西方自由主义的冲击而潜移默化,最突出表现在离婚率上升,婚前同居,单身主义,丁克家庭,婚外恋等社会现象上,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背景是什么?怎样才能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 关键词:婚姻,爱情,婚外恋,独身主义,新婚姻法,投资,婚姻自由,未婚同居 一、婚姻观念转变的原因 当代中国伴随着“双重转型”——由封闭的传统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必然带来相应的婚恋文化与婚恋观念的变化,导致婚姻观念与行为的多元化。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婚姻家庭领域也出现了许多新观念、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婚姻家庭领域复杂的现象,多元化的观念,以及80后对婚姻的不同见解,当代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及各行各业的广大群众展开了充分的大讨论。 随着世纪初新婚姻法的出台和当代社会生活中反映出的若干有关婚姻的问题,全文对这场大讨论所涉及的有关婚

姻观念若干热点问题(结婚的意义;婚姻自由;单身的理由;婚外恋现象;未婚同居;丁克家庭等)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并对进行正确的婚姻家庭观念教育进行了对策思考。 二、当代婚姻家庭观念讨论的若干热点问题 2.1非诚勿扰——结婚的意义探索 究竟为什么要结婚?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须,同时结婚后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每个人有相应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才能得以稳定有序地发展,于是形成了一套社会婚姻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套游戏规则。当然人们也有选择不结婚或不生育的权利,就是在经济条件的允许和自我意愿的前提下选择单身或者组成丁克家庭。 2.1.1为爱而婚 婚姻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爱情,于是结婚不仅是共同生活的需要,更是情感交流、关怀的需要。社会以家庭为组成单元,于是就有了亲人与其它人的区别,在当今的这种社会制度下自然会产生信任危机,私有制使人类的私利性得以滋生,高科技的普及无奈地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亲人就成为最值得信任,同时能得到最多真诚的爱的对象,尤其是夫妻之间,这种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所以为爱而结婚的想法成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爱是人们潜意识里最深的渴望。年青的时候为之而兴奋,为之而追逐,

关于中国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暑假 调查地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哈尔滨、西安、成都、武汉、长沙、昆明十个城市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 调查方式:调查问卷 中国社会学会方法研究会和神州调查数据采集中心于今年七、八月间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哈尔滨、西安、成都、武汉、长沙、昆明十个城市所在高校的1200名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进行了“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婚恋观总体健康,并呈现开放趋势。城市在婚前性行为在开放度上比农村大,男性比女性开放度大很多。 一、大学生婚恋观总体健康呈现开放趋势 在择偶标准上看重个人品德、脾气性格和志同道合。评价婚姻幸福的条件也以“感情”、“性格”和“生活理念”为主要标准。对大学生恋爱,35.0%的学生认为是纯洁值得珍惜、43.6%的学生认为是好好经营能够修成正果。然而,在回答婚前性行为、

校外同居、同性恋、夫妻婚后分工、婚后是否与父母同住等问题的看法时,呈现出相对“开放”的趋势。如与传统的夫妻分工模式有所不同,仅 6.7%的学生表示赞成“男主外,女主内”、而近乎一半的人认为“双方共同打拼,地位平等”。在问及“婚后与父母同住”的态度时,也有半数被访者表示“不赞成”(49.9%),仅有16.7%的学生表示“赞成”。 调查显示,有接近5成的受访者在中学就有了初恋;超过4成的受访者在大学期间有了初恋;显然,大学期间恋爱已成为大学生的一个普遍行为。 二、婚前性行为随意性、开放性增加 在回答如何对待婚前性行为这一问题时,有14.4%的受访者表示“尝试过”;有24.0%的受访者表示“想尝试,但没有行动”;表示“不想尝试”的受访者达到61.7%。可见,与以前的数据相比,婚前性行为的随意性、开放性在增加。但婚前性行为的开放度在城乡、男女性别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总得来看,城市在婚前性行为在开放度上比农村大,男性比女性开放度大很多。 在问及“你是否会选择一毕业就结婚”的问题时,仅有3.6%的同学选择“会”,有29.2%的同学选择“视毕业时具体情况考虑”,61.5%的同学选择“不会”。如何看待“毕婚”,24.9%的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

战后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 摘要:战后,随着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和日本经济的完善发展,女性的自 我意识逐渐提高,生活的重心从家庭转移,开始追求自由的生活,日本女性的婚姻 观念逐步改变。随着战后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本女性不婚、晚婚已经成为日 本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也导致了日本“少子化”“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严重影响了 日本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日本女性;婚姻观;晚婚;不婚 前言 日本女性从传统的婚姻观到现代婚姻观之间的变化,深刻地反应了现代日本 社会的现状以及导致其发生的原因。此外,日本女性婚姻观的变化造成了“晚婚、晚育、不婚、不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研究日本女性的婚姻观的变化,对了解日本社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田晓红认为,现代已婚的年轻女性的自我意识已经超越了传统意识的范畴。 她们的结婚观从以前的以经济第一,家庭第一服从他人的形态转变为以爱情第一,个人第一的自我意志型。她们反对绝对的夫妻角色,认为家庭应该是夫妻共同搭 建的暖巢。现代日本女性的观念的确变了。在她们的观念中,家庭的和谐是靠夫 妻双方共同维护和稳固的。傅紫琼认为,传统的婚姻观是束缚自身发展的,日本 女性逐渐摆脱这种束缚,寻找新型婚姻观,探索新型家庭模式。而这些变化也成 为了女性在社会上地位提高的重要表现,也成就了女性在意识上的巨大飞跃。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日本女性结婚观念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日本女性的传统婚姻观及现代婚姻观 1.1婚姻观的内涵及婚姻形式 婚姻观是组成人生观和社会伦理观的一部分。作为社会伦理观的一部分,它 反映了人们对道德要求和婚姻家庭制度的根本观点,作为人生观的一部分,它主 要指人们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婚姻的基本态度。《现代女性知识辞典》将婚姻观 定义为对婚姻行为的总观念。其中包括爱情观念、男女平等观念、择偶观念、夫 妻义务观念、以及生育观念等。 在不同的时期下会有不同的社会背景,也就会有不同的婚姻观念。日本的婚姻制 度总体上经历了四个变化过程。日本女性在不同的婚姻制度下的家庭中,权力和 地位都是有很大差别的。 访妻婚时期男女之间的婚姻在各个方面都是绝对自由的。女性成为婚姻的主体,女性也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而且也有权利支配和继承家庭财产,还享有领 导和监护子女等家庭成员的权利。这种婚姻习俗反映了日本古代“女尊男卑”的社 会现象。 日本的大化改新活动完成后,原始氏族社会形态下的访妻婚逐渐被招婿婚这 种新的婚姻制度所取代。婚姻的决定权掌握在女方父亲的手里。女性逐渐失去了 婚姻的自主决定权,同时,指挥家庭的话语权也被剥夺。但是家庭地位还是比较 高的。 日本进入武家社会后,男权至上,招婿婚被嫁娶婚所取代。在嫁娶婚中,男 性统治整个家庭,女性在家庭中一切都听从丈夫。女性始终把婚姻视作自己的终 身归宿。直到1947年,日本政府大幅度修改了《明治民法》,明确了在继承和 婚姻等问题上夫妻双方都享有平等权。越来越多的人才走上了自由恋爱的道路。 1.2日本女性传统的婚姻观

论当代婚姻观及发展趋势

从社会学第十三章家庭制度第三节婚姻 论当代婚姻观及发展趋势 继《奋斗》、《蜗居》之后,《裸婚时代》再掀争议狂潮,引发了无数人对婚姻的讨论,对裸婚的思考。在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在经济快速发展生活快节奏化的今天,人们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甚至婚姻观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文化多元化,经济多元化,观念多元化,世界的发展越来越来开放,也越来越充满人性化,个性化。 三从四德,相夫教子再也不是今天的女性。也许她们依旧可以是伟大的母亲,善解人意的妻子,但却不再是只能依靠男人唯唯诺诺的小女人。对权力和地位的追求,对独立和成功的追求造就了今天越来越多的女强人,她们甚至超越了男人获得了成功,她们不再需要依靠男人来养活。也正是这越来越独立的女性发展趋势导致了今天越来越多的“黄金剩女”、“单身贵族”。于是,婚姻成为了她们事业成功外的最大难题。 第一篇剩女时代 随着湖南电视台《我们约会吧》、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的热播,"剩女"一词引来人们的热议,教育部更将其作为2007年8月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之一。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大龄女青年逐年增多?她们的心态和生存状态如何?如何让好女不剩?这都成为了大家关注的问题。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查询及分析整理,我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组来自扬州的数据显示扬州女性适婚年龄在1999年是26周岁,而在2009年却是28周岁。也就是说,10年间扬州女性的适婚年龄提高了2岁,10年间大龄初婚多了150%。在扬州婚姻登记处的抽样调查中,以2009年9月份300对初婚女性作为抽样对象,初婚年龄在28周岁以上的有25对;而1999年,同样条件的初婚女性只有10对。 为什么会出现十年后的“晚婚”现象呢? 从提供的数据和资料来看,2009年的25对大龄初婚女性,学历大多在本科以上,其中硕士学历占相当比例;从她们的工作性质看,以机关事业单位为主。与此不同的是,1999年的大龄初婚女性,学历分布较广,有高中的,也有大专、中职;而她们的工作单位也五花八门,有工厂的,有居委会的,还有来自农村的。随着经济知识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学历的的深造,以高学历谋取高工作。而资料显示,大部分“剩女”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高学历知识女性,大专及本科以上比比皆是,硕士及博士也是屡见不鲜。而这些女性在受教育期间因学业压力重,读书期间侧重学业,与异性接触的机会少。而又因为受教育程度较高,她们对异性伴侣的学历程度要求也较高,基本上不接受异性伴侣的学历比自己低,而男性由于思想观念原因,大部分男性不希望伴侣的学历比自己高,结果便造成找男友比找工作难的局面,沦为了“剩女”。由于“剩女”自身收入不低,经济独立,不再要求男主外,女主内的经济依赖,应此对异性伴侣的收入门槛提高,而收入金字塔必然是收入越高的人越少,造成“剩女”可选异性

中国离婚率调查报告

80后离婚率呈逐年增加的调查报告 前言: 面对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素质的不断提升,然而,中国现代婚姻出现了严峻的危机,在众多的原因之下,使离婚率不断的增加,为此,进行走访调查。 调查目的: 经过调查,明白80年代离婚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从根本上解决所存在的原因,从而加强相关的教育,促进构建和谐家庭,减轻离婚率。 调查现象: 根据统计,2013年,法院共受理婚姻纠纷案件约1895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45%,80后人群离婚案件876件,占离婚案件总数的46%。2014年共受理婚姻案件2126件,占全部民事案件的39%,80后人群离婚案件1134件,占婚姻案件总数的53%。通过以上分析数据显示,80后人群离婚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 离婚率增长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轻微琐事争执成为离婚的主要原因:大多数80后离婚案件当事人到法院离婚时,原因很单一,经法院查明,也多数是仅仅因为夫妻日常口角,发生了争吵,或偶尔男方女方一气之下就到法院起诉离婚。这些案件当事人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家庭子女,未结婚时都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结婚共同生活后,因生活琐事或业余兴趣分歧,产生争执,引起离婚诉讼。 2、结婚时间较短,感情基础脆弱:根据相关资料表示,夫妻双方婚前恋爱时间较短,就办理结婚手续,举行了仪式。特别是一些农村的年轻人经媒人介绍后相处时间较短,婚前缺乏足够了解,在没有基本了解对方的人品、经济等情况下就草率结婚,婚姻基础很不牢固,使离婚率增加。 二:社会因素

1、女人独立性比以往更强。以前女性多数为家庭妇女,如果同丈夫离婚,很难独立生活,所以多数女性选择不离婚。而现代男女职业性都越来越平等,职业女性越来越多,因此女性的经济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主动提出离婚的比例也越来越高。 2、现代社会交通、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简易与方便,从而遇到适合的异性(即所谓“出轨”)的机会来越来越多。这也是引发婚姻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前写封信可能要一周甚至半月才收到。现在随时随地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能取得联系。而且有强大的QQ、MSN之类的聊天工具,可以24小时随时方便地联系。 3、社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到一个人的婚姻观念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深受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影响,婚姻也离真正的感情渐行渐远。感情很多时候都得向上学、工作、住房、医疗等现实大问题前面低头。而没有真正的感情的婚姻是比较脆弱,经不起多大风浪的。 三:法律发面: 1、缺少专门的家事法庭。一个年轻的法官,大学毕业不久,没有恋爱的经验,却在法庭上要给年过五旬的人去调解离婚案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是可能发生的。这说明我国婚姻家庭法庭的法官队伍建设的不足。并且可以看出我国在离婚诉讼案件对法官的主观认识要求较高。在司法实践中虽然大多数法官都是能秉公办案的,但是在一些可伸缩的案件上,仍然会导致办案不公,这正是缺失专门的家事法庭造成的恶果。 2、判决离婚不考虑女性的弱势地位。由于在中国社会男女方所承担的家庭责任多于男性,并有很大一部分专职家庭,导致女性经济地位和男性存在很大差别。而法院在离婚判决中却以男女双方地位平等的理念判决财产归属和抚养子女的问题,确忽视了女性在社会中就业的弱势地位和在家庭中的贡献牺牲。实质上是对女性保护的不公正。

(日语毕业论文)从日本女性婚恋观看日本女性社会地位

关于倭寇称呼的研究 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关于日语中表示原因的表达方式分析--以から?ので?で?に为中心 从福利?服务看日本的养老机构 浅析川端康成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 浅论日语的暧昧表现和其原因 [毕业论文](英语系毕业论文)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及其特点 从名片文化看日本独特的礼仪 浅论日语敬语 从路易威登看中日两国奢侈品市场的变化 关于日语中的暧昧表现研究 たら、なら、と、ば的用法分析 日本妖怪文化的变迁-以天狗为中心 有关村上春树的恶的研究--以《寻羊冒险记》为中心 从日剧《半泽直树》看日本人性格倾向 从企业文化看日本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甘え” 从化妆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关于现代日本女性的继续就业 婚外情心理的中日比较――以《蜗居》和《失乐园》为例 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精神世界 从和色看日本人的色彩感觉 关于情态副词「やっと、ようやく、ついに、とうとう」等的意义与用法的研究森村诚一《人性的证明》中的人性的意思 母语干涉下的词汇误用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色彩美学 关于上田秋成和泉镜花的怪异文学分析 关于日本的“少子化”的原因和对策——女性方面看 从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看“と”“ば“たら”“なら”的用法区别 从“落语”看日本人的幽默 关于日本啃老族的分析 关于日本年轻人用语的特征和流行原因的考察 从雇佣制度看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 从松下公司看松下幸之助的灵魂 浅论“こと” 关于伊坂幸太郎作品中动物的作用 从《菊与刀》看日本文化 中岛敦作品与中国古典原著的对比—以《名人传》与《李陵》为例 神道教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从铁路便当看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 浅论日语中的外来语 中日高学历穷忙族的比较研究 浅析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对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素质教育的分析

现代中国婚恋观(同名18431)

现代中国婚恋观(同名18431)

时代、身份与婚姻 ——试论《伤逝》、《倾城之恋》、《小二黑结婚》中的婚恋观 江春艳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2010级指导教师:傅华 摘要:中国现代婚恋文化是整个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说婚恋史是反映社会的一面镜子。现代中国距离当下不过七八十年,许多那时存在的婚姻现象在今天仍然以本色或变相的形式延续着。本课题将以鲁迅的《伤逝》、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三部作品为切入点,结合时代、身份、价值观和文化观念差异来探讨五四知识分子、都市市民、乡村农民三个阶层不同的婚恋观,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自五四到抗日战争时期婚恋观的嬗变。 关键词:时代;身份;文化;婚恋观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Identity and Marriage ——Analysis of Concept of Marriage of ,, JiangChunyan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rade 2010 Instructor: FuHua Abstract: Chinese modern marriage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hole Chinese modern social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marriage history is a mirror of reflecting the society. Modern China is just 70 or 80 years from the moment, many marriage phenomenona exist in that time still continue in form of the true nature or disguised form.LuXun’s ,ZhangAilin’s ,ZhaoShuli’s are entry point to this topic, to combine era,identity,values,differences in cultural values, exploring the different concept of marriage of intellectuals 、urban public and rural farmers, to review evolution of the idea of marriage from May Fourth to Anti-Japanese War from a macro point of view. Key words:age;identity; culture; concept of marriage 中国现代婚恋文化并不是孤立的一部分,和整个中国现代社会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婚姻史一直是学者关注的热门,对于现代婚姻文化嬗变的研究,本课题将从不同阶级、不同时期的人物的婚姻现象来论析,改变了以往的研究对象的单一,从多个维度来理清婚姻史的走向。鲁迅的《伤逝》、张爱玲的《倾城之恋》、赵树理的《登记》、《小二黑结婚》这四部作品从题材上来说都是婚恋类型,但立足文本来说,它们问世于不同时期,分别展示了五四知识分子、

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的异化

当代中国青年婚姻观的异化 “婚姻像围城,城里的鸟想飞出去,城外的鸟想飞进来”。钱钟书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出版的小说《围城》像一把刻刀,将现实人情世故中的婚姻刻画的淋漓尽致。虽然曾几何时钱先生的话使不少人对婚姻心有余悸,但更多的人还是前赴后继地进入围城结婚、生子、过日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大,思想越来越开放,当代中国青年的婚姻观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变化,甚至发生了某些方面的异化。 一、新式“父母包办婚姻”出现,不再强调婚姻自由 纵观每个公园的“相亲角”,各大公益相亲会,帮儿女找对象的父母竟然比自己来找对象的年轻男女多。往往是这些父母先看好对方的身高、学历、家庭背景,然后再将照片和联系方式带回家,双方儿女同意后,父母再安排下一步的见面约会等事宜。如果后续的见面约会后子女觉得合适决定结婚,父母又要为其安排婚期、婚礼流程、婚宴等结婚的必备环节,这就是新式的“父母包办婚姻”。这种新式的“父母包办婚姻”与旧时“父母之命”的婚姻最大的不同在于,父母虽然参与了绝大部分环节,但真正掌握主动权的还是子女,很多时候父母将合适对象的照片资料带回家,儿女相中的却寥寥无

几。 造成这种新式“父母包办婚姻”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儿女的自主择偶能力下降。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增多,家长对孩子成长干预过多,导致孩子长大后对父母依赖过多,连自己的婚姻大事也难以决断,需要父母做主。二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分工的多样化,年轻人在忙碌的工作中交际的范围越来越窄,无暇顾及自己的终身大事,需要父母帮忙解决。三是部分儿女有过父母不同意最后被迫分手的婚恋经验,对自主找对象心灰意冷,对父母帮自己找对象的行为也听之任之。 二、找对象时注重的细节越来越多,离婚率却越来越高 中国古代人结婚时讲究“门当户对”,只注重家庭条件的好坏,对其他方面要求甚少。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市场经济下的社会越来越复杂,年轻人择偶的标准越来越高,注重的细节也越来越多。对于对方本人来说,不仅注重人品、学历、身高、样貌、工作,甚至连恋爱史、有无婚前性行为都是被考虑的因素。而对于对方的家庭来说,不仅考虑对方家庭条件好坏、兄弟姊妹几个、父母人品如何,连父母工作如何、能否帮自己看孩子都考虑在内。虽然现在年轻人考虑的细节越来越多,但比起他们祖辈和父辈来说,离婚率却越来越高。据中商情报网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万对,比上年增长11%,2016

浅谈泰国女性的婚姻观

浅谈泰国女性的婚姻观 泰国文化受传统和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比较独特。保守中有开放,开放中拥有保守。泰国文化背景下对性别、同性、人妖的包容和接纳,形成独特而有名的人妖文化,以及同性恋文化。加之,泰国男女比例失调,女性比男性人数多得多,因此形成了比较特殊的婚姻观念。 泰国文化并不是单纯由某一个外来文化所成的,也非单某地某人士的创发;泰国文化应 该是各方多股势力长期接触、交织、融合而成的。因此,泰国文化看来复杂化、多元化。也就形成了独特的泰国文化,尤其泰国信仰佛教,佛教文化又使得泰国人民的脾性包容和接纳。形成独特而有名的人妖文化、以及同性恋文化。而受这种社会氛围影响,泰国男性也普遍有偏女性化和阴柔化的趋势。并且泰国的人妖可以结婚,只是人妖特殊的背景及短暂的寿命,或许决定了其婚姻只是一种暂时、短暂与象征,不可能有实质内容。这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人妖的个人与社会悲剧所在。 泰国人口的现状 如今泰国男女比例失调,女性比男性人数多得多。2008年泰国玛希敦大学人口与社会研究学院副院长格立达雅博士近日在社会人口研究成果发表会上表示,泰国国内人口女性比例高于男性,长期下去会对泰国社会未来的人口结构带来危机。泰国男女比例为1:2, 本网注明“来源:泰国男女比例多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

女性人数比男性整整多出一倍,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又让在数量上已经“供过于求”的泰国女性的选择性和“可嫁性”越来越小。另外,泰国没有人口限制,在泰国家庭人数是根 据夫妻双方自愿。但是通过对泰国国内人口结构的分析研究,发现泰国国内女性人口比男性多约几百万。研究表明,泰国社会男女性别比例的失衡持续已久,从一九六0年起,国内 女性人口数量就开始比男性多,性别的失衡会带来社会人口的危机。国内女性单身趋势加大,出生率下降,每对夫妇平均生育率只有一个小孩,这将会对泰国社会未来的人口结构带来影响。另外,很多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大部分男人选择做人妖或者同性恋,因此使得本来人口失调的泰国,男女比例失调又更加明显了。 泰国女性的婚姻观 在泰国,泰国女性选择单身显得很无奈。因为泰国男女比例为1:1.32,女性人数比男性整整多出七百多万,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又让在数量上已经“供过于求”的泰国女性的选择性和“可嫁性”越来越小。由于泰国婚姻法是以一夫一妻模式的,所以很多女性找不到结婚对象而被迫单身。对于泰国美女“供过于求”,泰国确实有很多女的未嫁,但是泰 国女性很独立,不愿意凑合著过日子的。此外,泰国人历来格外随性自由,不喜束缚。这一点对男性来说尤甚,所以泰国男性在面对感情时三心二意的比例也相对较高。也正因为如此,泰国女性普遍对男性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许多泰国女性在谈到自己迟迟不结婚的原因时都会不无讽刺地说,泰国男人分为两种,或女性化或不专一。在以盛产“人妖”闻名于世的泰国,由于获得了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和大众认可度,“人妖”这一特殊群体得以迅速扩大。泰国男女人口比例失调,在有限 的男性人数下,很多泰国男性就有了惰性,所谓的家庭责任感,婚姻感越来越薄弱,女性的独立,不愿意将就或者忍受泰国男性的背叛或者不专一。除了对男性的不信任和失望之外,泰国女性在事业、生活和社交等各方面越来越独立和自信也让她们更加享受独身的自由。不难看出,在决定是否保持单身时,泰国女性首先考虑的是婚姻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和自己是否真正适合婚姻,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把自己的命运交给男性主宰。另外,结婚按规定应该办理法律手续,也可以不办,无人过问更无人追究。事实上,几乎没人去办结婚手续,结婚手续便不再是道德的束缚,使得事实婚姻随心所欲。而泰国离婚也就随意起来。因此这些因素也形成了泰国女人的新型婚姻观。 结语 本网注明“来源:泰国男女比例多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居外,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完整版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 的差异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 摘要 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超大的经济体,且属于不同的政体,中美两国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彼此的婚姻观存在诸多差异。中国受封建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深,而美国则是受外来思想比较严重。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且互补性很强。本文着重从中美两种文化根源的角度,阐述了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之处,拓展了人们的认识空间。 关键词:婚姻观念差异文化

Abstract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re the two large economies in the world,they are different form of government ,leading to under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each other's views on marriage,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Confucianism has been the ideology occupy the field of the orthodox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s undergoing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mpact.Foreign thoughts affect deeply in America's marriage ideas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recent years,.Sino-U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became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also Both Countri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in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This essay illust rates some dif ferent view s betw 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rriage ideas in detail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the cultures and thus enlarges eye sight s of people. Key words:marriage ideas;comparison;culture;

婚姻家庭观念变迁2

婚姻家庭观念变迁 婚姻一直是人类切身的一个问题。它使得人组成家庭,它也使得人繁衍生息。由于一般是成年人才能生育下一代,所以婚姻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在三千年前还是三千年后,都是人摆脱幼稚,步入社会的标志。结婚后,我们要与一个从未一起生活过的人朝夕相处,而它的选择、成立而被社会承认一直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情况和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决定于社会的经济基础。可以说,人们几千年来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是人类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史前氏族人并无家庭观念。两性婚姻关系是群婚。后来,在农业上出现了铁农具和牛拉犁,农活变得轻松。逐渐的,氏族集体劳动被个体家庭劳动所替代。原始社会末期,家庭的雏形出现了。那时,是男性进入女性的家里组建家庭,没有女性的家庭,氏族会分配女性过去。 随着小农经济的发展,以土地私有制为开始的各种私有制建立。男性地位得到提升并超过女性。家庭产生了,婚姻中的家长制时代到来了。 《礼记·昏义》中对婚姻是这样定义的:“昏礼者,将和两姓之好,以上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皆主人筵几于庙,而迎于门外,入,揖让于庙,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婚姻关系的目的在于男家。其目的是祭祀先祖、生子立嗣、得到内助。结婚既是以生子立嗣以祭祀祖宗为目的,故与婚姻当事人的意愿无关,是与两姓家族相关,所以在古代包办婚姻成立过程中,父系尤其是父亲具有绝对的权威。休弃无子的妻子是合理合法的事,男子与一群女子保持性关系以“开枝散叶”成为了上至统治阶级、下至平民百姓的通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婚姻制是“一夫一妻”制,只有妻子被承认为是男方家的人,能入族谱,妾不是男方家的人,甚至她们的孩子都不承认她们的具有母亲的身份。从这一点,我们不难说,封建社会阶级统治十分的森严无情。 古代的婚姻是怎样成立的呢?包办婚姻分为求亲和招婿两种。因篇幅题材限制,第二种不予展开。书云“男方求婚,女家应允,男家继以下聘,婚约便定”。包办婚姻中的每一步,媒人皆按父母之令通而行事,男女婚嫁,必从父母之令,其本质是一种契约。子女在面对父母时,只有义务没有权利。古代的自然经济并不发达,它使得子女对父母的依赖性非常高,子女的幼年甚至一生都被局限在家里,一切向父母学习,父母完全塑造了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子女被家长奴化,这就是包办婚姻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孔雀东南飞》里,焦仲卿与其妻因其母的反对被拆散,最后双双自尽体现出了包办婚姻的罪恶。 古代重男轻女,道德对夫妻双方赋予的权利义务不平等。夫妻虽为一体,都是家族的所有物,但只有男性有继承和自由处分财产的权利,女性最多只有管理权。男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