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毕业论文)从日本女性婚恋观看日本女性社会地位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日本战后的女性社会地位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从传统的家庭妇女角色逐渐转变为在社会各个领域都能积极参与的现代女性。
这个变化主要受到经济、教育和法律等方面的影响。
战后的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社会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这导致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包括对女性劳动力的需求。
为了支持经济发展,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鼓励妇女参与就业。
成立了一些妇女职业介绍所,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咨询,以帮助妇女进入职场。
还建立了一些托儿所和幼儿园,为妇女提供照料孩子的支持,以便她们能更好地平衡工作和家庭。
教育也在女性社会地位提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战后,日本开始实施普及教育,正式教育对于男女平等的重视程度提高。
女性有了更多获得教育的机会,提高了她们的素质和技能。
这样,她们能够更好地融入职场,争取更高的职位和待遇。
教育也促进了更广泛的女性社会参与。
具备较高教育水平的女性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
从法律方面来说,日本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来保护女性权益。
修订了劳动法,禁止对女性实施性别歧视。
还颁布了妇女职业生涯发展相关的法律,提高了女性在工作场所的地位和待遇。
这些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有助于消除性别歧视,为女性提供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尽管女性在日本社会地位的提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女性在领导层和高薪职位中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性别歧视和职场压力仍然存在。
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之间仍面临较大的平衡困难。
虽然政府努力提供照料孩子的支持,但仍存在人数不足和高昂的费用等问题。
战后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经历了许多变化。
经济、教育和法律的发展推动了女性在社会各个领域的积极参与。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解决,以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公正。
浅析近代以前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作者:郑航倩来源:《丝路艺术》2018年第05期摘要:从日本的神代开始直至近世,日本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原始社会,女性具有崇高的地位,而随着家长制的出现,女性的地位逐渐衰落并退出了政治舞台。
本文简要分析了近代以前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关键词: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变化追溯日本历史,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发生变化。
从神代传说的记载到原始社会时期,女性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然而进入律令社会后,由于男性优位和家长制的出现,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发生变化。
武家社会,家长制的完全确立使得女性退出了政治舞台。
一、上古社会的女性地位1.神代据《古事记》的记载,伊奘诺尊在逃离黄泉国的归途中,在日向国的橘小户阿波岐原洗刷污秽时,洗左眼生出美丽女神。
因其出生时光辉耀天照地,伊奘诺尊将其命名为天照大神,送她八坂琼曲玉,并命其司理高天原。
后来天照大神派天孙琼琼杵尊去管理苇原中国(日本国),此后天照大神的子孙统治着日本。
天皇是天照大神万世一系的神的后代的思想便是由此而来。
虽然《古事记》的伪书存在天照大神是男神的说法,但从这一记载来看,可以说赋予女性巨大的权力和地位。
2.原始社会在石器时代,非理性的巫术信仰在人们的生活中拥有巨大的影响。
从考古人员发掘出的用于巫术的陶俑全部为女性,以及清楚显示乳房的女性陶俑等事实来看,亦说明在巫术广泛主宰人们生活的原始社会,赋予女性巫术的信仰和崇高的社会地位。
从家族结构来看,在这种没有物质的积累的原始社会中,建立了以最直接的血缘关系即母子的关系为轴的母系制家族结构。
3.大和时代《魏志·倭人传》记载:“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事鬼道,能惑众。
”卑弥呼被认为是弥生时代邪马台国的女王这一事件同样反映出当时女性拥有的较高地位以及巫术在当时社会的统治力量。
二、古代社会的女性地位在古代早期以政治统治者的地位继承为代表一直推行父系相传。
但是婚姻还是以丈夫到妻家的访妻婚形式进行,并一直延续到了平安时代,成为摄关政治成立的原因之一。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日本战后的女性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权利、职业、家庭等方面逐步走向现代化。
首先,在权利方面,女性逐步赢得了平等的权利。
二战前,日本的宪法规定男女不平等,但战后历次宪法修正中逐渐强调了平等原则。
1947年宪法明确规定,“人民的平等和享有基本权利不受性别、社会地位、种族、经济状况、文化等方面的制约”,使女性获得了平等的法律地位。
此后,女性获得了选举权、被选举权、参政权等重要民主权利,女性的政治参与度开始逐步提高。
其次,在职业方面,女性的地位也有所提高。
战后,由于社会产业化、经济改革,对少子化的重视等多重原因,女性的劳动参与度开始逐步提高。
1950年代初期,女性大多从事集中在传统行业的非技术性工作,也有少数人在医疗、教育等行业从事专业性工作;60年代末70年代初,女性逐渐进入白领职业,并得到了晋升的机会;80年代中期开始,女性开始在政府、大企业等高层职位上得到更多机会。
近年来,女性职业的多样化和在领导岗位上的增加趋势也逐渐显露。
最后,在家庭方面,女性的地位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二战后,随着经济繁荣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妇女参加劳动力市场的缺口加大,很多女性开始担任起兼顾家庭和工作的“双重负担”。
80年代布雷格尔门事件后,社会对于家庭内部分工的看法开始逐渐转变,家庭分工逐渐趋向公平化,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女性的家庭生活方式也逐渐多样化,更多的女性决定独立生活,选择未婚、不婚等方式。
综上所述,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呈现出逐步走向现代化、平等、多样化的趋势。
在未来,尤其是在追求性别平等方面,必须继续努力,促进现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战后的日本经历了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不仅经历了重建和现代化,还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使得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下面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角度来分析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
政治层面在二战后的日本,1946年实行的《新宪法》追求平等和民主原则,其中第14条把所有的国民作为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取消了旧宪法中关于妇女不能继承王位的规定,这使得女性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此外,女性也在政治领域得到了一定的代表性,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由高村光太郎所提出的“女性参政权”。
在此之后,女性获得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女性在政府和公共机构中的比例也在逐步增加,使得女性的声音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经济层面战后的日本,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也为女性提升社会地位带来了机会和反映。
由于男性在战争中的伤亡和日本经济的急剧发展,女性不得不离开家庭,走向工作岗位。
其实,在战争中就已经出现了妇女工作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变化,女性逐渐适应了更加积极的经济生活,开始了勇敢的拼搏。
女性的劳动密集型工作,特别是在轻工业和服务行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也增加了她们的参与度。
虽然日本的工资差距在男女之间仍然很大,但是现在,女性有了更多的工作选择和自我实现的机会,这促使了她们在经济上更加独立和自立。
文化层面随着社会和经济变化,日本社会的文化也在变化。
在20世纪50年代,女性意识开始显现,女性不再满足于家务和育儿,而是开始追求自我实现。
随着文化娱乐的发展,电影、电视和音乐逐渐向女性开放,这使得女性在文化领域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升。
同时,女性也逐渐开始关注家庭责任和婚姻生活,她们注重婚姻平等和殊荣的取得,这或许是与男性相比,女性更为重视家庭生活的体现。
综上所述,二战后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并且逐渐地向更为平等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这也反映了一个社会的进步和演变,是历史的进程和时代的必然。
现代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分析文章从日本女性的地位演变出发,分析了当今日本女性的地位现状。
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一直扮演着贤妻良母角色的日本女性女权意识越来越强,无论是在社会、职场、家庭中,女性地位均有或多或少的提高,她们以努力与自信赢得了更多的尊重。
标签:日本女性;地位;现状;原因一、日本女性的地位演变早期的日本社会以女权制度为基础,曾出现八位女帝执政,并且平安时代从小接受文化教育的传统造就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女性,例如清少纳言、和泉式部、紫式部……到了武士称雄的幕府时代初期,贱视妇女的观念开始产生。
江户时代,中国儒家伦理纲常深入日本社会,加之社会分工的变化,女性地位彻底沦落。
明治维新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明开化运动带来了家庭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变化,政府提倡男女要受到一样的教育,实现共同的进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民主改革,劳动力资源短缺,妇女地位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当今日本女性地位现状1、社会地位1946年4月10日,是日本历史上妇女获得参政权后首次行使投票权的日子,66.97%的有选举权的妇女参加了投票。
在这次选举中,产生了为数39人的日本历史上第一代妇女众议院议员。
这次选举促进了日本妇女的政治觉醒,象征着妇女解放的历史开端。
在1946年11月颁布的《日本国宪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全体国民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和“全体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男女在法律上实现了平等。
二战之后,日本女性接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1990年以后女性入学率的增长也比男性快,1994年,高等教育入学者占适龄青年人口的比率,女性为65%,超过男性的59%。
由此可见,日本高等教育女性数量规模的扩大。
从接受高等教育的院校类型来看,1990年以前短大和专修教育比率增长较快,而之后则是大学占主导,1990至1994年5年间增长了10%。
然而,接受精英教育的比率,即进入名牌大学的人数非常少。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
战后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经历了巨大的转变,从以前的三从四德到现代化的平等主义,女性不再是传统的家庭主妇,而是成为了职业人士和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因此,对于日本
女性社会地位的分析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在战后初期的日本,女性仍然被视为是仅仅适合家庭生活的人,而男性则被视为是享
有更高的地位和地位更高的人。
尽管日本已经结束了二战,但传统的社会价值观仍然存在。
这给女性带来了许多不公正和不平等的待遇。
女性的地位受到诸多制约,无法参与政治、
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甚至有时无法进行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日本社会逐渐地朝着更加平等和开放的方向发展。
女
性的社会地位开始上升。
1990年代以来,日本的女性群体的参与率开始上升,努力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也逐渐地发展。
女性逐渐地被认可为与男性同等的个体和社会成员,最终取
得了自己应有的社会地位。
现今日本的女性社会地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日本的女性现在已经不再相信婚姻
是必然的,更多的女性出现在公共事务领域中,出现了更多的女性也成为了职业人士。
有
许多妇女组织和性别平等倡导团体在努力争取以平等的角度来解决妇女的问题,进一步提
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总的来说,随着社会发展,女性社会地位的提升不仅彰显了平等主义的理念,更体现
了女性对社会发展做出的各种贡献。
今天的日本女性已经以一种不同于以前的方式成为了
社会重要成员,她们享有像男性一样的自由和平等。
女性的社会地位的提高也影响了整个
日本社会的各个领域,进一步推动日本变得更加平等、开放和富有创造力。
古代日本的女性地位与社会角色研究古代日本的女性地位和社会角色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历史上,日本的女性一直扮演着重要而复杂的角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的地位和角色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的历史时期探讨古代日本的女性地位和社会角色,并分析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
在古代日本的男性中心社会中,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
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710年-1185年)的日本,女性多数受到约束,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一部分,主要扮演着传宗接代的角色。
婚姻对女性来说是一种合作关系,婚后女性多数居于丈夫和婆婆的压制之下。
她们往往在家庭中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依从于男性的意愿。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日本也涌现了一些杰出的女性。
她们通过各种方式脱颖而出,积极参与政治和文化领域,提升了自身地位。
在平安时代,有许多贵族女性成为了文学作品的主角,她们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了文化的中心。
同时,一些女性也成为了皇室的妃子或皇后,通过婚姻加入了权力中心。
这些女性的存在为后来的女性争取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并为日本历史上的女性权益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在14世纪末的室町时代(1336年-1573年)取得了更多的自主权。
女性的教育逐渐得到重视,一些女性 also became influential patrons of the arts, promoting the creation of literatur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Some women even formed literary circles and wrote their own poetry or essays.这些女性的社交地位逐渐提高,她们开始获得更多的独立性,并且对日本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在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又有所下降。
特别是妇女的地位更加受到限制,她们的活动范围受到严格控制,主要局限在家庭生活中。
⽇本⽂学论⽂选题 从⼤和时代⾄今的⼀千多年的⽂学发展中,⽇本⽂学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质,论⽂的选题在⽇本⽂学论⽂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
下⾯是店铺带来的关于⽇本⽂学论⽂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本⽂学论⽂选题(⼀) 1 ⽇本の男⼥地位 2 中⽇のコンテンツ产业について――アニメの视点から 3 ⽇系企业の本⼟化管理について――⼈材流失现象の视点から 4 「そうだ」、「ようだ」、「みたいだ」、「らしい」の区别について 5 猫、特别な动物――⽇本⼈の⽬から见ると、神秘的な存在 6 村上春树の「ノルウェイの森」が韩国で⽀持される原因⼀种の注⽬すべき作家 7 NV型复合语の构造?意味をめぐって 8 ⽇系企业技术管理の⽴国理念⽇本におけるMOT教育と课题 9 志贺直哉の「⼩僧の神様」について 10 『雪国』の中の⼥性 11 曹操と织⽥信长の⽐较 12 ホラー映画における⽇本と欧⽶の⽐较 13 ⽇本⼈の集団意识 14 集団主义とアニメでのその表现形式 15 上海の⽇本语を専门とする⼤学⽣の⽇本语学习の実态について ⽇本⽂学论⽂选题(⼆) 1. 根据⽬的论分析字幕翻译⽅法 2. 莫⾔和川端康成作品中⾊彩词的对照研究 3. 中⽇职场中称呼语使⽤的对照研究 4. 职业导向商务⽇语专业多元⽴体⼈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5. 从流⾏语看⽇本企业⽂化的变化 6. ⽇语教学中的⽂化导⼊研究 7. 关于⽇本报纸新闻报道的翻译实践报告 8. 中韩⽹络聊天语⾔⽐较研究 9. 中韩现代亲属称谓语研究 10. 中⽇⾔语⾏为差异与⼼理交际距离关系研究 11. ⽇汉同形异义词研究 12. 汉⽇否定表达对⽐研究 13. 翻译美学视域下的科技⽇语汉译 14. 从⽂化视⾓来看商务⽇语中的暧昧表达 15. 从接受美学看译者的⽂学翻译 16. 动漫⽂化中的⽇源外来词研究 17. ⽬的论视⾓下的《骆驼祥⼦》⽇译本研究 18. 试析⼥性⽤语的特征 19. 应⽤TRADOS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翻译实践报告 ⽇本⽂学论⽂选题(三) 1. ⽇语敬语表达式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 2. 以形容动词为中⼼考察中⽇同形同义词 3. ⽇译汉中的语序转换问题 4. 介词“对”与“对于”的⽇语译法 5. 关于⽇语感情形容词的研究 6. 关于⽇语拟声拟态词的汉译 7. 接续词“偦傟侦”榓“偦咱偅伟”的⽐较研究 8. ⽇中同形词翻译的研究 9. 功能翻译理论在⽇汉翻译中的应⽤ 10. 关于⽇语接尾词“的”的研究 11. ⽇语动物谚语中隐喻的汉译 12. ⼩说翻译中的加译技巧 13. 《哥⼉》中⽂译本中的惯⽤语翻译问题 14. 关于宫泽贤治作品中拟声拟态语的翻译研究报告 15. ⽂学翻译实践研究报告 16. 特殊拟声拟态词的中⽂翻译 17. 以翻译⽬的论为基础《苍茫时分》的翻译实践 18. 对中⽇拒绝表现的考察 19. ⽇语拟态词的汉译技巧初探 20. 关于⽇本影视作品名称的翻译研究报告 21. 关于现代汉语“能(néng)”的⽇译研究。
要旨女性に対して婚姻は人生の最も大事なことである。
しかし、政治、経済、文化や教育の進歩によって、日本女性の家族観、結婚観も相応に変わった。
だから、本論文に、まずは日本女性の婚姻観、生活観を分析したい。
其の婚姻や生活観が変化した現象を説明するために、調査数字を出す。
その結果、DINK家族の割も顕著に伸びていたことが分かった。
生活観に応じて、結婚も恋愛結婚、見合い結婚、国際結婚、既成事実の結婚などの各方式が顕示した、だから婚姻観も変わり続けてくる。
筆者は日本女性の婚姻観の変化が「三高」、「3C」や「三低」三つの段階を見分ける。
本論文の第二部分において、婚姻や生活観が変化した背後の原因を究明し、筆者の研究では経済、政治方面の地位の高くなることと密接した。
資本主義の経済は低迷期や増長期があるで、避けられない。
婚姻観の変化と女性が社会に入り込みことが相互に影響して、婚姻観の変化した結果、社会活動を参加することを促進する。
社会の進出で女性の結婚年齢が高くなった。
しいては、未婚女性の率も上昇した、それで、少子、老齢化の社会を加速した。
日本の経験によって、中国政府に啓示作用があるで、中国の政府は相応の法律を出台し、男女の婚姻観を導いている。
キーワード:婚姻観、生活観、DINK、三高、3C、三低摘要对女人来说,婚姻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儿。
但是,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教育的进步日本女性的家庭观与婚姻观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转变。
因此本论文首先对日本女性的婚姻观与生活观进行分析,为了对婚姻观与生活观变化的现象进行分析说明,作者给出了相关的调查数字。
结果是DINK家庭的比率逐渐上升,与生活观相对应,结婚形式有着恋爱结婚、相亲结婚、国际结婚、即成结婚等方式,婚姻观也是在不断的变化中。
作者将婚姻观的变化分为“三高”、“3C”、“三低”三个阶段。
在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对婚姻观变化的背后原因进行探究,根据笔者的研究这与经济变化、政治上的社会地位提高等有着密切关系。
日本战后女性社会地位分析战后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在二战结束后,日本经历了一段持续的重建阶段,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得到了提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政治方面,战后的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和宪政改革,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
1945年,日本通过了《妇女参政权和保护妇女权益法案》,女性获得了参选和选举的权利。
1946年,《新宪法》正式实施,保障了男女平等的原则,明确规定了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
此后,女性开始逐渐进入政界,并且在各级政府中获得了更多的代表性岗位。
2001年,日本第一个女性市长诞生,而在此后的市长选举中,女性市长数量不断增加。
虽然在政界中仍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但总体上,女性在政治领域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经济方面,战后的日本也出现了一系列对女性有益的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许多农村地区的妇女开始外出工作。
妇女劳动力的参与率逐渐增加,女性开始承担更多的经济责任。
女性也开始进入传统男性主导的职业领域,如医疗、教育和金融等行业。
与此一些女性也开始创办自己的企业,从事独立的商业活动。
这些经济改革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独立的机会。
在文化方面,战后日本的社会价值观发生了重大转变,传统的男性优越思想逐渐被打破。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接受教育,并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个人发展。
女性开始参与社会和文化活动,例如成立女权组织、女性艺术家团体等,呼吁给予女性更多的权利和机会。
一些作家、电影导演和音乐家等开始关注女性的生活和体验,通过作品来表达女性的声音和诉求。
这些文化变革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社会认同和尊重。
战后的日本女性社会地位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女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获得了更多的权利和机会。
仍然存在一些性别不平等问题需要解决。
但日本女性的地位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更加平等和包容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日本女性社会地位介绍人类历史渊远流长,随着各种社会制度的变化,男女两性的社会地位问题凸现出来,尤其是女性的权利、地位问题几千年来一直颇具争议,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就为介绍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情况,欢迎阅读。
1 日本女性地位概述自近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以争取男女平等为宗旨的妇女运动以来,女性的地位问题便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战后的日本,随着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以及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就业率也持续上升,因此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被大大的提高了。
1946年制定的日本国宪法,肯定了男女平等以及在家庭中夫妻关系的平等。
1947年3月制定的《教育基本法》规定日本男女公民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
而1947年4月公布实施的《劳动基本法》则为女性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上述改革对于保障女性的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等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日本女性在法律上享有了与男子一样的基本权利,使女性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
本文试图从日本女性社会地位成因及日本女性为争取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所经历的痛苦而漫长的历程的把握,来揭示日本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变化。
2 中日女性社会地位形成原因从思想根源来看,封建社会崇尚儒家思想,男尊女卑。
另外,在日本,造成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除了儒教之外还有镰仓佛教。
镰仓佛教所宣扬的女性“不洁”、“原罪”等观念也随着教义的普及而逐渐深入人心。
从文化上看日本从古至今是一个男权主义意识比较强的国家,妻子服侍丈夫被视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妻子对于丈夫只有无条件的服从。
从社会根源来看,明治维新以前,日本妇女社会地位低下,没有法律地位。
虽然明治维新以后的1889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1898年又制定了《民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这些法律剥夺了女性的基本权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日本女性的政治地位,女性既没有选举权更无被选举权。
分析可以看出,日本女性在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毫无权益可言,毫无法律可依。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日本女性の結婚観の変遷について姓名:学号:系别:专业:年级: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摘要:当代日本女性的婚恋现校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史化,而婚恋现的史化足直接导致日本社会老份化、少千化的原因,研究日本女性婚恋观的史化及原因.对了解日本社会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日本女性,婚姻观,变迁关于日本婚姻文化而言的专著较少,研究论文方面也较少,查寻大量信息后总结。
专著类:如:《婚活》現象の社会学日本の配偶者選択のいま山田昌弘编著,《帝国結婚の岐れ道め》上野千鹤子+信田さよ子,对家庭快要崩溃处在危机中的问题进行剖析,处在离婚与非婚的世界倾向下如何考虑并化危为安,如何教育好孩子,并讲解了日本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不断地晚婚化、非婚化的现状和原因,老年人的生活及有生活目标才会有好的婚姻家庭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21 世纪的日本家庭,何去何从》[日]落合惠美子著,战后家庭发生的巨大改变,从女性地位、家庭的发展方向的更改作了深刻研究,《農村と国際結婚》佐藤隆夫,城乡差距以及思维模式的悬殊,国际婚姻的利弊。
《下流社会: 新たな階層集団の出現》三浦展,讲述了在怎样具体社会形态下,年轻人的价值观、生活观、消费观是怎样变化的。
对不同阶层消费提出消费社会论点。
《家族の衰退が招く未来: 「将来の安心」と「経済成長」は取り戻せるか》山田昌弘、塚崎公義,对家族的危机是基于经济危机,对经济观念的确定来预测从家族社会学的观点出发,并给人以启示。
《幼児化する日本社会:拝金主義と反知性主義》榊原英資,从昨天和现在的经济、社会现象来分析它独特的视角。
《国際結婚の諸相》竹下修子,对国际婚姻的种种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
在姜春梅著《从女性文学看日本婚姻观变化》(《外国文学研究》),王化波著《日本的婚姻状况研究》(《人口学刊》1999 年第6 期),姜天喜著《日本婚姻习俗的历史与现状》(《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年 5 月底31卷第2 期),王秀文著《谈谈日本的婚姻习俗及其沿革》,田晓虹著《战后日本婚姻关系的整合与冲突》(《日本研究》2001 年第 3 期),沈智著《浅析日本女性晚婚现象》(《文化视野》2012 年6 月刊),胡澎著《日本婚姻暴力的现状及对策》,胡澎著《透视日本的婚姻暴力》(《世界知识》2011 年 5 月)等研究论文方面论述了有关日本婚姻观特点及变迁方面的研究。
2019年 第 11 期各界前沿理论作者单位:胡靖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中国女性和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对比——以《东京女子图鉴》为例胡靖宇摘要:《东京女子图鉴》是一部东京男女的婚恋众生相,写实、尖锐、有力。
有人说,它平移至中国,就是一部《北上广深女子图鉴》。
很多女人说,从中看到了自己,心有戚戚。
对日本和中国的商业和市场研究越多,你就越发现中国的年轻人对日本有着强烈的共鸣。
例如,无印良品在中国的质朴商品的概念,动画等二次元文化,访问电视剧的外景拍摄地点的圣地巡礼等变得流行起来。
但最近,这种共鸣凸显了青年社会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东京女子图鉴;中国女性;日本女性故事从女主绫高中时说起,女主羡慕着巴黎纽约这样的大都市,也羡慕着出生在巴黎纽约的人。
她非常不理解自己的母亲从东京搬到这样的乡下小城市。
她即使不愿意也还是顺从着家里的意愿在本地的秋田大学完成了自己的学业。
最终终于来到自己希望的东京工作。
努力的工作让她出人头地,成了自己儿时向往的潇洒漂亮的女性。
另一方面,她的私人生活却并不顺利,邂逅了很多优秀和糟糕的男性,最终又回到了独自一人和朋友住在一间小公寓里。
《东京女子图鉴》之所以能在中国如此火爆,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同样适用于中国,可以将其背景转换为北京、上海、广州。
一、男尊女卑剧集里有几个细节特别耐人寻味。
其中一个就是女主角跳槽去了一家奢侈品公司,这之后她和前公司的同事们聚会,她们都怀孕或准备怀孕。
接下来的话题都和孩子、家庭有关,女主一句话都插不上,尴尬和失落溢于言表。
聚会时,女同事们都已经辞职做家庭主妇,而这才是日本女性的常态,女主角反而是个异类。
日本的企业,往往不愿意招高学历女性职员,或者说职业女性在日本的公司里没有太多晋升的空间。
所以相比于高学历女性,企业更愿意招收短期大学毕业生。
而这些女孩来企业也不是为了事业,在企业工作两三年,也就离职去做家庭主妇了。
对企业来说,这种不挑战职场格局的“临时工”才更受欢迎。
青岛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日本女性婚恋观的变化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汽车与交通学院车辆专业07级1班2011年1月17 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5.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工作进度计划:起迄日期工作内容(10年10月—10年11月)2010年10月11日—10月31日11月1日—11月14日(11年1月17日—4月30日)11年1月17日—2月20日3月7日—3月20日3月21日—4月3日4月4日—4月17日4月18日—4月24日4月25日—4月30日一、选题、审题阶段确定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毕业论文写作方向。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申报选择意向,由教研室统一协调,确定各学生的指导教师及写作方向。
学生收集资料,与导师协商后确定论题。
论文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填写毕业论文选题、审题表,确定论文题目。
各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选题向学生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详细说明该选题的研究目的、要求、主要写作内容、前期工作安排及具备的条件等。
二、论文写作、答辩阶段寒假期间学生收集资料、阅读文献,拟写初稿,于2月20日以电子邮件形式上交论文初稿。
指导教师将论文初稿的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认真修改,于3月20日上交论文二稿。
论文终稿。
指导教师将论文二稿的修改意见反馈给学生,学生认真修改,于4月3日定稿。
论文评语。
指导教师写论文评语,评定成绩。
论文交指定评阅人评阅。
指定评阅人写论文评语、评定成绩。
论文答辩。
学生准备毕业论文答辩;4月24日答辩答辩委员会填写答辩评语,回馈答辩意见,评定答辩成绩。
对第一次答辩不及格的学生进行二次答辩。
综合评定论文成绩。
整理答辩记录等材料。
上交评语、答辩记录及答辩成绩等。
教研室审查意见:负责人:年月日院(系)意见:院(系)负责人:年月日摘要旧时代传统的日本女性将婚姻作为自己幸福的归宿和终身的职业,认为婚姻可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
但近来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女性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日本女性婚恋观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关于女性的论文女性形象论文透过日语谚语看女性形象摘要:日语的谚语中包含着很多关于女性形象的看法。
观察这些谚语,不难看出日本女性在日本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上诸多对女性的看法和评价。
一方面,表现女性的肤浅、愚笨、屈从等带有蔑视性的谚语很多,这大多是由于男尊女卑的习俗和身份、教养的差别而产生的。
另一方面,日语的谚语中也有少数的表现女性善良、伟大的褒义谚语。
谚语虽然是民众智慧的结晶,有很多值得深层咀嚼的东西,但也有很多偏见。
现在随着观念的不断变化、女性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人们对女性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日语谚语女性形象社会地位日语中的谚语极其丰富,在日语教学中经常接触到,其中不难发现有大量关于女性形象的谚语。
本文通过考察,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剖析日语谚语中的女性形象。
一、社会作用历史上,日本社会以武士为中心,男性为战斗主力,女性则在家中相夫教子。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较多,特别是儒教和佛教的女性蔑视观。
中国的《礼记》早就有“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的说法,这其实是一种“男尊女卑”的思想。
日语受此影响,也有体现“男尊女卑”思想的谚语。
例如:(1)女は三界に家なし(女子年轻从父,结婚从夫,老年从子。
)(2)女に五障三従あり(女子有“五障三从”。
类似于中国古代的“三从四德”。
)(3)夫あれば親忘る(如有夫,忘双亲。
指女子嫁人后以照顾丈夫和孩子为主要职责。
)在日语中,有称呼丈夫为“主人”,称呼妻子为“家内”的习惯,而此习惯一直保留至今。
男性承担政治和经济等“外面的事情”,女性则承担“家中的事情”。
不论是武家社会还是平民百姓,女性都被儒教伦理的枷锁所束缚。
例如:(4)鬼と女とは人に見えぬぞ良き(鬼和女性最好不要露面。
)(5)男は家を作り、女は家庭を作る(指鼓励丈夫在外工作,妻子在家专做家务。
)通过以上的谚语可以看出,在日本的传统观念中,男性处于主导地位,与此相对,女性则处于附属地位。
二、容貌装饰日本社会对女性的容貌装饰有很多的要求。
关于倭寇称呼的研究
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
关于日语中表示原因的表达方式分析--以から・ので・で・に为中心
从福利・服务看日本的养老机构
浅析川端康成童年经验与文学创作的关联性
浅论日语的暧昧表现和其原因
[毕业论文](英语系毕业论文)英语广告的翻译策略及其特点
从名片文化看日本独特的礼仪
浅论日语敬语
从路易威登看中日两国奢侈品市场的变化
关于日语中的暧昧表现研究
たら、なら、と、ば的用法分析
日本妖怪文化的变迁-以天狗为中心
有关村上春树的恶的研究--以《寻羊冒险记》为中心
从日剧《半泽直树》看日本人性格倾向
从企业文化看日本的国民性
日本人的“甘え”
从化妆看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关于现代日本女性的继续就业
婚外情心理的中日比较――以《蜗居》和《失乐园》为例
从《人间失格》看太宰治的精神世界
从和色看日本人的色彩感觉
关于情态副词「やっと、ようやく、ついに、とうとう」等的意义与用法的研究森村诚一《人性的证明》中的人性的意思
母语干涉下的词汇误用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色彩美学
关于上田秋成和泉镜花的怪异文学分析
关于日本的“少子化”的原因和对策——女性方面看
从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看“と”“ば“たら”“なら”的用法区别
从“落语”看日本人的幽默
关于日本啃老族的分析
关于日本年轻人用语的特征和流行原因的考察
从雇佣制度看中日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
从松下公司看松下幸之助的灵魂
浅论“こと”
关于伊坂幸太郎作品中动物的作用
从《菊与刀》看日本文化
中岛敦作品与中国古典原著的对比—以《名人传》与《李陵》为例
神道教与日本军国主义的形成
从铁路便当看日本饮食文化的特征
浅论日语中的外来语
中日高学历穷忙族的比较研究
浅析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对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中的素质教育的分析
日本财团式的经营模式对中国企业的启示
小说《十二国记》中的世界观
从便当看日本人
关于日本人长寿的秘诀
关于日本的便当文化
从切腹自尽看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解读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以《人间失格》为中心
关于居酒屋文化
《枕草子》的两个译本的比较研究
从《罗生门》看芥川龙之介的批判利己主义
从垃圾分类处理看日本人的性格
关于日本从大家族到小家族的发展变化—围绕女性地位浅析日本人的自然观
围绕日本童谣考察
中文“宅”与日文“オタク”的用法差异研究
从性别来看逆后宫动画
中日拒绝表达方式的比较研究
论《舞姬》悲剧的必然性
现代日本的家庭教育观——现代日本家庭教育特点及方式中日日常寒暄语的对比研究
中日两国终身雇用制度的比较
中国的养老保险与日本的老年人福利的对比研究
从孩子的游戏看日本的幼儿教育
浅析中日文化中“狐”意象的不同
浅析日本的庭院文化
关于太宰治《人间失格》的丑角精神探讨
论日本的恐怖电影和“鬼婆婆”的形象
论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关于日本女性再就业问题的研究
从非人情到利己主义的变化—以《草枕》和《心》为中心从切腹看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吞噬人性的日本式加班观念分析
日本年轻人的就业观
论日本热血动漫对成年人的影响——以《海贼王》为例论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自然审美的特点
《龙猫》电影表达的日本人的孤独感的考察
从季节感看日本人的自然观
从面包看日本的饮食文化
芭蕉俳句中的美学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中国的日本推理小说热之我见
中日数字喜好的比较
安倍经济学对中日贸易的影响--以日元贬值为例
关于日本人女性的地位
浅析日本动漫《灌篮高手》对青少年的影响
中日小学生的家庭教育的比较——以学校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为中心《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风雨场面的比较
年东京奥运会申办成功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关于助动词“ようだ”与“らしい”的意思和用法
日本人鞠躬礼仪的考察研究
从电影《艺伎回忆录》看艺伎的实体
从《春琴抄》看谷崎润一郎的女性跪拜思想
东野圭吾作品的魅力—以《红手指》为中心
从寒暄语看日本人的人际关系
关于日本人的生死观的研究
从日本的晚婚化看日本的少子化
中日两国数字文化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