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4课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4课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4课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六 第4课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课程标准:简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一、康德道出启蒙的真谛

1.主要思想

(1)提出人不是他人的工具,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独立思考和判断。

(2)批判统治阶级的愚民政策;强调“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2.地位与影响

康德对理性的哲学探讨,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道出了启蒙的真谛。

二、卢梭对“理性”的质疑

1.浪漫主义思潮

(1)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人类行为和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

(2)就生活中的很多问题而言,靠情感、本能和情绪办事更可靠、更经常。

(3)人类天性本善,原始社会最美好,知识的进步有害于人类的幸福。

2.历史评价

(1)进步性:

①浪漫主义思潮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

②使人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③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密切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局限性:使个人主义膨胀,为张扬个性而造成混乱和无序,并且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

三、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1.发展

(1)人们已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认为人类凭借理性就能完美地了解整个世界。

(2)以人类的共同属性为前提,指出人类社会应该满足人对自由和平等的要求。

(3)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同时为人类留下了充满个性的浪漫主义。

2.评价

是欧洲知识界获得广泛拥护的思想解放运动。在启蒙运动之后,西方的人文精神不断地发展、丰富和成熟,对后来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1.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2.社会契约≠主权在民

社会契约主要强调的是国家的起源。主权在民主要强调的是国家权力的来源。

3.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对天主教的态度

(1)文艺复兴时期

借助于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通过宗教题材揭露教会的腐朽和黑暗。他们反对天主教神学的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对教会势力持和解的态度,不愿走宗教改革的道路。

(2)宗教改革时期

宗教改革直接与教会教皇进行斗争。这一时期的斗争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束缚,提倡人的解放,宣扬王权高于教权。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这一时期反对天主教会的斗争采用披着宗教外衣的形式,

但并没有抛弃宗教神学思想。

(3)启蒙运动时期

这一时期的启蒙思想家抛弃了宗教外衣,提出了无神论思想,公开向宗教神学宣战,引导人们由迷信上帝转向崇尚自然,实际上是要打倒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否定教权,他们倡导建立一个符合理性、人性的社会,天主教会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主题一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

[史料探究]

材料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于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上述材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什么?

提示:上述材料可把启蒙运动时期的人文主义归纳为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反对封建专制、天主教会和贵族特权;提倡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归纳总结]

启蒙运动的影响

(1)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

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舆论上的准备。

(2)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还直接影响了一些欧洲封建专制君主借助“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4)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同时,给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也提供了思想武器。

[对点训练]

1.文艺复兴倡导的人文主义与欧洲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主义共同的思想特征是( )

A.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现世生活的享乐

B.反对封建束缚,崇尚自由平等

C.反对私有制,批判圈地运动的罪恶

D.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解析:选B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A项仅符合文艺复兴,C 项不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D项仅符合启蒙运动。故选B。

主题二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史料探究]

材料

(1)图中人物所处的时代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简述图一至图三人物的主要思想观点。

(3)图四中的人物赞成谁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又有什么发展?

提示:(1)启蒙运动。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封建专制的严重阻碍。

(2)图一:伏尔泰,提倡自然权利学说,认为自然赋予人类以思想、出版自由、信仰自由以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权利,但他不反对财产上的不平等,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实行“开明专制”。图二: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图三:卢梭,认为人生而自由,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但现实的社会却给人套上枷锁,号召人们向不合理的封建旧制度开战,提出了主权在民的主张。

(3)赞成卢梭人生而自由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思想的自由。

[归纳总结]

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主张和地位

人物主张地位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三权分立

学说,以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为思想核

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的基本原则

伏尔泰提倡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特权和等

级制度;主张开明君主制,让人民享

有言论、出版、选举等自由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

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卢梭阐述“天赋人权”学说,提出“社会

契约”和“人民主权”的思想;不主

张废除私有制

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康德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提出尊重他人的原则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

主体地位

[对点训练]

2.康德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他一再强调,必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认为,“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这表明( )

A.启蒙的目的就是获取言论自由

B.普鲁士人无法进行真正的思考

C.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

D.康德为争得自己的自由而倡导启蒙

解析:选C 康德虽然生活在严格实行新闻检查制度的普鲁士的统治之下,但其强调人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说明康德将宣扬理性与反对专制相结合,故C项正确。

考点一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

命题角度:1.早期启蒙思想家对理性主义的认识。

2.康德的哲学思想。

[典题例析]

[例1] 康德主张:“每一个人应该作为自身是一个绝对的目的来加以尊重,为某种外在的意图利用他作为一种工具,便是侵犯他作为人所有的尊严的一种犯罪行为。”这表明康德认为人应该( ) A.以社会发展为取向

B.符合传统与文化的要求

C.以自身为目的

D.强化自身的叛逆性

[解题思路]

―→―→―→

[答案] C

[题组冲关]

1.近代西方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而同时又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像以往一样自由。”这一主张属于( )

A.理性主义

B.天赋人权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

解析:选D 关键是对“个体”与“全体”关系的理解。在这个“全体”中个人仍像以往一样自由,其实

质是对社会契约论的解读。

2.佛陀从不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佛陀只是告诉众生,何者是善,何者是恶,善恶还是要自己去选择,生命还是要自己去掌握。与上述材料表达的精神相似的思想家是( )

A.苏格拉底

B.朱熹

C.黄宗羲

D.康德

解析:选D 苏格拉底要求人们追求“善”,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黄宗羲要求限制君权,他们都存在“勉强别人去做他不喜欢的事情”的倾向。康德对理性进行深刻的哲学探讨,提出“人非工具”,主张尊重他人。故D项正确。

考点二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

命题角度:1.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2.启蒙运动相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进步性。

[典题例析]

[例2] 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后果。这说明启蒙思想家们( ) A.认为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强调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

C.认为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

D.认为理性会使人们生活得更幸福

[解题思路]

―→―→―→

[答案] B

[题组冲关]

3.下列对于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中能够体现出其“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认识你自己”

C.“人生而自由,主权在民”

D.“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解析:选C 只有推翻封建的专制统治才能真正实现“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因此“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4.西方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材料二上帝的道不是用什么行为,而是单因信才能领受爱慕的。因此,既然灵魂为它的生命与义所需要的只是信,那么,灵魂称义显然单是因信,而不是因任何行为。

——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材料三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卢梭

(1)材料一体现的人文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指出这一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在灵魂得救的途径问题上,材料二持什么观点?此观点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

(3)概括材料三中卢梭的主张。这些主张对欧洲思想和政治有何积极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发展。第(1)问,主要考查智者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产生的主要背景。第(2)问,主要考查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第(3)问,考查卢梭的启蒙思想,注意“对欧洲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的影响。

答案:(1)内涵:强调人的价值,树立人的尊严。背景:民主政治高度发展。

(2)观点:“因信称义”(或信仰上帝即可得救)。意义:否定教皇权威,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3)主张: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内涵;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 [课堂小结·建通史]——————————————

17、18世纪之关键词——

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引领世界近代社会发展潮流

[文化上]

(1)德国思想家康德对理性作了哲学的探讨,指出启蒙的真谛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2)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浪漫主义思想,指出了理性主义的弊端,因此被称为“浪漫主义之父”。

(3)启蒙运动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使人们从对人的崇拜发展到对理性的崇拜,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政治上]

(1)1651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引发三次英荷战争,最终英国打败荷兰,荷兰霸权地位衰落。

(2)1763年,英国取得七年战争的胜利,同法国签订《巴黎和约》,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

(3)18世纪,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对外扩张,建立起一个世界殖民大帝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经济上]

(1)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黑奴贩卖国,由此攫取了巨额利润,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

(2)从15世纪晚期起,通过圈地运动,大量农民进入城市成为自由的雇佣工人,农业生产商品化推动了城市繁荣和贸易发展。17、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一、对人文主义的理解

含义即“人道主义”,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把人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对自然界的优越性。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家,称为人文主义者

基本思想①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

②以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否定中世纪的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对社会和人进行理性思考,提出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特点①重视现世生活,藐视关于来世或天堂的虚无缥缈的神话,因而追求物质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

②主张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发挥人们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潜能,反对消极的、无所作为的人生态度

③文学艺术上表达人的真实感情,反对虚伪造作,欣赏新的文学艺术和新文化的表现形式

④重视科学实验,反对经验论

⑤强调发展个性,反对基督教禁锢人性

⑥以人为中心,强调个人“才能”和自我奋斗,赞扬英雄史观,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

评价①人文主义者一般都强烈要求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对于建立民族统一集权的

国家有过积极贡献

②提倡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对于解放人们的思想,争取自

由平等,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③人文主义者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他们虽然反对封建教会,却并不反对上帝,

他们的思想、观点以及作品的题材和内容还受宗教的束缚,所争取的是资产阶

级的自由、平等和权利,追求的是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及其内涵

阶段特征代表

人物

主要

观点

社会

根源

历史

影响

萌芽阶段普罗塔戈拉、苏格

拉底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经济根源:雅典工商业

的发展。社会根源:雅

典民主制的繁荣

为现代资本主义民

主政治的创立提供

了借鉴经验

复兴阶段但丁、彼特拉克、

薄伽丘

以人的学问代替

神的学问;肯定人

性和人的价值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和发展;天主教会神学

世界观对人们思想的

垄断和束缚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

解放,推动了近代自

然科学的发展马丁·路德

信仰即可得救;因

信称义

天主教会的腐朽和黑

暗;资本主义的发展

打破了天主教会的

精神枷锁,为资本主

义的发展创造了条

成熟阶段伏尔泰、孟德斯

鸠、卢梭、康德

自由平等、天赋人

权、三权分立、主

权在民

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

展壮大;专制主义和教

权主义对社会发展的

阻碍

为资产阶级取得统

治地位、建立资本主

义政治制度做了思

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世界上一成不变的东西,只有“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条真理。——斯里兰卡

过放荡不羁的生活,容易得像顺水推舟,但是要结识良朋益友,却难如登天。——巴尔扎克

这世界要是没有爱情,它在我们心中还会有什么意义!这就如一盏没有亮光的走马灯。——歌德

生活有度,人生添寿。——书摘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

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 本试卷共分为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体现新中国成功地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外交事件的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视人之国若视已之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说法反映了墨子思想中的 A.“兼爱、非攻” B.“节用” C.“尚力”“尚贤” D.“节葬” 5.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三纲五常” C.“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6.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主要是因为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C.稳定社会秩序 D.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素质 8.下列名句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汇编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图8—10三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 ) 图8 魏源《海国图志》图9严复《天演论》图10 陈独秀《新青年》 A.师夷长技、尊孔复古 B.优胜劣汰、民主科学 C.思想解放、救国图强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2、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 ) A.《孔子改制考》B.《海国图志》C.《天演论》 D.《变法通议》3.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 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这表明作者强调( ) A.“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4.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5、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6.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四

第1课三民主义 (2013·广东文综·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 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考点】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因而D项错。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故C错。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故A错。 【答案】B (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2008·海南单科·17)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

【解析】“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制度后出现贫富分化的的弊端。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故选C。 【答案】C (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 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 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排除D。 【答案】C (2012·海南单科卷·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 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 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 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1、四大发明出现及完成:造纸—甘肃西汉墓出土了纸,东汉有“蔡侯纸”;指南针—战国名“司南”,宋时用于航海;火药—唐宋时用于军事;印刷—隋唐出现雕版印刷,《金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知识汇编教学提纲

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一、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古希腊) (一)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 1、背景:①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 ②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期; ③个人主义的成长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性质:是一场反对旧思想方法和传统的运动。 3、特点:②言论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注重实利。 ③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批判传统,敢于创新。 4、代表: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即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 5、评价: 积极: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第一次觉醒; ②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戈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消极:①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道德,追求功利,带有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倾向; ②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不利于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的建立。 (二)苏格拉底的贡献: 1、重要主张:⑴致力于人的道德哲学,提出“美德即知识”。 ⑵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与智者学派不同) ⑶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与智者学派相同) ⑷强调“认识你自己”,这是他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2、人格魅力:“苏格拉底之死”——既遵守了城邦的法律,又捍卫了思想自由和人格的尊严。 3、影响:①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 ②对理性的尊崇和对理想自由的追求,被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视为先驱和战友。 4、苏格拉底与智者运动的比较: (三)斯多亚学派(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3世纪初) 1、代表人物:芝诺(创始人)、西塞罗、塞内卡等 2、思想主张:(逻各斯:规定着的理性) ①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结论:“顺乎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②人人与生俱来带有理性;→结论:“人生而平等”。 3、历史意义: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二历史1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布置日期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25 题,计 75 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 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完全更新 B .因循守旧C.继承与发展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 A .①④⑤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10、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颢 B .程颐C.朱熹D.王阳明 11、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知识点整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儒家 (1)孔子(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和?礼?;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提倡?德治?,反对苛政, 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②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 ③文化: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他去世后,言论 被编纂成《论语》。 (2)孟子(战国末期的代表,亚圣) ①提出四种道德觃范:仁、义、礼、智。 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②发展孔子的?德治?,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3)荀子(战国末期的代表) ①曾经三次在著名的?稷下学宫?担任?祭酒?. ②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提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③强调礼法幵用,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 (1)老子(创始人) ①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觃律(?弱者道之用?),蕴含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 ②名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死不相往来 ③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比较消极)。 (2)庄子(战国时的代表) ①?道?是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②主张?齐物?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3.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吴起、申不害、韩非(集大成者) (1)韩非(战国时的代表,集大成者)

①将?法??术??势?结合,又吸收道家思想,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②主张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 ③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 来效?的主张,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要顺应历史潮流,与时俱进地进行变法。 (2)作用:法家理论为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 用。 4.墨家 墨子(创始人) (1)?兼相爱、交相利?(主旨)。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主张。 (3)名言: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二汉代儒学 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背景:?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 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主要原因:董仲舒____的儒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2.经过: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核心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汉武帝采取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措施,提升了儒学的地位。 3.影响: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使儒学成为中 国封建社会的_______。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㈡太学的建立 1.影响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打破了大官僚和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情形,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知识点整理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 1.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是林则徐,主持编写《四洲志》 2., 该著作也是探寻、 思想。 世纪、西学为用”的思想。 .在 维新变法期间,期望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改变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挽救民族危亡. 5.梁启超 6.严复于1898。认为人类社会同样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天演法则的支配。坚信“世道必进,后胜于今”其进化论思想成为维新派批判封建顽固派 7.谭嗣同:属于激进派,愤怒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

9、1903年,章太炎 。 二新文化运动 1 2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3的旗帜下,新文化运动对封建专制主义和尊孔复古的思想逆流进行了猛烈的批判。 4 ①民与君势不两立,自由和专制也不能并存,妄想复辟的人都是国家的公敌。 5”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对象。 “三纲五常”是“奴隶之道德”,与时代潮流、民族共和不相容。 6 教吃人的本质,痛斥了所谓的“仁义道德”,呼吁人们推翻这人吃人的制度。 7,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通俗的新文学。(文学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白话文的使用,成为推动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8、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d) (1) 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920) (2)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背景 2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称他是社会主义的鼻祖。 ,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思想。 3、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

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4、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 (1 (2)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3) 传社会主义思想。 5、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加试】——(c) (1)使中国人民找到了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武器。 (2) 想基础。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思想 本单元主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现战国孟子荀子发展儒家思想秦朝焚书坑儒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唐宋 后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明清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一、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 B、―礼‖(―克己复礼‖ C、―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3、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 4、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北京文综)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 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 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 (广东历史)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 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3. (海南文综) 19 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 比美国更多地运用 18 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 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 4. ( 2008 广东单科, 20) 15 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 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 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 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 D. 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 5.( 2008 广东文基, 30)下列有关 16 世纪宗教改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宗教改革家与启蒙思想家都抨击宗教愚昧 D. 宗教改革家认为教徒自己可以通过信仰得救 6. ( 2008 山东, 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 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 是() A. B. C. D. 健康和聪明 7. ( 2008 海南单科, 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 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 B. C. D. 8.(2008 海南单科, 10)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为三部分:“其一为 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为审判机 能。”在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 洛克 B. 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9. ( 2007 宁夏, 24)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 1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知识讲解

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与科技 一、春秋 (一)孔子(儒)--创立 1.学说:①政治学说:A、“仁”(仁者爱人)B、“礼”(“克己复礼”)C、“为政以德”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历史地位:①所倡导的儒家思想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3.影响:形成完整儒家思想体系,成为时代主流 (二)老子(道)《道德经》 1.学说:①哲学思想:A、“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B(精华)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 2.影响: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一)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商业繁荣为其提供物质条件 政治:周王室衰危,士大夫崛起,社会大变革时期新统治者没有绝对权威 (二)孟子和荀子(儒)===发展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A仁政学说B人性本善说C义利观:养浩然之气 ②影响:A《孟子》成为四书之一B他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恶论C 教育思想:治国应以礼教为先,礼法并施 ②影响: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影响 (三)墨家(墨) 1.墨家思想:①兼爱②非攻③尚贤、尚同尚力、节用、节俭 2.影响: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②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 (四)道家 1、庄子 ①庄子的思想:“齐物”,“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五)法家《韩非子》 1.韩非的思想: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②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③变法革新 2.影响:①适应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②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六)兵家《孙子兵法》 (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三、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专题四专题整合

专题四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大核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四大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三次巨变: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 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二、重大历史线索 1.近现代中国的四大理论成果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主要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引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之路,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3)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 (4)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四大理论成果。 三、题型应用体验 提示、启示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从选择素材看:从特定材料中感悟认识,提炼方法。 2.从考查功能看:对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能力要求强、思维灵活度大,能充分发挥选择性试题的功能。

【典型例题】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之后发动了“大跃进”运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严重挫折;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日新月异。这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 A.适应国际形势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条件 B.建设社会主义要由注重数量转变到注重质量 C.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应该不断变化 D.建设社会主义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技法攻略】 析题干→一看“大跃进”结果:社会主义建设遭受挫折。 二看改革开放成果:成果显著,日新月异。 抓关键→“大跃进”运动失误原因是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改革开放成功原因在于实事求是,改革落后的生产关系。 明答案→本题最大启示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选D。 【针对训练】 1.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 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 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解析:根据“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可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专题二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孔子(儒家创始人) ①政治:核心是“仁”与“礼”; (仁是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礼有阶级性,维护奴隶主阶级) ②对鬼神敬而远之,民本思想。 ③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讲授课程以六艺为主。《诗》《书》《礼》《易》《乐》《春秋》统称“六经”。(注意点:《论语不是孔子编纂,是其弟子编纂) ④政治上:主张德治,克己复礼 孟子:“亚圣”,①政治:仁政学说(思想核心)、民贵君轻 荀子:①天人关系:“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事物有规律,能掌握并应用)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道家:老子(李耳): ①哲学:核心“道”世界万物的根本是道,事物具有相反的两面(朴素辩证法)(如福祸相依,难易相成);②政治:“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社会③崇尚自然,亲近自然庄子:“齐物”(注重比较,如泰山和鸿毛哪个重,不是绝对的)、“逍遥” 《庄子》文章特点:想像丰富,善于用寓言讲道理,浪漫主义 3.墨家:墨子:①“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俭等; 4.法家: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实行重农抑商、主张变法。 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汉代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1.背景:①“大一统”得到巩固;②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③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2.经过:汉武帝设立太学、重用儒生,表彰六经,采用董仲舒的思想 3.影响:①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儒学地位提高的同时,也有利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4.董仲舒的思想:①大一统的思想(文化上的统一,促进政治上的统一)②独尊儒术、罢 黜百家③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神话皇权,为君主专制服务) 5.太学:汉武帝设立。意义: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加强对天下学子的思想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1.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 2.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3.朱熹的思想: ①“天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②“天理”就是人世间的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③认为“格物致知”“慎思明辨”,来达到天理 ④认为学习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正君心)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人民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1948年在起草《世界人权宣言》过程中,中国代表张彭春提议将孔子的一个主张翻译成“conscience”放进宣言之中,并写入了宣言的第一条“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与“conscience”对应的孔子观点是A.礼B.义C.仁D.忠 2.(2011年5月浙江五校联考)《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2011年1月浙江温州十校联合体)“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A.法家B.儒家C.道家D.墨家4.(2010年12月浙江省五校高三联考)《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6.(2011年5月三明市质检)最能体现“在中国古代城市管理法律制度中,礼占有重要地位”这一观点的是()A.“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 B.“内史,周官,秦因之,掌治京师。” C.“诸于城内街巷及人众中,无故走车马者,笞五十。” D.有“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出水者勿论。” 7.(2011年1月温州八校期末联考)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部书应是 ( )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集注》 C.李贽的《焚书》《藏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8.(2011年4月揭阳二模)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不断探索救国之路,他们在从西方思想中寻找武器的同时,又从本民族的文化中寻找可资利用的思想材料。下列属于可资利用的思想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复习测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复习测试卷 1.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 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2.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3.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个评 论指的是( ) 4.“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5.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A.为官清廉正直 B.关心人民疾苦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D.主张开眼看世界 6.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 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 D.否定孔子的权威 7. 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刊发该文的杂志是() A.《新青年》 B.《少年中国》 C.《青年杂志》 D.《每周评论》 8.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抗争 B.探索 C.屈辱 D.复兴 9.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能够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0.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