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锡林浩特蒙元文化博物馆案例

内蒙锡林浩特蒙元文化博物馆案例

内蒙锡林浩特蒙元文化博物馆案例

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

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我国民俗文化开发的文献综述 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 民俗是人在生存活动中创造并享用的一种文化现象。民俗文化的创新应紧紧联系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民俗文化反映着该民族独特的个性、气韵和风骨,是沟通和联系该民族全体成员心灵的无形纽带。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已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和观念中,融汇在民族风情和民族自尊中。 一、概念的界定 万健中在《民俗文化与和谐社会》中指出: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形态,从人类社会生活中产生,并没有从人类社会生活中挣脱出来,而是与现实生活糅合一体,成为具有传统意义的社会生活方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个组成部分。关于民俗文化,洪勇于《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一文中阐释道:民俗文化是以口头、风俗或行为等形式创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与生活密切相连,体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行为规范、道德伦理、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二、我国民俗文化的现状 洪勇就《试论民俗文化的特征与保护》指出,从古至今,在我国传统的节俗,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以流行广泛的大型节俗如: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为例,在现实生活中,就是特定时空中的生活习惯,属于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

萧启庆教授《蒙元社会文化史》研究介绍

萧启庆教授《蒙元社会文化史》研究介绍 许守泯 (成功大学 历史学系;台湾 台南) 一、经历简介 萧启庆教授是当今海内外蒙元史研究最重要的学者之一。 萧教授生于1937年,祖籍江苏泰兴。1955年就读台湾大学历史系,深受姚从吾先生(1894─1970)启发。姚先生早年毕业于北大,师事柯绍忞、张相文,亦为胡适入室弟子,后来负笈德国,受到史学大师兰克(Leopold von Ranke)和班汉姆(E. Bernheim)影响,回国后结合兰克史学和干嘉考证学,研究北亚史及辽金元史。 萧教授在姚先生的教导熏陶之下,选择以蒙元史为研究领域。1959年完成学士论文《忽必烈潜邸旧侣考》,并考进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仍跟随姚先生研习蒙元史。1963年提交硕士论文《西域人与元初政治》,同年并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 在哈佛大学,萧教授主要师承柯立夫(Francis W. Cleaves, 1911─1995)与杨联升两位先生。杨联升先生以博学多闻知名,其治学能以社会科学的观念设定题目和组织材料,却立足于严谨的训诂与考证上。柯立夫先生则师承二十世纪前半西方最伟大的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精通汉、蒙、满、波斯及多种欧洲古今语文,其著作以译述与考证见长。萧教授在两位先生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元代军事制度》(The Military Establishment of the Yuan Dynasty),并由哈佛大学于1978年刊行,自此中外学界对元朝的军事制度才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萧教授于1969年自哈佛大学毕业,先是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圣云大学(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1974年转任新加坡学历史系。1994年应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邀约,返台任教,讲授“辽金史专题研究”、“元史专题研究”及“汉学述评”等课程。2000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2002年退休,荣聘为清华大学历史所梅贻琦荣誉讲座教授至今。 二、研究取径与重心 萧启庆教授认为元史研究有两条主轴,一为探讨元朝在中国史上的独特性,一为考察其在中国史上的延续性。前者着重横向探讨草原传统及外来文化冲击所造成的元朝制度与文化上的特色。后者着重纵向分析元朝与前后各代之异同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而萧教授的研究重心,早年较重视第一条主轴,近年来也重视第二条,但萧教授也体认到二者不可偏废,因此想结合两条主轴而勾勒出蒙元时代在中国历史及北亚历史中的地位。 三、出版著作 截至目前,萧教授已经出版专书两册,联合编着三种,论文集五册,分别是:专书《西域人与元初政治》(台北:台湾大学文学院,1966)、《元代军事制度》(The Military Establishment of the Yuan Dynast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联合编着方面,与罗意果(Igor de Rachewiltz)、陈学霖两位教授合着《蒙元前期名人传论》(In the Service of the Khan:

蒙元文化简介

核心提示: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蒙古新字是蒙元文化的突出体现。这个在元代官方通用的文字,由八思巴受命创制,又称八思巴文。用这种新创制的蒙古新字,可以拼写其它各民族的不同文字。 蒙元文化以展现蒙元时期蒙古民族文化为内容,是成吉思汗在他统一蒙古语族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的伟大事业中留下的历史足迹。同时,以成吉思汗、忽必烈为杰出代表的蒙元帝国在13至14世纪的辉煌,不仅实现了中国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结合,也打通了自唐末以来东西方300多年没有沟通的屏障,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它涵盖了蒙古族的起源、萨满教和喇嘛教文化、蒙医传统疗法、祭祀文化、蒙古包文化、蒙古族传 统礼仪、饮食、服饰、民间艺术及娱乐游戏等文化。 蒙古族图形美学探议 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蒙古人自古生活在辽阔无边的北方草原。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草原文化。蒙古族的传统图形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蒙古族传统文化漫长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精神面貌都与蒙古族传统图形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说的那样: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设想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情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蒙古族是一个漂泊的民族,漂泊在草原上,漂泊在她的历史之中。我们要了解蒙古族的艺术,必须洞悉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漂泊的风俗情况。传统图形是历史遗产、是历史的积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情况的产物。只有从历史和风俗的信息里才可以找到丹纳所说的“最后的解释”。只要翻看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时代,就可看到某种艺术风格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是同时出现、同时灭亡的。蒙古族传统图形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样也符合这一艺术发展规律。蒙古族传统图形源于漂泊的生活,它以一种“漂泊的文明”的态势展现和延伸在蒙古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中。 在蒙古族漂泊的生活中,“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同蒙古族的宇宙观、思想 意识、审美以及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圆”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深深地植入整个民族的血脉当中,因而“圆”的形态出现在蒙古民族衣食住行的每一个领域。柏拉图说:“创世者在一个球形的方式中创造了世界,球形(即圆形)的外形是所有外形中最完美的”①。另外,古希腊比达哥拉斯派也曾明确指出在一切立体图性中最美的是球形,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②。原始人在蒙昧阶段对浩瀚如烟的宇宙充满着无穷的幻想

北京民俗博物馆详解

北京民俗博物馆详解 商户描述 推荐理由: 始建于元代延佑六年(1319),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占地6万平方米,古建376间,是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宫观,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的东岳庙为国家祀典之所,民间祭祀活动则更为盛大,成为具有丰厚底蕴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心,故修复后辟为北京民俗博物馆。每逢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本馆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北京民俗博物馆是了解北京、认识北京的窗口。 营业时间:逢周一闭馆,每天10:00-16:00开门。 交通路线:公交:101、109、110、112、750、813、846、855、858等神路街站均可到达。地铁:朝阳门站下车向东500米即到。 更多详情

场所介绍 北京民俗博物馆(北京东岳庙管理处)是北京唯一国办民俗类专题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外大街141号,馆址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岳庙内。 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年),由元代玄教大宗师张留孙、吴全节出资修建,主祀泰山神东岳大帝。后经明清两朝不断扩建,逐渐形成中路正院和东西跨院的建筑格局。全庙占地约47400平方米,古建300余间,集中体现了元、明、清三代建筑风格,堪称古建瑰宝。历史上的东岳庙为国家祀典之所,民间祭祀活动则更为盛大,成为具有丰厚底蕴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心。1996年,北京东岳庙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成立北京东岳庙管理处和北京民俗博物馆。1999年,北京民俗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建设成为北京民俗的研究中心、展示中心和活动中心是北京民俗博物馆的建馆宗旨。先后举办有“民族国家的日历:传统节日与法定假日”等各类学术研讨会数十次,出版有《北京民俗论丛》、《老北京传统节日文化》等书籍。馆内常年举办民俗展览,推出了《人生礼俗文物展》、《老北京商业民俗文物展》等大型展览十余部。在春节举办的东岳庙庙会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逢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游园活动。依托馆内东廊院建设的东岳书院为公众提供传统文化讲座服务。博物馆已逐渐成为京城市民和各地游客了解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 特色介绍 1、民俗展览

蒙元文化与旅游开发 论文

内蒙古财经大学本科学年论文 赤峰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作者特日格乐 院系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12级 学号128086648 指导教师杨娇 导师职称讲师

内容摘要 本文在分析蒙元文化精神内涵及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针对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赤峰市蒙元文化开发的具体举措。 关键字: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ngolian yuan culture spirit connotation and chifeng city yuan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 on the basis of in chifeng city had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insufficient, put forward to promote chifeng city yua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measures. Keyword:Chifeng city ;yuan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目录 一、蒙元文化的概念及精神内涵 (3) 二、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3) (一)“黄金家族”的受封领地,几乎囊括赤峰全境 (3) (二)蒙元文化历史文化遗迹多,考古实证资料富 (4) (三)古建筑群数量较多,规模较大 (4) (四)多种宗教并存,宗教文化丰富多彩 (4) (五)民俗文化保留完整,发展前景广阔 (4) (六)稀有珍贵的元代绘画作品,举世无双 (4) 三、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 (5) (一)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5) (二)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5) 四、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 (6) (一)建立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共同发展 (6) (二)建立资源保护体制,减少对资源破坏 (6) (三)建立资源开发体制,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7) (四)建立独有的品牌特色,提高吸引力 (7) 参考文献 (7) 后记 (8)

蒙元文化

成吉思汗大街是呼和浩特市北区的主干道,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北侧,地处新城区的核心区域,西起通道北街,东至东二环,全长约8公里,距离市中心(中山路)约3公里,驾车时间仅约7分钟,并有多条公共交通线路直达市区各地。对将来新城区乃至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未来的民族特色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吉思汗大街的整体规划共分为四个区,第一区主要是都市感很强的市区;第二区为体现生态、自然的草原核心区域;第三区的成吉思汗广场是成吉思汗大街的绝对亮点;第四区营造道路空间的一系列机能性的交通空间。 体现了四个原则;国际性的蒙元文化走廊,区域性的商业文化中心,本土性的特色舞台,居民户外活动场所。国际级设计大师精英团队在规划中共同的口号是:带动草原的传承,再现自豪性文化,在总体设计上高度体现“人性”原则,在弘扬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同时,融合国内外建筑特色。吸纳采用了蒙古包的采光与透气性的优点,在楼盘位置的规划上又结合了中国结的文化精髓。 本着以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情为主格调,构成风格独特的现代城市品牌。从建筑结构,到设备配置、全方位创造出现代特质的蒙元建筑作品,体现建筑的先进性、舒适性、秘密性和方便性。景观设计崇尚自然与个性化,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北方豪情。 1、草原文化 中华文明有两大主源,即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其中草原文化做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类型,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与中原文化共存并行和互为补充,为中华文明的演进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 草原文化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亚洲北方草原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由阿尔秦语系的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蒙古、女真、满族等三大族系的草原民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总合。草原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 ——从精神层面上看,草原民族具有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宇宙观;具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永被恩泽的自然观;具有欲取先予、永续利用的生态观和描摹自然、歌颂自然的文化观。——从自然层面上看,其生物的多样性、生态景观的丰富性和环境条件的平衡性体现得最为完美。 ——从历史层面上看,这里是人类先祖的栖息地,人类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的许多北方民族的发祥地;汉民族与这些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地,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 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崇尚自然、践行自由、英雄崇拜、以人为本、兼容并蓄之上:——崇尚自然。草原文化是以游牧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文化形态,而游牧生产是迄今为止唯一以不破坏生态为前提的生产方式,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做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成为草原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结晶。 ——践行自由。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为游牧民族提供了相对宽阔的生活天地和自由环境,“自由”的因子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深熔铸于其民族性格之中,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英雄崇拜。作为草原文化集大成者的蒙古族是拥有英雄史诗最多的民族之一,崇尚英雄已成为蒙古族的传统。蒙古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成吉思汗被世界公认为“千年风云第一人”。草原文化是孕育英雄的文化,也象征英雄的文化。 ——兼容并蓄。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承认文化多元的合理性,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先进文化,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在草原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以人为本。草原民族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并十分注重法制建设,远在公元前的匈奴帝

民俗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 博物馆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 项目基本情况 (1) 1.2 项目建设内容 (1) 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 1.4 项目研究结论 (2)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3)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3)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第三章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15) 3.1 建设地点 (15) 3.2 用地条件 (15) 3.3 基础设施条件 (15) 3.4 地址自然概况 (16) 第四章文物保护与安全 (17) 4.1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规章制度 (18) 4.2 影响文物保存的外界环境 (18) 第五章消防 (25) 5.1 总体设计 (25) 5.2 建筑消防 (25)

5.3 给排水消防 (26) 5.4 电气消防 (26) 第六章节能 (28) 6.1 建筑节能 (28) 6.2 电器节能 (28) 6.3 空调节能 (29) 6.4 给排水节能 (29) 第七章环保 (30) 7.1 建设地点环境状况 (30) 7.2 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30) 7.3 运行期污染物排放及环保措施 (30) 第八章项目研究的结论与建议 (32)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1.1.1 项目名称 ******博物馆 1.1.2 项目地点 位于。 1.2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展厅面积1200平方米,由七个展厅组成,致力于鲁北地区民族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设办公室和业务科两个科室,工作人员6名。现有藏品2688件,现已展出1230余件精品文物,安防、消防设施齐全。以收藏、展示民俗文物、调查民俗事象、研究民俗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类博物馆。 1.3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000000元,注册资金1000000元,办展经费2000000元,运营经费500000元,全部由******同志个人自筹。

圣旨金牌蒙元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简介

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镇 圣旨金牌蒙元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镇圣旨金牌蒙元文化生态旅游区 项目 二、项目业主:科右前旗索伦镇人民政府 三、项目建设地点:科右前旗索伦镇 四、项目责任人:郭志达(索伦镇镇长) 五、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需要,科右前旗多年来一直以农业为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60%以上,而工业发展又极其缓慢,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还是近几年刚刚被人们所认识。随着察尔森水库等几处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事业迅速成为人们热衷的一项产业。索伦镇蒙元文化森林草原旅游区的开发,必将会带来科右前旗旅游事业的大发展,她的先锋和带动作用,将对美丽富饶的科右前旗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深远的影响。项目直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比重。索伦蒙元文化森林草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优势的自然资源,茂密的森林、奇石林立的山峰,溪流的清溪别致精美和广阔天垠的原始草原,丰富的蒙元文化积淀将为索伦镇草原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科右前旗旅游业的关键。 (二)为兴安盟旅游业增加旅游业优势。科右前旗地形由西北低山区,经过中部丘陵区,一直延伸到东南平原区。而发源于大兴安岭白狼山的洮儿河,是嫩江右岸较大的一条支流,总集水面积

17332km2,干河全长502公里,从前旗的西北入境,由东南汇入嫩江,沿河两岸,林草茂密,人烟稀少,多为次生林和各种草原,河谷两侧榆柳成萌,风光宜人,是远近闻名旅游观光、游玩的好去处。特别是索伦蒙元文化草原旅游区的建设,将为洮儿河再添风采,旅游区附近将更是人们理想的旅游盛地。除此之外,大自然赋予兴安盟人民的科尔沁草原和大兴安岭自然景观尚未很好地开发、利用。这些景区、景点在旅游开发都具有相当的潜力。 (三)通过旅游业开发,增强兴安盟的开放度。国家把对外开放做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坚持,自治区和兴安盟也都在采取各种方式增强对外开放力度,兴安盟经济的发展没有对外开放,不靠外力来发展自己,是很难走出困境的。通过索伦蒙元文化森林草原等旅游区的开发来带动全旗旅游业的大发展,吸引海内外的游客、企业家、著名人士以及各界朋友前来观光旅游,让他们认识兴安,了解兴安,投资兴安、兴业兴安、安家兴安,从而提高了兴安盟的知名度、外向度、信任度,不但能吸收一大批专业知识人才,还能引来资金、名牌、技术,促进其各行业的发展,增强对外开放程度。 (四)促进文化交流,旅游产业给观光考查,民俗研究,历史探踪,社会经济研究。社会文化活动提供了优越条件,为外来学者,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机会,对于兴安盟地方文化同全国及世界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 (五)是市场发展的需要。索伦蒙元文化森林草原以其宽阔的大草原和清洁无污染的优美自然环境和清新高质量的空气环境,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来此观光、渡假、娱乐。但其接待能力不能满足游

民俗文化展览馆策划方案

民俗文化展览馆策划方案 篇一:民俗文化展览馆 民俗文化展览馆项目 民俗文化展览馆前期由县城建局实施建设,竣工后,由县文广局负责布展和运转工作,目前主要组织负责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陈列馆布展工作。 一、《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 对拉卜楞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采用聚集效应,展示拉卜楞文化的巨大潜力。邀请著名导演,由甘肃民族歌舞团具体策划创意《朝圣拉卜楞》歌舞剧目,编制充分展示夏河拉卜楞地区宗教节庆、民族风情等深邃文化让海内外游客感受到藏文化艺术魅力的民族特色浓厚的晚会。XX年将以县艺术团为基础进行排练,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时隆重推出这一反映拉卜楞文化的歌舞晚会《朝圣拉卜楞》。 《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的打造,必将给夏河文化事业产生强大的产业效应,为进一步使文化大县走向文化强县打下坚实的基础。夏河县是国内外游客青睐的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将来必将成为甘青川三省的旅游强县,尤其在国际客源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为此打造《朝圣拉卜楞》舞台大剧不仅是夏河文化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建设魅力夏河的需要,也是对海内外游客感知到藏族文化在藏区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窗口。

二、民俗文化陈列馆 根据县政府对民俗展览馆布展方案的批复,县文化馆积极行动,组织人员赴外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并在全县范围内搜集和整合反映民族的生活用品、民俗用品、宗教用品等文物精品,全力筹备布展工作,以期顺利完成。 1、XX年年底邀请省上专业人士来夏对制作拉卜楞寺全景沙盘、甘加八角古城全景、夏河香浪节场景进行实地考察,对以上项目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涉及拉卜楞寺景观,经请示汇报年初征得同意,式样效果图在XX年2月底形成。 2、根据县长办公会上对布展情况的强调,文化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地毯式搜索,尽力做到搜集特色民俗物品,而且达到价廉物美、实用耐看、彰显地方民族特色。对每一件物品测量尺寸、拍摄照片、商议价格。现今已经搜集了近200件民俗物品,基本可以摆放在两个展厅,估计价格在100万元。县上已下拨启动经费20万元。 3、具体进入布展,在XX年2月底经县上主管领导对效果图观看后,根据指示修改进行。如果资金100万元能按期到位,制作沙盘可在2个月时间内完成,5月中旬可完成全部工作。具体时间参照县上开馆时间。 为建设文化大县和魅力夏河,大力发展我县文化产业,繁荣民族特色文化,在民俗文化展览馆开馆后,XX年将策划进行商业化运作,将演艺大厅的歌舞晚会和民俗文化展览馆

蒙元建筑艺术语言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蒙元建筑艺术语言的发展 作者:刘源孙权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 【摘要】蒙元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蒙古民族文化是生活在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域的各民族族群共同创造的,这些民族相互间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族际承继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草原民族对于文化的态度一直是包容的,文化的融合对于草原民族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本文深入研究蒙元文化,挖掘适合于建筑艺术表现的语言文化符号,并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元素,可以提高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使建筑单体融于城市的大文化环境当中。 【关键词】蒙元文化,建筑艺术,建筑语言,浩大壮美,图腾崇拜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 A 蒙元文化应用于建筑艺术领域,是表现建筑艺术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与发展蒙元文化的关键支点。合理利用地域文化,不但可以拓展建筑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主题,而且能准确地表达建筑的意境。蒙元文化应用于建筑艺术之中,是表现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张扬个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与发展蒙元文化的支点。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整体优势,可以拓展园林的表现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主题,确切地表达建筑的意境。只有深入研究蒙元文化,挖掘适合于建筑表现的文化元素,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元素,将其潜在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建筑文化,提高建筑文化品位,才能够使建筑融于城市的大文化环境当中。 一、基于民族风情的物化形象语言 文化是把人们联系起来,使人们趋向统一、凝聚的因素。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定的容纳和导向范围,各种文化体系由于文化本体的文化特质或文化基因的不同个,在发展历程中都会形成各自的性格特征、风格、形象和文化风貌,从而形成特色。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以文物遗留物身份出现的文化成果和文化现象,则往往是所属地域文化、历史时段或文化种群“形而上”的积淀、凝聚和物化。 文化形态的认同基于一个群体的共同认可,是对某种价值观的群体性指向,对其所属主体的心智模型、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力量凝聚有着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其时、其地、其种群的完整文化和文明状态的集中体现,以文化现象表示出“这一”文化形态的文化属性、特征及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区别,而其中许多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以物化形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化作为完整的历史和地域文化体系,其文化层级不仅属于思想、精神层面和意识形态反映的抽象思辨的“形而上”,更是有形的物质创造的“形而下”;而艺术物化形象则是文化主体在物质创造活动中,把心灵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的结果。

蒙元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蒙元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前景及实施简介项目选址:集宁古城 项目关键词:藏传佛教喇嘛教文化蒙元历史文化展示乌兰察布民俗展示蒙元历史文化交流蒙古族婚庆及礼仪接待蒙古族文化演艺表演蒙古族民俗商品蒙古族蒙元文化商业地产其他延展项目 项目概述: 集宁古城位于乌兰察布市现代物流园内满达西路,四面临街,交通便利,南临京藏高速,东靠城市主干道怀远大街和政府街,距集宁南高速出口1公里。毗邻于中国北方最大且代表皮革时尚风尚标的乌兰察布市国际皮革城对面,只一条马路之隔。随着乌兰察布市国际皮革城在国内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将集宁古城项目改为蒙元文化旅游产业符合我市的区位特征及整体对外的民族形象。且与集宁国际皮革城形成一个互为依托互为影响的旅游产业景区,将带动我市周边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项目定位: 经初步分析研究吸取多地方经验,定位为以我市独特的蒙元文化为背景以蒙古族民俗为主题的“王爷府一个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赖于文化底蕴,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吸纳了欧亚大陆众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是蒙古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歇动

力,在我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利用我市丰富而独有的蒙元文化遗产,在区位与民族环境优势影响的前提下,构建一个蒙元历史文化为背景的旅游产业区,将以其无可比拟的区域价值、民族与历史的人文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提升推动我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和就业压力。并以民族历史文化吸引商贸,商贸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带动商贸,商贸繁荣旅游地产。 以集宁国际皮革城为依托,互为影响,把集宁古城打造为集蒙元历史博物展示、住宿、蒙古文化、蒙古族民俗传统、蒙古文化演艺及礼仪、饮食文化、婚庆文化、服饰、民间艺术商品等为一体的,以蒙元文化为内容,以草原文化为主题,集蒙古风情为特色的蒙元文化产业旅游基地的“王爷府”。使其成为一座影响中国北方乃至国内外的蒙元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购物天堂,为国内及世界蒙元文化与蒙古族文化搭建交流的平台。推广我市新的绿色民族特色旅游名片,把我市创建成为富有影响力的中国北方优秀的民族旅游城市,凸显草原旅游城市价值。 区位优势分析: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辖11个旗、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集宁区、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卓资县、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凉城县、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

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 设计方案 第一章概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民俗文化博物馆建设项目 2、项目拟建地点:**** 3、项目性质:旅游基础设施 4、项目投资人:*** 5、项目负责人:*** 1.2工程概况: 博物馆建设项目拟建设在***机场路南侧、项目计划建设**民俗文化博物馆一栋1391.3m2,项目投资经估算为355.99万元。项目由***收藏家***先生投资,开发与经营,工程实施后能改善***核心区块旅游的设施条件,增加景区旅游文化内涵,促进当地旅游业和民间工艺品加工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1.3土地使用: 本项目计划用地1.99亩。

1.4项目建设背景 ***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汉、回、藏、羌等多民族生活的地方,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现实孕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历史遗物复杂多样、数量庞大、特色鲜明,在全省都是独树一帜、璀璨夺目的,且亟待开发。需要不断丰富内涵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 1.5项目编制依据 《***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6号; 建设单位项目委托书。 1.6结论与建议: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积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学科,是人们在民族宗教、风土人情、民间传说等方面享受并传承的一个庞大“信息载体”。由于受环境封闭与群众民俗信仰浓厚的双重原因,使传统风俗在**大地上保留并具有极其顽强的渗透力,使民俗文化即有一定的区域性,又具有鲜明、浓郁的乡土气息。**民俗文化博物馆工程项目的建设,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它的建设可给当地经济建设起良好的推动作用,对于提高

赤峰蒙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论文

赤峰蒙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 摘要: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赤峰市作为蒙元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整合开发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这一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从深入挖掘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策略、强化蒙元文化旅游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加强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主导思想策划三个方面做起,将赤峰市打造成为一个蒙元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 一、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1、蒙元文化的概念 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1,其核心部分是蒙古族帝王文化、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特征,它既吸收了南北文化的精髓,又接纳了东西文化之精华,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使蒙元文化一开始就成为以多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及其它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结合。 2、赤峰蒙元文化简述 赤峰地区作为成吉思汗后裔们的封土,蒙古民族为开发赤峰作出过突出贡献,因而留下了许多重要文化遗迹,主要有以下一些遗迹:首先是应昌府,应昌府在现在得克旗达里湖畔,作为一个避暑胜地,是“北元”的首都;第二个是金宁路,在现在的翁旗乌丹镇,境内有张应瑞的墓地,是弘吉刺领地,同时也是元朝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第三是大宁路,故城在今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城内,在元朝的军事、经济、贸易、交通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元朝首都连接漠南、漠北,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赤峰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NJ09177)阶段性成果 1萧启庆.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1

天水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天水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天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从古到今长盛不衰。在天水这块大地上,属于非物质类别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堪称历代文化和民俗的博物馆,如与胡笳密切相关的天水夹板、远古民族巫舞的余韵——武山旋鼓、元杂剧的活标本——武山秧歌、富有江南韵味的秦安腊花舞、雅俗共赏的秦安小曲以及其它富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山歌小调、民间传说、民间工艺等。 民俗文化多姿多彩 庙会 “上九”朝观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天水的市民都会倾城而出,去玉泉观“朝观”,朝观是天水最大的群众文化活动之一。 每年从正月初八晚上开始,市民像潮水般涌向玉泉观。到零点,人流几乎水泄不通,钟声、鼓声、人们的欢呼声相融相和,直到次日凌晨,人流渐歇。

伏羲庙会 每逢农历正月十六,相传是伏羲诞辰,这一天,是天水有名的伏羲庙“人祖”庙会。对天水人来说,每年这一天都要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缅怀始祖恩泽,弘扬伏羲文化,促进社会团结进步。 天水“浴佛节” 天水的佛事活动历史悠久,尤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浴佛节”最为有名。 四月初八这一天,麦积山石窟、甘谷大像山石窟、华盖寺古石窟、武山水帘洞石窟、木梯寺石窟、秦州区的南郭寺、麦积区的净土寺,都会迎来成千上万的游人,组成了天水传统庙会的一大人文景观。 曲艺 皮影戏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在秦州,皮影因其材料多用牛皮制作,故秦州皮影戏又称为“皮影灯影子戏”。据专家考证,秦州皮影戏形成于秦时期,盛行于明,广播于清,唱词和唱腔主要以秦腔为主。 山歌 山歌,有的地方叫“花儿”。天水地区的山歌主要归属于陇中花儿和介乎洮岷花儿之间两种类型。陇中花儿,主要以武山、甘谷、秦安、麦积、清水一带流行的山歌为主,歌词句式以七字句为基础,较自由,歌词即兴创作为多,一曲多词较为普遍。天水山歌曲调或高亢、凄婉,或悠长、缠绵,或抒情、优美,没有器乐伴奏。 小曲 小曲俗称地摊秧歌,在天水各地流行十分广泛,以秦安小曲最有代表性。秦安小曲相传形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分为花腔与老腔两大类型。小曲用当地民间方言演唱,只唱无白;器乐主要以塞子敲击节奏,以三弦随腔伴奏,或以锣鼓、镲、四片瓦等器乐伴奏。

元朝文化的发展

元朝文化的发展 元代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史学等文化领域,既有承上启下的特点,又有许多创造性;而元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文化发展上又充分体现了多元性。 第一节哲学思想 理学的继承和传播 理学始于北宋周敦颐,中经程颢、程颐,集大成于南宋朱熹,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理学是在儒家经学、道教与佛教相结合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理学家们把反映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三纲五常加以理论化系统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秩序和宇宙的规律,神圣不可侵犯的天理,他们使三纲五常上升到世界本体的高度,这在儒学的理论思维上,形成了一套比汉唐儒学更加成熟的唯心主义体系。理学日益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工具,“时君世主,欲复天德王道之治,必来此取法矣”(《宋史·道学传》)。蒙古贵族占领北方地区后,面临着如何来统治这个原来是封建机制运转下的高度发达的农业社会的问题。在耶律楚材、杨惟中、姚枢等儒士的帮助下,蒙古统治者逐渐懂得了利用儒学思想的重要性。在金和南宋对峙时期,“南北道绝,载籍不相通”,理学著作在北方流传不多。太宗七年(1235),蒙古军队占领德安(今湖北安陆),杨惟中、姚枢等从俘虏中挑出江汉先生赵复,请到燕京,建太极书院,请他讲授其中。赵复以其所记程朱所著诸经传注,选取遗书八千余卷,又著《传道图》、《伊洛发挥》等书,对程朱理学的书目、宗旨、师承关系作了全面介绍。姚枢、杨惟中等从其学,窦默、郝经、许衡、刘因等也因读了这些书尊信理学。故全祖望说:“河北之学,传自江汉先生,曰姚枢、曰窦默、曰郝经,而鲁斋(许衡)其大宗也,元时实赖之。” ①南方的理学家都是朱熹、陆九渊的继承者。朱熹的弟子黄干门下有金华、江右两支:金华一支,有何基的弟子金履祥、许谦等人,入元后多隐居不仕;江右一支,有饶鲁及其再传弟子吴澄。而陆学人物则以陈苑、赵偕、郑玉为代表。 元代理学家中,其政治态度与理学的特点不完全相同。许衡、郝经、窦默等积极用世,官位很高,在理学上只是“承流宣化”,不重玄奥。刘因、吴澄、许谦等人闭门冥索,高蹈不仕,理学学说趋于幽玄。陆学人物多屏迹山野,不改陆学“自识本心”的宗旨。这些理学家中,以许衡、刘因、吴澄最有影响,称为元代三大“学者”,许衡、刘因被称为“元之所以藉以立国者也”②。 ①《宋元学案》卷九○《鲁斋学案》。 ②《宋元学案》卷九○《静修学案》。 元代理学虽然继承了宋代理学的基本原则,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首先,从朱陆之争趋于朱陆“和会”。南宋时朱、陆两派就如何获得天理的方法开展过争论,从“鹅湖之会”到“无极而太极”之争,始终无法调和。入元后,朱、陆对立的气氛消失,元代朱学系统的人物,为了更好地推行理学,遂避繁就简,纷纷兼取陆学直识本心的简易方法。如许衡自问自答地说:“人与天地同,是甚底同?..指心也,谓心与天地一般。”①这里所谓的“天地”是指宇宙本体,亦即天理。而“心与天地一般”,也就是人心就是天理,因而“人心本自广大”②,故“心之所存者理也”,“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③。这与陆九渊的天理在心中,心具天理是一个道理。吴澄虽然认为由于人的气质不同形成人性的善恶,而接近朱熹的见解,但在如何去恶从善、恢复天地之性上,并没有沿着朱熹格物穷理的方法,而是直接从自身去发现善端,扩充善端。他说:“所谓性理之学,既知得吾之性,皆是天地之性,即当用功其性,以着其性,能认得四端之发见谓之知,随其所发见,保护持守。”“今不就身上实学..非善学也”④。这种所谓“得吾之性”,“就身上实学”,是吸取程颢的“识仁”到陆九渊的自识本心的方法。他反过来批评朱熹格物穷理的“道问学”是“偏于言语训释之末”的烦琐。陆学人物在坚持自求本心的同时,也吸取朱学一些内容。如由宋入元的郑玉,就大谈所谓“即气以明理”,“即理以明气”,和所谓“天地之大,人物之繁,孰能出于理气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建筑设计原理2》课程作业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班级:14建筑1班 姓名:邓前骋 学号:1410151108 指导老师:邹涵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为所罗门·R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 ① 基地环境布局与文脉分析 建筑基地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 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其圆形体块与对街湖岸相 呼应。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1943年,美国冶炼业巨富 所罗门?R ?古根海为保存和陈列自己的美术藏品, 委托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最终于1959年建 造完成并开幕。赖特作为美国建筑大师,对现代建 筑影响巨大。但他的建筑思想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 路,与当时欧洲大陆的主流——现代主义设计崇尚 “功能”至上的思想不同。赖特的“有机建筑”打破了方盒子框架,利用建筑的空间、材料、结构诠 释着建筑理念。他的作品生动而富有诗意,但也不乏过份执迷于“信仰”的争议之作。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它大胆的形式就像一个巨大的白色“漩涡”融合着赖特的时间与空间。 ② 建筑功能与流线分析 作为博物馆建筑,参观线路和内部环境营造十分重 要。博物馆的基本参观功能也决定建筑内部需要流动 性强、采光优良的空间。此外,就空间分布而言,博 物馆应具备藏品储物的空间、办公空间、接待间、休 息室、交通等辅助空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分为两 个大的功能区:办公区和展览区。 从大厅入口进入,向左是进入办公区,向右是展览 区,而且整个展览区呈螺旋状,交通流线一目了然,所以其交通流线很明确,即一分为二。 ③ 建筑空间组合分析 建筑的外观只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必然体现,内部空间才是建筑物的主体。平面布局对空间划分至关重要。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平面根据功能划分成动态的不对称布局。以入口轴线为界,左右分别布局一大一小两建筑主体。这样的平面布局使观众参观路线、工作人员路线互不干扰,二层平面又再次通过平台将两馆连接。这样对比又协调的平面既区分主次又相互联系。交通流线上,过于复杂会影响参观效率和质量。因此古根海姆采用了交通流线明确,空间开阔的设计。古根海姆的建筑空间可以简单地视为由三大部分:入口空间、主展空间、辅助空间。 入口空间:赖特注重入口空间的设计,这或许是受日本和中国园林的影响。博物馆的入口设计相对低矮、隐蔽、朴实无华,其上部支撑二楼平台。入口上部半封闭,下开放为通道,连接两展厅。穿过低矮的入口,向右即转入主展厅。展厅中庭空间顶部采光、开阔明亮、贯穿建筑六层,给人豁然开朗的印象。 总平面图 交通流线图

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大纲 编写单位:郑州文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八月

目录 一、什么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1) 二、哪些项目需要编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用途有哪些 (2) 1、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 (2) 2、用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立项 (2) 3、用于银行贷款 (2) 4、用于企业上市的募投项目 (2) 5、用于申请政府资金 (3) 6、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 (3) 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的意义 (3) 五、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及范文目录 (3) 第一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总论 (3) 第二章法人基本情况 (4) 第三章民俗文化博物馆市场需求预测 (4) 第四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规模与生产方案 (4) 第五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建设选址及土建工程 (4) 第六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环境保护 (5) 第七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劳动保护安全卫生及消防 (5) 第八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节能分析 (6) 第九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6) 第十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实施管理和劳动定员 (7) 第十一章实施进度计划 (7) 第十二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 第十三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经济评价 (8) 第十四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综合评价及投资建议 (8) 第十五章民俗文化博物馆项目附表及附图 (8) 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9)

七、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10) 八、工程咨询服务流程 (11) 九、可研编制单位的优势 (11) 十、可研的编制的基本资料 (12)

论蒙元统治初期汉地世侯的文化复兴——以东平幕府为中心

2011年7月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ul.2011第43卷 第4期 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 Vol.43 No.4 收稿日期:2010-11-05作者简介:赵忠敏,男,山东菏泽市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论蒙元统治初期汉地世侯的文化复兴 ———以东平幕府为中心 赵忠敏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蒙元统治初期的山东东平,在严实父子及其幕客的共同努力下,政局日趋稳定,经济日益富庶,文化 繁荣尤其值得称道。东平文化的繁盛局面,不仅得力于严实父子招贤纳士,也与金代遗民的文化传承意识密 切相关。在多种合力的作用下,东平地区掀起文化复兴活动,使中原地区得以多文化并存,对元初文明的开创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蒙元;汉地世侯;东平幕府;文化;复兴 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18(2011)04-0084-04金元之交,烽烟四起,中原百姓饱受战乱之 苦,经济文化也遭受了空前浩劫。其时,在中国北方崛起了多股汉人地方武装,他们起初以保境安民为号召,在蒙金战争中不断壮大实力,后来被称为“汉地”世侯。世侯们的政治立场曾一度摇摆于蒙、金、宋之间,然而最终慑于蒙古强大,纷纷投附蒙古,并被任命为一方军政长官。其中益都李氏、真定史氏、顺天张氏和东平严氏势力最盛。“四大世侯”在其辖境内,推行一系列开明政策,维护地方稳定,促进生产发展。在文化建设上,东平严实的成就首屈一指:其招纳文士、振兴文教的 举措, 使其成为文人荟萃之地,呈现彬彬盛况,为后世所称道。 严实卒后,其子严忠济承继父志,踵事增华,使东平俨然成为文人向往的绿洲,这无疑给文化的复兴带来了契机。 一、严实入据东平及对儒士的保护蒙金战乱中,在原金辖境内,崛起了多个汉族地方武装。其中益都李氏、真定史氏、顺天张氏和 东平严氏势力最盛,被称为“四大世侯” 。他们在战争中先后投靠蒙古,对外助蒙伐金攻宋,对内以保境安民为己任,致力于经济文化的恢复。由于身兼军政之权,世侯制定的各项措施多能落到实处, 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战乱造成的破坏。元初 “四大世侯”的成就功绩,尤以东平严氏最为突出。在 严实父子及其幕客的共同努力下,东平政局日趋稳定,经济日益富庶,文化教育方面的成绩更是在当时首屈一指。此种繁荣局面之形成,首先得益于严实本人对东平地区的占领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严实字武叔,山东长清人。金卫绍王崇庆二年(1213),蒙古成吉思汗分兵三路,攻金河北、山西、山东。严实于此时先任“百户”之职,又改任长清令。此后金、蒙、宋在山东地区展开拉锯战,严实率众参战,势力不断壮大,但立场摇摆不一。最终他看到蒙古势力强大,宋兵势弱,便于金兴定 四年(1220)七月投靠蒙古将领木华黎, 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行尚书省事之职。兴定五年(1221)严实率兵入据东平,称东平行台,成为严氏在东平统治的开端。 严实所辖之境幅员广阔。早在投靠蒙古之初,他的领地已包括“彰德、大名、磁、洺、恩、博、 滑、濬等州户三十万”[1](72) ,而后随木华黎出征, 又先后攻占曹、濮、单等州。由于战争的反复,其势力范围也时有变动,但大致囊括了今山东西部,以及安徽、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区,即《元史》所指 的“领州县五十四”[2](1365) ,其中以东平为治所。作为东平行台首任世侯,严实的业绩,主要在 于容留大量流民、 保护大批“文化种子”。流民中· 4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