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赤峰蒙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论文

赤峰蒙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论文

赤峰蒙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论文
赤峰蒙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论文

赤峰蒙元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

摘要: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赤峰市作为蒙元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在整合开发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针对这一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从深入挖掘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利用策略、强化蒙元文化旅游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加强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主导思想策划三个方面做起,将赤峰市打造成为一个蒙元历史文化名城。

关键词: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

一、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1、蒙元文化的概念

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1,其核心部分是蒙古族帝王文化、宫廷文化、祭祀文化及民俗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特征,它既吸收了南北文化的精髓,又接纳了东西文化之精华,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使蒙元文化一开始就成为以多种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及其它文化等多种文化的结合。

2、赤峰蒙元文化简述

赤峰地区作为成吉思汗后裔们的封土,蒙古民族为开发赤峰作出过突出贡献,因而留下了许多重要文化遗迹,主要有以下一些遗迹:首先是应昌府,应昌府在现在得克旗达里湖畔,作为一个避暑胜地,是“北元”的首都;第二个是金宁路,在现在的翁旗乌丹镇,境内有张应瑞的墓地,是弘吉刺领地,同时也是元朝重要历史文化遗存;第三是大宁路,故城在今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城内,在元朝的军事、经济、贸易、交通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元朝首都连接漠南、漠北,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赤峰市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研究》(NJ09177)阶段性成果

1萧启庆.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1

通往东北的重要枢纽;第四是武平路,故城在现在的敖汉旗白塔乡辽武安州城内,后迁大宁;第五是宁昌路,故城在现在的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曾在城内发现过元代石狮、飞马石雕、石螭首、龙凤纹琉璃瓦等,当时有过华丽的建筑,是当时元代内蒙古东部政治、经济、军事重镇;此外,元代绘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突出地位,但传世的作品不多,因而在墓葬中发现的壁画显得尤为珍贵。赤峰地区先后发现5座元墓,其内均有壁画,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宴饮图、出猎图、归来图、行旅图、山水画、山居图、礼乐图和各种装饰图案。

二、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

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主要是由蒙元文化的多元性产生的。而这一多元性则主要是由蒙古族文化为代表的草原文化和兼具早期农耕文明和现代农业文明的北方中原文化相融合的结果。中原文化草原文化和作为两种最基本的经济类型(游牧和农耕),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在长达数千年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两种文化互相撞击、补充和融合,最终铸就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凝聚力。草原文化以其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刚劲气质和精神风貌,与中原稳健儒雅的农耕文化的融会,使中国传统文化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变革和更新,并进而长期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蒙元王朝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它还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朝代,萨满教是匈奴、突厥、蒙古固有的生态宗教,是古代蒙古高原传统思想的基石。在十三世纪蒙古人仍信仰萨满教的同时,接纳了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进而在蒙古高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地区特点的综合性宗教体系。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整个欧亚大陆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2。受这一多元文化的影响,规模宏伟、富丽堂皇的赤峰市,就是一座具有汉式宫殿楼阁和草原毡帐风格的古老城市,充分反映了两种建筑文化的特色,此外,具有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之称的元曲(散曲和杂剧)也是在兼容的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元曲的诞生与繁荣,正是得益于蒙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3。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是构成赤峰市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在利用赤峰市地方资源时,不仅要充分利用其可见的资源,如历史遗迹、特色文化等,还要善

2陈巴特尔.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变迁及其特点「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5):66-69

3张大新.儿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4-18

于发掘不可见的资源:如气候、材料、地方色彩、甚至历史典故等。

“蒙元文化”的多元性特征造就了赤峰地区人民具有对异文化包容、宽阔的胸怀,并主动学习和汲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们结束中国五百多年的分裂,建立元朝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为当今中国版图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元朝统一中国后,中原与边疆地区关系日益紧密,南北文化相互交融,彼此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中原传统文化为主的多民族文化和谐并存、共同发展,形成了蒙元文化一大特色,这种局面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被欧洲人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4。内蒙古民族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重要的挖掘宣传价值,开发和利用好这类资源,对中国旅游业21世纪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穿过历史的尘湮,审视“蒙元文化”这朵中华民族百花园里的奇葩,会发觉它是如此悠久、绚烂、独具魅力。蒙元文化吸纳多种文化的有益成分,达到历史性的高度,具有了显著的多元性和空前的繁荣。蒙元时期,中华版图横跨欧亚地域和众多民族的大一统局面使得文化的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深厚内涵。作为元王朝的主流文化对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的文化发展和人类的文明产生了不容忽视的重大影响。

三、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措施

1、强化蒙元文化旅游景观资源评价体系

2002年1月,刘滨谊在《厦门鼓浪屿发展概念规划国际咨询》项目中首次提出了AVC理论5。AVC指一个旅游区的吸引力(Attraction)、生命力(Validity)、承载力(Capacity),即三力。对于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景观来讲,进行三力评价将对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吸引力,随着旅游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旅游者旅游经历的丰富和旅游者的逐渐成熟,旅游者的消费逐渐向理性化、个性化发展,人们不断意识到旅游产品独特性的重要,这也是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虽然赤峰市拥有许多历史人文资源,汇集着各种不同时代的文化。但旅游资源、行业部门、各个地区间缺乏整合,从而明显降低了这一旅游景观的吸引力。因此,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上“唯我独有”的风格与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个4佚名.论蒙古族传统文化.阿拉善文化网站.2006.6.25

5刘滨谊.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30

性和主题,还应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整体优势,调动一切因素,造就一个与主题相适应、协调的独有的环境氛围。在旅游开发中不仅要有独特性,而且还要使之“本土化”6。

其次是生命力。所谓生命力,主要包括作为风景旅游地/区的环境、社会、经济生存能力、旅游资源与风景名胜发展壮大的能力等。赤峰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旅游己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同时,赤峰地区旅游经济结构、市场容量也需要利用民俗资源的优势来平衡和开拓,使之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旅游项目,进而推动整个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对生态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因此各民族由于生存空间的特点、生活方式的不同,其自然资源管理利用和文化传统也就各具特色。

第三是承载力,这里的承载力是指自然环境对于旅游开发所能承受的最大程度,良好的自然环境是旅游景区进行开发规划的必要基础。任何资源的使用都是有极限的,旅游资源的利用也不例外。当使用强度超过临界值时,资源环境将失去其持续利用的可能。因此在旅游开发中必须充分考虑旅游地的承载力。因此,规划者在进行旅游景观开发时,除了要加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生态意识之外,在进行诸如道路规划设计、基本设施规划选址时都应仔细认真考虑,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环境地破坏,以及建成使用中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从而尽早考虑寻找合理的解决方案。

2、加强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主导思想策划

进行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要抓住行政区域互补、文化主题整合这两个方面。

首先,在行政区基础上进行的旅游规划常会破坏旅游资源的完整性,从而引起同类旅游景观的竞争。但如果能使相关地区和部门在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基础上实现协调与合作,就可以维护资源特色的完整性,从而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根据“大旅游”这一思想进行旅游规划整合,通过区域合作使旅游地竞争关系变为互相促进的互补共生关系,就会有利于促进各相关旅游区的共同持续发展。

其次,在整合开发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时,应最大限度运用当地文化环6卢小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升发研究.中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6

境。旅游景观当中的文化环境包括历史人物、民俗文化、民俗节庆以及风味美食等。它不仅培养了蒙古族过去辉煌的文化,而且正在培养着现在及将来的文化。如戏曲、民歌、诗词等民俗文化都体现了地方文化发展的状况和名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民俗节庆则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态度。在赤峰市,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是非常突出的,在赤峰历史上,二十几个北方民族,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一直传承下来的只有蒙古族。蒙古族在赤峰生活了一千多年,其版图属世界第一。在赤峰地区,蒙古族文化遗存多,且其文化现实存在明显。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礼习俗、礼仪和葬俗都有了延续和发展。因此,在这方面,赤峰市形象的选择相当于文化主线的一个聚集显现和突出反映,对于如何开发好、规划好、利用好这条文化主线,统帅其旅游相关要素、提高目的地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7。

参考文献:

[1] 陈巴特尔.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变迁及其特点.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5):66-69

[2] 刘滨谊.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130

[3] 卢小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升发研究.中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6

[4] 徐军.探析旅淤环境保护内涵.旅游学刊1998.5

[5]萧启庆.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1

[6] 佚名.论蒙古族传统文化.阿拉善文化网站.2006.6.25

[7] 张大新.儿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14-18

[8] 曾华浩:.地域特色景观设计探析.防护林科技.2007.11(6):75-76

蒙元文化与旅游开发——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例

孙杰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 蒙元文化精神内涵丰富,赤峰拥有独特的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内容构成丰富,通过对赤峰蒙元文化旅游的特色及价值分析,总结了旅游资源开发优势,提出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统筹、布局、最大限度地运用当地文化、突出独特性及塑造品牌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蒙元文化旅游资源价值旅游资源开发

蒙古民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了全国范围大统一的少数民族。元朝的大7徐军.探析旅淤环境保护内涵.旅游学刊1998.5

统一,使中国版图之辽阔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以成吉思汗、忽必烈为杰出代表的蒙元帝国的辉煌,不仅实现了中国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结合,也打通了自唐末以来东西方300多年没有沟通的屏障,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个性鲜明的蒙元文化,是草原文化、中原文化、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边塞文化的聚集、融合、传承和积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形成了兼容并蓄的地域文化体系。赤峰地区作为成吉思汗后裔们的封土,有着丰厚的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借当前文化旅游日趋升温之势,深入挖掘赤峰地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潜力,开发独特的旅游产品,无疑是一条加快发展赤峰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

一、蒙元文化的概念及精神内涵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蒙古族帝王文化、宫廷文化、祭祀文化、民俗文化,是蒙元文化的核心部分。每个民族的文艺理论思想和审美意识,无不积淀着该民族的文化精神。蒙元文化的基本精神可归纳为:

(一)铁骑精神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早已成为蒙古民族的精神象征。蒙古人一向英勇善战,顽强拼搏,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戈壁沙滩、严寒酷暑抑或雨打风吹,都无法遏制蒙古铁骑扬尘征战;四十万大军的敌对,无数个坚城高磊,亦无法阻止蒙古铁骑拓疆统一的信心。成吉思汗仅以二十万之众,征服了伊斯兰世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军事奇迹。

(二)开拓精神

蒙古民族是在额尔古纳河的滋养抚育下,起源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成吉思汗创立蒙古汗国,对外大规模的军事扩张的壮举及一系列的征服战争,是蒙元文化开拓精神的最早体现。通过拓疆,蒙古民族获得了广大的生存空间。战争行为早期是以经济目的为主,后来发展到政治、军事等方面。凭着这种精神,蒙古人不仅为自己开拓了生存之路,而且为部落、民族、国家开拓了发展壮大之路。

(三)博爱精神

蒙古民族的金戈草原,孕育着对苍狼的崇拜,这种崇拜实为图腾崇拜,是蒙古民族性格的彰显,那种狼的高傲、无畏和坚韧,那种狼的母爱精神,以及在茫茫草原上体现的博爱,亦是成吉思汗精神的一种象征,也是蒙古族民族精神的一种追求。

(四)忍耐精神

成吉思汗曾说:“在明亮的白昼,要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坚强忍耐。”蒙古民族是孤独忧郁的民族,也是极具忍耐力的民族,他们用马头琴抒发悲伤,用蒙古长调歌咏苍凉,正是在这琴曲悠扬声中,蒙古民族的忍耐精神浑然而就。

二、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构成

(一)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受封领地,几乎囊括赤峰全境

随着大辽王朝的土崩瓦解,赤峰地区在蒙元时期成了蒙古国与金人斗争的前哨和屏障,是为“太祖肇基之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成吉思汗家族与赤峰有着极深的渊源。成吉思汗有四子四弟和九员大将,其后裔和子孙构成了“黄金家族”,而这个伟大家族中的大部分人就受封或管辖于西拉沐沦南北两岸,几乎囊括了整个赤峰地区。克什克腾(蒙古语,是成吉思汗时所创设的近卫军的称号,封给了成吉思汗岳父特薛禅及子孙)、翁牛特(蒙古语,是神圣之意,封给了四杰之首木华黎。)、喀喇沁(蒙古语,为守卫者之意,封给了四俊之一的者勒蔑。)、巴林(蒙古语,军寨之意,封给了成吉思汗少年时的救命恩人——大将哈赤温)元太祖初年1214年),成吉思汗下诏封地,封弘吉剌部管辖赤峰市的克、翁、左、右各旗,史称潢水地区,元史称太祖赐号为“国舅按陈那颜”。之后,元太宗窝阔台更是下诏称:“弘吉剌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世世不绝……”于是,元代时的弘吉剌部享受“一字鲁王”的待遇。弘吉剌部与元朝各代皇帝的姻亲中,嫁做皇后妃子的有18人(一说21位),招为驸马的有16人(一说19位)。弘吉剌部也就成了包括成吉思汗的母亲、夫人在内的十个皇后的娘家!

赤峰又是成吉思汗选拔亲兵的地方,克什克腾即是成吉思汗的亲军卫队的意思,即怯薛。由木华黎和哈赤温任怯薛长。

(二)重要蒙元历史文化遗迹多,考古实证资料丰富

赤峰地区作为成吉思汗后裔们的封土,有着许多重要历史文化遗迹:

1、应昌路故城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赤峰克什克腾旗达日

罕乌拉苏木达里湖畔,又名鲁王城,是“北元”的首都,正式建置于元朝二十二年(公元1271年),是元代弘吉刺部所建的城郭。在元代,它与大宁路、全宁路同为塞北三大历史名城。

2、金宁路,在现在的翁旗乌丹镇,境内有张应瑞的墓地,是弘吉刺领地,同时也是元朝重要历史文化遗存。

3、大宁路,故城在今宁城县大明镇辽中京城内,在元朝的军事、经济、贸易、交通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是元朝首都连接漠南、漠北,通往东北的重要枢纽。

4、武平路,故城在现在的敖汉旗白塔乡辽武安州城内,后迁大宁;

5、宁昌路,故城在现在的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村,曾在城内发现过元代石狮、飞马石雕、石螭首、龙凤纹琉璃瓦等,当时有过华丽的建筑,是当时元代内蒙古东部政治、经济、军事重镇;

6、白城遗址,昂旗境内距天山75公里,是大元帝国的最后一个都城所在地。规模宏大,城墙、宫殿皆不失当年风采。被称为“赤峰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元代都城“。

(三)古建筑群数量较多,规模较大

以喀喇沁“一府三寺”为代表的元代、清代早期建筑群,工艺精美,具有鲜明的蒙元文化特色,全面展示了中国北方人文历史,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当地政府持续的保护和修复,目前“一府三寺”的亭台楼阁气势恢弘,古木参天,意境深远。尤其喀喇沁亲王府,是内蒙古自治区建成年代最早、建筑规模最大、规格等级最高、现状保存最好的清代蒙古族亲王府,2005年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6年被评为全国“56个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风景区”之一。经过几年的修复与开放,目前,喀喇沁亲王府已引起了国内外蒙古文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蒙古国、德国、日本等地的科研机构和民间社团来此考察、研究,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提高。

(四)综合性宗教体系

十三世纪蒙古人主要信仰萨满教,同时,接纳了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进而在蒙古草原形成了具有民族特点、地区特点的综合性宗教体系。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种宗教并存,各种庙宇林立,多种形式的宗教活动声势浩大,堪为文化生活的一大景观。

(五)现存完整的民俗文化

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礼习俗,祭祀和葬俗都有了延续和发展:蒙古族饮食——烤全羊、手把肉、奶食品、炒米;蒙古族服饰——蒙古袍、蒙古靴、蒙古礼帽、蒙古坎肩;蒙古族居住——蒙古包、勒勒车;蒙古族婚俗——聘礼、拜火:蒙古族祭祀——祭火、祭敖包、祭尚西(神树的意思);蒙古族丧葬——天葬、火葬、土葬。从大文化角度讲,蒙古族文化已经构成体系,保存完整,日益发展,进入了本民族文化发展的高峰时代。

(六)绘画作品稀有珍贵

元代绘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突出地位,但传世的作品不多,因而在墓葬中发现的壁画显得尤为珍贵。赤峰地区先后发现5座元墓,其内均有壁画,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宴饮图、出猎图、归来图、行旅图、山水画、山居图、礼乐图和各种装饰图案。

三、赤峰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及价值吸引

“蒙汉二元性”是蒙元文化的突出特色。

草原文化以其北方民族充满活力的刚劲气质和精神风貌,与中原稳健儒雅的农耕文化相融汇,使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了变革和更新。忽必烈即位后,提倡“文治”采用“汉法”,同时又多方维持蒙古传统,形成了中原传统政体和漠北旧俗共存的行政体制。

在宫廷礼仪制度上,也体现了蒙汉二元性的特点。元朝皇帝有蒙汉两种庙号。如忽必烈的蒙古语庙号是为“薛禅汗”,汉语庙号为“世祖”,铁穆耳的蒙古语庙号为“完泽笃汗”,汉语庙号为“成宗”。元朝共有八位皇帝具有双重庙号。这种双重庙号制度,反映了元朝政治文化的鲜明特点。中原传统的汉文化和特点鲜明的蒙古文化构成了元代文化的基本格局。

旅游学中关于旅游资源的价值理论,强调了吸引力这一根本特征。就旅游资源价值决定而言,一项旅游资源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本身固有的质量。赤峰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浓郁,独特性强,精神内涵丰富,因此,价值大,质量高。通过深入挖掘可形成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旅游产品。

四、赤峰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赤峰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

1、资源优势。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一个地区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价值状况、可利用条件等直接决定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潜力。关于赤峰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价值状况,上面已有论述。同时,赤峰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旅游资源可利用条件好。她居于东北、华北两大经济区之间,东南和西南分别靠近辽中南和京津唐两个发达经济区域,正南临近渤海,距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几大中心城市和锦州、秦皇岛均在500公里左右,是连接关内外的重要通道。赤峰境内有8条国省公路干线与市外相通,南部京通、叶赤两条铁路与关内、东北和辽宁沿海相连,北部集通铁路横贯内蒙古腹地,民用航空拥有通往北京、呼和浩特的定期航班。

2、环境优势。环境是旅游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涉及到自然环境,也涉及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气氛环境。赤峰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优势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和气氛环境上。

赤峰的自然环境优势非常明显,拥有草原、森林、沙漠、湖泊、温泉等多种自然旅游资源;水质良好;大气能见度好,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氧气含量较高;人口密度低,耕作方式传统,没有现代工业,因此,赤峰城乡噪声少,污染程度低,优良的自然环境为赤峰开展文化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赤峰文化旅游的气氛环境优越。早在一万多年以前,赤峰就有了人类活动。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世代先民,创造了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两条塞外名川——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滋生哺育了以红山文化为代表的早期农耕文明和辽文化为代表的草原文明。辽阔的昭乌达草原,成为北方民族的摇篮。丰厚的文化底蕴毫无疑问地提升了赤峰开展文化旅游的环境气氛。

(二)赤峰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开发应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对于一个目的地来说,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往往涉及当地社会经济的很多领域,特别是与当地的城建、文化、园林、交通等多个部门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事先统筹规划,有重点地制定一整套开发项目的总体方案,以避免开发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合理布局、形成整体。在行政区基础上进行的旅游规划常会破坏旅游资

源的完整性,从而引起同类旅游景观的竞争。但如果能使相关地区和部门在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基础上实现协调与合作,就可以维护资源特色的完整性,从而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因此,根据“大旅游”这一思想进行旅游规划整合,通过区域合作使旅游地竞争关系变为互相促进的互补共生关系,就会有利于促进各相关旅游区的共同持续发展。

3、在开发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时,应最大限度运用当地文化环境。旅游景观当中的文化环境包括历史人物、民俗文化、民俗节庆以及风味美食等。它不仅培养了蒙古族过去辉煌的文化,而且正在培养着现在及将来的文化。如戏曲、民歌、诗词等民俗文化都体现了地方文化发展的状况和名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而民俗节庆则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态度。在赤峰市,蒙古族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是非常突出的,在赤峰历史上,二十几个北方民族,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生产方式一直传承下来的只有蒙古族。蒙古族在赤峰生活了一千多年,其版图属世界第一。在赤峰地区,蒙古族文化遗存多,且其文化现实存在明显。蒙古族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婚礼习俗、礼仪和葬俗都有了延续和发展。因此,在这方面,赤峰市形象的选择相当于文化主线的一个聚集显现和突出反映,对于如何开发、规划、利用好这条文化主线,统帅其旅游相关要素、提高目的地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4、对鲁王城等重要文化遗迹的开发,应注意突出其独特性。这类遗迹资源的根本意义及其对游人的吸引力,在于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因此,在对这类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应尽可能保持其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任何过分修饰和大规模毁旧翻新的做法都不可取,因为这样做会破坏这些资源作为遗迹的自然性和历史性,其结果势必破坏其作为遗产的地位,削弱其作为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5、努力塑造赤峰蒙元文化旅游的品牌。旅游经济是注意力经济,旅游产品的品牌和知名度对旅游地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努力塑造赤峰的蒙元文化旅游品牌,不妨借鉴《宋城千古情》打造杭州“爱情之都”的手段,以可见的艺术形式,凭借先进的演出设备,以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底蕴,来塑造赤峰的“金戈草原”、“铁骑征服”形象,从而使赤峰的蒙元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得到精当的品牌定位。

参考文献:

[1] 陈巴特尔.试论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变迁及其特点.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

(5):66-69

[2] 刘滨谊.纪念性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

[3] 卢小琴.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升发研究.中南林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5.6

[4] 徐军.探析旅淤环境保护内涵.旅游学刊1998.5

[5] 萧启庆.蒙元的历史与文化.蒙元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学生书局.2001

[6] 佚名.论蒙古族传统文化.阿拉善文化网站.2006.6.25

[7] 张大新.儿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

[8] 曾华浩:.地域特色景观设计探析.防护林科技.2007.11(6)

旅游循环经济模式下的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孙杰

(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0)

[摘要] 内蒙古自治区在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文化等方面具备了开发草原生态旅游的基础,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多样性也使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业极富竞争优势。然而,由于粗放式经营,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威胁。引入循环经济意义重大,区域要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反过来,旅游循环经济为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指明途径。

[关键词] 循环经济旅游循环经济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

旅游业是对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要求极为严格的行业,建立和推行旅游循环经济模式,不但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共赢,而且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中,切实转变过渡消耗资源、不断恶化环境的传统旅游方式。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辽阔的大草原及草原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垄断性旅游产品。然而,随着内蒙古旅游业向纵深方向的发展,旅游区的环境污染、生态和旅游资源破坏十分严重,影响了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寻求最佳的旅游方式和旅游发展模式,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统一,旅游业的增长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旅游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

(一)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论述生态经济时提出的,它是针对传统线性经济而言的。工业化运动以来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线性经济模式(一种“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造成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因此,人们提出人类社会的未来应该建立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经济,即“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中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求的环境与经济双赢的战略目标。

(二)旅游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这正与当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耦合。因此,2004年邹统钎等在《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实施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佳模式,

是21世纪旅游资源开发保护的战略选择”的观点,可以说,旅游循环经济是在循环经济逐步发展的背景下,人类不断探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的结果。旅游循环经济的内涵深刻,内容丰富,是实现旅游地社会系统、经济系统对物质资源在时间、空间、数量上的最佳运用,是在实现旅游业和区域发展的同时,建立与生态环境和谐互动的关系。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合理利用资源和降低环境消耗,实现保护环境和追求利润的结合,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

旅游业是资源和环境依托型产业,旅游资源与环境是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然而,旅游资源与环境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特点,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其原来价值。这一特点本质上要求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对旅游环境进行合理保护,而这一要求与循环经济的理论要求是一致的,在我国整体资源环境损耗居高不下的形势下,旅游循环经济理论无疑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

二、生态旅游与旅游循环经济

在可持续旅游的理念指导下,生态旅游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基本目标与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生态旅游是旅游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旅游方式,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载体。

生态旅游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产生和发展首先是归于全球日趋恶化的环境问题,其次是人类文明进步、城市的扩张以及自然环境需求使然。生态环境学为生态旅游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强调回归自然和保护自然,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共进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紧密相连,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旅游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得到了各国旅游组织的普遍重视,发展非常迅速。

我国生态旅游研究兴起于90年代初,生态旅游作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在人们追求绿色、生态、返璞归真的大趋势下得到了迅速发展。诸多学者认为,生态旅游是21世纪旅游业的必然选择,是对以往不注重保护的传统旅游形式破坏生态环境的一种矫正,也是人类回归自然的必然产物。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目前生态旅游业的收入已占世界旅游业总收入的15%—20%,而且每年以7%—10%的速度在增长。联合国把2002年命名为“生态旅游年”。美国、加拿大、德国、西班牙、澳大利亚、荷兰等发达国家已将生态旅游作为旅游项目中的一个支柱产品来加以开发,生态旅游以极快的速度向全球传播。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宣传主题和产品品牌,日益深入人心,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一)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优势:

1、自然优势

从气候条件而言,内蒙古处于我国最北部的高原地区,远离海洋,也没有高山阻挡,因此属于典型的中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宜人,是难得的避暑胜地。

在自然景色方面,广阔的内蒙古草原是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自然本底”,由于自治区地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气候湿润又有很大差异,水热因素影响草场植被与牧草群落的分布,从而形成了从东到西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等四种不同的草原生态类型。构成了复杂多变的草原植被景观。草原所具有的神秘性,原始性、自然性、多样性和奇特性,让生态旅游者能看到各种大自然的景观和原始风光,让旅游者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另外,区位条件优越。与东北、华北、西北相连,同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八省区毗邻。中东部地区面向京津,靠东三省,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呼包鄂”金三角地区依托包兰铁路,已经纳入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疆,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边境线有4200 公里,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边境口岸。与新疆、西藏和蒙古国的草原相比,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2、人文优势

人文生态方面,内蒙古人文生态的构成是以蒙古族为主的草原民族文化,他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传统服饰、宗教信仰、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丰富多彩,被誉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酒的故乡”。生态旅游业是一项文化型的经济产业,旅游文化也推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二)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

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因其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多样性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使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业极富竞争优势。近几年来,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业不论是规模还是速度都有了较快的发展,对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十几年来,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生态旅游的政策和措施,使草原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有了政策依据和社会发展环境。另外,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却面临下降的威胁,广大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

然而,内蒙古主要的生态旅游资源基本上是位于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地区。大多数的草原旅游打的是草原生态旅游的旗号,其旅游活动实际上是一种大规模的粗放的旅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草原生态旅游,因此,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威胁。当前,必须把建立旅游与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放在首位,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承载力,以期实现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由此看来,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的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模式的引入就显得十分必要。

四、旅游循环经济——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一)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重大战略措施。

旅游循环经济要求投入的资源或能源最小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最大化,要求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最大化,要求整个物质循环过程排出的废弃物最小化,增加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缓解资源约束程度,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目前,内蒙古地区大面积天然草原退化严重,已处于极危险的境地,因此,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意义重大。

2、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旅游业号称“无烟工业”,但这并不是说旅游是无污染的产业。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眼前和局部利益的驱使下,旅游经营者急功近利的短视下的盲目开发建设行为和游人不当的旅游活动,不但会导致旅游资源破坏和退化,而且还会引起生态系统失衡和环境质量恶化。因此,旅游业要求通过循环经济理念与技术,合理调控和保护环境,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据实地调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旅游区或多或少存在垃圾公害,出现了地表水污染、视觉污染现象,更为普遍的是防止游客直接践踏土壤或者草地的措施几乎没有,土壤裸露、板结、流失现象严重。此外还存在建筑设施与草原景观环境不协调或不和谐的现象。

3、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旅游循环经济是一种依靠科技、有利环境的产业形态,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资源和能源的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现实保障

旅游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三个层次方面的保障。

1、观念层次:要转变传统的两种观念:一是“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二是“环境投资是旅游企业的负担”。应该认识到旅游发展会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环境投资是旅游业重要的竞争手段。如瑞士流森湖度假村强调的是“享受自然比享受舒适更重要”;奥地利维也纳黑

天鹅集团则提出“提供循环与再生物品,减少浪费”;美国的旅游业也形成了“安全、无公害”的共识。

2、社会经济体制层次:

①建立旅游者道德准则:让游客认识到高质量的旅游经历有赖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树立只购买对环境负责的公司的产品的准则。游客方面是最大的参与者,其行为正确与否对于景区的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游客在进入旅游景区后,能够把自己产生的个人垃圾带出景区,那么对于景区的保护无疑能够起到决定的作用。在西方国家的任何旅游景点,都特别强调游客个人对于环境的保护,形成固定的理念。

②产业道德准则:旅游企业采用对环境敏感的方式开发与经营,并保护自然环境,决不经营动物皮毛旅游商品。同时,作为旅游企业方面来说,也要求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遵循“3R”原则,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避免环境破坏。

③产业指导分针:政府管理上重视多种目标平衡,多种利益协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逐步向公众宣传这种意识,同时在政府税收方面对于采用绿色材料的企业要适当给与优惠和鼓励,对于实行循环经济的企业在社会设施改造方面给与补贴,比如说煤改气、柴改电工程,这对于实行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3、科学技术层次:

①实施垃圾冰冻与回收;

②建设绿色旅游设施:建设依赖于自然的旅游住宿设施,保存典型建筑风格,少建钢筋水泥高建筑,采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建筑风格,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应尽量采用可回收建筑材料;

③节约能源(使用绿色能源),节约资源:使用可再生资源(renewableenergyresources):不用煤、不用电、不用油;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以减少石油能耗的增长,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自然资源。在日程经营中节约用水;减少使用洗涤剂,避免造成水污染;纸张回收利用;

④开发绿色食品;

⑤构造绿色交通。

(三)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有效措施

1、完善有关旅游循环经济专项改革规划,制定区域产业发展政策,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基本草牧场保护条例》制定实施细则,完成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形成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法规政策体系。

2、整合资源,建立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互动运行机制。

重点建设体现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区循环经济特征的三大系统:一是完善草原生态旅游产品体系,把草原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先进文化塑造为完整的产品形象,渗透到旅游产业中,形成循环经济生态旅游产业系统;二是健全旅游道路、食宿、标识、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旅游区基础设施和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形成旅游区基础设施系统;三是建设生态乡镇、绿色宾馆和循环经济示范村,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形成生态保障系统。

3、探索社区参与旅游产业建设,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充分调动景区内群众参与旅游经营建设、管理、保护的积极性,从景区可持续发展、农民长远利益的角度,避免乱建滥占、破坏资源的短期行为。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旅游企业建立与农民利益相联系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使企业和农民成为旅游经营的主体。健全旅游产业带动群众就业的机制,拓宽群众就业渠道。突出当地特色,积极开发旅游小商品,带动群众增收。

4、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因地制宜采取分散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生活污水,解决景区排污及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一批符合国际旅游标准的水冲式厕所,防止和减轻旅游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破环。

5、健全投融资机制,加大旅游和环境保护投入。

探索建立旅游开发生态补偿基金和生态质量保障基金,加快旅游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

6、建立旅游循环经济考核体系,加强评估和督查,形成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明庆忠. 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与运行的系统模式[J]. 生态经济,2007,(10).

[2李晖刘静江. 关于发展旅游业循环经济的思考[J]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5,(1)

[3] 明庆忠舒小林. 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与运行体系研究[J] 人文地理,2007,(3)

[4] 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

[5] 冯之浚.循环经济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 李伟,黄远水.基于循环经济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4(2).

[7] 严亦雄.浅析循环经济在旅游业中的应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8] 李天元.中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内蒙古草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孙杰

[摘要] 内蒙古不仅拥有世界级草原,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有着广阔的生态旅游开发前景。本文分析了内蒙古草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对其作出评价,从而提出内蒙古草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思路。

[关键词] 草原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开发

内蒙古不仅拥有世界级草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更拥有辉煌厚重而世界知名的草原文化,中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及其草原文化,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明,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在中国境内比较完整地保留和传承草原文化的地区和民族,唯有内蒙古大草原和蒙古民族。因此,只有内蒙古有资格成为草原文化的真正载体。内蒙古能够拥有中华文明两大主源之一的草原文化,从体量上几乎占据中国古代历史文化1 /2分量,因此,内蒙古堪为全国文化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从理论上讲,内蒙古草原旅游业拥有可开发利用的极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一、内蒙古草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1、环境优势

在自然景色方面,广阔的内蒙古草原是发展草原生态旅游的“自然本底”,

由于自治区地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气候湿润又有很大差异,水热因素影响草场植被与牧草群落的分布,从而形成了从东到西的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沙地草原等四种不同的草原生态类型。构成了复杂多变的草原植被景观。草原所具有的神秘性,原始性、自然性、多样性和奇特性,让生态旅游者能看到各种大自然的景观和原始风光,让旅游者爽心悦目、心旷神怡。

另外,区位条件优越。与东北、华北、西北相连,同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八省区毗邻。中东部地区面向京津,靠东三省,是我国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呼包鄂”金三角地区依托包兰铁路,已经纳入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点区域;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边疆,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边境线有4200 公里,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边境口岸。与新疆、西藏和蒙古国的草原相比,区位优势非常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2、人文优势

人文生态方面,内蒙古人文生态的构成是以蒙古族为主的草原民族文化,蒙古民族民俗文化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公元8世纪开始,蒙古人出现在大草原上,公元9 世纪开始,原来的突厥化大草原转变成蒙古化的大草原,蒙古人成为亚洲北部大草原历史舞台的真正主人。在草原历史的演替中蒙古民族全面继承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在上千年的历史进程中,蒙古民族还发展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并将其推向巅峰。今天,蒙古民族仍然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她们至今仍然保存和传承着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因此,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记录在各种文字资料中的北方草原民族文献民俗和传承至今的民间民俗。他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居住样式、节庆典礼、传统服饰、宗教信仰、工艺特产、音乐歌舞等丰富多彩,被誉为“歌的世界、舞的海洋、酒的故乡”。生态旅游业是一项文化型的经济产业,旅游文化也推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二、内蒙古草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评价

1、历史文化影响深远

在中国封建社会2 300年的历史上,将近1 000年是由中国北方草原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王朝,历史上大草原是人杰地灵、英雄辈出的地方。北方草原民族自从

魏晋南北朝开始包括鲜卑、匈奴、羯、氐、羌,先后进入中原建立很多政权,宋辽金元时期,由契丹族建立了辽朝,由女真族建立了金朝,由党项族建立了大夏国,由蒙古族建立了元朝;明清时期,由满族建立了大清王朝。这些北方草原民族作为一种新兴的政治力量不断入主中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政治文明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辽金元、清朝等四次大的民族融合时期。而这四次民族大融合都与北方草原民族南下有关,通过民族融合推动了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和繁荣。北方草原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辽阔疆域的奠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元代将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真正纳入中央王朝的直属版图,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满族建立清朝,再次统一大漠内外和天山南北,加强了对青藏地区的统治,在清乾隆年间疆域达到除元代以外的中国疆域最广阔时期。因此元朝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的基础,清朝巩固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元朝和清朝均为北方草原民族所建立的大一统中央王朝,他们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辽阔疆域的形成与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 北方草原民族是我国历史的创造者,北方草原民族是我国疆域的主要开拓者和主要开发者,其贡献永远不可磨灭。

2、民俗文化内容吸引力强

蒙古族民俗文化内容极其丰富,以蒙古包为主的居住民俗、以蒙古袍为主的服饰民俗、以摔跤赛马为主的竞技民俗、以肉乳为主的蒙古餐饮、以牧户为载体的草原牧业、以马队迎接为特点的接待礼仪、蒙古歌舞为主的表演艺术等,强烈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是草原旅游取之不尽的宝藏。

3、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相交融

草原水草丰美,风景如画,畜群如云,它们和周围的森林、湖河、沙漠、温泉、石林、文物古迹交相成趣, 互相衬托, 使游人尽情领略大自然的意趣。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 富有传奇的魅力, 与草原景观相融合, 更具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蒙古民族民俗成为内蒙古草原旅游业的文化核心,内蒙古大草原因为有了蒙古民族民俗内容而呈现文化性、多样性、综合性特点,从而提高了草原本身的品位和吸引力。同时大草原为蒙古民族民俗提供了背景环境,成为展示蒙古民族民俗的大舞台。蒙古民族民俗正因为有了大草原自然环境而变得那么和谐立体,充满生命活力。因此,内蒙古大草原和蒙古民族民俗相互补充,

相得益彰,成为不可分割的资源统一体。

三、内蒙古草原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思路

鉴于内蒙古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基础,良好的资源组合,自治区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引导力度不断加大,使得旅游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国民经济中投资最少,发展最快,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为自治区对外开放,促进脱贫致富和经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内蒙古在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多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仍属于浅层次的开发,没有充分体现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精髓,也没能从深层次发掘其文化内涵。因此在今后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上述问题。

(一)积极挖掘草原民族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旅游资源品味

在有效保护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前提下,开发出独具魅力的草原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草原民族风情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山水有形,文物有迹,而民族风俗和风情则主要体现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有文化特色的情趣上。因此,促进民族风情的产品化,营造民俗氛围,比山水风光游和文物古迹游更需要创新性的表现形式,更应该重视产品的创新,利用特定的技术,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内蒙古在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时,应根据草原民族文化的特点,着重发掘、提炼和开发民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旅游资源,积极挖掘和提升以形成具有当地民族文化内涵的、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如依托特色鲜明草原风光,开发以民族歌舞、民族统一、民族节庆、民风民俗、民族宗教等活动为内容的民族风情旅游产品。

(二)加强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的参与性,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

1997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颁布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将居民参与当作旅游发展的关怀对象之一,并把居民参与当作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样,一方面使居民意识得到体现,令一方面更大程度地体现“原汁原味”、“原锅原灶”,从而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如由牧民亲自参与的挤牛奶、熬奶茶、祭祀敖包及各种礼仪、体育、生活习俗等活动,以便给游人尽可能地呈现蒙古族生活的原生态。

(三)倡导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促进草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草原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以草原地区文化生态系统为旅游对象,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和减少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进程影响的前提下,将生态旅游理念贯穿于整个旅游系统,并指导其有序发展的可持续旅游发展模式,这里的草原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既是一种旅游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旅游发展的战略和旅游开发的文化理念,因此基于内蒙古实际情况而选择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蒙古族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紧密结合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开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应注重体现以下四个功能:

1、保护功能: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目的之一是促进文化生态平衡和文化完整性的保护,使旅游区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2、旅游功能:草原地区风光优美,蒙古族民俗内容丰富,因此同时兼具了自然美与人文美,以此为基础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能满足旅游者娱乐休闲、求知探异的精神需求。

3、经济功能:生态旅游负有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维系当地人民生活的责任。以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发展旅游业的根本目的。

4、社会功能: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旅游者具备较高的素质,且以文明的行为方式,推动民族地区社会文化的发展。

(四)建立区域大旅游开发思想,制定草原民族文化总体营销目标

对草原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开发或整合,对旅游产品进行整体宣传和集中促销,引导观光、休闲、娱乐和专项旅游同步发展,促进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合理共享,合作开拓新领域、新途径、新空间,营造互补互利、互相促进的旅游发展“多赢”格局。草原民族文化的发展,要置于信息化、集团化的大背景下,合理地进行目标定位,同时,实现区域性联合分工,形成重点突出又顾及整体的有层次、各具特色的旅游地域网络系统,与周边区域组合,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集聚,以大力宣传来夯实市场,实施联合多赢战略。

(五)重视草原生态环境保护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必须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有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依法管理和保护旅游生态环境。应根据地域特点,建立健全旅游环境保护的各项规章制度,草原旅游区内的一切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分析)

https://www.doczj.com/doc/7d15189645.html,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途:发改委甲级资质、立项、审批、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版权归属: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https://www.doczj.com/doc/7d15189645.html, 编制工程师:范兆文 【微信公众号】: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或 xmkxxbg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文化旅游开发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文化旅游开发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北京国宇祥国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咨询公司,我们拥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资格、我单位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以质量高、速度快、分析详细、财务预测准确、服务好而享有盛誉,已经累计完成6000多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可以出具如下行业工程咨询资格,为企业快速推动投资项目提供专业服务。

蒙元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 蒙古新字是蒙元文化的突出体现。这个在元代官方通用的文字,由八思巴受命创制,又称八思巴文。用这种新创制的蒙古新字,可以拼写其它各民族的不同文字。 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上都作为蒙古黄金家族建立的草原都城和元代的夏都百年之久,以上都为标识的上都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汇的产物,也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 上都所在的锡林郭勒草原孕育了金莲川幕府,见证了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融汇,成为蒙元文化和上都文化的发祥地。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 蒙古新字是蒙元文化的突出体现。这个在元代官方通用的文字,由八思巴受命创制,又称八思巴文。用这种新创制的蒙古新字,可以拼写其它各民族的不同文字。 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上都作为蒙古黄金家族建立的草原都城和元代的夏都百年之久,以上都为标识的上都文化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融汇的产物,也是蒙元文化的集中体现。 以成吉思汗、忽必烈为杰出代表的蒙元帝国在13至14世纪的辉煌,不仅实现了中国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结合,也打通了自唐末以来东西方300多年没有沟通的屏障,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特别是1260年忽必烈建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立了元上都,以后元朝同世界的联系更广泛、更深入,马可·波罗在元朝为官17年就是很好的历证。据考证,锡林郭勒盟是蒙元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为弘扬蒙古民族在创造世界文明史的历程中所做出的历史贡献,为世界蒙元文化研究搭建平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在争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开始建设蒙元文化苑。 蒙元文化苑的设计和建设,是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内蒙古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美术协会、内蒙社科院等多家学术机构,众多专家反复论证、研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编制整体规划。由清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院对蒙元文化苑整体景观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布局,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建筑设计。 蒙元文化苑地处锡林浩特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3亿元。建设内容包括蒙元文化博物馆、民俗馆、民族歌舞剧院、蒙元文化研究中心、蒙元历史名人雕塑群和科技文化长廊等。

萧启庆教授《蒙元社会文化史》研究介绍

萧启庆教授《蒙元社会文化史》研究介绍 许守泯 (成功大学 历史学系;台湾 台南) 一、经历简介 萧启庆教授是当今海内外蒙元史研究最重要的学者之一。 萧教授生于1937年,祖籍江苏泰兴。1955年就读台湾大学历史系,深受姚从吾先生(1894─1970)启发。姚先生早年毕业于北大,师事柯绍忞、张相文,亦为胡适入室弟子,后来负笈德国,受到史学大师兰克(Leopold von Ranke)和班汉姆(E. Bernheim)影响,回国后结合兰克史学和干嘉考证学,研究北亚史及辽金元史。 萧教授在姚先生的教导熏陶之下,选择以蒙元史为研究领域。1959年完成学士论文《忽必烈潜邸旧侣考》,并考进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仍跟随姚先生研习蒙元史。1963年提交硕士论文《西域人与元初政治》,同年并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 在哈佛大学,萧教授主要师承柯立夫(Francis W. Cleaves, 1911─1995)与杨联升两位先生。杨联升先生以博学多闻知名,其治学能以社会科学的观念设定题目和组织材料,却立足于严谨的训诂与考证上。柯立夫先生则师承二十世纪前半西方最伟大的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精通汉、蒙、满、波斯及多种欧洲古今语文,其著作以译述与考证见长。萧教授在两位先生指导下,完成博士论文《元代军事制度》(The Military Establishment of the Yuan Dynasty),并由哈佛大学于1978年刊行,自此中外学界对元朝的军事制度才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萧教授于1969年自哈佛大学毕业,先是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圣云大学(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1974年转任新加坡学历史系。1994年应台湾清华大学历史所邀约,返台任教,讲授“辽金史专题研究”、“元史专题研究”及“汉学述评”等课程。2000年当选台湾中研院院士,2002年退休,荣聘为清华大学历史所梅贻琦荣誉讲座教授至今。 二、研究取径与重心 萧启庆教授认为元史研究有两条主轴,一为探讨元朝在中国史上的独特性,一为考察其在中国史上的延续性。前者着重横向探讨草原传统及外来文化冲击所造成的元朝制度与文化上的特色。后者着重纵向分析元朝与前后各代之异同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而萧教授的研究重心,早年较重视第一条主轴,近年来也重视第二条,但萧教授也体认到二者不可偏废,因此想结合两条主轴而勾勒出蒙元时代在中国历史及北亚历史中的地位。 三、出版著作 截至目前,萧教授已经出版专书两册,联合编着三种,论文集五册,分别是:专书《西域人与元初政治》(台北:台湾大学文学院,1966)、《元代军事制度》(The Military Establishment of the Yuan Dynasty)(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联合编着方面,与罗意果(Igor de Rachewiltz)、陈学霖两位教授合着《蒙元前期名人传论》(In the Service of the Khan:

旅游文化赏析 论文

中国旅游文化论文 ——王治青自助旅游攻略一、香格里拉速览: “太阳最早照耀的地方,是东方的建塘,人间最殊胜的地方,是奶子河畔的香格里拉。”自从美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问世以来,作品中所描绘的香格里拉曾引起我的向往。皑皑的雪山、广阔无垠的草原、鲜红的莨菪花,神秘的喇嘛寺院……构成了这里美丽的风景。香格里拉藏语音译又为巴拉”,意思是“心中的明月”,指的是一种理想的生活。英语为Shangri-La,意为世外桃源,而这里,的确是一个世外桃源,人间仙境。 二、最佳旅游时间 5-6月:春末初夏,此时的香格里拉最美。5月底-6月初,主要为杜鹃花海(但随着天气变化时间可能会推后)。6月中旬有野花花海,如大小鸢尾花等。7-8月各种野花竞相开放,但此时为多雨季节。9-10月为秋季,色彩丰富,狼毒花开,此时景色也很美,适合摄影。11月初雪,色彩比较单一,天气较冷。12月,主要为雪景,可以看黑颈鹤。 三、消费指数: 香格里拉住宿、交通和餐饮的消费水平都不是很高。古城内和飞来寺的客栈住宿费用相对会高些,其他地方的住宿都比较便宜。 四、穿衣指南: 去香格里拉建议带上外套、羽绒服、手套、防滑靴。香格里拉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强,女性应准备好防晒霜、遮阳帽、太阳镜,特别是10月份以后,更要带足御寒衣物。每年6-9月是香格里拉的雨季,高原天气多变,可以多带几个塑料袋(或浴帽),雨天是罩在相机上,防雨又防尘,还可以保护设备。 五、景点: 香格里拉的景点主要集中在独克宗古城和县城周边、德钦县以北和虎跳峡一袋。正常浏览香格里拉需要2-3天,如果喜欢徒步,可以到虎跳峡和雨崩。但是有些人想到梅里雪山进行转经朝拜就会很长时间了。 1、独克宗古城 独克宗古城依山势而建,它是按照佛经中的香巴拉理想国建成的,有“建在石头上的城堡”和“月光城”两层含义。古城的路面起伏不平,由一些岁月久远的旧石头就着自然地势扑就而成。而今,石板路上还保留着深刻的马蹄印,那是当年马帮给时间留下的信物。独克宗古城拥有所有中国传统古城景区的特点:小吃、饰品、名族特色纪念品、客栈等,除了这些东西之外,这里就是个冷兵器交易市场,到处是买藏刀的,古城不大,9月末游人很少,很适合约上几个好友在小巷慢慢转悠,感受夜的柔和,细品各色灯光带来的魅惑!

0027~0030-旅游投资的商业模式研究――3L坐标分析法

旅游投资的商业模式研究――3L坐标分析法 2005年12月5日第3506期2005年12月12日第3509期 2005年12月19日第3512期2005年12月26日第3515期 杨光林峰 一、3L坐标分析法 民间投资商,已经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这些旅游投资人,对于如何锁定风景及土地资源、如何确定项目的主题与市场定位、如何建设出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如何实施有效的营销,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获取盈利,都在反复思考,并感到不易把握。 投资商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获取利润。 旅游产业的综合行太强,投入大而获利周期长,因此盈利方式很难用简单的算数进行计算。对盈利方式中的盈利时序、盈利大小、盈利结构没有搞明白时,投资的决心是很难下定的。如果此时投资进入运作,往往会形成“摸着石头过河”的局面,走一步看一步。结果一般都是:效率低下,大走弯路。 旅游开发所涉的层面很多,开发运作环节复杂,交叉联动行业多。明晰的商业模式可以让投资者透过错综复杂的表象,看清具体项目的关键问题所在,项目的风险和利润所在,在具体的运作中能够从容以对。 因此,借助专业机构的经验与技术,进行旅游项目开发的商业模式设计,是投资商借脑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旅游商业模式设计――全面综合的研究旅游项目开发,系统解决锁定资源、定位主题与市场、设计并成型产品、制定营销战略,清晰建构盈利模式。 设计合理的商业模式需要实用有效的技术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将投资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的各个层面和问题加以考虑,找出最适合项目的解决方案。 我们为此长期研究旅游产业经济及具体投资项目,并逐步建立了一套旅游投资商业模式专用分析工具――3L坐标分析法(或三链坐标分析法)。 通过持续的具体项目实践和理论研究,我们发现,由三个角度出发的链条(旅游业价值链、旅游开发运作链、旅游产业联动链)构成的坐标系(如下图所示)。在旅游产业中所有可能的商业模式,都能在该坐标系中找到位置;而任何旅游产业的项目,都可以运用3L坐标进行分析,从而发现盈利点、盈利结构,并由此形成商业模式的构架;对于旅游企业或正在经营中的旅游景区,运用3L坐标进行分析,可以对企业或景区进行诊断,发现其原有商业模式的缺陷,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寻找出可持续扩展的盈利新模式。

蒙元文化简介

核心提示: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蒙古新字是蒙元文化的突出体现。这个在元代官方通用的文字,由八思巴受命创制,又称八思巴文。用这种新创制的蒙古新字,可以拼写其它各民族的不同文字。 蒙元文化以展现蒙元时期蒙古民族文化为内容,是成吉思汗在他统一蒙古语族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的伟大事业中留下的历史足迹。同时,以成吉思汗、忽必烈为杰出代表的蒙元帝国在13至14世纪的辉煌,不仅实现了中国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结合,也打通了自唐末以来东西方300多年没有沟通的屏障,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它涵盖了蒙古族的起源、萨满教和喇嘛教文化、蒙医传统疗法、祭祀文化、蒙古包文化、蒙古族传 统礼仪、饮食、服饰、民间艺术及娱乐游戏等文化。 蒙古族图形美学探议 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蒙古人自古生活在辽阔无边的北方草原。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草原文化。蒙古族的传统图形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蒙古族传统文化漫长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精神面貌都与蒙古族传统图形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说的那样: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设想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情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蒙古族是一个漂泊的民族,漂泊在草原上,漂泊在她的历史之中。我们要了解蒙古族的艺术,必须洞悉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漂泊的风俗情况。传统图形是历史遗产、是历史的积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情况的产物。只有从历史和风俗的信息里才可以找到丹纳所说的“最后的解释”。只要翻看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时代,就可看到某种艺术风格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是同时出现、同时灭亡的。蒙古族传统图形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样也符合这一艺术发展规律。蒙古族传统图形源于漂泊的生活,它以一种“漂泊的文明”的态势展现和延伸在蒙古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中。 在蒙古族漂泊的生活中,“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同蒙古族的宇宙观、思想 意识、审美以及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圆”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深深地植入整个民族的血脉当中,因而“圆”的形态出现在蒙古民族衣食住行的每一个领域。柏拉图说:“创世者在一个球形的方式中创造了世界,球形(即圆形)的外形是所有外形中最完美的”①。另外,古希腊比达哥拉斯派也曾明确指出在一切立体图性中最美的是球形,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②。原始人在蒙昧阶段对浩瀚如烟的宇宙充满着无穷的幻想

旅游文化论文

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有的是文明都市,有的是工业化城市,有的则是现代化大都市,有的亦是历史文明的古都。不管是怎么样的城市,都用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人们,伦敦是世界上的经济发达、历史悠久、又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文明大都市。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总体来说,是因为伦敦的文化底蕴和现代化气息合理的融入在这个城市里。其作为英国的首都,也是作为世界上出名的城市,不论是经济上的发达,还是文化上的独特,总用其独特的味道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慕名而来。是不是你也有一个伦敦梦呢?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想去伦敦,好好的欣赏一下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工业文明的开始,又是什么样的原因成就了伦敦的文明。 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伦敦是英国政治中

伦敦的星期天,不是所有的商店都停止营业,但是大多数(尤其是个人的)徽闭店所有的剧场和大多数电影院也都关门。因为伦敦人都喜欢在星期天出城去郊游。在英国,尊重妇女是体现绅士风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女士优先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行为准则。英国社会非常有制度,插队会遭到所有人的鄙视和白眼。事实上他们不会有人这样做.英国人的时间观念较强。对安排好的约会一定要准点。在英国,送礼时最好送较轻的礼品。由于所费不多就不会被误认为是一种贿赂。英国人也象其他大多数欧洲人一样。喜欢高级巧克力、名酒和鲜花。对于饰有客人所属公司标记的礼品,他们大多并不欣赏。在英国购物,最忌讳的是砍价。英国人不喜欢讨价还价,认为这是很丢面子的事情。如果你购买的是一件贵重的艺术品或数量很大的商品时,你也需要小心地与卖方商定一个全部的价钱。英国人很少讨价还价,如果他们认为一件商品的价钱合适就买下,不合适就走开。另外英国人见面时不爱讲个人私事,而爱谈论天气,否则会受以冷遇。不是爱谈论天气,而是以天气为开头,化解都不说话的尴尬场面。还有些很有趣的事情:在英国,如果戴口罩上街,人们会认为是传染病者跑出来了,也许还会有人叫救护车;如果翘起大拇指那是拦路要求搭车之意。还有就是千万不要问女士的年龄. 伦敦有很多地标性建筑物。包括白金汉宫、大本钟,伦敦眼,塔桥,圣彼得大教堂等。很多人也会去欣赏一下英国的喜剧演出表演。

蒙元文化

成吉思汗大街是呼和浩特市北区的主干道,位于呼和浩特市的北侧,地处新城区的核心区域,西起通道北街,东至东二环,全长约8公里,距离市中心(中山路)约3公里,驾车时间仅约7分钟,并有多条公共交通线路直达市区各地。对将来新城区乃至呼和浩特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未来的民族特色街,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吉思汗大街的整体规划共分为四个区,第一区主要是都市感很强的市区;第二区为体现生态、自然的草原核心区域;第三区的成吉思汗广场是成吉思汗大街的绝对亮点;第四区营造道路空间的一系列机能性的交通空间。 体现了四个原则;国际性的蒙元文化走廊,区域性的商业文化中心,本土性的特色舞台,居民户外活动场所。国际级设计大师精英团队在规划中共同的口号是:带动草原的传承,再现自豪性文化,在总体设计上高度体现“人性”原则,在弘扬本民族文化独特性的同时,融合国内外建筑特色。吸纳采用了蒙古包的采光与透气性的优点,在楼盘位置的规划上又结合了中国结的文化精髓。 本着以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情为主格调,构成风格独特的现代城市品牌。从建筑结构,到设备配置、全方位创造出现代特质的蒙元建筑作品,体现建筑的先进性、舒适性、秘密性和方便性。景观设计崇尚自然与个性化,创造出了极具特色的北方豪情。 1、草原文化 中华文明有两大主源,即中原农耕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其中草原文化做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文化类型,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与中原文化共存并行和互为补充,为中华文明的演进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 草原文化是以蒙古高原为中心的亚洲北方草原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中,由阿尔秦语系的匈奴、突厥、鲜卑、契丹、蒙古、女真、满族等三大族系的草原民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总合。草原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特色鲜明的文化: ——从精神层面上看,草原民族具有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宇宙观;具有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永被恩泽的自然观;具有欲取先予、永续利用的生态观和描摹自然、歌颂自然的文化观。——从自然层面上看,其生物的多样性、生态景观的丰富性和环境条件的平衡性体现得最为完美。 ——从历史层面上看,这里是人类先祖的栖息地,人类文化的发源地,历史上的许多北方民族的发祥地;汉民族与这些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地,东西方文明的交汇地。 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体现在,崇尚自然、践行自由、英雄崇拜、以人为本、兼容并蓄之上:——崇尚自然。草原文化是以游牧生产方式为基础的文化形态,而游牧生产是迄今为止唯一以不破坏生态为前提的生产方式,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当做行为准则和价值尺度,成为草原民族最为宝贵的文化结晶。 ——践行自由。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为游牧民族提供了相对宽阔的生活天地和自由环境,“自由”的因子已经成为他们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深深熔铸于其民族性格之中,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各个方面。 ——英雄崇拜。作为草原文化集大成者的蒙古族是拥有英雄史诗最多的民族之一,崇尚英雄已成为蒙古族的传统。蒙古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成吉思汗被世界公认为“千年风云第一人”。草原文化是孕育英雄的文化,也象征英雄的文化。 ——兼容并蓄。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承认文化多元的合理性,积极学习借鉴各民族先进文化,这种兼容并蓄的文化观在草原文化的发展史上占据着主导地位。 ——以人为本。草原民族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并十分注重法制建设,远在公元前的匈奴帝

蒙元文化与旅游开发 论文

内蒙古财经大学本科学年论文 赤峰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作者特日格乐 院系旅游学院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12级 学号128086648 指导教师杨娇 导师职称讲师

内容摘要 本文在分析蒙元文化精神内涵及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针对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促进赤峰市蒙元文化开发的具体举措。 关键字: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 Abstract In this paper,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ongolian yuan culture spirit connotation and chifeng city yuan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 on the basis of in chifeng city had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the insufficient, put forward to promote chifeng city yuan cultur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measures. Keyword:Chifeng city ;yuan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目录 一、蒙元文化的概念及精神内涵 (3) 二、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 (3) (一)“黄金家族”的受封领地,几乎囊括赤峰全境 (3) (二)蒙元文化历史文化遗迹多,考古实证资料富 (4) (三)古建筑群数量较多,规模较大 (4) (四)多种宗教并存,宗教文化丰富多彩 (4) (五)民俗文化保留完整,发展前景广阔 (4) (六)稀有珍贵的元代绘画作品,举世无双 (4) 三、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分析 (5) (一)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5) (二)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5) 四、赤峰市蒙元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 (6) (一)建立经济管理体制,促进共同发展 (6) (二)建立资源保护体制,减少对资源破坏 (6) (三)建立资源开发体制,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7) (四)建立独有的品牌特色,提高吸引力 (7) 参考文献 (7) 后记 (8)

圣旨金牌蒙元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简介

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镇 圣旨金牌蒙元文化生态旅游区项目简介一、项目名称:兴安盟科右前旗索伦镇圣旨金牌蒙元文化生态旅游区 项目 二、项目业主:科右前旗索伦镇人民政府 三、项目建设地点:科右前旗索伦镇 四、项目责任人:郭志达(索伦镇镇长) 五、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加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需要,科右前旗多年来一直以农业为主,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占60%以上,而工业发展又极其缓慢,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还是近几年刚刚被人们所认识。随着察尔森水库等几处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事业迅速成为人们热衷的一项产业。索伦镇蒙元文化森林草原旅游区的开发,必将会带来科右前旗旅游事业的大发展,她的先锋和带动作用,将对美丽富饶的科右前旗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深远的影响。项目直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比重。索伦蒙元文化森林草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优势的自然资源,茂密的森林、奇石林立的山峰,溪流的清溪别致精美和广阔天垠的原始草原,丰富的蒙元文化积淀将为索伦镇草原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科右前旗旅游业的关键。 (二)为兴安盟旅游业增加旅游业优势。科右前旗地形由西北低山区,经过中部丘陵区,一直延伸到东南平原区。而发源于大兴安岭白狼山的洮儿河,是嫩江右岸较大的一条支流,总集水面积

17332km2,干河全长502公里,从前旗的西北入境,由东南汇入嫩江,沿河两岸,林草茂密,人烟稀少,多为次生林和各种草原,河谷两侧榆柳成萌,风光宜人,是远近闻名旅游观光、游玩的好去处。特别是索伦蒙元文化草原旅游区的建设,将为洮儿河再添风采,旅游区附近将更是人们理想的旅游盛地。除此之外,大自然赋予兴安盟人民的科尔沁草原和大兴安岭自然景观尚未很好地开发、利用。这些景区、景点在旅游开发都具有相当的潜力。 (三)通过旅游业开发,增强兴安盟的开放度。国家把对外开放做为一项基本国策,长期坚持,自治区和兴安盟也都在采取各种方式增强对外开放力度,兴安盟经济的发展没有对外开放,不靠外力来发展自己,是很难走出困境的。通过索伦蒙元文化森林草原等旅游区的开发来带动全旗旅游业的大发展,吸引海内外的游客、企业家、著名人士以及各界朋友前来观光旅游,让他们认识兴安,了解兴安,投资兴安、兴业兴安、安家兴安,从而提高了兴安盟的知名度、外向度、信任度,不但能吸收一大批专业知识人才,还能引来资金、名牌、技术,促进其各行业的发展,增强对外开放程度。 (四)促进文化交流,旅游产业给观光考查,民俗研究,历史探踪,社会经济研究。社会文化活动提供了优越条件,为外来学者,科学家提供了研究机会,对于兴安盟地方文化同全国及世界文化交流搭建了平台,促进文化发展和科技进步。 (五)是市场发展的需要。索伦蒙元文化森林草原以其宽阔的大草原和清洁无污染的优美自然环境和清新高质量的空气环境,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来此观光、渡假、娱乐。但其接待能力不能满足游

旅游文化论文

旅游文化之中国建筑文化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首先从宫殿说起。说到宫殿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故宫。北京故宫,旧称为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它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由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开始建设,明代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故宫同时还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

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中国坛庙建筑的起源在于祭祀。当古代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发现了许多无法解释的事情以及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于是产生了神灵鬼魂之说。而祭拜这些神灵鬼魂的活动就统称为祭祀。根据考古学考证,最早的祭祀活动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而有祭祀迹象的最多在10余万年前。伴随着祭祀活动产生的场所和构筑物就称之为坛庙。例如北京天坛。北京天坛(Temple of Heaven)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故宫正南偏东,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这个建筑综合体是帝王祭天的场所,它创造了一个象征性的联系,来加强孔子的社会的等级制度。总面积为273公顷,是明清两代帝王用以“祭天”、“祈谷”的建筑。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2009年,北京天坛入选中国世界纪

文化旅游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文化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甲级资质) 文化旅游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度高、涉及面广、辐射力强、带动性大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 中国文化旅游可分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 当前,中国的旅游业正在慢慢转型,文化与旅游结合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全国各地文化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省大力整合省旅游资源,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并出台了“2009-2020年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

规划”;在地震后为复苏旅游业,把文化旅游作为其发展方向;而在,2009年以来文化旅游项目广泛受到投资者青睐;2010年、2011年省和省相继设立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 现阶段实现旅游产业利益最大化和不断发展,关键在于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满足人们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中的文化需求,在深度挖掘旅游文化涵的过程中,建立产业良性的部运行机制和外部发展关系,从而提升产业素质,获得可持续发展。文化旅游是一项充满憧憬、创意的文化活动,必须以观念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在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要按照全面创新的战略要求,用新的思维认识、开发和管理文化旅游产品。 21世纪中国旅游的方向直指向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品以其丰富的文化涵、相当的发展规模和精深的人文底蕴独占鳌头,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品。 《文化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支持、建设规模、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投资咨询意见。

旅游文化学论文

旅游文化学论文 旅游主体文化、客体文化、中介体文化等知识的整理 姓名 学号 院系 专业 2012年11月19日

摘要: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在创造外汇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和扩大税收等方面发挥的经济作用不容各国政府忽视。本文介绍了旅游文化学相关的知识点,对旅游文化学中的主体和客体文化及中介等内容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写下了自己对学习这门课程后的感想。 关键词:主体;客体;旅游;文化;介体;作用与影响;感想 旅游文化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深层次的结合,是旅游活动中创造的全新专门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和新的生长点,是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层面。旅游文化学是一门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文化活动现象、本质及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现代旅游和提高旅游文化素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1、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文化学从总体上研究人们的智慧和实践创造能力在旅游活动方式上包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旅游文化学是关于旅游文化的现象、本质以及旅游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的科学。 2、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三个不同的层次:一是运用于一切科学研究的方法,即哲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二是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即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三是具体的文化学和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旅游文化学研究中使用的一般科学方法主要有文献法、实地调查与观察法、比较法和逻辑分析法等几种。 3、旅游文化学研究的意义 ①.旅游文化学研究有助于解释人类的旅游行为,揭示旅游活动发展的机理。 ②.旅游文化学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了解旅游业发展的规律,自觉地促进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 ③.旅游文化学研究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理解旅游活动的社会影响,处理好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和社会作用之间的关系。 ④.旅游文化学研究将推动旅游科学的发展,丰富文化学的研究内容。

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靖水山庄》文化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靖水山庄》文化旅游项目总论 1、项目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闲暇时间增多,旅游业正成为当今世界最具生机活力、永不衰落的“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已经实现了连续2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国旅游人数和效益指标有了百倍以上的增长,国际旅游各项指标比80年代初有了四五十倍以上的增长,实现了从“资源大国”到“亚洲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随着小康社会的到来,我国旅游发展格局和态势正在发生着深刻地变化,从“观光时代”向“休闲度假时代”转变,人们的休闲时间也越来越多,传统工作和休闲概念已经逐步地模糊,人们也更加注重文化精神的消费与追求,这种变化大大刺激了休闲度假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休闲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追求文化、享受大自然,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时尚,是现代旅游发展所追求的核心价值。休闲旅游主动顺应了人们旅游观念的改变和对健康的追求,拓展了旅游式,丰富了旅游的涵,是第二代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向 2、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靖水山庄综合文化旅游休闲园 2、项目单位:中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3、建设地址: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茅屋组 4、经营式:合资。 5、拟建规模和标准:靖水山庄综合文化休闲园文化旅游项目总体规划控地1000亩,分三期工程建设,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建设以“九龙文化影视城”和“诗词园”为主体,结合观光、疗养、休闲、现代运动等要素,集健康性、时尚性、趣味性为一体,打造成以休闲娱乐、运动休闲、疗养保健为一体的旅游度假圣地,最终使之发展成为级的旅游和疗养保健一条龙的休闲基地。 6、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北京时代凯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建华 二、《靖水山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背景 1、项目提出的背景: 靖安三爪仑是AAAA级风景旅游区,也省唯一的级示森林公园,地处赣西北,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5.7%,

旅游与文化论文

旅游与文化论文 旅城 游市 规化 划趋 的势 姓名张乐 学号0908224061 年级09 级 专业通信工程 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0-6-10

关注旅游规划中的城市划趋势 对商业利益的过多追求使得中国众多风景区内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错位的风景区规划人为加重风景区城市化的现象也不鲜见。早在90年代初期就有学者指出不少地区存在城市化的旅游规划现象,将旅游目的地的开发规划等同于城市建设规划。而今,十多年过去了,这股城市化的旅游规划势头在某些地方依旧蔓延滋长。 背景 为了充分说明问题,首先举两个著名风景区规划的例子进行实证分析。电影《少林寺》放映后,少林寺名扬天下,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旅游业的发展使得部分当地村民受眼前经济利益的驱动,乱搭、乱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从景区入口处到少林寺山门前不到2 公里的街道旁,搭建的商店、饭店多达数百家。为解决愈来愈突出的商业化、人工化、城市化问题,2003年3月,登封市聘请规划专家编制《嵩山少林寺景区规划》,按此规划,少林寺景区进行拆迁和新建的总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涉及到200多家商业网点、10多家武术学校及400多家农户的搬迁。然而如果该规划实施后却会使景区形成典型的城市格局,淹没原有景观意境,造成一种新的人为化的建设性破坏。 “深山藏古刹、碧溪锁少林”。少林寺这一意境的载体是由进山的东西向山路、两侧的山峰、寺前的溪流、树林、村庄和寺庙等组成的。而该《规划》恰恰从外到内对五层意境载体进行现代化的改造。进山的东西向道路被修成宽阔的公路;弯曲的溪流被改造成人工化规整的水道和垂直石砌驳岸;寺前及周围的村庄被拆掉;寺前的空地上正在建设一座现代城市广场……该规划将城市格局完全搬到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景区之中,虽然拆建的决心很大,摒弃了商气,但实质上是对景区原有格局产生根本性的机理式改变。

蒙元建筑艺术语言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7d15189645.html, 蒙元建筑艺术语言的发展 作者:刘源孙权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34期 【摘要】蒙元文化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蒙古民族文化是生活在蒙古高原及其周边地域的各民族族群共同创造的,这些民族相互间具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和族际承继关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草原民族对于文化的态度一直是包容的,文化的融合对于草原民族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本文深入研究蒙元文化,挖掘适合于建筑艺术表现的语言文化符号,并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元素,可以提高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使建筑单体融于城市的大文化环境当中。 【关键词】蒙元文化,建筑艺术,建筑语言,浩大壮美,图腾崇拜 中图分类号:[J59]文献标识码: A 蒙元文化应用于建筑艺术领域,是表现建筑艺术地域文化特征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与发展蒙元文化的关键支点。合理利用地域文化,不但可以拓展建筑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主题,而且能准确地表达建筑的意境。蒙元文化应用于建筑艺术之中,是表现建筑的地域文化特征、张扬个性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与发展蒙元文化的支点。充分发挥地域文化的整体优势,可以拓展园林的表现形式,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主题,确切地表达建筑的意境。只有深入研究蒙元文化,挖掘适合于建筑表现的文化元素,恰如其分地运用这些元素,将其潜在的文化价值转化为建筑文化,提高建筑文化品位,才能够使建筑融于城市的大文化环境当中。 一、基于民族风情的物化形象语言 文化是把人们联系起来,使人们趋向统一、凝聚的因素。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定的容纳和导向范围,各种文化体系由于文化本体的文化特质或文化基因的不同个,在发展历程中都会形成各自的性格特征、风格、形象和文化风貌,从而形成特色。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以文物遗留物身份出现的文化成果和文化现象,则往往是所属地域文化、历史时段或文化种群“形而上”的积淀、凝聚和物化。 文化形态的认同基于一个群体的共同认可,是对某种价值观的群体性指向,对其所属主体的心智模型、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力量凝聚有着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其时、其地、其种群的完整文化和文明状态的集中体现,以文化现象表示出“这一”文化形态的文化属性、特征及与其他文化形态的区别,而其中许多重要的文化现象是以物化形态的形式表现出来。文化作为完整的历史和地域文化体系,其文化层级不仅属于思想、精神层面和意识形态反映的抽象思辨的“形而上”,更是有形的物质创造的“形而下”;而艺术物化形象则是文化主体在物质创造活动中,把心灵的审美体验创造性地转化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的结果。

红色旅游文化论文

红色旅游文化论文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红色文化旅游培训心得 一、利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一)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三进”即进教材 进课堂、进头脑。要加强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提升,紧密结合区域地方实际和红色资源分布特点,组织力量编写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校本教材,用于实践教学。要把红色资源教育列入教学计划,给出足够学时。要在立足本校教师授课基础上,邀请当地红色资源研究专家和学者开设党校专题讲座,宣讲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不断拓宽和丰富教育内容。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手段、方式创新,既要有讲授式的传统教学又要有情境教学、体验教学、案例教学、分组教学等,以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要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声、光、电齐备,增加双向互动,针对学生思想实际,使大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二)利用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一是开展体验式主题活动。例如以“重温光辉历程,永葆党的先进性”为主题参观红色景区、景点。通过重走“红军路”、“长征路”、“解放路”等,使大学生党员进入红色革命之源,寻访革命遗址,接受红色洗礼,汲取红色力量,燃亮奋斗激情。可以在红色景区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红歌演唱比赛、红色革命主题演讲、讲述红色故事会、看红色视频、表演红色情景剧等活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革命胜利来之不易。要使大学生党员在红色圣地、场景中感悟、对照、反思,按照党性要求进一步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开展参与式主题活动。学生党员开展红色主题文化调查,通过和荣转军人结对子、送温暖,志愿服务、送知识技能下乡到户等形式参与融入到红色景区人民生活中来,以惠民服务锤炼党性、潜移默化、加强修养、提高本领。

蒙元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蒙元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前景及实施简介项目选址:集宁古城 项目关键词:藏传佛教喇嘛教文化蒙元历史文化展示乌兰察布民俗展示蒙元历史文化交流蒙古族婚庆及礼仪接待蒙古族文化演艺表演蒙古族民俗商品蒙古族蒙元文化商业地产其他延展项目 项目概述: 集宁古城位于乌兰察布市现代物流园内满达西路,四面临街,交通便利,南临京藏高速,东靠城市主干道怀远大街和政府街,距集宁南高速出口1公里。毗邻于中国北方最大且代表皮革时尚风尚标的乌兰察布市国际皮革城对面,只一条马路之隔。随着乌兰察布市国际皮革城在国内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将集宁古城项目改为蒙元文化旅游产业符合我市的区位特征及整体对外的民族形象。且与集宁国际皮革城形成一个互为依托互为影响的旅游产业景区,将带动我市周边产业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项目定位: 经初步分析研究吸取多地方经验,定位为以我市独特的蒙元文化为背景以蒙古族民俗为主题的“王爷府一个国家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有赖于文化底蕴,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吸纳了欧亚大陆众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是蒙古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歇动

力,在我市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利用我市丰富而独有的蒙元文化遗产,在区位与民族环境优势影响的前提下,构建一个蒙元历史文化为背景的旅游产业区,将以其无可比拟的区域价值、民族与历史的人文价值、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提升推动我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和就业压力。并以民族历史文化吸引商贸,商贸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带动商贸,商贸繁荣旅游地产。 以集宁国际皮革城为依托,互为影响,把集宁古城打造为集蒙元历史博物展示、住宿、蒙古文化、蒙古族民俗传统、蒙古文化演艺及礼仪、饮食文化、婚庆文化、服饰、民间艺术商品等为一体的,以蒙元文化为内容,以草原文化为主题,集蒙古风情为特色的蒙元文化产业旅游基地的“王爷府”。使其成为一座影响中国北方乃至国内外的蒙元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具有国际水准的旅游购物天堂,为国内及世界蒙元文化与蒙古族文化搭建交流的平台。推广我市新的绿色民族特色旅游名片,把我市创建成为富有影响力的中国北方优秀的民族旅游城市,凸显草原旅游城市价值。 区位优势分析: 乌兰察布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辖11个旗、县、市、区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即:集宁区、察哈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卓资县、化德县、商都县、兴和县、凉城县、四子王旗、察哈尔右翼前旗、察哈尔右翼中旗、察哈尔右翼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