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牙周炎的症状

糖尿病牙周炎的症状

糖尿病牙周炎的症状

糖尿病牙周炎的症状

一、糖尿病牙周炎的症状二、为何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牙周炎三、糖尿病患者易患5种口腔疾病

糖尿病牙周炎的症状1、糖尿病与牙周炎之间是相互作用

口腔疾病已经成为第六大糖尿病并发症。牙周病患者在人群中的数量本就不少,而糖尿病患者所面临的牙周病风险更高,牙周炎症往往不容易控制。而糖尿病与牙周炎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糖尿病可引起更持久的炎症反应,导致更多的牙槽骨附着丧失和吸收,并使新骨受损。而反过来,牙周炎也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诱因,牙周病激发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可能是糖尿病加重的重要因素。2、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在给牙周炎患者进行清除牙周结石治疗后,在局部牙周炎症减轻的同时,也能使患者血中的促炎性物质降低,减少导致糖尿病恶化的因素。因此,专家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积极治疗牙周疾病。

3、糖尿病牙周炎的症状

在口腔门诊中,医生经常见到这样的糖尿病患者:一口牙疼痛或压痛,牙龈红肿、流血等。由于血糖控制不理想,使得口腔的感染难以控制,牙周炎进一步加重,加速牙周骨质的流失,牙齿松动、移位程度逐渐加重,造成咬合困难,吃饭时咬合无力,吃东西嚼不碎,有些牙根暴露,牙龈萎缩。情况坏时还会失去牙齿。赖主任说,有些中青年患者出现牙齿松动和缺齿,这些就提示患者可能有糖尿病了。

牙周炎的症状也提醒我们: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牙齿早早松动,那么很可能有糖尿病。如果已经是糖尿病患者,那么,这些牙病的表现提示血糖往往没有得到很好控制。

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疗效分析

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单随机化分2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甲硝唑含漱液治疗,观察组采用浓替硝唑含漱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效果、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牙龈指数(GI)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BI与GI水平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效果更为可观,值得广泛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metronidazole gargle in the treatment of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itis.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The simple randomized divided into 2 groups,44 cases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observed with the use of metronidazole gargle,Concentrated Tinidazole Gargles for treatment.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effect,sulcus bleeding index(SBI)and gingival index(GI).Results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45%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79.55%),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after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SBI and GI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Concentrated Tinidazole Gargles treatment of gingivitis and periodontitis is more effective,is worth popularizing widely. Key words:Metronidazole Gargle;Gingivitis;Periodontitis;Concentrated Tinidazole Gargles 在臨床上,牙龈炎和牙周炎均属于口腔内科中较为常见的牙周组织疾病,对患者的牙齿具有较大伤害,常直接侵害一组或者全口牙[1]。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咀嚼功能,对其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故此,本文研究中,我院主要观察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牙龈炎和牙周炎疾病提供相关依据,改善牙龈炎和牙周炎疾病的危害,且效果显著,具体报道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88例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各44例。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7.86±3.56)岁;疾病类型:牙龈炎24例,牙周炎20例。对照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29~58岁,平均年龄(37.23±3.32)岁;疾病类型:牙龈炎25例,牙周炎19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工作综述?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孟焕新 △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北京 100083)[关键词]牙周炎;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R78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67X (2007)0120018203 牙周病是口腔的两大疾病之一,我国成人的患病率高达 80%~90%。其中牙周炎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医学研究的重大发现是牙周炎不仅累及牙周组织,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全身健康,是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与妊娠早产低体重儿有密切关系;而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免疫功能紊乱、骨质疏松症等也会增加患牙周炎的风险,并影响牙周治疗的效果。目前,牙周炎与全身健康的关系已是国内外医学专家和口腔医学专家的关注热点,此综述将根据近年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牙周实验室的相关工作进一步阐述牙周炎与糖尿病的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它的急、慢性并发症累及多个器官,已成为致残率、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而与年龄相关的牙周炎作为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有发病率逐渐增高趋势。近年来在牙周专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不断上升,有些患者因为牙周炎、牙周脓肿而就诊,经检查不仅患有牙周病而且患有糖尿病。目前,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了糖尿病与牙周炎的双向关系,一方面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牙周炎作为慢性炎症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具有负面影响,已有学者提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牙周炎虽然是牙周组织的局部感染,但受全身因素的影响,并表现出全身的炎症反应。最近的研究发现牙周炎患者的血清中C 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2α的水平会升高[1-3] ,而这些炎症因子在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影响血糖控制以及改变脂肪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 用 [4,5] 。因此牙周炎作为患病率很高的炎症性疾病,很可能潜在地威胁着宿主的全身健康。 以往关于糖尿病与牙周炎关系的临床研究多是通过散发的糖尿病病例和健康对照者来分析。而本实验室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集的2型糖尿病家系成员进行了牙周状况的调查[6],在43个2型糖尿病家系中,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如探诊深度(p r obing dep th,P D )、附着丧失 (attach ment l oss,AL )、缺失牙数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二 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年龄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者,考虑可能是年龄因素导致两组间的差 异,又对家系中糖尿病患者与同胞非糖尿病者的临床牙周指数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此两组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牙周指数P D 、AL 、缺失牙数仍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P <0.05),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者患重度牙周炎的风险高8.53倍,缺失牙的风险比非糖尿病者高2.08倍,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状况明显差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这些家系研究的结果与以往糖尿病的非家系研究报告基本一致,而且更具说服力,其优势在于家系成员特别是家系中的同胞具有相似的家庭环境和遗传背景,年龄相仿,同胞中既有糖尿病患者,亦有非糖尿病患者,其牙周炎患病率及程度的不同更能反映糖尿病对其牙周状况的影响,或者说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亦可从疾病遗传角度进一步分析糖尿病和牙周炎的关系。本家系研究还显示,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与控制不良的患者间牙周探诊出血指数(2.9±0.4vs 3.1±0.5,P <0.05)和附着丧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1.5)mm vs (2.8±2.3)mm,P <0.05)],说明血糖水平与其牙龈炎症的程度和牙周破坏的程度相关,并提示对于伴糖尿病的牙周病患者必须有效地控制血糖才能消除或减少糖尿病对牙周病的影响,反之牙周炎的系统治疗也将有利于血糖的控制。此外,本实验室还采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的方法,对2型糖尿病伴发牙周炎和单纯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龈沟液和外周血血清进行了相关因子的检测,发现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 t or f or advanced glycati on end p r oducts,RAGE )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龈组织中的表达增高, 并与T NF 2 α的表达相关,其RAGE 阳性细胞与已证实的其他器官中的RAGE 阳性细胞种类一致,说明RAGE 通路参与了 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症的进展。同时还发现在长期低水平 慢性炎症状态下也存在着AGE 2RAGE 通路的活化,并且此通路的激活可能并非直接来源于局部的刺激[7]。 在2型糖尿病的病因学研究中,炎症的作用已得到肯定。目前已知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T NF 2α,I L 21β和I L 26等炎症因子可以通过激活核因子κB 抑制物激酶等多种通路使得胰岛素受体底物21(insulin recep t or substrate 21,I RS 21)出现异常的丝氨酸磷酸化,抑制正常的酪 氨酸磷酸化,从而干扰了胰岛素和受体结合后信号的进一步传导,抑制糖原的合成,降低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出现胰岛素 △Corres ponding author ’s e 2mail,kqhx meng@bj m u .edu .cn ?81?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JOURNAL OF PEKI N G UN I V ERSI TY (HEALTH SC I ENCES ) Vol .39 No .1 Feb .2007

糖尿病患者慢性牙周炎浓替硝唑含嗽液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糖尿病患者慢性牙周炎浓替硝唑含嗽液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伴发慢性牙周炎采用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应用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PLI指标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PD、TM、CAL牙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略高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3%),但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伴发慢性牙周炎的患者,除了常规牙周基础治疗外,增加应用浓替硝唑含漱液治疗,患者的PD、CAL、TM等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标签:糖尿病;慢性牙周炎;浓替硝唑含漱液;牙齿松动度 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炎在临床上均比较常见,二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证实,糖尿病是慢性牙周炎的危险致病因素之一,目前临床尚未完全研究清楚二者相关性病理机制,部分专家认为可能与组织内血管基底膜的改变、胶原合成减少、伤口愈合障碍、抗感染能力下降等一种或多种因素相关[1-2]。研究数据证实,糖尿病患者伴发慢性牙周炎的概率约为正常人群的2~3倍[3]。在临床实践治疗中发现,糖尿病患者伴发的慢性牙周炎采用常规牙周局部治疗及单纯抗菌治疗均达不到满意效果,部分专家认为采用替硝唑治疗糖尿病伴发慢性牙周炎疗效显著,但对于其疗效及局部用药不良反应尚无统一定论[4]。该次研究选取了2016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了采用浓替硝唑含嗽液治疗糖尿病患者伴发慢性牙周炎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伴发慢性牙周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实验组有男14例,女18例,年龄45~79岁之间,平均(62.45±2.35)岁;对照组有男15例,女17例,年龄43~81岁之间,平均(63.57±2.42)岁,入选标准:①所有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且病史均在6年以上。②所有患者口腔内剩余牙齿均在20颗以上。 ③将口腔内牙齿分为4个象限,每个象限均有2颗或2颗以上牙齿牙周探针深度超过4 mm。④所有患者的X线检查均显示牙槽骨吸收,可达根长度的1/3~1/2。排除标准:①排除近期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患者。②排除近1个月有抗生素应用史的患者。③排除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牙周治疗的患者。④排除对甲硝唑等硝基咪唑类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⑤排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牙龈炎牙痛牙松动牙敏感牙周炎等中医辨证

牙痛_牙敏感_牙松动_牙龈炎_牙周炎 中医辩证治疗 牙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症状,多因牙齿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所引起。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齿与肾、龈与胃关系最为密切。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一般而言,急性牙痛、牙龈红肿者,多从胃治;而慢性牙痛、齿松、齿痛隐隐、红肿不甚者,宜从肾治。 【牙疼偏方】 1、鲜姜1片或用花椒2粒,或切半瓣大蒜咬在牙洞处,有迅速缓解牙痛的效果。 2、牙痛时,以75%的酒精棉球擦涂局部,然后另用一个酒精棉球压于牙痛部位。本法对龋齿及牙髓炎引起的牙痛收效颇佳,轻者1次止痛,重者可重复2至4次。 3、将浸有75%的酒精棉球塞入耳中,3至5分钟后疼痛即止,若牙痛严重,可两耳均塞。 4、食醋50毫升,加入开水50毫升,混匀含漱,每日2次,连续2周,可治疗牙周炎引起的牙痛。 5、白酒50毫升,置碗中点燃后,倒入2只鸡蛋清,以火自灭为度,牙痛时1次服下。该法对炎症性的风火牙痛疗效较好。 6、皂矾(绿矾)15克,溶于50毫升白酒内,点燃白酒约1分钟左右时将火吹灭,含药酒于患部。若效果不好,可在2小时后重复一次。 7、按以下穴位:夹车、耳前三穴、合谷 1、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 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 月—2017年9月期间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69例)与对照组(6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降血糖、抗感染及口腔清洁等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牙周基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牙周基础状况(菌斑指数、附着丧失、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及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基础状况相当,各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这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牙周基础状况比对照组好,各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基础情况,同时有利于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牙周基础治疗;2型糖尿病;牙周炎;疗效 2 型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或作用缺失而引起的机体高血糖代谢性疾病,牙周炎是一种牙周组织出现慢性感染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病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糖尿病是牙周病发生及进展的危险因素之一[1],而牙周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牙周炎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其中革兰阴性厌氧菌感染引起的牙周炎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水平,导致糖尿病患者血糖调控恶化,给临床上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牙周基础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牙周炎的进展,其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有待探讨,该文选取2016年6月—2017年9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牙周基础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来该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37例,女性32例,年龄34~69岁,平均年龄(47.6±2.5)岁,牙周炎病程1~4年;研究组患者男性39例,女性30例,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48.1±2.7)岁,牙周炎病程1~4年。两组患者年龄、牙周炎病程等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降糖治疗:患者给予口服降糖药物盐酸二甲双胍片(规格:0.25 g/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370)和(或)胰岛素注射液(规

牙周炎和心血管病间的关系

牙周病和心血管病之间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是非常普遍的。它们都是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例如年龄,吸烟,糖尿病和牙周病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重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牙周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增加是密切相关的。动物模型体外实验的生化、生理分析和临床研究提供了牙周致病菌的实质性影响证据,其毒力因子与细菌毒素参与所有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包括皮功能障碍,炎症,氧化应激,泡沫细胞的形成,脂质沉积,血管重塑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介入研究表明,治疗牙周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全身炎症和皮功能障碍。然而,没有进行介入研究评估牙周治疗是否可以主要预防心血管疾病。总之,目前的数据表明,牙周感染疾病对于心血管疾病有一个强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牙周病的作用作为心血管发病原因尚不能提供足够充分的证据。 1介绍 牙齿被牙龈组织包绕。在牙齿和牙龈组织之间,可能存在一个空间(被称为龈沟)。龈沟是龈缘顶部的口腔上皮细胞形成的沟上皮衬里。在龈沟,上皮和冠釉形成被口腔细菌占领的独特表面。在这个微环境中,细菌形成生物膜称牙菌斑。 原发性感染中填充龈沟的细菌主要是链球菌属(如口腔链球菌,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和奈瑟氏球菌属等。这些厌氧菌使溶解氧大大降低从而为专性厌氧菌在龈沟提供一个适于生长居住的环境。在牙菌斑,主要的优势菌形成基板,可以为其他细菌(主要是厌氧菌)如放线菌(龋齿放线菌和氏放线菌),具核梭杆菌、韦荣球菌属等的附着提供一个环境(Rickard et al.,2003)。总体而言,牙菌斑微生物超过500种(Moore and Moore, 1994)。 在牙菌斑中,细菌受包括供应氧气,p H、饮食、口腔卫生和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龈缘的上面和下面,细菌组成有明显的不同。在健康个体中,龈下主要由需氧链球菌、厌氧菌和F.具核梭杆菌组成(Moore and Moore, 1994)。口腔卫生差,牙齿保健不充分或缺乏、吸烟、免疫功能的改变以及其他有害因素可导致牙龈炎(即牙龈组织感染),龈下菌斑可以在牙龈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牙龈炎中,随着龈下菌斑革兰阴性专性厌氧菌的增多,龈下菌斑微生物数

糖尿病“第六大并发症”:容易被忽略的慢性牙周炎

糖尿病“第六大并发症”:容易被忽略的慢性牙周炎 刘海立主任医师汝州市济仁糖尿病医院 慢性牙周炎是一种由牙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炎症、进行性附着丧失和骨丧失的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发生牙齿脱落的年龄低于正常人群,常合并牙石、牙龈出血、肿胀、口臭,甚至颌周脓肿等慢性牙周疾病,因此糖尿病人发生慢性牙周炎的比例更高。 一、糖尿病人合并慢性牙周炎的流行病学,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候任主任郭立新教授团队对北京医院内分泌科2015年1月-2016年1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200例年龄20-80岁的患者进行调查,慢性牙周炎(牙周袋>3mm)的患病率为78.5%,重度慢性牙周炎(牙周袋>6mm)的患病率为29%。 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伴发重度慢性牙周炎的患病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牙槽骨吸收及附着丧失状况较普通牙周炎患者更为严重,且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牙周炎发生率越高。因此糖尿病人容易合并慢性牙周炎,故早在1993年世界著名的牙周病专家Loe提出牙周病是糖尿病的“第六大并发症”。 二、医、患对糖尿病与牙周炎关系的认识 郭立新教授团队采用个人访谈、调查问卷等研究方式对北京医院内分泌科2010年 12月至 2011年 2月间住院T2DM 患者199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为:①患者对口腔保健知识认知正确

率在1.5%-40.2%。85.9%的患者表示在被明确告知糖尿病和牙周炎关系后会主动关注。②同期调查内分泌科医生对慢性牙周炎关注率13%,对牙周炎询问率为3.8%。由此可见医患对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的关注度低,因此慢性牙周炎被称为“被忽略的糖尿病并发症”。 三、糖尿病容易合并慢性牙周炎的原因 1、糖尿病患者唾液量减少、流率减慢,唾液内葡萄糖浓度升高,唾液pH值下降,口腔自洁力下降,易引起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繁殖。 2、糖尿病患者有特异性的血管病变,血管内皮损伤,血糖升高,血小板黏附、聚集增强,抗凝血因子减少,红细胞脆性增加,造成牙龈等口腔组织缺血缺氧。 3、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障碍,易导致口腔病变迁延难愈。 四、病理改变: 慢性牙周炎以牙齿支持组织损害为特征。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表现为牙周袋形成、牙龈进行性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 五、慢性牙周炎诊断标准: 牙周袋深度>3mm且伴有牙龈等结缔组织附着丧失者诊断慢性牙周炎。 牙周袋深度≦3mm,结缔组织附着丧失已静止,认为无牙周炎活动。

牙周病学部分笔记

第七章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一、临床病理 (一)初期病损 组织学可见牙龈血管丛的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扩张。微循环内的流体静脉压增加,血管周围的胶原纤维减少。 临床表现:健康龈 (二)早期病损 在菌斑堆积后约4~7天,组织学见结合上皮下方的血管扩张,数目增加。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是此时的主要浸润细胞,浆细胞很少见。 病损内成纤维细胞退变,较多白细胞浸润,浸润区胶原纤维破坏. 结合上皮和沟内上皮的基底细胞增生,出现上皮钉突,反映机体加强对菌斑的防御屏障. 临床表现:炎症改变,牙龈发红,探诊出血。 (三)确立期病损 随菌斑不断积聚,牙龈炎加重,组织和龈沟内的液体渗出,白细胞移出. 临床表现:明显的炎症和水肿,牙龈色暗红,龈沟加深,牙龈不再与牙面紧贴,也可称作慢性牙龈炎病损。 转归:1、稳定数月或数年。 2、发展为活动型,进行性破坏性病损。 (四)晚期病损 随炎症扩展和加重,上皮从釉牙骨质界向根方生长并从冠方与牙面剥离,形成牙周袋. 菌斑向根方延伸,在袋内繁殖. 牙槽嵴顶开始吸收,牙龈结缔组织内胶原纤维广泛破坏。 浆细胞是主要病损细胞。 临床表现:探及牙周袋及附着丧失,X光片示牙槽骨吸收。

二临床表现 (一)牙龈出血 牙龈炎症临床最初表现是龈沟液量增多和龈沟探诊出血. 探诊后出血,诊断有无炎症重要指标之一. 牙龈出血常为牙周患者的主诉,多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发生,偶有自发出血. (二)牙龈颜色 正常为粉红色,患牙龈炎时游离龈和龈乳头呈鲜红或暗红色,严重或牙周炎可波及附着龈. 当血管减少,纤维增生或上皮角化增加时,龈色变浅或苍白. (三)牙龈外形 正常龈缘为菲薄而紧贴牙面,附着龈有点彩.有炎症时组织肿胀,使龈缘变厚,牙间乳头圆钝,与牙面不再紧贴. 以炎症和渗出主时,牙龈松软肥大,表面光亮,龈缘可糜烂渗出; 以增生为主,牙龈坚韧肥大,可呈结节状并盖过部分牙面. (四)牙龈质地 由于结缔组织内炎症浸润及胶原纤维消失,致密坚韧的牙龈→松软脆弱缺乏弹性. 慢性炎症,胶原纤维增生,牙龈表面坚硬肥厚,龈沟和牙周袋内侧壁有炎症,探诊出血。(五)龈沟深度及附着水平 1.健康牙龈的龈沟探诊深度不超过2~3mm. 2.龈袋(假性牙周袋):当患牙龈炎时,由于牙龈肿胀或增生,龈沟深度超过3毫米,但此时结合上皮仅开始向根方和侧方增值,尚未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也就是说,上皮附着水平位于正常的釉牙骨质界,没有结缔组织附着降低。 重要标志: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 形成牙周袋——探诊深度超3mm——袋底位于釉牙骨质界—发生附着丧失—牙周支持组织破坏. 3.探诊深度正常,牙龈无炎症或很轻微,龈缘位于釉牙骨质界的根方,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 a.长期小量的刺激。 b.原有的牙周炎经治疗后。 c.牙周炎在治疗后牙龈退缩。 (六)龈沟液 龈沟液渗出增多是牙周炎症的重要指征之一。 测量龈沟液的量可作为炎症程度的一个较敏感的客观指标。 三、牙周袋的形成 定义:结合上皮向根方增殖,其冠方部分与牙面分离形成牙周袋,这是真性牙周袋 (一)、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始于牙龈结缔组织中的炎症,及炎症所引起的胶原纤维破坏和结合上皮的根方增殖。 1)在炎症牙龈的结合上皮根方的结缔组织中, 有炎症细胞及渗出,释放溶酶体酶和胶原酶、透明质 酸酶等(基质金属蛋白酶),使沟底附近结缔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和基质溶解破坏;成纤维细胞可伸出胞质突起到牙周膜牙骨质界面,吞噬和吸收胶原纤维以及埋入牙骨质中的胶原原纤维和基质原纤维———牙龈组织中的胶原纤维变性、消失,使结合上皮得以向根方增生,紧靠胶原纤维破坏区的根方,结缔组织纤维部分破坏,其下方是正常附着区。 2)结合上皮由于炎症刺激而向根方增殖,出现钉突,大量中性粒细胞侵入结合上皮,使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更为疏松。当入侵的白细胞达结合上皮体积的60%以上,影响上皮细胞的连接和营养,靠近冠方的结合上皮即从牙面剥离,使龈沟底移向根方而形成牙周袋。 3)随着牙周袋的加深以及牙龈炎症肿胀的加剧,更有利于牙菌斑的堆积和滞留,加重炎症,加深牙周袋,形成一个进行性破坏的恶性循环。 (二)、牙周袋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互作用

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互作用 大量研究显示牙周炎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牙周炎已被认为是糖尿病的第6大并发症。但是,目前临床医生在内的大多数人还只是关注到常见并发症,对糖尿病口腔病变关注很少。因此,明确牙周炎与糖尿病的相关性,对社区实行早期防治牙周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标签:牙周炎;糖尿病;相互作用 牙周病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三大口腔疾病之一[1],在我国成人牙周病的患病率高达80%~90%,其中牙周炎最为常见,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同时,最新的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罹患糖尿病的人数约为9240万[2],已成为致残率、死亡率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疾病。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与牙周炎存在双向影响关系[3-4],一方面糖尿病是牙周炎的危险因素,另一方面牙周炎作为慢性炎症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具有负面影响,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医学专家的关注热点,已有学者提出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6大并发症[5]。因此,重视糖尿病患者的牙周情况,早期干预,具有积极的医疗及公共卫生意义。 1 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 牙周炎[6]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严重、牙周袋形成、进行性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最后导致牙松动和被拔除。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发现,牙周炎不仅累及牙周组织,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全身健康[7],是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1.1牙周炎影响血糖的作用机制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牙周炎多由遗留在牙齿和牙龈间累积的食物碎屑造成,常见的是革兰氏阴性致病菌(G-菌)感染,这些细菌不断攻击牙龈,引发炎症,破坏内部组织。糖尿病患者合并牙周炎时,由于慢性G-菌感染,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作用可使组织表面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活性降低,导致胰岛素抵抗(IR),从而使患者的血糖水平难于控制[8]。 1.2牙周炎对糖尿病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欧美学者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纽约Stony Brook大学牙科学院临床研究所所长、口腔学病理生理教授Ryan教授证实口腔疾病的严重程度和IR呈正相关。另外一项1988年~1994年的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调查调查报告显示[9],牙周炎患者的IR 程度是正常对照人群的2倍,这个结果是通过控制其他影响IR因素之后得到的。此后美国牙周病学院等的多项研究结果及meta分析显示[10-14],牙周疾病对糖尿病的发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近10年,我国的医护人员也开始关注牙周炎对糖尿病的影响。2004年国内一项616例糖尿病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15],糖尿病患者中牙周炎的发生率高达59.6%,且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牙周炎的发生率越高。北京大学

牙周炎总结表格

牙周炎总结表格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年轻人重度牙周炎,要排除的情况: 1.严重错、加速破坏 2.不正规正畸治疗、正畸时为认真治疗牙周病 3.化学、机械刺激的局部促进 4.全身的:Diabetes、leukemia、HIV 消除病因、清除菌斑、牙周手术、建立平衡关 系、全身治疗、拔牙、疗效维护、防止复发 2

停药后大部分可恢复 病因1.牙周袋近根尖区:大量螺旋体Spirochete 2.常隐病(要报道:白细胞趋化功能低) 龈下菌斑细菌与一般牙周炎者无 明显区别 不明。 50%有服药史:镇痛药、吩噻嗪、磺 胺、磺胺衍生物、抗甲状腺素药、抗癫 痫、抗组胺 临床表现病理:与慢性牙周袋没啥区别。主要浆细胞浸 润,PMN(中性粒细胞)几乎看不见。破骨活 动明显,成骨活动少。 智力低下、特殊面容:面部扁 平、眼距增宽、鼻梁塌、颈部粗 短。上颌发育不全 病理:中性粒细胞周期性减少,减 少期一般一个礼拜,周期是21天 (#跟月经似的) 牙龈:多处(扁桃体、腭也可有)牙 龈溃疡、坏死病损 (#区别坏死性龈炎:局限于龈乳头和 附着龈) 皮损和牙周病常共同出现,4岁前几乎100%:有严重牙周炎周期静止期:症状减轻。 皮损:手掌、足底、膝(爬动)、肘部过度角 化、鳞屑、皲裂。多汗、臭汗。 口腔:牙龈出血、牙周袋、牙槽骨 吸收、牙齿松动、牙齿早失 智力正常、身体发育正常。坏死恶臭 牙槽骨:迅速吸收。5-6岁乳牙相继脱落,创 口愈合就正常进行。恒牙相继萌出,相继发 病,相继脱落。 全身:发热。皮肤、胃肠道、泌尿 生殖系统的溃疡。症状出现与粒细 胞减少相一致。 寒战、不适、高热、喉痛头痛 血常规:粒细胞慢性波动。血常规:白细胞<,几乎无 PMN。RBC、PLT正常 骨髓穿刺:粒细胞增生地下,成熟 瘀滞。 诊断 治疗原则效果不佳:常导致全口拔牙。(有报道:萌出 时口服一两个礼拜抗生素防止牙周破坏)、牙 周治疗、每半月复查和洁治、保持良好卫生。 无特殊:彻底牙周治疗、认真菌 斑控制。(智力低下儿却无法配 合,没办法了都) 1.牙周治疗:卫生指导、基础治疗、不建议手术 2.全身治疗:控制感染,血液病医生帮助 注意 五、白细胞功能异常六、糖尿病Diabetes 七、艾滋病 概述牙周炎是糖尿病的第6个并发症 病因白细胞趋化异常、识别吞噬异常、杀死消 化异常。 糖尿病→大小血管变形→免疫反应低下→ PMN功能低下→胶原分解增加合成减少→ 视网膜、肾、神经系统疾患 免疫系统遭破坏:机会感染 临床表现 线性龈红斑(linear gingival erythema, LGE) 坏死性溃疡型龈炎NUP 3

浅析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 王延萍

浅析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王延萍 发表时间:2017-10-17T16:10:32.57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7期作者:王延萍 [导读] 针对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治疗采取牙周基础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案,其表现出的临床效果最好,并且可以使患者的牙周致病菌数量大大减少。 大兴安岭地区韩家园林业局职工医院 165125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糖尿病性牙周炎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 80 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数字表将收治的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所采取的方案为进行牙周基础治疗,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方法是进行普通药物治疗,将经过治疗的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通过治疗后表现出的总有效率为83.4%,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后表现出的总有效率为65%,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的发现观察组患者表现出的临床效果比对照组患者表现出的临床效果更好(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治疗采取牙周基础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案,其表现出的临床效果最好,并且可以使患者的牙周致病菌数量大大减少。 [关键词] 牙周基础;糖尿病性牙周炎;临床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eriodontal basic treatment for diabetic periodontitis.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method is to select the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odontitis in 80 cases, the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data, and through the digital form will be treated in diabetic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s 40 patient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aken for periodont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adopted by the group is a common drug treatment, the two group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showed through after treatmen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3.4%,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patients in drug treatment of the total efficiency is 65%, it can be found that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showed a better clinical effec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showed obvious (P<0.05). Conclusion periodontal treatment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odontitis. It has the best clinical effect and can greatly reduce the number of periodontal pathogens. Periodontal basis; diabetic periodontitis; clinical effect 对人体的健康来说牙周炎和糖尿病都可以造成很严重的威胁。发生在牙支持组织上的一种炎性疾病被称之为牙周炎,这种疾病是口腔疾病中发病率较高大的一种,同时牙周炎也是多数多发病中的一员,牙周炎可以严重的伤害口腔内的牙周组织以及牙龈,牙周炎所具有的侵袭性和破坏性是不容小视的,牙齿会由于受到牙周炎得影响而出现容易松动的问题。如果患者在患有糖尿病的同时出现牙周炎,这两种疾病会对彼此产生严重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代谢会受到牙周炎的负面影响,同时牙周炎的炎性也会受到糖尿病的代谢的负面作用。该研究将患有糖尿病性牙周炎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得出的结论为牙周基础治疗对糖尿病性牙周炎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效果[1],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80例糖尿病性牙周炎患者,男性患者为39例,年龄范围是38~69岁,平均年龄是51岁;女性患者为29例,年龄范围是35~69岁,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是50岁。患者在就诊时已经接受过所有常规检查,经过检查后可以发现所有患者的牙周袋深度均在5 mm 以上,通过 X 线片可以发现牙槽骨吸收,严重的患者吸收根长会在1/3以上,这些牙周炎患者都患有糖尿病,并且患病时间都在1年以上,这些参加研究的患者都未出现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并且糖尿病的病情也非常稳定,根据要求参加研究的患者在近半年内没有接受过牙周治疗,在非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患者不在该次研究的行列中。将所有患者随机地根据数字表被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有患者40例,对观察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是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等各方面经过统计学分析这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可以进行对比(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所采取的方案是进行药物治疗,首先让对照组的所有患者进行全口洁治术,全口洁治术只要是通过超声波仪器对牙齿进行洁治,在对患者进行洁治术的期间,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龈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刮治,如果在洁治的时候发现患者已有的修复体出现破损,可将修复体祛除,如果在进行全口洁治术的同时发现患者有患病严重必须祛除的牙时,可在确保患者的血糖是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经患者同意后进行拔除,之后对进行全口洁治术的患者进行口漱洗。牙周基础治疗是对观察组的患者所采用的方法[2]。首先,在进行治疗之前口腔卫生宣教是医护人员必须向患者做的,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龈下进行一定程度的刮治,如果在洁治的时候发现患者已有的修复体出现破损,可将修复体祛除,如果在进行全口洁治术的同时发现患者有患病严重必须祛除的牙时,可在确保患者的血糖是趋于稳定的情况下经患者同意后进行拔除,之后对进行全口洁治术的患者进行口漱洗。在全口洁治术之后要定期进行复诊,每周进行一次复诊,复诊时要采取的是手工刮治术以及跟面平整术,对牙跟进行修正,在修正之后使用3%双氧水及0.9%生理盐水进行交替冲洗,冲洗干净之后将2%碘甘油上到牙周局部牙龈处,之后给予0.5 g头孢氨苄胶囊和0.5 g甲硝唑片进行治疗,2次/d,均在饭后服用[3]。 1.3 疗效判定标准 在对糖尿病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指南的研究分析后,将该研究对糖尿病性牙周炎的的治疗效果分成四个级别,分别是痊愈、显效、好转以及无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咀嚼功能等可以达到正常水平,患者牙周围的组织不再有炎症,并且在治疗后没有出任何不良反应此为痊愈;患者在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后明显感受到咀嚼功能等得到了改善,患者牙周围的组织炎症已经没有治疗前严重则称之为有效;好转是指患者的咀嚼功能在接受治疗后得到一定的改善,并且牙周的炎症出现一定的消退;无效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没有因为接受治疗而得到任何的改变[4]。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出现21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的疗效位有效、6例患者疗效位好转、无效患者为5例。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有20例痊愈患者、有效患者为7例、出现8例患者好转、无效患者为5例。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9.3%,通过数据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优

牙周病学重点

绪论 ◆牙周病: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各种病理情况(广义),包括牙龈病、牙周炎。 牙周病是成人失牙的主要原因。 第二章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也习惯将上述四种组织合称为牙周支持 组织。 ◆牙龈:是指覆盖在牙槽突表面和牙颈部周围的口腔黏膜上皮及其下方的结缔组织。 ◆生物学宽度:龈沟底至牙槽骨的距离恒定为2mm 。 ◆牙周膜:又称为牙周韧带,是围绕牙根并连接牙根和牙槽骨的致密结缔组织。 ◆牙周膜最重要的成分是胶原构成的主纤维。一端埋入牙骨质内,一端埋入牙槽骨。 ◆牙周膜X 线表现:围绕牙根的窄黑线。 ◆牙周膜中细胞:结缔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最多)、Malassez 上皮剩余细胞、防御细胞、 神经血管相关细胞。 ◆牙周膜中有大量基质,基质作用:维持牙周膜代谢,保持细胞形态,运动和分化。在牙承 受咀嚼力的时候,也具有明显的支持和传导咬合力的作用。 ◆釉牙骨质界:在牙颈部的牙骨质与牙釉质交界处即釉牙骨质界。 ◆釉牙骨质界三种形式:1.牙骨质覆盖牙釉质2.端端相连接3.二者不相连接 ◆牙骨质新生依赖于:牙周膜内的成纤维细胞或间充质细胞。 ◆牙固连:若牙骨质和牙槽骨融合在一起,其间的牙周膜消失,称为牙固连。 ◆牙槽骨是全身代谢和改造最活跃的骨组织。 ◆牙槽骨的改建影响因素:1.全身:激素 2.局部:细菌代谢产物、炎性因子 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CPI : 1. 游离龈:呈领圈状包绕牙颈部,宽约1mm 。正常呈粉红色,菲薄而紧 贴牙面。龈沟深度是一个重要的临床指标,正常探诊深度不超过3mm. 2. 附着龈:与游离龈相连续,均为角化上皮,有时将附着龈和游离龈合 称为角化龈。附着龈表面有橘皮样的点状凹陷,成为点彩。为正常牙 龈特征,炎症时点彩减少或消失。 3. 龈乳头:呈锥形充满于相邻两牙接触区根方的楔状隙中。该处上皮无 角化、无钉突,对局部刺激物的抵抗力较低、牙周病易始发于此。 牙龈 1. 口腔龈上皮:游离龈顶端到外表面及附着龈表面 2. 沟内上皮:牙龈沟的衬里上皮(有半透膜作用) 3. 结合上皮:呈领圈状附着于牙冠或牙根的上皮为结合上皮(结合上皮 是人体唯一附着于无血管、无淋巴、表面不脱落的硬组织上的上皮组 织) 牙龈上皮 1. 束紧游离龈,使其与牙面紧贴。 2. 保持牙龈必要硬度,使其承受咀嚼压力。 3. 使游离龈与牙骨质及相邻的附着龈相连。 牙龈 胶原 纤维 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认识的调查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炎认识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对牙周炎的认知程度。方法:对16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对牙周炎的认知情况。结果:不同文化程度的糖尿病患者对牙周炎认知程度不同,但是对牙周炎相关知识普遍缺乏认知。结论:口腔科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牙周炎认知程度,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2型糖尿病;牙周炎;调查分析;认知情况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主要分为牙周炎和牙龈炎两类,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牙周炎的病变同时侵犯牙龈、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而牙龈炎的病变主要发生在牙龈组织[1]。糖尿病患者伴发牙周炎的风险是常人的2~3 倍。糖尿病可增加牙周炎的易感性,牙周炎的良好治疗利于糖尿病血糖的控制。为了解本院2007年7月~2010年12月诊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牙周炎的认知情况,笔者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7年7月~2010年12月共诊治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根据文化认知程度将患者分成3组:大学本科及以上组43例,其中,男20例,女23例,平均年龄(54.9±5.8)岁,平均血糖(9.83±1.47)mmol/L;大專、高中组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平均年龄(54.5±5.6)岁,平均血糖(9.57±1.45)mmol/L;初中以下组62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平均年龄(55.7±6.4)岁,平均血糖(10.17±1.63)mmol/L。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平均空腹血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调查方法 参照1995 年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表[3],按第 3 版卞金有主编《口腔预防医学》中问卷调查项目的基本要求,编制牙周疾病认知水平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患者对牙周炎症状的认识、对糖尿病与牙周炎关系的认识、牙周炎局部因素认知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