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海绵城市与案例分析

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海绵城市与案例分析

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海绵城市与案例分析
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海绵城市与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90分

======单选题部分======

1.水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中管网漏损控制中,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

A 10%

B 11%

C 12%

D 13%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B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D 以上均对

2.海绵城市是以()建设模式为基础,以防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充分发挥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

A 低影响开发

B 保护环境

C 可持续再生

D 以上均对

2.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将对各地上报的项目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好且采用()模式整体打包运作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作为优先推荐项目。

A PPP

B CM

C DB

D 以上均对

3.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的基本原则有:()

A 尊重规律,因地制宜

B 科学规划,系统布局

C 保护优先,综合施策

D 以上均对

3.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城市,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排放标准。

A 一级A

B 一级B

C 二级A

D 二级B

4.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左右;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加快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A 60

B 70

C 80

D 90

2.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主要任务有()

A 因地制宜做好河湖水系连通

B 推进城市水生态治理与修复

C 建设雨水径流调蓄和承泄设施

D 以上均对

3.英国政府2010年启动了()建设计划,要求所有新开发和重新开发的地区都要认真考虑减少排水压力,建设这个系统旨在管理地表径流的流速和流量,从而减少城市水灾和水污染的风险,同时缓解污水收集网络的压力

A 可持续排水系统

B 分流排水系统

C 管道排水系统

D 以上均不对

4.治水提质工作计划提出“十大行动”,制定进度计划,确定资金安排,明确责任主体,将着力完善排水管网、提高雨污分流率的是哪一项()行动。

A 织网

B 净水

C 碧水

D 宁水

3.当地区整体改建时,对于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改建后的径流量不得()原有径流量。

A 低于

B 等于

C 超过

D 无要求

4.LID效果包括()

A 径流减少30-99%

B 峰值延迟5到40分钟

C 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的压力

D 以上均正确

======多选题部分======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总体要求包括()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B 创新建设运营机制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D 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

6.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有哪几个阶段

A 城市自查

B 省级评价

C 部级抽查

D 竣工验收

7.县城和重点镇都要具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大拆大建。其中“三区四线”是指

A 禁建区

B 限建区

C 适建区

D 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

======判断题部分======

8.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对重大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作用,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9.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

10.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分为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

14.国外海绵城市案例分析

国外海绵城市案例分析 一.德国弗莱堡市扎哈伦广场Zollhallen Plaza, Freiburg, Germany 项目地址:德国弗莱堡市 项目面积:整体规划180公顷 建成时间:2011年 项目特点:该广场完全摆脱了污水处理系统,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水敏性城市设计的案例。美丽的种植池提供了渗透点,拥有创新式内置过滤基质的地下砂石沟渠减轻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水压负载。缩进的广场区域创建了一个地表防洪区。雨水没有汇入地下污水处理系统,而是补给地下水位。

二、新加坡JTC清洁科技园 JTC – Clean Tech Park 项目地址:新加坡 项目面积:50公顷(5公顷中央绿地) 建成时间:2012年 项目特点:JTC清洁科技园区被构想为设置于热带雨林地区的首个商业园区,作为设计的园区绿肺,此绿色核心既为人类居住者同时也为

该场地内的生物提供了一个休息的场所。建筑群的一侧与城市相接,而另外一侧则朝向森林。自然地形被保留,天然的水元素被应用,以支持现有的场地水文流动 - 生态洼地净化雨水,同时引导雨水从路边的排水渠进入中心地带。在那里,雨水将被保留在沼泽湿地之中,并通过生态净化群落进行循环和进一步的净化处理,被重新利用成为厕所冲刷用水。

三、澳大利亚墨尔本金斯敦市议会 2001年开始,金斯敦市议会设计和建造了一大批水敏性设计项目(包括200多个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一个术语,通常被用于描述一个植被繁茂的区域,从雨水径流当中去除污染物质(也称为生物滞留系统)。雨水流入到花坛中,通过一层工程土进行过滤。净水被收集在有沟槽的管道中并引到传统的排水系统中。 这个表面会留住雨水径流中的垃圾、树叶和沉积物,同时土壤(和植物根部系统结合)帮助过滤和分解微观污染物例如营养物、重金属和碳氢化合物。设计雨水花园是利用它在频繁的低强度降雨中过滤污染物。传统的排水系统依然需要适应稀少的较大型降水,防止洪涝灾害。蒙通镇的Stawell街项目 这个设计结合运用了具有表现力的岩石、更加有趣的形状、裸露的聚合混凝土铺路材料,以及对松树梯田地的妙用。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XXX项目 海绵城市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概况 XXX项目位于成都市锦江区XX路以北,XX路以西,XX以南,XX路以东,总用地面积50000平米。包括办公楼、行政综合楼、食堂、门卫、风雨跑道等,均为多层建筑,地下一层车库及设备房。 1.1 地质条件 根据成都市规划设计院提供的《成都市锦江区XXX项目项目详细勘察报告》,拟建场地内埋藏地层的野外特征,按从上至下顺序描述如下:1)杂填土(Q4ml)①:杂色,松散,土质不均,由黏性土夹生活垃圾等组成,局部含有根茎,尚未完成自重固结。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层厚0.4~1.8m。 2)粉质黏土(Qal+pl)②-1:褐黄、褐灰色,稍湿,可塑状态,捻面光滑,无摇振反应,干强度及韧性中等。该层仅在靠近池塘处有揭遇,层厚0.9~3.7m。 3)粉质黏土(Qal+pl)②-2:褐红色,硬塑状,切面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中等。该层大部分场地有分布,层厚2.6~8.8m。4)细砂(Qal+pl)③:灰黄~褐黄色,湿~饱和,松散~稍密,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云母等,颗粒较均匀,级配差,颗粒形状不规则,该层土粒径大于0.075mm 的颗粒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以细砂为主。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揭遇层厚0.9~2.2m。

5)圆砾(Qal+pl)④:褐黄色,饱和,稍密~中密状态,主要成分为石英质、砂岩质圆砾,粒径为2~20mm,呈圆~亚圆形。含约10%~20%的圆砾,局部含量达40%,粒径多为3~5cm。黏性土含量约20%,夹少量中粗砂。该层场地均有分布,未钻穿次层,揭遇层厚4.7~17.4m。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和潜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杂填土①中,水量较小。潜水主要赋存于粉质黏土②、细砂③及圆砾④中,由大气降水补给,向上蒸发或朝地势低洼处排泄,水量相对较大。本次勘察测得潜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2.7~3.1m ,相当于标高35.45~36.15m,地下水随季节变化,丰水季节水位较高,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变化幅度约2.0m。 1.2 下垫面分析 表 1 下垫面组成及径流系数一览表

基于水动力模型海绵城市建设分析案例

基于AWater Plan2.0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 2017.07.14赖泽辉 联系QQ及邮箱(356290189/356290189@https://www.doczj.com/doc/d05529996.html,) 示范区背景 示范区为广州东濠涌以西某排水子系统,排水体制为合流制。排水系统收集的雨污水通过下游干管排放至猎德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系统沿东濠涌有截留管道,暴雨条件下,如果下游干管不能满足排放需要,则系统中雨污水通过截留管道直接排放到东濠涌。 示范区位于广州老城区房屋、道路等硬化下垫面所占比例大,排水标准偏低,暴雨情况下,易出现内涝风险和溢流污染风险。

目的 针对示范区下垫面建设情况,现利用海绵设施对其进行改造,以提高排水系统对雨水调蓄能力,减少内涝和溢流污染风险,减少下游污水处理负荷。使示范区排水标准在内涝、排水系统负载、溢流等指标方面达到5年一遇标准。 工具 利用海绵城市规划与设计辅助软件(AWater Plan2.0)。

静态模型构建 收集整理示范区排水设施、河流、下垫面、地形等数据,利用AWater Plan2.0模型建设功能,考虑排水管道拓扑、汇水区划分、系统网络结构、模型概化等内容,构建示范区水动力静态模型,模型参数采用常用的经验参数。

降雨数据制作 根据地方暴雨强度公式,生成1年一遇、2年一遇、5年一遇、10年一遇降雨数据,降雨历时为2小时。 示范区排水能力现状分析 利用设计降雨对示范区排水系统进行现状评估。现状评估情景包

括1年一遇降雨情景、2年一遇降雨情景、5年一遇降雨情景、10年一遇情景。评估结果如下: 地表径流量 累积径流量

瞬时径流量

海绵城市建设三大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三大案例 北京市2012年7月21日以后就开始实施了雨水控制与利用的强制性的规定,2012年就把雨水控制利用的指标用在了规划指标上,项目的立项与审批上。在2013年的7月份,我们雨水控制与利用的设计规范,强制性规定出台,10月份和12月份分别是施工图审查规定和施工图的送审标准出台,所以说在设计层面上,现在是强制性的所有的项目都要做这个雨水利用的工程。 这个就是地方标准,涵盖了建筑小区和市政的一些工程,现在正在编制当中的是施工验收规范,已经送审稿完成,大概今年出台,还有一个标准做法,牵扯到海绵城市,我们原来叫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很多人没有相关的经验,所以在大面积的实施这个工程的时候,这些东西都在成套密集的出来。

截至2011年,就是这个规范出来之前,北京市已建成的雨手机池子303万平米,共建设透水铺装315万平米,2014年2月1号规范实施以后,不完全统计到8月份只半年的时间,有1000余个项目通过设计审查,总的调蓄能力达到100万立方米。 案例一: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 奥林匹克中心区就在鸟巢附近,一共84.7万平方米的这么一个区域,这是咱们国家第一个做雨水大规模的项目,实施了雨水控制与运用工程,实施了84.7公顷,绿化面积22.64,透水铺装面积17.16公顷,水系面积16.47公顷,雨洪集水池9个,溶剂7200方,地下空间11000方,总的来说无论从规模上来说,还是从安全度来说都是比较高的,因为我们是第一个做的时候没有什么经验。 基于自然净化的理论,主要是北京市比较适合,北京市跟西安,总的降雨量比西安要少,而且地下水位下降的很厉害,北京市全年的降雨可能有一场到两场,很著名的7.21和6.28分别2011和12年都是下了一场雨,7.21降到了近1/3的降雨,所以这个时候降雨很集中,如果我们做很大的水池子,非但不经济,另外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做很大的水池子我们收不了多少水,所以我们策略以下渗为主。

201x年版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海绵城市与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90分 ======单选题部分====== 1.水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中管网漏损控制中,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 A 10% B 11% C 12% D 13%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B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D 以上均对 2.海绵城市是以()建设模式为基础,以防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充分发挥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 A 低影响开发 B 保护环境 C 可持续再生 D 以上均对 2.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将对各地上报的项目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好且采用()模式整体打包运作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作为优先推荐项目。 A PPP B CM C DB D 以上均对 3.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的基本原则有:() A 尊重规律,因地制宜 B 科学规划,系统布局 C 保护优先,综合施策 D 以上均对 3.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城市,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排放标准。 A 一级A B 一级B C 二级A D 二级B 4.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左右;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加快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A 60 B 70 C 80 D 90 2.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主要任务有() A 因地制宜做好河湖水系连通 B 推进城市水生态治理与修复 C 建设雨水径流调蓄和承泄设施 D 以上均对 3.英国政府2010年启动了()建设计划,要求所有新开发和重新开发的地区都要认真考虑减少排水压力,建设这个系统旨在管理地表径流的流速和流量,从而减少城市水灾和水污染的风险,同时缓解污水收集网络的压力 A 可持续排水系统 B 分流排水系统 C 管道排水系统 D 以上均不对 4.治水提质工作计划提出“十大行动”,制定进度计划,确定资金安排,明确责任主体,将着力完善排水管网、提高雨污分流率的是哪一项()行动。 A 织网 B 净水 C 碧水 D 宁水 3.当地区整体改建时,对于相同的设计重现期,改建后的径流量不得()原有径流量。 A 低于 B 等于 C 超过 D 无要求 4.LID效果包括() A 径流减少30-99% B 峰值延迟5到40分钟 C 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的压力 D 以上均正确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要点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与要点分析 1、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主要是根据海绵进行命名的,目的是能够促进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海绵相似,能够对水资源进行吸收和净化。但是根据我国的生态水资源的使用状况,我国的水资源的储存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和规划的过程中,运用高效的技术措施,进行雨水的收集工作,提升生态水资源的使用率。“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主要是以城市的水系统为核心进行分析的,将高效的技术进行结构网的建立。在进行雨水的收集过程中,需要循环的对其进行净化和过滤,从而降低城市的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只有通过对绿道进行开发、加强可渗透路面的采用,进行透水停车场的建设等,从而实现对城市可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2.1、规划引领、系统布局 在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和建设中,需要进行其详细化的设计,对于修建性规划进行全面的落实,同时需要将海绵城市的环保理念和比较低影响的开发理念等进行落实,同时对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进行明确,重点坚持首先进行规划,随后进行建设的原则,对于集中连片布

局需要给予重视,从而防止项目出现的碎片化问题,最大程度的提升城市规划对于海绵城市的影响。 2.2、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务必按照水循环的脉络进行雨水的处理,对于雨水的排放过程中,需要按照自然坡降的原则,同时结合生态环保的理念进行雨水资源的存储,通过对植被等自然下垫面的充分利用,对雨水进行渗透和净化,从而提高其城市的自身调蓄能力。 2.3、示范带动、统筹推进 务必遵循“先建设样板、再全面推进”的建设标准,对于示范性比较大的项目进行优先建设,及时的进行建设经验的积累,从而促进试点的建设开展。在进行新区建设时,需要以目标为建设知道,进行优先实施建设,全面的运用海绵城市的建设技术。对于老城区的建设问题,则需要根据改造规划结合旧城的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城市设施的全面推进。 3、当前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建设资金匮乏 一般而言,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资金主要是由我国的政府进行拨款的,建设资金量是比较大的,但是在短时间内,不能及时的将建设的价值进行体现,如果政府的资金链出现问题,资金供应不足,势必影响海绵城市的正常建设进度。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初期,社会各

海绵城市的三大关键策略

专题| 海绵城市的三大关键策略: 消纳、减速与适应 2015-08-13俞孔坚 文章来源:俞孔坚. 海绵城市的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J]. 南方建筑,2015, 3:04-07.转至土人设计官微 “海绵城市”的概念被官方文件采用,代表着生态雨洪管理思想和技术已经从学界走向管理层面,并在实践中得到有力的推广。但是,不难发现相关操作指南主要围绕以LID技术、水敏感性城市规划与设计等雨洪管理技术而展开,也越来越聚焦于城市内部排水系统和雨水利用、管理,并且在具体技术层面的诠释依旧未能摆脱对现有治水途径中“工程性措施”的依赖。实际上,“海绵城市”的理念远非如此,它实际上是建立在反思工业化城市建设模式的新概念,反对片面强调用单一目标的工程技术来解决诸如雨涝、干旱、地下水下降、水体污染、生物栖息地消失、城市绿地缺乏等问题,而是强调用人水共生的理念,用系统的方法和整合的生态技术,来解决城市中突出的各种与水相关的问题;同时“海绵城市”也为城市的建筑与基础设施建设如何适应洪涝提出了新的策略,即与自然过程相适应的策略。另外,“海绵”的概念不但应在城市范围内体现,也应该在区域和国土范围内体现,所以,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海绵国土。 因此,对“海绵城市”概念需要有更深刻的理解,否则“海绵城市”建设将很快就沦为地方政府新的GDP增长点,职能部门又有一个权力寻租机会,各类工程公司又有了谋取暴利的一个借口,甚至是新一轮的诸如河道整治、挖湖堆山之类的“破坏性建设”。“海绵城市”的哲学恰恰是对简单工程思维的反思。海绵城市相对于常规的水利和雨洪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及建筑工程,在哲学层面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完全的生态系统价值观,而非功利主义的片面的价值观;第二、就地解决水问题,而不是将其转嫁给异地;第三、分散式的民间工程,而非集中式的集权工程;第四、慢下来而非快起来,滞蓄相对于排泄;第五、弹性应对,而非刚性对抗 (俞孔坚,2015)。 在具体规划设计和工程上,“海绵”的哲学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本文将举三个实践案例,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的这三大关键策略。消纳的策略 哈尔滨群力国家湿地公园案例

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评价的优化探讨

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效评价的优化探讨 发表时间:2019-07-22T15:31:19.83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作者:郭俊敏[导读] 摘要: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 “弹性”。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4年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并于2015年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指导。 长安大学本科生 710021 摘要:海绵城市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以及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 “弹性”。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2014年住建部发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并于2015年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为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指导。但是由于我国地域宽广,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有所不同,所以海绵城市建设也不能一概而论,建设与评价指标也要因地制宜。因此本文旨在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从社会效应、自然效应和经济效应三方面对海绵城市综合评价体系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评价体系;AHP层次分析法。 1概述 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随之而来的便是水安全、水生态、水污染、水短缺等一系列严重的城市水问题。而海绵城市不同于以往的工程性治水思路和灰色基础设施,它是采用生态的处理方式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来达到解决城市水问题的目的。我国地域宽广,东西部地区不仅降水量差异巨大,地理特征差别显著,而且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也不能一概而论,而应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和生态现状来确定适合自身的“海绵度”,即海绵城市建设和评价的指标体系。因此作者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海绵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海绵城市建设程度和建设质量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同时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议和解决对策,具有一定程度的现实指导意义。 2海绵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AHP模型建立的AHP模型共分为四层,其简化框图见图一。 图1 AHP模型简化框图 2.1总目标层A 其中包括: A:海绵城市建设综合评价体系。海绵城市综合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不能一概而论,应针对不同城市的不同地理特征和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有所侧重,主要考虑解决突出矛盾和核心问题。 2.2子目标层B 其中包括: B1:社会效应。海绵城市建设的社会效应即是对人居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城市内涝防治、面源污染控制和制度建设,旨在改善生态气候环境质量,塑造现代化与自然有机结合的和谐城市。 B2:自然效应。自然效应是指通过水生态维护,水污染控制等举措,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使生态环境逐渐达到城市开发前的水平。 B3:经济效应。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高了雨水资源利用率和污水再生利用率,控制了管网漏损率。节约水资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城市建设成本。 2.3准则层C 其中包括: C1:城市内涝防治。有效结合防、排、蓄、渗、滞等功能,大大减轻城市排洪防涝压力,有效预防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C2: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控制污染物的方法主要分为源头、过程、和末端三个阶段。 C3: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是海绵城市突出规划引领,进行科学建设,注重顶层设计,推进建设进程与实施力度,大力开展试点,落实责任主体的前提。 C4: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城市径流总量控制的目标是以城市开发建设后径流排放量与城市开发前自然地貌的径流排放量相接近。 C5:地下水。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地下水回灌方式,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作用使地下水水位和水质达到城市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平。 C6:生态岸线恢复。具有特殊的生态意义,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有很大的保护作用。 C7:雨水资源利用率。雨水资源利用率=雨水资源利用量/降水总量。 C8:污水再生利用率。再生水利用率=再生污水量/总污水量。 2.4基本指标层D

最新海绵城市建设与案例分析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和城区内水体水环境质量低于IV类标准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 ? o A 40% o B 30% o C 20% o D 10% ? 2.水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中管网漏损控制中,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 ? o A 10% o B 11% o C 12% o D 13% ? 3.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o A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o B 生态恢复和修复 o C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o D 以上均对 ? 4.LID效果包括() ? o A 径流减少30-99% o B 峰值延迟5到40分钟 o C 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的压力 o D 以上均正确 ======多选题部分====== ?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总体要求包括()

? o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o B 创新建设运营机制 o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o D 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 ? 6.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有哪几个阶段 ? o A 城市自查 o B 省级评价 o C 部级抽查 o D 竣工验收 ?7.县城和重点镇都要具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大拆大建。其中“三区四线”是指 ? o A 禁建区 o B 限建区 o C 适建区 o D 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 ======判断题部分====== ?8.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对重大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作用,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对错 ?9.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 ?对错 ?10.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分为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 ?对错

海绵城市建设与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与案例分 析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和城区内水体水环境质量低于IV类标准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 ? o A 40% o B 30% o C 20% o D 10% ? 2.水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中管网漏损控制中,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 o A 10% o B 11% o C 12% o D 13% ? 3.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o A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o B 生态恢复和修复 o C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o D 以上均对 ?效果包括() ? o A 径流减少30-99% o B 峰值延迟5到40分钟 o C 减轻市政排水管网系统的压力 o D 以上均正确 ======多选题部分====== ?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总体要求包括()

? o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o B 创新建设运营机制 o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o D 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 ? 6.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有哪几个阶段 ? o A 城市自查 o B 省级评价 o C 部级抽查 o D 竣工验收 ?7.县城和重点镇都要具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大拆大建。其中“三区四线”是指 ? o A 禁建区 o B 限建区 o C 适建区 o D 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 ======判断题部分====== ?8.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对重大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作用,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对错 ?9.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 ?对错 ?10.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分为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

海绵城市PPP项目成功案例分析

PPP项目成功案例择抄 海绵城市PPP项目案例分析 2015年4月,武汉入选国内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并于当年启动青山、汉阳四新2个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截至去年底,试点区 内计划的288个项目已基本完工,涉及城市水系、管渠、小区、公建、市政道路、公园绿地等,建设面积38.5平方公里,初步实现海绵城市的“呼吸吐纳”功能。在此基础上,2018年将向全市7个中心城区和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拓展,重点针对存在“水问题”的小区,并 与“四水共治”紧密结合。今天就让我们带领大家走进青山区,看看 这里的南干渠海绵城市PPP项目建设有哪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可以供行业参考。 一、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综框 作为曾经享誉全国的“百湖之城”武汉曾有大小湖泊166个,合 计面积779.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10%。其典型的老城区如青山区,大量社区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下雨水管网老旧不足,雨 季期间下大雨后积水严重,历史上和近年城区均出现过大规模的洪涝 灾害。作为华中地区特大型城市,武汉频频“看海”的现象引起了国 家高度重视。

在此背景下,2015年武汉通过竞争性评审成为海绵建设第一批16个试点城市之一,下图是这三年来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的重大事件和时间轴: 二、青山区南干渠海绵PPP 青山区南干渠海绵城市PPP项目作为武汉海绵城市建设的两大示范核心之一,项目西起工业路,东抵滨港路,南起友谊大道,北至和平大道,总面积约3.84 km2,惠及周边近10万居民。涉及到市政道路13项、小区公建59项、公园绿地2个、城市管渠3项、城市水系1项,项目总投资约12.74亿元。

下图为青山区示范区总改造范围: 下图为武汉市青山区南干渠PPP项目工程平面图: 在经历了如下正式程序: 1、立项--2、项目建议书获批--3、可行性研究--4、初步设计--5、PPP项目实施机构甄选--6、实施方案获批--7、招标--8、正式签订PPP合同后,武汉钢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武钢现代城市服务(武汉)集团有限公司联合

2018年版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海绵城市与案例分析讲课教案

2018年版网络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海绵城市与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90分 ======单选题部分====== 1.水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中管网漏损控制中,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 A 10% B 11% C 12% D 13%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B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D 以上均对 2.海绵城市是以()建设模式为基础,以防洪排涝体系为支撑,充分发挥绿地、土壤、河湖水系等对雨水径流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和缓释作用,实现城市雨水径流源头减排、分散蓄滞、缓释慢排和合理利用。 A 低影响开发 B 保护环境 C 可持续再生 D 以上均对 2.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将对各地上报的项目进行评估,并把评估结果好且采用()模式整体打包运作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作为优先推荐项目。 A PPP

B CM C DB D 以上均对 3.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的基本原则有:() A 尊重规律,因地制宜 B 科学规划,系统布局 C 保护优先,综合施策 D 以上均对 3.敏感区域(重点湖泊、重点水库、近岸海域汇水区域)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应于2017年底前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区水体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Ⅳ类标准的城市,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要执行()排放标准。 A 一级A B 一级B C 二级A D 二级B 4.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左右;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加快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 A 60 B 70 C 80 D 90 2.海绵城市建设水利工作主要任务有()

从海绵城市建设案例看雨水设计在多种场地中的应用_一_综合论述_罗榆淇

268城市地理从海绵城市建设案例看雨水设计在多种场地中的应用(一)———综合论述 罗榆淇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四川成都611756) 摘要:住建部2014发布《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探索构建城市雨水开发体系,雨水设计在过去几年全国超过360个城市遭遇内涝后得到重视,雨水设计理念得到普及,设计方法也得到大力推广。文章结合国内以及国外建成案例,场地属性、形态、下垫面、雨水引导方式、雨水花园的形式、选用植被的特征以及每类场地的特殊性等加以总结和比较,认为工程技术手段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但对于具体的场地设计还应结合具体的场地条件布置,从而使生态设计真正的发挥生态效用而不是反而损害了环境,这一类设计方法还有待于探索。 关键词:风景园林;场地设计;雨水 1.概述 1.1雨水设计背景 在中国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30年里,由于观念、技术等因素的限制,雨水设计在场地设计中通常被视为“排水”设计,长期以来,雨水不仅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反而引起灾害,比如说地面坍塌,城市内涝。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以及由于雨水引发的径流污染和城市内涝,2014年中国住建部颁布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1],以规范雨水生态设计方法,在规范发布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实行点案例建成并且在《指南》中也有所体现。 1.2水 1.2.1水的基本性质与自然循环 生活中我们所指的水其实是含有酸、碱、盐等物质的溶液,并且夹杂着众多固体杂质。在自然界,纯水是罕见的,因此本文讨论的水,就是日常生活中较为笼统的水的概念。[2]水有三种形态:常温常压下液态,液态蒸发成为气态,液态结冰(或者雪)后形成固态,由于在生活中大部分时间直接感知到的是液态,故在本文中除非特殊说明,所指水都是指液态形式的水。 水是一种具有极强可塑性的介质,有着优秀的特质,比如透明、反射。折射、流动以及声音等属性形成了丰富的变化,水景景观设计中的点景之物。 水通过自然水循环系统进行着一种自我调节,整个系统由于从海洋蒸发的水多于雨和雪的形式返回海洋的水从而运作起来,随着下雪和下雨最终实现平衡,正是这种平衡滋润了大地万物,更是方便了人类的生存,因为下雨的时候下的是淡水。 在现代城市中,自然水循环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严重干扰原水平衡,导致城市气候由于“下垫面”变干而引发严重的城市热岛,近年来还带来了城市内涝的严重后果。 1.2.2水景的作用 总的来说有一下几点: 1)美化城市环境:水体不仅是园林景观中的经络,起到组织实现、限定空间等作用,而且还通过观赏者对于水景多维度的感官来强调城市的物种结构性感知要素。[3] 2)调节小气候:由于水的比热容比钢筋混泥土、沥青等材料高,不容易变热或者变冷,能有效调节周边温度,而且水凝结放热,挥发吸热,进一步改善小环境,而且由于比热容而导致水域气压与其他下垫面不同,产生气压风,一定的风能直接影响到人的适应性感官。[4] 3)净化空气:水能吸附浮沉,改善局部空气卫生,另外,高速运动的水分由于分解能产生大量的对人身体健康有好处的负离子,因此,喷泉瀑布等运动水都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器。 4)滋润生物与植物:地球上大部分物种都是生活在水生和湿地的无脊椎动物,它们依赖于水生存,同时也有很多大,中型水生动物以及水生湿生植物,它们是构成生物链最底层的物种,这些物种的稳定与生存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5)体现场所精神:水文化是人类长期活动积累而反应一个地方特色的,比如说从秦汉时期的一池三仙山开始,至今至少3000年的历史。 6)调节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带动经济发展:“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人都是具有清水梦想的,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提高,就越需要青山绿水的生活环境,那么水景、湖泊就自然成为居住区的卖点,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2.案例研究 近年来以海绵城市为设计理念的实践案例如表1所示,有市政道路这样的线性场地,也有大面积的体育类公共场所,还有住宅区等面状空间,另外还有一个美国的学校案例,这些项目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表1(作者自制 ) 2.1深圳市光明新区门户区市政道路 光明新区23条市政道路,总长度17KM,是道路红线内雨水有限进入两侧的生物滞留带。 2.1.1应用方式 该市政道路通过控制峰值流量、综合径流系数和径流污染三个因子来实现对雨水的储存,水质的净化,补充地下水的作用。 2.1.2效益分析 城市雨水管道的综合设计重现期从原来的2年提高到4年,实现年径流量控制率为70%。 2.1.3小结 在线性的市政道路,地表径流会比较大,可以通过道路两旁的植草明沟来实现雨水的暂时性储蓄和水质的净化 。 参考文献: [1]住房城乡建设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2014. [2]马天天,场地雨水排除与景观设计,2012,华南理工大学.第126页 [3]李俊奇,车伍.德城市帀水利用技术考查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15(1):47. [4]邓世超,基于微气候改善的城市街区绿色更新策略研究,2014,湖北工业大学.第76页.

“海绵城市”改造及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传统城市的建设模式是粗放式、破坏式的,海绵城市则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很低,因此海绵城市建设又被称为低影响设计和低影响开发(LID)。 我在平时的工作中呢也总结有以下几个LID低影响开发的策略: 一、LID低影响开发策略 雨水进入到土壤,通过植草沟,旱溪或者下凹式绿地方式将雨水下渗吸收,未完全吸收的雨水将溢流到雨水管网中,最后将超标的雨水排放掉。 另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采取措施: 1、透水铺装 2、下沉式绿地 3、生物滞留设施 4、透水塘 5、湿搪 6、雨水湿地 7、植草沟 8、渗管/渠

9、植被缓冲带 10、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二、海绵城市的核心是什么? 海绵城市的核心实质上就是合理地控制降在我们城市下垫面上的雨水径流,使雨水就地消纳 和吸收利用。 那这个怎么来实现呢? 要实现它的六个关键字:渗、滞、蓄、净、用、排 1:“渗”,由于我们城市下垫面过硬,到处都是水泥,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通过土壤来渗透雨水,这样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不透水路面汇集到管网里雨水,可以涵养了地下水,补充地下水的不足,还能通过土壤净化 水质,还可以改善城市微气候,从国外的经验看,土壤有一定的含水量后,白天可以适当蒸发,能够调节微气候,所以把渗透放在第一位。 2:“蓄”,就是把雨水留下来,要尊重自然地形地貌,使降雨得到自然散落,原来到湖里的还去湖里,原来到沟渠里的还去沟渠。现在人工建设破坏了自然地形地貌后,降雨就只能汇集 到一起,形成积水。所以要把降雨蓄起来,蓄也是为了利用,为了调蓄和错峰,不然短时间 内汇集这么多水到一个地方,就形成了内涝。 3:“滞”,主要作用是延缓短时间内形成的雨水径流量。比如说,通过微地形调节,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用时间换空间。我们城市内的降雨,是按分钟计、按小时计的,这跟 大江大河不一样。城市内短历时强降雨,对下垫面产生冲击,形成快速径流,积水攒起来就 导致内涝。因此,“滞”非常重要,可以延缓形成径流的高峰。

2020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海绵城市建设与案例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与案例分析 班级:2019-2021年二级注册建造师第四注册周期继续教育必修课学习(建筑工程专业)考试时长:15分钟,总分:10分,合格分数:6分 单选题:(共4题,每题1分) 1、水资源利用绩效评价中管网漏损控制中,供水管网漏损率不高于() A .10% B .11% C .12% D .13% 2、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 )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A .机械恢复 B .生化恢复 C .自然恢复 D .条件恢复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B .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D .以上均对 4、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A .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B .生态恢复和修复 C .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 LID) D .以上均对 多选题:(共3题,每题1分)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总体要求包括() A .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 B .创新建设运营机制 C .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D .推进公园绿地建设和自然生态修复 6.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有哪几个阶段 A .城市自查 B .省级评价 C .部级抽查 D .竣工验收 7.县城和重点镇都要具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建设、运行、管理水平。加强城乡规划“三区四线”管理,维护城乡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杜绝大拆大建。其中“三区四线”是指 A .禁建区 B .限建区 C .适建区 D .绿线、蓝线、紫线和黄线

判断题:(共3题,每题1分) 8.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关键时期对重大建设项目的金融支持作用,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信贷支持的重点领域,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对 错 9.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修复城市水生态、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多重目标的有效手段 对 错 10.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分为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显示度 对 错

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

收稿时间:2015-03-01;修回时间:2015-06-28 作者简介:邹宇(1990—),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丘陵地区城市规划理论与设计。E-mail :317169641@https://www.doczj.com/doc/d05529996.html, 。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出,一方面推动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影响[1]。城市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在城市内涝与缺水并存现象中得到显著的体现,位于中国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区如北 京、洛阳、鄂尔多斯等多个城市内涝频发,威胁城市 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也影响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大自然保护协会(TNC )和C40世界大都市气候先导集团共同发布的《城市水蓝图》(Urban Water Blue?print ),在水量风险研究中指出中国深圳、西安、青 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 ——以湖南省宁乡县为例 邹宇1,许乙青1,2 ,邱灿红1 (1.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中国湖南长沙410082; 2.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乡规划设计二所,中国湖南长沙 410082) 摘要:快速城市化和暴雨造成许多城市内涝渍害等问题,迫使我国一些城市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文章回顾了国内 外海绵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宁乡县海绵城市规划与建设为案例,实证分析了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规划等问题。研究表明:基于海绵城市理论的宁乡县总体规划前后,实施道路本体透水化与道路选线分级化相结合的规划措施,显著提高生态水网完整性,城市自然排水系统得到大幅改善;硬质地面的海绵化综合处理方式,增强了城区地表水循环过程,增大了降雨下渗,削弱了降雨径流峰量,降低城市雨水排水系统压力。在案例分析基础上,提出前期规划、经济调节、制度完善、公众参与的建设海绵城市建议,以期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减弱对现有治水途径“工程性措施”的依赖,提供具有前瞻性的“规划性措施”新思路。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水网连接度;城市不透水率中图分类号:TU984.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462(2015)09-0065-07DOI :10.15957/https://www.doczj.com/doc/d05529996.html,ki.jjdl.2015.09.009 The Research o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Southern Hilly Area —A Case Study of Ningxiang County in Hunan Province ZOU Yu 1,XU Yi -qing 1,2 ,QIU Can -hong 1 (1.School of Architectur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Hunan ,China ;2.The Second City Planning Graduate School ,Design Institute Co.Ltd.of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2,Hunan ,China ) Abstract:Rapid urbanization and rainstorm lead to problems such as waterlogging in many cities,which forces them to explor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This paper reviewed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at home and abroad,and by taking Ningxiang County ’s sponge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s the case,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ideas and plans of th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in southern rainy areas.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ccording to Sponge City Theory,Ningxiang has changed a lot after the project.Via features of road permeable characteristic and road chosen by level discrepancy,the county itself has improved a lot in the aspect of ecological water network.Also,the city ’s natural drainage system has been https://www.doczj.com/doc/d05529996.html,prehensive dealing method of making the hard ground more like the sponge strengthens the water circulation on the surface of urban areas,increases the amount of rainwater which would permeate into the ground,decreases the rainfall runoff peak amount and reduces the pressure of urban drainage system.Based on the case study,the suggestion is put forward on pre-planning,economic regulation,system improvement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with the expectation of reducing dependence on the current way of engineering measures and providing a new idea of planning measures which is forward-looking as well. Key words:sponge city;ecological water network connectivity;urban impervious rate 第35卷第9期经济地理Vol.35,No.92015年9月ECONOMIC GEOGRAPHY Sep.,20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