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钠静脉安全性(译文)
- 格式:doc
- 大小:64.00 KB
- 文档页数:11
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40例
张阳;曹旸;张彦华;朱眉;孔天东;姚丽鸽
【期刊名称】《临床荟萃》
【年(卷),期】2005(20)17
【摘要】国产伊班膦酸钠(艾本)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作用相当于第一代双膦酸盐依屈膦酸钠的1400倍,第二代双膦酸盐氯屈膦酸钠的500倍、帕米膦酸钠的50倍。
研究还发现艾本有修复骨溶解病灶的作用。
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我们用艾本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4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002-1003)
【作者】张阳;曹旸;张彦华;朱眉;孔天东;姚丽鸽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河南,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性疼痛28例 [J], 贺建华
2.伊班膦酸钠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性疼痛30例的疗效 [J], 詹勤元;蔡云
3.伊班膦酸钠联合放射治疗对骨恶性肿瘤的效果评价 [J], 吉浩明;张燕;刘春桂;张忠琴;王东霞
4.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疼痛疗效观察 [J], 李素女;庞素秋;杨昌云
5.负荷量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转移性骨痛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J], 刘晓梅;张银旭;朱志图;哈敏文;王政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凌扬;杨全良;盛桂风;周彤;王建华;汤华【期刊名称】《蚌埠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5(30)6【摘要】目的:观察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35例各类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应用伊班膦酸钠2 mg静脉滴注,2~4周1次,其中25例配合化、放疗治疗.结果:骨痛控制有效率85%(30/35),其中以乳腺癌和多发性骨髓瘤疗效较好,配合化、放疗者较单独用药者更佳;治疗后77%(27/35)的患者活动功能有改善.3例获影像学完全缓解.结论:伊班膦酸钠能有效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骨痛及改善活动功能障碍.【总页数】2页(P515-516)【作者】凌扬;杨全良;盛桂风;周彤;王建华;汤华【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213001;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213001;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213001;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213001;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放疗科,213001;江苏省常州市肿瘤医院,放疗科,21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1;R73-37【相关文献】1.伊班膦酸钠配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疗效 [J], 何敬波;易铁男;张凌云2.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 [J], 李中华;贾金明3.伊班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观察 [J], 石星;王晶;丁乾4.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J], 张艳芳5.益肾化痰方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观察 [J], 王俊涛;王悬;于洁;白鹿原;韩松;陈雪;尹怡;王祥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
李中华;贾金明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09(22)7
【摘要】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是各种肿瘤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50万晚期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其中以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最为多见。
70%~90%的骨转移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痛,严重影响着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0月对65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患者应用伊班膦酸钠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84-84)
【作者】李中华;贾金明
【作者单位】新乐市医院,河北,新乐,050700;新乐市医院,河北,新乐,050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8.1
【相关文献】
1.伊班膦酸钠配合局部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疗效 [J], 何敬波;易铁男;张凌云
2.伊班膦酸钠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观察 [J], 石星;王晶;丁乾
3.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观察 [J], 凌扬;杨全良;盛桂风;周彤;王建华;汤华
4.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J], 张艳
芳
5.益肾化痰方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观察 [J], 王俊涛;王悬;于洁;白鹿原;韩松;陈雪;尹怡;王祥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4-06-27T15:30:10.7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杨钰贤江艺林丹霞方玫玫郑瑾陈志明[导读]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治疗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好,患者易耐受,不良反应相似,均为轻度,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杨钰贤江艺林丹霞方玫玫郑瑾陈志明(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广东汕头 515031)【摘要】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和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伊班膦酸钠组和帕米膦酸二钠组各31例,伊斑膦酸钠组给予伊班膦酸钠治疗,帕米膦酸二钠组给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2组均用药2~6个周期。
观察2组用药后止痛效果、骨修复、活动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用药第14天时伊班膦酸钠组临床获益率为87.1%高于帕米膦酸二钠组的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6d伊班膦酸钠组临床获益率为90.3%,帕米膦酸二钠组为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主要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乏力,严重程度与骨质损害呈相关。
结论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疗效略优于帕米膦酸二钠,两者不良反应均较轻,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伊班磷酸钠帕米膦酸二钠骨转移癌疗效【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071-02Clinical observation of Ibandronate and Pamidronate in Treatment of Pain Causedby Bone MetastasisYANG Yu-xian , JIANG Yi , LIN Dan-xia, FANG Mei-mei, ZHENG-Jin ,CHEN Zhi-ming(Dept.of Oncology, Tumor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 Shantou Guangdong 515031,China)【Abstract】 0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ness of ibandronate and pamidronate in treating pain caused by bone metastasis.Methods 62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bandronate group and pamidronate group,31 cases of each.The ibandronat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bandronate,while the pamidronate group was treated with.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2 to 6 cylces.Observed 2 group’s odynolysis effect,situations of bone reparation,activity ability and adverse reaction.Results On the 14th day of administration,the clinical benefit rate of ibandronate group was 87.1% higher than 64.5% of the pamidronat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On the 56th day of administration.the clinical benefit rate of ibandronate group was 90.3% higher than 83.8% of the pamidronate group,and the difference was of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main adverse reactions of 2 groups were fewer and weakness,and the severity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bone damage.Conclusion Ibandronate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s above pamidronate in treating pain caused by bone metastasis.Both of the two drugs has slight adverse reaction and good tolerance.Which are worth clinical popularizing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Ibandronate Pamidronate Bone metastasis Efficacy骨骼是癌症转移的常见部位。
新药伊班膦酸钠治疗骨质疏松
无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伊班膦酸钠每3个月静滴1次,2mg/次。
首次使用时患者会出现骨骼肌肉疼痛,但症状多为轻度,无需特殊处理,再次用药此类症状消失。
【总页数】1页(P47)
【作者】无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0.5
【相关文献】
1.甲状旁腺激素( 1-34 )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严重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J], 汪大伟;丁一;何成龙;赵伟峰
2.补肾健脾通络汤联合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J], 熊侃;杨光洲;邓恢进;谢峰;张虎;秦敏
3.伊班膦酸钠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J], 苟静; 岳建彪; 李霞; 索钢
4.伊班膦酸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高惠娟
5.伊班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J], 李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唑来膦酸注射液致呼吸衰竭1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钟灿何成奇*,成都610001关键词唑来膦酸;药品不良反应;呼吸衰竭;肺部感染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D DOI10.11768/nkjwzzzz20200424唑来膦酸是临床中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之一。
本文报道1例老年女性输注唑来膦酸后发生呼吸衰竭病例,探讨该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可能的原因及与唑来膦酸的相关性。
患者女性,68岁,因“突发肢体及认知言语功能障碍2月余”于2018年12月28日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发病当时患者昏迷倒地、口吐白沫,在当地医院急查头部CT,提示“广泛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脑室出血”,完善术前检查后行“右侧颈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患者仍为昏迷状态伴肺部感染,予以气管切开术及抗感染、脱水、促醒等对症治疗。
1个月后患者意识好转,呼之可应,床旁接受康复治疗。
遂转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肺部呼吸音粗,认知、记忆、定向能力减退,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口角无歪斜,伸舌不配合,右侧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1级,四肢针刺痛觉存在,双侧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病理征阳性。
辅助检查:血细胞分析、生化、凝血、二便常规无明显异常,25(OH)VD25.41nmol/L;头部MRI示幕上脑积水,伴双侧脑室脑脊液渗出,脑萎缩,脑白质脱髓鞘改变,颅内散在多发缺血梗死灶,双侧中耳乳突炎;心脏彩超示三尖瓣轻度反流,射血百分数65%;胸部CT示双肺散在感染,右肺中叶肺不张、支气管狭窄,多系炎症所致,双肺门及纵膈内淋巴结增大;DXA骨密度提示:L1 4,T值-3.8,左侧股骨颈T值2.4,左髋T值-2.2。
患者初入院时,痰多,呼吸音粗,痰涂片提示少量革兰阳性(G+)链球菌,较多革兰阴性(G-)杆菌,少G+杆菌,痰培养示少量白色念珠菌,血象正常,予以口服希刻劳6d,后因家属要求,于2019年1月10日转神经外,科全麻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认知较前好转,右侧肢体活动功能恢复,仍有咳嗽咳痰,有发热,最高T38.7ħ,查体:右侧肢体肌力3+级,肌张力0级,双肺散在湿啰音,查血WBC27.46ˑ109/L,N%97.2%,CRP88mg/L,PCT 17.73ng/mL,IL-653.22pg/mL;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散在斑片、磨玻璃影、结节与条索影,右肺中叶及双肺下叶部分肺不张,多系炎症,双肺门、纵膈淋巴结增大,双侧胸腔少量积液。
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研究
邹青峰;马磊;刘学奎;彭美芳
【期刊名称】《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011)004
【摘要】目的:观察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5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例)采用唑来膦酸4 mg加入生理盐水50 mL静脉滴注15min以上;对照组(27例)采用帕米膦酸二钠90m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脉滴注6 h,两组均一次性给药后观察28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38%和62.65%,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均较轻微.结论:唑来膦酸是新一代骨吸收抑制剂,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疼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使用更方便的优势.
【总页数】2页(P293-294)
【作者】邹青峰;马磊;刘学奎;彭美芳
【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510095;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510095;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5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骨痛灵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尹华
2.注射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溶骨性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报告 [J], 孙辉;
周均田;张燕军;陈振东;王秀问;刘基巍
3.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 [J], 吴涛;王晓芳
4.唑来膦酸与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J], 张艳芳
5.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J], 申龙海;陈灿;贺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骨质疏松的常用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降钙素类、维生素D类等。
双膦酸盐类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以抑制骨吸收,降低骨折风险。
其中,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等是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
不同双膦酸盐抑制骨吸收的效力存在明显差别,因此临床上不同双膦酸盐药物的使用剂量及用法也有所差异。
降钙素类也可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可以降低血钙浓度,减轻骨痛。
然而,降钙素类药物并非对所有骨质疏松症患者都适用,一般只用于有骨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
此外,维生素D类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常用药物。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
然而,单纯补充维生素D并不能治疗骨质疏松症,需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基础措施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骨健康基本补充剂,如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
对于存在骨折风险的患者,抗骨质疏松症药物通常是首选,如双膦酸盐类药物等。
对于低、中度骨折风险者,首选口服药物治疗。
对于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措施,如外科手术等。
总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并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同时,患者还应该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和合理饮食,以维护骨骼健康。
双膦酸盐类药物(yàowù)市场分析一、肿瘤(zhǒngliú)骨转移流行病学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远处转移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常见(chánɡ jiàn)的转移部位,仅次于肺和肝。
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某器官(qìguān)的恶性肿瘤,大局部为癌,少数为肉瘤,通过血液循环或者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肿瘤(zhǒngliú)。
尸检结果显示总体发病率为32.5% ,90%以上的骨转移肿瘤来源于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五种肿瘤类型。
骨转移性肿瘤的发病率约为原发恶性骨肿瘤的35-40 倍。
其中骨转移患者1 年内病理骨折发生率为22%~52%%。
骨转移伴发的疼痛、骨折、功能障碍、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肿瘤骨转移治疗1、肿瘤骨转移全身治疗:略2、骨转移骨痛镇痛治疗:略3、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双膦酸盐是骨转移患者的重要选择药物。
该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与成熟,干扰破骨细胞介导的骨重吸收作用,阻挠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的聚集,抑制肿瘤细胞扩散、浸润和粘附于骨基质,从而降低骨相关并发症骨折等事件的发生,日益成为骨转移瘤患者的根抵治疗手段。
三、双膦酸盐药物分类及作用强度1、双膦酸盐药物分类:2、双膦酸盐药物作用(zuòyòng)强度比:四、双膦酸盐药物市场(shìchǎng)分析1、双膦酸盐药物(yàowù)市场走势从样本数据显示,双膦酸盐类药物市场(shìchǎng)持续走高,医院用药规模约为25 亿。
2、双膦酸盐各产品(chǎnpǐn)分析从双膦酸盐类各产品(ch ǎnp ǐn)看,唑来膦酸的医院进院金额自 10 年下半年开始(k āish ǐ)持续走高;阿仑膦酸钠市场排位第二;伊班膦酸钠市场较为平稳, 没有(méi y ǒu)太大起浮,目前排位第四。
Clinical Drug Investigation (2013) 33:117–122 静脉双膦酸盐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钠的安全性资料
摘 要 背景 静脉双膦酸盐广泛用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他们与一过性的流感样症状有关,主要与首次应用唑来膦酸(最高32%)和伊班膦酸(最高5%)有关。临床实践表明,给药后症状的发生率较临床试验报告的高。我们对每年一次静脉输注唑来膦酸和每3月一次静脉注射伊班膦酸钠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了安全性评价。 方法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对27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使用静脉唑来膦酸(n = 127,平均年龄68.6 ± 9.4岁)和静脉伊班膦酸(n = 145,平均年龄69.1 ± 9.0岁)进行回顾性分析,安全性资料以统计问卷的形式通过打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汇总 (包括出现急性期反应和颌骨坏死)。 结果 与伊班膦酸治疗相比,用唑来膦酸治疗的其患者不良事件的数量显著增高,主要是由于双膦酸给药之后(54.3 % vs. 33.1 %, p<0.001), 除发热外,唑来膦酸明显升高,其它流感样症状(肌痛、关节痛、头痛)静脉治疗后(24-36小时内)两组出现的患者比例类似,约50%的患者症状持续超过3天,随后输注出现的症状的发生率降低,流感样症状在经唑来膦酸治疗明显高于初次接受静脉伊班膦酸、但事先没有接 受过口服双膦酸盐治疗组,没有自发的颌骨坏死、心率不齐和骨折愈合的延迟的病例报告。 结论 尽管静脉双膦酸盐通常安全,但静脉双膦酸盐后可出现一过性流感样症状,似乎临床实践中的频率高于临床试验的报道。 引言 骨质疏松症是世界范围内的健康问题,各种脆性骨折及存在的并发症,腰椎和髋关节骨折与之相关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在西方国家很普遍[1]。据估计约30–50 %妇女和15–30 %男性,在他们一生中将罹患骨质疏松症 [2, 3],因此,有必要对有相关风险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双膦酸盐是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最常开出的处方药物,它们能降低破骨细胞导致的骨吸收并降低由此带来的椎骨骨折和非椎骨骨折风险[4, 5]。当前各种含氮双膦酸盐既可口服又可静脉给药[4],尽管证据表明这些药物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众多的耐受性议题与它们的使用密不可分[6–8],而口服双膦酸盐(阿仑膦酸、利塞膦酸、伊班膦酸) 可能导致上消化道不良事件,静脉双膦酸与流感样症状、颌骨坏死、肾毒性和罕见的心率失常有关。 临床试验,如: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被认为是确立这些治疗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标准手段,由于一些环境,在临床实践中,这些数据可能不容易被患者呈现。 在临床试验中,为了估计影响因素可能混淆治疗作用,通常临床试验可采用多设定的入组和排除标准,然而,仅少数骨质疏松症患者(约 20 %) 将可允许入组到这些临床试验中[9],不适合入组的主要原因包括:相伴的疾病,在此之前接受过骨活性剂治疗和相伴药物的治疗 [9],在这些情况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受到限制。这引发了一个问题,是否随机试验中观察到的信息,在较少压缩方法学情况下可以推测日常工作情况。
例如,上消化道副作用,包括严重不良事件,如在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组和活性-药物治疗组食管溃疡和腐蚀性食管炎有类似的频率[10],然而,上市后的研究突出显示上消化道副作用 很大原因是由于口服双膦酸盐没有严格执行临床对照试验的指导[11]。
静脉双膦酸盐近年来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静脉双膦酸通常伴有一过性流管样疾病,通常初次输注后出现急性期反应[12]。患者可能出现低级别的发热,肌痛和关节痛,基于临床试验安全性数据,任何这些流感样症状的发生率的发生频率,唑来膦酸为32 % [13–15] 静脉伊班膦酸为 5 % [16, 17]。 临床实践经验表明:静脉双膦酸盐的不良反应更频繁,超过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报道的结果,我们分别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每年一次唑来膦酸和每3月静脉注射伊班膦酸的安全性。 2 方法 2.1 实验设计和总体 在此回顾性研究分析用唑来膦酸和静脉伊班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数据(存在非创伤性骨折和/或低骨密度,例如T-值<-2.5 SD),连贯的患者被问询参与到研究中;自2006年所有患者在单一骨质疏松症诊所进行治疗和随访,曾用唑来膦酸或低剂量静脉伊班膦酸(每2月2mg被排除)。
从临床记录可获得病史、特别告知事先进行骨质疏松症医学处理骨质疏松症、出现副作用、同样告知合并疾病和合并医疗。通过腰椎专业密度仪双能X线法(DXA)评价腰椎和髋关节的骨矿物密度(Lunar麦迪逊, WI, USA). 在这部分人群中评价全身的短期精确骨密度,在20人中重复测量一次[18]。测定个体的变异系数。腰椎为1.1 % 股骨颈为 1.4 %,大转子区域1.9 %,全髋为1.1 %。
安全数据包括 (急性期反应出现和类型、颌骨坏死、临床明显的心率不齐) 都通过电话回访进行汇总,所有随访都由同一人进行 (P.S., P.L.) 使用同一标准问卷,被随访者允许再评价确定的答案,以防患者不能确定他们的答案;但是,回访严格遵循实现设定好的答案。
在研究的人群中出现不良事件与临床试验中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种静脉双膦酸盐的安全性资料进行比较。 地方伦理文员会对人体研究方案进行核准,并获得所有参加者的知情同意。
2.2 统计分析 初步研究结果是在用静脉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所有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与临床试验报告的发生率进行比较,数据用均值± SD(非配对检验),在患者群里辨别两者不同,用卡方检验比较离散变量(两种给药治疗法不良事件发生率), SPSS 用SPSS 15.0 (SPSS Inc., Chicago, IL, USA)进行统计分析,p<0.05认为是有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总计30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同意参加此项静脉双膦酸盐的治疗,患者使用唑来膦酸和低剂量伊班膦酸(IV, 2 mg) ,有n = 34例患者被排除。
研究人员包括唑来膦酸 127例 (每年5 mg; 平均年龄68.6 ± 9.4岁) 和145 例用静脉伊班膦酸治疗妇女(每3个月,3 mg;平均年龄69.1 ± 9.0 岁)。表1显示,双膦酸盐治疗前患者特征,包括骨密度(BMD) 和临床特征,伊班膦酸与唑来膦酸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饮食中钙摄入、骨密度测定和骨折史类似。 发现在处理前用过骨特异性药物治疗的唑来膦酸占 (57.5 %) 伊班膦酸占 (31.7 %) ,用唑来膦酸治疗前用过其他药物治疗的妇女包括: 口服双膦酸盐 (n = 35), 雌激素 (n = 1), 特立帕肽 (n = 6) 或其他静脉双磷酸盐(帕米膦酸, 静脉伊班膦酸 n = 31) 持续治疗时间为66.4 月 (11.2–264.0月),静脉伊班膦酸治疗前曾使用过口服双膦酸盐 (n = 33), 雷尼西芬 (n = 1), 特立帕肽 (n = 4) 或其它静脉双膦酸盐(帕米膦酸; n = 8) 持续治疗时间37.9 月 (16.8–72 月) (表 2, 3).
唑来膦酸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伊班膦酸组(55.1 % vs 37.9 %, p = 0.0004), 主要是由于大量的给药后症状(54.3 % vs. 33.1 %, p = 0.0004) (见表4),最平凡症状包括肌痛、关节痛、头疼和发热,除外发热(唑来输注组较常见), 其它流感样症状在静脉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治疗患者中比例类似( 24–48小时). 约50%的患者症状持续3天(平均3.5天)(表5),随后给药症状进一步降低,不考虑双膦酸盐类型,事先接受过口服双膦酸盐治疗,静脉使用双膦酸盐后,流感样症状比较,唑来膦酸组(n = 16, 45.7 %)与伊班膦酸组(n = 12, 36.4 %)无统计学差异p = 0.43,在未使用过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中,流感样症状唑来膦酸组比率远远高于伊班膦酸组 (唑来膦酸, n = 39, 68.4 %;伊班膦酸, n = 39, 38.6 %; p<0.001),无颌骨坏死、骨折愈合延迟或临床上明显心率失常的报告。 4 讨论 在这项回顾性研究中,入组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与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比,静脉使用双膦酸盐后出现较高频次的急性期反应,流感样症状在唑来膦酸组每两个人有一个,在伊班膦酸组每三个人有一个,尽管在初次使用双膦酸盐的患者中更常见出现,但急性期反应也在事先口服双膦酸盐中出现,急性期反应通常在静脉给药后的3天出现,持续时间为3–4天,我们的发现表明尽管静脉双膦酸盐通常为安全的,但静脉给药后出现一过性流感样症状,临床实践结果高于临床试验结果,患者在使用前需告知患者潜在的副作用,以帮助他们改善长期使用的依从性。
由于这些双膦酸盐有良好的抗骨折、抗骨吸收作用记载,特别是双膦酸盐为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中流砥柱,尽管双膦酸盐治疗通常安全、耐受良好,但严重不良事件与其使用有关[6–8, 19],最普通的急性期不良事件是胃肠道不适,和急性期上感样症状,而上消化道副作用与口服双膦酸盐有很大关系;静脉给予含氮双膦酸盐(帕米膦酸、伊班膦酸、唑来膦酸)治疗,一过性流感样症状明显。
急性期反应特征为低级别发热、肌痛、头疼、关节疼和恶性,这些流感样症状通常在给药后3天内出现,通常给药后的2-3天缓解,可能持续7-14天[6, 20]。急性期反应常出现事先没有接受双膦酸盐治疗的患者中,临床试验数据表明首次接受静脉剂量的双磷酸盐有多达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