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治疗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特利加压素结合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效果肝硬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慢性疾病,其特征是持续性肝功能异常和结缔组织增生,导致肝脏结构改变和脏器功能受损。
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腹水,即在腹腔内积聚过多的液体,导致腹部肿胀和不适。
腹水的形成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血液循环障碍和肾脏功能异常所致。
目前,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方法有限,而特利加压素结合人血白蛋白联合治疗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特利加压素结合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效果。
一、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特征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指经过有效的利尿剂和脱水剂治疗后,腹水无法有效缓解或反复发作的情况。
这种腹水通常伴随着腹部肿胀、呼吸困难、营养不良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限制饮水、钠禁食、利尿剂和脱水剂的应用等,然而效果有限,常常导致药物抵抗性和肾功能损害。
寻找一种更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二、特利加压素结合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原理特利加压素是一种抗利尿激素,能够抑制肾脏排钠功能,减少尿液产生,从而起到抗利尿的效果。
而人血白蛋白则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容量和细胞间液量平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特利加压素结合人血白蛋白联合治疗可通过抑制尿液产生和调节体液平衡,有效地减少顽固性腹水的形成和积聚。
三、特利加压素结合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研究近年来,国内外有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了特利加压素结合人血白蛋白联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有效性。
一项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特利加压素结合人血白蛋白与单独应用通常治疗方法相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腹水积聚的速度,并且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另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表明,特利加压素结合人血白蛋白联合治疗对于顽固性腹水的缓解率和生存率均有显著提高,且临床安全性良好。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特利加压素结合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是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最佳方案之一,它可以从根本上降低门静脉的压力,改善肝肠循环,让患者达到比较好的生活状态。
肝硬化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所导致的弥漫性肝纤维化和再生结节形成,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功能障碍和门脉高压症。
代偿期肝硬化可多年无症状,直至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肝性脑病等失代偿事件出现。
肝硬化患者一旦进入失代偿期,则 5 年生存率低于 20%。
顽固性腹水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
在诊断为代偿期肝硬化后,约 50%患者将在 10年内出现腹水。
在因腹水住院的肝硬化病人中,1年病死率增至 15%,5年病死率接近 50%。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KA)是指腹水量较大,持续3个月以上,对常规利尿方法失去反应,对水钠均不能耐受,血钠<1300mmol/L,尿钠<10mmol/L,尿钠/尿钾<1,自由水清除率<1,肾小球滤过率和肾血浆血流量均低于正常。
这种腹水患者具有明显的循环功能降低,尽管内脏血管床显著淤血,但心排血量、有效血容量及肾血流量均减少,如继续使用速尿等强利尿剂,非但利尿效果不佳,而且往往使肾血浆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更为减少,可导致肝肾综合征,严重电解质紊乱,危及生命。
顽固性腹水的治疗1 指南推荐2013 年美国肝病学会(AASLD)肝硬化腹水指南建议将腹水分为三线治疗:1.病因治疗、限钠(每日钠摄入量≤2000 mg)、利尿(螺内酯:呋塞米=100mg:40mg)依然是门脉高压腹水病人的一线常规治疗方案; 2.对常规限钠和利尿治疗仍无效的患者,可考虑系列治疗性腹腔穿刺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和肝移植术,此为二线治疗方案; 3.对于二线治疗不适合、不耐受或无效的患者,可采取腹腔静脉分流术以缓解症状,此为三线治疗方案。
2 腹腔穿刺引流临床上对出现了利尿剂不敏感的顽固性腹水,只能采用第二、三线治疗方案。
其中腹腔穿刺引流术是姑息性的治疗手段,且伴随有白蛋白的严重流失,如果白蛋白补充不及时或者营养状态比较差可能会陷入恶性循环。
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研究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抽取我院接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2组,各29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处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臌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肝腹水消退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硬化腹水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后加用消臌汤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标签:肝硬化腹水;西医;消臌汤;临床治疗腹水是肝硬化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低蛋白血症、门静脉压力过高、腹腔感染、内分泌失调、肾衰等均属于其病因。
肝硬化腹水治疗以补充白蛋白、利尿等处理[1],但对于顽固性或晚期患者则效果不佳,而国内研究显示予以中药治疗有良好的优势。
为了进一步探讨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58例,全部为我院接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入选时间为2012年4月-2015年4月。
入选患者经B超确诊符合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排除癌性腹水、结核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
随机均分为2组,各29例,对照组:男20例、女9例;年龄25-70岁,均值52.6±8.7岁;病程4个月-8年,均值2.6±1.2年。
研究组:男21例、女8例;年龄27-72岁,均值52.2±8.9岁;病程3个月-7年,均值2.4±1.3年。
两组患者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1.2.1 对照组:本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饮食指导等处理,之后予以门冬氨酸钾镁、还原型谷胱甘肽等保肝药物治疗,以及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利尿剂(氢氯噻嗪、安体舒通、速尿)及白蛋白等治疗。
1.2.2 研究组:本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消臌汤治疗,消臌汤为本院自制中药汤剂,组成包括西洋参、栀子各6g,五味子、茵陈、厚朴、通草、桃仁、鸡内金各10g,大腹皮、赤芍、垂盆草、田基黄、麦冬、白术各15g,生大黄、泽泻各20g,生黄芪、猪苓、玉米须、冬瓜皮各30g,以及茯苓皮120g。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论文: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与分析肝硬化是引起腹水的主要疾病,肝硬化患者一旦出现腹水,标志着肝硬化已进入失代偿期,肝腹水是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常有腹胀,大量腹水使腹部膨胀,膈肌显著抬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生命受到严重的威胁,近年来临床治疗的方法很多,就其发病原因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60例,通过临床治疗,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治疗与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治肝硬化患者60例。
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30~55岁,平均47岁。
其中肝炎后肝硬化54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
按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会修订标准,排除合并有急、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
1.2方法限制水、钠的摄入,每日进水量约1000ml左右,如有稀释性低钠血症,应限制在300~500ml/d。
钠应限制在氯化钠016~112g/d,每克钠约潴留200ml水,故限制钠的摄入比水更为重要。
经低钠饮食和限制入水量4天后,体重减轻小于1kg者应给予利尿剂治疗。
使用利尿剂,剂量不宜过大,利尿速度不宜过猛,以免诱发肝性昏迷及肝肾综合症等严重副作用。
利尿剂治疗效果不佳时,可用中药或口服甘露醇,通过胃肠道排出水分,一般无严重反应。
适用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稀释性低钠血症和功能性肾衰的患者。
腹水量调整剂量;调整肠道菌群用培菲康、乳果糖等;补充消化酶用胰酶肠溶胶囊,支持治疗用白蛋白,同时补钾,注意电解质平衡。
2疗效标准与结果2.1疗效标准根据症状总积分变化评定疗效。
显效:症状总积分下降百分率75%;有效:症状总积分下降百分率50%,但低于75%;无效:症状总积分下降百分率25%。
2.2结果治疗后症状变化及疗效:显效 36例,有效 1例,无效 3例。
3分析和讨论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最突出的表现。
其形成的机制如下,(1)体液选择性积聚于腹腔的局部因素肝硬化患者内脏(包括脾脏)小动脉扩张,回流入门静脉的血流量增加,同时肝内血管阻力增高,门脉血流流出受阻,使肝窦和肠系膜毛细血管两个血管床的血管内静水压升高。
大量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治疗难治性肝腹水护理分析【摘要】肝腹水是肝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难治性肝腹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量放腹水结合输注白蛋白治疗难治性肝腹水的护理方法及风险预防。
通过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发现,该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肝腹水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讨论部分我们分析了治疗机制及临床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结论部分总结了本次实验的成果,展望未来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并强调了该方法在临床上的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我们为难治性肝腹水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关键词】大量放腹水、输注白蛋白、难治性肝腹水、护理分析、实验设计、结果分析、讨论、护理方法、风险预防、实验总结、展望未来、临床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难治性肝腹水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肝腹水是肝硬化病变的严重后果,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面临的挑战之一。
大量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治疗是目前治疗难治性肝腹水的一种重要方法,但其具体的护理方法和风险预防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探讨大量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治疗难治性肝腹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本文将分析实验设计、结果、讨论、护理方法和风险预防等方面,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并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量放腹水加输注白蛋白治疗难治性肝腹水的效果和护理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我们也将探讨风险预防方面的措施,减少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通过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我们将为难治性肝腹水的治疗提供更深入的认识和护理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和指导,促进这一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2022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全文)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为15%,5年病死率约为44%。
而顽固性腹水(RA)患者预后更差,1年病死率高达60%。
本文将主要论述肝硬化RA的定义和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治疗管理手段。
一、肝硬化RA的定义2012年欧洲肝病学会(AASLD)推荐的RA诊断标准是:(1)限盐(4~6 g/d)及强化利尿药物(螺内酯400 mg/d、呋塞米160 mg/d)治疗至少1周或治疗性放腹水(每次>5000 ml),腹水无治疗应答反应(4天内体重平均下降<0.8 kg/d,尿钠排泄少于50 mEq/d;或已经控制的腹水4周内复发,腹水增加至少1级)。
(2)出现难控制的利尿药物相关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如急慢性肾损伤、难控制的电解质紊乱、男性乳房肿大胀痛等。
临床上仅以对利尿药物的治疗反应作为顽固型腹水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论。
我国2017年《肝硬化腹水及相关并发症的诊疗指南》给出的参考标准是:(1)较大剂量利尿药物(螺内酯160 mg/d、呋塞米80 mg/d)治疗至少l周或间断治疗性放腹水(4000-5000 ml/次)2周无治疗应答反应。
(2)因利尿药物相关的严重并发症而限制利尿药物剂量递增。
二、RA的病理生理学如图1所示,晚期肝硬化肝硬化患者常伴有严重的门静脉高压,导致内脏血管扩张,而内脏血管扩张的另一部分原因是肠道细菌和细菌产物的易位增加,这些细菌及其产物多具有直接致血管扩张的特性。
随着内脏血管上剪切应力的增加,局部产生血管扩张剂(如一氧化氮)。
内脏血管扩张剂通过门体系统分流转移到体循环导致全身性血管扩张。
图1 全身性炎症、RA与肝肾综合征的相互作用在没有任何血容量丢失的情况下,机体感觉到扩张的血管没有被充分填充,有效动脉血容量下降(EABV)。
这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肾脏对这些系统的血管收缩作用非常敏感,导致肾脏血管收缩。
一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的利尿治疗分析1.临床摘要患者男,43岁,身高165cm,体重67kg,以“腹胀、双下肢水肿1月”为主诉于7.25入院。
入院前1月,患者因进食过期食物后出现腹泻,约3-4次/日,呈稀水样便,无发热、恶心、呕吐,无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等,自行好转,随即出现腹胀、双下肢水肿,腹胀呈持续性,无腹痛,腹围逐渐增大,体重无明显变化,双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无颜面部眼睑水肿,伴尿色加深,如茶色,无酱油色尿、白陶土样便,尿量较前减少,约400-600ml/日,伴厌油、乏力、牙龈出血,无肤黄、眼黄,无呕血、黑便、便血,无头痛、头昏,无胸闷、胸痛、心悸,无发热、畏寒,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表现,遂至南岸区第三人民医院,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上述症状无缓解。
为求进一步诊治,7.23就诊于我院门诊,行腹部平扫CT示“肝硬化、大量腹水、胸腔积液”,肝炎全套示乙肝表面抗原140IU/ml、e抗原8.22PEI u/ml、核心抗体<0.1、乙肝病毒前S1抗原阳性,余正常。
肝功示白蛋白27.7g/L、总胆红素64.6umol/L、直接胆红素23.1 umol/L、间接胆红素41.5 umol/L、AST 162.6U/L、ALT 159.7 U/L、ALP 220.5 U/L、GGT 134.2 U/L、前白蛋白56.5mg/L。
AFP 34.81ng/ml。
遂收治住院治疗。
入院时患者精神欠佳,体力、食欲下降,食量减少至平素1/2,睡眠一般,大便正常,小便尿黄,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病史:乙肝病史18年,为“大三阳”,肝功及HBV-DNA情况不详,未服用抗病毒药物,自行间断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未随访;自诉有高血压病史7年,最高血压150/?mmHg,未服药,平素未检测血压;有“糖尿病”病史7年,最初胰岛素控制血糖,后因用药方便性,改为口服药物降糖,长期规律服用“二甲双胍100mg qn,格列美脲2mg qn”,诉平时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各项临床指标,治疗总有效率高,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腹水超滤浓缩回输;临床疗效
腹水是肝硬化由代偿转化为失代偿的一个重要标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则是肝硬化腹水由失代偿早期或中期转化为晚期的重要体现[1],占肝硬化腹水的5%~10%,是临床中治疗肝硬化腹水的重难点,若治疗不及时,易影响患者预后。
为进一步研究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治疗方法,本院选取66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中关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诊断标准[2];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8.6±5.7)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8±
2.4)年,疾病类型:酒精性(肝硬化)9例,肝炎性(肝硬化)14例,胆汁性(肝硬化)4例,脂肪肝(肝硬化)6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8.8±6.1)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
3.7±2.7)年,疾病类型:酒精性(肝硬化)8例,肝炎性(肝硬化)15例,胆汁性(肝硬化)5例,脂肪肝(肝硬化)5例;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患者,妊娠期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和失语者;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指导患者充足休息,控制盐分和水分摄入量;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同时采用20 mg多巴胺+40 mg呋塞米腹腔注药进行治疗,2次/d,连续用药1个月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患者平卧,对下腹部两侧进行常规性消毒,连接穿刺针和导管,经导管引流腹水自左下腹至动脉导管,经过滤器过滤后进入左右下腹,直达腹腔;进行治疗时全部进行无菌操作,控制滤出液体为3000~6000 ml左右,治疗时间为90~180 min,超滤次数为1次/周或者1次/2周,连续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包括患者总胆红素、清蛋白、血钠以及血钾水平的变化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制定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尿量增加,腹水减少,3个月内无复发;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尿量增加,腹水减少但3个月后有增多现象;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尿量增加,腹水减少15 d后有增多或恢复到原有水平。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疗效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
3.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0.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 2 各项指标水平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水平,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论
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是临床常见病,属于肝硬化并发症之一[4],患者发病率高;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是肝硬化的末期表现,其具体概念和诊断标准为:伴有大量腹水的肝硬化患者经过限制钠、水摄入,并经过大剂量利尿剂严格治疗后,腹水仍持续存在或无明显减少,同时尿钠水平<10 mmol/d,肌酐清除率<550 ml/min。
有相关资料显示超过80%的肝硬化患者发展到后期均会并发腹水,从当前治疗情况来看,大多数医院并没有找到迅速彻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法。
当前环境下,临床多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技术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进行治疗,此种治疗方法是公认的具有应用前景的高科技生物治疗技术,其技术原理在于将腹水回输治疗与扶正还原治疗相结合,不仅能够放腹水,而且同时回输白蛋白,抽出的腹水经过腹水超滤回输系统的过滤之后,可将有害物质完全过滤掉,同时将对人体有益的白蛋白等物质回输入体内,省去患者额外补充白蛋白的医疗费用;另外采用腹水超滤回输放腹水量大,每次可抽取7500~8000 ml的腹水,可一次性解除患者的腹水折磨,治疗过程仅需2~3 h,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疼痛小、治疗时间短、疗效彻底、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用于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疗效确切。
本院选取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P<0.05),各项临床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疼痛感,医疗费用低,治疗安全性和总有效率高,疗效维持周期长,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俊武.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治疗分析.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2):2912.
[2] 王秀丽. 83例肝硬化合并难治性肝腹水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2014,20(3):1330.
[3] 苏永胜.肝硬化难治性腹水临床治疗分析.当代医学,2011(36):108-109.
[4] 齐润洁.浅谈肝硬化腹水12例治疗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1,8(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