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解释流程

地震解释流程

地震解释流程
地震解释流程

hjoswl

坚持........坚强........

级别:果园常客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306635 精华: 0

发帖: 296

威望: 5 点

财富: 193 果果

活期存款: 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193 果果

贡献值: 2 点

在线时间: 152(时)

注册时间: 2008-07-01

最后登录: 2010-12-27

0 发表于: 2010-05-26 16:20 只看楼主 | 小 中 大

0 请教地震解释的流程 谢谢大家

大家好,请问地震解释的流程是什么?就是说拿到一块工区的三维数据

体,也有井资料,应该怎么样一步一步做地震解释,直到最后构造成图。

本人新手,谢谢大家!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加为好友

hjoswl

坚持........坚强........

级别:果园常客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306635

精华: 0

发帖: 296

威望: 5 点

财富: 193 果果

活期存款: 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193 果果

贡献值: 2 点

在线时间: 152(时)

注册时间: 2008-07-01

最后登录: 2010-12-27 1 发表于: 2010-05-26 16:22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题目补充:怎么用landmark 实现 步骤是什么?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加为好友

gqs908

级别:果园新丁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309475 精华: 0 发帖: 780 威望: 2 点 财富: 103 果果 活期存款: 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103 果果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808(时) 注册时间: 2008-07-08 最后登录: 2010-12-30

2 发表于: 2010-05-26 16:5

3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Re:请教地震解释的流程 谢谢大家

1.地震层位标定

利用时深尺子、VSP 资料、合成地震记录等方法,确定目的层在地震

剖面位置和反射特征。

2. 基干测线解释选择地震标志层反射特征明显、稳定的剖面作为主干

剖面,确定主要地震反射标准层及地质含义。

3. 断裂系统分析

利用剖面特征分析、水平切片、相干分析等方法,确定断层大小、级别、

延伸长度,划分断块区。

4.全区测线对比解释闭合利用反射波的识别标志和波的对比原则,解决

各解释层位和断层的全区对比闭合问题。

5.复杂地质目标解释

对重点地质目标:河道、浊积砂、砂砾岩、火成岩、潜山、盐丘等特殊

现象,利用各种地震信息(相干、属性、立体解释等)综合分析,结合

地质认识,并采用正演模拟技术,反复验证,求得对地下复杂体的正确

解释。

6构造图编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10(烟灰乱弹) 应助奖励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加为好友

zhzhip 3 发表于: 2010-05-26 16:56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如果在各种数据都加载完成以后,应该说第一步是赋予地震同向轴地质

级别:果园新丁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265288

精华: 0

发帖: 153

威望: 1 点

财富: 13 果果

活期存款: 60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613 果果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63(时)

注册时间: 2007-08-15

最后登录: 2010-12-19

意义,方法是制作合成记录,进行层位标定。之后就可以对层位及断层

开展解释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8(烟灰乱弹) 参与讨论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加为好友

秦之虎

级别:果园新丁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230832

精华: 0

发帖: 104

威望: 1 点

财富: 275 果果

活期存款: 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275 果果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108(时)

注册时间: 2007-05-15

最后登录: 2010-12-31

4 发表于: 2010-05-26 18:41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Re:请教地震解释的流程 谢谢大家 学习了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加为好友

2100317 5 发表于: 2010-05-26 22:00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级别:果园常客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315134

精华: 0

发帖: 99

威望: 2 点

财富: 0 果果

活期存款: 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0 果果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5(时)

注册时间: 2008-09-17

最后登录: 2010-12-04

Re:请教地震解释的流程 谢谢大家

层位标定(syntool)---->解释层位(seiswork)---->速度建模(depthteam)---->时深转换(TDQ)---->构造成图(ZMAPPlus)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15(xdw2008220) 应助奖励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加为好友

iceman2002

级别:果园新丁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341747

精华: 0

发帖: 76

威望: 0 点

财富: 110 果果

活期存款: 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110 果果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15(时)

注册时间: 2009-05-21

最后登录: 2010-12-30

6 发表于: 2010-05-26 23:01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Re:请教地震解释的流程 谢谢大家

去油田研究院干3个月就会了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加为好友

hjoswl 7 发表于: 2010-05-27 09:56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坚持........坚强........

级别:果园常客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306635

精华: 0

发帖: 296

威望: 5 点

财富: 193 果果

活期存款: 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193 果果

贡献值: 2 点

在线时间: 152(时)

注册时间: 2008-07-01

最后登录: 2010-12-27

谢谢大家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加为好友

aimaer_21

级别:果园中坚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266359 精华: 0 发帖: 540 威望: 35 点 财富: 648 果果 活期存款: 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648 果果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580(时) 注册时间: 2007-08-22 最后登录: 2010-12-26

8 发表于: 2010-05-27 10:18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Re:请教地震解释的流程 谢谢大家 1.层位标定

通过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将地质分层的分界面与地震反射轴对应,也就

是说的赋予地震层位地质意义

2. 通过井处标定的层位,对层位沿横向进行对比追踪

3. 断层解释

对层位沿横向进行对比追踪时,又是发现从左向右追踪的轴与从右向左

追踪的轴相差好几个相位,这时可以根据断点处波的性质开一个断层,

进行断层解释

当然,也不一定是断层,也可能是层位在横向追踪对比时窜层了,这个

具体就要靠一些经验了

4.层位闭合

通过纵横侧线交点处的层位闭合来检验层位追踪的是否合理,

知道所有交点都闭合为止

5.绘制等t0图

将层位与断层信息输出到Zmap 里可以直接成图,叫做等t0图,

6建立速度模型与时深转换

通过叠加速度场或测井速度或VSP 速度等建立全区RMS 速度场用于时

深转换

在时深转换时,注意在井旁的构造深度应该与井一致(类似于层位闭合,

来检验时深转换的合理与否)

7绘制等深度图(狭义上的构造图)

将经过时深转换后的层位及断层数据传到Zmap 里,直接成图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财富:+10(烟灰乱弹) 参与讨论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加为好友

petro_china

级别:果园新丁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341946

精华: 0

发帖: 255

威望: 0 点

财富: 754 果果

活期存款: 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754 果果

贡献值: 0 点 9 发表于: 2010-05-28 16:45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Re:请教地震解释的流程 谢谢大家 https://www.doczj.com/doc/cf13123867.html,/bbs/read.php?tid=224270&fpage=2

这帖子14楼回复给传的精简教程很实用的,照着作一遍估计算入门了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财富:+8(烟灰乱弹) 应助奖励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在线时间: 88(时)

注册时间: 2009-05-23

最后登录: 2010-12-30

加为好友

snowfxh

级别:果园新丁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275649

精华: 0

发帖: 32

威望: 2 点

财富: 23 果果

活期存款: 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23 果果

贡献值: 0 点

在线时间: 78(时)

注册时间: 2007-11-13

最后登录: 2010-12-21

10 发表于: 2010-05-28 17:59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二维资料还应该进行偏移归位,否则构造幅度面积等参数会失真

来自: 顶端 回复 引用 分享 加为好友

swimfish

级别:果园新丁

作者资料 发送短消息

UID: 231321

精华: 0

发帖: 338

威望: 1 点

财富: 1562 果果

活期存款: 0 果果

定期存款: 0 果果

总资产: 1562 果果

贡献值: 0 点

11 发表于: 2010-05-28 18:10 只看该作者 | 小 中 大

Re:请教地震解释的流程 谢谢大家 个人认为不管做解释还是储层方面的工作,拿到地震数据后首先要对地

震数据做个了解,也就是地震资料的品质如何!

在线时间: 105(时)

注册时间: 2007-05-16

最后登录: 2010-12-31

引用地震解释流程

地球物理2009-12-14 21:19:17 阅读8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引用

雨点-石油阿春的地震解释流程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1、合成人工记录和层位标定

2、追层位,注意闭合

3、解释断层

3、平面成图

在解释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五种技术方法:

1.层位标定技术

2.三维体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3.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

4.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

5.断点组合技术

其中各项技术的具体用法自己去查资料

若遇到潜山和特殊岩性体时,在成图前增加1项,速度场分析即第6项技术变速成图技术;若有储层描述部分,还需增加反演处理。

1、反演工区建立

2、地震子波提取

3、井地标定

4、初始模型建立

5、反演参数选取

6、反演处理

7、砂体追踪描述

8、成图

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有井斜资料的井,分层段进行了井深校正,将测井井深校正为垂直井深。通过钻井资料的校正,利用校正数据表的数据,对断层的断点位置和断距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三维地震所做的构造图与钻井数据相矛盾的地方进行反复推敲,分析油藏油水关系,对一些四、五级断层进行组合、修正,反复修改构造,最后编制研究区构造图。

静校正statics: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深度剖面]depth record section;据磁带地震记录的时间剖面或普通光点记录,用一般方法所作出的地震剖面只是表示界面的法线深度,而不是真正的铅垂深度。经过偏移校正和深度校正之后,得到界面的铅垂深度剖面才叫做深度剖面,它是地质解释的重要资料。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磁带地震记录,能自动得出深度剖面

[同相轴]lineups;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在解释地震勘探资料时,常常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地出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不同层次的地震波。

[速度界面]velocity interface;是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相邻的两层介质的公共接触面。

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信噪比有多种定义。通常将地震仪器的输出端上,有效信号的功率与噪声(干扰)的功率之比称为信噪比。信噪比既与输入信号本身有关,更决定于仪器的特性,它也被用来衡量资料处理的效果。因此,提高信噪比是提高地震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信噪比愈大愈好,可以通过改进仪器性能或选择工作方法提高信噪比。

子波wavelet:从震源发出的原始地震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对地震脉冲有滤波作用,并且地层界面使波产生反射和折射,因此,自距震源一定距离起,脉冲波形便发生变化而与原始波形不同,但在一定传播范围内其形状甚本保持不变,这时的地震脉冲便称为子波。子波的形状决定于震源和介质的滤波性质,其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有所降低,振幅也逐渐减小。不同的界面各自的子波不同,每一道的地震记录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的子波构成的。子波不仅用于制作理论地震记录,而且在断层对比和反褶积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它。

[有效速度] effective velocity; 把覆盖层看作均匀介质而从实际观测所得的反射波或从折射波时距曲线求得的波速,统称为有效速度。由于在层状地层中存在层理,介质并不真正是均匀的,再加上界面的弯曲,使有效速度不同于平均速度,往往是比平均速度大的一种近似速度,但在各层速度的差别不很大和界面弯曲不大时,两者的差别很小。

[有效波]effective wave; 指能用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有效波是个相对的概念。例如,反射波就是反射披法中的有效波,但是,在折射波法中常常把它当成干扰。

[折射波]refracted wave;亦称“首波”又名“敏储普波”,“锥形波”。地震波在传播中遇到下层的波速大于上层波速的弹性分界面,而且入射角达到临界角(使透射角为90o)时,透过波将沿分界面滑行,又引起界面上部地层质点振动并传回地面,这种波称为折射波。它与光学中的折射波不同,其射线是以临界角从界面

发出的。在临界点A处,折射波的路径和反射波的路径相同,传播时间相等。但在临界点以后,因滑行波速度快,折射波到达地面早于反射波。折射波到达地面的特点也和地层性质及地质构造有关,故可用于地质勘探。

层速度interval velocity:指在均匀的地层中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它直接反映地层的岩性,能用来划分地层。一般是用地震测井或声波测井测得,并且指的是纵波的速度。也可以利用反射记录计算得到。在地震勘探中,一般把层速度低于1400米/秒的地层叫做低速层,把高于3500米/秒的地层视为高速层。但是,习惯上在折射波法中高速层是相对的概念。

界面速度interface velocity:指折射波沿折射界面滑行的速度。界面速度主要反映折射界面以下地层中岩石的物理性质。由于组成地层的岩石颗粒排列有方向性,通常界面速度大于层速度。界面速度可通过折射波测得

[低速带] low—velocity layer;地震波在地面附近的疏松层中传播的速度非常低,一般为每秒数百米,称为低速带,地震勘探中也称风化层。低速带对地震勘探影响很大:首先,若在低速带中激发,能量将被大量消耗,频率很低,低速带底面又是个强反射界面,可以形成多次反射,因此,一股不在低速带中激发,其次,低速带使地震波到达观测点的时间延迟,当其厚度或速度变化较大时,观测时间的精度将大受影响,甚至使波形歪曲,这时,必须进行低速带的时间校正。如果低速带很厚且结构复杂,则对地震勘探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地震标准层seismic marker horizon:凡是波形特征明显、稳定,并在区域内大多数地段可连续追踪的与勘探目的层相联系的地震界面称为地震标准层。地震标准层的存在与否对地震勘探的质量和效果影响很大,根据地震标准层的变化、错动可推断地质构造的变化和发现断层。

地震波seismic wave:弹性振动在地球中的传播统称地震波。按其成因的不同,由天然地震产生的波称为天然地震波,通过人工激发的地震而产生的波则称为人工地震波。根据质点振动的形式,地震波分成三大类: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称为纵波;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称为横波,沿界面传播的称为面波。地震勘探中通常使用纵波而很少使用横波。天然地震中很重视观测面波,但在地震勘探中面波一般成为干扰波。

[地震测井] well shooting; 利用钻井求取地震波在地层中的平均速度的方法称为地震测井,它在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起重要作用。地震测井是记录直接穿透岩层的纵波,其方法有两种:①在地面上爆炸,检波器放在钻孔内不同深度接收;②在钻孔内不同深度上爆炸,检波器在地面上接收。地震测井使用普通的地震仪进行记录,只是检波器要适应钻孔的工作条件而与一般检波器略有不同,称为测井检波器属电磁式检波器。

干扰波noise:地震勘探中妨碍分辨有效波的振动都属于干扰波。干扰波大体上可分为两种:其中具有明显传播规律的称为规则干扰或干扰波,如声波、面波,多次波等等;没有明显传播规律性的振动称为随机干扰,或简称干扰,如微震等。抗干扰的问题是关系到地震勘探中提高勘探的质量和能力的极其重要的问题。因此,在野外工作和资料处理上采用多种措施,以提高有效波而压制干扰波。干扰波有时也是相对的

地震等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地震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为加强我院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安全生产和灾害事故应急处理工作,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灾害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参照《全国救灾防病预案》、《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和《医疗卫生机构灾害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置指导意见》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有关规定和我院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切实做好地震等灾害事故各项准备工作,当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启动本预案,统一部署,紧急处置,迅速全面地做好各项抗震救灾准备,高效、有序地开展应急自救工作,以最快速度恢复医疗工作正常开展,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二、组织机构 1、指挥部 总指挥:院长(党支部书记) 副总指挥:业务副院长 成员:保卫科、后勤科、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室主任 职责:

(1)统一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的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医院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做好各项物资保障,严格按预案要求积极筹储、落实食品饮用水、防冻防雨、医疗器械、抢险设备等物资,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状态。 (4)破坏性地震发生后,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5)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正常医疗秩序,全面保证和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指挥部设在院办,电话: 2、疏散组: 组长:保卫科科长 组员:各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 职责:平时负责全院地震等自然灾害培训演练的具体工作,保持疏散通道畅通。 (1)现场指挥,迅速组织医务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按照

地震解释技术

随着锦州油田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先进的三维地震解释技术及相关的属性分析技术的使用凸显重要。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采油厂加大了相关地震配套软件的使用,2011年锦州采油厂计划引进SeisWare地震解释系统及landmark地震解释工作站,使得利用各种地震属性研究储层的技术得到了加强。利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数据体,可以在精细地层小层对比、整体解剖精细评价的基础上针对目标层段内的砂泥岩薄互层砂组进行多种地震属性的处理,引进landmark解释工作站的多体多属性地层追踪及快速高效的储层描述方法,能从整体上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及小断块内储层的分布特征,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相应的层位自动追踪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等解释手段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解释工作的效率及准确度,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三维数据体的优势。利用最新采集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经过地震资料品质分析后,优选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偏移归位合理,目的层波组特征明显的资料,在合成记录标定的基础上,搭建格架剖面并进行人工解释,然后采用人机联合波形对比层位自动追踪技术进行全区层位解释,采用相干、倾角扫描以及层面光滑度分析技术进行断层平面组合分析,能精细落实研究区的构造特征和断层展布特征。

LandMark 一体化系统通过强有力的可视化技术提供给用户一个真三维的解释平台,可对海量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快速准确地构造解释,能快速搜索地质目标,精确雕刻;并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协同和决策环境,可以实现构造解释、储层预测、叠前AVO分析、可视化处理以及井轨迹设计和钻井实时监控。其三维可视化手段可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构造解释、全区目标搜索、精细目标解释、储层预测等三维连片解释的所有阶段。 LandMark 一体化系统特点: 储层自动追踪ezTracker 基于波形的层位自动追踪,可同时拾取多个种子点,可以保存种子点信息,灵活定义追踪的波形时窗,对追踪结果可进行多种灵活编辑,如遗传删除、门槛值调整和多边形删除 点集自动追踪Autopick 可根据种子点值的大小,或人工定义数据体值的范围,快速追踪地质体。也可利用多种属性(如在波阻抗体和相位体上)共同约束追踪地质体三维形态,如河道、扇体等,直接形成地质体顶底t0面。点集可自由转换为层位。 三维体雕刻Geobody 可用三维体追踪点集,层位,断面作为约束条件雕刻三维地质体,利用透明度和颜色来彰显地质异常体,突出空间展布。 异常体快速搜索GeoAnomaly 依据多数据体振幅值和数据连通性,快速搜索满足定义条件的异常体。 SeisWare软件的地震地质解释功能灵活方便,适于在勘探/开发阶段进行综合地震解释、随钻跟踪分析、油气层识别、储量计算以及新区预探、老区扩边、部署调整等研究工作。 其特点包括: 多工区,不同类型地震资料的连片解释; 断层追踪识别功能 可以直观方便的显示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平面要素,实时地观察断层面的空间走向及展布趋势。 欢西油田是一个地质条件和油藏来信十分复杂的断块油田,断距从十几米至几百米不等的不同级次断层纵横交错,断块分隔凌乱,油层埋藏差异大,储层沉积特征不一,发育不稳定,诸多因素都给地质研究带来困难。 面对复杂断块,Seisware地震解释系统的技术优势是,可以直观方便地显示地震剖面上断层的平面要素,实时地观察断层面空间走向及展布趋势,并使三维数据断层解释过程自动化。地震解释人员可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高精度的断层解释,即使在构造情况复杂地区或资料品质较差地区也能实现,其直观的编辑功

学校地震应急预案

学校地震应急预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地震应急工作,确保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学校应急处置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根据《枣庄市地震应急预案》、《滕州市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东沙河镇中心小学地震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信息畅通、反应及时,加强协作、整体联动”的工作原则,保证学校及时、准确、有效地实施预防、控制疏散和自救互救等措施,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预案适用于学校各部门及全体师生应对处置我市及周边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 三、启动条件。我市及周边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或学校所在地受其他破坏性地震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立即启动本预案。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成立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急疏散组、抢险救灾组、安全保卫组等应急工作机构。学校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见附件一(1)。 五、健全制度。学校建立健全包括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日常值班、灾情报告、应急检查与演练等地震灾害防范和应急处置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到实处,常抓不懈。 六、明确责任。学校建立健全应急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应急管理机构、应急处置组织、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各类人员的震时应急责任。完善各项技术规范和程序,明确人员疏散、报警、指挥以及现场抢险

等程序,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七、应急准备。坚持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认真做好以下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1.明确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及通讯方式,在学校明显的位置张贴使用,并印发给相关部门和应急人员。 2.指挥部办公室(校办公室)定期修订学校预案,并组织指挥部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适时组织演练;周密计划和充分准备抗震救灾设备、器材、工具等装备,落实数量,明确到人。校团委经常组织学校广播、宣传栏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 3.学校利用已有的宣传阵地和载体宣传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应急疏散、逃生途径和方法等地震安全知识,并向师生发放地震安全知识画册、应急疏散路线图。 4.应急疏散组要制定并让全校师生熟悉应急疏散方案、疏散路线、疏散场地和避难场所。 5.抢险救灾组定期进行训练和演练,熟悉预案,明确职责,负责抢险工具、器材、设备的落实。 6.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线路的监控及巡视; 7.出现地震谣传时,校办公室、团委要及时平息地震谣传或误传,开展防震科普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师生识别地震谣传的能力,安定人心,保证学校稳定。 8.备足备齐并及时补充更新地震应急所需要的药品、器械、消毒、隔离、防护用品等(具体列表)。 9.安排人员负责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预案启动后,应急物资由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调用。 八、应急演习。学校经常性地开展地震应急工作检查,每学期开展l-2次综合性地震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演习,提高学校师生地震应

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简介

简介三维地震数据解释 1.发展史和基本概念 不管是地球表层还是我们所寻找和评估的油气储层都是三维的,但是我们所用的地震方法却通常都是二维。直到1972年Walton提出三维地震勘测的概念,三维地震勘测首先被用于一些模型上,几年以后,到1976年的时候,被Bone,Giles和Tegland才把这一新技术推向世界。 维地震方法的本质是随着点线面的数据采集进一步获得封闭空间数据体解释。随着表面露头的更多细节的了解,三维地震勘测已经能够对区域研究发展、生产以及探索做出显著的贡献。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三维地震勘测获得成功,1977年Tegland首次报道了油气田开发中三维地震的研究范围。 在接下来的19世纪80年代以及90年代初期,三维地震勘测在探索方面的应用明显增多。随着宽领域三维地震勘测命名这些就开始了,比如三维地震探测。现在,专项的三维地震勘测采样比较精确而且覆盖的领域也比较宽,应用获得能获得成熟结果的碎片信息,比如墨西哥湾。但,这并非探测的唯一用途。很多公司通过展望常规的方法来获得三维地震勘测,以至于他们大多数预算用来做三维地震处理。三维地震方法的演变以及现存的最新方法2001年被Graebner,Hardage和Schneider整理编册。 在最初的这20年间,三维地震勘测经历了很多的成功并且从中获得很多利益。这里转载了5个特别的奖项。第九章也转载了一些,而且整本书里也都穿插暗含了很多。这里是一个三维地震数据和交互工作站的主要共生。 2.分辨率 三维地震方法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分辨率,分辨率既包括垂直分辨率也包括分辨率Sheriff(1985)讨论了主题性质。地震数据分辨率大小总是通过一系列的波长值来计算,这些波长值由波速和频率的商来给出(图1-3)。由于岩石更加古老和紧凑,地震波速随着深度增加。由于高频地震信号随着深度增加迅速较弱因此主频随深度而减小。结果就使得波长随深度显著增加,使得分辨率减小。 Martins等人(1995),在海上巴西坎波盆地工作,跟踪了大量的三维地震勘测范围和这个井眼和油气储藏之间的相关性(图1-1).这些工作很好的向我们证明了三维地震勘测确实正在代替探井。

地震数据处理方法(DOC)

安徽理工大学 一、名词解释(20分) 1、、地震资料数字处理:就是利用数字计算机对野外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改进,以期得到高质量的、可靠的地震信息,为下一步资料解释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有关的地质信息。 2、数字滤波:用电子计算机整理地震勘探资料时,通过褶积的数学处理过程,在时间域内实现对地震信号的滤波作用,称为数字滤波。(对离散化后的信号进行的滤波,输入输出都是离散信号) 3、模拟信号:随时间连续变化的信号。 4、数字信号:模拟数据经量化后得到的离散的值。 5、尼奎斯特频率:使离散时间序列x(nΔt)能够确定时间函数x(t)所对应的两倍采样间隔的倒数,即f=1/2Δt. 6、采样定理: 7、吉卜斯现象:由于频率响应不连续,而时域滤波因子取有限长,造成频率特性曲线倾斜和波动的现象。 8、假频:抽样数据产生的频率上的混淆。某一频率的输入信号每个周期的抽样数少于两个时,在系统的的输出端就会被看作是另一频率信号的抽样。抽样频率的一半叫作褶叠频率或尼奎斯特频率fN;大于尼奎斯特频率的频率fN+Y,会被看作小于它的频率fN-Y。这两个频率fN+Y和fN-Y相互成为假频。 9、伪门:对连续的滤波因子h(t)用时间采样间隔Δt离散采样后得到h (nΔt)。如果再按h (nΔt)计算出与它相应的滤波器的频率特性,这时在频率特性图形上,除了有同原来的H (ω)对应的'门'外,还会周期性地重复出现许多门,这些门称为伪门。产生伪门的原因就是由于对h(t)离散采样造成的。 10、地震子波:由于大地滤波作用,使震源发出的尖脉冲经过地层后,变成一个具有一定时间延续的波形w(t)。 11、道平衡:指在不同的地震记录道间和同一地震记录道德不同层位中建立振幅平衡,前者称为道间均衡,后者称为道内均衡。 12、几何扩散校正:球面波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波前面不断扩大,使振幅随距离呈反比衰减,即Ar=A0/r,是一种几何原因造成的某处能量的减小,与介质无关,叫几何扩散,又叫球面扩散。为了消除球面扩散的影响,只需A0=Ar*r即可,此即为几何扩散校正, 13、反滤波(又称反褶积):为了从与干扰混杂的地震讯息中把有效波提取出来,则必须设法消除由于水层、地层等所形成的滤波作用,按照这种思路所提出的消除干扰的办法称为反滤波,即把有效波在传播过程中所经受的种种我们不希望的滤波作用消除掉。 14、校正不足或欠校正:如果动校正采用的速度高于正确速度,计算得到的动校正量偏小,动校正后的同相轴下拉。反之称为校正过量或过校正。 15、动校正:消除由于接受点偏离炮点所引起的时差的过程,又叫正常时差校正。 16、剩余时差:当采用一次波的正常时差公式进行动校正之后,除了一次反射波之外,其他类型的波仍存在一定量的时差,我们将这种进过动校正后残留的时差叫做剩余时差。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质量控制系统new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方案 杨永泉朱军红唐明根蒋丽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安710021 ) 摘要 本文以东方公司长庆分院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建设实践出发,介绍了系统的组成及系统物理设计中需要注意的环节,供建立类似系统的人员交流。 1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生产管理系统需求 长庆分院以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研究为生产主业,承接中石油内外及国际油气勘探资料处理及解释项目。承接项目以合同形式确定,项目有多条二维测线或几个三维区块构成,在承担项目后,由生产管理部门下达生产任务,生产任务下达时已经确定了项目承接部门、项目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项目涉及测线的相关信息及项目要求。项目实施部门接到生产任务书后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进行项目设计,项目设计分为项目工作流程设计及质量控制设计与工作进度三个方面。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工作都具有不同工作流程顺序。具体一个项目应该应用哪些流程都应该有项目实施人员进行设计。项目设计经过审批后项目方可实施。为了确保处理解释工作质量,在关键的工作流程上设置有质量检查点。根据工作步骤的重要性质量检查点又设置为项目级、部室级与分院级三级。在项目检查时项目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自己负责的项目进行检查。部室级的质量检查人员只能对本部室的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分院级的项目检查人员可对单位所有项目进行质量检

查。系统需要支持以上业务需求,在业务执行人申请质量检查后系统能够通知质检人员进行质检。质检人员的质检情况可及时的通知反馈给申请人员。通过质量控制能够建立起生产运行动态表。从生产运行表上可以查询项目的成员、任务执行、质检执行的具体情况。 2系统设计 2.1 合同管理 为了便于相关合同信息传递查阅和管理,系统具有合同管理的功能,用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两个数据表存放。合同文件信息表存放合同上传文件的目录信息,合同文件存放在系统指定的文件夹中。合同文件的命名由系统自动命名,文件的原有的名称可以放在备注中。合同信息表与合同文件信息表中的状态字段都具有编辑、发布两种状态,编辑状态的记录,编辑人员本人可修改。发布后的信息只有管理员可以修改。其他人不得修改。合同管理在项目管理与任务发布中都将使用。 2.2 项目管理 在具有合同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项目管理。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项目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为此在项目信息表中具有项目类别、项目类型、项目管理类型三种分类方法。管理类型分为油田重点项目、公司重点、集团重点及分院项目。项目类别分为解释项目、处理项目、一体化项目、其他研究项目。项目状态具有编辑、实施、关闭三种状态,处于编辑状态的项目项目管理者本人可以删除、可以发布及提交、或在项目结束时关闭项目。修改关闭后的项目,删除执行或关闭后的项目需要特殊的系统权限。项目管理存放项目的一般信息。根据项目可以查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处理部分)

地震资料处理/解释大作业 (处理部分)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 班级:12-4 姓名:封辉、孙运庆、何瑞川 学号:2012011236、2012011249、2012011239 2016年 1 月 15 日 评分标准:第三章和第四章各20分,其余各章10分

目录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2)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4) 第三章反褶积 (6) 第四章速度分析 (7) 第五章动校正和水平叠加 (8) 第六章静校正 (10) 第七章偏移 (12) 第八章总结和体会 (13)

第一章数据加载和观测系统定义 地震资料处理流程第一步为数据输入和预处理。预处理是地震数据处理前的准备工作,将地震数据正确加载到地震资料处理系统,进行观测系统定义,并对数据进行编辑和校正。原数据是SGY格式的地震记录文件,用Promax对其进行处理需要格式转换,将其格式转换成软件定义的格式。 图1.1是原始数据炮集。格式转换后可对数据进行加载与处理,但是处理需要的各种测网信息需要进行定义,所以我们做观测系统定义,用FFID(野外文件号)和CHAN(记录道号)为索引将测网的各检波器与炮点坐标、高程、CDP 号等信息与数据的各道联系起来。观测系统定义分为炮点定义,检波点定义与炮检关系定义。图1.3是CDP覆盖次数。 图1.1 原始数据炮集

图1.2a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2b 炮点与检波点信息

图1.3 多次覆盖次数 第二章道编辑和真振幅恢复 通常的地震采集中,由于检波器数量很多、野外干扰因素复杂等原因,不是每一道都能很好的反应地下反射界面带回来的信息,最基础的我们需要挑出其中坏检波器采集的道与极性不正常的道,称为道编辑(如图2.1)。 在记录图中使用picking进行编辑。点击picking,有编辑错道和编辑极性翻转道。拾取所有的错道和翻转道集后,分别放在两个文件里面。由震源引发的地震波,会随着波前面变大,底层吸收衰减等因素而能量减小,而我们需要的通常是深部的地层信息,所以我们需要对地震波进行振幅恢复(如图 2.2),经过真振幅恢复以后,深层反射波能量相对增强了,反射界面变得清晰,但面波等 干扰波也增强了。

地震勘察处理与解释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习题) 1.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什么? 2.为什么要进行真振幅恢复? 3.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4.吉普斯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5.伪门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 6.为什么低通滤波、带通滤波器都要求相位谱为零? 7.简述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实现步骤。 8.简述频率域滤波的实现步骤。 9.已知有效波的频带为20~40Hz,干扰波的频率范围为0~18 Hz、45~125Hz,请问,为消除干扰波,应采用什么滤波器?并写出滤波器的数学表达式。10.请说明b(n)={6,-7,2}是什么相位性质的子波? 11.如图所示:O点激发(O*为爆炸点),S i接收。 h s ①地形线;②基准面;③基岩界面;④反射界面;O—炮点;S i—接收点试计算该道的野外静校正量 12.已知地震记录中存在声波、面波、折射波和高频干扰及静校正量。问用下列流程能否得到较好的水平叠加剖面?请写出你改造后的处理流程。 预处理→野外校正→剩余校正→水平叠加→动校正→速度谱→一维滤波→二维滤波→道间均衡→道内动均衡→显示。 13.动静校正在实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14.在时间剖面上怎样判断动校正过量或不足,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15.计算短波长剩余静教正量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思想是什么? 16.动校正后,深、浅层的拉伸情况是否相同,为什么? 17.有限差分法偏移、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18.为什么向下延拓能达到偏移归位的目的?。 19.下图是某自激自收剖面,试绘出它对应的地质空间。 20.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有哪些?各自的使用范围如何? 21.近年来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有哪些新进展? 22.由二维波动方程012222222=??-??+??t u V z u x u 出发,试推导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的数学模型。 23.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与绕射扫描叠加有何区别? 24.在地震勘探中,提高地震记录的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应分别采用怎样的处理? 25.简述预测反滤波的原理。 26.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用 (0),()(0)(0)()(0)()()xx xx zx xx xx zx r r m a r r m r a m r m ????????????=?????????????????? L M M M M M L 来代替 (0),()(0)1()(0)()0bb bb bb bb r r m a r m r a m ????????????=?????????????????? L M M M M M L 计算最佳反滤波因子()a t ?请写出()()xx bb r r ττ=的证明过程。 27.为什么要对地震记录作道内平衡和道间均衡处理处理? 28.简述地层反滤波的步骤。 x d 0 x t V=常数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解释及分析地震数据体一般步骤: 1、合成人工记录和层位标定 2、追层位,注意闭合 3、解释断层 3、平面成图 在解释过程中可能用到的五种技术方法: 1.层位标定技术 2.三维体构造精细解释技术 3.相干数据体分析技术 4.低序级断层识别技术 5.断点组合技术 其中各项技术的具体用法自己去查资料 若遇到潜山和特殊岩性体时,在成图前增加1项,速度场分析即第6项技术变速成图技术;若有储层描述部分,还需增加反演处理。 1、反演工区建立 2、地震子波提取 3、井地标定 4、初始模型建立 5、反演参数选取 6、反演处理 7、砂体追踪描述 8、成图 在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的基础上,对有井斜资料的井,分层段进行了井深校正,将测井井深校正为垂直井深。通过钻井资料的校正,利用校正数据表的数据,对断层的断点位置和断距进行归一化处理,对三维地震所做的构造图与钻井数据相矛盾的地方进行反复推敲,分析油藏油水关系,对一些四、五级断层进行组合、修正,反复修改构造,最后编制研究区构造图。静校正statics:地震勘探解释的理论都假定激发点与接收点是在一个水平面上,并且地层速度是均匀的。但实际上地面常常不平坦,各个激发点深度也可能不同,低速带中的波速与地层中的波速又相差悬殊,所以必将影响实测的时距曲线形状。为了消除这些影响,对原始地震数据要进行地形校正、激发深度校正、低速带校正等,这些校正对同一观测点的不同地震界面都是不变的,因此统称静校正。广义的静校正还包括相位校正及对仪器因素影响的校正。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已有多种自动静校正的方法和程序。 [深度剖面]depth record section;据磁带地震记录的时间剖面或普通光点记录,用一般方法所作出的地震剖面只是表示界面的法线深度,而不是真正的铅垂深度。经过偏移校正和深度校正之后,得到界面的铅垂深度剖面才叫做深度剖面,它是地质解释的重要资料。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处理磁带地震记录,能自动得出深度剖面 [同相轴]lineups;地震记录上各道振动相位相同的极值(俗称波峰成波谷)的连线称为同相轴。在解释地震勘探资料时,常常根据地震记录上有规律地出现的形状相似的振动画出不同的同相轴,它们表示不同层次的地震波。 [速度界面]velocity interface;是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不同的、相邻的两层介质的公共接触面。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信噪比有多种定义。通常将地震仪器的输出端上,有效信号的功率与噪声(干扰)的功率之比称为信噪比。信噪比既与输入信号本身有关,更决定于仪器的特性,它也被用来衡量资料处理的效果。因此,提高信噪比是提高地震工作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信噪比愈大愈好,可以通过改进仪器性能或选择工作方法提高信噪比。 子波wavelet:从震源发出的原始地震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对地震脉冲有滤波作用,并且地层界面使波产生反射和折射,因此,自距震源一定距离起,脉冲波形便发生变化而与原始波形不同,但在一定传播范围内其形状甚本保持不变,这时的地震脉冲便称为子波。子波的形状决定于震源和介质的滤波性质,其频率随传播距离的增大而有所降低,振幅也逐渐减小。不同的界面各自的子波不同,每一道的地震记录可以认为是由一系列的子波构成的。子波不仅用于制作理论地震记录,而且在断层对比和反褶积处理等方面都需要它。 [有效速度] effective velocity; 把覆盖层看作均匀介质而从实际观测所得的反射波或从折射波时距曲线求得的波速,统称为有效速度。由于在层状地层中存在层理,介质并不真正是均匀的,再加上界面的弯曲,使有效速度不同于平均速度,往往是比平均速度大的一种近似速度,但在各层速度的差别不很大和界面弯曲不大时,两者的差别很小。 [有效波]effective wave; 指能用来解决某些地质问题的人工激发的地震波。有效波是个相对的

地震勘探资料处理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石油物探)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唐湘蓉 实验地点5417 实验成绩 2015年3月- 2015年5月

基于 Vista 系统的地震资料处理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认知熟悉地震资料处理软件系统--vista软件的基本功能,了解其并熟练掌握vista软件运行的基本操作; 2)了解并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掌握地震数据处理的流程和基本方法,选择合适的处理参数以提高地震数据处理的精度; 3)对比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的理论与实际资料处理的结果,深入理解理论,并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处理解释的水平、提高资料处理的质量; 4)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编写实验报告或生产报告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总流程 图1 总流程图 1)加载数据 打开Vista软件后选择加入2D的SEG-Y格式的原始地震数据,本实验

所用数据为给定的SHOT-20。加载后的原始地震数据如图2: 图2 原始地震数据显示 2)道均衡 各个道由于炮检距的不同,导致的反射波的振幅的变化,因为在共反射点叠加中,要求每一个叠加道的振幅都应该相等,每一道对叠加所做的贡献是等价的,无特殊情况,一般就以记录图中间的振幅为基准,使近激发点的地震道振幅减少,增加远离激发点的地震道记录的振幅。道均衡流程模块如图3,道均衡结果如图4: 图3 道均衡流程模块

图4 道均衡结果显示3)建立观测系统 图5 观测系统显示4)初至拾取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如图6:

图6 初至拾取结果显示 5)初至切除 地震记录上的初至波包括直达波和浅层折射波,它们能量强且有一定延续时间,对紧接而来的浅层反射波有干涉和破坏作用。另外,动校正后会引起波形畸变,浅层尤其厉害。对这些强能量初至波和动校正畸变引起的处理办法是“切除”,即将这些波的采样值全部变为零值(充零)。初至切除流程模块如图7,初至切除结果如图8: 图7 初至切除流程模块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 本文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某矿南三采区进行探测,探测区内解释断层71条,其中可靠断层61条,较可靠断层10条,31个无煤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节约了生产成本的投入。 [关键词] 三维地震采区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exploration method on the south third mining area of a certain coal mine. 71 faults were showed in this exploration area, in which there are 61 reliable faults, 10 relatively reliable faults and 31 areas without any coal. those information provides scientific found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safty of the coal mine and saves the cost. [key words] three dimensional seismic mining area 0.引言 随着煤炭地震勘探技术的提高,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炭系统的应用与推广,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采区进行小构造勘探成为现实,给煤矿建设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勘查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形成了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其中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是五大关键技术之一。[1]

三维地震解释系统

《油藏综合解释系统用户手册—V3.0》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 用户手册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 2004年5月

油藏综合解释系统 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石油勘探开发软件发展中心 目 录 一、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概述 (3) 1.1 功能简介 (3) 1.2 名词、术语 (3) 1.3 主界面说明 (4) 二、菜单说明 (6) 2.1 主菜单说明 (6) 2.1.1 文档下拉菜单 (6) 2.1.2 参数下拉菜单 (6) 2.1.3 显示下拉菜单 (7) 2.1.4 解释下拉菜单 (8) 2.1.5 选项下拉菜单 (9) 2.1.6 帮助菜单 (11) 2.2 图符菜单说明 (11) 2.2.1 常规图符菜单 (11) 2.2.2 参数图符菜单 (12) 2.2.3 显示图符菜单 (12) 2.2.4 解释图符菜单 (13) 2.2.5 工具图符菜单 (14) 2.2.6 数据切换图符菜单 (14) 三、功能与操作说明 (16) 3.1 文档菜单栏功能与操作说明 (16) 3.1.1 新建 (16) 3.1.2 打开 (16) 3.1.3 保存 (17) 3.1.4 另存为 (18) 3.1.5 打印 (19) 3.1.6 退出 (19) 3.2 参数菜单栏功能与操作说明 (19) 3.2.1 解释范围 (19) 3.2.2 显示参数 (20) 3.2.3 显示内容 (21) 3.2.4 注释参数 (22)

三维地震构造解释用户手册 Copyright ? 2003,IGP 3.2.5 井资料 (23) 3.3 显示菜单栏功能与操作说明 (24) 3.3.1 主测线 (24) 3.3.2 联络测线 (24) 3.3.3 时间切片 (24) 3.3.4 序列剖面 (25) 3.3.5 相邻的解释结果 (26) 3.3.6 自动追踪结果 (28) 3.4 解释菜单栏功能与操作说明 (28) 3.4.1 层位 (28) 3.4.2 断层 (31) 3.4.3 自动追踪 (34) 3.4.4 层平滑 (35) 3.4.5 层归位 (36) 3.4.6 层拉平 (36) 3.5 选项菜单栏功能与操作说明 (37) 3.5.1 地震色谱 (37) 3.5.2 工具栏 (43) 3.5.3 任意线 (43) 3.5.4 监控信息 (43) 3.5.5 操作层 (43) 四、对象的操作说明 (48) 4.1 层位或断层对象默认操作 (48) 4.2 层位对象插入操作 (49) 4.3 断层对象插入操作 (49) 五、常规使用步骤 (51)

地震应急预案样本

地震应急预案 第一条依照《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国务院令第172号)、《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山东省地震应急预案》、《济宁市地震应急预案》,《县(区)地震应急预案》,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如下简称“预案”)。 第二条依照本单位各部门职责,履行各自应急工作职能,使应急工作迅速启动,高效有序、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及另一方面生灾害导致损失。同步,运用既有条件和行业优势,为震后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条预案合用范畴 本预案合用于本单位所在地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应急工作。本预案涉及单位各部门,并视震情单位拟定参加应急增援关于单位、动员规模、接受增援地震灾区。 第四条预案启动条件 单位所在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时,由单位及下设抗震办公室和生产调度部门,在单位主管领导指挥下,按业务管理范畴,按本预案组织实行应急工作,实行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 当单位所在地区受其她地区破坏性地震影响,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时,启动本预案。

第五条应急指挥部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单位防震减灾工作或地震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构成单位及成员,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即转为单位“应急指挥部”。其组长、副组长,分别为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由指挥部成员构成。 第六条应急指挥部职责范畴 1、参加市、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执行关于批示,服从统一领导。依照规定布置单位抗震救灾工作。 2、负责单位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协调关于行动。 3、实行应急工作指挥,调度单位抢险救灾、医疗救护、消防保卫、物资救援等。 4、负责震情及震后灾情上报工作。 5、负责派出工作组赴受灾部门,协助其抗震救灾工作。 6、负责市、县(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其她工作。 第七条应急指挥部内部职责 指挥部构成部门成员,在预案启动后,保证指挥部指令畅通、贯彻高效责任。 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负责告知应急指挥部成员部门及人员三十分钟内到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到。不在单位所在地应急指挥部人员,由所在部门按职务高低递补。 (2)负责协调单位各部门应急工作。

地震资料综合解释资料

名词解释: 1.褶积模型:地震记录的褶积模型是当今地震勘探中三大环节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其应用十分广泛,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正演、反演和子波处理。层状介质的一次反射波通常用线性褶积模型表示,即:式中:w(t)为系统子波;r(t)为反射系数函数,符号“*”表示褶积运算。 2.分辨率:分辨能力是指区分两个靠近物体的能力。度量分辨能力强弱的两种表示:一是距离表示,分辨的垂向距离或横向范围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二是时间表示,在地震时间剖面上,相邻地层时间间隔dt 越小,则分辨能力越强。时间间隔dt 的倒数为分辨率。垂向分辨率是指沿地层垂直方向所能分辨的最薄地层厚度。横向分辨率是指横向上所能分辨的最小地质体宽度。 3.薄层解释原理:Dt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发展研究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发展研究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产业链中对油田勘探开发效益影响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 一、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组成部分 地震勘探就是通过人工地震反射波“给地球做CT”,让油气勘探者能够“看见”地层的地质构造和油藏情况,为石油公司“找油”做出含油气评价、提出钻井位置、模拟油藏未来的生产动态以便为后续油气藏开采和开发提供技术资料。 地震勘探包括地震采集、处理和解释三大部分:地震采集是利用野外地震采集系统获取地震数据处理所需的反射波数据;地震数据处理的目的是对地震采集数据做各种处理提高反射波数据的信噪比、分辨率和保真度以便于解释;地震解释分为构造解释、地层解释,岩性和烃类检测解释及综合解释,目的是利用地震反射波的地质特征和意义确定井位寻找石油。地震数据处理依赖于地震采集数据的质量,处理结果直接影响解释的正确性和精确度和找油的成功率。 图1 地震勘探产业链构成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产业链中对油田勘探开发效益影响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环。其原因有四:1、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与井位部署成功率、油田发现、油田采收率、油田增储上产等经济效益直接相关,是寻找油气资源的关键技术; 2、石油勘探技术发展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地震数据处理环节中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3、地震数据处理解释下游钻井业务等油气开采技术均十分成熟;4、上游地震数据采集依赖于先进的仪器设备,理论简单。综合而言,地震数据处理的质量和地震成像的准确度与清晰度直接决定油气资源的发现的成败和勘探成功率,是影响后期油田生产建设最重要的环节。 BP公司北海油田日产量与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新技术的关系表明,新技术尤其是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油田产量的增加影响极大。 图2 石油勘探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对北海油田的产量的影响由此可见,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于解决人类能源供应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发展历程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中最核心的就是地震成像技术,因此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发展历程主要依据地震成像技术的发展水平进行划分。 地震数据处理解释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后的40年间由于是对光点记录(1920—1950)和模拟记录(1950—1965)进行处理,在这一阶段地震处理解释技术发展缓慢,也没有可实用的地震成像技术出现。

地震资料格式说明

地震资料格式说明

————————————————————————————————作者:————————————————————————————————日期:

§3 资料处理流程说明: 资料处理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解编 预处理 (建立工区,切除,振幅处理等) 一次静校正 一、二维数字滤波 抽道集 高精度速度分析 剩余静校正高精度动校正 水平迭加 滤波、反滤波 (倾斜相干加强) 迭后偏移 一维数字滤波 振幅均衡、输出 在资料的处理过程中,应根据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情况选择模块,组合流程,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处理过程中,应首先根据野外电子观测班报和测量电子班报建立工区基本参数文件(由建立工区模块完成),若无测量结果,可根据模块提示完成建立工区基本参数文件的工作。本系统适合于有或无测量资料的情况;同时也适合于变观资料处理。文件格式参见相关模块说明。 §4处理资料文件格式说明: 4.1 SEG-Y 记录格式(标准) (1)卷头: 3600字节

(a)ASCII 区域: 3200字节(40条记录 x 80字节/每条 记录)。 (b)二进制数区域: 400字节(3201~3600)。 3213~3214 字节—每个记录的数据道数(每炮道数或总道数)。 3217~3218 字节—采样间隔(μs)。 3221~3222 字节—样点数/每道(道长)。 3225~3226字节—数据样值格式码1-浮点; 3255~3256 字节—计量系统:1-米, 2-英尺。 3261~3262*字节—文件中的道数(总道数)。 3269~3270*字节—数据域(性质):0-时域,1-振幅,2-相位谱 “ * “ 号字为非标准定义。 (2)道记录块: (a)道头字区: 含: 60个字/4字节整或120个字/2字节整, 共240个字节,按二进制格式存放。 ·SEG—Y格式道头说明: 字号(4字节) 字号(2字节) 字节号内容说明 1 1— 2 1—4一条测线中的道顺序号,如果一条测线有 若干卷磁带,顺序号连续递增。 2 3—4 5—8 在本卷磁带中的道顺序号。每卷磁带的道 顺序号从l开始。 3 5—6 9—12 * 原始的野外记录号(炮号)。 4 7—8 13—16在原始野外记录中的道号。 59—10 17—20 测线内炮点桩号(在同一个地面点有多于 一个记录时使用)。 6 11—12 21—24 CMP号(或CDP号)。(弯线=共反射面元号) 7 13—14 25—28 在CMP道集中的道号(在每个CMP道集 中道号从1开始)。 8—1 15 29—30* 道识别码: l=地震数据; 4=爆炸信号; 7=计时信号; 2=死道; 5=井口道;8=水断信号; 3=无效道(空道);6=扫描道;9…N =选择使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常用地震处理解释软件大全 一、地震处理 1. ProMax 简介LandMark 的地震处理软件 2. Focus Paradigm 的地震处理软件系统,配合 EPOS3 TE(Third Edit on)的版本。 3. CGG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4.0mega 地震处理软件系统。 5. TomoxPro 井间地震处理软件 井间地震全套的综合处理分析软件系统,它包括以下主要功能: 1 )设计与模拟井间地震勘探实验 2)计算全波场的井间地震人工合成图 3)拾取井间地震波的初至走时 4)初至波非线性层析成像 5)井间地震波预处理,包括波场分离 6)波动方程的全波场偏移

7)上行波与下行波的CDP叠加 8)偏移后处理与叠后校长量分析与应用 该软件系统共包括14个模块,提供大量的质量监控与图形显示功能。 6. U nivers VSP 垂直地震处理 垂直地震处理VSP 7. GreenMountain 绿山 Mesa 野外施工设计、高精度折射静校正微机版 8.0m ni Workshop 最新的三维地震勘测设计工具集,自动生成的开放式数据库支持设计、执行和分析各个阶段的数据访问。 9. Vista Win dow 2D/3D 10. GeoCT-l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GeoTomo 公司开发的二维野外小折射自动层析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适用于现场处理野外小折射地震资料。 11. 克浪 KeLang 地震采集工程软件、采集论证 12. TestifiLand for Windows 仪器、源、接收器测试分析软件,它产生代表读到的原始带数据的统计图表。 13.SPS_QC地震辅助数据生成与质控系统 二、地震解释 14. LandMark 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 R2003,工作站版15CD Lan dMark 的大型地震综合解释软件,包括地震资料解释,三维自动层位追踪,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三维可视化解释、地质解释与地层对比、迭后处理,数据体相干分析,地震属性提取属性分析、地址建模、断层封堵分析做图。层面与断层模型,出量计算、测井解释,精细目标分析,井位设计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