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甲状腺手术入路的选择
- 格式:pdf
- 大小:330.83 KB
- 文档页数:5
(下转第167页)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以甲状腺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退行性变、甲状腺炎症及肿瘤等。
由于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空间狭小,血管及神经较多,生理功能重要,手术过程中极易由于辨识不清解剖结构而损伤血管、神经、甲状旁腺,引起术后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甲状腺手术可采用中间入路或是外侧入路的方法暴露及切除[1]。
对于术前可确诊为良性疾病的患者,可采取术中首先切断甲状腺峡部及甲状腺悬韧带的入路方法即中间入路法施行手术。
本研究选取60例甲状腺良性疾病手术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手术方法进行对比,探索能更好降低手术难度及缩短手术时间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1月—12月入院手术的甲状腺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中间入路组及外侧入路组,每组30例。
所有病例术前均经影像检查基本排除恶性病变(术后病理证实为甲状腺癌7例)。
手术均由同一手术组人员完成。
手术适应症为甲状腺多发结节或单侧较大病灶。
纳入本研究标准:①年龄:30~65岁;②无甲状腺峡部病变;③均为初次甲状腺手术;④术前喉镜检查除外声带麻痹;⑤术前临床诊断除外恶性。
排除标准:术中冰冻病理检查为恶性,中转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最终中间入路组27例,外侧入路组26例进入本研究。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手术方法两组手术均为颈丛麻醉下采用胸骨切迹上2横指处左右对称弧形切口。
中间入路组:以电刀纵行切开颈白线,向两侧牵开颈前肌群,切开甲状腺外科被膜后,在甲状腺外科被膜与固有被膜之间分离,显露双侧腺体的前部。
用电刀切断峡部,断端结扎,显露气管,向下方牵拉峡部断端的结扎线,显露并紧贴腺体结扎切断甲状腺悬韧带(同时切断上极的血管),自气管前向外侧分离至外侧韧带的气管附着处,切断外侧韧带,用电刀将甲状腺自气管上剥离至气管外缘,甲状腺内侧基本游离。
继续牵拉腺体,分别结扎甲状腺血管,于被膜间隙内钝性分离,保护甲状旁腺。
Hans Journal of Surgery外科, 2021, 10(4), 49-53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021 in Hans. /journal/hjshttps:///10.12677/hjs.2021.104009一种新的甲状腺手术入路:经颏下入路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切除术马小鹏1,孙春磊1*,吴德林1,宛凌峰1,张恒1,高健1,张懿1,邢志伟1,余姜玲2,刘迎春2 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甲乳外科),安徽合肥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区手术室,安徽合肥收稿日期:2021年8月1日;录用日期:2021年8月27日;发布日期:2021年9月3日摘要目的:介绍一种采用新入路的腔镜甲状腺手术——“经颏下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初步探讨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20年6月~2021年7月期间,完成“经颏下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分析患者一般情况、术后病理、术后并发症等。
结果:4例患者术后常规病理诊断均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方式均为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单侧甲状腺腺叶+ 峡部切除+ 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平均时间2.1 h,平均住院时间6.75 d;术后并发症:术后无声音嘶哑,无低钙性手足麻木等;4例患者均对切口满意。
结论:“经颏下入路单孔免充气腔镜甲状腺切除”具有较好的安全行和可行性,该手术入路可作为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选择的入路之一。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手术,颏下A New Approach to Thyroid Surgery:Submental Approach, Single-Hole,Non-Inflatable for EndoscopicThyroidectomyXiaopeng Ma1, Cunlei Sun1*, Deling Wu1, Lingfeng Wan1, Heng Zhang1, Jian Gao1, Yi Zhang1, Zhiwei Xing1, Jiangling Yu2, Yingcun Liu21Department of Thyroid and Breast Surgery,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USTC,Hefei Anhui*通讯作者。
手术记录
患者信息:
患者XXX,女,46岁,因“发现颈部肿块一月”入院。
查体见右侧甲状腺中上部有一肿块,质地中等,边界清楚,无压痛。
B超检查显示,肿块大小约2.5cm x 2.0cm,考虑为良性病变。
手术过程:
手术采用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患者取仰卧位,全麻后,在右侧锁骨下约2cm处切开一长约1.5cm的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建立手术通道。
置入腔镜及操作器械,探查甲状腺,见肿块位于甲状腺中部,呈椭圆形,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
使用超声刀分离肿块周围组织,完整切除肿块,送病理检查。
术中出血少,未输血。
术后处理:
手术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止血药预防出血。
术后第一天拔除引流管,第三天出院。
病理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块为良性甲状腺腺瘤。
总结:
本例手术采用锁骨下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
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对手术效果满意。
图文详解甲状腺手术(含腔镜下手术)甲状腺位于颈前,被气管前筋膜包裹固定在气管前方。
甲状腺分为左右两叶及其中间的峡部,左右两叶位于气管的两侧,峡部在气管的前方,相当于第2~4气管软骨,甲状腺呈H型,平均重量25克。
甲状腺又借左、右两叶上极内侧的悬韧带,悬吊于环状软骨上。
因此,在做吞咽动作时,甲状腺亦随之上、下移动。
甲状腺解剖及颈部解剖1、甲状腺包膜。
2、甲状腺动、静脉。
3、甲状腺淋巴回流。
4、甲状腺神经。
5、颈部解剖。
甲状腺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1、单纯性甲状腺肿引起临床症状者。
2、青春期后单纯性甲状腺明显增大。
3、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甲亢或有恶性变得可能者。
4、甲状腺囊肿,压迫气管引起呼吸困难者。
5、较严重的甲亢经药物治疗1年无明显疗效。
禁忌症1、青少年症状较轻者。
2、年老体弱,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不能耐受手术。
甲状腺解剖概要1、甲状腺。
2、甲状腺血管。
3、甲状腺淋巴回流。
4、甲状腺神经。
5、甲状旁腺。
(图源:太帅图库)(图源:太帅图库)甲状腺次全切除术适应证1、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
2、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
3、结节性甲状腺肿双叶多发结节。
4、多发性甲状腺腺瘤。
手术及注意事项1、麻醉:全麻气管插管。
2、术式: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3、切除腺体的量:保留10克。
4、操作轻柔,仔细,止血彻底,保护甲状腺,保护甲状旁腺,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术前准备1、术前访视(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及麻醉医师共同访视):查阅病历,了解患者一般情况、肿块大小及各项检查结果,了解患者是否有合并症(若合并颈椎病或心脏病,体位应在全麻插管后放置;若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放置体位时应动作轻柔,头后仰,颈过伸角度不能太大,头端下调10度,以防发生骨折)、过敏史、手术史、输血史等。
2、加强心理护理:术前访视护士应耐心解释患者的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麻醉方式以及麻醉和手术的体位配合,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及适当的健康教育,消除患者顾虑,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手术。
不同入路3D 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分析胡夏荣,谢楚平,陈思远,吴志明 (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广东 东莞 523018)摘 要: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3D 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3D 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颈前入路,观察组采用胸乳入路。
比较两种入路的3D 腔镜手术治疗效果,记录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并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 [(16.37±3.22)ng/L 、(15.17±2.79)ng/L ]明显低于对照组[(20.14±3.67)ng/L 、(19.24±2.68)ng/L ],差异有显著性(P <0.05);观察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显著性(P <0.05)。
结论 经胸乳入路3D 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疗效优于经颈前入路3D 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关键词:甲状腺癌;3D 腔镜;经胸乳入路;经颈前入路;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070(2021)01-0078-04doi:10.3969/j.issn.1008-1070.2021.01.022胸乳入路),每组45例。
对照组中男18例,女27例;年龄45~58岁,平均(51.13±2.13)岁;病程5~15个月,平均(9.79±1.62)个月;肿瘤位置:左侧19例,右侧26例。
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手术学学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对颈部术后切口外观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临床外科医生应在保证甲状腺手术质量的同时,通过采用正确的方法,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减少切口瘢痕,降低其外显性,最大程度地满足病人的美容要求,提高生活质量。
1甲状腺手术的切口及入路理想的甲状腺手术切口选择必须满足术野显露充分、便于操作、愈合后隐蔽美观的要求。
1. 1一般甲状腺手术切口与入路1. 1. 1颈前弧形切口也称为Kocher切口,是最常用的甲状腺手术切口。
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及甲状腺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手术。
具体方法是在胸骨切迹上方1~2 cm沿皮纹方向做衣领状与皮纹平行的弧形切口。
注意要避免切口与局部皮纹不平行,形成交叉。
该切口手术愈合后因有颈部皮纹遮掩而最为隐蔽。
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切口应尽量短,以满足病人的美观需求,一般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或中部即可。
对于巨大甲状腺肿,有时需要将颈部弧形切口沿患侧胸锁乳突肌向上延长以便充分显露。
应当指出,虽然切口的长短和瘢痕大小能够影响外观,但一个偏移倾斜、比例失谐或弧线不佳的切口对视觉的冲击作用则更大。
因此,在做颈前弧形切口时,应尽量按人体美学的原则力求颈部切口对称。
常用的显露甲状腺的入路包括: (1)经颈正中线入路即沿颈白线切开颈深筋膜浅层及两侧舌骨下肌群间较为疏松的筋膜和甲状腺峡部的外科被膜直达甲状腺峡部。
对于绝大部分病人该入路能够很好地显露甲状腺。
颈正中线入路的优点是一般不需结扎颈前静脉,无须切断舌骨下肌群,出血少、术野清晰,术后颈前皮肤肿胀和疼痛较轻,伤口表面平坦。
此入路目前最为常用,损伤最小,符合现代外科微创的治疗原则,熟练掌握该入路可满足绝大多数甲状腺疾病的手术显露要求。
(2)横断舌骨下肌群入路对于部分甲状腺瘤体较大者,估计颈正中线入路很难予以充分显露时,可选择横断舌骨下肌群入路。
甲状腺手术切口入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怎么选择?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学追求的不断提高,病人对甲状腺术后切口外观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甲状腺手术切口入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怎么选择?接下来,就带你了解一下吧!如何在保证甲状腺手术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对各解剖层次的损伤,减轻切口瘢痕,满足病人的美容要求,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
目前,关于甲状腺手术切口入路、缝合技术及缝合材料选择方面的报道并不多,术者多以临床经验和个人习惯进行操作,存在的差异也较大。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参考近年文献并结合甲状腺外科进展,以循证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1]予以更新,为甲状腺手术选择合理的切口入路和缝合技术以及理想的缝合材料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开放甲状腺手术的切口选择颈前弧形切口(Kocher切口)是最常用的甲状腺手术切口。
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及甲状腺癌原发灶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手术。
理想的方法是在胸骨切迹上方1~2 cm沿皮纹行弧形切口,注意避免切口与局部皮纹形成交叉。
该切口手术愈合后因有颈部皮纹遮掩而较为隐蔽。
此处如无皮纹则选择与颈部其他皮纹平行的弧形切口,切口过高不够美观,过低张力过大易形成瘢痕。
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切口不宜过长,一般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或中部即可(图1a),对于巨大甲状腺肿,有时需要将颈部弧形切口延长以便显露充分。
应尽量按人体美学的原则力求颈部切口对称,避免出现偏移倾斜、比例失谐或弧线不佳的切口[2]。
颈前“T”形切口较少采用,常用于需要胸骨劈开者。
绝大多数的胸骨后甲状腺肿可通过颈前弧形切口完成手术,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病例,常规颈前弧形切口难以满足手术要求时,可采用颈前“T”形切口。
先常规做颈前弧形切口,然后从弧形切口中点沿中线向下做一纵行切口,根据需要劈开胸骨的长度选择纵形切口的长短,如第3肋软骨平面或剑突水平(图1b)。
两种入路无充气腔镜甲状腺手术与颈前入路甲状腺手术对比观察摘要:目的:比较无充气腋窝入路和耳后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以及颈前入路甲状腺手术的手术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成三组,A组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入路治疗,B组患者通过耳后入路手术治疗,C组患者通过颈前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间、引流液总量、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声嘶、切口血肿、淋巴漏)。
结果:三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79.38±20.16)min、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1.26±10.76)min,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8.46±8.4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10.16±30.46)ml,B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120.41±43.52)ml,C组患者的引流液总量为(76.56±22.4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甲状腺癌患者通过无充气腋窝入路和耳后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耳后入路腔镜;无充气腋窝入路;颈前入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甲状腺癌的发生率也随之提升。
甲状腺癌属于临床中常发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疾病,可以以肿瘤分化程度为根据,分成分化型以及未分化型,大多数甲状腺癌属于分化型,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分化型甲状腺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80%。
分化型甲状腺癌中主要包括乳头状以及滤泡状甲状腺癌,恶性程度较低,但是,临床中容易发生转移,并且还会向其他器官、组织累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腔镜甲状腺手术入路的方法作者:侯娜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8年第3期【摘要】20 余年前内镜技术就已经应用于临床,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外科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1]。
腔镜甲状腺手术入路可分为胸骨切迹上入路、腋窝入路、前胸壁入路及胸乳人路[2-3],今笔者就来总结下各入路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腔镜甲状腺;手术方法1996 年Gagner 行世界上首例腔镜甲状旁腺大部切除术[4],1997 年意大利普外科医生Huscher 等[5] 报导了首例腔镜甲状腺腺叶切除术,2002 年我国完成首例颈部无疤痕内镜甲状腺切除术[6]。
其手术的切口取自身体非暴露部位,实现了不依赖传统手术入路进行甲状腺手术操作且达到了治疗疾病及美容的双重目的,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开展,使外科医师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技术也得到迅速提高。
1 手术方法1.1 胸骨切迹上入路1997 年Miccoli 开展首例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手术MIVAT。
MIVAT 手术切口位于胸骨切迹上1cm ~ 2cm 或颈前下方皮肤自然皱折处,无需充气,电刀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至颈前肌群表面,切开颈白线,分离颈前肌群。
用悬吊装置或者直接用拉钩建立手术空间,从小切口置入5mm 腔镜和手术器械,分离显露甲状腺腺体及结节进行甲状腺手术。
经胸骨切迹上入路是甲状腺微创手术的初步探索,此法手术视野差,术后颈部有瘢痕,美容效果差,已很少使用。
1.2 腋窝入路Ikeda 等[7] 首次报告了腋窝入路方式,术后颈部无瘢痕,腋窝的瘢痕可被自然下垂的上臂覆盖,美容效果佳。
方法: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取仰卧位,垫高肩背部,颈部稍后仰,患侧上臂屈135°、外展45°、肘关节屈曲90°,完全暴露患侧腋窝,前臂悬吊固定在头架上。
常规消毒,用1:200 000 肾上腺素生理盐水稀释液注射于剥离区域皮下。
距患侧腋窝顶4cm 腋前线位置作一15mm 切口,以分离棒经皮下向患侧甲状腺潜行游离,形成皮下隧道。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解剖标志和手术径路胡明华;孙卫东;王小明;陈晓鹏;江厚象;杨来志;盛勇;芮景【摘要】目的探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解剖标志和手术解剖路径.方法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28例,其中经胸乳入路22例,腋窝入路6例,于腔镜下使用超声刀游离胸前区、颈前肌群,超声刀处理血管及腺体,完整瘤体摘除或腺叶切除.术中在基本视野条件下,于设定的6个分区内,找到可被确认的恒定或相对恒定解剖标志作为术中选择手术解剖径路的依据:腺叶中上区恒定解剖标志为甲状软骨上缘,相对恒定标志为舌骨峡部上缘;腺叶中下区恒定标志为气管侧壁和颈鞘,相对恒定标志为下动脉和最下动静脉分属支;中线中上区恒定标志为甲状软骨上缘,相对恒定标志为舌骨峡部上缘;中线中下区恒定标志为气管前壁,相对恒定标志为峡部下缘和最下动静脉;腺叶背外侧区恒定标志为颈鞘,相对恒定标志为血管属支进出腺体被膜处;腺叶背内侧区恒定标志为气管侧壁,相对恒定标志为环勺关节.结果 28例手术成功,其中1例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示甲状腺癌中转开放手术.本组手术时间平均80.0 (50~125)min; 术中平均出血46.7(10~120)ml,无相关手术并发症.结论通过镜下视野的分区观察,可以在各步操作过程中找到一些相应的区域性邻近解剖标志.仔细辨认并将其组合利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小腔室内操作时的方位控制,选择合适的手术径路,避免误伤,有利于手术安全顺利地实施.【期刊名称】《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年(卷),期】2010(014)004【总页数】3页(P263-265)【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腹腔镜检查;手术径路【作者】胡明华;孙卫东;王小明;陈晓鹏;江厚象;杨来志;盛勇;芮景【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二科,芜湖,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二科,芜湖,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二科,芜湖,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二科,芜湖,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二科,芜湖,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二科,芜湖,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二科,芜湖,241001;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普外二科,芜湖,2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3腔镜甲状腺手术相对于传统甲状腺手术而言,从开放直视转为小腔室内镜下操作,不仅所见内容经常变化,而且观察的范围也陡然变小。
腔镜下如何进行甲状腺手术甲状腺疾病是外科的常见疾病,在腔镜下开展甲状腺手术,能够使得颈部无瘢痕,与普通甲状腺结手术相比更具优势,能够满足人们追求美的心理。
同时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十分精准,且恰到好处,能够精细化处理甲状腺旁的神经血管,腔镜可放大7~10倍的视野,在充足的空间下,视角更为灵活,在高清影像系统的支持下,能够让医生有效处理病变组织。
但在腔镜下开展甲状腺手术,既考验医生的技术,也考验手术室内的配合,而医生在操作过程中无法触摸病变,组织缺乏必要的质感,而双手在操控机械时,二氧化碳气体会扩大视野范围,只能感受到操纵杆的感觉。
因此,在腔镜下开展甲状腺手术时,要注意操作方式,选择专科医生主刀,避免影响手术效果。
一、甲状腺的相关知识甲状腺主要有两个侧叶以及连接两个侧叶的峡部位置组成,位于甲状软骨的下方,气管的两旁,一般成人甲状腺重量大约在30克左右。
甲状腺外科被膜将甲状腺固定在甲状腺骨上,可形成甲状腺悬韧带,在吞咽过程中,甲状腺会随着动作上下移动。
甲状腺能够增加全身组织细胞有氧效能并产生热量,同时也能够促进蛋白质、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减退、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
二、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入路问题甲状腺疾病主要以年轻女性为主,外科手术会留下难看的疤痕,在腔镜下开展甲状腺手术能够放大手术视野,使得手术操作更加精细,手术切口小,隐藏效果好,可达到无瘢痕的效果。
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主要入路包括:乳晕乳沟入路、腋窝入路、颈前小切口腔镜辅助、锁骨下途径、腋窝乳晕入路以及颈部入路。
颈前小切口腔镜辅助主要与开放性手术相近,手术操作更容易掌握,但手术显露效果不佳,术后颈前会出现2cm的疤痕。
颈部入路主要是在颈部开展腔镜手术,手术空间过于狭小,操作较为困难,不具备应用价值。
锁骨下途径需要从病变一侧的锁骨下进入,分离空间过小,但具有一定的美容效果,颈部瘢痕可转移至锁骨下方,但是部分患者并不满意。
甲状腺良性肿瘤(腔镜下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临床路径一、甲状腺良性肿瘤(腔镜下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甲状腺良性肿瘤(ICD-10:D34)行腔镜下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ICD-9-CM-3:06.390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UI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AJ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NCCN甲状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6年第一版),《ATA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5年版》。
1.发现颈前区肿物,不伴甲亢临床表现。
2.体检提示颈前区肿块,随吞咽而上下活动。
3.颈部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良性肿瘤。
4.甲状腺功能正常。
5.细胞学或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良性肿瘤。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UI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AJCC甲状腺癌诊疗规范2008年版》,《NCCN甲状腺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2016年第一版),《ATA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指南,2015年版》。
手术方式选择应保证甲状腺肿物连同周边少量正常组织一并切除,术中应行标本冰冻检查以除外恶变。
术后左旋甲状腺激素片替代治疗,围术期出现甲状旁腺受损、喉返神经受损、组织水肿、淋巴漏(乳糜漏)等病情所需的对症支持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34 甲状腺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住院时未确诊可暂不入组,一旦确诊应立即入组。
4.年龄≤65岁。
(六)术前准备2-3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筛查;(2)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3)心电图、胸部X线、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彩超;(4)请耳鼻喉科会诊或纤维喉镜检查了解声带情况。
不同入路单侧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患者的应用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对甲状腺腺瘤患者使用不同入路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7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甲组39例经腋窝入路;乙组39例经胸乳入路,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指标。
结果:甲组手术时间短与乙组,乙组出血量多于甲组,乙组住院时间长于甲组,(P<0.05);治疗前两组甲状腺功能指标无明显差距(P>0.05),治疗后两组T4、T3降低、TSH上升(P<0.05);但两组指标水平无明显差距(P>0.05)。
结论:两种治疗方式对甲状腺腺瘤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安全有效,在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同时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对应的治疗方式。
【关键字】不同入路;甲状腺腺瘤;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腺瘤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良性肿瘤,该疾病大多发生于40岁以下的青年女性。
临床中将其分为常见滤泡状、乳头状实性腺瘤及变异型,肿瘤生长较为缓慢,很少发生恶变。
临床中对于甲状腺腺瘤的治疗常采取手术治疗[1]。
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比较对甲状腺腺瘤患者使用不同入路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78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组(n=39)、乙组(n=39);甲组中男6例、女33例,年龄25~56岁,平均(33.85±5.73)岁;乙组中男7例、女32例,年龄26~55岁,平均(33.34±5.2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纳入标准:①均为单侧甲状腺腺瘤;②身体良好、适宜手术;排除标准:①存在甲状腺恶性肿瘤疾病者;②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倾向者。
本研究符合我院医学伦理会所提出研究实施标准,入组患者均已知悉且自愿参与本研究,均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甲状腺手术切口入路、缝合技术与缝合材料选择中国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9,39(1):34-38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学追求的不断提高,病人对甲状腺术后切口外观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如何在保证甲状腺手术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对各解剖层次的损伤,减轻切口瘢痕,满足病人的美容要求,一直是外科医生追求的目标。
目前,关于甲状腺手术切口入路、缝合技术及缝合材料选择方面的报道并不多,术者多以临床经验和个人习惯进行操作,存在的差异也较大。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部分专家参考近年文献并结合甲状腺外科进展,以循证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对《甲状腺手术切口缝合技术和材料选择专家共识(2008)》[1]予以更新,为甲状腺手术选择合理的切口入路和缝合技术以及理想的缝合材料提供参考和指导。
1 开放甲状腺手术的切口选择颈前弧形切口(Kocher切口)是最常用的甲状腺手术切口。
适用于绝大多数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及甲状腺癌原发灶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手术。
理想的方法是在胸骨切迹上方1~2 cm沿皮纹行弧形切口,注意避免切口与局部皮纹形成交叉。
该切口手术愈合后因有颈部皮纹遮掩而较为隐蔽。
此处如无皮纹则选择与颈部其他皮纹平行的弧形切口,切口过高不够美观,过低张力过大易形成瘢痕。
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切口不宜过长,一般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或中部即可(图1a),对于巨大甲状腺肿,有时需要将颈部弧形切口延长以便显露充分。
应尽量按人体美学的原则力求颈部切口对称,避免出现偏移倾斜、比例失谐或弧线不佳的切口[2]。
颈前“T”形切口较少采用,常用于需要胸骨劈开者。
绝大多数的胸骨后甲状腺肿可通过颈前弧形切口完成手术,部分胸骨后甲状腺肿或甲状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病例,常规颈前弧形切口难以满足手术要求时,可采用颈前“T”形切口。
先常规做颈前弧形切口,然后从弧形切口中点沿中线向下做一纵行切口,根据需要劈开胸骨的长度选择纵形切口的长短,如第3肋软骨平面或剑突水平(图1b)。
腔镜甲状腺试题及答案1.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创伤小B. 恢复快C. 疼痛轻D. 所有以上答案:D2. 腔镜甲状腺手术通常采用的入路方式是?A. 前入路B. 后入路C. 侧入路D. 颈部正中入路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适应症?A. 甲状腺良性肿瘤B. 甲状腺微小癌C. 甲状腺功能亢进D. 甲状腺巨大肿瘤答案:D4. 腔镜甲状腺手术中,以下哪个步骤是必要的?A. 暴露甲状腺B. 切除甲状腺C. 淋巴结清扫D. 所有以上答案:D5. 腔镜甲状腺手术中,术后并发症可能包括以下哪项?A. 出血B. 感染C. 喉返神经损伤D. 所有以上答案:D6. 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如何避免喉返神经损伤?A. 仔细解剖B. 使用神经监测设备C. 保持操作轻柔D. 所有以上答案:D7. 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患者通常需要多久的住院时间?A. 1-2天B. 3-5天C. 1周D. 2周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术前准备?A. 血常规检查B. 甲状腺功能检查C. 心电图检查D. 禁食24小时答案:D9. 腔镜甲状腺手术术后,患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A. 保持伤口干燥B. 避免剧烈运动C. 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D. 所有以上答案:D10. 腔镜甲状腺手术的成功率受哪些因素影响?A. 手术技术B. 患者病情C. 术后护理D. 所有以上答案:D。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