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因素的影像学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507.02 KB
- 文档页数:7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椎间孔狭窄或骨赘等原因压迫颈椎神经根,引起的神经性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一种颈椎病类型。
这种病症主要表现为颈部、肩部、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和无力,伴有感觉异常或肌肉萎缩。
主要特点:
1.病因:神经根受压迫是由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如椎间盘突出、骨赘
形成或韧带肥厚,导致神经根在通过椎间孔时受到压迫。
2.症状:
o疼痛:典型症状是放射性疼痛,从颈部延伸至肩部、手臂,甚至手指,通常为一侧疼痛。
o麻木与无力:受压神经支配的区域可能出现感觉麻木,手臂或手指出现肌肉无力或握力下降。
o颈部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肌肉紧张,患者可能会出现颈部僵硬,活动时加重疼痛。
3.诊断:通过病史、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确诊,以明确
神经根受压的位置和程度。
4.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如消炎镇痛药、神
经痛药)、颈部牵引等。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
要进行手术减压。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能显著改善预后。
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比较分析冉文军【摘要】目的:比较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颈椎病患者62例,分别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比较患者的定位诊断结果及特异性征象。
结果 MRI组椎间隙狭窄、颈椎曲度异常、骨性椎管狭窄检出率明显高于CT组(P<0.05),椎间隙狭窄、骨性椎管狭窄、小关节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组(P<0.05);CT组钩突增生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组(χ2=8.01,P<0.05)。
X线平片检查处特异性征象21例(33.87%),CT检查出异性征象15例(24.19%),MRI检查出特异性征象7例(11.29%),MRI组特异性征象检出率明显低于X线平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X线平片检查在颈椎病基础病变的检查中有着重要地位,在此基础上恰当配合CT或MRI检查方法可有效提高确诊率,为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5(000)015【总页数】2页(P76-76,77)【关键词】X线;MRI;CT;颈椎病;脊髓【作者】冉文军【作者单位】重庆 409000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简称,主要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但该病已出现年轻化趋势[1]。
颈椎病指椎体、颈椎间盘、肌肉、骨关节、韧带及软骨等由于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病变而导致血管及神经根受到刺激、压迫进而导致失稳,进而引起相关临床症状[2]。
颈椎病的致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慢性劳损、长期伏案及相关结构发生退变等,可分为交感神经型、椎动脉型、脊髓型及神经根型等4种类型[3],因此患者的临床表现也存在一定差异。
基于这样的情况,影像学检查在颈椎病的诊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研究选取颈椎病患者62例,比较X线平片、CT及MRI在颈椎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狭颈征名词解释影像学
狭颈征是一种影像学上的表现,指的是在患者的颈椎或其他部位的影像学检查中,观察到相应部位管径的明显狭窄和变细。
狭颈征可以出现在多种疾病或病理情况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 颈椎狭窄症:指颈椎管狭窄和神经根孔狭窄的病理情况,常见于老年人,常伴有颈椎骨质增生和间盘退变。
2. 颈动脉狭窄:指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或血管管径狭窄,常见于高血压、高血脂等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
3. 颈动脉海绵状畸形:一种罕见的血管畸形,造成颈动脉管径狭窄和扭曲,易导致血栓形成或破裂出血。
4. 颈椎骨折或脱位:外伤引起颈椎骨折或脱位,导致颈椎管狭窄。
狭颈征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可以通过X线、CT、MRI等多种检
查手段观察到,能够提供对病变部位的详细解剖结构和程度评估,有助于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
神经根型颈椎病【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本身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而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40~60岁人群,起病缓慢,以长期伏案工作者、机动车驾驶员及长时间低头等不良姿势者多发。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归属于“项痹”的范畴。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西医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
一、诊断标准(一)病史长期伏案工作,有慢性劳损或外伤病史,颈椎退行性病变,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
(二)临床症状、体征疼痛、麻木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症状,具有根性分布的特点,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基本相一致。
表现为颈、肩背疼痛,颈部僵滞,活动功能受限,前臂至手指呈放射性疼痛、麻木,颈椎相应病变节段压痛,可有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
颈椎病变节段与手指疼痛、麻木的一般规律:1.C5/C6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根部。
2.C6/C7,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拇指、示指、中指及环指的桡侧半指。
3.C7/T1节段病变,其疼痛、麻木放射至小指及环指的尺侧半指。
(三)特殊检查椎间孔挤压试验或/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四)辅助检查X线片CT及三维重建技术、MRI检查显示,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均符合颈椎病者可以确诊。
一般X线平片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椎节不稳及骨刺形成等异常,CT\MRI成像技术清晰地显示脊神经根受累的部位和受累的程度。
肌电图(EMG)对于MRI提示多节段病变患者,有助于明确责任神经节段,并有助于与其他神经病变相鉴别。
(五)除外颈椎外病变颈椎骨骼实质性病变(结核、肿瘤等)、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症候群、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损伤、肩关节周围炎、网球肘及肱二头肌腱鞘炎等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需要说明的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需要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相互符合才能成立。
神经根型颈椎病一、定义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因颈椎退变引起的神经根病变,此型最多见,临床表现为与受累神经一致的神经干性痛或神经丛性痛,同时有感觉障碍、感觉减退和感觉过敏等。
神经根症状的产生同以下因素有关:髓核的突出或脱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的局限性肥厚等。
但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以及相邻3个关节的松动和移位刺激并压迫脊神经根,可能是引起症状和体征的重要因素。
此外,根袖处蛛网膜粘连也同神经根症状有关。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 病史2. 症状与查体:有典型的沿神经分布区域从颈肩部,颈后部向下反射至前臂和手指的放射性疼痛。
轻者为持续性酸痛、胀痛,重者如刀割样、针刺样疼痛。
神经支配区的肌力减退,肌肉萎缩。
上肢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可出现颈项痛及上肢痛。
压颈实验和脊神经根牵拉实验阳性。
3. 影像学检查(1)X线检查:可显示颈椎曲度改变,生理前凸减小、消失或反常,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骨赘形成,椎间孔狭窄。
在动力位过伸、过屈位摄片可示颈椎节段性不稳定。
表现为在颈椎过伸和过屈位时椎间滑移距离大于3mm。
颈椎管测量狭窄,矢状径小于13mm。
(2)颈椎CT:CT 可充分显示颈椎横断层面图像及解剖关系, 因此CT 不但能显示病变部位、范围、程度, 而且对后韧带骨化, 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等软组织病变的高清晰显示优于X 线平片, 后纵韧带均为椎管内韧带, 如发生骨化和肥厚均极易引起椎管狭窄。
还能清晰显示颈椎骨质增生的部位、范围。
(3)颈椎MRI:MRI T2加权硬膜囊间隙消失,椎间盘呈低信号,脊髓受压或脊髓内出现信号区。
T1加权示椎间盘向椎管内突出。
(4)颈椎MRA检查:对弥漫性、长节段狭窄及闭塞容易作出诊断,尤其是下颈椎病变,可同时扫描颈椎间盘、脊髓及神经, 对于合并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较适用。
且为无创检查, 可同时扫描颈动脉以进行鉴别诊断。
对于临床诊断不明确, 需除外颈部其他部位病变、高龄不能耐受DSA 检查者尤其适用。
CT诊断椎管狭窄的探讨作者:骆泽斌吕天祥高兴壮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2年第33期【摘要】目的:提高对椎管狭窄的临床与CT表现的认识。
方法:对136例椎管狭窄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椎管狭窄的原因以及脊椎退变最常见,其次为外伤引起;以颈椎、腰椎狭窄多见。
CT主要表现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脊椎滑脱、椎间关节增生、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钙化、椎体骨折等改变。
结论:CT是检查椎管狭窄较好的影像学方法,有助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椎管狭窄; CT表现;脊椎退变中图分类号 R68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3-0044-02椎管狭窄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由于先天性、继发性及外伤等原因引起椎管有效面积变小,压迫硬膜囊、脊神经及血管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
按部位分为颈椎椎管狭窄、腰椎椎管狭窄、胸椎椎管狭窄。
按解剖部位可分为中央型狭窄、侧隐窝狭窄、神经根孔狭窄。
近年来,CT检查能直接显示椎管各径线情况,确定狭窄部位,显示椎管狭窄原因[1],其诊断更直接、准确,基层医院应用广泛。
本文总结笔者所在科CT诊断椎管狭窄的136例患者的资料,就其病因和影像学特点加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36例椎管狭窄患者中男88例,女48例;年龄26~78岁,平均48岁。
腰椎椎管狭窄86例,占63%;颈椎椎管狭窄44例,占32%;胸椎椎管狭窄6例,占4%。
1.2 方法所选患者全部采用Philips Mx800 Dual螺旋CT机进行检查,扫描参数:120 kV,300 mAs。
患者仰卧位,取扫描线与椎间盘平行进行扫描,脊椎椎间盘扫描层厚1.5~2.5 mm,层距1.5~2.5 mm。
脊椎椎体扫描层厚5.0 mm,层距5.0 mm。
1.3 诊断标准2 结果2.1 颈椎椎管狭窄颈椎椎管狭窄44例中,退变性颈椎椎管狭窄36例,颈椎椎体骨折8例。
颈椎椎管狭窄是指颈椎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等原因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矢状径缩短,致脊髓血循环障碍,脊髓、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
第32卷第3期2009年3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V01.32No.3Mar.2009JournalofBeijing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199·
·临床研究·
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问孔狭窄因素的影像学分析+张明才程英武詹红生。石印玉王翔黄仕荣陈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上海200021)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椎间孔狭窄的主要骨性原因。方法对6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进行观测,首先观测双斜位片上发生狭窄的椎间孔,依据导致椎间孔狭窄的不同原因(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关节突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进行分类计数。结果本组病例提示颈椎间孔狭窄因素以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居多,占94.1%(其中单纯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引起椎间孔狭窄者占42.O%;与其他3种原因相兼者占52.1%),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以C,.6和C。刁为多发节段。结论颈椎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居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骨性狭窄因素的首位,通过450斜位x线片可进行定性诊断,应引起临床重视。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影像学;关节突关节中图分类号:R681.5+5
Imaginganalysisonfactorsofintervertebralforamenstenosisofnerve
rootce州calspondylosis’,
ZHANGMing—cai,CHENGYing—wu,ZHANHong—sheng。,SHIYin—yu,WANGXiang,
HUANGShi—rong,CHENBo
(ShuguangHospitalAffiliatedtoShangha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InstituteofOrthopedicsand
Traumatology,ShanghaiAcademyof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0021)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mainosseouscausesofintervertebralforemenstenosisinpatients
withnerverootcervicalspondylosis.MethodX—rayexaminationsweregivento69patients
with
nerveroot
cervicalspondylosis,andatfirstintervertebralforamenstenosiswasexaminedbyboubleobliqueX—ray
view.Thedifferentcausesofintervertebralforamenstenosis,includinghyperosteogenyofluschkajoints,abnormalubietyofzygapophysealjoints,hyperosteogenyofzygapophysealjointsandstenosisofdiscspace,
wereclassifiedandcounted.ResultTheabnormalubietyofzygapophysealjointsWasthemajorcauseofintervertebralforamenstenosis(accountedfor94.1%,ofitsimpleabnomlalubietyofzygapophysealjoints
accountedfor42.0%andothercauses,52.1%).TheabnormalubietyofzygapophysealjointsWasseencommonlyinC5—6andC6—7.ConclusionTheabnormalubietyofzygapophysealjointsisthefirstosseous
causeofintervertebralforamenstenosisofnerverootcervicalspondylosis,whichCallbequalitatively
diagnosedby45。obliqueX—myandshouldbepaidattentioninclinic.Keywords:nerverootcervicalspondylosis;intervertebralforamen;imageology;zygapophyseal
joints
以往研究表明卜4l,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因学方面,神经根槽内侧区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为它被前面的钩突、后方的小关节和邻近的椎弓根所限
制,在颈椎退行性变的标本上,可见关节突关节和钩突之间出现狭窄,导致颈神经根受压。一般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椎间孔狭窄的骨性原因有钩椎关节骨
张明才,男.在读博士生#通讯作者:詹红生,男,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资助项目(No.2007CB512701).。中医骨伤科学”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No.100508、"1"0303),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No.7-17)
万方数据·200·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第32卷质增生、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71、关节突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等。但是,这几种因素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中所占比重都尚未见文献报道。基于此,本文通过对6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X线片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导致椎问孔狭窄的主要原因,以期为临床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本院骨伤科门诊(2006年3月一2008年1月)被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9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8例;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69岁,平均年龄51.4岁。患者主要症状是颈项部酸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胀痛等,其中左侧上肢麻木者31例(占44.9%),右侧上肢麻木24例(占34.8%),双侧上肢麻木者14例(占20.3%)。1.2诊断标准参照第二届颈椎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①具有典型的根型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区域相一致;②压颈试验或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③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④痛点封闭无显效(已经明确诊断者不作此试验);⑤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1.3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综合上述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年龄18—85岁。排除标准:①孕妇或准备近期受孕者;②合并颈椎肿瘤、结核、骨髓炎及严重骨质疏松症者;③患严重的心、肺、脑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④曾接受颈椎手术治疗和颈椎畸形者;⑤颈椎外伤骨折、脱位者;⑥有糖尿病等其他疾患引起上肢麻木者。1.4影像学资料每位患者均拍摄颈椎X线片5张(正、侧、双斜、开口位),拍摄体位和拍照条件均由放射科专职医生按规定严格控制。1.5研究方法对69例患者的x线片进行观测,首先观测双斜位片上发生狭窄的椎间孔,依据导致椎间孔狭窄的不同原因(钩椎关节骨质增生、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关节突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进行分类计数。其中对钩椎关节增生与否,要结合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片进行分析判断;对椎间隙狭窄与否要结合颈椎正侧位X线片分析判断;对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与否、关节突骨质增生与否要结合侧位和斜位X线片分析判断。1.5.1钩椎关节骨质增生X线判定钩椎关节骨质增生x线判定参照文献[9]进行。x线主要表现为钩突的增生或椎体边缘增生,关节间隙变窄。正位片上常见钩突呈舌状横向突出,超越椎体旁连线;侧位片上可见钩突后翘,超越椎体后缘连线;斜位片可清楚显示退变增生的钩突呈吻状、鱼嘴状、尖刺状、块状等突入椎间孔(如图l中C,一。钩椎关节增生致C,一。椎间孔前后径狭窄,图中白箭所指部位)。
图1钩椎关节骨质增生致椎间孔狭窄X片1.5.2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x线判定斜位45。x线可见下位颈椎椎体的上关节突向前或旋转移位,凸人椎间孔内,但关节突表面光整无明显形态大小改变,该关节突关节间隙比相邻或对侧的增宽,椎间孔失去正常的蚕茧状(如图2中C。一,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致C。一,椎间孔前后径狭窄,图中自箭所指部位)。
图2关节突关节位置异常致椎间孔狭窄X片1.5.3关节突骨质增生X线判定关节突骨质增生x线判定参照文献[10]进行。斜位45。x线可见关节突表面硬化、毛糙、肥大,与
万方数据第3期张明才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稚间孔狭窄因素的影像学分析·201·
相邻或对侧正常关节突相比,形态上明显变大、变长,凸入椎间孔(如图3中C,一。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致c,.。椎间孔前后径狭窄,图中白箭所指部位)。
表2椎间孔狭窄的节段分布情况统计表(例)
2.2椎间孔狭窄因素分析本组病例提示6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中,因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导致椎问孑L狭窄者为65例,约占94.1%;未见单纯因钩椎关节增生、关节突肥大增生或椎间隙狭窄而引起椎间孔狭窄者;钩椎关节增生合并椎间隙狭窄而引起椎间孑L狭窄者4图3关节突骨质增生致椎间孔狭窄X片例,约占5.9%。
1.5.4椎间隙狭窄x线判定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导致椎间孔狭窄中,单椎间隙狭窄x线判定参照文献[11]进行。X纯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者29例,约占42.O%;同
线表现为正、侧位上椎间隙高度小于相邻椎间隙高时合并钩椎关节增生者25例,约占36.2%;同时合并度,相应关节面致密,无骨质破坏及椎间隙消失,斜椎间隙狭窄而引起椎间孔狭窄者10例,约占14.5%;
位可见狭窄椎间隙高度明显小于相邻椎间隙高度,同时合并关节突增生者1例,约占1.4%;由此可见,椎间孔上下径变小(如图4中C。一,椎间隙狭窄致颈椎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是导致神经根型颈椎C6-7椎间孔上下径变小,图中自箭所指部位)。病患者椎间孔狭窄的首要因素。结果见表3。
表3椎间孔狭窄因素统计(例)
图4椎间隙狭窄致椎间孔狭窄x片2结果2.1椎间孔狭窄的节段分布颈椎间孔狭窄往往有多节段狭窄,且狭窄节段以C,一¨C。一,为常见,其次是c,一”C。一,节段。结果见表l、表2。
表1椎间孔狭窄节段分布情况(例)
项目钩墨耋节黧蒜勰2.3椎间孔狭窄因素的各椎体节段分布本组病例提示颈椎间孔狭窄因素以关节突关节位置关系异常为首,以C,一。和C。一,为多发节段;其次是钩椎关节增生,以CⅢ和C,一。为多发节段;再次是椎间隙狭窄,以c,一。和c。一,为多发节段。结果见表4。
表4椎间孔不同狭窄因素在各椎体节段分布情况(例)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