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盐检验操作规程

食盐检验操作规程

食盐检验操作规程
食盐检验操作规程

食盐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食盐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食盐的检验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规程:

4.1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5009.42—2003。

4.2 质量指标:见《食盐质量标准》。

4.3 仪器与用具:称量瓶、乳钵、分光光度计、烘箱、电子天平。

4.4 试药与试液:铬酸钾、氯化钡、硝酸银滴定液、硫酸盐标准溶液、紫尿酸铵、铬黑T、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标准溶液、氢氧化钡、钡标准溶液。

4.5 操作方法

4.5.1 感观检查

4.5.1.1将样品撒在一张白纸上,观察其颜色,应为白色,或白色带淡灰色或淡黄色,加有抗结剂铁氰化钾的为淡蓝色,因其来源而异,不应含有肉眼可见的外来机械杂质。

4.5.1.2 约取20g样品于瓷乳钵中研碎后,立即检查,不应有气味。

4.5.1.3 约取5g样品,用100mL温水溶解,其水溶液应具有纯净的咸味,无其他异味。

4.5.2 理化检验

4.5.2.1 水不溶物

4.5.2.1.1 分析步骤

4.5.2.1.1.1 预先取Φ12.5cm(或9cm)新华快速定量滤

纸,折叠后置高型称量瓶中,滤纸连同称量瓶在100±5℃烘至恒量。

4.5.2.1.1.2 称取25.00g样品,置于400mL烧杯中,加约200mL水,置沸水浴上加热,时刻用玻璃棒搅拌,使全部溶解。

4.5.2.1.1.3 将4.5.1.1.1.2溶液通过恒量滤纸过滤,滤液收集于500 mL容量瓶中,用热水反复冲洗沉淀及滤纸至无氯离子反应为止(加1滴硝酸银溶液(50g/L)检查不发现白色混浊为止)。加水至刻度,混匀,此液留作其他项目测定用。

4.5.2.1.1.4 将沉淀及滤纸置已干燥至恒重的高型称量瓶中,在100℃±5℃干燥至恒量,首次干燥1h,以后每次为0.5h。取出放干燥器中0.5h,称量,至两次所称质量之差不

超过0.0010g。

4.5.2.2 食盐(以氯化钠计)

4.5.2.2.1 分析步骤

4.5.2.2.1.1原理: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样品中的氯化钠,生成氯化银沉淀,待全部氯化银沉淀后,多滴加的硝酸银与铬酸钾指示剂生成铬酸银使溶液呈桔红色即为终点。由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消耗量计算氯化钠的含量。

4.5.2.2.1.2 分析步骤:吸取25.0 mL4.5.2.1.1.3滤液于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再吸取25.0mL,置于200ml锥形瓶中,加水至50mL,加入1mL铬酸钾溶液(50g/L),用硝酸银标准溶液(0.1mol/L)滴定至初现桔红色。量取100mL水,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

4.5.2.3 硫酸盐(铬酸钡法)

4.5.2.3.1 原理:铬酸钡溶解于稀盐酸中,可与样品中硫酸盐生成硫酸钡沉淀,溶液中和后,多余的铬酸钡及生成的硫酸钡呈沉淀状态,过滤除去,而滤液则含有为硫酸根所取代出的铬酸离子。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4.5.2.3.2 试剂

4.5.2.3.2.1 铬酸钡混悬液:称取19.44g铬酸钾与29.44g氯化钡(BaCl2·2H2O),分别溶于1000mL水中,加热至沸腾。将两液共同倾入3000 mL烧杯内,生成黄色铬酸钡沉淀。待沉淀沉降后,倾出上层液体,然后每次用1000mL 水冲洗沉淀5次左右。最后加水至1000mL,成混悬液,每次使用前混匀。

4.5.2.3.2.2 盐酸(1+4)。

4.5.2.3.2.3 氨水(1+2)。

4.5.2.3.2.4 硫酸盐标准溶液:准确称取1.4787g干燥过的无水硫酸钠或1.8141g干燥过的无水硫酸钾,溶于少量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加水稀释至刻度,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0mg硫酸根。

4.5.2.3.3 仪器:分光光度计。

4.5.2.3.4 分析步骤:吸取10.00~20.00mL4.5.2.1.1.3滤液,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水至50mL。吸取0,0.50,1.0,3.0,5.0,7.0mL硫酸盐标准溶液(相当0,0.50,1.0,3.0,5.0,7.0mg硫酸根),分别置于150mL锥形瓶中,各加水至50mL。于每瓶中加入3~5粒玻璃珠(以防爆沸)及1mL盐酸(1+4),加热煮沸5min。再分别加入2.5mL 铬酸钡混悬液,再煮沸5min左右,使铬酸钡和硫酸盐生成

柠檬黄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柠檬黄检验操作规程。 范围:柠檬黄检验。 责任:检验员、质检科长、QA监控员、质保科长、质量总监。 内容: 1外观:取本品适量,置白色背景下观察。 2鉴别: 2.1试剂和溶液0.02N乙酸铵溶液、无水乙醇、正丁醇、1%氨水溶液。 2.2仪器和用品光度计、1号中速新华层析滤纸、Φ100×220mm标本缸、0.01ml微量进样器。 2.3鉴别方法 2.3.10.1g样品溶于100ml水中,呈黄色澄清溶液,样品微溶于乙醇,不溶于油脂,具有本性染料的特性,能使动物纤维染色。 2.3.2在100ml0.02N乙酸铵溶液中,含有0.001g样品的溶液,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28±2nm。 2.3.3取样品水溶液,做纸上层析,其主色点的R f值应与标准样品相同。 纸上层析条件: 展开剂正丁醇:无水乙醇:氨水(1%)=6∶2∶3。 温度20~25℃。 试液浓度0.1g/100ml。 试液用量0.002ml。 展开剂前沿上升限度150mm。 3含量的测定 3.1试剂和溶液硫酸亚铁铵、0.1N重铬酸钾标准溶液、20%硫氰酸铵溶液;10N硫酸溶液、酒石酸氢钠、盐酸、15%三氯化钛溶液溶液、0.1N三氯化钛标准溶液。 3.1.10.1N三氯化钛标准溶液配制:取三氯化钛溶液100ml和浓盐酸75ml,置于1000ml 棕色容量瓶中,用新煮沸过并已经冷却到室温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立即倒入避光的下口瓶中,在二氧化碳气体保护下贮藏。 3.1.2仪器装置: 3.1.3三氯化钛标准溶液的标定:称取硫酸亚铁铵3g,置于500ml锥形瓶中,在二氧化碳气流保护作用下,加入新煮沸并已冷却的水50ml使其溶解,再加入10N硫酸25ml,继续在液面下通入二氧化碳气流作保护,迅速准确加入0.1N重铬酸钾标准溶液40ml,然后用需标定的三氯化钛标准溶液滴定至接近计算量终点,立即加入20%硫氰酸铵溶液25ml,并继续用需标定的三氯化钛标准溶液滴定到红色转变为绿色,即为终点,整修滴定过程,均应在二氧化碳气流保护下操作,同时以40ml水代替重铬酸钾溶液以相同方法做一空白试验。3.1.4计算: 三氯化钛当量浓度(N)按式(1)计算:

氯化钠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氯化钠 职责:检验员室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正文: 1.性状 ——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2.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2.1执行SOP-QM-417-00《一般鉴别标准操作规程》中的钠盐、氯化物的鉴别操作。 3.检查 3.1酸碱度 ——取本品5.0g,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 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3.2溶液的澄清度 ——取本品5.0g,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 3.2.1执行SOP-QM-411《澄清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3碘化物 ——取本品的细粉5.0g,置瓷蒸发皿内,滴加新配制的淀粉混合液(取可溶性淀粉0.25g,加水2ml,搅匀,再加沸水至25ml,随加随搅拌,放冷,加0.025mol/L 硫酸溶液2ml、亚硝酸钠试液3滴与水25ml混匀)适量使晶粉湿润,置日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5分钟内晶粒不得显蓝色痕迹。 3.4溴化物 ——取本品2.0g,加水10ml使溶解,加盐酸3滴与氯仿1ml,边振摇边滴加2%氯胺T溶液(临用新制)3滴,氯仿层如显色,与标准溴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0.1485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1.0ml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3.5硫酸盐 取本品5.0g,依法检查,与标准硫酸钾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 3.5.1执行SOP-QM-406-00《硫酸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3.6钡盐 ——取本品4.0g,加水20ml溶解后,滤过,滤液分为两等份,一份中加稀硫酸2ml,另一份中加水2ml,静置15分,两液应同样澄清。 3.7钙盐 第1页共2页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设备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公司设备验证程序,加强设备验证管理,在设备设施方面为药品生产和检验提供可靠保证。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设施验证全过程。 职责:工程部,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 内容: 1、设备设施验证的目的:对已购买的设备进行质量和性能评估,证实设备确实 能达到设计的功能要求,完全适应生产工艺过程要求,从而在设备方面确保生产产品的质量。 2、设备设施验证的过程:新购买的设备一般分四个阶段即预确认、安装确认、 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 2.1设备设施的预确认:主要通过工艺要求、生产车间整体规化等因素考虑合适 的供应厂商,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一般说来应尽可能优先选用国家药监局、中国制药装备协会等权威机构认可生产企业生产的设计先进,生产效率高,符合GMP要求的设备。 2.2设备设施的安装确认:对设备进行开箱验收,安装检查验收,仪器仪表校正、图 纸资料收集、技术文件初稿制定情况检查等工作。 2.2.1开箱检查主要是对供应商提供的设备设施的规格型号、外观情况、标称的设计 性能指标、技术资料、包装运输情况等进行检查,确定是否满足订购合同要求。 2.2.2安装确认主要根据国家相关行业要求检查是否为设备提供可靠的电、压缩空气 等动力源;燃气、助燃气体、工艺用水、药液及其它工作介质输送连接、基础等。 2.2.3仪器仪表是设备的“眼睛”,用于生产、检验设备的仪器仪表是否准确无误是 生产合格产品和得出正确检验结果的保证。一般对全公司仪器仪表应根据国家关于计量有关的规定及GMP要求规范管理。在设备验证中检查设备仪器仪表校正情况是确定设备运行参数的前提。 2.2.4文件资料检查是按GMP及设备档案管理要求收集整理齐全设备资料,制定设备 包括操作规程、清洁规程、完好标准等在内的技术资料草稿,初步建立健全单

(完整版)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目的:建立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验证操作。 适用范围:所有检验方法的验证。 责任者: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 程序: 1、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 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内容包括方案的起草及审批,检测仪器的确认.适用性验证(包括准确度试验、精密度测定.线性范围试验、专属性试验等)和结果评价及批准四个欠的方面。它的基本内容可以用下图表示。 2、检验方法验证的基本步骤 首先是制定验证方案,然后对大型精密仪器进行确认,最关键的一步是检验方法的适用性试验,最后是检验方法评价及批准。 2.1验证方案的制定 检验方法的验证方案通常由质量验证小组提出。根据产品的工艺条件、原辅料化学结构、中间体、分解产物查阅有关资料,提出规格标准,确定检查项目,规定杂质限度,即为质量标准草案。根据质量标准草案确定检查和试验范围,对检验方法拟定具体操作步骤,最后经有关标题检验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共7页第1页 制定人颁发部门GMP办公室编号: SOP--F—004 分发部门质量验证小组、质量保证部新订√替代 审核人批准人生效日期年月日

人员审批方可实施。 2.2大型精密仪器的确认 分析测试中所用的检测仪器一般可分为三类 (1)普通仪器:崩解仪,折光仪、分析天平、酸度计、溶点测定仪、电导仪等: (2)较精密仪器:旋光仪、永停滴定仪、费休氏水分测定仪、自动滴定仪、药物溶出度仪、可 共7页第2页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等; (3)大型精密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薄层扫描仪等。 为了保证分析测试数据准确可靠,每台检测仪器在投入正式使用之前都应进行确认。检测仪器的确认是检验方法验证的基础,应在其它验证试验开始之前首先完成。检测仪器确认工作内容应根据仪器类型。技术性能而定,通常包括:安装确认、校正、适用性预试验和再确认。2.2.1安装确认 同工艺验证中机械设备一样,仪器安装确认的土要内容包括如下各点: (1)要登记仪器名称.型号。生产厂商的编号、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名称,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设备登记号及安装地点; (2)收集汇编和翻译仪器使用说明书和维修保养手册; (3)检查并记录所验收的仪器是否符合厂方规定的规格标准: (4)检查并确保有该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维修保养手册和备件清单: (5)检查安装是否恰当,气、电及管路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6)制定仪器标准操作规程(SOP)和维修保养制度,建立使用记录和维修记录; (7)制定清洗规程;. (8)明确仪器设备技术资抖(图纸,手册,备件清单、各种指南及该机器设备有关的其它文件)的专管人员及存放地点。 除上面提到的内容外,在安装确认方案中对仪器的性能用途应有一概述并记录维修服务单位名称。联系人、电话号码、传真号、银行帐号等,以利于日后的维修保养活动,这对大型精密仪器尤为重要。对于仪器来说,安装确认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功能试验。这项工作在安装结

24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法操作规程。 范围:适用于药品中砷盐的检查。 职责:质检室质检员负责本规程的执行,质保室质监员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检查。 内容: 1.简述: 1.1.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1.2.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测定含量;两法并列,可根据需要选用。 1.3.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1.4.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 2.仪器与用具: 2.1.第一法(古蔡氏法),按药典规定:有机玻璃塞D和E的孔径应与导气管C内径一致,以免生成的色斑直径不同,影响比色的准确度;B磨口塞,C管顶端与D、E有机玻璃旋塞塞盖间应紧密吻合,以防砷化氢泄漏。 2.2.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按药典规定:B磨口塞应密闭,以防砷化氢泄漏;与标准磨口塞B相连的导气管C一端长度应不低于80mm,便

于装醋酸铅棉花达80mm,另一端长度应不低于180mm尖端内径不可超过1mm,以保证产生的砷化氢吸收完全;D管的标准管与样品管要一致,管内径,色泽,刻线要相同。 3.试药与试液: 3.1.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0.132g,置100ml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l 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稀硫酸l0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lml相当于1.0 u g的As)。 3.2.碘化钾试液:按药典规定,应临用新配。 3.3.酸性氯化亚锡试液:按药典规定,配成后3个月即不适用。 3.4.乙醇制溴化汞试液:按药典规定,应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3.5.溴化汞试纸:取质地较疏松的中速定量滤纸条浸入乙醇制溴化汞试液中,l小时后取出,在暗处干燥,即得。本试纸宜置棕色磨口塞玻璃瓶内保存。 3.6.锌粒:以能通过1号筛的细粒无砷锌为宜,如使用锌粒较大时,用量酌情增加,反应时间亦应延长为1小时。 3.7.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液中,湿透后,沥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以下干燥后,贮于磨口塞玻璃瓶中备用。 3.8.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按药典规定。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中,密塞,置阴凉处保存。 4.操作方法: 4.1.第一法:(古蔡氏法) 4.1.1.标准砷斑的制备: 4.1.1.1.装置的准备:取醋酸铅棉花适量(60—10mg)撕成疏松状,每次少量用细玻璃棒均匀地装入导气管C中,松紧要适度,装管高度为60—80mm。用玻璃棒夹取溴化汞试纸1片(其大小能覆盖D顶端口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置旋塞D顶端平面上,盖住孔径,盖上旋盖E并旋紧。 4.1.1.2.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A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再加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编版)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编 版) The safety operation regulations are the guiding documents for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post. It stipulates the specific details of the safe operation methods of the post.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计量设备检定操作规程(新编版) 1.0压力表: 1.1压力表的检验周期为半年。对日常工作中发现有压力表异常时需及时进行校验、校准或更换。 1.2外观检查是否完好无损,表针指示是否为“0”。 1.3先把一只经计量检定专业单位校验合格的压力表(与待检压力表量程相当)与被检压力表一起安装在手摇液压泵或小型空压机输出压力端。以被检压力表的量程为基准,按比例选5个压力测试点。将手摇泵或空压机的输出压力调整到测试点压力,静压后记录两压力表显示值,计算出两表误差。各压力测试点测试完成后,得出5个误差值。各压力测试点的误差值大于压力表上所标注的精度等级时,被检压力表为不合格。小于或等于压力表上所标注精度等级时,则说明被测压力表合格。

1.4经检测的压力表如合格,专业技术人员贴上统一的准用证或合格证,交原部门正常使用。如不合格,组织检查维修后,重复1.2检验程序,合格后贴准用证或合格证交部门正常使用,仍不合格专业技术人员贴上停用证,并作报废处理。 2.0万用表及钳表 2.1万用表、钳表的检验周期为一年。对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万用表、钳表异常时需及时进行校验、校准或更换。 2.2外观检查是否完好无损,电流、电压各相应档位指针指示是否为“0”,电阻档在短接测试表笔后指示是否为“0”。 2.3取一只经计量检定专业单位校验合格的高精度万用表或钳表,与被检万用表或钳表一起,在相同档位上测量同一电器元件的电流、电压、电阻值,记录每次测量时两表的误差。重复5次测量(每次测量后元件需停电、放电),误差值小于或等于仪表所标注的精度等级时,仪表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2.4经检测的万用表或钳表,在相应的档位上所测得的精度指示合格时,说明其档位功能合格,可以在工作中继续使用该

砷盐检查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砷盐检查的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原料、辅料等砷盐的检查。 3.责任人 质控部负责人、质控部化验员。 4.内容 4.1.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Ⅷ J及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4.2.简述 4.2.1. 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4.2.2. 砷盐检查法中的第一法(古蔡氏法)用作药品中砷盐的限量检查;第二法(二乙基 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用作砷盐的含量测定;两法并列,应根据《中国药典》品项下规定的方法选用。 4.2.3. 古蔡氏法是利用金属锌与酸作用产生新生态的氢与药品中微量亚砷酸盐反应生成具 有挥发性的砷化氢,遇溴化汞试纸产生黄色至棕色的砷斑,与同一条件下定量标准砷溶液所产生的砷斑比较,以判定砷盐的限量。 4.2.4.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度或测定含量。4.3. 第一法(古蔡氏法) 4.3.1. 测试时,于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为60~80mm),再于旋塞的 顶端平面上放一片溴化汞试纸(试纸大小以能覆盖孔径而不露出平面外为宜),盖上旋塞盖并旋紧,即得。 4.3.2. 标准砷斑的制备 4.3.2.1. 精密量取标准砷溶液2ml,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加盐酸5ml与水21ml, 再加碘化钾试液5ml与酸性氯化亚锡试液5滴,在室温放置10分钟后,加锌粒2g,立即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密塞于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上,并将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置25~40℃水浴中,反应45分钟,取出溴化汞纸试,即得。 4.3.2.2. 若供试品需经有机破坏后再行检砷,则应取标准砷溶液代替供试品,照该品种项 下规定的方法同法处理后,依法制备标准砷斑。 4.3.3. 检查法 4.3.3.1. 取按各品种项下规定方法制成的供试液,置100ml标准磨口锥形瓶中,照标准砷 斑的制备,自“再加碘化钾试液5ml”起依法操作。将生成的砷斑与标准砷斑比较,不得更深。 4.4. 第二法(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 4.4.1. 测试时,于导气管中装入醋酸铅棉花60mg(装管高度约80mm),并于平底玻璃管

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2015 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范围成品、辅料、内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内容概述: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一、计数方法 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 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见表 1。 菌液制备按表 1 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抱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C,可在24小时内使用。黑曲霉抱子悬液可保存在2-8 C,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表 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培养基适用 性检查按照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 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 2 管或 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 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5、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执行标准: GA468《机动车安全检验项目与方法》、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285-2005 《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3847-2005《车用压燃式发动机和压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一、前轮侧滑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打开锁止装置,拨动滑板,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近侧滑检验台,并使转向轮处于正中位置。 (2)以3~5km/h车速平稳通过侧滑检验台。 (3)测取最大示值。 3、注意事项 (1)车辆通过侧滑检验台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2)不得在侧滑台上制动或停车。 (3)应保持侧滑台滑板下部的清洁,防止锈蚀或阻滞。 二、制动性能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检验台滚筒表面清洁,无异物及油污,仪表清零。 (2)车辆轮胎气压、花纹深度符合标准规定,胎面清洁。 (3)将踏板力计装到制动踏板上。 2、检验程序 (1)车辆正直居中驶入,将被测轮停放在制动台前后滚筒间,变速器置于空档。 (2)降下举升器、起动电机,保持一定时间,测得阻滞力。 (3)检验员在显示屏提示踩刹车后,缓踩制动踏板到底,测得左、右轮制动增长全过程数值;若为驻车,则拉紧驻车制动操纵装置,测得驻车制动力数值。 (4)电机停转,举升器升起,被测轮驶离。 (5)按以上程序依此测试其它车轴。 (6)卸下踏板力计,车辆驶离。 3、注意事项 (1)车辆进入检验台时,轮胎不得夹有泥、砂等杂物。 (2)测制动时不得转动转向盘。 (3)在制动检验时,车轮如在滚筒上抱死,制动力未达到要求时,可换用路试或其它方法检验。 三、喇叭声级检验 1、检验前仪器及车辆准备 (1)调整网络开关到“A”级计权和快档位置。

天然硫酸钡检验操作规程

GMP文件 目的建立天然硫酸钡检验操作规程,规范硫酸钡的检验操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范围适用于本企业工业原料硫酸钡的检验 职责原辅材料检验员对本标准负责。 内容 一.外观与检验依据、分子式: 1.检验依据: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检验。 2.分子式:分子式:BaSO4233.39 3.外观:本品为白色疏松的细粉;无臭,无味。 二.硫酸钡含量的测定: 1.原理:硫酸钡与无水碳酸钠炽灼熔融,转化成的碳酸钡与重铬酸钾反应生成铬酸钡,根据生成铬酸钡的重量计算硫酸钡的含量。 2.操作方法:精密称取本品约0.6g,置铂金坩埚中,加入无水碳酸钠10g,混匀,炽灼至熔融,继续加热30分钟,放冷,将坩埚放入400ml烧杯中,加水250ml,用玻棒搅拌,加热至熔融物从坩埚中洗脱。将坩埚移出烧杯,用水洗净,洗液并入烧杯中,继续用6mol/L乙酸溶液2ml冲洗坩埚内部,然后用水冲洗,洗液合并于烧杯中。加热并搅拌直至熔融物崩解,烧杯至冰浴中冷却,至沉淀坚硬且上层液体澄清,将上清液倾出,滤过,小心将细小沉淀转移至滤纸上,用冷碳酸钠溶液(1→50)冲洗烧杯中内容物2次,每次约10ml,搅拌;如上法,继续将上清液通过同一滤纸,滤过,小心将细小沉淀转移至滤纸上,然后,将盛有大块碳酸钡沉淀的烧杯置于漏斗下,用3mol/L盐酸溶液洗涤滤纸5次,每次1ml,然后用水洗净(注:溶液可能呈微浑浊)。加水100ml、盐酸5ml、乙酸铵溶液(2→5)10ml、重铬酸钾溶液(1→10)25ml与尿素10g,用表

面皿覆盖,于80℃~85℃加热16小时,趁热经已干燥至恒重的垂熔坩埚滤过,转移所有的沉淀,沉淀用重铬酸钾溶液(1→200)洗涤,最后用水约20ml 洗涤,于105℃干燥2小时,放冷,称重,所得沉淀物重量与0.9213相乘即为硫酸钡重量。 3.结果的表示与计算:硫酸钡(BaSO 4)的百分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G 1——砂芯坩埚质量,g ; G 2——砂芯坩埚+试样质量,g ; G ——试样质量,g ; 0.9213——铬酸钡折算成硫酸钡的系数。 平行试验结果之差不大于0.5%。含量应不少于97%。 三.硫化物的测定: 1.仪器装置:按照《砷盐检验操作规程》项下第一法的仪器装置,但在测定时,导气管C 中不装入醋酸铅棉花,并将旋塞D 的顶端平面上的溴化汞试纸改用醋酸铅试纸。 2.标准硫化钠溶液的制备:取硫化钠约1.0g ,加水溶解成200ml ,摇匀。精密量取50ml 置碘瓶中,精密加碘滴定液(0.1mol/L )25ml 与盐酸2ml ,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 )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 ,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 碘滴定液(0.1mol/L )相当于1.603mg 的S 。根据上述测定结果,量取剩余的原溶液适量,用水精密稀释成,每1ml 含80μg 的S 。本液要新鲜配制。 3.标准硫斑的制备:精密量取标准硫化钠溶液0.25ml ,置A 瓶中,加水10ml 与稀盐酸10ml ,迅速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C 密塞于A 瓶上,摇匀,并将A 瓶置80-90℃水浴中加热10分钟,取出醋酸铅试纸,即得。 4.检查:取本品约1.0g ,置A 瓶中,加水10ml 与稀盐酸10ml ,迅速将照上法装妥的导气管C 密塞于A 瓶上,摇匀,并将A 瓶置80-90℃水浴中加热10分钟,取出醋酸铅试纸,将生成的硫斑与上述标准硫斑比较,不得更深(≤0.002%) 四.重金属:称取本品4.0g ,置200ml 烧杯中,加醋酸铵缓冲溶液(PH3.5)4ml 与水使成50ml ,煮沸10分钟后,放冷,加水使成50ml ,滤过,取滤液25ml ,依照《重金属检验操作规程》第一法检查,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五.砷盐:称取本品2.0g ,置锥形瓶B 中,加水23ml 与盐酸5ml 。依照《砷盐检验操作规程》第一法检查,应符合规定(0.0001%)。 (G 2-G 1)×0.9213 G ×100 X1=

丙二醇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为检验丙二醇辅料规定一个标准的程序,以便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范围:适用于丙二醇的检验。 职责:检验员,检验室主任。 规程: 1.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明的黏稠液体;无臭,味稍甜;有引湿性。 本品在水、乙醇或氯仿能任意混溶。 1.1 相对密度本品的相对密度,按相对密度测定法(SOP-QC-308-00)测定在25℃时 应为1.035~1.037为符合规定。 2.鉴别 2.1 试剂与仪器 2.1.1 红外分光光度计 2.1.2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克) 2.2 项目与步骤 2.2.1 红外吸收光谱的鉴别:按红外分光光度法(SOP-QC-302-00)检测,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 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706图)一致为符合规定。 3.检查 3.1 试剂与仪器 3.1.1 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 3.1.2 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 3.1.3 标准氯化钠溶液 3.1.4 硝酸 3.1.5 稀硝酸 3.1.6 硝酸银试液 3.1.7 盐酸,甲醇 3.1.8 标准硫酸钾溶液 3.1.9 25%氯化钡溶液 3.1.10 碘化钾试液 3.1.11 稀硫酸 3.1.12 淀粉指示液 3.1.13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5mol/L) 3.1.14 硫酸,吡啶 3.1.15 醋酸盐缓冲液(PH3.5) 3.1.16 标准铝溶液

3.1.17 稀焦糖 3.1.18 硫代乙酰胺试液 3.1.19 刻度吸管(5.0ml,10ml) 3.1.20 量筒 3.1.21 酸式滴定管 3.1.22 纳氏比色管 3.1.23 称量瓶 3.1.24 坩埚 3.1.25 滤膜(孔径3μm) 3.1.26 费休氏试液 3.1.27 具塞烧瓶 3.1.28 水浴锅 3.1.29 水分测定仪 3.1.30 万福炉 3.1.31 电子天平(万分之一克) 3.1.32 铁架台 3.1.33 碘量瓶 3.2 项目与步骤 3.2.1 酸度:取本品10.0ml加新沸过的冷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3滴,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所耗体积不得大于0.50ml为符合规定。 3.2.2 氯化物:称取本品1.0ml,按氯化物检查法(SOP-QC-318-00)检查,与标准氯化钠溶液 7.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为符合规定(0.007%)。 3.2.3 硫酸盐:称取本品5.0ml,按硫酸盐检查法(SOP-QC-319-00)检查,与标准氯化钾溶液 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为符合规定(0.006%)。 3.2.4 氧化性物质:取本品5.0ml置碘量瓶中加碘化钾试液1.5ml与稀硫酸2ml,密闭,在暗处 放置15分钟加淀粉指示液2ml。如显蓝色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蓝色消失,所耗体积不得过0.2ml为符合规定。 3.2.5 水分:取本品适量照水分测定法(SOP-QC-326-00)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2%为符合规定。 3.2.6 炽灼残渣:取本品50g,加热至燃烧,即停止加热,使自然燃烧至干,于700~800℃炽灼 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3.5mg为符合规定。 3.2.7 重金属:称取本品 4.0m加水19ml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混匀,按重金属检 查法(SOP-QC-322-00)第一法检测,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之五为符合规定。 4.含量测定 4.1 试剂与仪器 4.1.1 流动相 4.1.2 填充柱

检测设备操作规程

检测设备运行检查 操作规程 受控状态 版本号 发布日期 河南瑞尔电气有限公司

目录

检测设备管理规程 RE-GC-01-03-12-2014 1、总则 为使公司产品符合标准要求,根据原材料及半成品、成品检验要求确定并配备检验试验仪器设备,检测设备由品管部统一管理。 2、基础管理 2.1建立公司检测设备台账,保存其出厂时的合格证等随机文件和周期校准的合格 证等资料。 2.2现场使用的检测设备在校准或检定的有效期内,并有清晰可辨的合格标识。 2.3根据检测设备周期校准规程实施强检器具的周期校准。 2.4由品管部负责对检测设备编制操作规程,测试人员应按操作规程要求,准确的 使用检测设备。 2.5本公司检测设备有以下几种: 耐压测试仪、游标卡尺、绝缘电阻表、简支梁冲击试验机、电子秒表、接触调压器、电子万能试验机、绝缘电阻测量仪、回路电阻测量仪、程控接地电阻测试仪、数字测温仪 3、校准或检定 3.1测量装置的初校 外购并经验收合格的测量装置,应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初次校准,合格后方可使用,属强制检定的测量装置,必须经由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定。 3.2测量装置的校准或检定

品管部负责编制计量器具周期性检定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实施各类检测装置的周期标准,不得使其漏检或超期使用,目前各种检测设备的检定周期为一年 4、运行检查 4.1检测设备要有适宜的工作环境,搬运、储存过程中要保证装置的准确度和完好 性,所有检测设备都应轻拿轻放、正确使用。 4.2为防止测量装置因调整不当而失准,应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人进行调整。 5、偏离校准状态控制 5.1当检测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出现其他失准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检测工作,报品管部处理。 5.2品管部及时追查该装置检测的产品流向,重新评价已检测结果的有效性,确定重新检测的范围并重新检测,重新检测后应形成检测记录。 5.3由专业人员对该设备故障进行分析、维修,重新进行校准或验证并保存更新校准或验证的证据。 6、检测设备的新增、更新和报废 品管部提出新增或更新检测设备的申请,写清楚申请原因、名称、型号规格、数量、所需金额,待审批后由供销部采购,购进的新仪器应按照本规程3.1条进行处理,并在台账中做好登记。 报废的检测设备由品管部提出申请,应注明报废原因、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经审批后方可报废,并从台账中提出锁报废的设备。 7、检测人员职责 7.1熟悉有关专业的试验规范、技术标准、检测方法,严格按规范、标准进行检测

氯化钠检验操作规程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氯化钠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操作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氯化钠的进厂检验。 2引用标准 《氯化钠质量标准》T-2-69 3 产品名称、分子式、分子量 产品名称:氯化钠Sodium Chloride分子式:NaCl 分子量58.44 4 质量标准

5. 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的立方形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 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几乎不溶。 6. 鉴别 本品的水溶液按《一般鉴别试验》(TY/10·10·T·101现行版)的方法试验,显钠盐与氯化物的鉴别反应。 7. 检查 7.1酸碱度取本品5.0g,置100ml烧杯中,加水50ml溶解后,加溴麝香草酚蓝指示液2滴,如显黄色,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0.10ml,应变为蓝色;如显蓝色或绿色,加盐酸滴定液(0.02mol/L)0.20ml,应变为黄色。 7.2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取本品5.0g,置25ml比色管中,加水25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 7.3碘化物取本品的细粉5.0g,置瓷蒸发皿内,滴加新配制的淀粉混合液(取可溶性淀粉0.25g,加水2ml,搅匀,再加沸水至25ml,随加随搅拌,放冷,加0.025mol/L硫酸溶液2ml、亚硝酸钠试液3滴与水25ml,混匀)适量使晶粉湿润,置日光下(或日光灯下)观察,5分钟内晶粒不得显蓝色痕迹。 7.4溴化物取本品2.0g,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ml比色管中,加苯酚红混合液[取硫酸铵25mg,加水235ml,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105ml,加2mol/L醋酸溶液135ml,摇匀,加苯酚红溶液(取苯酚红33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2mol/L氢氧化钠溶液1.5ml,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25ml,摇匀,必要时调节pH值至4.7] 2.0ml和0.01%的氯胺T溶液(临用新制)1.0ml,立即混匀,准确放置2分钟,加0.1 mol/L的硫代硫酸钠溶液0.1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标准溴化钾溶液(精密称取在105℃干燥至恒重的溴化钾30mg,加水使溶解成100ml,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溶液相当于2μg的Br)5.0ml,置10ml比色管中,同法制备,作为对照溶液。取对照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TY/10·10·T·102现行版)的测定方法,以水为空白,在59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应小于对照溶液的吸光度(<0.01%)。

化验室设备操作规程

化验室设备操作规 程

邯郸市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检验设备操作规程 (依据ISO9001:标准编制) A版 文件编号:KRSW-JYGC- 编制:质检部日期: 8月06日 审核:纪金锋日期: 8月06日 审批:陈清喜日期: 8月08日 发布日期: 8月08日实施日期: 8月08日 设备名称 水分测定仪 设备型号 KF-1型 设备用途 产品检验 生产厂家

上海安亭电子 维护部门 质检部 出厂编号 090615 一、简介 1.1编写目的 制定合理的仪器操作规程,便于检验人员在检测过程中的操作,熟悉设备性能确保检验准确性,及时有效的对设备进行维护确保检验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1.2工作原理 本仪器为卡尔费休滴定法测定水分的仪器,采用“永停法”来确定重点。 1.3职责 化验员负责本仪器的使用及维护 二、仪器性能及适用范围 2.1仪器性能: 电源:220V±10% 50HZ 相对湿度:≤80%

环境温度:5℃-40℃ 测量范围:0.03%-100% 相对误差:≤3%(平行测定以水为标准样品,测定卡氏试剂得水当量,必须大于3mg/ml) 2.2适用范围 本仪器主要用于本厂进厂原辅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水分检测。 三、仪器安装 参照仪器安装外形图说明进行安装。 四、操作方法 4.1滴定管使用 4.1-1测定的水分含量若在0.1%-10%之间时应当用用10ml滴定管(最小刻度0.05ml) 4.1-2测定的水分含量若小于0.1%时,需要增大取样量而且配用微量滴定管。 4.2打开电源,将测定开关调至校正档然后旋转校正开关将电流指针调整至40uA,然后将测定开关调至测定档,此时电流指针应当归零。 4.3将卡氏试剂倒入滴定瓶中,用双联球将试剂打入滴定管,把无水甲醇倒入反应瓶直至把电极铂片完全浸没。然后将卡氏试剂滴入反应瓶,直到电流指针接近40uA,(一般指针在30uA-40uA 范围内)保持30秒指针不返回溶液为红棕色即为滴定终点。 4.4卡氏试剂的标定

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制药GMP管理文件 一、目的:建立砷盐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S药典》2005年版。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药品中砷盐的检查。 四、职责: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五、正文: 1 简述: 1.1砷盐检查法适用于药品中微量砷盐(以As计算)的限量检查。 1.2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既可检查药品中砷盐限量,又可测定含量。 1.3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是将生成的砷化氢气体导入盛 有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试液的管中,使之还原为红色 胶态银,与同一条件下定量的标准砷溶液所制成的对照液 比较,或在510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以判定含砷盐的限 度或测定含量。 2 仪器与用具: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法按S药典规定(图2)。B磨口塞应密闭,以防砷化氢泄漏;与标准磨口塞B相连的导气管C一 端长度应不低于80mm,便于装醋酸铅棉花后达到80mm,另一 端长度应不低于180mm,尖端内径不可超过lmm,以保证产生 的砷化氢吸收完全;D管的标准管与样品管要一致。管内径、 色泽、刻线要相同。 3 试药与试液: 3.1 标准砷溶液: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三氧化二砷 0.132g,置1000m1量瓶中,加20%氢氧化钠溶液5m1 溶解后,用适量的稀硫酸中和,再加稀硫酸10m1,用水 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loml,置1000m1量瓶中,加稀硫酸10m1,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1相当 于1.0ug的As)。 3.2 碘化钾试液:按S药典规定,应临用新配: 3.3 酸性氯化亚锡试液:按S药典规定,配成后3个月即不适用。 3.4 锌粒:以能通过1号筛的细粒无砷锌为宜,如使用锌粒较 大时,用量酌情增加,反应时间亦应延长为1小时。 3.5 醋酸铅棉花:取脱脂棉,浸入醋酸铅试液与水的等容混合 液中,湿透后,滤去过多的溶液,并使之疏松,在100℃

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甘油检验操作规程。 2 适用范围:适用于甘油的检验操作。 3 职责:检验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规程: 4.1 编制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P83。 4.2 质量指标:见《甘油质量标准》。 4.3 仪器与用具:滴定管、烘箱。 4.4 试药与试液:硫酸氢钾、重铬酸钾液、标准氯化钠、标准硫酸钾、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盐酸滴定液(0.1mol/L)、10%氢氧化钾、硫酸、醋酸盐缓冲液、标准铁溶液、高碘酸钠。 4.5 操作方法

4.5.1 性状:本品为无色、澄清的黏稠液体;味甜;有引湿性,水溶液(1→10)显中性反应。本品与水或乙醇能任意混溶,在氯仿或乙醚中均不溶。 相对密度:取本品,按《相对密度检验操作规程》检验,在25℃时应不小于1.2569。 4.5.2 鉴别(红外光谱):取本品,按《红外光谱测定操作规程》检验,应与对照图谱一致(光谱集77图)。 4.5.3 检查 4.5.3.1 颜色:取本品50ml,置50ml纳氏比色管中,与对照液(取比色用重铬酸钾液0.2ml,加水稀释至50ml制成)比较,不得更深。 4.5.3.2 氯化物:取本品5.0g,依《氯化物检验操作规程》检验,与标准氯化钠溶液7.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

(0.0015%)。 4.5.3.3 硫酸盐:取本品10g,依《硫酸盐检验操作规程》检验,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 4.5.3.4 脂肪酸与酯类:取本品40g,加新沸过的冷水40ml,再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10ml,摇匀后,煮沸5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液数滴,用盐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剩余的氢氧化钠,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消耗的氢氧化钠滴定液(0.1mol/L)不得过4.0ml。 4.5.3.5 丙烯醛、葡萄糖与铵盐:取本品4.0g,加10%氢氧化钾溶液5ml,混匀,在60℃放置5分钟,不得显黄色或发生氨臭。 4.5.3.6 易炭化物:取本品4.0g,照《易炭化物检查操作

检验设备操作规程

检验设备操作规程1目的 规范检验操作,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真实,以完成生产任务和保证生产产品的合格。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的所有检验设备。 3 职责 技质部负责制订化验设备操作规程,并归口管理。 化验员按化验检测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化验室设备操作规程(附后)。 4 主要仪器操作规程 FA2204B分析天平操作规程 4.1.1 检查环境条件:温度是否保持在17-23℃,室内湿度<80%。 4.1.2 接通电源,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检查零点,预热15分钟。 4.1.3 仪器校准:开启进行校准,将砝码用镊子放入,关上侧门,稳定后取下。 4.1.4 校准后进行称量,将称量物放入,关上侧门,稳定后读数。 4.1.5 称量结束后,将称量物小心取下,关上侧门,切断电源,套上面罩。 4.1.6 注意事项 1)天平保持水平,不准移动。 2)操作轻拿轻放,小心谨慎。 3)保持整洁,未经许可,不准动用。 4)若发生横梁、侧门等处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报以表维修人员,并作好记录。 电热恒温干燥箱操作规程 4.2.1 检查环境条件:工作电压为220V,50HZ,控温为0-300℃。 4.2.2 开门将所需加热干燥的试样和器皿放在隔板上,然后关门。 4.2.3 接通电源,开启开关,,此时指示灯发亮,调节鼓风机帮助箱内空气对流。 4.2.4 温度设定:旋转温度旋钮,设定需要加热干燥的温度。

4.2.5 恒温规定时间结束后,关闭开关,切断总电源。 4.2.6 注意事项 1)放入物品时注意排列不能过密,散热底隔离板不应放物品,以免影响热气向上流动,水分大的放上层。 2)箱内不能放对金属有腐蚀性物质,禁止烘易燃、易爆、易挥发的物品。 3)如必须在干燥箱内烘干纤维类和能燃烧的物品。如滤纸、脱脂棉花,则不要使箱内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以免燃烧着火。 不锈钢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操作规程 4.3.1 加水:在主质入口加水,使水位一定要高于电热管1cm,连续使用时须在每天灭菌前补足上述水,以免干热使电热管烧坏和发生事故。 4.3.2 堆放:将要灭菌的物品予以妥善包扎,各包之间有间隙的堆放在灭菌桶筛板上,这样有利于蒸汽的穿透,提高灭菌效果。 4.3.3 密封:将堆好物品的灭菌桶放在主体内,然后把器盖上的放气软管垂入灭菌桶内侧的圆槽内。器盖与主体螺栓槽对齐,然后顺序的将对方位的翼形螺母嵌入槽内予以均匀的旋紧,使器盖与主体密合。 4.3.4 将灭菌器的电源插上,把电源开关打到“开”处,指示灯亮,开始加热。 4.3.5 加热放气5分钟后将放气阀关闭,控制电源开关使压力表指针在~,温度到121℃,保持20min。把电源开关打到“关”处,拔去电源插头。 4.3.6 灭菌完后,把主体内的水排干,把筛板和主体用水冲洗,倒置摆放。 4.3.7 注意事项 1)灭菌完后,不可立即开盖取物,需关闭电源或蒸汽电源,并保持其压力自然下降至零时,方可开盖,否则容易发生危险。 2)灭菌结束,排尽锅内剩水。 酸度计操作规程 4.4.1 电极工作环境条件:①环境温度0-40℃;②环境相对湿度≤85%。 4.4.2 电极在初次或久置不用时,把电极球泡浸在有L氯化钾溶液中活化2小时。 4.4.3 测量前先用蒸馏水清洗电极2-3次,并用滤纸擦干,然后用PH标准缓冲液标定,每换一种溶液,都要用蒸溜水清洗电极,擦干沾在电极上的水液。当浸入被测液时,应摇动试杯使溶液均匀。用PH=4标液、PH=标液、PH=标液进行标定。 4.4.4 经标定后的电极即可测试,测试完毕,用蒸馏水清洗电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