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中国药典检验操作规程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34
一、目的:建立人参药材标准检验操作规程。
二、范围:人参药材。
三、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一、四部。
四、责任者:质量监控部、物资采供部、中药材中药饮片管理员、QC检验员。
五、内容:1性状1.1检验仪器:刻度尺(分度值0.1cm)、游标卡尺(分度值0.002mm)1.2 操作方法(目测法):取本品目视,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
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出。
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艼)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
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
香气特异,味微苦、甘。
或主根多与根茎近等长或较短,呈圆柱形、菱角形或人字形,长1~6cm。
表面灰黄色,具纵皱纹,上部或中下部有环纹。
支根多为2~3条,须根少而细长,清晰不乱,有较明显的疣状突起。
根茎细长,少数粗短,中上部具稀疏或密集而深陷的茎痕。
不定根较细,多下垂。
2 鉴别2.1显微鉴别2.1.1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单面刀片、铜舀、乳钵2.1.2试剂:水合氯醛试液2.1.3操作方法:取本品用水浸泡1小时用单面刀片制成薄片。
置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载物台上,调节标本移动器使观察部分对准物镜,进行观察,可观察到: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
栓内层窄。
韧皮部外侧有裂隙,内侧薄壁细胞排列较紧密,有树脂道散在,内含黄色分泌物。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单个散在或数个相聚,断续排列成放射状,导管旁偶有非木化的纤维。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淡黄白色。
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
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
木栓细胞表面观类方形或多角形,壁细波状弯曲。
网纹导管和梯纹导管直径10~56μm。
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多角形,直径4~20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6分粒组成。
1.目的:建立本规程旨在为盐酸滴定液的配制、标定提供操作标准。
2.范围:本规程对本公司的中心化验室盐酸滴定液的配制,标定有效。
3.责任:中心化验室滴定液配制人、标定人。
4.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5.内容:分子式:HCl分子量:36.465.1 配制◆盐酸滴定液(1mol/L):取盐酸90ml,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
◆盐酸滴定液(0.5、0.2或0.1mol/L)照上法配制,但盐酸的取用量分别为45 ml、18 ml、或9.0ml。
5.2 标定◆盐酸滴定液(1mol/L):取在270-300℃干燥至恒重的基准无水碳酸钠约1.5 g,精密称定,加水50ml使溶解,加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液10滴,用本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转变为紫红色时,煮沸2分钟,冷却至室温,继续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紫色。
每1ml的盐酸滴定液(1mol/L)相当于53.00mg的无水碳酸钠。
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盐酸滴定液(0.5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约0.8g。
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26.50 mg的无水碳酸钠。
◆盐酸滴定液(0.2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0.3g。
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2mol/L)相当于10.60 mg的无水碳酸钠。
◆盐酸滴定液(0.1mol/L)照上法标定,但基准无水碳酸钠的取用量改为约0.15g。
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30 mg的无水碳酸钠。
◆如需用盐酸滴定液(0.05mol/L、0.02mol/L、或0.01mol/L)时,可取盐酸滴定液(1mol/L或0.1mol/L)加水稀释制成。
必要时标定浓度。
5.3 原理Na2CO3+2HCl 2NaCl+CO2+H2O5.4 计算公式m×1000盐酸滴定液的浓度(mol/L):=V×T式中:m为基准无水碳酸钠的称取量(mg);v 为本滴定液的消耗量(ml);T为与每1ml的盐酸滴定液相当的无水碳酸钠的毫克数。
1 目的:本标准规定了碳酸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以规操作。
2 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购进的辅料碳酸钙质量检验。
3 职责:质量部QA、QC人员对本标准实施负责。
4 容:(质量标准)4.1 法定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4.1.1 产品名称4.1.1.1 中文名:碳酸钙4.1.1.2 汉语拼音名: Tansuangai4.1.1.3 英文名:Calcium Carbonate不得少于98.5%。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aCO34.1.2 性状:本品为白色极细微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乙醇中不溶;在含铵盐或二氧化碳的水中微溶;遇稀醋酸、稀盐酸或稀硝酸即发生泡沸并溶解。
4.1.3 鉴别4.1.3.1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本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4.1.3.2 取本品约0.6g,加稀盐酸15ml,振摇,滤过,滤液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调至中性,再滴加稀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中不溶,但在盐酸中溶解。
4.1.3.3 取本品适量,加稀盐酸即泡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4.1.4 检查4.1.4.1 氯化物取本品0.10g,加稀硝酸10ml,加热煮沸2分钟,放冷,必要时滤过,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
4.1.4.2 硫酸盐取本品0.10g,加稀盐酸2ml,加热煮沸2分钟,放冷,必要时滤过,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2%)。
4.1.4.3酸中不溶物取本品2.0g,加水10ml,混合后,滴加稀盐酸,随滴随振摇,待泡沸停止,加水90ml,滤过,滤渣用水洗涤,至洗液不再显氯化物的反应,干燥后炽灼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0.2%。
4.1.4.4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1.0%(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31)。
醋酸泼尼松检验操作规程1.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2.【性状】检品为白色或几乎白色的结晶性粉末;无臭。
本品在三氯甲烷中易溶,在丙酮中略溶,在乙醇或乙酸乙酯中微溶,在水中不溶。
2.1比旋度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置50ml容量瓶中加二氧六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依《旋光度测定法操作规程SOP-01-010》测定,比旋度应为+183°至+190°。
2.2吸收系数取本品0.1g,精密称定,至10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溶解并稀释制刻度,再精密量取2ml至200ml容量瓶中,加无水乙醇稀释制刻度,依《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规程SOP-01-001》操作,,在238nm 的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吸收系数(%1E)应为373~397。
1cm3.【鉴别】3.1器具与试剂分析天平、移液管、胶头滴管、试管、量筒、水浴锅、红外检测仪;乙醇、10%氢氧化钠溶液、氯化三苯四氮唑试液、硫酸、乙醇制氢氧化钾试液、硫酸溶液(1→2)3.2鉴别方法3.2.1鉴别一:取本品约1mg,加乙醇2ml使溶解,加10%氢氧化钠溶液2滴与氯化三苯四氮唑试液1ml,即显红色3.2.2鉴别二:取本品约5mg,加硫酸1ml使溶解,放置5分钟,即显橙色;将此溶液倾入10ml水中,即变成黄色,渐渐变为蓝绿色。
3.2.3鉴别三: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2.4鉴别四:依《红外分光光度仪操作规程SOP-01-002》操作,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549图)一致。
4.【检查】4.1有关物质临用新制。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临用新制)。
另取泼尼松、醋酸可的松对照品,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 中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精密量取1ml与供试品溶液1ml,置同一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
2015年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佛山市华普生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编码:TS-VP-4201-00页数:1/56 人工牛黄甲哨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起草部门:QC组签名:日期:审核部门:QC组签名:日期:部门:质量部签名:日期:批准质量负责人签名:日期:质量部颁发本文件根据需要应分发于以下部门:01 质量部下表用于记录修订/变更主要内容及历史。
佛山市华普生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编码:TS-VP-4201-00页数:2/56 人工牛黄甲哨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文件编号修订原因修订日期TS-VP-4201-00 按GMP(2010年修订版)要求新制定2015.10.22佛山市华普生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编码:TS-VP-4201-00页数:3/56 人工牛黄甲哨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目录1. 概述2. 验证目的和范围3. 组织及职责4. 验证进度计划表5.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相关文件的确认6. 验证所需要的菌种、培养基、检验样品的确认7.验证项目和验证方法7.1试验菌株7.2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的菌液制备7.3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常规倾注平皿法7.4需氧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7.5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8.偏差与漏项控制佛山市华普生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编码:TS-VP-4201-00页数:4/56 人工牛黄甲哨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9.验证报告会审佛山市华普生药业有限公司文件编码:TS-VP-4201-00页数:5/56 人工牛黄甲哨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1. 概述我公司生产品种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为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大肠埃希菌检查和沙门菌检查。
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附录1105:微生物计数法,以及1106:控制菌检查法的规定,本公司对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予以验证。
霉菌与酵母菌总数、控制菌得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
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
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
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
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得微生物限度标准(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
“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得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得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得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她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她适宜得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
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 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得玻璃器皿得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用于化学分析得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得玻璃器皿: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得器皿:可随时洗涤.用清水冲洗(或浸泡),除容量仪器外,可用毛刷与肥皂粉,内外刷洗,再用清水涮洗干净,晾干备用.容量仪器宜用清洁液浸泡或涮洗,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试管及培养皿:先正放或直立于高压蒸汽灭菌器内,经121℃灭菌30 分钟.趁热倾出培养物,再以清水或用毛刷及肥皂粉刷洗,最后以流水涮净。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的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 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他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他适宜的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 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 分度0.01,10 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
用于化学分析的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2.3用过的玻璃器皿:2.3.1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器皿:可随时洗涤。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规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围成品、辅料、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责任微生物限度检验人员容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一、计数方法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4.1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4.2菌液制备按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
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使用。
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使用。
4.3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4.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按照表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培养。
制药企业用滴定液的配制及标定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建立滴定液的配制及标定标准操作规程,并按规程进行操作,保证操作规范性与正确性。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8006。
3.范围4.责5. 内5.1? 4?5.2?5.3?5.3.1 ?5.3.2 ?5.4滴定液的配制方法有间接配制法与直接配制法两种,应根据规定选用,并应遵循下列有关规定。
?5.4.1所用溶剂“水”,系指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在未注明有其他要求时,应符合《中国药典》“纯化水”项下的规定。
?5.4.2采用间接配制法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根据规定量进行称取或量取,并且制成后滴定液的浓度值应为其名义值的0.95~1.05;如在标定中发现其浓度值超出其名义值的0.95~1.05范围时,应加人适量的溶质或溶剂予以调整。
当配制量大于1000ml时,其溶质与溶剂的取用量均应按比例增加。
?5.4.3采用直接配制法时,其溶质应采用“基准试剂”,并按规定条件干燥至恒重后称取,取用量应为精密称定(精确至4?~5?位有效数字),并置1000ml量瓶中,加溶剂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配制过程中应有核对人,并在记录中签名以示负责。
?5.4.4配制浓度等于或低于0.02?mol?/?L的滴定液时,除另有规定外,应于临用前精密量取浓度等于或大于0.?l?mol?/?L的滴定液适量,加新沸过的冷水或规定的溶剂定量稀释制成。
? 5.4.?5?配制成的滴定液必须澄清,必要时可滤过;并按药典中各该滴定液项下的[贮藏]条件贮存,经下述标定其浓度后方可使用。
?5.5? 5.5.1?5.5.2?5.5.3,其5.5.45.5.5于20ml5.5.6滴定所得的结果。
?5.5.7标定工作应由初标者(一般为配制者)和再标者在相同条件下各作平行试验3?份,各项原始数据经校正后,根据计算公式分别进行计算:3?份平行试验结果的相对平均偏差,除另有规定外,不得大于0.1?%?;初标平均值和复标平均值的相对偏差也不得大于0.1%;?标定结果按初、复标的平均值计算,取4?位有效数字。
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验证操作规程1 目的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测。
2 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
3 范围所有需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的产品。
4 责任4.1验证小组负责检验方法验证/确认方案的起草、验证/确认方案的实施。
4.2验证委员会负责验证/确认方案的审批,验证/确认结论的审核。
5 程序5.1 由验证小组提出验证申请,验证方案编制完成后,填写《确认和验证方案审批表》,经验证小组会签,报验证委员会审核,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验证方案编制人对验证小组其余人员进行培训后,方可按验证方案试验。
5.2 试验完成后及时编制验证报告,并填写《验证报告审批表》,经验证小组会签,报验证委员会审核,由生产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批准后,验证报告结论才可实施。
6 内容6.1 概述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及控制菌的检查。
根据样品特性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案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若符合,按验证的方法和条件进行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若不符合,重新建立制订检验方法和检验条件,再进行验证,直至验证结果符合设立的验证标准。
6.2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的验证6.2.1 验证用菌株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 501]黑曲霉[CMCC(F)98 003]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6.2.2 验证用菌液制备6.2.2.1接种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于30~35℃培养18~24小时。
取上述培养物各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或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备用。
6.2.2.2 接种白色念珠菌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于20~25℃培养2~3天。
1 目的:本标准规定了碳酸钙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以规范操作。
2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公司购进的辅料碳酸钙质量检验。
3 职责:质量部QA、QC人员对本标准实施负责。
4 内容:(质量标准)4.1 法定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4.1.1 产品名称4.1.1.1 中文名:碳酸钙4.1.1.2 汉语拼音名: Tansuangai4.1.1.3 英文名:Calcium Carbonate不得少于98.5%。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aCO34.1.2 性状:本品为白色极细微的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中几乎不溶,在乙醇中不溶;在含铵盐或二氧化碳的水中微溶;遇稀醋酸、稀盐酸或稀硝酸即发生泡沸并溶解。
4.1.3 鉴别4.1.3.1 取铂丝,用盐酸湿润后,蘸取本品在无色火焰中燃烧,火焰即显砖红色。
4.1.3.2 取本品约0.6g,加稀盐酸15ml,振摇,滤过,滤液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用氨试液调至中性,再滴加稀盐酸至恰呈酸性,加草酸铵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分离,沉淀在醋酸中不溶,但在盐酸中溶解。
4.1.3.3 取本品适量,加稀盐酸即泡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导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生成白色沉淀。
4.1.4 检查4.1.4.1 氯化物取本品0.10g,加稀硝酸10ml,加热煮沸2分钟,放冷,必要时滤过,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01),与标准氯化钠溶液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
4.1.4.2 硫酸盐取本品0.10g,加稀盐酸2ml,加热煮沸2分钟,放冷,必要时滤过,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802),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2%)。
4.1.4.3酸中不溶物取本品2.0g,加水10ml,混合后,滴加稀盐酸,随滴随振摇,待泡沸停止,加水90ml,滤过,滤渣用水洗涤,至洗液不再显氯化物的反应,干燥后炽灼至恒重,遗留残渣不得过0.2%。
1目的规范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
3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微生物限度检验。
4责任中心化验室负责人: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中心化验室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本规程执行检验操作。
5程序5.1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版。
5.2抽样:照《取样标准操作规程》进行。
6内容6.1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PN法)。
检查时,按已验证的计数方法进行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测定。
6.1.1设备、仪器及用具6.1.1.1设备微生物限度检测室、净化工作台、生化培养箱(30〜35£)、生化培养箱(20〜25£)、电热恒温水浴锅、烘箱、脉动真空灭菌柜、紫外灯等。
6.1.1.2仪器及器皿显微镜、托盘天平、锥形瓶、研钵、培养皿、量筒、试管及塞、移液枪及吸头、薄膜过滤器等。
6.1.1.3用具大、小橡皮乳头,洁净工作服、口罩、医用手套、接种环、酒精灯、酒精棉球、灭菌剪刀、灭菌镊子、不锈钢药匙、试管架、火柴、记号笔、薄膜过滤膜等。
6.1.2试液6.1.2.1消毒液A.0.1%新洁尔灭溶液B.75%乙醇溶液6.1.2.2稀释液、试剂及配制A.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无水磷酸氢二钠5.77g、氯化钠4.3g、蛋白胨1.0g,加纯化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1210C灭菌15分钟。
B.聚山梨酯80C.无菌十四烷酸异丙酯D. pH6.8无菌磷酸盐缓冲液6.1.3培养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6.1.4操作方法6.1.4.1试验前准备6.1.4.1.1将供试品及所有已灭菌的平皿、锥形瓶、试管、移液枪吸头(1ml、10ml)、量筒、稀释液、培养基等移至传递窗内。
每次试验所用物品必须事先计划,准备足够用量,避免操作中出入操作间。
6.1.4.1.2开启微生物检测室紫外灯和空调净化系统,并使其工作不低于30min。
目的:建立药用炭检验操作规程,规范药用炭的检验操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度。
范围:适用于本企业药用炭的检验职责:原辅材料检验员对本标准负责。
内容: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药用炭的质量检验。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718页)三、质量指标:四、操作步骤:1.性状:黑色粉末,无臭,无味,无砂性.2.干燥失重:≤10.0%2.1检验仪器2.1.1 101-2A 型电热恒温干燥箱2.1.2 TG328A 分析天平2.1.3 称量瓶2.1 检验程序取本品约2g,置于已恒重的称量瓶中,精密称定,在120℃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超过10.0%。
2.3 计算:式中 A:烘前称量瓶加炭样重,g;B:烘后称量瓶加炭样重,g;W:样品取用量,g 。
3. 酸碱度:3.1 仪器和试剂%100⨯-=WB A 干燥失重3.1.1100ml三角烧瓶3.1.2石蕊试纸3.2 检验程序取本品2.5g于三角瓶中,加新沸过的蒸馏水50ml,煮沸5分钟,放冷,滤过,滤渣用水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液使成50ml,滤液应澄清,遇石蕊试纸应显中性反应。
4.铁盐: ≤0.05%4.1原理、检验仪器、试剂和溶液见(通则0807),4.2检验程序:取本品1.0g于100ml三角瓶中,加1mol/LHCL25ml,加热煮沸5分钟,放冷过滤,用热水30ml分次洗涤滤渣,合并滤液与洗液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100ml摇匀,精密量取5ml于纳氏比色管中,加水使成25ml,加稀盐酸4ml和过硫酸铵50mg,用水稀释使成35ml后,加30%硫氰酸铵溶液3ml,再加适量水稀释成50ml摇匀,所呈红色与1ml标准铁溶液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
5.重金属: ≤0.003%5.1 原理、检验仪器、试剂和溶液见(通则0821第一法)5.2 检验程序取本品1.0g于100ml三角瓶中,加稀盐酸10ml与溴试液5ml,煮沸5分钟放冷,滤过,滤渣用35ml沸水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液,加水适量使成50ml,摇匀,分取20ml,加酚酞指示剂1滴,并滴加氨试液至溶液显淡红色,加醋酸盐缓冲液 (pH3.5)2ml,与水适量使成25ml, 加抗坏血酸0.5g溶解后,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摇匀5分钟时与对照液[3ml标准铅溶液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加水稀释成使成25ml,加硫代乙酰胺试液2ml]比较,不得更深。
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方法和操作要求;适用于检品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控制菌的检查。
二、引用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1105-1106)三、目录1.微生物限度标准2.设备、仪器及用具3.消毒液、稀释剂、试液及培养基4.检查总则(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5.微生物计数法检查6.控制菌检查法7.实验技术8. 附件1.微生物限度标准非无菌药用原料及辅料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未做统一规定。
(1).“—”为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说明:1.“—”为每100 cm中不得检出。
2.目测霉变者以不合格论。
3.“无”为标准依据或无相应规定。
2.设施、仪器及用具2.1、设施:2.1.1.微生物限度检查室及相关设施:微生物计数试验环境应符合微生物限度检查的要求。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
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2.1.2.其他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细菌培养箱(30~35℃);霉菌培养箱(25~28℃);电炉(或其他适宜的加热装置);恒温水浴;电热干燥箱(250~300℃);电冰箱。
生化试剂储存箱。
2.2仪器及器皿2.2.1.菌落计数器;显微镜(1500X);电子天平或药物天平(感量0.1g);pH系列比色计。
2.2.2.玻璃器皿:锥形瓶(250~300ml,内装玻璃珠若干)、研钵(玻璃或陶瓷制,∮10~12cm)、培养皿(∮9 cm)、量筒(100 ml)、试管(18×180mm)及塞、吸管(1ml分度0.01,10 ml分度0.1)、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消毒缸(带盖)。
2.2.3新购的玻璃器皿的清洁:先用流水冲洗,浸泡于1%~2%盐酸(工业用)液中约2~6小时,除去游离碱质,再用流水冲洗。
用于化学分析的玻璃仪器,需用重铬酸钾清洁液浸泡数分钟后,再用流水冲洗,最后以纯化水涮洗2~3次,晾干备用。
工艺用水检验操作规程1.目的规定了工艺用水的监测、取样、标准检验管理要求,确保工艺用水的检验结果可靠性。
2.范围适用于质量保证部部对本厂工艺用水的全性能监测管理。
3.参考/引用文件3.1 2015版《中国药典》4.定义4.1纯化水:本品为饮用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剂。
4.2注射用水:本品为纯化水经蒸馏所得的水。
5. 职责5.1检验员负责按照本规程实施工艺用水检测,出具检验结果。
5.2质量工程师负责审核检验报告,负责不符合结果的跟踪、处理,并定期根据检验结果完成数据趋势统计。
5.3生产部门负责查明工艺用水数据不符合的原因,组织纠正。
6.操作程序6.1仪器、设备超净工作台、立式高压灭菌器、电热恒温水浴锅、薄膜过滤器、无菌滤膜、旋涡振荡器、电子天平、pH计、电导率仪、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电热恒温培养箱、菌落计数器、酒精灯、烧杯、培养皿、试管架、试管、比色管等。
6.2取样方法化学性能测试:放水30s之后取水对容器震荡三次以后,进行取样。
总有机碳:采样时必须使用密闭容器,采样后容器顶空应尽量小,并应及时测试。
所使用的玻璃器皿必须严格清洗有机残留物,并用总有机碳检查用水做最后的淋洗。
微生物性能测试:使用经高温蒸汽灭菌的容器取样,取样前,先放水30s,尽量缩短瓶盖开启的时间。
6.3操作步骤6.3.1性状取本品50ml用肉眼和鼻子进行观察检测,应为无色、无臭的澄明液体;6.3.2酸碱度(纯化水)a.溶液配制①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0.2g氢氧化钠,加水稀释至100 ml,摇匀,即得。
②甲基红指示液:取甲基红0.1g,加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7.4ml使溶解,再加水稀释到200ml,即得。
③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取溴麝香草酚蓝0.1g,加0.05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3.2ml 使溶解,再加水稀释到200ml,即得。
b.检验与合格判断标准④取本品10ml,加甲基红指示液2滴,不得显红色。
1.目的:规范PH值测定法检验操作,保证检验的质量。
2.范围:适于本公司原辅料、成品的PH值测定法操作。
3.责任:质量管理科、中心化验室、检验员。
4.检验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PH值测定法操作方法。
5.内容:5.1 简述◆PH值测定法是测定水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方法。
PH值即水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PH=-lgaH+。
实际测定中并不能测得单个氢离子的活度,只能是一个近似的数值。
目前广泛应用的PH标度是PH的实用值。
◆测定PH值时需选择适宜的对氢离子敏感的电极与参比电极组成电池。
最常用的电极为玻璃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
现已广泛使用将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组合一体的复合电极。
5.2 仪器与性能测试◆基于由水溶液和电极组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与PH的规律,即在25℃时,每当电池的电动势变化0.059V时,PH值就变化一个单位。
酸度计主要由PH测量电池和PH指示器两部分组成。
玻璃电极的电位随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变化而发生变化,称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具有稳定的已知电位,作为测定时的标准。
5.3 测定方法◆测定之前,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选择两种标准缓冲液(PH值相差约3个单位),使供试液的PH值处于二者之间。
◆接通电源预热仪器数分钟,调节零点和温度补偿(有些仪器不需每次调零),选择与供试液PH值较接近的标准缓冲液进行校正(定位),使仪器读数与标示PH值一致;再用另一种标准缓冲液进行核对,误差应不大于±0.02PH单位。
如大于此偏差,则应仔细检查电极,如已损坏,应更换;否则,应调节斜率,使仪器读数与第二种标准缓冲液的标示PH值相符合。
◆重复定位与核对操作,直到不需调节仪器,读数与两标准缓冲液的标示PH 值相差不大于0.02PH单位。
◆按规定取样或制备样品,置小烧杯中,用供试液淋洗电极数次,将电极浸入供试液中,轻摇供试液平衡稳定后,进行读数。
对弱缓冲液(如水)的测定要特别注意,先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校正仪器后,更换供试液进行测定,并重新取供试液再测,直至PH值的读数在1分钟内改变不超过±0.05单位为止;然后再用硼砂标准缓冲液校正仪器,再如上法测定;二次PH值的读数相差应不超过0.1,取二次PH读数的平均值为其PH值。